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方案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31212013 上传时间:2022-08-06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149.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方案()编制:审核:批准:-xx-xx目 录1 安全体系发布令22 安全体系设计32.1 总体方略42.1.1 安全方针42.1.2 安全目的42.1.3 总体方略42.1.4 实行原则42.2 安全管理体系42.2.1 组织机构52.2.2 人员安全52.2.3 制度流程52.3 安全技术体系62.3.1 物理安全62.3.2 网络安全82.3.3 主机安全112.4.4 终端安全142.4.5 应用安全152.4.6 数据安全182.4 安全运营体系192.4.1 系统建设192.4.2 系统运维231 安全体系发布令根据网络安全法信息安全级别保护管理措施的有关规范及指引规定,参照GB/T22080-idtISO27001: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规定,为进一步加强公司运营系统及办公系统的安全运营及防护,避免公司核心业务系统及平常办公系统遭受到病毒、木马、黑客袭击等网络安全威胁,避免因网络安全事件(系统中断、数据丢失、敏感信息泄密)导致公司和客户的损失,制定本网络安全体系。本网络安全体系是公司的法规性文献,是指引公司各部门建立并实行信息安全管理、技术、运营体系的大纲和行动准则,用于贯彻公司的网络安全管理方针、目的,实现网络安全体系有效运营、持续改善,体现公司对社会的承诺,现正式批准发布,自 XX月 XX 日起实行。全体员工必须严格按照本网络安全体系的规定,自觉遵循信息安全管理方针,贯彻实行本安全体系的各项规定,努力实现公司信息安全管理方针和目的。总经理: 批准日期:-xx-xx2 安全体系设计公司整体安全体系涉及安全方针、目的及方略,分为信息安全管理、技术、运营三大体系,通过安全工作管理、统一技术管理、安全运维管理三部分管理工作,实行具体的系统管理、安全管理及审计管理,来达到对计算环境、区域边界、网络通信的安全保障。2.1 总体方略2.1.1 安全方针强化意识、规范行为、数据保密、信息完整。2.1.2 安全目的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电子文献可以永久保存而不受偶尔的或者歹意的因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持续可靠正常地运营,信息服务不中断。2.1.3 总体方略公司运营环境及运营系统需满足国家行业的规范规定,并实行三级级别保护及风险管理;公司办公环境及办公系统满足通用信息化系统的运营规定,并实行二级级别保护;公司自主(或外包)研发的网络安全软硬件产品必须符合有关国标的强制性规定,由具有资格的机构安全认证合格或者安全检测符合规定后,方可对外销售。2.1.4 实行原则谁主管谁负责、分级保护、技术与管理并重、全员参与、持续改善。2.2 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体系重要波及组织机构、人员安全、制度原则三个方面的安全需求和控制措施。2.2.1 组织机构分别建立安全管理机构和安全管理岗位的职责文献,对安全管理机构和网络安全负责人的职责进行明确,拟定网络安全负责人,贯彻网络安全保护责任;建立信息发布、变更、审批等流程和制度类文献,增强制度的有效性;建立安全审核和检查的有关制度及报告方式。目前公司设立了安全管理机构委员会,在岗位、人员、授权、沟通、检查各个环节进行决策、管理和监督,委员会由公司副总经理领导,成员涉及各部门分管总监。2.2.2 人员安全对人员的录取、离岗、考核、培训、安全意识教育等方面应通过制度和操作程序进行明确,并对违背信息安全规定的有关人员进行惩罚。根据可信雇员管理方略对所有人员进行安全背景审查、可信度鉴别和聘任,并签订安全保密合同;对人员离职需要有严格的管理程序,及时取消相应权限、清理物品并完毕有关工作交接;将安全管理规范执行状况纳入平常绩效考核;定期对全体人员进行网络安全教育、技术培训和技能考核。2.2.3 制度流程按照公司文献管理的有关规定制定、审定、发布、和修订内部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在发布前应通过公司安全委员会审批通过,对制度的评审工作应列入年度信息化安全工作会议。应建立网络信息安全投诉、举报制度,发布投诉、举报方式等信息,及时受理并解决有关网络信息安全的投诉和举报。同步为保证制度的严密性和持续性,各制度流程将会根据系统运营实际状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修订,修订的审批、发布流程与新增完全相似,将报安全委员会审批通过后实行。2.3 安全技术体系安全技术体系重要涉及:物理安全、网络安全、主机安全、终端安全、应用安全、数据安全六个方面的安全需求和控制措施。2.3.1 物理安全1. 电磁屏蔽 应采用接地方式避免外界电磁干扰和设备寄生耦合干扰; 电源线和通信线缆应隔离铺设,避免互相干扰; 应对核心设备和磁介质实行电磁屏蔽;2. 