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卷(考试)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433244 上传时间:2020-06-1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合肥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卷(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合肥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卷(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合肥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卷(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合肥市高一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I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文明礼貌,和气待人,这种与人为善的美德,不仅商业中需要提倡,其他行业活动中也该提倡。B . 就像那些贪官,一面大会小会上表白着自己的“清白”,一面又自以为天衣无缝地在背地里干些见不得人的勾当。C . 在这次“希望之星”中学生绘画比赛中,一幅名为扬帆的作品以其独特而深入浅出的构思获得了一等奖。D . 长达四个多小时的2010年春节晚会终于伴着新春的钟声销声匿迹了,对于这场晚会,我们首先是祝福与鼓励,毕竟它带给了我们欢乐与愉悦。2. (2分)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乌鸦能够会用工具的趣事已广为流传,在使用工具上乌鸦不亚于猩猩。B . 中影集团投资拍摄的建国大业,以超强的演员阵容引起了大量关注的目光。C . 由于他长期沉迷网络游戏,成绩成倍下降,家长束手无策。D . 每逢佳节临近,出门在外的人无论离家多远也总想回家过节。3. (2分) (2018高一下黑龙江期末)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 他端起酒杯说:“黄老,欣逢先生寿辰,恭祝您健康长寿!”B . 这个问题我请教了许多人,都得不到解决,于是不耻下问,向先生您请教。C . 在座的不是董事长,就是总经理,现在请大家出钱出物,为国家尽匹夫之责。D . 护士拿着注射器说:“孩子,别哭,别哭,我这就给你扎出血来!”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4. (6分) (2018高一下广西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从陶渊明看现代人的生存困境鲁枢元“樊笼”是陶渊明诗文中的核心意象之一,象征被限制了身心自由的、令人难以忍受的生存处境,如:“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人类自己创造的文明,支撑了人类的现实生存,却把人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卢梭(17121778)的社会契约论开篇第一句话便是:“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国际歌曾唱遍全世界:“让思想冲破牢笼”“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从后来的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看,把“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倒不是太难,“新世界”要完全冲破牢笼却难办得多,哪怕仅仅是冲破思想的牢笼。如果说陶渊明生活的农业时代“樊笼”(“樊”字从木)还是由“木头”制作的;那么,到了工业时代,在马克斯韦伯(18641920)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木笼”变成了“铁笼”:“这个铁笼是机器般的非人格化的,它从形式理性那里借来抽象力量将人禁锢其中”,它“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它最终要无情地吞噬一切”,“一直持续到人类烧光最后一吨煤的时刻”。人类文明在不断发展,人对自然的控制力在不断加大;但更糟糕的是,人们对自然、对他人的控制力量越是强大,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高度发达的现代社会确实有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能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使囚犯忘记自己还是囚犯,使囚犯们积极踊跃地甘当囚犯。牢笼固然可恶,对于现代人来说,更可怕的是失去了“走出牢笼”与“回归自然”的自觉意识。现代人普遍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这种进步论若是以地球生态的尺度来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我们的地球生态不但现在不比过去好,未来更让人担忧。尽管如此,现代人还是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诗人陶渊明则不同。陶渊明的一声长啸“归去来兮”,实乃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应该说这是一种诗人的哲学,或曰:回归诗学。现代人一心期盼乘着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甚至宇宙飞船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如此的“飞速发展”,现代人果真距离幸福美满的天堂越来越近了吗?那也许只是一厢情愿罢了。