《我爱宁波》四年级教材说明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5563281 上传时间:2022-08-15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爱宁波》四年级教材说明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我爱宁波》四年级教材说明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我爱宁波》四年级教材说明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爱宁波四年级教材说明第一单元 民间艺术一、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 了解宁波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朱金木雕、奉化布龙、 宁海平调耍牙;2、知道朱金木雕工艺 “三分雕刻,七分漆匠”特色。了解 “万工轿”及其制作工序,体会家乡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3、了解奉化布龙的悠久历史、舞龙绝艺和制龙绝活,感受民间表演艺术的丰富多彩。4、了解宁海平调耍牙的无穷魅力,提高保护发扬民间艺术的意识。二、单元结构宁波民间艺术之窗民间艺术 朱金木雕 奉化布龙宁海平调耍牙第1课 朱金木雕一、教学内容要点本课内容有“朱金木雕作品”、“宁波花轿”、 “朱金木雕工艺”三部分组成。 “朱金木雕作品”,简要介绍朱金木雕历史、艺术风格,展示了朱金木雕主要作品:秦氏支祠、千工床、案几及装饰作品等;通过交流让学生了解更多的朱金木雕作品。“宁波花轿”,课文展示宁波花轿金碧辉煌的外形和介绍万工轿的形状、造型、制作,并通过活动观看花轿、搜集故事传说,让学生认识宁波花轿世上最繁华。“朱金木雕工艺”,先总体介绍朱金木雕“三分雕刻,七分漆匠”的工艺特色,接着从“木雕工艺”和“漆金工艺”两方面介绍了朱金木雕的制作特色。“调查家乡传统的工艺,说说它们的特点,体会劳动人民的智慧。”是通过对课文知识的拓展让学生来了解家乡的工艺艺术。二、教学活动建议调查活动不要走过场,可以让学生在课后通过实物观察、询问、查资料等方式来进行。三、有关资料1、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兼具空间性和时间性)。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大体可分为两类:一是文化表现形式,即各种门类和形态的传统民族民间文化,如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戏曲、曲艺、民间工艺、民俗礼仪等;二是文化空间,指按照民间传统习惯的固定时间和场所举行的传统的、综合性的民众民间文化活动,如庙会、歌圩、传统庆典等。2、秦氏支祠建于1923年到1925年,系秦氏族人为祭祀祖先而建,时耗20余银元。祠堂以照壁、台门、戏台为中轴线,五间两弄,前后三宸,两侧置配殿、看楼,占地2.6亩,建筑面积2000余平方米,祠堂建筑融合了木雕、砖雕、石雕、贴金、拷作等民间工艺,是宁波民居建筑艺术集大成之作。秦氏支祠的戏台汇雕刻、金饰、油漆于一体,流光溢彩,熠熠生辉。戏台的屋顶由16个斗拱承托,为单檐歇山顶,穹形藻井并由千百块经过雕刻的板榫搭接构成,盘旋而上,牢固巧妙,为宁波小木工艺之绝招。3、宁波花轿的传说南宋康王赵构,自建都临安后,因金兵强渡长江,杀奔江南,康王自知临安难守,便带领近臣、后妃一路逃难来到明州,被大队金兵冲散。他落荒而逃,正在急难之间,鄞州地方有一位村姑骗走了金兵,救了康王。金兵退去以后,康王返回临安,为了报答村姑救命之恩,就封浙东女子出嫁时可使用半副銮驾,乘坐龙凤花轿,这就是宁波花轿的来历。第2课 奉化布龙一、教学内容要点本课内容由:“奉化布龙悠久历史”、“ 奉化布龙龙舞技艺”、 “奉化布龙制龙绝活”三部分组成。“奉化布龙悠久历史”,先介绍龙在飞腾,人在翻滚,龙身迎风,呼呼有声,气势磅礴的舞龙场面。再通过文字和画面简介龙舞的起源和历史。讨论题意在让学生进一步对奉化布龙的感受了解。“奉化布龙龙舞技艺”,展示了奉化布龙龙舞独特的固有的程式和娴熟的表演技术,其舞姿优美,套路多样,速度快,风格独特,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通过讨论加深学生对奉化布龙独特的表演技艺的认识。讨论“说说奉化布龙在表演技术上有哪些特点?艺人们把龙舞得圆不圆,活不活作为龙舞技术高低的主要标准。说说你对舞龙技艺的认识。”目的在于加深对舞龙技艺的认识。“奉化布龙制龙绝活”,从原料、形式、制作顺序上介绍了奉化布龙在原料的选择和工艺的独特,体现出制作的绝妙。讨论“1、说说奉化艺人制作的布龙有哪些特点?2、奉化艺人制作布龙过程中,讲究材料的选择和工艺的独特之处,对你有什么启示?” 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奉化布龙在制作上的高超技艺,感受艺人们的聪明才智。二、教学活动建议有条件的话,可播放有关舞龙的电教录像片或幻灯片,让学生感受龙舞的热闹喜庆场面,激发学习兴趣。三、有关资料1、奉化舞龙的历史舞龙,起源于汉代,最初是作为祭祀祖先、祈求甘雨的一种仪式,到了唐宋时代,已非常盛行。期间人们又加以想像,不断丰富、充实,使它成为一个集舞蹈表演艺术和造型艺术、集武术、鼓乐、戏曲与龙艺于一体的艺术形式。据现有史料记载,奉化的龙舞最早也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奉化的龙舞,到了清末民初之间,已经形成了一套固有的程式,以后更有发展,队伍也有扩大。1946年元宵节,为庆祝抗日战争胜利,奉化举办了全县龙舞大赛,参加的舞龙队有108个之多,争奇斗艳,一比高低。以陈世雄为龙头手的条宅布龙技压群雄,夺得了标有“活龙活现”四字的锦旗一面。1947年正月初二,条宅村舞龙队在陈世雄带领下到溪口舞龙,适逢蒋介石和蒋经国在溪口老家度假,蒋介石自幼喜欢龙舞,听到这一消息后,便派人邀请条宅村舞龙队进自己祖居“丰镐房”进行表演,由蒋经国夫人蒋方良给了赏钱。于此,能见龙舞在奉化流传之广泛,群众基础之深厚了。建国初期,舞龙的风气还有余波。1955年2月,奉化布龙参加浙江省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轰动省城。