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33057795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76 大小:2.0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漳州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_第1页
第1页 / 共76页
漳州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_第2页
第2页 / 共76页
漳州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_第3页
第3页 / 共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漳州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2017年1月目 录一、前言7二、“十二五”林业发展主要成就9(一)大造林,“双增”目标超额完成9(二)拓展空间,“绿色漳州”成效显著9(三)广泛发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10(四)保护资源,生态功能大幅提升11(五)注重民生,林业产业发展迅速13(六)领域拓展,两岸交流成效显著14(七)注重创新,改革持续深化15(八)存在问题181.森林资源质量有待提高182.局部森林湿地功能下降193.部分特色产业效益不高194.林业基层建设仍较薄弱19三、“十三五”林业发展环境20(一)面临机遇201.战略地位显著提升202.新常态对林业有新要求213.社会公众高度期待21(二)面临挑战221.提升生态公共服务任重道远222.细化落实林业改革难度大223.推动林业发展方式转变困难多234.基础保障适应新要求较难23四、“十三五”林业发展总体思路24(一)指导思想24(二)基本原则24(三)发展目标26(四)战略布局28五、主要任务31(一)深化林业改革311.深化林权制度改革312.持续推进国有林场改革323.建立健全生态服务体系324.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合作32(二)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331.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332.重要区位生态修复343.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34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34(三)强化森林科学经营351.持续开展植树造林352.发展现代种业353.战略性资源培育364.加强森林资源培育36(四)推进绿色产业发展361.发展特色花卉产业372.壮大绿色富民产业373.促进产业转型升级384.发展新型经营主体38(五)提升生态公共服务391.拓展林业发展空间392.建设生态文化设施393.加强生态文化创作和宣传40(六)提升治理能力建设401.提高公共服务能力402.加强综合执法能力413.完善自身建设能力414.加强涉林矛盾纠纷调处41(七)夯实林业发展基础411.加强林区基础设施建设422.完善林业防灾减灾体系423.加强林业科技与信息化建设42六、重点工程43(一)天然林保护工程43(二)造林绿化和森林经营工程43(三)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44(四)自然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45(五)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与补偿工程45(六)战略性林木资源储备工程46(七)林下经济等富民工程47(八)林业产业转型升级工程48(九)生态产品共享工程49(十)基础设施保障工程49七、主要保障措施52(一)组织保障52(二)法制保障52(三)资金保障52(四)科技保障54(五)队伍保障54附表:1.“十三五”期末主要目录指标规划表562.“十三五”期间主要建设任务规划表573.漳州市“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项目、工程表58附图:1.森林资源现关与规划保护分布图722.重点生态区位林地现状分布图733.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现状与规划分布图74一、前言漳州市位于闽南,地处南亚热带,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海岸线长达775公里,福建第二大河九龙江贯穿全境。全市面积1.26万平方公里,林业用地面积121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881万亩的64.69%,林业用地中有林地面积1196万亩,占林业用地的89.86%,全市各县(市、区)均设置林业局,下辖115个林业站,拥有20个国有林场,在册职工人数3126人。“十二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明确了林业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林业发展关系到淡水安全、国土安全、物种安全、气候安全和国家外交大局,把林业地位提高到国家战略和全球战略的高度。漳州市委、市政府积极响应中央和省里号召,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加快林业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漳州市林业依托森林资源特色优势,依靠科技进步与管理创新,推动了现代林业建设,完成了国家级森林城市创建,林业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十三五”时期是漳州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重要阶段,国家和省、市对林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根据部署,漳州市林业局在衔接省林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征求意见稿)、漳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讨论稿)等基础上,组织编制了漳州市“十三五”林业发展专项规划,提出了“十三五”时期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重大工程,是规划期内漳州市各级政府引导和推进林业现代化建设的行动纲领,是制定林业相关政策和安排重点项目投资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规划期为2016-2020年。