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螺春》教学设计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1555647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碧螺春》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碧螺春》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碧螺春》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碧螺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会写霞、弥、捷、烫、纤、腥、瓷、汤、津、赢这10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6、8自然段。3、了解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和品尝的过程,了解课文中介绍的有关茶文化的知识,感受茶乡人民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碧螺春茶的喜爱和对茶乡人们的赞美和热爱。4、把握文章的表达顺序,通过对重点词句的品味,体会作者描写的细致与准确,并积累相关的词句。5、搜集关于碧螺春和茶文化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对茶文化有更深的了解和认识。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课前搜集关于碧螺春和茶文化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交流资料。1、师:你平时喝茶吗?家里有喝茶的吗?他们都喝什么茶?关于茶你还了解到什么?师生共同交流关于茶的知识。2、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名茶,它的名字叫碧螺春(板书课题)这个名字带给你的第一感觉是什么?师:恩,第一感觉很重要。那么,学完了课文之后,我相信你一定还会有更多的感受。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1)认读生字词。(2)提出不懂的词语。教师引导学生多种形式来理解词语。可以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借助实物、图片,师生共同解答。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三、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师: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按顺序写了碧螺春的哪些方面?2、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写作顺序,即先讲了碧螺春的产地,然后用一个传说介绍碧螺春名字的来历,接着依次介绍了碧螺春的采摘、制作、品尝以及人们的评价与喜爱。重点点拨课文的第五和第七自然段起到概括作用,特别是第七自然段是过渡段,体会过渡段能使文章前后连贯,结构紧凑,衔接自然。四、讲传说。1、学生自己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了解这个传说。2、自己试着讲讲这个传说。3、指名讲一讲。四、学写生字。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可以当堂测试。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引出话题。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碧螺春,来读读课题。(学生齐读课题)回忆一下,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碧螺春的哪些方面吗?指名说。师:你的话话既说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也说出了课文的写作顺序。2、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关于碧螺春名字的传说,我们不禁感叹:好一个“吓煞人香”啊!其实啊,碧螺春的有名,不仅仅因为它的香气,碧螺春的采摘、炒制、品尝(板书)也令人回味无穷。