3月,参加全国会演,获优秀演出奖,接着到中南海为中央首长和中外人士表演,得到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领导人的赞许。随后由中国青年艺术团带此节目参加了第五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获三等奖。“文革”期间,龙舞被作为“四旧”,自在“横扫”之列而归于沉寂。1979年,改革开放以后,奉化龙舞也渐渐复苏。市内条宅村、周家村等几个历史悠久的舞龙队重新组建,老一辈的艺术家陈世雄、周小如等也采取传、帮、带的方法,培养了一批骨干,使奉化布龙重现生机。1988年9月参加国际旅游年全国舞龙大赛获银奖。1990年,奉化布龙入编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浙江卷)。1996年奉化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布龙)之乡。1997年参加全国龙舞艺术节获最佳奖和“玉玺杯”奖;同年9月,参加全国万里长廊现场会比赛获金奖。1999年12月,参加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迎澳门回归中华布龙大赛”获银奖。2003年夺得省舞龙比赛冠、亚军。2004年9月在全国“七艺节”和省第五届广场文化艺术节获金奖。目前,全市共有40余条布龙活跃在社区、集镇和村落之中,他们经常参加各类商贸、庆典活动,在经济交往和活跃群众文化生活中起了积极作用。2、奉化布龙精彩的表演奉化布龙以竹篾制成骨架,又以布料作龙面、龙肚,故名。奉化布龙在形式上有九节、十二节、十八节、二十四节、二十七节不等,一人持一节。龙身既有龙面布,也有龙肚布,外观优美。十二节以上的布龙制作得粗大结实,各节可以点燃红烛,夜间起舞时,五彩斑斓,犹如真龙凌空飞舞,但形体庞大,演出场所受限,唯有九节龙由于节数适中,形象娇美,舞动起来,显得灵活矫健,不择场地,在院子,厅堂随处可舞,故最受群众欢迎。奉化布龙的舞姿变化多端,整个舞蹈动作有盘、滚、游、翻、跳、戏等40多个套路和小游龙、大游龙、龙钻尾三个过渡动作。具体舞蹈动作有盘龙、龙抓身、挨背龙、龙搁脚、左右跳、套头龙、龙脱壳、龙翻身、双节龙、背摇船、圆跳龙、满天龙、游龙跳、靠足快龙、弓背龙、龙戏尾、龙出首、快游龙、直伸龙、快跳龙、滚沙龙、大游龙、小游龙和龙钻尾等。其中许多不同的跳跃动作和躺在地上滚舞的技巧,都是民间艺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来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舞者速度快,调动的幅度也相当大,技艺娴熟,动作干净利落,灵活敏捷,所有的舞蹈动作都在龙的游动中进行,舞动时做到“人紧龙也圆,龙飞人亦舞”,“形变龙不停,龙走套路生”。舞得“狂”,舞得“活”,龙身“圆”,形态“神”。动作间的衔接和递进十分紧凑,再加以热烈而奔放的锣鼓,只见龙在飞腾,人在翻舞,龙身迎风,呼呼有声,煞似蛟龙出海,令人屏息凝神,目不暇接,确有一种翻江倒海的磅礴气势。第3课 宁海平调耍牙一、教学内容要点本课内容有:“耍牙是宁海艺人的一门绝活”、“耍牙绝技魅力无穷”、“抢救保护正在行动”三部分组成。“耍牙是宁海艺人的一门绝活”,展示了耍牙表演图片,介绍了耍牙历史和成果,讨论题让学生体会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入迷情景,说明宁海耍牙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耍牙绝技魅力无穷”,课文从耍牙材料的选择、训练的艰苦、表演的难度等方面说明了耍牙绝技独特魅力,使学生有全面认识。讨论“把我们的牙齿传下去,是今天宁海平调艺人的责任。你对此有什么想法呢?”旨通过讨论让学生感受艺人们保护耍牙遗产的精神和对艺术的追求,培养学生保护民间艺术的意识。 “抢救保护正在行动”,通过提出保护的重要性和具体保护措施,说明抢救保护行动刻不容缓,人人有责。探究题“重振宁海平调绝技文化遗产,不能停留在抢救保护。还要进行平调改革,推陈出新。通过调查了解,发表你的看法。”从创新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提出自己建议。二、教学活动建议课文内容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课中要注意直观展示,可通过形象演示,让学生充分感受耍牙的独特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情感。三、有关资料宁海平调焕发“第二春”宁海平调形成于明末清初,至今已经有多年历史。这个小剧种唱腔雄浑刚健、伴奏大锣大鼓,与越剧的委婉缠绵形成鲜明的对照。平调中的耍牙绝艺,更堪与川剧的变脸艺术相媲美,今年年初它还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但像全国很多古老的小剧种一样,近年来,平调也面临观众流失、后备人才短缺的窘境,几乎濒临消亡。为保护这个剧种,宁海县成立了平调开发保护委员会,设立了事业性质的平调研究室。目前,这个研究室聘请了名老平调工作者,已经整理出双龙锁、鸳鸯带、双巧缘等个散落民间的剧目,准备于近期出版。此外,他们还根据观众的需求,新创作了本平调折子戏,并开始组织排练。据了解,为培养平调人才,县越剧团还抽调名专业演员和乐手,充实平调剧团力量。名退休的老艺人也被邀请回剧团调教徒弟。负责培训的副团长薛家骥对笔者说,要振兴平调,关键要抓好编剧、作曲、导演及演员培养工作,创作出一批为现代观众喜闻乐见的新剧目。目前,平调剧团排演的一些新折子戏正准备推向社会,接受观众的检阅,面向社会招收新演员工作也正在加紧筹划。第4课 宁波民间艺术之窗一、教学内容要点本课为这一单元的活动课。有“调查家乡民间工艺”、“多彩的民间表演艺术”和“抢救保护人人有责”三部分组成。“调查家乡民间工艺”,先概括介绍了宁波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接着展示了金银彩绣、竹根雕、石雕、剪纸等造型艺术工艺品。除了这些内容,教师还可补充相关内容进行拓展。调查、介绍、学做题意在通过实践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多彩的民间表演艺术”,通过图片展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家乡的多种民间表演艺术。