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352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34236994 上传时间:2022-08-12 格式:DOC 页数:172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352_第1页
第1页 / 共172页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352_第2页
第2页 / 共172页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352_第3页
第3页 / 共1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352-2006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DL-T-5352-2006前言本标 准 是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2006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6 1093号)的安排对SDJ 5-1985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的修订。原水 利 电 力部颁发的SDJ5 -1985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自实施以来,在电力工程配电装置的设计选型、设备布置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发电厂、变电站配电装置的设计、优化、创新提供了科学的技术依据。随着国内外电气技术和电力建设的发展,各种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设备在配电装置中的应用以及我国能源政策的进一步修订,SDJ 5-1985中制定的设计标准及部分条款已不能适应技术发展的要求和电力行业发展的需要。本 次修 订 工作,是根据当前国家的技术、经济政策,结合近20年来电力工程建设和运行经验进行的。与SDJ 5-1985相比,除保留了其适用的条文外,还补充增加了以下内容:1) 使 用 范围;2) 引 用 标准;3) 环 境 条件;4) 气 体 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的使用范围及规定;5) 变 压 器及其他带油电气设各防火要求。6) 配 电 装置对建筑物及构筑物的要求;7) 屋 内 配电装置采光、通风及防风沙、防污秽的要求;8) 屋 外 配电装置内继电保护小室的防护要求。本标 准 实 施后代替SDJ5- 19850本标 准 的 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和附录E为资料性附录。本标 准 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本 标 准 由电力行业电力规划设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并负责解释。本 标 准主 要起草单位:西北电力设计院。本标 准 参 加起草单位: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院。本标 准 主 要起草人:曹永振、张蜂蜜、石凤翔、张晓江、杨月红、穆华宁、杜晓东、伍小艾、阳少华、邵建雄、计绿野、毛永松。本 标准 首 次发布时间:1985年9月17日;本次为第一次修订。范围本标 准 规 定了发电厂和变电站新建工程中3kV-50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的基本要求。本标 准 适 用于发电厂和变电站工程中交流3kV-500kV新建配电装置的设计。扩建或改建配电装置的设计可参照执行。涉外 工 程 要考虑所在国国情,并结合工程的具体情况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 文 件 中的条款通过木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T 2 9 00.1 电工术语基本术语(EEC6 0050,N EQ)GB /P 2 9 00.15 电工术语变压器、互感器、调压器和电抗器IEC 60050 (421):1990. IEC 60050 (321): 1986, NEQ1GB /P 2 900.19 电工术语高电压试验技术和绝缘配合(EEC60071-1: 1993, NEQ)GB /T 2 9 00.20 电工术语高压开关设备IEC60050( IEV):1984, NE01GB 3 0 96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1 2 34 8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 /T 1 6 434 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GB 5 02 60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GB 5 0 016 律筑论计防火规布3 术语和定义GB / T 2900.1. GB/T 2900.15, GB/T 2900.19. GB/T 2900.20确立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4 总则4.0.1 高压配电装置的设计应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国家的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符合安全可靠、运行维护方便、经济合理、环境保护的要求。