二、走进“清晨采茶图” (一)想象图画,表达图画 (这自然段的处理是以想象、朗读带讲是吗?)1、师:让我们跟随作者来到清晨的茶园之中,但是,同学们,要想真正走进茶园,需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去想象。现在听老师读,老师读的时候,你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学生没有读这段文字呢,他的想象从何而来呢?是不是太快了,这个环节?)2、教师范读课文。3、师:你来到湖山的茶园了吗?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你闻到了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想象到的画面。(二)观看图画1、课件出示图片,教师介绍:你看这就是和湖山的茶园,这就是翠绿的茶树,被阳光一照一片金色,还有漫步在茶园的采茶姑娘,从她们的脸上就能感受到她们的快乐呀!2、师:现在你亲眼看见了这样的画面,你想说点什么?(三)读出图画1、师:刚才我们感受到茶园的景色是美的,劳动着的采茶姑娘是美的,你能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吗?下面我们再读读这段,还是边读边想象画面,把你的感受读出来。指名配乐朗读。2、师:人因景而美,景因人而更美。同学们,或是茶园的景色吸引了你,或是美丽的采茶姑娘打动了你,总之,正如作者所说:绿树映衬着齐读最后一句。(板书:美丽动人 )3、师:美的语言我们就要积累下来,细细品味。还想再读吗?这次就要有些难度了,不许看书,(课件出示),能把这些空填上吗?好,老师给大家一段时间准备。指名或全班来读。(配乐朗读)(本环节的处理环环相扣,但给我的感觉学生脱离了语言,想象和观看画面都应该在有了品读语言的铺垫下进行,建议“抓一个”醒“字,把湖山写活了,赋予了人的情感,再看此时充满生机的湖山的情景,六年级要抓住语言训练点培养学生品悟语言的能力?)三、走进“入夜炒茶图”1、师:清晨采茶,入夜炒茶,这就是茶乡人民的生活。碧螺春不炒隔夜茶,炒制好的碧螺春又叫什么?(工艺茶)对,那么你们怎么理解工艺茶?(学生谈,教师可以结合“工艺品”引导学生。工艺茶既要有精美的外形,还要体现精湛的技艺。)师:下面我们来读读课文描写炒茶的段落,想一想,哪些句子让你觉得碧螺春是当之无愧的“工艺茶”?并把这样的句子画下来。2、交流:(1)“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课件出示)师: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谈自己的理解,师:这就是碧螺春茶成形后的特点)教师:真所谓增之一分则过,减之一分则不及呀!这样的茶被称为“工艺茶”,可不可以?应不应该?可以说是当之无愧!这个句子中,哪个词表达了这个意思?(无怪乎)谁来读出这种当之无愧的意味!(指名读)怪不得茶说一书中写道:茶以碧螺春为上,不易得。如此上等好茶,让我们再来感受一番,齐读。(2)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从这动作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哪个词写出了这种快速的变化?正是因为这么快的速度,看起来?读出来!师:孩子们,想亲眼看看怎样炒茶吗?(课件出示视频)炒茶手就是这样在滚烫的大锅内,用血肉之手这样来回翻拌啊!此时此刻,如果炒茶师傅就在你身边,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学生表达对炒茶手的赞美、佩服之情。指名读)师:带着这种感受,在读读这个句子!(这个环节前后衔接就比较自然,符合学生学语文的规律)师:这一道道工序,让我们感受到了炒茶手的高超技艺,所以说无怪乎人们称碧螺春为工艺茶!正因如此,这种茶也被称为“功夫茶”“心血茶”。(3)条索纤纤,蜷曲成螺。体会形态美。这美丽的形态,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3、师:碧螺春经过炒茶师傅的精心炒制完美的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四、走进“月下品茶图”1、师:我想此时此刻,你一定迫不及待想要来品品碧螺春了!下面我们来默读品尝的段落,静静地默读,细细的品味,你品出了碧螺春的什么呢?2、交流:师:品尝碧螺春时,什么让你陶醉呢?(1)茶水入水的姿势。(2)茶叶冲泡后的样子。(3)汤色碧绿清澈。(4)香味清香扑鼻。(5)味道清新爽人,茶水入肚,甜津津的,让人回味无穷。(6)情谊。人常说“君子之交淡如水”,此刻却觉“朋友之情香如茶”啊!(7)环境:咱们中国人品尝还十分讲究环境之美呢!3、师:这样品尝一番碧螺春,此时此刻你的感觉是?