对文中的表演艺术,师生一起进行简要的介绍,让学生了解表演特点。“看表演,谈感想”要求学生记述家乡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活动过程,认识这种表演艺术。“抢救保护人人有责”,介绍了我市首批6个物质文化遗产青少年传承基地,对这些基地活动要进行具体介绍,让学生认识到抢救保护的重要性;我为抢救保护家乡民间艺术献一计,意在提高学生自主保护意识和能力。二、教学活动建议对活动内容,教师应根据地方特点进行有机结合,并做重点介绍。三、有关资料1、 宁波民间表演艺术介绍三北雄狮:狮子是兽中之王,人们常用狮子舞寄托吉祥太平、五谷丰登的理想。三北雄狮是群体狮子舞,经在大胆创新,从传统的1只狮子演变为32只大小狮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动作精彩,表演传神。兼具北方狮舞的威武气势与南方狮舞的灵秀轻盈,在演员调度,队列编排上更有独到的创意。马灯舞:马灯舞是宁波广为流传的民间舞蹈之一,而八盏马灯唯独鄞西横街镇象南村白象桥所有。八盏马灯源于年,为庆祝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满清政府而在原有马灯舞基础上创立的,至今已传至第十代传人。八盏马灯的马灯以竹骨扎马架,用彩布装饰而成。马分前后两节,分别系于表演者的胸前腰后,如骑马状,表演也由原来的四盏(只)增为人,均为小学生,八人骑马,二人执旗枪。为增加观赏性,于年增为两队十六盏马灯,四支门枪。表演时,左手拎马颈,右手握马鞭,在鼓乐声中或疾驰或跳跃,或交叉窜奔或变换队形,表演出一种振奋精神和勇往直前的气概。为使八盏马灯代代相传,同时更具观赏性,我们准备将马灯的基地从象南村移至镇中心小学,并对其的舞蹈动作进行创新,保留原有的精华部分,再增添新的翻滚和队列变化动作,使之更加好看。还将对马的制作工艺进行革新,使之符合经过创新以后马灯的表演要求。我们相信经过不断挖潜、改革之后的八盏马灯将大放异彩。泗门犴舞:目前流传于泗门镇东蒲村的犴舞是我国绝无仅有的一种民间舞蹈。它是一种祈神、娱神又娱人的民间表演艺术,通常出现在余姚地方的庙会上,有着根植于乡土,祈祷六畜兴旺的意义。犴舞以锣鼓、招军等乐器为伴奏,又有独特的舞蹈阵式和阵法。犴是长江流域先民的神秘图腾,它起源于江南大地的神话故事,起源于河姆渡的稻作文化。先民根据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和根据远古神话传说,以模糊集合思维的方式,创造出了犴神这种驱邪镇魔,化雾吐露的图腾。后因静态的图腾满足不了先民对犴神的崇敬心情,便产生了立体的可举可舞的犴舞原始形象。犴舞于年恢复后,当年参加余姚市第二届杨梅节、宁波市国际旅游节表演,受到国内外人士的一致好评,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舞蹈珍品,在经济建设和群众文化生活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母子龙:母子龙舞,首创于象山县丹西街道珠水溪村。1988年,该村为参加宁波市舞龙大赛,由县文化馆徐能海与该村吴大林策划、编排。为求特色,母子龙舞专由妇女和儿童表演,注重突出亲情。“母子龙”诞生后,当年即获得宁波市“二品龙”称号;2001年又被市文化部门命名为“一村一品”项目;2003年再获县“一品龙”称号。 外岙造趺:外岙造趺的历史大约已有多年历史。当时海盗活动猖獗,为抵御海盗,全民学武,把小孩站在大人的肩膀上耍枪拢刀。外岙造趺扮演将士,手拿兵器表演为主,随着造趺艺术的推陈出新,造趺表演有情节有唱词,随着时代形势,外岙造趺扮演卖花秧,补缸匠,宣传计划生育等党的中心工作,也曾一度升起,样板戏的角色搬上造趺。造趺与民间马灯的嫁接形成造趺马灯。外岙造趺每到春节前夕就开始准备起来,把龙虎斗作传统保留节目年年表演,其它节目根据形势的需要作调整。外岙造趺的传承,代代相传,当年的天盘,年后就地盘,1997年成立了女子造趺队,目前该村大约有人常年参与造趺表演,春节期间村内村外表演近十场。外岙造趺出岛表演,市农民文化节、省科普大行动、区艺术节、建区十五周年庆典、北仑元霄活动、税法宣传等活动余次,外岙造趺也曾得到浙江电视台调色板栏目的专访。镇海船鼓:船鼓是澥浦镇民间流传百余年的一种群众文艺,常用于渔民出海捕鱼前祭祀海神和捕鱼归来庆祝丰收时演出。船鼓演奏极具浓厚的喜庆气氛,其曲调高亢,和声粗朴,节奏有力且起伏跌宕,亢朴相融形成虽欢闹却不噪的独特音韵,兼以粗犷奔放的舞蹈动作,闻其音令心震撼,观其舞使情愉悦。2、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青少年传承基地我市非物质文化青少年传承基地分别为北仑柴桥街道穿山小学“造趺”艺术传承基地,由周德兴、周翠珠老师传授,现有学员40人;象山茅洋乡茅洋学校“农民画”艺术传承基地,由胡箭、黄松挺、傅平等人传授,现有学员600多人,学员作品曾多次参加我市现代民间绘画展;鄞州横街镇中心小学“八盏马灯”民间舞蹈传承基地,由汪旭波老师传授,现有学员25人;奉化奉港中学“奉化布龙”传承基地,传授老师为王基明,现有学员25人;余姚泗门镇中心小学“木偶摔跤、犴舞、腰鼓”传承基地,传授老师为刘永章、张申裕,现有学员近100人;慈溪横河镇中心小学“民间剪纸”传承基地,由闻人爱君老师传授,现有学员1528人,全校学生人人都有一手漂亮的剪纸基本功,学生的作品曾多次在全国中小学生艺术节等比赛中获奖。第二单元 历史文化名镇一、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慈城是目前江南地区唯一保存完好、具有严格规制的古县城,感受其独特的儒孝文化。 2、了解石浦古城奇特的地形特征和文化特色,感受其长期以来形成的鲜明的渔文化和浓浓的渔商气息。3、知道前童是一个人文景观丰富的江南古镇,存有大量的明清古建筑,感受前童先辈创造引水挨户环流的伟大功绩。 二、单元结构认识历史文化村镇历史文化名镇 千年古县城慈城 中国渔港古城石浦江南文化古镇前童第5课 千年古县城慈城一、教学内容要点本课内容由“完整的县治格局”、“儒学胜地”、和“慈孝之乡”三部分组成。 “完整的县治格局”,简要介绍古县城的历史概况及主要特色,通过古县城简图及“县署”、“孔庙”、“校士馆”等典型建筑的图片,展示了古县城独特的县治布局。