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电子商务在中国农村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Internet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随之产生并迅速发展,遍布各行各业,农村电子商务也应运而生。但由于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文化基础偏低、农村电子商务人才缺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使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呈现出滞后现象,影响了农村、农业的发展和农民增收。本文针对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 电子商务 信息化 发展 对策 电子商务是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交易活动的一种新型商务模式,具有直接、快捷、低成本、打破时间和空间壁垒等特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从对中国互联网认识和使用的群体来看,绝大部分都集中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口,虽然其中会有分布于农业行业的部分,但从总体看来,所占比率很低。而且,就真正农业用户而言,受到客观条件的限制,用户的真实需求被大大地打了一个折扣。正是这种外部环境的局限,使得众多的IT精英们面对农业这个中国最大的产业只能望而却步,尤其是互联网的应用,不论是从建立商业模式的角度,还是考虑操作规程的实施而言,似乎都要比其它的产业的推广应用难得多。 一、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 1.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基本概述 (1)中国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迅速发展,为中国农村电子商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我国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速,基本完成框架结构,为中国农村电子商务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中国电信已建成开通了覆盖全国的数据通信网络。其中中国公用分组交换数据网建成开通,是中国电信最早建成的数据通信网络,网络规模到2007年已经覆盖到4800多个城市,并与世界上23个国家和地区的44个数据网互联。中国公用数字数据网开通以后,到2007年底骨干网已通达所有省会城市,覆盖到县以上城市和2000多个经济发达地区的乡镇。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目前已经有20多个省市的接入网建成,网络节点遍布全国200多个城市,并与美国等5个国家的12个运营商有直达路由连接。中国公用宽带网目前已覆盖全国所有省会城市,20个省的省内宽带网已基本建成。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主要提供国内信息服务和各种应用。 中国农业信息化建设也已经开始起步。30年前,中国改革大业从农村发轫;30年来,我国三农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今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任务目标。改革未有穷期,发展永无止境,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农业信息化事业在新的形势下,亟待创新思维、创新模式,完成自身的跨越成长,全力推进农村改革发展。随着农业结构调整和高效生态农业的发展,我国农民对信息服务方式和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种养大户、购销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特别需要通过电子商务手段及时获取市场行情,降低营销成本,提高生产经营效益。广大农民作为商品生产者和市场经营主体,既需要政府的公益性信息服务,也迫切需要商业性信息服务,以更好地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矛盾,因此,我国农业电子商务蕴藏巨大发展空间。积极探索与推进农村商业性信息服务,对大型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而言,重点是要深化网上商业性信息的应用;对中小型企业、农村合作组织、经营大户、农村经纪人来说,重点是要普及网上商业性信息的应用;同时,要鼓励发展面向不同层次用户的新型服务,重点是发展包括有关新技术、新应用、新模式的网上商业性信息服务。 (2)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重视度在加深。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三中全会高瞻远瞩,指出统筹城乡,事关大局。统筹城乡,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正成为服务三农,推进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重点。坚持改革开放,必须把握农村改革这个重点,在统筹城乡改革上取得重大突破,给农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为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近年来,我国电子商务迅速发展逐步成为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在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电子商务将发挥重要作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成为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策略。