4.0.2 高压配电装置的设计,应根据电力负荷性质、容量、环境条件、运行维护等要求,合理地选用设备和制定布置方案。在技术经济合理时应选用效率高、能耗小的电气设备和材料。4.0.3 高压配电装置的设计应根据工程特点、规模和发展规划,做到远、近期结合,以近期为主。4.0.4 高压配电装置的设计必须坚持节约用地的原则。4.0.5 高压配电装置的设计,除应执行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5 基本规定5.1 敞 开 式 配 电 装 置5.1.1 配电装置的布置,导体、电气设备、架构的选择,应满足在当地环境条件下正常运行、安装检修、短路和过电压时的安全要求,并满足规划容量要求。5.1.2 配电装置各回路的相序排列宜一致。一般按面对出线,从左到右、从远到近、从上到下的顺序,相序为A, B, C。对屋内硬导体及屋外母线桥裸导体应有相色标志,A, B, C相色标志应为黄、绿、红三色。对于扩建工程应与原有配电装置相序一致。5.1.3 配电装置内的母线排列顺序,一般靠变压器侧布置的母线为I母,靠线路侧布置的母线为II母;双层布置的配电装置中,下层布置的母线为I母,上层布置的母线为n母口5.1.4 HOW 及以上的屋外配电装置最小安全净距,一般不考虑带电检修。如确有带电检修需求,最小安全净距应满足带电检修的工况。5.1.5 110kV - 220kV配电装置母线避雷器和电压互感器,宜合用一组隔离开关;330kV及以上进、出线和母线上装设的避雷器及进、出线电压互感器不应装设隔离开关,母线电压互感器不宜装设隔离开关。5.1.6 DOW 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线路并联电抗器回路不宜装设断路器或负荷开关。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母线并联电抗器回路应装设断路器和隔离开关。5.1.7 66kV及以上的配电装置,断路器两侧的隔离开关靠断路器侧,线路隔离开关靠线路侧,变压器进线隔离开关的变压器侧,应配置接地开关。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并联电抗器的高压侧应配置接地开关。5.1.8 对屋外配电装置,为保证电气设备和母线的检修安全,每段母线上应装设接地开关或接地器;接地开关或接地器的安装数量应根据母线上电磁感应电压和平行母线的长度以及间隔距离进行计算确定。5.1.9 3 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同杆架设或平行回路的线路侧接地开关,应具有开合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电流的能力,其开合水平应按具体工程情况经计算确定。5.1.10 110kV及以上配电装置的电压互感器配置,可以采用按母线配置方式,也可以采用按回路配置方式。5.1.11 220kV及以下屋内配电装置设备低式布置时,间隔应设置防止误入带电间隔的闭锁装置。5.1.12 充油电气设备的布置,应满足带电观察油位、油温时安全、方便的要求;并应便于抽取油样。5.1.13 配电装置的布置位置,应使场内道路和低压电力、控制电缆的长度最短。发电厂内宜避免不同电压等级的架空线路交叉。5.2 GIs配电装置5.2.1 对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配电装置,接地开关的配置应满足运行检修的要求。与 GI s配 电装置连接并需单独检修的电气设备、母线和出线,均应配置接地开关。一般情况下,出线回路的线路侧接地开关和母线接地开关应采用具有关合动稳定电流能力的快速接地开关。IlOkV220kV GIs配电装置母线避雷器和电压互感器可不装设隔离开关。5.2.2 GIs配电装置避雷器的配置,应在与架空线路连接处装设避雷器。该避雷器宜采用敞开式,其接地端应与GIs管道金属外壳连接。GIs母线是否装设避雷器,需经雷电侵入波过电压计算确定。5.2.3 GIS配电装置感应电压不应危及人身和设备的安全。外壳和支架上的感应电压,正常运行条件下不应大于24V,故障条件下不应大于100V,5.2.4 在GIS配电装置间隔内,应设置一条贯穿所有GIS间隔的接地母线或环形接地母线。将GIS配电装置的接地线引至接地母线,由接地母线再与接地网连接。5.2.5 GIS配电装置宜采用多点接地方式,当选用分相设备时,应设置外壳三相短接线,并在短接线上引出接地线通过接地母线接地。外壳 的三 相短接线的截面应能承受长期通过的最大感应电流,并应按短路电流校验。当设备为铝外壳时,其短接线宜采用铝排;当设备为钢外壳时,其短接线宜采用铜排。5.2.6 GIS配电装置每间隔应分为若干个隔室,隔室的分隔应满足正常运行条件和间隔元件设备检修要求。6 环境条件6.0.1 屋外配电装置中的电气设备和绝缘子,应根据当地的污秽分级等级采取相应的外绝缘标准(参见附录A).配 电装 置 位置的选择宜避开自然通风冷却塔和机力通风冷却塔的水雾区及其常年盛行风向的下风侧。一般情况下,配电装置布置在自然通风冷却塔冬季盛行风向的上风侧时,配电装置构架边距自然通风冷却塔零米外壁的距离应不小于25m;配电装置布置在自然通风冷却塔冬季盛行风向的下风侧时,配电装置构架边距自然通风冷却塔的距离应不小于40m.配 电装 置 构架边距机力通风冷却塔零米外壁的距离,非严寒地区应不小于40m,严寒地区应不小于60m,6.0.2 选择导体和电气设备的环境温度(周围空气温度)应符合表6.0.2的规定。表6.0.2 选择导体和电气设备的环境温度(周围空气温度)6.0.3 选择导体和电气设备的环境相对湿度,应采用当地湿度最高月份的平均相对湿度。在湿热带地区应采用湿热带型电气设备产品。