“儒学胜地”,课文通过“慈城孔庙”、“万世师表”、“抱珠楼”、 “师古亭”、和“慈湖书院”四幅图片,展示慈城古县城作为儒学胜地的建筑特色,并通过一段小资料介绍了慈城的名人名家,说明儒家思想对慈城儿女的深远影响。“慈孝之乡”,通过“董孝子的故事”及故事插图,讲述了董孝子为母担水的感人故事,让学生感受慈孝文化,并通过小朋友的话道出了慈孝文化与慈城的关系。“古镇慈城给你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什么呢?”主要是让学生对全文内容做一次回顾,把慈城留给他们的最深刻印象通过口头或书面的语言表达出来,抒发自己的感受。二、教学活动建议通过多媒体课件,把介绍慈城的图片、录像等通过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三、有关资料1完整的县治格局,慈城自唐建城后逐步形成今日格局,其街弄纵横犹如棋盘,是中国古代县城的标本。全城以中街为中轴线,以县治为制高点,东西两侧的建筑和街弄对称,表现了中国古代的正统美学原则。东郭、西郭都有酒楼、楼中有戏台,楼前则商船云集,东城和西城各有祭祀有功于慈城的名相东庙阚泽庙和西庙房琯庙。城周景色中,东面狮子山与清道山相对,西面大宝山与双顶山呼应,东有浙江第一名观“清道观”倚山而筑,西面有彭山塔雄峙峰巅。城内城外均有三桥:城内三桥(德星桥、骢马桥、通济桥)贯通城河,城外三桥(太平桥、三板桥、夹田桥)横卧慈江。县署,创建于唐开元年(公元年),初建在浮碧山上,由于外敌入侵和自然灾害的关系,屡建屡毁,现存的县衙是按照光绪年间的县志的详图重建的,占地万多平方米。孔庙,位于慈城古县城中心,始建于北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现存为明清建筑,占地约7000平方米,布局完整、气势宏大,是全国保存较为完整的孔庙之一。孔庙坐北朝南,以中轴线为主,左右轴线为辅,呈对称分布。中轴线主要建筑有:棂星门、泮池、大成门、明伦殿堂、梯云亭等;东轴线主要建筑有儒学门、魁星阁、文昌阁、土地祠、崇圣祠等;西轴线主要建筑有:节孝祠、尊经阁、忠义孝悌祠、名宦乡贤祠等。孔庙内还保存着御书“万世师表”,御制“孔子”赞,及“颜、曾、思、孟”四子赞勒石置碑及王安石等人撰写的碑刻,唐代画圣吴道子的孔子画像摹碑等。纵观整个孔庙建筑,这近100间的堂殿、斋 、廊宇,沿中轴线两侧对称,从南向北,步步高升,体现了儒家的审美标准中和为美。校士馆,民间称考棚,是封建科举制童试之地。她坐北朝南,占地面积近8000平方米,整组建筑为中国传统的中轴对称布局:中轴线上由南向北分别为大门、仪门、大堂、二堂、挑试所;左右轴线上对称地建有文场、公祠等,采用传统的明清建筑风格。2抱珠楼,位于慈城,建于清道光年前后,曾拥有数万卷藏书,也是至今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藏书楼之一。这幢楼依小山丘抱珠山而建,高高的马头墙、精致的木梁雕刻、造型考究的楼梯、结实的楼板,处处透露出一股雅致的书卷气息,堪与“天一阁”和余姚“五桂楼”媲美。师古亭,位于慈湖的湖心堤上,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为了缅怀古代先贤而造。慈湖书院,慈城三大书院之一,另两座书院是德润书院和宝峰书院。第6课 中国渔港古城石浦一、教学内容要点本课内容由“渔港古城”、“海鲜王国”、和“渔商重镇”三部分组成。“渔港古城”,简单介绍了石浦的历史、地理位置和面积,通过一首古诗和一段简短的文字勾画出了渔港古城的地形特征和它的文化特色,并通过“渔家迎客花车”的图片展示渔港古镇的历史文化积淀,体现了人类与大海和谐共存的繁荣景象。“海鲜王国”,课文通过“渔船避风靠港场景”、 “石浦渔民捕捞方式”、“石浦中国水产城”等图片,展示石浦作为东海最大的海产区、东南沿海避风良港及东海渔场贸易集散地的特有风貌。小朋友的介绍“石浦一年的海鲜量分给全国13亿人口的话,每人可以分到半斤哩!”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和深切地感受石浦为什么会被称为“海鲜王国”,后面运用鱼名谣引出石浦有许多鱼的故事传说,以及渔民在吃海鲜中所体现的习俗,激发学生去搜集有关的故事、传说,并学会与人交流、分享。“渔商重镇”,课文通过 “中街”、“碗行街”、“福建街”、“乾大当铺”、“大皆春药铺”、“宏章绸庄”等图片及一些简单的文字介绍,让学生感受石浦浓浓的渔商气息,“石浦人的时代强音”主要表现了石浦人民对大海的热爱及强烈的海洋保护意识和行动。二、教学活动建议有条件的话,可以带学生浏览相关的网站。三、有关资料1渔港古城石浦,位于长三角经济中心区南翼,我国中部沿海,依山面港,陆地总面积119.5平方公里,其中沿海岛礁176个,面积21.83平方公里。现有人口11余万人,为全国历史文化名镇和“最具魅力古镇”,不仅有江南名镇的风韵,而且富有山、海、港、城、船、渔、岛为一体的独特景观。它是国家一级渔港、二类口岸,浙江省首批历史文化名镇。2石浦港是我国东南沿海著名的国家中心渔港,十八里港湾岛山环屏,五门罗列,可泊万艘渔船,可航万吨海轮,早在汉时就被人们认识利用。数以万计的渔船装卸渔货,补给物资、桅樯林立、渔火灿烂。特别是海鲜之多,实属罕见。400多种鱼类、100多种甲壳类、80多种贝类在这里汇聚,流向世界,被誉为海鲜王国。色、香、味俱全的石浦海鲜美食,作为全国新八大系列之一的“甬菜”,石浦海鲜是主要组成部分,驰名大江南北。渔民在吃鱼、食海鲜中所体现的习俗,真可谓五花八门。例如:吃鱼的忌讳。吃鱼不能翻身、搁筷子。渔民食鱼,除了带鱼、鳗鱼等鱼体较长的鱼,无论是黄鱼、鲳鱼、鳓鱼等各种鱼,一般都仅去其不能食用的内脏,而保留“全鱼”。吃鱼时,一般是主人先以筷指鱼示范,请客人尝第一筷,然后宾主一道食用,非常好客、热情。但这一面鱼的肉吃净后,却不能用筷子夹住鱼体翻身,不仅主人自己不会去翻身,也不让客人去翻身,而且嘴也不能说“翻鱼身”。这个反映在鱼身上的忌讳习俗,可说是千百年来根深蒂固。渔民终年四海飘泊,风里走,浪里行,全靠一艘渔船为家,保平安,图丰收,把船看作自己的性命所系,养家活口所依。岁岁年年,生生世世,是绝对不愿有船“翻”、搁浅的事发生。无论是在渔民家里,或是渔船上,“吃鱼不能翻身”、搁筷子,这个习俗不能违反。渔家饮食中的这种忌讳,颇具渔岛特色。3中街,始建于明代,清代得以发展。街道由青石板铺就,每隔50米左右建一座月洞门式的封火墙。墙沿巷,高出居民屋脊,门跨街,月洞门小于街宽。现完整保留有五座,依次题为“固若金汤”、“泽通瀛海”、“带砺永存”、“河山并寿”、“庆隘康衢”等字样。中街是一条保存极为完整、古老、奇特、繁华的商贸街。