二、“十二五”林业发展主要成就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福建省林业厅的指导帮助下,全市人民和广大林业干部职工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林业改革,持续推进“生态都市、田园之城”美丽漳州建设,圆满完成“十二五”规划各项任务和指标,全面开创了生态林业、民生林业发展新局面,为“十三五”时期林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一)大造林,“双增”目标超额完成实施“大造林”工程,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进程。“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完成造林绿化228.5万亩,通过加强森林抚育、培育木材战略储备林和珍稀树种用材林,开展林分修复和山地茶(果)园和墓地生态治理,优化林种树种结构,有效提高森林经营水平。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3.58%,比“十一五”期末全市森林覆盖率59.74%增长3.84个百分点,超出“十二五”我市森林覆盖率62.51%的规划目标,全市森林蓄积量3987万立方米,比“十一五”期末全市森林蓄积量2600万立方米增加1387万立方米,实现我市“十二五”森林蓄积量达3000万立方米以上的规划目标。(二)拓展空间,“绿色漳州”成效显著通过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四绿”工程建设、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修复、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森林景观通道建设等重点造林绿化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加快了“绿色漳州”建设。“十二五”期间,“绿色城市”工程,完成片林建设9116亩;“绿色村镇”工程,完成绿色乡镇建设44个、绿色村庄建设1034个;“绿色通道”工程,完成道路绿化624.5公里;“绿色屏障”工程,完成绿色屏障造林补植41.17万亩,其中,“三沿一环”造林绿化30.66万亩、水土流失治理3.57万亩、“青山挂白”治理58个,面积62万平方米。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扎实开展,参加义务植树1000万人次,植树3500多万株。完成沿海防护林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88.35万亩(含纵深防护林),其中人工造林17.35万亩,封山育林71万亩,完成省政府重点督查项目沈海高速公路漳州段森林生态景观通道建设,共造林0.3644万亩,占设计任务0.3521万亩的103.5。“十二五”期末,全市有1000多个绿色村庄绿化覆盖率达到20%以上,农村四旁绿化率达到75%以上,村域范围的主要路、河、渠、堤的绿化率达到80%以上,实现每个乡镇及绿色村庄有1处以上的公园绿地。(三)广泛发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2011年漳州市和长泰县荣获福建省森林城市称号,是我市在争创国家森林城市进程中迈出的可喜一步。为加快推进我市城乡绿化工作,努力把漳州建成更加优美,更加宜居宜业、更具魅力活力的田园都市、生态之城,漳州市委九届十次全会和漳州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目标。2012年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顾问和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方案,编制完成漳州市国家森林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全面启动创建活动。通过各种媒体网络开展宣传活动,编辑出版红树林的故事、天柱山、小蜜蜂畅游花卉王国等10本森林文化系列丛书,营造浓厚创建氛围,建成了森林碳汇馆、科普馆、音乐馆、防火瞭望台、森林接待馆等场馆。2015年,实施方案提出的建设城市森林工程、村镇森林工程、森林通道工程、重点区位森林景观修复工程、森林文化工程、郊野公园建设工程等六大森林工程全部完成,涉及40项指标全部达到或超过要求,经国家森林城市核查专家组核查,我市正式获评“国家森林城市”。(四)保护资源,生态功能大幅提升加强林地保护利用管理。编制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科学安排占用征收林地年度定额指标,加强统筹协调,引导集约用地,主动支持“五大战役”建设,将有限的指标优先用在事关全局、重中之重的项目。“十二五”期间,全市审核上报占用征收林地项目390个,面积4.18万亩,未发生较突出的非法占地和毁林开垦情况,生态公益林面积占全市森林总面积的比例稳定在30%以上。率先开展林地占补平衡试点工作,全市完成补充林地储备库外业调查10万亩,发放林权证7.79万亩,入库6.23万亩,储备量超过三年试点期全市预测拟占用征收林地总量(5.8万亩),有力保障了全市林地要素供给,促进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协同推进。提升森林火灾扑救能力。“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强化各级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负责制,加强预警监测,开展隐患排查,强化火源管理,适时组织实战演练,提高扑救能力,建设防火物资储备库,抓好防火林带的维护和补造,加强森林消防队伍建设,做到人员落实、装备到位、物资充足,加强了与当地驻军和武警部队的沟通联系,建立稳定、有效的军地扑火协作机制,最大限度遏制森林火灾的发生。“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发生森林火灾60余起,受害森林面积1.02万亩,未发生重特大森林火灾和人员伤亡事故,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8以下,未突破双控指标。防治林业有害生物成效显著。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监测预警、疫情防控力度,采取生物防治,全面部署落实“三查三报”制度,做好应急药剂药械储备工作,“十二五”期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率99.26%,其中无公害防治率99.46,成灾率0.58;全市共发生松材线虫病面积0.6526万亩,均得到全面重点防治,清除合格率100%,2012年被省林业厅评为“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先进集体”。