在亚湿热带地区可采用普通电气设备产品,但应根据当地运行经验采取防护措施,如加强防潮、防凝露、防水、防锈、防霉及防虫害等。6.0.4 周围环境温度低于电气设备、仪表和继电器的最低允许温度时,应装设加热装置或采取其他保温设施。在积雪、覆冰严重地区,应采取防止冰雪引起事故的措施。隔离开关的破冰厚度,应不小于安装场所的最大覆冰厚度。6.0.5 选择330kV及以下屋外配电装置的导体和电气设备时的最大风速,可采用离地lom高,30年一遇lomin平均最大风速。选择500kV屋外配电装置的导体和电气设备时的最大风速,宜采用离地lom高,50年一遇lOm in平均最大风速。最大设计风速超过35m/s的地区,在屋外配电装置的布置中,应采取相应措施。6.0.6 配电装置的抗震设计应符合GB 50260的规定。6.0.7 海拔超过IOO Om的地区,配电装置应选择适用于高海拔的电气设各、电瓷产品,其外绝缘强度应符合高压电气设备绝缘试验电压的有关规定。6.0.8 配电装置设计应重视对噪声的控制,降低有关运行场所的连续噪声级。配电装置紧邻居民区时,其围墙外侧的噪声标准应符合GB 3096. GB 12348等要求。6.0.9 3 30kV及以上的配电装置内设备遮栏外的静电感应场强水平(离地1.5m空间场强),不宜超过lOkV/m,少部分地区可允许达到15kV/m,配电 装 置 围墙外侧(非出线方向,围墙外为居民区时)的静电感应场强水平(离地1.5m空间场强)不宜大于5kV/m,6.0.10 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配电装置应重视对无线电干扰的控制。在选择导线和电气设备时应考虑到降低整个配电装置的9无线电干扰水平。配电装置围墙外20m处(非出线方向)的无线电千扰水平不宜大于50dB.6.0.11 IIO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电气设备及金具在1.1倍最高相电压下,晴天夜晚不应出现可见电晕,HOW 及以上电压等级导体的电晕临界电压应大于导体安装处的最高工作电压。7 导体和电气设备的选择7.1 一般规定7.1.1 设计选用的导体和电气设备的最高电压不得低于该回路的最高运行电压,其长期允许电流不得小于该回路的可能最大持续工作电流。屋外导体应考虑日照对其载流量的影响。7.1.2 验算导体和电气设备额定峰值耐受电流、额定短时耐受电流以及电气设备开断电流所用的短路电流,应按本工程的设计规划容量计算,并应考虑电力系统远景发展规划。确定 短 路 电流时,应按可能发生最大短路电流的正常接线方式计算。一般可按三相短路验算,当单相或两相接地短路电流大于三相短路电流时,应按严重情况验算,同时要考虑直流分量的影响。7.1.3 验算裸导体短路热效应的计算时间,宜采用主保护动作时间加相应的断路器全分闸时间。当主保护有死区时,应采用对该死区起作用的后备保护动作时间,并应采用相应的短路电流值。验算 电气 设备短路热效应的计算时间,宜采用后各保护动作时间加相应的断路器全分闸时间。7.1.4 用熔断器保护的导体和电气设备可不验算热稳定;除用具有限流作用的熔断器保护外,导体和电气设备应验算动稳定。用熔 断 器 保护的电压互感器回路,可不验算动、热稳定。7.1.5 一般裸导体的正常最高工作温度不应大于700C,在计及日照影响时,钢芯铝绞线及管形导体不宜大于80C o特种 耐 热 导体的最高工作温度可根据制造厂提供的数据选择使用,但要考虑高温导体对连接设备的影响,并采取防护措施。7.1.6 验算额定短时耐受电流时,裸导体的最高允许温度,对硬铝及铝合金可取200C,对硬铜可取3000C,短路前的导体温度应采用额定负荷下的工作温度。7.1.7 按回路正常工作电流选择裸导体截面时,导体的长期允许载流堡,应按所在地区的海拔高度及环境温度进行修正。导体 采 用 多导体结构时,应计及邻近效应和热屏蔽对载流量的影响。7.1.8 在正常运行和短路时,电气设备引线的最大作用力不应大于电气设备端子允许的荷载。屋外配电装置的导体、套管、绝缘子和金具,应根据当地气象条件和不同受力状态进行力学计算。其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7.1.8的规定。表7.1.8 导体和绝缘子的安全系数7.2 导体的选择7.2.1 22 0kV 及 以 下电压等级的软导线宜选用钢芯铝纹线;330kV软导线宜选用钢芯铝绞线或扩径空芯导线:500kV软导线宜选用双分裂导线。7.2.2 在空气中含盐量较大的沿海地区或周围气体对铝有明显腐蚀的场所,宜选用防腐型铝绞线或铜绞线。7.2.3 硬导体可选用矩形、双槽形和圆管形。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回路中的正常工作电流在4kA及以下时,宜选用矩形导体;在4kA-8kA时,宜选用双槽形导体或管形导体:在8kA以上时宜选用圆管形导体。66k V 及 以下配电装置硬导体可采用矩形导体,也可采用管形导体。110 kV 及 以上配电装置硬导体宜采用管形导体。7.2.4 硬导体的设计应考虑不均匀沉陷、温度变化和振动等因素的影响。7.3 电气设备的选择7.3.1 35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断路器,宜选用真空断路器或S几断路器;66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断路器宜选用S几断路器。在高寒地区,S几断路器宜选用罐式断路器,并应考虑SF6气体液化问题。7.3.2 隔离开关应根据正常运行条件和短路故障条件的要求选择。7.3.3 单柱垂直开启式隔离开关在分闸状态下,动静触头间的最小电气距离不应小于配电装置的最小安全净距B,值。7.3.4 布置在高型或半高型配电装置上层的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隔离开关宜采用远方/就地电动操动机构。