长不足250米的街道两侧,密布着100余家大小店铺商号,山珍海味、南北奇货、中药、西药、绵缎丝绸、钱庄、当铺、烟馆等应有尽有。而今,“源生钱庄”、“宏章绸庄”、“大皆春药店”、“栽兴烟庄”等老字号依稀可辨。乾大当铺,创办于清康熙后期(1701-1722),至清同治年间转资宁波人与本地林氏。原占地约5000平方米,建筑8000平方米,由总上房(老板、掌柜)、看正房(营业评估押品)、票房、(钱房)、帐房、牌房(洗涤整理)、取房、楼头房(保卫)等组成。除经营一般典当业务外,更主要是经营渔船、渔具典当和发放信贷。其经营范围和规模,堪称东南沿海典当之最。大皆春药铺,创建于明末,铺名原本叫“同饮和”药店,后改为大皆春。“大皆春”主要经营中药,店内有加工场,生产丸、散、膏、丹、酒等100余种。大皆春药店以出售多种名贵滋补品而出名,而且滋补品是根据当地气候环境、劳作特点(渔民)配置药方煎熬而成。特别是当众杀鹿而现场制作的鹿神丸深受顾客欢迎。场馆的另一个亮色是“吊篮膏药”,石浦一种特有的商业文化。宏章绸庄,下层以展示昔日绸庄繁荣为主,通过海运码头卸货的宏大场面,用模型较全面反映海上丝绸贸易在石浦的兴旺;上层别出心裁地用绸缎制作600余种,1000多个“中国扣”。蝴蝶传情、花好月圆、荣华富贵,一颗颗形象逼真的中国盘扣,仿佛看到了女孩子柔情不断似春水的心灵。4、渔家迎客花车,彩车采用当今国际流行的动漫风格,将古城和大海有机地连接在一起,充分体现了“城在港上、山在城中”的特色风貌,展示了石浦渔港古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体现了人类与大海和谐共存的繁荣景象。第7课 江南文化古镇前童一、教学内容要点本课内容由“前童古镇简介及主要特点”、“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和“热闹的元宵行会”等三部分组成。“前童古镇简介及主要特点”,先出示古镇整体的俯瞰图,展示了古镇密集的古建筑群,通过文字简介古镇的位置及其引水挨户环流的主要特点,两个小朋友话道出了前童“小桥、流水、人家”的独特风貌及人们对先祖功绩的赞叹。“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通过典型的古祠、旧宅和老街的图片,展示了前童最有代表性的建筑,并通过马头墙、砖雕墙壁、石花窗、木雕图片,显示前童作为“五匠之乡”所具有的砖雕、木雕、石雕工艺,“看了这些精美的古建筑,你有什么感想呢?”引发学生对前童古建筑及其创造者工匠的赞美。“热闹的元宵行会”,课文用“元宵行会是前童人为庆祝、祈求丰收而进行的流动灯会。”简单介绍了什么是元宵行会及为什么要举行元宵行会,通过元宵行会的整体画面及抬阁、鼓亭的图片突出了前童元宵行会的最大特点抬阁和鼓亭,点明其为何被称为“鼓亭之乡”,“资料卡”向学生介绍了什么是抬阁和鼓亭。“查阅有关资料或亲自去前童观看元宵行会,说说前童的元宵节还有哪些有趣的活动。”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到课外,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搜集资料的能力。二、教学活动建议有条件的话,可组织学生去前童游览,亲身感受热闹的元宵文化节,也可播放有关的电教录像片。三、有关资料1前童古镇,位于宁海县西南,始建于宋末,盛于明清,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人文景观丰富的江南古镇。前童有两条溪水,梁皇溪在镇的西北,白溪在镇的西南,童姓祖先童濠当年发动全村男女老少构筑水渠,在引水灌溉农田之前按八卦的原理巧妙地把白溪水先引进古镇,汩汩的溪水挨户环绕,家家门前有块石板(或者叫小石桥),镇民就在溪水中淘米洗菜、刷锅洗衣,真正是“小桥、流水、人家”。如果你逆着溪水而走就能走出古镇,顺着溪水就走到乡村农田了。前童镇自年始先后被评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旅游城镇、省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宁波市东海文化明珠镇。2前童至今保存明清时期完整的民宅1300余间,有亭3座,庵3处,书院12处,小祠堂31处,庙13座,这些民宅多为四合院。这种四合院独具浙东风格,从车门(阊门)进去,就是幽雅小院,地上大多用鹅卵石铺砌出花纹。砖雕、石雕门楼、木雕窗棂均有很高工艺水平。童氏大宗祠,建造于明初洪武十八年,相传为方孝孺设计,占地1.2亩,平面布局自南向北依次为正门、戏台、天井、东西厢房及正厅,是封闭式的四合院。门口竖有2对长方形花岗石桓杆夹。祠内天井宽阔,大厅有32根大圆柱,好比32颗象棋子,隐含全局一盘棋之意;每根柱子中间大,两头小,是典型的隋唐风格明式建筑。方孝孺题写的“诗礼名家”匾额高悬当中,点出了前童历史文化的深厚。厅内立的一块清道光三年的“祖训碑”,是前童先祖教育后代要“耕读传家” 、“奉礼完课”的族训。西厢角楼的四柱呈八字形散开,上小下大,四角还有下垂的档风板(滴水板),被专家赞为国内罕见的构造。这里以前是全族聚会、祭祀和庆典等活动的场所。大祠堂已被列为县级文保单位。“五岳朝天”,是左右对称、高耸入云的马头墙,不仅高峻险美,而且有防火挡风的功效。马头墙是古代江南富户官宅威势的象征,其级数越多,职位越高,势力就越大。石花窗,前童石花窗均是粉红色,是一种叫做茶盘石的材料制造而成。这种石材质感细腻、色泽柔润,不能作为承重构件,却便于雕刻。石花窗的位置和样式自由活泼,分三种表现形式,一是以宝瓶、蝙蝠、寿字、万字、花卉瓜果、祥龙、鲤鱼等组成装饰图案,可成组也可独立,位于沿街墙面;二是在山墙上作为窗户的花栏杆,尺度较小,却很细腻,内容有“壮元及第”、“五福临门”等内容,文字雕刻出现得比较多;第三种是花栏杆和花石窗在山墙上的对位布局,文字和雕刻内容相辅相成,如石花窗上的“刘海戏金蟾”、“双龙抢珠”、“香草龙”等等,异彩纷呈。林林总总二百余扇,没有一幅雷同。精美的石窗不但能透气通风,还能防火防盗。3前童以正月十四为元宵,俗称“十四夜”。前童的元宵灯会是为庆祝、祈求丰收而进行的流动灯会,也称为行会,另外一个目的是为了纪念村里的有功先人率族人从白溪开渠引水进村,自此,沙田变肥,土地成沃。抬阁和鼓亭一般同时进行。抬阁其实是一个活动的小舞台,下部做成船形,雕刻有龙凤狮麟,披红挂绿,用车轮行走。而上部由男女儿童装扮成35位戏曲人物,小孩子年龄相仿,或凤冠霞披、或峨冠博带、或金盔铁甲,有老太君、小将岳云、女帅穆桂英等等,或坐或立,形同高跷和秋千。