2015年启动了重点生态区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程,对辖区内面积80万亩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重要饮水源地开展检疫御灾、监测预警、防治减灾等工作,实现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以下的目标。加大防护林建设力度。以沿海基干林带建设的“带”,以农田林网、道路、村庄绿化的“网”,以荒山、滩涂造林的“片”的格局进一步形成。沿海滩涂红树林营造进一步加快,生物多样性更加丰富。“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完成沿海防护林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89.2万亩,其中人工造林17.35万亩,封山育林71万亩,项目总投资20350万元,取得显著的成效。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沿海防护林、沿江沿路、环城一重山等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强制性保护,加大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建设力度,推广长汀水土流失治理经验,有效保护国土生态空间,提升生态服务功能,新增省级以上森林公园15家、达到22家,新增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使现有自然保护区达4个。(五)注重民生,林业产业发展迅速花卉产业蓬勃发展。至2015年末,全市花卉种植面积达25万亩,销售额50亿元以上,出口额7000多万美元,出口国家和地区达60个。花卉种植面积、花卉种植业产值、销售额和出口额分别占全省的39.94%、33.66%、32.33%和69.30%,4项指标均已居全省第一位。我市已成为我国盆栽花卉的主要出口基地、绿化大苗交易中心和全国蝴蝶兰种苗重点产区。“十二五”期间,新建花卉生产基地5.8万亩,其中鲜切花(叶)200亩,盆栽植物4200亩,观赏苗木53200亩,其他1100亩,共吸引花农3.36万户,引导农民16.75万人从事花卉种植销售,增加了农民收入,有力支持新农村建设。“十二五”期间我市积极创新花博会办会模式。完成编制漳州市花卉苗木产业20132020规划,市政府出台关于扶持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的意见、保护和扶持水仙花产业发展的意见等助推产业加快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的肯定。林下经济发展迅速。“十二五”期间我市充分利用林下资源和空地,发展立体种植、养殖,扶持一批开发林下产品资源,发展前景好、技术含量高、带动力强的林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龙头带动效应。至2015年末,全市以林药、林菌、林果、林菜、林茶等林下种植形式发展的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104.09万亩,产值达79.30亿元。2015年林下铁皮石斛鲜品200吨,产值超4亿元。林下养殖业产值达到5.3亿元。依托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和“森林人家”,我市森林旅游经营面积超过30万亩,年综合收入10多亿元。林产工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林企不断做大做强,全市有3家林业企业获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家获省级林业龙头企业,27家获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推进林产加工业可持续发展,对胶合板行业进行整治,加快落后产能改造,推进企业转型升级,引导漳浦、平和、华安县建立林木加工产业园区,目前华安林产品加工区园区已入驻企业15家,漳龙林业循环经济产业园一期工程已动工建设,已有104家企业缴纳订金或意向入驻。(六)领域拓展,两岸交流成效显著“十二五”以来,漳州林业充分发挥漳州区位优势,加强漳台林业合作,重点利用“98”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49”漳台经贸恳谈会、“618”科技成果转化会和“1118”海峡两岸(福建漳州)花卉博览会等两岸交流贸洽平台,扩大招商引资范围,不断推进对外开放向高层次、宽领域、纵深化发展。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市林业累计引进外资47家,项目总投资30.95亿美元,合同外资11.97亿美元。30多家台资生物科技企业在漳州从事蝴蝶兰培育、种植、科研、销售、示范等方面工作。两岸交流合作不仅带来了优良的花卉品种、先进的技术和设备、现代的经营管理经验,也为漳州花卉业的升级换代、产品品质提高、出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如今,漳州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东南沿海地区花卉种植经营的主要集散地,福建省最大的花卉生产出口基地和海峡两岸花卉产业交流与合作的密集区。(七)注重创新,改革持续深化深化制度改革。一是进一步强化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工作,减轻林农生产成本。重点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分级监管和自由裁量权的后续监管,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制度,共清理161个,其中保留59个,取消8个,委托下放57个,调整规范数37个,实际精减率40.88%,不断完善和提高风险等级管理水平。二是持续推进森林综合保险,减少林农生产风险。主动与保险公司沟通,不断改进和完善森林综合保险工作方案,共完成生态公益林保险453.87万亩,参保率100,完成商品林综合保险362.1万亩。三是扩大对林权抵押贷款贴息规模,落实惠农政策。申报贴息贷款规模17亿元,其中,林权抵押贷款达6.05亿元下达我市贴息额5072.98万元。四是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形势喜人。各县(市、区)大力鼓励从事林业经营活动的企业或个人,在明晰林权、自主自愿和明确利益分配的前提下,通过联合经营、股份合作或委托经营等形式组成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至2015年末,全市共建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248个,其中家庭合作林场40个,经营面积18.8万亩;股份合作林场208个,经营面积43.3万亩,促进了林业经营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十二五”期间,全市完成林权登记发证率89.9%、林权证到户率96.16%,同时完成林地登记发证率100%。五是实施试点工作。2012年启动木材战略储备基地试点,至2015年末建成战略储备基地3.4万亩,种植以楠木、红锥、杉木为主的珍贵乡土树种9.8万亩。