7.3.5 3kV-35kV配电装置的电流互感器,宜选用树脂浇注绝缘结构;66kV及以上配电装置的电流互感器,根据安装使用条件及产品制造水平,可采用油浸式、SF6气体绝缘或光纤式的独立式电流互感器;在有条件时(如回路中有变压器套管、断路器套管或穿墙套管等)宜采用套管式电流互感器。7.3.6 3kV-35kV配电装置内宜采用树脂浇注绝缘结构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66kV及以上配电装置内宜采用油浸绝缘结构或SF6气体绝缘的电磁式电压互感器或电容式电压互感器。7.3.7 35kV及以下采用真空断路器的回路,宜根据被操作的容性或感性负载,选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或阻容吸收器进行过电压保护。7.3.8 66kV及以上配电装置内的过电压保护宜采用金属氧化物避雷器。7.3.9 装设在屋外的消弧线圈宜选用油浸式;装设在屋内的消弧线圈宜选用干式。7.3.10 3 kV20kV屋外支柱绝缘子和穿墙套管当有冰雪时,宜采用提高一级电压的产品;对3kV-6kV者可采用提高两级电压的产品。8 配电装置型式与布置8.1 最 小 安 全 净 距8.1.1 屋外配电装置的最小安全净距宜以金属氧化物避雷器的保护水平为基础确定。其屋外配电装置的最小安全净距不应小于表8.1.1所列数值,并按图8.1.1-1、图8.1.1-2和图8.1.卜3校验。电气设备外绝缘体最低部位距地小于2500mm时,应装设固定遮栏。8.1.2 屋外配电装置使用软导线时,在不同条件下,带电部分至接地部分和不同相带电部分之间的最小安全净距,应根据表8.1.2进行校验,并采用其中最大数值。8.1.3 屋内配电装置的安全净距不应小于表8.1.3所列数值,并按图8.1.3-1和图8.1.3-2校验。电气 设 备外绝缘体最低部位距地小于2300mm时,应装设固定遮栏。8.1.4 酉己电装置中,相邻带电部分的额定电压不同时,应按较高的额定电压确定其最小安全净距。8.1.5 屋外配电装置带电部分的上面或下面,不应有照明、通信和信号线路架空跨越或穿过;屋内配电装置的带电部分上面不应有明敷的照明、动力线路或管线跨越。 8.2.5 级污 秽 地 区 、 海 拔 高度大于2000m地区的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配电装置,当技术经济合理时,可采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配电装置或HGIS配电装置。8.2.6 地震烈度为9度及以上地区的110kV及以上配电装置宜采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配电装置。8.3 布 置8.3.1 配电装置的布置应结合接线方式、设各型式及发电厂和变电站的总体布置综合考虑。8.3.2 220kV-5OOkV电压等级,一台半断路器接线,当采用软母线或管型母线配双柱式、三柱式、双柱伸缩式或单柱式隔离开关时,屋外敞开式配电装置应采用中型布置。断路器宜采用三列式、单列式或“品”字形布置。8.3.3 220kV-5OOkV电压等级,双母线接线,当采用软母线或管型母线配双柱式、三柱式、双柱伸缩式或单柱式隔离开关时,屋外敞开式配电装置应采用中型布置。断路器宜采用单列式或双列式布置。8.3.4 35kV-IlOkV电压等级,双母线接线,当采用软母线配普通双柱式或单柱式隔离开关时,屋外敞开式配电装置宜采用中型布置。断路器宜采用单列式布置或双列式布置。HO W 电 压等级,双母线接线,当采用管型母线配双柱式隔离开关时,屋外敞开式配电装置宜采用半高型布置,断路器宜采用单列式布置。8.3.5 35kV-110kV电压等级,单母线接线,当采用软母线配普通双柱式隔离开关时,屋外敞开式配电装置应采用中型布置。断路器宜采用单列式布置或双列式布置。8.3.6 1lO k V- 220kV电压等级,双母线接线,当采用管型母线配双柱式、三柱式隔离开关时,屋内敞开式配电装置应采用双层布置。断路器宜采用双列式布置。8.3.7 110kV -500kV电压等级,当采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配电装置时,GIS配电装置应采用户外低式布置,当环境条件特殊时,也可采用户内布置。8.3.8 110kV及以上配电装置当采用管型母线时,管型母线宜选用单管结构。其固定方式可采用支持式或悬吊式。当地股烈度为8度及以上时,宜采用悬吊式。支持 式 管 型母线在无冰无风状态下的挠度不宜大于(0.5-1.0) D (D为导体直径),悬吊式管型母线的挠度可放宽。采用 支 持 式管型母线时还应分别对端部效应、微风振动及热胀冷缩采取措施。8.4 通道与围栏8.4.1 配电装置通道的布置,应考虑便于设备的操作、搬运、检修和试验。22 0kV 及以上屋外配电装置的主干道应设置环形通道和必要的巡视小道,如成环有困难时应具备回车条件。500 kV 屋 外配电装置,可设置相间道路。如果设备布置、施工安装、检修机械等条件允许时,也可不设相间道路。8.4.2 IIOkV半高型、高型布置的屋外配电装置,当操动机构布置在零米时,上层可不设置维护通道。8.4.3 普通中型布置的屋外配电装置内的环形道路及500kV配电装置内如需设置相间运输检修道路时,其道路宽度不宜小于3000mm ,8.4.4 配电装置内的巡视道路应根据运行巡视和操作需要设置,并充分利用地面电缆沟的布置作为巡视路线。8.4.5 屋内配电装置采用金属封闭开关设备时,室内各种通道的最小宽度(净距),不宜小于表8.4.5所列数值:228.4.6 室内油浸变压器外廓与变压器室四壁的净距不应小于表83石所列数值:对 于就 地 检修的室内油浸变压器,室内高度可按吊芯所需的最小高度再加700mm,宽度可按变压器两侧各加800mm确定。8.4.7 设置于室内的无外壳千式变压器,其外廓与四周墙壁的净距不应小于600mm。千式变压器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IOOOmm,并应满足巡视维修的要求。