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就业结构看我国产业结构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33969759 上传时间:2022-08-1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就业结构看我国产业结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从就业结构看我国产业结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从就业结构看我国产业结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就业结构看我国产业结构“产业”这一词汇有狭义与广义之分, 狭义的产业限于物质生产领域或部门, 广义的产业扩及社会全部生产和服务活动。根据 1992 年于光远先生主编的经 济大辞典 (p841) ,认为产业结构是“物质资料生产各部门的构成和对比关系。 如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生产部类的构成; 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构成; 工 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构成;农业内部农、林、牧、副、渔各业的比重;工业 内部采掘工业、 原材料工业和加工工业的比重; 出口工业和内销工业的比重; 等 等。”这一定义强调物质生产, 符合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原理, 有其时代局限性, 可以称之为狭义的产业结构定义。 目前世界各国对产业结构的定义可以称之为广 义的产业结构定义, 其范围扩大到物质生产和非物质生产领域。 我国的产业结构 分类由于体制的原因, 更为复杂, 最起码增加了所有制因素以及按管理系统、 统 计传统的一些分类。据省劳动部门的预测数据显示, 今年广东用工总量维持不变, 但用工结构正发 生变化,企业对劳动者的职业技能等素质提出了新要求, 且城镇劳动力供大于求 基础上的结构性失业矛盾日益突出。产业结构调整淘汰低素质劳动力企业用工条件变化源于经济发展的变化。 去年末,广东加大了产业结构调整 的力度, 企业普遍按照市场规律运作, 节约和灵活使用劳动力, 这都相应地导致 了就业机会的减少。2001 年是我省进一步推进经济体制和 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 加大 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重要一年, 全省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带动国民经济保持了较 快的增长速度。 但实际上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 作用正在减弱。据省劳动部门预计,目前全省 GDP勺就业增长弹性将由“九五” 期间的0167下降为0 148,相同的GDP增长率带动的就业增长率正在下降。据分析,在这个实际上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勺产业升级、改造、调整过程中, 我省不可避免地要对就业结构进行调整。 据陈斯毅介绍, 这个调整过程是用人单 位将逐步辞退或淘汰文化技术素质较低的劳动力,招收综合素质较高的劳动力, 从而导致结构性失业人数的增加。 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 一般只招用素质较高的 劳动力。 由于招用这些劳动力的人工成本较高, 企业为了提高竞争力, 就必须注 意节约使用劳动力,从而又使就业机会减少。与此同时, 我省积极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和体制创新, 也使原来公有 制经济吸收的大量劳动力逐步向社会排放, 继续产生新的失业人员。 国有经济在 战略性调整过程中, 对技术落后、长期亏损、扭亏无望的企业, 以及安全隐患大、 生产能力过剩、 投资链条过长的劣势企业和不符合环保要求的企业, 加快退出步 伐,这又相应地引起国有经济单位现有职工队伍人数的减少。结构性失业矛盾日趋突出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和下岗与失业并轨步伐的加快, 持续多年的城 镇劳动力供求平衡局面被打破, 由就业转为显性失业人员明显增多; 长期失业的 就业困难群体已经形成;城镇劳动力供大于求基础上的结构性失业矛盾日趋突 出。与其他省份相比,现阶段广东的结构性失业矛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进步推动下的经济结构调整、 产业升级对劳动力素质要求不断提高 与广东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的矛盾。二是企业用人低龄化与由就业转为失业人员年龄偏大的矛盾。 由于广东人口 众多,每年新成长的劳动力近 40 万人,加上外省大量的青年劳务人员的进入, 使广东常年保持着大量年青的劳动力供给; 而在经济结构调整中, 大量失业人员 年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 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包括服务性行业, 往往喜欢招用年 轻的劳动力,因此形成大龄劳动力就业困难的局面。三是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与城镇长期失业人员之间的矛盾。 