首届中国统筹城乡发展与电子商务论坛将坚决贯彻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大力推广电子商务在“三农”领域的应用,推动县域经济的发展,努力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开辟中国特色现代化之路和城乡一体化新格局。 (3)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站点有了显著的发展。 自90年初以来,中国农业信息网和中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的相继开通运行,标志着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开始迈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信息技术农业应用研究与推广取得了一些成果,建起了一批农业综合数据库和各类应用系统,其中以粮棉油为主的信息技术成果约占13。农业部利用网络协议信息发布与查询等技术,建成的专业面涵盖较宽,信息存储、处理及发布能力较强,信息资源丰富和更新量较大的中国农业信息网,现联网用户已发展到了3000多家。据农业部信息中心检索,到2007年下半年,为广大农民服务的农业网站欣欣向荣地发展起来,涉农网站已发展至6300多个。超过了法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如果加上台湾和香港的农业网站,中国农业网站数量可排在世界前5名以内。 农业部初步建成了以中国农业信息网为核心、集20多个专业网为一体的国家农业门户网站。中国农业信息网的影响不断扩大,在社会上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目前日均点击数240万次,在国内政府网站中名列前茅,在国内农业网站中居首位,在全球农业网站中居第二位。各省(区、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均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已有83的地级和45的县级农业部门建立了农业信息网站。全国乡镇农村信息服务站中有计算机并可以上网的有1.7万多个,占乡镇总数的41。广西、黑龙江、河北等省的省、地、县、乡四级网络已全线贯通。科技、教育、气象、水利等涉农部门以电子政务为核心,积极推进各级各部门网站的建立和应用工作,许多部门都建立了面向农业农村提供信息服务及培训的网站。许多中介组织、大的涉农企业集团、甚至民营企业结合自己的服务对象和业务,也开设了具有特色的面向农业农村的信息服务网站。 2.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性 (1)发展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可以解决农业信息畅通问题。 在传统的经济理论中,农产品市场的买卖双方是在完全信息条件下进行交易的,即价格是由供求双方的总体水平共同决定的。但在现实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对现实中的农产品信息难以完全了解,使得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信息不对称成为主导,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农民极度缺乏市场信息,增加了农民在农产品交易过程中的风险和不确定性。 由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和长期以来受计划经济的影响,违背经济规律和市场规律的事时有发生,以及交通、通讯等其它因素的原因,农民难以及时、准确、可靠的得到市场信息,导致大量农产品流通不畅,影响了农业发展。而农业电子商务给农民多了一个获取信息的平台和渠道,借助它能实现农业信息的沟通与知识的共享,完成市场信息的收集与交换,减少不对称信息的比重,它的应用可以帮助农民科学的决策、指导生产,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综合我国农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信息问题、技术问题和产品管理、配送问题上,而信息问题是最重要的,后两个都可能从信息问题中得解决。大力发展中国农村电子商务,为工农业等物质能源产业的信息化改革服务,更好地促进它沿时代的方向发展,从而形成信息商务化、数字化。可以将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诸环节有机地结合到一起,解决农业生产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帮助领导科学决策,指导生产者进行合理的安排生产,可以有效避免盲目发展带来的对农业农村的不良影响。目前,农业经济增长对物质投入的依赖趋于减少,而越来越依靠信息劳动,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识的投入。 (2)发展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可以解决制约农业发展的农产品流通问题。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是开拓市场和参与全球竞争的必要手段。传统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贸易模式将被打破。农民通过农业电子商务能够十分便捷、快速的完成信贷、担保、交易、支付、结汇等环节。使农民可以更贴近市场,提高生产的敏捷性和适应性,使农民可以迅速了解到消费者的偏好,购买习惯及要求,同时可以将消费者的需求及时反映出来,从而促进了供需双方的研究与开发活动。 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是目前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一大障碍,而电子商务跨越了地域、时空界线的特性,可以在更大范围内调节生产与市场的矛盾。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不仅在实现正常的产品流通上尚有问题,而且功能也不完善,更不能起到有效引导和组织生产的作用。农民虽然在多方面已经努力地去适应市场的需要,但在销售方面显然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去甚远,不能主动地选择最有利的市场去销售,而是被动地等待市场的选择。电子商务的发展无疑为解决农业发展中农产品的流通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利用电子商务技术改造传统经济下的流通过程,形成由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商流组成的并以信息流为核心全新的流通流程,推动中国农村的新发展。 (3)发展中国农村电子商务,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化,利益群体多元,无庸置疑,我国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面,将处于社会矛盾的凸现期,由于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网络传播影响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且这种影响,还在不断地产生和深化,可以说,我国现在处于网络发展的快速发展期,面对社会矛盾的渐起,发展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着实责任重大。因为在社会日益多元的情况下,特别是在网络时代,开放性网络,跟人民传播信息和交流思想,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它的负面作用,即出现在网站上的不真实信息和错误信息,在影响社会。这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发展中国农村电子商务要从有利于社会和谐、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在网上用正确理论引导社会,为营造网站宣传的理性氛围而共同努力。 在紧迫的形势、繁重的任务和严峻的挑战面前,发展中国农村电子商务也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党中央、国务院空前重视“三农”问题,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为发展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广大农业网站工作者一定要充分认识新阶段加强农业网站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的高度,以强烈的使命感和高度的责任感,振奋精神,抓住机遇,下决心、花力气把农业网站工作做深、做细、做扎实。努力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网络渠道。 3.中国农村电子商务存在的问题 (1)观念转变较慢,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认识不到位。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农村人口多、基础差、底子薄,农村教育相对落后,造成了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特别是农村干部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缺乏基本的认识,加上传统观念的束缚,对电子商务缺乏足够的信心,对网络经济的作用认识不清,这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然而在信息经济时代,谁掌握了信息,谁就将处于竞争的有利位置,认识落后者将会被市场无情淘汰。因此,必须加强这方面的教育和引导,使农村干部改变传统观念,树立网上营销与消费的新观念。 (2) 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网站较多,但存在的问题众多。 现阶段涉农网站在日益增多,但远离或脱离农村、服务特色不明显、针对农民需要的服务内容数量少的劣势仍为普遍,这就为农民全面掌握信息造成了影响。且网上信息不够开放,有价值的信息不能实现资源共享. 根据CNNIC的调查结果表明:互联网的用户分布与农业网站的地区分布相似,集中在大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中部和西部地区的用户很少,而这些地区经济发展落后,技术水平更低,对信息和技术的需求更加重要。同时,以农业信息为主要内容的网站在全国所占的比例也不高,并且利用程度低。在所有的网站中,基本上可以分成下列类型:由中央部委建立的网站和各级政府建立的网站;高等农业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的综合性和专业性网站;各行业建立的专业性网站;少部分个人的网站;非农业信息网站中的农业信息专栏。 由于刚刚起步,目前我国农业网站发展中还存在许多问题,较普遍的问题是:1、网站总体规模小,分布不均衡。我国农业网站尽管基本覆盖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各个方面,但占全国网站总数的比例偏小。站点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和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而且关联性较差,形成一个个网站孤岛。质量比较好的站点不多,整体上与其他行业差距明显,东西部差距明显,城乡差距明显。2、网站信息重复现象严重,实用性差。除了一些有影响的国家级和省级网站外,一些地方性的网站建设水平还不够高,一家有的内容多家都有,甚至栏目的设置也都差不多。在内容上宣传本地农业、为领导服务的信息较多,而指导经营者生产营销、真正适用于农业的信息太少,反映现象的信息较多,有分析、协助领导宏观决策和经营者微观决策的信息较少。3、设计不够精细,信息内容缺乏多样性。目前农业网站页面静态的多、动态的少,缺少网站导航,信息规范化、标准化程度差,站点不够生动,缺乏个性和专业特色。数据库多为文本型的,以文献为主,涉及的领域也比较狭窄,多媒体信息和全文数据库更少,信息开放性和共享程度低,数据库的利用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4、信息的时效性差,信息内容单调。目前农业网站过时信息多,缺乏第一手信息和第一时刻发表的信息,不能实现信息的及时更新,网站提供的信息不完整、不准确,信息内容单调,使用价值和实用价值低,用户得不到有效的信息,重复访问率和页面点击率低。5、经费投入不足。目前,各地农业网站建设投入,尚没有正式的渠道,大都采取临时措施,从其他支农资金中筹集,不仅总量不足,而且难以得到保证。这是制约农业网站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6、网上信息不够开放,有价值的信息不能实现资源共享。 (3)全国上网用户比例很低,农民上网更少。