对全封闭型干式变压器可不受上述距离的限制。但应满足巡视维护的要求。8.4.8 发电厂的屋外配电装置,其周围宜设置高度不低于1500mm的围栏,并在其醒目的地方设置警示牌。8.4.9 配电装置中电气设备的栅状遮栏高度不应小于1200mm,栅状遮栏最低栏杆至地面的净距,不应大于200mm,8.4.10 配电装置中电气设备的网状遮栏高度,不应小于231700mm;网状遮栏网孔不应大于40mm x 40mm;围栏门应装锁。8.4.11 在安装有油断路器的屋内间隔内除设置网状遮栏外,对就地操作的断路器及隔离开关,应在其操动机构处设置防护隔板,宽度应满足人员的操作范围,高度不低于1900mm e8.4.12 屋外裸母线桥,当外物有可能落在母线上时,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防护措施。85 防火与蓄油设施8.5.1 35kV及以下屋内配电装置当未采用金属封闭开关设各时,其油断路器、油浸电流互感器和电压互感器,应设置在两侧有实体隔墙(板)的间隔内:35kV以上屋内配电装置的带油设各应安装在有防爆隔墙的间隔内。总油量超过100kg的屋内油浸变压器,应安装在单独的变压器间,并应有灭火设施。8.5.2屋内单台电气设备的油量在100kg以上,应设置储油设施或挡油设施。挡油设施的容积宜按容纳20%油量设计,并应有将事故油排至安全处的设施,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设置能容纳100%油量的储油设施。排油管的内径不应小于150mm,管口应加装铁栅滤网。8.5,3 屋外充油电气设备单台油量在1000kg以上时,应设置储油或挡油设施。当设置有容纳20%油量的储油或挡油设施时,应有将油排到安全处所的设施,且不应引起污染危害。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应设置能容纳100%油量的储油或挡油设施。储油和挡油设施应大于设备外廓每边各1000mm。储油设施内应铺设卵石层,其厚度不应小于250mm 卵石直径宜为50mm-80mm e当设 置 有 总事故储油池时,其容量宜按最大一个油箱容量的100%确定。8.5.4 厂区内升压站单台容量为90000kVA及以上的油浸变压器、220k V及以上独立变电站单台容量为125000kVA及以上的油浸变压器应设置水喷雾灭火系统、合成泡沫喷淋系统、排油充氮系统或其他灭火装置。水喷雾、泡沫喷淋系统应具备定期试喷的条件。对缺水或严寒地区,当采用水喷雾、泡沫喷淋系统有困难时,也可采用其他固定灭火设施。8.5.5油量为2500kg及以上的屋外油浸变压器之间的最小间距应符合表8.5.5的规定。8.5.6 当油量为2500kg及以上的屋外油浸变压器之Is的防火ftil距不满足表8.5.5的要求时,应设置防火墙。防火 墙 的 耐火极限不宜小于4h。防火墙的高度应高于变压器油枕,其长度应大于变压器储油池两侧各l000mm o8.5.7 油量在2500kg及以上的屋外油浸变压器或电抗器与本回路油量为600kg以上且2500kg以下的带油电气设备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5000mm o8.5.8 在防火要求较高的场所,有条件时宜选用非油绝缘的电气设各。8.5.9 配电装置中,建构筑物生产过程中火灾危险性类别及最低耐火等级应符合要求(参见附录C)o9 配电装置对建筑物及构筑物的要求9.1 屋 内配 电 装 置 的 建 筑要 求9.1.1 长度大于7000mm的配电装置室,应有2个出口。长度大于60000mm时,宜增添1个出口;当配电装置室有楼层时,1个出口可设在通往屋外楼梯的平台处。9.1.2 汽机房、屋内配电装置楼、主控制楼、集中控制楼及网络控制楼与油浸变压器的外廓间距不宜小于I0000mm,当其间距小于l0000mm,且在5000mm以内时,在变压器外轮廓投影范围外侧各3000mm内的汽机房、屋内配电装置楼、主控制楼、集中控制楼及网络控制楼面向油浸变压器的外墙不应开设门、窗和通风孔;当其间距在5000mm-10000mm时,在上述外墙上可设甲级防火门,变压器高度以上可设防火窗,其耐火极限不应小于0.90h,9.1.3 屋内装配式配电装置的母线分段处,宜设置有门洞的隔墙。9.1.4 充油电气设备间的门若开向不属配电装置范围的建筑物内时,其门应为非燃烧体或难燃烧体的实体门。9.1.5 配电装置室的门应为向外开的防火门,应装弹簧锁,严禁用门门,相邻配电装置室之间如有门时,应能向两个方向开启。9.1.6 配电装置室可开固定窗采光,但应采取防止雨、雪、小动物、风沙及污秽尘埃进入的措施。9.1.7 配电装置室的顶棚和内墙应作耐火处理,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地(楼)面应采用耐磨、防滑、高硬度地面。9.1.8 配电装置室有楼层时,其楼面应有防渗水措施。9.1.9 配电装置室应按事故排烟要求,装设足够的事故通风装置。9.1.10 配电装置室内通道应保证畅通无阻,不得设立门槛,并26不应有与配电装置无关的管道通过。9.1.11 布置在屋外配电装置区域内的继电器小室,宜考虑防尘、防潮、防强电磁干扰和静电千扰的措施。9.1.12 配电装置中各建、构筑物间最小间距应符合要求(参见附录D)o9.2 屋 外配 电 装 置 架 构 的荷载条件要求9.2.1 计算用气象条件应按当地的气象资料确定。9.2.2 独立架构应按终端架构设计,连续架构可根据实际受力条件分别按终端或中间架构设计。架构设计不考虑断线。9.2.3 架构设计应考虑正常运行、安装、检修时的各种荷载组合:正常 运 行 时,应取设计最大风速、最低气温、最厚覆冰三种情况中最严重者;安装紧线时,不考虑导线上人,但应考虑安装引起的附加垂直荷载和横梁上人的2000N集中荷载(导线挂线时,应对施工方法提出要求,并限制其过牵引值。使过牵引力不应成为架构结构强度的控制条件);检修时,对导线跨中有引下线的110kV及以上电压的架构,应考虑导线上人,并分别验算单相作业和三相作业的受力状态。