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涉江采芙蓉》同步练习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526307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涉江采芙蓉》同步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青海省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涉江采芙蓉》同步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青海省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涉江采芙蓉》同步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省人教版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7课涉江采芙蓉同步练习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攻坚 (共9题;共18分)1. (3分) 里夫金和霍华德的这部书是在1981年出版的,该书对现代科学技术所带来的_影响作了深刻的分析。该报告指出,人口和经济的增长,必然耗尽世界上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同时污染环境,威胁_生存。这一报告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反响。1981年出版的_比增长的极限涉及的领域更广泛,意义也更深远。2. (2分) 熟语释义惟妙惟肖:_。神游八表:_。3. (2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_,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诗歌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A . B . C . D . 4. (2分)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采之欲遗谁食野之苹B . 忧伤以终老何以解忧C . 同心而离居忍尤而攘诟D . 所思在远道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 (2分) 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采之欲遗谁呦呦鹿鸣,食野之苹B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何以解忧C .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忍尤而攘诟D . 所思在远道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6. (2分)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古诗十九首是我国古代五言诗的开始,由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钟嵘赞它“天衣无缝,一字千金”。B . 曹操是汉魏时杰出的诗人,其代表作有蒿里行短歌行观沧海等。C . 陶渊明是晋末的伟大诗人,其诗作以描写田园风光和隐逸生活著称,因此,历史上称他为“田园诗人”或“隐逸诗人”,其诗“恬淡自然,蕴藉深厚”。D . 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的作品,多表现离别相思之情、失意飘零之感以及人生短促的悲叹和世事不公的怨嗟,带有较浓厚的感伤色彩。7. (2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 谄谀(chn)稼穑艰难(s)譬如(p)如蚁附膻(shn)B . 子衿(jn)趾高气扬(zh)堑壕(zhn)绕树三匝(z)C . 龃龉(j)运筹帷幄(w)羁鸟(j)风声鹤唳(l)D . 谈(yn)唾手可得(tu)吐哺(b)叽叽喳喳(ch)8. (1分) “ 树之以桑”的句式是:_9. (2分)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A . 终老不复取。B . 箱帘六七十。C . 府吏见丁宁。D . 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二、 同步阅读 (共2题;共9分)10. (2分) 阅读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1) 选择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A . 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B . “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i,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C . “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D . “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11. (7分) (2019高一下洮南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竹李贺入水文光动,抽空绿影春。露华生笋径,苔色拂霜根。织可承香汗,裁堪钓锦鳞。三梁曾入用,一节奉王孙。【注】李贺是唐代诗人,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属“王孙”,但系远支,与皇族关系已很疏远。三梁:古人帽中横的硬衬,用竹制成。汉唐冠帽有五梁、三梁、两梁的制度。天子戴五梁进贤冠,太子诸王戴三梁进贤冠。(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句描写竹子倒映水中的情景,倒影与水波荡漾,泛起错杂的波光。B . “香汗”“锦鳞”都运用了借代手法,前者借代辛勤劳动,后者借代鱼。C . 第四句意思是青苔接近竹根,表示笋已长成竹。竹根有似霜白粉,故称霜根。D . “露华”,就是露花,即露珠。“华”通“花”。以露衬竹,间接写竹。(2) 诗中,“竹”比喻什么?最后一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愿望? 第 6 页 共 6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攻坚 (共9题;共18分)1-1、2-1、3-1、4-1、5-1、6-1、7-1、8-1、9-1、二、 同步阅读 (共2题;共9分)10-1、11-1、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