据调查统计, 全省 登记常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有 2629 万人,其中 85以上是青壮年劳动力,外 省劳动力 1169 万人。这些进城务工的农村与外省民工,约占全省从业人员的 50。原在公有制单位工作的从业人员, 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从工作岗位上退出来 后,不少人因缺乏竞争力而长期失业, 再就业困难, 形成了城镇中的就业困难群 体。城镇登记失业率呈现上升趋势据统计资料显示, 去年全省国有、 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总量持续下降, 城镇登 记失业人员总数明显增加, 登记失业率呈现上升趋势。 据统计, 去年全省从业人 员总数达47001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城镇登记失业人数达104万人,其中 上年结转30 2万人,当年由就业转为失业37 6 9万人,上述两项合计67 89 万人;新成长劳动力登记失业36 11万人。当年实现就业和再就业的有 58 79 万人,年末实有登记失业人数 34 55万人,失业率为2 9%,比上年同期增加 0 4个百分点。在期末登记失业人员中,长期失业(失业时间为半年以上)人 员13 75万人,占年末失业人员总数的 39 8%。从行业来看, 广东新的就业增长点主要来自于服务业; 从所有制来看, 主要 来自私营企业与个体工商户。据统计, 2001 年全省第三产业就业总量占新增就 业岗位的 64%;城镇私营企业从业人数达 245万人。从就业结构看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所谓产业结构是指:构成整个国民经济运行中的诸产业及其相互联系、相互 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的总和, 是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部经济资源在诸产业中的配 置结构。而就业结构就是指就业的产业结构。 从两者的概念上就可看出他们之间 是有着内在联系的, 通过进一步对产业经济学相关方面的研究, 我们就会发现两 者之间非常密切的相互关系。一、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关系的“库兹涅茨法则” 库兹涅茨是美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他认为:随着一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 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 当人均国民收 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转移。 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状况是: 第一产业将减少, 第二、三产业将增加。 这不仅可以从一国经济发展的时间序列 中得到印证,而且还可以从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同一时点上的横截面比较 中得到类似结论。 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高的国家, 第一产业劳动力在全部劳动力 中所占的比重相对来说越小, 而第二、三产业中劳动力所点的比重相对来说越大; 反之,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越低的国家, 第一产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相对越大, 而 第二、三产业中劳动力所占的比重相对越小, 三次产业劳动力的比重次序必然会 同“一、二、三”向“三、二、一”转换世界发展报告的统计资料显示,世界各国在 1965年至 1980年世界经济 普遍增长的情况下, 发展水平不同的各个国家或地区类型, 其三次产业的劳动力 结构,都呈现出向“三、二、一”转变的趋势。这表现在第一产业的劳动力都有 所下降, 低收入国家或地区下降了 5%,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下降了 19%,发在国 家或地区下降了 11%。其中,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下降得尤为明显。第三产业的 劳动力都有所上升,低收入国家或地区上升了 1%,中等收入国家或地区上升了 11%,发达国家或地区上升了 14%。其中,发达国家或地区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得 尤为明显。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国家或地区的比重有所上 升,分别提高了 4%和 8%。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均收入水平的增加,第 二产业的劳动力在发达国家或地区的比重有所下降, 而第三产业的空前发展, 极 大地吸引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劳动力向其转移, 从而形成劳动力产业分布的 “三、二、一”格局。 库茨涅茨法则揭示了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之间的相 互关系,认为尽管在一定的发展阶段, 劳动力就业结构可能会因为国家的不同而 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但是其基本趋势是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 第三产业等非 农业部门转移, 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 又会出现劳动力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 移的现象。