此时,导线集中荷载如下所述。单相 作 业 : 330k V及 以下取1500N;500kV 及 以 上 取 3500N .三相 作 业 : 330kV 及 以下每相取1000N;500kV 及 以 上 每 相 取 2000N o9.2.4 高型和半高型配电装置的平台、走道,应考虑150N/m2的等效均布活荷载。架构横梁应考虑适当的起吊荷载。9.2.5 330kV-500kV配电装置的架构,宜设置上横梁的爬梯。9.3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配 电装 置 对 土 建 的 要求9.3.1 GIS配电装置室内应清洁、防尘,GIS配电装置室内地面宜采用耐磨、防滑、高硬度地面,并应满足GIs配电装置设备对基础不均匀沉降的要求。9.3.2 GIs配电装置室内应配备S凡气体净化回收装置,低位区应配有SF6泄露报警仪及事故排风装置。9.3.3 GIs配电装置布置的设计,应考虑其安装、检修、起吊、运行、巡视以及气体回收装置所需的空间和通道。9.3.4 屋内GIs配电装置两侧应设置安装检修和巡视的通道,主通道宜靠近断路器侧,宽度宜为2000mm-3500mm;巡视通道不应小于IOO Ommo9.3.5 同一间隔GIs配电装置的布置应避免跨土建结构缝。9.3.6 屋内GIs配电装置应设置起吊设备,其容量应能满足起吊最大检修单元要求,并满足设备检修要求。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条文说明目次39404l4243434548555859636366769727676778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J急则基本规定5.1 敞开式配电装置5.2 GIs配电装置.环境条件导体和电气设备的选择7.1一般规定.7.2 导体的选择7.3 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型式与布置8.1 最小安全净距,8.2 型式选择83 布置,8.4 通道与围栏8.5 防火与蓄油设施配电装置对建筑物及构筑物的要求9.1屋内配电装皿的建筑要求9.2 屋外配电装皿架构的荷载条件要求9.3 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GIs)配电装里对土建的要求DL / T 5352二2006范围原标 准 第 1.0.2条修改条文。原标 准 适 用于63kV-500kV发电厂和变电站新建工程中的RV配电装置的设计。但无论发电厂和变电站容量大小、电压高低,只要有3kV及以上配电装置,按GB 156-1993标准电压中标准电压分类,应为高电压等级,故本标准的适用范围更改为发电厂和变电站3kV-500kV配电装置的设计。2 规范性引用文件新增条文。3 术语和定义新增条文。4 总则4.0.1条-4.0.5条原标准第1.0.1条补充条文.高压 配 电 装置的设计首先应执行国家的建设方针和技术经济政策。根据电力系统条件、自然环境条件和运行、安装维修等要求,合理地选用设备和确定布置方案.随着 工 业 的发展,耕地面积逐年减少,而人口却逐年增多,故节约用地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积极慎重地采用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布置和新材料的同时,为保证设备的安全运行,产品必须符合现行的国家或行业部门的标准,对新技术及新设备,必须经过正式鉴定,以保证质量。5 基本规定5.1 敞开式配电装置5.1.1条原标准第2.0.1条修改条文。考 虑 近年 来电力负荷发展速度较快,发电厂和变电站工程投资较大,工程大多为分期建设。因此,配电装置的设计应综合考虑前期、后期及以后的扩建。5.1.2条新增条文。考 虑 到 各配电装置布置中相序的一致性,规定了一般情况下相序的排列顺序和相色标志。5.1.3条新增条文。鉴 于 敞开 式配电装置布置时母线排列编号不尽一致,本条规定了母线平行布置、上下布置时母线的编号顺序。5.1.4条原标准第2.0.2条保留条文。110 kV 及 以上电压的输变电设备,由于相间和对地距离较大,同时考虑到这些设备停电的影响面大,应该作为带电作业的重点。配电装置是否需进行带电作业,应视该配电装置在系统中的地位、接线方式、配电装置型式以及该地区的检修经验等因素而定,如考虑带电作业应按带电作业的要求校核电气尺寸;其屋外配电装置的架构荷载条件及安全距离,也应考虑带电检修的要求。带电作业内容应以处理缺陷为主。带 电作 业 的操作方法有绝缘操作杆、等电位、水冲洗等,一般采用等电位法。5.1.5条新增条文。考 虑 到 各电压等级母线和进、出线处所装设的避雷器、电压互感器的作用不同,明确了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配电装置中避雷器、电压互感器的引接方式。5.1.6条新增条文。装设 在 3 30kV及以上超高压线路上的并联电抗器的主要作用是:削弱空载或轻负载线路中的电容效应,降低工频暂态过电压,进而限制操作过电压的幅值;改善电压分布,提高负载线路中的母线电压,增加系统稳定性及送电能力;改善轻载线路中的无功分布,降低有功损耗,提高送电效率。降低系统工频稳态电压,便于系统同期并列;有利于消除同步电机带空载长线时可能出现的自励磁谐振现象。鉴于线路并联电抗器的作用不同,一般并联电抗器宜与线路同时运行,因此,并联电抗器回路不宜装设断路器或负荷开关。如系统有特殊要求,则应根据要求设置断路器或负荷开关。5.1.7条新增条文。为保 证 变 压器、断路器的检修安全,规定了断路器两侧的隔离开关的断路器侧、线路隔离开关的线路侧以及变压器进线隔离开关的变压器侧应配置接地开关,以保证设备和线路检修时的人身安全。5.1.8条原标准第2.0.4条修改条文。明确 了 接 地开关和接地器的安装数量,应根据母线上电磁感应电压和平行母线的长度以及间隔距离进行计算确定。