最吸引人的是能上下翻动的抬阁,孩子们一蹬一蹦,抬阁就上下翻动不停,煞是热闹好看。鼓亭抬阁与耍狮舞龙、彩船队相互交融,由龙旗引导,一路上鼓乐齐鸣,炮声震天,人声鼎沸,长达数里的队伍浩浩荡荡走街穿巷,致使万人空巷,鼓亭抬阁所经过的村镇街巷,街道上随处可见由村人免费提供的红枣桂圆木耳汤,显示了人与人之间的亲情,展现了万民同乐、淳厚多彩的民俗凝聚力和古老文明的美德。第8课 认识历史文化村镇一、教学内容要点本课为这一单元的活动课。有“宁波有哪些历史文化村镇”、“调查宁波的历史文化村镇”二部分组成。“宁波有哪些历史文化村镇”,先简单介绍了什么是历史文化村镇,找一找“宁波有哪些历史文化村镇”,提供方法走访、上网等,查阅有关资料,了解这些历史文化村镇的特色。“调查宁波的历史文化村镇”主要调查这些村镇的历史概况、历史文化特色、文物古迹及传统风貌的保存程度、对其继承、保护、开发的建议和反映建筑风貌的照片。通过活动让学生对身边的历史文化村镇有一定的了解,体验古朴久远的村镇民俗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还能让他们了解调查的一般内容,学会与人合作。二、教学活动建议:学生可以自由组合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在老师或家长的协助下来完成这些活动。三、有关资料全国历史文化名镇:慈城、石浦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梁弄、前童、慈溪鸣鹤镇(2001年与观城、师桥合并为观海威镇)省、市历史文化名村:余姚市梁弄横坎头村(省)、奉化市的岩头村(省)、余姚市的柿林村与金冠村、宁海县的清潭村、象山县的黄埠村与儒雅洋村、鄞州区的走马塘村与蜜岩村、江北区的半浦村及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的韩岭村第三单元 传统习俗一、 单元教学目标1、了解宁波各地的一些传统习俗和宁波人的风土人情。2、了解宁波八月十六过中秋的传说,探寻过中秋的种种习俗,明白其中寄寓的一种怀念之情。3、认识宁波传统庙会集市,了解鄞江庙会及家乡传统庙会集市的情况和发展趋势。4、领略传统节庆所焕发的新的魅力,了解宁波的节气习俗及其中的文化底蕴。 二、单元结构了解家乡的传统风俗传 统 习 俗 八月十六过中秋 传统庙会集市传统节庆第9课 八月十六过中秋一、教学内容要点本课内容有“八月十六过中秋”、“八月十六过中秋的传说”和“宁波人过中秋的习俗”三部分组成。 “八月十六过中秋”,简要介绍中秋名称的来历、宁波人为什么八月十六过中秋及中秋所蕴含的意义。“八月十六过中秋的传说”,课文出示了方国珍孝敬母亲改中秋,戚继光抗倭补过中秋和宁海因抗元晚过中秋的三个传说,说明宁波丰厚的文化底蕴,引发学生去积极搜寻其他关于中秋节的传说。“宁波人过中秋的习俗”,赏月、吃月饼和团圆,让学生明白中秋是最有人情味,最富有诗情画意的节日,团圆是中秋节亘古不变的主题。活动读古诗鄮北杂诗和鄞城十二个月竹枝词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古时宁波人过中秋的习俗,为接下去的交流:你们家乡是怎样过中秋的,奠定基础。 教学活动建议 1、可以开展一个小型的故事会,让学生来讲一讲关于中秋的传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收集关于中秋的古诗,从而更好的了解过中秋的习俗。三、有关资料 1、史浩(1106-1194年)南宋政治家,词人。字直翁,宁波鄞县人,少孤力学,贯穿经史。南宋绍兴十五年(1145年)进士,官历三朝,任丞相,封会稽郡王。为政宽厚,在朝论事,能包涵容养。曾主持昭雪岳飞之怨案。史浩一家十分荣华,有一王、三相、七十二地士之盛。民间有满朝紫衣贵,皆是四明人之说。他晚年告老还乡,孝宗以宁波月湖竹屿赐给他,并拨银万两在竹洲建了一座真隐馆为史浩府第。 2、中秋以吃月饼示团圆,宁波月饼以苔菜、水晶月饼别具风味。此时新鸭肥嫩,全鸭炖芋艿子为时新佳肴,俗称“鸭扑芋”。解放后,每逢中秋,各家团聚、吃月饼,亲友间亦互相馈赠月饼。一些团体举行联欢活动。民间有吃“鸭子芋艿”、水拖糕等习俗。3、苔菜月饼是以苔菜为辅料作馅的一种月饼,饼皮松酥,馅料有浓郁的麻油香味,甜中带咸,咸里透鲜,有苔菜的特殊香味。它是宁式月饼的代表。4、鄮北杂诗中的“鄮峰”指的是史浩,鄞城十二个月竹枝词中的“画船”指龙舟。 第10课 庙会集市一、 教学内容要点本课内容由“宁波庙会集市”、“鄞江庙会”和“谈谈庙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三部分组成。“宁波庙会集市”,通过现代集市人山人海场景、各种小吃琳琅面目、挑选称心如意的商品、表演地方戏曲、挑选称心如意的商品,让学生认识庙会是我国城乡所特有的一种集市形式,明白庙会不仅是买卖商品,更是民间文化展示的舞台。 “鄞江庙会”,简介了鄞江庙会的吸引地域范围一年三度时令性的组成,和庙会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介绍了鄞江庙会的历史,让学生了解为什么把鄞江庙会称为宁波市第一大庙会盛事。“庙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通过交流让学生在了解庙会集市辉煌的过去,今天庙会的文化缺失,从而畅谈将来的应该怎样使这有着深厚内涵的庙会集市重新焕发魅力。目的让学生体会到应保护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二、教学活动建议关于“将来的庙会”可以让学生查阅有关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从保护文化的方面入手,鼓励学生有创新性的见解。三、有关资料1、宁波地区旧时庙会极盛,每座祀庙春祈秋报。春设牲敬神,演戏、唱书娱神,祈求境内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五谷丰登。秋收后报赛,庙神出殿巡逻境内,有的还出真会或纸会举办赛会活动。镇海的四月半庙会、慈溪的庙山庙会、宁海的前童庙会都很有名,尤以鄞县城区的宁波四月半庙会和鄞西的高桥庙会鄞江庙会更是闻名浙东,享誉海内外。 第11课 传统节庆、一、教学内容要点 本课内容由“梁祝婚俗节”、“中国象山开渔节”、“东钱湖龙舟节”和“多彩的时令水果节”四部分组成。 “梁祝婚俗节”通过“百合婚典”、“游园活动”、“为爱情树培土”、“交融圣水”、“彩车游行”五幅图片表现了梁祝婚俗节隆重、喜庆的气氛,展示了一种新颖的婚俗观、价值观。