持续开展造林抚育等试点。2014年启动林地占补平衡试点工作,建立林地储备库,已入库6.23万亩,储备量超过三年试点期全市预测拟占用征收林地总量(5.8万亩)。六是推进重点建设项目。2015年投资2000万元重点建设林科所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引进博士、硕士等多名专业人才充实科研力量,开展植物遗传育种攻关。投资3000万元完成千亩绿化大苗基地建设。深化国有林场改革。一是落实科学经营措施。继续推行中幼林抚育、强度间伐、化学除草、测土配方施肥等新技术应用,推广桉树与杉木、火力楠、黄枝润楠、红锥、卷荚相思、鄂西红豆等混交林、多次间伐培育大径材、一次强度间伐培育复层林等培育模式,延长桉树轮伐期,改造林相,丰富树种组成,主动推进林木采伐方式由皆伐向择伐转变,提高林分的生态功能。“十二五”期间,全市国有林场共建设珍贵优良家具和装饰用材林基地3000亩、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1.8万亩,建立省级良种基地5个、面积954亩。二是规范国有林场资产管理。开展国有林场资产清查,完善相关制度;清理被侵占林地,做好林地落界数据与资源建档相融合;全面实施木材采伐和销售、肥料采购公开招投标,完善对外经济合同管理,建立林场、律师、市局三级审核制度。三是寻找新经济增长点。在抓好森林资源培育的同时,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拓宽林场经济增收渠道。龙海林下、芗城天宝、长泰亭下等林场利用全省大造林的契机,承接绿化大苗基地建设项目,取得良好成效。永丰林场“仙足迹”森林人家已基本建成,准备整体向外招商经营。亭下林场与旅游开发公司合作,开发天柱山森林公园,既解决原“福建长泰天柱山兄弟度假有限公司”遗留问题,又盘活国有资产,促进了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四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针对林场社保资金欠缴项目较多、金额较大等历史遗留问题,多次与社保部门协调,最终达成“欠缴的社保金按原来的基数补交、困难林场分期支付”的意见,并积极协调市政府调整社保基金“双基数”缴交体制,有效减轻年度近千万元的缴交包袱和压力。20个国有林场已全部落实按档案工资补交社保基金,同时,国有林场退休人员退休金已开始兑现到档案工资标准,解决了多年未解决的遗留问题,促进了林场安定稳定。五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解决场部(工区)建设规划和建设用地历史遗留问题,争取将林区道路、供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纳入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建设美丽林场,推进场容场貌绿化美化,抓好“一场一园(森林公园)”规划建设;推进森林人家建设,开展争创县级以上文明单位活动。专栏1 “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目标指标完成情况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指标属性单位“十二五”规划值2015年期末实现值实现值与目标值对比1森林覆盖率%约束性62.5163.581.072森林蓄积量万m3约束性300039879873林地保有量万亩预期性13001223.87-76.134森林保有量万亩预期性11801201215生态公益林面积万亩预期性448.7448.706湿地保有量万亩预期性185.6171-14.67自然保护区(含小区)个数预期性23482-1528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预期性808009义务植树尽责率%预期性8585010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预期性5858011林业产业总产值亿元预期性300607307(八)存在问题1.森林资源质量有待提高虽然我市森林覆盖率有了较大提高,但部分森林质量不高,低质低效林分仍占一定比重,整体经营水平仍较粗放。沿海防护林体系树种单一,林分老化,局部区域生态系统脆弱,抗逆性差。桉树造林比例偏大,林种树种结构单一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性转变。这些因素导致我市生态安全屏障仍较脆弱,防灾减灾能力有待加强,局部区域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仍较严重,与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要求还有一定差距。2.局部森林湿地功能下降我市城镇化、工业化建设快速发展,各类项目建设需要占用征收大量林地,特别是沿海基干林带、重要湿地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不断被蚕食,城市周边非法占用征收林地现象较为突出。自然湿地面积萎缩,生态系统退化,生态功能下降。生物多样性局部区域丧失较严重。乱砍滥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行为仍时有发生。3.部分特色产业效益不高我市森林资源丰富,林业总产值位居全省前列,但仍以木竹加工、制浆造纸、花卉等传统产业为主,竹业、林产化工、名特优经济林等特色产业集约经营不够,整体经营效益不高。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旅游等林下经济发展总量不大。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材料等新兴产业所占比重仍较小,龙头企业少,产业链短,辐射带动力有限,出口创汇能力低,带动林农增收致富成效不够显著,与打造林业大市强市要求尚有差距。4.林业基层建设仍较薄弱基层林业站所工作条件仍较简陋,对人才吸引能力不足,基层林业队伍力量薄弱,林业专业技术人员老龄化和断层现象普遍,引发了政策落实难、科技推广难、服务跟不上等一系列问题。林区水、电、路以及防火林带等基础建设尚需继续加强。虽然,实施了林地占补平衡试点工作,地方建设项目用林地供需矛盾仍较突出,同时个别沿海地区群众因发展高优农业蚕食防护林地的现象时有发生。三、“十三五”林业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关键时期,也是发展生态林业民生林业,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美丽福建”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面临机遇1.战略地位显著提升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为林业带来了新机遇。