5.1.9条新增条文。对同 杆 架 设或平行架设的线路,当平行线段很长或相邻带电线路电流很大,或带电线路的额定电压高于接地线段的额定电压时,这些情况下感应电流参数将很高,此时应据工程情况计算感应电流,以选择具有开合感应电流能力的接地开关。据了 解 , 目前各省电力试验研究院对33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同杆架设线路或平行回路中的电磁感应电流采用电磁暂态计算程序(EMTP)进行计算。220kV及以下电压等级同杆架设线路或平44行回路中的电磁感应电流参数比超高压回路要低,因此,本条仅规定了超高压同杆架设线路或平行回路应据工程情况计算感应电流。5.1.10条新增条文。电压 互 感 器的配置应以满足测量、保护、同期和自动装置的要求,并能保证在运行方式改变时,保护装置不得失电,同期点的两侧都能提取到电压为原则。5.1.11条原标准第2.0.5条修改条文。目前 国 内 外生产的高压开关柜均实现了“五防”功能,对户外敞开式布置的高压配电装置也都配置了“微机五防”操作系统。因此,本条文仅强调220kV及以下屋内敞开式布置的配电装置中设备低式布置时应设置防止误入带电间隔的闭锁装置。5.1.12条新增条文。充油 电气 设备运行时需经常观察油位及油温,本条强调了设计时应注意油浸变压器等的布置方位,以便于安全观察。5.1.13条原标准第4.1.5条补充条文。补 充在 发 电厂内应尽量避免不同电压等级的架空线路交叉。5.2 GI S 配 电 装 置5.2.1条新增条文。本 条规 定 了GIS配电装置中接地开关的配置原则。在GIS配电装置中有两种接地开关,一种是仅作安全检修用的接地开关;另一种相当于接地短路器,它将通过断路器的额定关合电流和电磁感应、静电感应电流。后一种称为快速接地开关。线 路侧 的 接地开关与出线相连接,尤其是同杆架设的架空线路,其电磁感应和静电感应电流较大,装于该处的接地开关必须具备切、合上述电流的能力。一般 情 况 下,如不能预先确定回路不带电,出线侧宜装设快速接地开关,快速接地开关应具有关合动稳定电流的能力;如能预先确定回路不带电,应设置一般接地开关。5.2.2条新增条文。GIs 配 电 装置的进、出线主要有三种方式,架空进出、有电缆段进出、电缆进出,本条对GIs架空进出线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保护作出了规定。即在GIs与架空线连接处,应装设金属氧化锌避雷器,该避雷器宜采用敞开式。主要考虑敞开式避雷器的接地端与GIs金属外壳连接后可增大GIs内部波阻抗,提高避雷器的保护效果。另外,敞开式避雷器价格也低于GIs内设避雷器.5.2.3条新增条文。考虑 到 GIs设备的母线和外壳是一对同轴的两个电极,当电流通过母线时,在外壳感应电压,GIs本体的支架、管道、电缆外皮与外壳连接之后,也有感应电压,感应电压过高将降低设备容量,危及人身安全,因此,本条规定了GIs外壳的感应电压要在安全规定的范围之内。5.2.4条新增条文。GIs 设 备 的母线布置方式有两种,一种为三相共筒式,另一种为离相式。由于离相式母线的GIs设备,三相母线分别装于不同的母线管里,在正常运行时,外壳有感应电流,感应电流的大小取决于外壳的材料。感应电流会引起外壳及金属结构发热,使设备的额定容量降低,使二次回路受到干扰。因此,GIs外壳的接地是非常重要的。其接地线必须直接与主地网连接,不允许元件的接地线串联之后接地。5.2.5条新增条文。由于 离 相 式母线的三相感应电流相位相差1200,因此在接地前用一块金属板,将三相母线管的外壳连接在一起然后接地,此时,通过接地线的接地电流只是三相不平衡电流,其值较小。为了 防 止 GIs外壳感应电流通过设备支架、运行平台、扶手和金属管道,其外壳应多点接地。52.6条新增条文。GIS 隔 室 的设置应考虑当间隔元件设备检修时,不影响未检修间隔设备的正常运行。因此,不同压力的设备或需拆除后进行试验测试的设备、可退出后仍能运行的设备等应设置单独隔室;应将内部故障限制在故障隔室内;应考虑气体回收装置的容量和分期安装及扩建的方便。与GIS配电装置外部连接的设备应设置单独隔室。6 环境条件6.0.1条原标准第2.0.6条修改条文。GB 1 6 43 4-1996高压架空线路和发电厂、变电所环境污区分级及外绝缘选择标准中发电厂、变电站污秽分级标准如表1所示。表1 发电厂、变电站污秽分级标准污秽等极 污秽条件 爬 电 比 距 污 湿 特 征 思 2 2 0 k V 及 以下 3 30kV及以上 1 大 气轻度污染地区,工业 提0.06 (、1.6804 ) (1.6706)区和 人 口 密 集 地 区 , 离海岸 盐 场 10 km - 50 km 地 区.在 污 闪季 节 中 干 操 少 雾 (含毛 毛 雨 )或 雨 量 较 少 时 11 大 气中等污染地区,轻盐 00.0106- (2.030 (2.0200 碱 和炉 烟 污 秽 地 区 , 离海岸 盐场 3k. - 1 0km 地 区 在污 闪季 节 中 潮 湿 多 雾 ( 含毛毛 雨 但 雨 量 较 小 时 m 大气 污 染较严皿地区,皿 0.2105- (:;) (2 .5705)雾 和重 盐 碱 地 区 , 近 海岸盐 场 lk m- 3 km 地 区 , 工业与 人 口密 度 较 大 地 区 , 离化学 污 源 和 炉 烟 污 秽 3 00m- 150 0. 的 较 严 皿 污 秽 地区 W 大气 特 别严贡污秽地区, 0.235- (3.5107) (3.4101) 离 海岸 盐 场 Ikm 以 内 ,离化 学污 源 和 炉 烟 污 秽 3 00. 以 内的 地 区 注:_t表中( )内数字为按额定电压计算值。 48为了 避 免 自然冷却塔的水雾对配电装置内电气设备的污染,本条明确规定了一般情况下,配电装置布置在冷却塔冬季盛行风向的上风侧时和配电装置布置在冷却塔冬季盛行风向的下风侧时,配电装置构架边距冷却塔零米外壁的距离要求。6.0.2条新增条文。年最 高 (或最低)温度为一年中所测得的最高(或最低)温度的多年平均值;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为最热月每日最高温度的月平均值,取多年平均值。