说明了传统的梁山伯香会所焕发出的新的魅力。“中国象山开渔节”,用四幅图片简单地展示了中国象山开渔节的典礼仪程,使学生明白祭海不仅在祈求平安,更在展示渔家文化、海洋文化,体会从中所蕴涵的环保理念。激发学生热爱海洋的思想感情。交流中国开渔节对弘扬渔文化,推进海洋环境保护有什么积极意义呢?是为了使学生明白开渔节的巨大意义,让善待海洋,保护海洋的理念深入人心。“起锚号子”可以让学生唱一唱,感受渔家人的那种宽广的胸怀。“东钱湖龙舟节”用三幅图片,说明了龙舟节与龙文化有着渊源关系,通过感受惊险刺激的龙舟赛,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无限魅力。 “多彩的时令水果节”以图为铺垫,引领学生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家乡的节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二、教学活动建议如有条件,在上课时可上网让学生亲眼目睹“梁祝婚俗节”、“中国象山开渔节”等节庆的视频录像,使上课内容更为直观,增强感性认识。三、有关资料1、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产生于东晋,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与白蛇传、孟姜女、牛郎织女并列为我国四大民间传说。为弘扬和传播梁祝爱情文化所倡导的爱情观、生活观、价值观、展示新型的婚俗文化,自2000年起,宁波市开始举办以梁祝爱情为主题、婚庆典礼为主体、梁祝文化公园为物质载体,演绎中国乃至世界婚俗文化的中国梁祝婚俗节。中国梁祝婚俗节(现更名中国梁祝爱情节)主要由婚庆、婚典、游园和系列文化活动等组成。充分体现了全国性、国际性、文化性及群众性。中国梁祝爱情节侧重于塑造宁波的文化品格,对宁波两个文明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2、早在1998年的第一届开渔节上,象山人就将“保护海洋”、“善待海洋就是善待人类自己”作为开渔节的永久主题,成立国内首个“中国渔民蓝色保护志愿者行动”组织,将善待海洋倡议书随漂流瓶漂向世界各地,还有“放海生”等种种仪式,无不是“惊世之举”。 办开渔节尽管破费,还会减少渔业收入,但从长远效益看使海洋休养生息、有序捕捞、恢复渔业资源所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由宏大主题“开路”的开渔节带来的巨大人流、物流、信息流,今天已经让象山人受用不尽。3、东钱湖的龙舟节起始于钱湖庙会,旧时每逢农历九月十一、十六是钱湖两个热闹的庙会。先是画船殿“菩萨出巡”,接着上塔山庙神祗鲍盖“诞庆”。届时,庙脚下所属各村都要参加行会。行会那天,有铜铳队、礼炮队、抬阁、高跷、沙船等作前导,“出巡”的菩萨后面有“起解犯人”的化妆队伍。行会活动热闹有趣,而最精彩的内容要数赛龙舟。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十,各路龙舟便在钱湖聚会。次日早晨,观众便从四面八方云集到钱湖赛场周围,湖上,从曹家山头到蚌壳山留出了800米的竞舟水道,当行会队伍一到陶公钓矶,龙舟竞渡便开始了。锣鼓一响,水手们奋力划桨,这时水上龙舟如离弦之箭,争先恐后,大发龙威 东钱湖的龙舟节与中国龙文化有着渊源关系,其植根于美丽的东钱湖,故又有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色,与东钱湖山水相融合。第12课 了解家乡的传统风一、教学内容要点本课为这一单元的活动课。有“家乡的传统节日怎么过”“节气风俗”、“搜集宁波传统习俗的传说”三部分组成。 “家乡的传统节日怎么过” ,引导学生通过查访搜集具有家乡特色的过节习俗。然后在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传统节日中任选一个进行交流。“节气风俗”,通过“二十四节气歌”认识一年二十四节气,从而围绕一个熟悉的节气联系实际说说它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的关系。 “搜集传统习俗的传说”,传说的内容可以是关于节日节气,也可以是关于饮食习俗,或者是礼仪、商业的。通过活动让学生较广泛地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感受家乡的灿烂文化。二、教学活动建议介绍家乡的习俗和传说时,做到语言优美、中心明确、内容丰富,对个别习俗应弃其糟粕,取其精华,让学生正确地把握传统习俗的内涵和精髓。 第四单元 海鲜美食一、单元教学目标1、知道宁波海鲜味道鲜美,品种多,烹制手艺高,文化丰富,影响大的特点。了解宁波菜系特色。2、了解宁波糕点和特色店,加强食文化熏陶,了解宁波食品特点。3、通过烧菜等实践活动,提高生活能力,培养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二、单元结构海鲜美食小小美食家宁波海鲜透骨新鲜宁波糕点交关好 第13课 宁波海鲜透骨新鲜一、教学内容要点本课内容由“认识海鲜菜”、“海鲜的烹制”、“海鲜节文化”和“宁波海鲜走向了全国”四部分组成。“认识海鲜菜”,课文先出示常见海鲜菜的图片和旁白,然后通过学生交流活动,初步感知宁波海鲜菜的特点。“海鲜的烹制”,先通过表格分类说明,让学生较全面地了解各类海鲜菜的烹制,接着从以黄鱼的烧法为例,从点上介绍了海鲜的各种烧法,再通过资料补充,让学生知道海鲜的烧法是丰富多样的。 “海鲜节文化”,通过展示海鲜节活动图片,体现出家乡海鲜文化的丰富多彩。十大海鲜创新菜的介绍说明了家乡海鲜菜在不断创新发展。“说说家乡美食节”从另外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美食文化丰富多样。“宁波海鲜走向了全国”,课文展示了宁波四大餐饮业在其它大城市的分店,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宁波餐饮业发展非常迅猛。“夸夸海鲜菜”,用地道的宁波话道出了海鲜菜的味道很受宁波人民喜欢。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夸夸海鲜菜,进行相关内容的拓展。