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站在战略全局和永续发展的高度,对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从战略定位层面看,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的主体和自然生态系统的顶层,在总体和全局中的地位作用更加凸显,林业建设已经成为事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问题,林业发展是事关“十三五”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关键问题。从工作推动层面来看,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支持福建省深入实施“生态省”战略加快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12号)专门部署了林业改革、生态文明建设,有力推动了林业改革发展。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林业发展,明确提出要把发展林业作为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保障层面来看,在漳州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林业投入不断加大,林业建设和生态保护成为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现“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必须有良好的森林生态作支撑;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漳州滨海新区和漳州深化两岸产业合作示范区,这些都必须把林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2.新常态对林业有新要求林业是一项具有特殊功能的公益事业和重要的基础产业,在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战略作用。当前,我市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是经济减速转型、生态提速增质的新阶段,要求林业必须通过改革创新来获取红利,要求林业强化创新驱动,实现提质增效;必须坚持依法治林,加快建立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用严格的法律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必须厘清政府和市场权责,更好地发挥政府在生态资源监管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必须拓宽林业发展空间,提升生态承载力,支撑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3.社会公众高度期待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根基,关系到物种安全、淡水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安全和政治安全。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人民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基础和保障。当前,人们对空气清洁、水质优良、宜居条件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旺盛。我市虽然生态基础较好,森林覆盖率达63.58%,山清水秀,生态优美,但是,同时我市又是受台风、旱灾、沙害威胁较为严重的地区,森林生态功能总体还不够完善,防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弱,这就要求林业部门承担起保护修复自然生态系统,维护淡水安全、气候变化、物种多样性、保障木材供给等方面的重大职责,充分发挥森林、湿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保持水土、吸霾滞尘、调节气候、美化环境、休闲游憩等强大功能,以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生态产品、增加生态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人民群众营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留一方青山绿水给子孙后代,成了全社会的一致共识。(二)面临挑战1.提升生态公共服务任重道远虽然我市森林覆盖率有所提高,生态基础较好,宜居环境建设力度很大,但森林质量总体不高、生态空间分布不均匀,森林、湿地等生态系统的生态产品供给和生态公共服务能力离人民群众的期盼差距较大。生态体验设施缺乏,优质的生态资源尚未有效地转化为良好的生态产品,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高涨的生态需求。2.细化落实林业改革难度大“十三五”期间,我市林业肩负集体林权制度、国有林场改革重任,也肩负着重点生态区位的生态修复工作机制、发展新型经营主体,提高林业产业发展水平,林权收储机制和生态补偿制度、国家林地占补平衡改革试点单位建设等一系列改革任务,因此,必须突出深化林业改革的目标任务,对于有望在“十三五”时期取得决定性成果的改革举措,要制定细化路线图和时间表,这既激发了我市林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挑战。3.推动林业发展方式转变困难多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是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从深化改革、根除体制机制性障碍入手,我市必须争取在发展方式转变上取得实质性进展,通过全面深化林业各项改革,创新林业治理体系,探索解决与现代林业发展不相适应的体制机制、政策措施和管理方式,不断增强林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当前,如何加快转变我市林业发展方式,统筹经济发展和资源保护,改进森林经营,提升森林质量,提高林业经营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健全林业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生态资源管护机制,加强金融服务保障,增加生态产品供应,提高兴林富民能力,这些都是“十三五”期间林业发展所要解决的问题。4.基础保障适应新要求较难。长期以来,林业基层站所建设投入不足,工作生活条件仍较简陋,对人才吸引能力不足,基层林业队伍力量薄弱,专业人员老龄化和断层现象普遍,引发了政策落实难、科技推广难、服务跟不上等一系列问题。