根据调查测算不宜采用少于10年的平均值。对 于 屋外 裸导体,如钢芯铝绞线允许在+90时运行,而据实测新制金具触点温度一般为导线温度的504o - 70%,从未超过导线温度,故本标准对屋外裸导体的环境最高温度取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选择 屋 内 裸导体和电气设备的环境最高温度时,应尽量采用该处的通风设计温度,当无资料时,才可取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加50C e对 于屋 外 电气设备环境最高温度的选择,广州电器科学研究所认为,极端最高温度是自有气象记录以来的最高温度,在几十年内可能出现一次,持续时间很短,一般电器无需如此严格要求。最热月平均最高温度是每日最高温度的平均值,持续时间最长7-8h,每年累计100h,若用此值选择高压电器,难于保证可靠运行,采用两年一遇的年最高温度则可保证一般电器的安全运行。两年一遇的年最高温度接近于年最高温度的多年平均值。另外,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的有关研究报告亦认为,电器产品中的开断电器如断路器、隔离开关等是带有可动接触的电器,一旦触头过热氧化,势必马上引起严重后果。故应当着眼于短至几个小时的气象参数变动情况,基于上述原因,故本标准对屋外电器的环境最高温度采用年最高温度的多年平均值。6.0.3条新增条文。49GB /1 47 97.1-1984电工电子产品自然界的环境条件、温度和湿度中采用IEC标准作为新的工业气候分类方法,该标准将我国气候按温度和湿度的年极值的平均值分为6种类型,即寒冷、寒温、暖温、干热、亚湿热、湿热。据调查,在我国湿热带地区,采用普通高压电器产品问题较多(因产品受潮、长霉、虫害、锈蚀严重等引起的故障较多),在亚湿热带地区使用普通高压电器产品,在外绝缘和发热方面未出现过重大问题。因此,湿热带地区应采用湿热带型高压电器,亚热带地区允许采用普通高压电器,但应根据当地运行经验加强防潮、防水、防锈、防霉及防虫害等措施,6.0.4条原标准第2.0.8条保留条文。根 据 运 行调查,电气设备在低温下运行易发生一些不利于安全运行的问题,例如:变压器油一般采用25号油,当气温在-25以下时,一旦变压器停止运行后再恢复供电就有困难;当变压器负载轻气温低时,由于油的运动豁度增大,导致油循环不畅,潜油泵供油不足,因而会出现轻瓦斯误动现象:各型断路器在冬季运行时,密封件普遍渗油;隔离开关瓷棒断头,触头合不严等。现在 国 内 制造厂通常采用的气温标准为一30C + 400C。在严寒地区建议制造厂将气温下限值再适当降低。据 调查 , 东北某变电站220kV破冰式隔离开关因降雪覆冰,使隔离开关嘴部和底部转动部分结冰而拉不开,另一变电站一组同类型隔离开关,因隔离开关嘴部理冰而合不上,故本标准要求隔离开关的破冰厚度应大于安装场所实测的最大授冰厚度。6.0.5条原标准第2.0.9条保留条文。50 0kV 设备允许的最大风速,系指10min平均风速,当50年一遇lom高处的风速大于35m/s时,需相应增大500kV设备的设计风速。各种 电压 的电气设备大多安装在离地IOm高及以下,个别高位布置的电气设备在15m左右。导体的布置高度一般在30m以下,按DUT 5092-1999 (110kV-50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规定,离地高度为30m以下,高度变化系数为1,故验算时可仍取离地IOm高的风速。据调 查 , 由于导体和电气设备的尺寸和惯性都远较建筑物为小,在瞬时风速大于35m/s的地区,如按lOm in平均风速设计,则在阵风作用下,导体和电气设备可能因过载而倒折。所以对风载特别敏感的110kV及以上电压的支柱绝缘子、隔离开关、避雷器及其他细高电瓷产品,要求制造部门在产品设计中考虑阵风的影响。6.0.6条原标准第2.0.10条保留条文。我 国是 世 界上多地震国家之一,基本烈度6度及以上的地震区占全国面积的60%多,全国300多个大、中城市中,有一半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为7度及以上地震区,特别是一批重要城市像北京、天津、西安、兰州、太原、大同、呼和浩特、包头、汕头、海口等市,都位于基本烈度为8度的高烈度区。从20世纪60年代的邢台地震及20世纪70年代的海城、唐山地震中都可看到,由于电力设施的损害,对国民经济带来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GB 5 02 60-1996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电气设施的抗震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电压为330kV及以上的电气设施,7度及以上时,应进行抗震设计; 电压为220kV及以下的电气设施,8度及以上时,应进行抗震设计; 安装在屋内二层及以上和屋外高架平台上的电气设施,7度及以上时,应进行抗震设计。电气设备应根据设防烈度进行选择,当不能满足抗震要求时,可采用装设减震阻尼装置或其他措施(如降低设备的安装高度)。6.0.7条原标准第2.0.11条修改条文。对 安装 在 海拔高度超过1000m地区的电气设备外绝缘一般应予加强,当海拔高度在4000m以下时,其试验电压应乘以系数Ko这是因为高海拔地区的低气压条件使外绝缘强度降低。高海拔地区空气间隙的击穿电压、绝缘子的干闪、湿闪和污闪电压都低于平原地区,海拔越高,绝缘强度的降低越严重。高海拔地区输变电设备的电晕起始电压也明显低于平原地区。电晕放电会造成无线电干扰、噪声干扰、烧蚀、腐蚀、电能损耗等一系列问题。因此高海拔地区电气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