生答。板书:陶醉。师:老师从你们的脸上读出了这种陶醉。真是茶不醉人人自醉啊!我们大家再来醉一回,如何?师生合作配乐朗读。五、给画面命名。师:好了,孩子们,我们和作者一起感受了碧螺春的采摘、炒制、品尝,我们感觉作者用他的妙笔下,向我们描绘了三幅图画,有这样的感觉吗?现在这三幅图画一定出现在了你的脑海里,下面,我们就来为这三幅画面分别起个名字吧!写在书上相应的段落旁边。六、总结拓展,课外延伸。1、师:我想现在你一定爱上了碧螺春。不仅我们中国人喜欢碧螺春,碧螺春作为中华文化的使者,也得到了外国人的赞誉。一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课件出示)齐读。师:是真得看到了吗?师:那么,你们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看到了什么呢?结合前面的学习,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2、师:通过这篇课文,我们走进并品味了碧螺春。孩子们,咱们中国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文化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我想,你一定还意犹未尽,你一定还想了解更多关于茶文化的知识,我给大家提供几个网站,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继续研究。留两个任务,你们任选其一来完成。一个是根据今天学习的课文和你搜集到的资料我们自己写一篇文章来给其他人推荐碧螺春茶。另一个是老师知道你们喜欢喝饮料,那么课后请你们自由结组开展一次实践活动,把茶与饮料作个比较,看看各有什么优势,从而探究一下现代茶艺盛行的原因。张老师:我现在困惑的问题有:1、第二课时中,采摘、炒制、品尝三部分的教学,是按照课文的写作顺序进行教学?还是可以打乱顺序,例如,我问问学生你们想先学哪部分?然后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我感觉你这部分的处理比较流畅,没有必要问想学什么,在你按顺序走的过程中,从写作方法上可以给学生一个提示,作者按这个的顺序有条理地向我们介绍了碧螺春茶,同学们在写文章时,也要有条理介绍事物等,我感觉像你这样处理不错。2、为画面命名,是学习一部分就命名一幅呢?还是想设计中的最后放在一起命名?建议是放在一起,这是根据画面梳理语言的一个环节,给学生一定的时间,3、还有我担心教学任务能不能完成?呵呵,内容不少有些语言可以精练些,该走扎实的环节一定要走扎实,环节紧凑些,哪怕突出了一个亮点,也是给老师们一个启示。碧螺春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大家知道了碧螺春这篇课文共向我们展示了三幅画面,是哪三幅呢? 生:清晨采茶图、入夜焙茶图、月下品茶图 (板书) 师:让我们随着作者的足迹一起走进江南明媚的春光,走进清晨采茶图。师:请看阅读提示,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四自然段,思考:美体现在什么地方?然后在体会着美美的读一读。 生:空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翠绿欲滴的茶树丛中,不时传来银铃般的欢笑声。我认为这句很美,美在笑声中。(出示) 师:何止笑声美妙呢! 生:茶树丛的颜色美。 生:花香美。 生:太阳升起来了,在湖山的上空铺开万道金光,茶园也被染上一层金色。这句话很美,写出了茶园的颜色很美,金色的。 师:噢,金色。说到金色,你马上想到哪些和“金色”有关的词语。 生:金碧辉煌。 生:金光灿灿。 生:金光闪闪。 师:对,就是这样的美丽,请同学们体会着读一读这句话。 生练读,指名读(读得很不错)师:美,还体现在什么地方? 生:采茶姑娘披着晨雾,踏着朝霞,三五成群,结伴向茶园走去。晨雾白的的,朝霞红色的,颜色美。 (出示)生:这句话也写出了采茶姑娘的勤劳,他们起得早。 生:我感觉采茶姑娘就像一个又一个新娘,她们披着白色的婚纱,踏着红色的地毯,走向她们向往的地方。 师:这是何等美妙,令人兴奋激动的场面呀!体会着读一读。 学生投入地读。 师:你认为美还体现在什么地方?生:采茶姑娘个个神采飞扬,她们用灵巧的双手敏捷地摘下一片片嫩芽。这句话写出了采茶姑娘的动作美。 生:也写出了她们的动作熟练。 生:还写出了采茶姑娘的神态美。神采飞扬不就充分表现出来嘛! 师:神采飞扬是什么意思。 生:形容兴奋得意,精神焕发的样子。 师:她们摘下一片片嫩芽,其实就是摘下一片片希望,一片片收获的喜悦,怎么能不神采飞扬呢! 生: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从这可以看出采茶姑娘长得美。 