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网民数量达到了2.53亿,首次大幅度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从上网用户的行业分布上看,农林牧渔业占1.3%;从上网用户的职业分布看,从事与农业相关职业的网民所占比例为,而且绝大部分是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真正上网的农民非常少。 (4)基础工作水平低,缺乏大型实用数据库。 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性,所涉及的信息关系到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很大,原有的基础工作比较薄弱,大型数据库的建立也是近几年的比较正规进行。尽管各个单位都有数据库,但真正可以投入运行的并不多。即使为数不多的数据库,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要使用它们,也是困难重重。制作单位利益和数据保密问题,使得这些数据不能充分发挥作用,造成很大的浪费。 (5)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薄弱。 完备、高效的基础设施和通信设施是电子商务迅速发展和安全保障的前提,而我国农村现今网络通信设施的现状,在网络技术、网络管理信息内容、资费水平、通讯速度、安全和保障条件各方面都难以适应高速发展的电子商务的要求。原有的基础工作也比较薄弱,大型数据库的建立也是近几年才比较正规进行。尽管各个单位都有数据库,但真正可以投入运行的并不多。即使为数不多的数据库,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民要使用它们,也是困难重重。 二、发展中国农村电子商务的可行性建议 1对农村自身的建议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农业电子商务要发展,观念要先行。其发展的难点不是技术,也不是资金,而是思想观念的转变和管理理念的更新。在我国与农业相关的企业和主管领导普遍缺乏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等方面的知识,导致企业和政府投入不足,制约了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只有使农民以及相关政府主管部门的管理者的观念转变了,才能推动农业电子商务的进一步发展。商务意识是根本,创新意识是关键,信息技术是手段。只有对农业电子商务有了正确的、积极的认识,才能务实的、实事求是的接受它。不能准确理解信息化,就不能正确地将其转化为生产力。 (2)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由于历史的原因,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不高,特别是边远山区、贫困地区,很多农民缺乏基本的文化知识,更谈不上计算机和网络知识。我们要加大农村教育的力度,提高农民的整体文化素质,让更多的人认识计算机、认识网络、认识电子商务,这是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前提和基础。加强农村电子商务人才培养应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方面,要培养具有乡土特点的用得上、留得住的“落地式”电子商务人才;另一方面,要引进业务营销人才,尤其是国际贸易、国际营销人才,形成以网络传播农业技术、培训农民、指导农业生产和商务活动的新型农业技术信息服务体系。 在现有教育不平衡的情况下,应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大力实施远程教育。充分发挥中央和各级党校现有远程卫星教学网络平台,以及各种农村远程教育渠道,不断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强化农民的信息意识。除加强建设农村信息服务队伍外,对农村各级领导干部和农民尤其是农村青少年也要进行多种形式的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有关部门负责人对信息化的认识,增强其信息化意识,自觉加强对推进信息化工作的领导和管理。通过培训,提升农民,尤其是农村青少年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科技素质、市场经济素质、新时期社会法律规范意识,转化传统的保守的落后的观念意识,培养其获取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提高其接受信息服务的能力,提高其参与市场竞争的技能,从而从整体上提高农村居民素质,并且适应快速发展的信息化外部环境。 2、对政府的建议 (1)抓住典型,全面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尚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要有效推动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采取以点带面、先行试点、再行推广的方式是行之有效的一项措施。在经济上发达且信息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特别是一些沿海地区,广泛开展各种方式的电子商务,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辐射带动其他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选择一批有一定的文化和商务知识,接受新技术比较快,比较富裕的农户作为试点,给以技术上的支持,甚至给予物质上的扶持,让他们率先开展电子商务并取得经济效益,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周围农户开展电子商务活动。 (2)政府在政策与资金上要大力扶持农村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带来的最大挑战并不是技术上的难题,而是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在政策与资金上的大力扶持,以给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面对信息产业的发展,政府制定和健全有利于信息产业发展的政策、法律,加大在农村的教育投入、农村电子商务的投资是农村电子商务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农业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费用,不能转嫁给农民,政府要给予广泛而有力的扶持。