我们急促前进企望切近前方的目标,但当我们走近看到它时,它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一线希望在于: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即所谓希望正在于绝望之中。正如现代西方政治哲学家列奥施特劳斯(18991973)说过的:“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实际上就必然会回到古代人在一开始就面临的问题上。”(摘自鲁枢元教授在台湾淡江大学的讲演,原文有删节)(1) 下列关于“牢笼”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牢笼”原指关鸟兽的器具,现比喻约束、限制人的事物或骗人的圈套;也指约束,限制。与陶渊明所说的“樊笼”本质意义相同。B . 在“新世界”中,现实“牢笼”容易冲破,想冲破思想“牢笼”却难办得多。C . 现代社会的“牢笼”是指人类自己束缚在文明的种种框架之中而不得自由的生活状态。D . 工业时代的“牢笼”变成了“铁笼”,是一种冷静超然、逻辑严密、等级森严、庞大无比的非人格化文明。(2) 下列不属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的一项是( ) A .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B . 现代社会文明进步了,科技发展了,但若是以地球生态这一尺度去衡量,是不足以证实的。C . 陶渊明的“归去来兮”,是对自己前半段人生道路的沉痛反思,值得现代人学习借鉴。D . 现代人一心期盼在现代化的道路上一路向前,可真正的幸福美满却与我们更加疏远了。(3) 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 人对自然的控制力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也在不断加大,与此同时,人们自己被囚禁的程度也就越深。B . 现代人失去了“走出牢笼”的自觉意识,所以用一套自我粉饰的招数,把牢笼打理得如同五星级宾馆,心甘情愿地陷入其中。C . 现代人一概相信“进步论”,相信现在比过去好,未来比现在好,所以他们一心“向前进”,没有人愿意“向后退”,哪怕是后退一小步。D . 新时代的灾难与现代人的生存困境将会再度把人们逼上回归之路,当人类走到现代性的尽头,必然会恢复古代人的生活方式。5. (12分) (2017高二下黄山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喝茶杨绛曾听人讲洋话,说西洋人喝茶,把茶叶加水煮沸,滤去茶汁,单吃茶叶,吃了咂舌道:“好是好,可惜苦些。”新近看到一本美国人做的茶考,原来这是事实。茶叶初到英国,英国人不知怎么吃法,的确吃茶叶渣子,还拌些黄油和盐,敷在面包上同吃。什么妙味,简直不敢尝试。以后他们把茶当药,治伤风,清肠胃。不久,喝茶之风大行,一六六O年的茶叶广告上说:“这刺激品,能驱疲倦,除恶梦,使肢体轻健,精神饱满。尤能克制睡眠,好学者可以彻夜攻读不倦。身体肥胖或食肉过多者,饮茶尤宜。”莱登大学的庞德戈博士(DrCornelius Bontekoe)应东印度公司之请,替茶大做广告,说茶“暖胃,清神,健脑,助长学问,尤能征服人类大敌睡魔”。他们的怕睡,正和现代人的怕失眠差不多。怎么从前的睡魔,爱缠住人不放;现代的睡魔,学会了摆架子,请他也不肯光临。传说,茶原是达摩祖师发愿面壁参禅,九年不睡,天把茶赏赐他帮他偿愿的。胡峤饮茶诗“沾牙旧姓余甘氏,破睡当封不夜侯。”汤况森伯颂:“方饮而森然严乎齿牙,既久而四肢森然。”可证中外古人对于茶的功效,所见略同。只是茶味的“余甘”,不是喝牛奶红茶者所能领略的。浓茶搀上牛奶和糖,香冽不减,而解除了茶的苦涩,成为液体的食料,不但解渴,还能疗饥。不知古人茶中加上姜盐,究竟什么风味,卢仝一气喝上七碗的茶,想来是叶少水多,冲淡了的。诗人柯立治的儿子,也是一位诗人,他喝茶论壶不论杯。约翰生博士也是有名的大茶量。不过他们喝的都是甘腴的茶汤。若是苦涩的浓茶,就不宜大口喝,最配细细品。照红楼梦中妙玉的论喝茶,一杯为品,二杯即是解渴的蠢物。那么,喝茶不为解渴,只在辨味,细味那苦涩中一点回甘。记不起哪一位英国作家说过,“文艺女神带着酒味”,“茶只能产生散文”。而咱们中国诗,酒味茶香,兼而有之,“诗清只为饮茶多。”也许这点苦涩,正是茶中诗味。法国人不爱喝茶。巴尔扎克喝荼,一定要加白兰地。清异录载符昭远不喜茶,说“此物面目严冷,了无和美之态,可谓冷面草。”茶中加酒,使有“和美之态”吧?美国人不讲究喝茶,北美独立战争的导火线,不是为了茶叶税么?因为要抵制英国人专利的茶叶进口。美国人把几种树叶,炮制成茶叶的代用品。至今他们茶室里,顾客们吃冰淇淋喝咖啡和别的混合饮料,内行人不要茶;要来的茶,也只是英国人所谓“迷昏了头的水”(bewitchedwater)而已。好些美国留学生讲卫生不喝茶,只喝白开水,说是茶有毒素。代用品茶叶中该没有茶毒。不过对于这种茶,很可以毫无留恋的戒绝。伏尔泰的医生曾劝他戒咖啡,因为“咖啡含有毒素,只是那毒性发作得很慢。”伏尔泰笑说:“对啊,所以我喝了七十年,还没毒死。”唐宣宗时,东都进一僧,年百三十岁,宣宗问服何药,对曰,“臣少也贱,素不知药,惟嗜茶”。因赐名茶五十斤。看来茶的毒素,比咖啡的毒素发作得更要慢些。爱喝茶的,不妨多多喝吧。(1)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第段,作者引用1660年茶叶广告和庞德戈博士做的茶叶广告,其用意相同,有重复之嫌,去掉一处不影响文章的完整。B . 符昭远之所以在茶中加酒,理由是他认为茶的形态过冷,完全不符合和美之道,他甚至揶揄茶为冷面草。C . 西方人品味不出茶叶的甘甜,一方面固然是因为茶甜微淡,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饮茶方式不当,不应加牛奶和糖。D . 茶不但能驱疲健体,减肥旺神,还能解口渴,填腹饥,甚至能陶冶情操,触动诗情,产生清澈的作品。(2) 英国作家说,“茶只能产生散文”。请分析作者引用这句话的意图。(3) 本文在结构上像一首律诗,也有起承转合,请结合文本加以赏析。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6. (16分) (2017高一下江苏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牡丹说【清】袁枚冬月,山之叟担一牡丹,高可隐人,枝柯鄂韡,蕊丛丛以百数。