师:通过大家共同努力,我们充分感受到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但,这仅仅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吗?想一想,它还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生:它还是一幅热闹的劳动场面。从“采茶姑娘个个神采飞扬,用灵巧的双手敏捷地摘下一片片嫩芽。”可以看出采茶姑娘的勤劳。 生:它还是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从“醒”这个字可以看出来。 师:为什么?“醒”字告诉了你什么信息? 生:醒字说明湖山有了动静。 生:湖山本来是沉睡的,静悄悄的。它醒来之后就有了鸡叫,有了人动,所以就变得有了生机。 师:说得多好哇!睡了一夜的湖山醒来了,重新焕发生机,迎接着朝阳,迎接着采茶姑娘,迎接着新的一天。 师:大家想一想,一个人置身在一片绿浪中,目之所及全是碧绿碧绿的,鼻中所嗅全是淡淡的香味,耳之所听全是银铃般的声音,此时此刻真是美妙极了。哪位同学把第四自然段有感情地读一遍?师:清晨,茶园里闪现着采茶姑娘忙碌的身影,飘荡着他们银铃般的欢笑声,入夜之后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走进“入夜焙茶图”!这一副景象我们又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生(交流):繁忙 (板书 忙)师:那你们又是从什么地方体会到的?请同学们读一读第六自然段,并用曲线画出有关制茶的句子。谁来说一说?师:我们先来聚焦焙茶手的动作: (出示):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 指一名同学读。 师:你能从这句话中找出具体的动词吗?(揉 搓 捺 抓),这是一个什么句子呢?从这个句子中我们能体会到什么?再找两三个学生体会着读一读。师:这些动作是有先后顺序的,能颠倒吗?(不能),请同学们体会着做一做。 师:谁来演示一下(手势)。师:随着焙茶手娴熟的动作,引读:此时的茶叶(媒体出示)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无怪乎人们称它为“工艺茶”了!师:为什么称它为“工艺茶”呢?生:肯定有很精湛的技艺;像工艺品一样美; 生:一定是手工制作而成的。 生:应该向工艺品那么精致。师:所有的一切都拿捏到好处,它已经不是普通的碧螺春茶叶了,在茶手的精心制作下,已经诞生了真正的艺术品。师:请同学们用我们刚才的学习方法来自学月夜品茶部分(读的过程中,抓住重点的词语,句子来体会)。师:这一幅图我们可以用什么词来形容?(学生齐说:陶醉)(板书: 醉) 师:想一想作者醉在哪里了呢? 生:作者醉在美妙的月光中了。 生:作者醉在碧螺春茶动人的姿态中。 生:醉在碧螺春茶淡淡的清香中和甜津津的味道中。 生:朦胧的月光,清香的茶水,真诚的朋友,边喝边聊,真是不亦悦乎。 生:这么朦胧美妙的景象,连我也陶醉其中了。 师:多么富有诗意,多么令人陶醉,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碧螺春真不愧是“天下第一茶”啊! 拓展延伸。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碧螺春的世界,了解了碧螺春采摘、制作的具体过程,一起领略了祖国的茶文化,相信大家对它的兴趣依然浓厚,老师给大家提出一些新的探究课题,有兴趣的同学可选其中一两个课题作更深一步的研究。 1、我看茶的发展。2、现代茶艺为何盛行?3、茶与现代饮料,你更喜欢谁? 4、沏茶的艺术。 碧螺春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 通过品读,让学生感受碧螺春特有的色、香、味、形;体会焙茶手技术的娴熟美;陶醉于品茶时的浓浓情谊中。3、将自己对碧螺春的赞美,对劳动人民的热爱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碧螺春色、香、味、形的美。 教学难点:从碧螺春的采摘和制作过程中感受劳动人民的勤劳和心灵手巧。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碧螺春茶叶实物、一套茶具 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课文向我们描绘了哪三幅图?(出示幻灯片:清晨采茶图、入夜炒茶图、月夜品茶图)二、 细读课文3-6自然段,理解内容: 清晨采茶图:过渡:请同学仔细朗读描写清晨采茶图部分,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这幅图画,然后说说你觉得哪些地方写得美,给你的印象最深刻,为什么?