部分林区道路、水电、通讯等民生基础设施建设长期未纳入地方发展规划,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十分薄弱,影响了职工的生产生活和林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林业执法、森林灾害防控、科技推广服务和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等基础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四、“十三五”林业发展总体思路(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对福建工作的重要指示,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以建设现代林业先行区为目标,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全面落实七大任务,推进十大工程建设,努力提升林业现代化水平,把我市建设成为生态环境优美、林业产业发达、森林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为打造“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新漳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二)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为本、绿色发展。高举生态大旗,严守生态红线,把科学保护贯穿林业建设的全过程和各方面。坚持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树立绿色理念,深刻认识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坚持完善机制,创新发展。充分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大力发展绿色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林业在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实现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继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国有林场等改革,创新林业体制机制,完善林业支撑保障体系,激发林业发展活力。推进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完善林业治理体系,提高治理能力。坚持系统治理、协调发展。深刻认识保护和发展、生态和产业的辩证关系,统筹沿海与山区、城市与乡村、山上与山下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生态空间格局和产业布局。坚持系统思维,按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治理发展理念,推进林业治山、固土、防沙、保水、护田、净湖等复合生态系统修复。抓紧补齐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及生物多样性的短板,增强生态服务功能和整体发展水平。坚持拓展空间,开放发展。重视学习借鉴国际、港澳台及其他省份、地市的先进经验做法,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福建自贸试验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为契机,顺应国际林业发展趋势,加强对外合作交流,巩固闽台林业合作交流前沿优势,进一步扩大林业对外合作领域,不断推进形成更加完善的林业对外开放新格局。坚持凝聚力量、共享发展。充分认识“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走“建设人人参与,成果人人共享”的现代林业建设道路,调动全社会发展林业、保护生态、提供生态服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突出政府在生产生态公共产品中的主体责任,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三)发展目标“十三五”期间,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加快推进林业现代化进程,全面建设生态功能完备、资源利用高效、生态产品共享、发展活力强劲的新林业。主要目标是:生态安全格局和功能更趋完备。天然林、湿地、重要物种资源得到全面保护,森林综合保护能力明显增强,森林、湿地生态系统结构更加合理、功能更加完备,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承载力明显提升。至2020年,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林地的需求,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2.7以上。森林培育和资源利用更加高效。林业科学经营理念深入人心,林业生态经济发展更加高效,林业产业提档升级,林地生产力、木材综合利用率等进一步提高,带动林区就业、促进林农增收作用明显增强。至2020年,全市林木蓄积量达4289万立方米,林业产业总产值达650亿元。生态产品和公共服务更加普惠。生态产品供给能力持续增强,生态公共服务设施更加完善,生态服务能力明显提高,生态惠民、公平共享、人居环境等显著改善。至2020年,森林年生态服务价值达到1045亿元,森林旅游休闲人数达1000万人次。发展机制和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林业各项改革持续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林业经营管理方式更加先进,林业发展活力和治理能力和法制保障体系更加健全,林业生态文明水平进一步提升。专栏2 “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主要目标指标指标名称计量单位2015末现值指标属性2020年森林覆盖率%63.58约束性62.7森林蓄积量万m33987约束性4289林地保有量万亩1223.87约束性1217湿地保有量万亩171约束性208.8林业自然保护地面积万亩26.7约束性83.8天然林保有量万亩280预期性280其中:国有天然林保有量万亩33.23约束性33.23森林生态服务价值亿元800预期性1045主要造林树种良种使用率%80预期性87义务植树尽责率%85预期性86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0预期性55林业产业总产值亿元607预期性650注:林业自然保护地面积包括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小区(点)、湿地公园、省级以上森林公园(含省级)。森林生态服务价值现阶段特指森林生态系统每年提供的生态服务价值,包括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净化大气环境、森林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游憩等7类生态服务价值。