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褒禅山记》测试题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3211126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游褒禅山记》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游褒禅山记》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游褒禅山记测试题(时间:30分 分值:40分 卷面分:5分)A卷:基础知识巩固题(每题3分,共12分)1 选出“其”字用法和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入之甚寒,问其深A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B盖其又深。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2.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与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A.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C.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B.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C. 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D.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4下列句中加点字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B.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C. 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 而此独以钟名,何哉?5.翻译下列句子:(每题3分)(1)则其虽好游者不能穷也 (2)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3)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4)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B卷:综合创新练习题(选择每题3分,翻译每题3分) 石钟山记 苏 轼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是说也,人常疑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声清越,枹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然是说也,余尤疑之。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舟回至两山间,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郦元之所见,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始访其遗踪 访:寻访。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舟:坐船;适:到。C.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莫:通“暮”。D.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殆:几乎。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 于乱石间则其一二扣之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B. 自以为得之矣 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C.桴止响腾,余韵徐歇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D. 然是说也,余尤疑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而”字表示的关系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B.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D.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4.选出下面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 ) A.郦元以为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 B.空中而多窍。 C.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此世所以不传也。 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 5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3分)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2分) 导学案答案一 读准字音 1.l zhng 2.mi 3. yo 4.z 5.hu hu hu 6.ji 7.xing 8.bo 9.shng 10.di 11.gu 12.f 13.shn探究案答案一、(1) 山之名、山之寺、山之洞、山之碑。 为文章后面的议论“深思慎取”提供依据。(2)前洞略写,后洞详写 为 第二部分的议论作铺垫。(3)一,从“求思之深而无不在(心)”导出立志的重要性; 二,阐述“尽吾志”的观点。(4)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5)于是余有叹焉 余于仆碑二、难点解读1、有联系(1)、后洞险而远至者少 ,学问精深处获求不易故达成者少。 (2)、仆碑文字导致谬传, 求学应深思而慎取。 2、补叙同游者 。这样写在文尾,能使行文简洁,避免横生枝节,这也是古人写游记常用的格式。实词虚词积累乃1表示判断,有“为”“是”的意思 2.竟,却 3代词,你的 4甚至以1相当于连词“而” 2连词,表并列 3连词,表修饰 4介词,因为其1代词,它的,指华山 2代词,那 3代词,这 4代词,它 5代词,指仆碑 6代词,它 7代词,那些 8代词,它,指洞 9语气助词,无意义 10代词,那些 11代词,自己 12语气词,难道 道1道路 2道理 3说 4方法文1碑上残存的文字 2文章 3掩饰测试题答案1B。例句中“其”字做代词,指洞。A项的“其”作第三人称代词“它”讲,代石碑;B项“其”仍作“它”讲,代指洞C项的“其”译为第一人称代词“我”,D项虽是译为第三人称代词,但它指代古人,应译为复数的“他们”才对。2. B。A项学者 古义泛指求学的人,读书人。今义指有专门学问的人。C项非常 古义指不寻常。今义程度副词,很,十分。D项至于 古义指到达,到。今义连词,引起另一话题。3. D。因为。分析:A第一个在;第二个副词,竟,却。B第一个连词,表并列;第二个连词,表转折。却。C第一个助词,无义;第二个代词,指自己。4.C。C项意为说明。其余为命名。5.(1)就是那些喜欢游玩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2)进入越深,前进也越困难,而看到的景象也越奇异。(3)大概我们这次进洞所到的地方,比起爱好旅游的人还不到十分之一,可是,看看洞的两旁,来到这里留下题字的已经很少了。(4)我也后悔自己随着别人一起出来,不能尽情享受畅游的乐趣。1.解析:D项中的“殆”意为“大概”。答案:D2.解析:A项,“于”:介词,在;B项,“得”:前者为“得到”,后者为“能够”;C项,“徐”:慢慢地;D项,“是”:这种,这样。答案:B3.解析:A、B、C三项“而”均表示转折关系,D项表示并列关系。答案:D4.解析:B项,“空中”,中间是空的;今指天空中。C项,“所以”,是特殊的指示代词“所”与介词“以”的结合,相当于“的缘故”;今用作表因果关系的连词。D项,“其实”,那事情的真相;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答案:A5能够发出铿锵声音的石头,到处都是,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注意定语后置句的翻译;“名”命名,名词作动词。)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凭主观想像去推断它的有无,可以吗?译文 水经说:“鄱阳湖口有座石钟山。”郦道元认为这山下面对着深潭,微风鼓动波浪,水和石互相碰撞,发出的声音好像大钟一般。这个说法,人们常常怀疑它。现在把钟磬放在水中,即使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何况是石头呢!到了唐代,李渤才去探寻它的遗迹,在深潭边找到两块山石,敲打它们,听它们的声音。南边那块的声音重浊而模糊,北边那块的声音清脆而响亮,鼓槌停止敲击,声音还在传扬,余音慢慢地消失。他自己认为找到石钟山命名的原因了。但是这个说法,我更加怀疑它。能敲打发出铿锵作响的山石,到处都这样,可是唯独这座山用钟来命名,为什么呢? 元丰七年六月丁丑日,我从齐安坐船到临汝去,大儿子苏迈将要去就任饶州德兴县的县尉,我送他到湖口,因而能够观察这座称为“石钟”的山。庙里的和尚叫小童拿着斧头,在乱石中间选择其中的一两处敲打它,发出硿硿的响声,我本来就觉得可笑,并不相信。到了晚上,月光明亮,我独自和苏迈坐着小船来到绝壁下面。巨大的山石在旁边耸立着,高达千尺,好像凶猛的野兽和奇异的鬼怪,阴森森地要向人扑过来;山上宿巢的老鹰听到人声,也受惊飞起来,在云霄中磔磔地鸣叫;又有像老人在山谷中边咳边笑的声音,有人说这是鹳鹤。我正心惊想要回去,忽然巨大的声音从水上发出,噌吰的声音象击鼓敲钟一样不停。船夫非常害怕。我慢慢地观察,原来山脚下都是石头的洞穴和裂缝,不知它们的深浅,微微的水波涌进洞穴和裂缝,激荡撞击便产生这样的声音。船绕到两山之间,将要进入港口,有块大石头挡在水流的中央,上面可坐百来个人,中间是空的,而且有许多窟窿,把风浪吞进去又吐出来,发出窾坎镗的声音,同先前噌的声音相互应和,好像音乐演奏。我于是笑着对苏迈说:“你知道吗?那噌吰的响声,是周景王无射钟的声音;窾坎镗鞳的响声,是魏庄子歌钟的声音。古时的人没有欺骗我啊!” 凡事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却凭主观想像去推断它的有无,可以吗?郦道元见到和听到的,大概和我一样,但是说得不详细;士大夫终究不愿夜晚乘着小船停靠在悬崖绝壁下面,所以不能知道真相;而渔夫船工,虽然知道却又不能用文字表达。这就是石钟山得名的由来在世上没有流传下来的缘故啊。而浅陋的人,竟用斧头敲打山石的办法来寻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自以为得到了它的真相。我因此记下这件事,叹惜郦道元记叙的简略,讥笑李渤的浅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