(1)根据学生交流出示句子“绿树映衬着俊美的身影,构成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 这是一个什么句子?(比喻句) 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茶园美好的春色美,勤劳的采茶姑娘美,情景交融,如诗如画)(2)请用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表达出来。 再读读描写采茶姑娘的句子,除了感受到美之外,还感受到她们的什么品质?(采茶姑娘的勤劳和灵巧)也请用朗读表达。 是呀,这是一群劳动着并快乐着的姑娘。采茶姑娘本身是一幅美丽动人的图画,正在采茶的姑娘又是一首跃动的歌。后来人们根据采茶姑娘采茶的样子创作了一首歌曲,听歌曲采茶舞曲) 入夜炒茶图:师:读读第五自然段,焙茶过程中哪儿让你感到繁忙、新奇?(焙茶手的动作让我感到十分新奇: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师:你从这句话中看到了什么?(我看到了焙茶手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师:我们一齐来做做焙茶手的动作。(师生同做)还看到了什么?师:如果此时你们正在欣赏焙茶手焙茶,会对他说些什么?师:同学们说得好,一定能读得更好!练练。师:还有哪儿让你感到新奇、繁忙?师:这儿让你感到新奇,读出你的感受。师:此时的茶叶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简直就是一件艺术品。你除了感到繁忙、新奇,还有其它感受吗?(还有一种惊叹的感受。对焙茶手充满了钦佩。) 师:通过刚才的品读,同学们感受到焙茶是一个繁忙、新奇的过程,更对焙茶手充满了钦佩之情,读出你们的感受。相机指导朗读劳动就是美,劳动创造了美。)月夜品茶图:师:(过渡):如果说看制作碧螺春有一种新奇感觉的话,那么,品尝碧螺春茶就更有一种陶醉的感受了。我陶醉在品茶前的准备工作中:夕阳西下,明月初升。在院中摆上一张桌子,几个人团团围坐,取一套茶具,倒上七八十度的温开水,然后分别放入一小撮碧螺春茶。你们陶醉在哪呢?认真读读第六自然段。指名说。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陶醉在品茶前的准备工作中;陶醉在碧螺春独特的色、香、味、形中;陶醉在朋友之间真诚的情谊中;更陶醉在作者优美的语言文字中。老师也想读一读这一自然段。(师范读)你们也读一读。师:生活就是美。三、 总结拓展:一杯茶汤,“语”味悠长师:一个动人的传说;一杯碧绿清澈的茶汤;一阵扑鼻而来的芳香;甜津津的味道回味悠长;独特的姿态就是那一旗一枪。这就是碧螺春。有位外国诗人在品茶之余,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我看到了江南明媚的春光。” (出示幻灯片:诗句),从他的诗句里,你读出了什么?交流:我看到了这位外国诗人对碧螺春的喜爱,看到了对江南春景的喜爱。师:春景中有什么?交流:春景中有勤劳的采茶姑娘,有技艺高超的焙茶手。你在清香的碧螺春茶汤里,看到了什么?(师评价语:江南春光美,江南人更美。) 2、 苏州碧螺春茶业有限公司正在我们学校征集碧螺春的广告词,请你写几句广告词?交流。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了碧螺春的世界,一起领略了祖国的茶文化,相信大家对它的兴趣依然浓厚,老师给大家提出一些新的探究课题。四、 布置作业:提出新的探究课题,有兴趣的同学可作更深一步的研究。 1、茶的发展。 2、现代茶艺为何盛行。 3、茶与现代饮料的比较 产地 名字的由来17 碧螺春 采摘 美丽动人的画面(久负盛名) 制作 工艺茶 品尝 陶醉采摘:清晨采茶图 制作:妙手焙茶图 品尝:品茶谈心图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属于绿茶。 产于江苏省苏州市太湖洞庭山,太湖水面,水气升腾,雾气悠悠,空气湿润,土壤呈微酸性或酸性,质地疏松,极宜于茶树生长,由于茶树与果树间种,所以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据记载,碧螺春茶叶早在隋唐时期即负盛名,有千余年历史。传说清康熙皇帝南巡苏州赐名为“碧螺春”。碧螺春条索紧结,蜷曲似螺,边沿上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碧螺飞翠太湖美,新雨吟香云水闲 。”喝一杯碧螺春,仿如品赏传说中的江南美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