二、我国就业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以时间序列研究我国近年来的就业结构,如下表(劳动力在三产业所占比 例 %): 1995 年 1996 年 1997 年 1998 年 1999 年 2000 年 2001 年 2002 年 第 一产业 52.2 50.5 49.9 49.8 50.1 50.0 50.0 50.0第二产业 23.0 23.5 23.723.5 23.0 22.5 22.3 21.4 第三产业 24.8 26.0 26.4 26.7 26.9 27.5 27.7 28.6 对上表中近年来我国劳动力分布状况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自 95 年以来, 我国劳动力在第一产业中所占比例虽有所下降,但下降速度非常缓慢,从95 年的到 2002 年的八年时间里,仅仅从 52.2%下降到 50%,特别是 2000 年到 2002 年三年时间里一直保持在 50%没有变动; 第三产业吸收劳动力能力上升的非常缓 慢,八年间仅仅上升不到四个百分点(从 24.8%上升到 2002 年的 28.6%)。以上 是对我国近年来就业结构的横向比较。 而在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的横向比较时, 我 们可以更直观地发现问题, 美国近年来劳动力在第一产业中所占的比率一直维持 在 3.2%左右,而在第三产业中的比率却高达 73.1%。要分析劳动力就业结构问题, 我们还必须引入就业弹性的概念, 所谓就业弹性,就是GD戌曾长1个百分点,带 动就业增长的百分点。中国目前的总体就业弹性,在 1 979年2000年间,第一 产业的平均就业弹性为 0.06 ,意味着农业已经不再具有吸纳就业的潜力,这符 合经济发展规律;第三产业就业弹性为 0.57 ,保持较高的吸收就业能力,这是 与大多数国家的演变趋势相一致的。 而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问题也是导致其吸纳 劳动力少的重要原因。 在劳动力在三个产业的配置问题上, 同发达国家相比, 我 国还存在较大问题, 首先,我国在已基本不具有吸纳劳动力潜力的第一产业中吸 纳过多的劳动力, 而二三产业却吸纳劳动力不足; 其次, 从劳动力配置的动态调 整看,我国存在着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 再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过慢的现象。三、改善我国就业结构的几点建议 我国的产业结构不合理, 特别是第三产业发展过慢是造成我国上述就业问题 的重要原因, 从而推动就业结构的转变, 将会对我国失业问题的解决产生巨大的 影响,而就业结构, 失业问题的解决又会对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产生良好的推动作 用,从而在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之间形成良性循环。 因此我们必须重新审视我国 的产业发展政策,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第一,继续推行“限制大城市发展,稳定中型城市,大力发展小型城镇”的 城市发展战略, 建设更多的为商品经济发展, 以物资流通为主要功能的商贸性小 城镇。这些小城镇基础设施完善, 服务功能齐全, 其方便程度甚至超过了中小城 市。它们在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改变城乡人口分布, 发展乡镇工业方面发挥了重 要作用, 成为吸纳农村剩余劳动的重要途径。 同时,尽快取消导致城乡不平衡发 展的政策措施, 加速建立覆盖面广泛的社会保障体系, 保证在农村隐形失业的农 民能够无后顾之忧地转移出来, 减少农村中的劳动力沉淀。 同时加强管理和培训, 做到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第二,努力推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升级。导致我国第三产业长期发展缓慢的 原因很多。其主要原因有: 第三产业价格偏低, 我国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 邮电 通讯、医疗卫生等行业的经费标准长期实行统一定价、 统一管理, 其价格既难以 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 又不利于这些行业靠自身积累求发展。 对于新兴的信息咨 询、技术服务等行业的收费标准也没能以价值规律为依据, 致使价格远远偏离价 值,从而影响了信息、 咨询、科技服务业的发展。 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不充分的另 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行业垄断和市场准入过严, 如金融保险业、 电信、交通、教育、 卫生、广播电影电视业等, 它们就业弹性较大, 却存在很多进入壁垒。 由于缺乏 竞争,这些服务居高不下的价格不仅抑制了消费, 反过来也影响了以上产业的发 展规模, 最终限制了对劳动力的需求。 所以,当前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消除它们过 高的进入门槛,吸引多方投资的加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