只有政府直接参与农业信息网络,才能建立起覆盖市、县、镇、村的农业信息网络。政府可以通过工业反哺的方式来加大投入,搞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业电子商务的发展,这样既提高了农行品的竞争力,又给农产品间接提供了补贴,同时又不违反WTO关于农业补贴的规则。 (3)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的法律体系。发展电子商务应建立健全农业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强市场监管,改善信用环境,使电子商务得到健康、有序地发展。一是要加强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研究。充分借鉴在信息立法以及其它的一些体制和做法比较完善的国家的经验,逐步建立起适应我国国情的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用法律的制度来规范和保障农业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二是要加强市场的监督管理。要加强农村电子商务市场的监管,规范市场秩序,同时加强信用环境的建设,以保证网上正规渠道技术、产品、市场信息的可靠性,以形成良好的网上市场环境。 (4)建立安全可靠地电子商务物流体系。农业电子商务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商务活动,其核心内容是信息的相互沟通和交流,支付和交货是最终目的。电子商务物流是农业电子商务产业链条中非常重要的环节。优化、重组传统的物流体系。农产品物流是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专业从事物配送的企业,往往不注重电子商务活动。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要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产品物流的畅通,应对入世后国外农产品对我国农产品的冲击,就必须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优化、重组传统的农产品物流体系。农业电子商务能够打造新型的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对农产品的产供销各环节提供数字化的交易、拍卖、支付、配送等服务。在适当的时候建立若干农产品物流中心,增加对农产品储藏、加工和信息开发利用的能力。 近年中国邮政在完善邮政服务体系 ,提高服务“三农”能力方面正在不段探索前进。邮政服务新农村,在完善配送物流、储蓄保险、资金流通、信息传递服务体系方面大有可为。邮政部门将进一步拓展农村绿色流通通道和资金信息服务渠道,促进新农村文化文明建设,发挥农村邮政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1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畅通的物流配送渠道。邮政依托自身独特优势,通过多方合作,优势互补,不断优化农村流通体系,在农村地区的农资配送、商品流通领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邮政覆盖面广、点多、线长,是沟通城乡联系的枢纽和桥梁,具有服务农村流通体系建设的独特渠道优势。邮政现有1/3的职工、2/3的邮路、3/4的网点分布在农村地区,仅在农村就有3万多个营业网点。一方面,邮政配送使产品从生产企业只经过邮政一个环节就能到达农民手中,加快了流通速度,降低了流通成本;另一方面,通过邮政配送的农资产品将假冒伪劣产品挤出农村市场,维护了农民利益。 2初步建成渠道畅通、运作规范、服务优良的连锁配送体系。邮政部门针对广大农村流通渠道不畅的问题,初步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主要农业省区、技术比较先进的连锁配送网络。2007年,新增农村连锁配送网点6万处,服务网点总数达到19万处,覆盖全国27%的行政村,江西、山东两省行政村服务网点覆盖达到80%以上。目前,以乡邮员、代办员为主体,吸纳农村科技带头人、致富事业带头人、种植大户参与的配送队伍初具规模;由农技部门、研究机构、生产厂家等多方参与,邮政内部培养、外部引进、社会聘请相结合的技术服务队伍正发展壮大;“先示范、后配送”,“收订到农户、配送到家门、服务到田头”,“时间上跟进、产品上叠加”等服务模式不断完善。 依托这个服务体系,在全国20多个省份,邮政服务的农田面积达到2.9亿亩,直接服务的农民达到1.5亿人。邮政部门配送的产品日益丰富,已有八个系列140多个品种,涉及种子、肥料、农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酒水、乳制品、日化产品等领域,并向农村公共事业服务延伸,如农村第二代身份证寄送、火车票订送服务等。如在江西,邮政介入农资配送渠道后,种子价格由9元/斤降至不到6元/斤,省邮政2007年配送种子4000吨,仅此一项就为农民减负近3000万元。 3、对建设农村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议 虽然涉农网站在日益增多,但远离或脱离农村、服务特色不明显、针对农民需要的服务内容数量少的劣势仍较为普遍,这就为农民全面掌握信息造成了影响。因此要规范涉农网站,让其成为广大农民的左膀右臂。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应建立统一网络体系,统一管理。其次,需要建立信息采集、处理和发布系统。再次,需要引进技术和人才,打造特色农网。最后,还应该建立安全的网上支付体系。除此之外,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商机撮合能力较弱,电脑的普及率较低也成为电子商务在农村拓展的阻力。所以农业网站发展应做到。 (1)提高信息质量,杜绝虚假信息,维护农业网站公信力。公信力是网络媒体遇到的最大挑战,也是建设主流网站必须具备的条件。我们要努力把提高农业网站的公信力作为长期任务,贯穿到日常的各项工作中,加以坚持。我们要坚持的一条理念是:维护农业网站公信力。办网者不能浮躁,不能随波逐流,不能迷失方向。要像办传统媒体一样,做新闻,做事业,坚持数载,必有成效。网络上信息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影响之大,网络传播以其比传统媒体更高的自由度而使人且惊且喜,然而自由并不意味着无序,秩序的建立除了相关的政策法规,还依赖于有关人员的维护,比如网站编辑。作为网站编辑,要明确到自己肩负的把关责任,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了解国家政策法规,对哪些是有害信息要有明确的认识,对反动、色情、诽谤、虚假等信息要及时删除。 (2)搞好资源整合,实现信息共享。共同打造农业网站品牌。目前全国农业网站发挥不出综合、持续服务的功能,关键是信息资源缺乏整合。我们国家在几十年的经济建设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社会信息服务资源,但是由于条块分割、信息封锁,使用效率很低,而且效果也不好。比如大量的科技信息和科技成果,本来是面向农民推广服务的,但往往到不了农民手里,或者到了农民手里也看不懂、用不好。又比如农产品的价格和质量标准信息,一些大的经营主体与农民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农民在交易中常常处于不利地位。应该强化农业信息网站发展的设计和组织,搞好专题或专栏服务,加强互动交流,向农民及全社会提供可以看得见、读得懂、用得好、公平享用的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作为农业部的门户网站(http:/www.agri.gov.cn/)中国农业信息网,目前已将农业部所属各司局和事业单位所办的涉农网站进行了初步整合,并与全国三十一家省级农业网站做了链接。同时在中国农业信息网主页上开通了“全国信息联播”频道。“全国信息联播”频道还嵌入了各省农业信息网的系统中,达到了与中国农业信息网信息同步显示。经过几个月的试运行,反响很好。与此同时,各省网站建设也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各省农业信息网开始按照门户网站的要求,整合省内农业部门的网站,形成了以省农业信息网为核心的网站群体。 (3)加强人才队伍和制度。建设农业网站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的形势,跟上三农发展的需要,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狠抓队伍建设。要以经济信息分析技术人才、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和信息管理服务人才为重点,加快建立分层次、专业结构搭配合理、懂农业的农业信息工作队伍。加强培训,积极筹措资金,通过集中培训、分级培训、以会代训和远程培训等方式,做好农业信息人员的培训工作,强化队伍素质,建立有利于信息人才成长的工作机制。要让网站的宗旨成为全体员工共同的追求和共同的理念,做到不仅要办好一个网站,更要培养一支队伍,使大家有一个稳定的归属感。要紧盯形势发展,狠抓制度建设。根据农业网站工作的特点,对信息采集、传输、加工、分析、交换、发布等各个环节都要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通过制度保障信息的科学性,提升服务的针对性,强化信息的有效性。 (4)切实解决信息服务适销对路的问题。目前,有些专业性强、个性化强的网站比较贴近用户需要。但总体上看,农业信息网站服务内容、质量与用户实际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其主要的表现是信息宏、虚、多、杂、旧,适用性、指导性、可操作性差。一方面网站不少、信息很宏观,另一方面信息用户经营规模小、对信息的需求很具体,大量出现“站多客少”、信息服务不接轨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先行”很有必要。在这方面,安徽农网作的就不错。如今年亳州市古井镇梅杏树发生了病虫害,该信息服务站上网向安徽农网(http:/www.ahnw.gov.cn/)专家咨询栏目求教,安徽农网中心专家的答复,使梅杏树得到了及时防治,今年梅杏取得了好收成。亳州市张店乡农网信息站在网上发布的鲁梅克斯草种供应信息,不到几小时,便收到好几家用草单位的回复,其中内蒙一牧场对草种的需求量比较大。某养殖户从网上查询到外地有生芽小麦出售信息,因价格合理,很快就达成购货协议。亳州市魏岗镇在农网上发布和供波尔山羊种羊信息后,该羊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态势,并卖出好价钱。 (5)探索试点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可实现供需双方直接见面,优化供应链,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实现买卖双方双赢。目前,我国农产品交易基本上以批发市场现货交易方式为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产品交易规模的扩大和交易效率的提高。虽然目前我国大规模实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环境没有形成,但应探索试点建设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初期阶段以加强农产品及企业的网上推介为主,今后再开发网上分销农产品数据库、农产品供求数据库、农产品广告信息和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数据库以及网上交易洽谈系统、网上订单系统、储运决算系统等。 综上所述:尽管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条件日臻成熟,但农村地区多处于多山地带,农村网络建设工作本身就很艰巨,建立和完善农村电子商务系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工程,因此,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道路任重而道远,还需要社会多方的共同努力。而农业网站也是一个刚刚升起的朝阳,在我国经过了十年的发展,正在迎来另一个新的十年,我们没有理由不对它充满信心。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沉痛的教训,这是我们宝贵的财富。我们将继续改革创新,开拓进取,希望在新的十年里,给广大农民一个更加圆满的答卷。 参考文献 1、高敬荣、秦中春:农业信息网站发展模式研讨,第五届中国农业信息化高层论坛论文,2004年。 2、中国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第2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08年6月。3 、http:/news.ccidnet.com/art/1032/20071108/1269041_1.html 4、农业网站发展报告_主题报告_中国农业信息网 5.、安徽农网(http:/www.ahnw.gov.cn) 6、中国农业信息网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