二、教学活动建议:教师可在课前事先布置学生到菜市场上去观察各类海鲜,在家中观察父母烧海鲜菜,并品尝一下味道,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自身经验,增强学习兴趣。三、有关资料吃海鲜要注意什么1、为了减少吃海鲜引发的食物中毒,就在可靠的店铺购买海鲜。尽量选购活的,尢其是死蟹最好不要买来吃。买新鲜鲍鱼、蛏子或象拔蚌等,可用手碰一碰,选取活的、会动的。有甲壳的海鲜,在烹调之前要用清水将其外壳刷洗干净。贝壳类海鲜烹煮前,在淡盐水中浸约一小时,让它自动吐出泥沙。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否则原来新鲜的海鲜反会被其中部分腐烂了的所污染。2、海鲜生吃,先冷冻再浇点儿淡盐水。对肠道免疫功能差的人来说,生吃海鲜具有潜在的致命危害。您可以将牡蛎等先放在冰上,在浇上一些淡盐水,能有效杀死这种细菌,这样生吃起来就更安全。 3、海鲜不宜下啤酒。食用海鲜时最好不要饮用大量啤酒,否则会产生过多的尿酸,从而引发痛风。吃海鲜应配以干白葡萄酒,因为其中的果酸具有杀菌和去腥的作用。4、关节炎患者少吃海鲜。因海参、海龟、海带、海菜等含有教多的尿酸,被人体吸收后可在关节中形成尿酸结晶,使关节炎症状加重。5、海鲜忌与某些水果同吃。生活中,许多人吃了鱼、虾等海鲜后,都有继续吃水果的习惯。海鲜中的鱼、虾、藻类等都含有比较丰富的蛋白质和钙等营养物质。如果把它们与含有糅酸的水果,如葡萄、石榴、山楂、柿子等同食,不仅会降低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物质刺激肠胃,会引起人体不适,出现呕吐、头晕、恶心和腹痛腹泻等症状。所以,海鲜大餐之后最好不要马上吃水果。海鲜与这些水果同吃,至少应间隔2小时。6、吃海鲜后,一小时内不要食用冷饮、西瓜等食品,且不要马上去游泳。第14课 宁波糕点交关好一、教学内容要点本课内容由“认识宁波汤团”、“ 缸鸭狗汤团店”、“宁波十大名点”、“宁波糕点文化”四部分组成。“认识宁波汤团”,先以一个谜语引出汤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介绍了汤团“香甜鲜糯滑”的特点之后,又引伸到汤团的文化含义,从而比较全面地展示了汤团文化。“缸鸭狗汤团店”,课文通过民谣、缸鸭狗招牌、传说故事,说明缸鸭狗汤团店历史悠久名气大,招牌奇特,和独特的经营之道。“宁波十大名点”,展示了各类名点的图片,让学生认识宁波糕点。龙凤金团的传说增加了糕点的知识性和趣味性。“说说家乡传统名点”,引导学生去认识本地的特色点心,培养了解家乡,热爱家乡之情。“宁波糕点文化”,以图文并茂形式,着重介绍了状元糕、平安糕、吉祥糕的来历和作用,体现了宁波糕点的丰富物质和精神内涵。“话说宁波糕点”则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宁波糕点的历史、造型、做法、味道等知识,着重提出了糕点的发展方向。二、教学活动建议1、教师课前布置,让学生自己去观察了解各类糕点,写出观察记录。2、课中可通过实物展示或录象幻灯播放,增强教学的直观性。三、有关资料宁波汤圆历史:汤圆是宁波的著名小吃之一,也是我国的代表小吃之一,历史十分悠久。据传,汤圆起源于宋朝。当时各地兴起吃一种新奇食品,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饶有风趣。因为这种糯米球煮在锅里又浮又沉,所以它最早叫“浮元子”,后来有的地区把“浮元子”改称元宵。与北方人不同,宁波人在春节早晨都有合家聚坐共进汤圆的传统习俗。特点:宁波汤圆以精白水磨糯米粉为皮,用猪油、白糖、黑芝麻粉为馅,汤圆皮薄而滑,白如羊脂,油光发亮,滑润味美。传说:相传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在阳春三月,化为一位卖汤圆的老翁于西湖边叫卖。这时许仙恰巧走过便要了一碗,一不小心,一个汤圆滚落西湖,被白蛇吞了。于是白蛇成仙,化而为人,与许仙结为夫妇。另一种传说,1912年袁世凯篡夺革命成果,做了大总统,他一心想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一天到晚提心吊胆的。因为“元”和“袁”、“宵”与“消”是同音的,“袁消”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袁世凯就下令把元宵改为汤圆。这便是传说中汤圆名称的来历。诗句:宋代周必大作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知何夕?团圆事事同。汤官寻旧味,灶婢诧新功。星灿乌云裹,珠浮浊水中。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第15课 小小美食家一、 教学内容要点本课为这一单元的活动课。由“逛城隍庙美食城”、“学烧一个菜”、“十大名菜的认识”三部分组成。“逛城隍庙美食城”,旨在通过观察活动,让学生认识各类美食店和各类风味小吃。“学烧一个菜”,让学生实践活动,学会烧菜,提高动手能力。“十大名菜的认识”,通过认写菜名,让学生增长知识,培养热爱家乡菜的感情。图片显示宁波十大名菜依次为:冰糖甲鱼、腐皮包黄鱼、锅烧河鳗、雪菜大汤黄鱼、苔菜拖黄鱼、苔菜小方烤、网油包鹅干、宁式膳丝、黄鱼海参汤、火瞳全鸡。 宁波新十佳菜有:苔菜煎鲳鱼、椒盐跳鱼、干烤蛏子、雪菜虾仁、苔菜江白虾、墨鱼鲞烧茄子、 红焖望潮、蟹肉冬耳羹、脆皮虾孱、咸米鱼炖芋艿。二、教学活动建议:“逛城隍庙美食城”有条件的话可以课外布置学生与父母一起去逛,课内可作情境活动。“学烧一个菜”,要求学生在父母指导下亲身实践,并写出烧菜经过。“十大名菜的认识”,要引导学生自主、合作、讨论,并能拓展到本地名菜识记。三、有关资料宁波城隍庙隍庙又称宁波郡庙,位于市中心繁华地带,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府城隍庙之一,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城隍庙建于明1371年,朱元璋下令敕造宁波府城隍庙。寺庙建成后,因香火旺盛,乐极生悲,屡遭火灾。现存的庙殿是清光绪1884年重建的。庙内有照壁、头门、二门、戏台、大殿、后殿等建筑,其中戏台尤为精致华美,庙内还保存着30余块碑刻及宋进等古迹。现在的城隍庙是宁波最大的购物中心,这里商店林立,小吃遍布,不但是各地游客来甬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