专栏3 “十三五”林业发展规划主要目标指标分解分县区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万立方米)林地保有量(万亩)湿地保有量(万亩)林业自然保护地面积(万亩)天然林保有量(万亩)林业产业总产值(亿)小计基中:国有天然林全市62.70 42891217208.884.7528033.23650芗城39.03 25.6314.432.260.30.60.3968.1龙文21.27 18.663.771.860.10.2524.94龙海55.92 338.383.9534.443.736.2980.08139.2漳浦53.65 413.28156.3773.907.311.813.740.59云霄60.32 261.9791.2518.507.1419.335.47东山27.02 18.67116.0736.231.910.0033.381诏安62.67 400.0910.3725.2816.3817.712.941.9平和69.54 869.41262.985.6713.3572.6116.871.23南靖72.45 701.6216.794.037.595.412.9496.18华安72.40 718.09150.323.3917.4242.913.841.87长泰67.15 453.2193.533.249.6213.102.6282.96台商投资区35.91 0.56.070.0022.1漳州开发区29.70 23.991.491.05常山开发区72.72 45.610.101.575(四)战略布局按照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分区施策的原则,逐步构建以“两群三带多点”为主体的林业发展格局。其中“两群”主要指产业发展布局,“三带多点”则是指在生态建设与保护方面的格局。1.“两群”,一是漳州林业绿色、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突出优势产业,以漳浦林业循环经济产业园,平和、华安林产品加工园区为中心,以高新区、台商投资区为产业布局,加快推进漳州林业绿色循环经济、家具产业及板材加工集群,延伸产业链。二是漳州花卉产业集群。打造水仙花、榕树、兰花、棕榈科植物、多肉植物等8个特色品牌。初步形成包括生产供应、包装运输、批发零售、进出口贸易、科研培训、以及对各个产业环节的配套服务在内的产业集群;现代物流集散中心、信息服务指导中心、新技术新产品研发中心、花卉博览会展中心等四个中心高效运行;花卉生产经营基地、花卉对台合作基地和花卉出口创汇基地领先优势更加明显;实现产品多样化,信息有效化、储运便捷化、服务专业化和营销现代化;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形成产业核心竞争力。2.“三带”,一是大力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积极争取各级资金,建设内容上,要向“广度”扩展,将滨海湿地保护与恢复、沿海区域造林绿化统筹到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之中,实现从结构相对单一的防护林体系,向以海岸基干林带为主导,滨海湿地、滩涂红树林等消浪带和沿海纵深防护林等有机结合的多层次结构防护林体系的扩展;建设档次上,要向“美度”扩展,将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与农田、道路、居民区绿化美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沿海防护林建设成为一道“靓丽风景线”,实现从单纯营造防护林向绿化美化城乡、改善人居环境的扩展。二是持续加强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按照“因害设防、突出重点”的原则,确保林带建设质量,构筑生态安全屏障。三是推进森林生态景观带建设,一是推进绿色通道建设。提高交通主干线沿线及一重山造林绿化美化水平,重点抓好经诏安县(沈海高速)等出省的高速公路以及高速铁路景观林带建设,对于有条件的重点路段,按照“树有高度、林有厚度、绿有浓度”的要求,通过“补植修复、拓展延伸、调整提升”,打造“带、网、片”相连的森林生态景观通道。二是持续推进城市周边一重山森林生态景观建设。按照“造林大苗化、树种多样化、品种珍贵化、色彩季相化”的要求,把生态景观改造与城市周边一重山生态屏障等重点生态区位的树种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努力打造“四季皆绿、四季有花、四季变化”的环城森林生态景观。加强九龙江流域两侧一重山造林、补植、抚育和封山育林等,争取将其纳入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3.“多点”,以乡村风水林建设为生态文明建设基点,持续开展自然保护区(小区、点)、湿地公园、森林公园、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区、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区、重要水库周边一重山等生态脆弱区的生态保护与治理。五、主要任务(一)深化林业改革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要求,先行先试,锐意改革,重点在集体林权制度、国有林场等方面改革取得新的突破。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走出去”步伐,进一步扩大林业对外合作领域。1.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培育林业专业合作社、家庭林场、股份林场、林业专业协会等新型林业经营主体,促进林业适度规模经营。“十三五”期间,新增新型林业经营主体200家,至2020年,达到300家。规范林权流转。健全完善各县(市、区)林业服务中心运行制度,形成统一、规范和有序的林权流转平台和信息发布机制。探索生态公益林林权流转,在确保商品林、生态公益林主体用途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林分多种效能以及林地空间,积极推行林上与林下、林木与林地、森林生态景观与林木所有权分开,通过租赁、入股、合作等方式,促进林下经济集约经营,开发森林生态旅游等。探索金融服务林业新途径,拓宽融资渠道,创新金融产品和融资方式,开辟金融资本、社会资本流入林业的“绿色通道”。支持林权收储机构建设,促进林权抵押贷款增量拓面,开展生态公益林收益权质押贷款,引入PPP模式支持林业项目建设。完善林业保险制度,继续推进森林综合保险,拓展设施花卉保险等品种。2.持续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进一步明确国有林场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的功能定位和提供生态公益服务的事业属性。