主人异目视之,为损重资。虑他处无足当是花者,庭之正中,旧有数本,移其位让焉。幂锦张烛,客来指以自负。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怒而移之山,再移之墙,立枯死。主人惭其故花,且嫌庭之空也,归其原,数日亦死。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宜山者山,宜庭者庭。迁而移之,在冬非春。故人与花常两全也。子既貌取以为良,一不当,暴摧折之,移其非时,花之怨以死也诚宜。夫天下之荆棘藜刺,下牡丹百倍者,子不能尽怒而迁之也。牡丹之来也,未尝自言曰:宜重吾价,宜置吾庭,宜黜汝旧,以让吾新。一月之间,忽予忽夺,皆子一人之为。不自怒而怒花,过矣!庭之故花未必果奇,子之仍复其处,以其犹奇于新也。当其时,新者虽来,旧者不让,较其开孰胜而后移焉,则俱不死;就移焉,而不急复故花之位,则其一死,其一不死。子亟亟焉,物性之不知,土宜之不辨,喜而左之,怒而右之。主人之喜怒无常,花之性命尽矣!然则子之病,病乎其己尊而物贱也,性果而识暗也,自恃而不谋诸人也。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主人不能答,请具砚削牍,记之以自警焉。(选自小仓山房文集)【注】韡:繁盛,音wi。(1) 对文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蕊丛丛以百数数:计算B . 宜黜汝旧黜:除掉C . 性果而识暗也暗:隐蔽D . 请具砚削牍具:准备(2)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 . 怒而移之山不自怒而怒花B . 牡丹之来也君将哀而生之乎C . 记之以自警焉卷石底以出D . 他日子之庭,其无花哉其真不知马也(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中的主人重金买来牡丹,对其倍加珍视,引以为傲,可花开后却大失所望,于是怒而迁之。B . 主人认为新牡丹株高蕾多,比原有的牡丹好,新牡丹死了,才知道还是原有的牡丹好,所以又把它移回了原处。C . 文中的主人看重自己而轻视生物,仅凭一己喜怒决定花的命运,这是新花旧花枯死的根本原因。D . 善相花者明白,花各有其适合的生长环境,如果移植要选择适宜的季节,这样它才能更好地生长。(4)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揭示的哲理。(限20字以内)(5) 翻译文言文中划线句子。亡何花开,薄如蝉翼,较前大不如。客过而尤之曰:“子不见夫善相花者乎?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7. (4分) (2015高一上安徽期中) 阅读下面的现代诗歌,完成文后各题。枫叶余光中秋天,最容易受伤的记忆;霜齿一咬,噢,那样轻轻就咬出一掌血来。红叶沙白风,把红叶,掷到脚跟前。噢,秋天!绿色的生命也有热血,经霜后我才发现(1) 对余光中的枫叶鉴赏不正确的一是( )A . 首句表明秋天万物萧索,容易引起人们许多伤心往事的回忆。B . 因为秋霜摧残万物,花叶凋零,故有第二行的“霜齿”之喻。C . 因为枫叶有五个角,经霜后变成红色,故有末句的“血掌”之喻。D . 末句“咬出一掌血”,赋予绿色以生命,并寓有奋斗、牺牲之意。(2) 把余光中和沙白的诗作比较,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两首诗都写到秋天的树叶经霜后,变成了血红的色彩这一自然现象。B . 两首诗都借助于景物描写,或抒发感情,或寄寓人生哲理。C . 两首诗都含有相同的寓意:只有经过痛苦的磨炼和严峻的考验之后,才能走向成熟。D . 两首诗在形式上有不同的地方,红叶押了韵,韵脚的韵母是an,枫叶没有押韵。五、 默写 (共1题;共5分)8. (5分) (2018广安模拟)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韩愈师说中,在指出圣人超出一般人很远,仍然虚心向老师学习后,接着说,“_,_,_”,古今对照,对当时的社会风气提出批评。 (2) 陆游游山西村中,“_,_”两句描写了庆典将近,音乐不断的热闹情形和当地淳朴的民风。 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3分)9. (3分) (2017郑州模拟)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化肥是为植物生长发育提供必需营养元素的物料。植物营养不足,不仅会大幅度降低产量,_ , 诸如“瓜不甜、果不香”,其原因是没有合理施用化肥,而不是化肥造成品质下降。但化肥在保证粮食安全的同时,也给环境遗成了一定压力。“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就是要解决化肥高效利用的问题,包括如何让施入土壤的肥料_ , 少流失到环境中。另外,作物生长在不同时间段对养分的需求也不一样,如果时间不对,施用的肥料不能被作物吸收而存留在土壤中,不但浪费还会污染,因此正确的做法是_ , 以达到最好的效果。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 (5分) (2017高一上徐州期中) 请以“秋天的故事”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第 12 页 共 12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1、2-1、3-1、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4-1、4-2、4-3、5-1、5-2、5-3、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6-1、6-2、6-3、6-4、6-5、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4分)7-1、7-2、五、 默写 (共1题;共5分)8-1、8-2、六、 语言表达 (共1题;共3分)9-1、七、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10-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