深入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围绕保护生态、保障职工生活两大目标,明确功能定位,完善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推动规模化经营管理,推动林业发展模式由木材生产为主转变为生态修复和建设为主、由利用森林获取经济利益为主转变为保护森林提供生态服务为主,建立有利于保护和发展森林资源、有利于改善生态和民生、有利于增强林业发展活力的国有林场新体制。积极争取国有林场发展的政策支持,将国有林场道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纳入当地政府统一规划建设。依法处理各种矛盾纠纷,维护国有林场经营区的长期稳定。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等方面的作用。3.建立健全生态服务体系建设生态服务社会化服务网络。加快完善造林、防火、采伐、森林病虫害防治等专业队伍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伐区调查设计、木材检验、林业物证鉴定等中介机构建设。加强林权流转服务平台、生态文化服务机构建设。进一步完善生态保护和管理、森林生态补偿机制,充分利用流域上下游生态补偿机制,加大流域生态建设和保护。4.扩大对外开放加强合作在“一带一路”布局战略中走在前列,充分发挥我市在林业对外交流和林产品贸易优势,加快构建林业对外开放新格局。鼓励林业企业“走出去,引进来”,扩大利用外资、台资和对外投资规模。加强漳台林业合作,持续推进海峡两岸现代农业博览会暨花卉博览会平台建设。创新漳台林业合作机制,重点加强与台湾在林木与花卉、森林资源保护与利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森林游乐与自然环境教育等领域交流与合作。(二)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全面科学保护生态空间,严守六条林业生态红线,完善最严格的林地保护制度。以生态经营理论为指导,加强森林和湿地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化森林生态系统结构,提升森林生态服务功能。大力实施生态公益林、天然林、“五沿”重要区位、湿地、自然保护区、名木古树保护和修复工程。1.加强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建立红线管控制度和森林资源承载能力预警机制,强化对现有森林生态系统的保护。继续推行生态公益林“占一补一”政策,加强保护工作,提质增效。逐步扩大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试点,对未进行赎买的商品林参照重点生态公益林补偿标准进行补偿;争取专项财政资金对低质低效生态公益林实施生态修复改造工程。加强天然林保护与修复,禁止采伐天然阔叶林,限制采伐天然针叶林,严格禁止将天然林改造为人工林,积极争取将我市现有未成林天然林封育地和其它具有培育成天然林潜力的林分全部纳入天然林保护范围。2.重要区位生态修复持续推进沿海防护林体系工程建设、“两江”干流和一级支流的源头及两岸一重山、重要饮用水源保护区、重要水源涵养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生态脆弱区、重要水库周边一重山、重要交通干线两侧及环城市周边一重山等重要区位生态修复。重点加强沿海基干林带的修复、加宽和合拢,以及沙化区域防风固沙林的修复。3.加强湿地生态系统保护实行湿地资源总量管理,将重要湿地、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纳入国家禁止开发区域。重点加强滨海湿地及内陆主要水系重要湿地生态功能区的强制性保护。加强漳江口、九龙江口湿地保护体系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体系建设,实施湿地生态保护恢复建设。加强湿地科研监测体系和宣传教育体系建设,对重要海湾和河口进行湿地生态修复,使区域内的外来入侵物种得到有效控制,生物多样性及生态功能有所恢复,开展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建设。4.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加强虎伯寮、漳江口自然保护区的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开展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提高自然保护区管理质量。有组织、有计划实施极小种群野生动植物保护项目,抢救性保护珍贵濒危物种;加强资源调查与监测,建立和完善资源档案;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体系、野生动植物调查监测体系和保护管理体系建设。(三)强化森林科学经营加快转变森林经营方式,加大林分结构改造、中幼林抚育和封山育林力度,强化战略性森林资源培育,发展碳汇林业,全面提升森林资源质量,为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奠定坚实的资源基础。1.持续开展植树造林持续开展植树造林,推进不炼山、不全垦造林,提倡多营造异龄林、混交林,积极推广营林机械化,大力实施设施林业,提高森林经营现代化水平。确保做到“三个必造”:一是上年商品材生产采伐迹地必须造上林;二是上年火烧迹地、林业有害生物采伐迹地和盗砍滥伐迹地必须造上林;三是上年占用征收林地特别是重点项目占用征收林地使用备用定额需要占补平衡,必须通过等面积的荒山或非规划林地造林补充进来。持续开展城乡绿化一体化,重点突出城市森林公园、城市片林、城市绿道建设和城中山、城周山森林景观改造,重视城市立体绿化、生态护岸建设。重点抓好乡村公园绿地建设、风水林营造、“四旁四地”植树。2.发展现代种业创新种苗基地建设与管理机制,着力完善和提升林木良种选育推广、林木种苗生产供应、林木种苗市场监管和林木种苗社会化服务机制和能力。根据漳州生态条件,从实木利用、珍稀名贵、生物制药、木本粮油和城市绿化五个方向立题,研究解决林木种苗生产中的关键技术,力争选育一批生长快、品质优、适应性强的新品种,充分利用林木种苗管理机构和质量检验机构,保障造林绿化种苗质量。3.战略性资源培育以国有林场为主,以集约化、基地化、规模化、标准化经营为根本,着力储备一批树种特色明显、径级大、结构优、品种多、林地生产力高的优质木材基地,加快建设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重点发展杉木、相思、杂交桉等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林和以黄枝润楠、降香黄檀、鄂西红豆树、米老排、卷荚相思、大花序桉、托里桉为主的珍贵树种用材林;重点培育中、大径材,调整桉树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结构,大力推广桉树与杉木、火力楠、黄枝润楠、红锥、卷荚相思、鄂西红豆等树种混交,构建树种多样、材种结构优化的木材后备资源培育体系。4.加强森林资源培育按照“山上抓提升,山下抓延伸”的思路,持续推进森林科学经营,重点加强森林抚育和封山育林,增加森林资源,优化森林结构,改善林木生长环境,增强森林防护效能,有效提高林地生产力和森林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