物理分层 机房和办公场地应选择在具有防震、防风和防雨等能力的建筑内; 机房场地应避免设在建筑物的高层或地下室,以及用水设备的下层或隔壁; 机房出入口应安排专人值守,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需进入机房的来访人员应通过申请和审批流程,并限制和监控其活动范畴; 应对机房划分区域进行管理,区域和区域之间设立物理隔离装置,在重要区域前设立交付或安装等过渡区域;3. 门禁控制 重要区域应配备电子门禁系统,控制、鉴别和记录进入的人员; 对于核心区的访问需要“刷卡+指纹”才干进入;4. 入侵报警 应运用光、电等技术设立机房防盗报警、监控报警系统; 机房内部应部署物理侵入报警系统,在通道处安装红外及微波移动监测感应器,应将入侵报警接入门禁系统,以便实现自动关门设防、开门撤防,若机房有非法物理侵入,将触发入侵报警,告知安全监控室值班人员;5. 视频监控 机房应部署视频监控系统,监控机房各个区域,并实时录像保存,对重要区域需采用两个摄像头监控拍摄,避免单点故障,重要区域的录像规定保存一年以上;6. 电力冗余 应在机房供电线路上配备稳压器和过电压防护设备; 应提供短期的备用电力供应,至少满足重要设备在断电状况下的正常运营规定; 应设立冗余或并行的电力电缆线路为计算机系统供电; 应建立备用供电系统。2.3.2 网络安全1. 构造安全 应保证重要网络设备的业务解决能力具有冗余空间,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应保证网络各个部分的带宽满足业务高峰期需要; 应在业务终端与业务服务器之间进行路由控制建立安全的访问途径; 应绘制与目前运营状况相符的网络拓扑构造图; 应根据各部门的工作职能、重要性和所波及信息的重要限度等因素,划分不同的子网或网段,并按照以便管理和控制的原则为各子网、网段分派地址段; 应避免将重要网段部署在网络边界处且直接连接外部信息系统,重要网段与其她网段之间采用可靠的技术隔离手段; 应按照对业务服务的重要顺序来指定带宽分派优先级别,保证在网络发生拥堵的时候优先保护重要主机;2. 访问控制 应在网络边界部署访问控制设备,启用访问控制功能; 应能根据会话状态信息为数据流提供明确的容许/回绝访问的能力,控制粒度为端口级; 应对进出网络的信息内容进行过滤,实现相应用层HTTP、FTP、TELNET、SMTP、POP3等合同命令级的控制; 应在会话处在非活跃一定期间或会话结束后终结网络连接; 应限制网络最大流量数及网络连接数; 重要网段应采用技术手段避免地址欺骗; 应按顾客和系统之间的容许访问规则,决定容许或回绝顾客对受控系统进行资源访问,控制粒度为单个顾客; 应限制具有拨号访问权限的顾客数量;3. 入侵防御 应在网络边界处监视如下袭击行为:端口扫描、强力袭击、木马后门袭击、回绝服务袭击、缓冲区溢出袭击、IP碎片袭击和网络蠕虫袭击等; 当检测到袭击行为时,记录袭击源IP、袭击类型、袭击目的、袭击时间,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应提供报警。4. 设备防护 应对登录网络设备的顾客进行身份鉴别; 应对网络设备的管理员登录地址进行限制; 网络设备顾客的标记应唯一; 重要网络设备应对同一顾客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来进行身份鉴别; 身份鉴别信息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规定并定期更换; 应具有登录失败解决功能,可采用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当网络登录连接超时自动退出等措施; 当对网络设备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用必要措施避免鉴别信息在网络传播过程中被窃听; 应实现设备特权顾客的权限分离。5. 安全监控 应采用监测、记录网络运营状态、网络安全事件的技术措施,并按照规定留存有关的网络日记不少于半年; 机房网络应部署安全监控及管理平台,对所有设备进行监控和日记收集,掌握设备的实时运营状态,管控网络安全威胁,以便对安全事件的事后分析、追踪;6. 安全审计 应对网络系统中的网络设备运营状况、网络流量、顾客行为等进行日记记录; 审计记录应涉及:事件的日期和时间、顾客、事件类型、事件与否成功及其她与审计有关的信息; 应可以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 应对审计记录进行保护,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为以便管理所有网络设备和服务器,以及后来对所有设备和系统进行操作审计,应部署安全审计(堡垒机)系统,并通过专用操作终端实现对安全审计系统(堡垒机)的操作;7. 边界完整性检查 应可以对非授权设备擅自联到内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精拟定出位置,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 应可以对内部网络顾客擅自联到外部网络的行为进行检查,精拟定出位置,并对其进行有效阻断。8. 歹意代码防备 应在网络边界处对歹意代码进行检测和清除; 应维护歹意代码库的升级和检测系统的更新。2.3.3 主机安全1. 身份鉴别: 应对登录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顾客进行身份标记和鉴别; 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管理顾客身份标记应具有不易被冒用的特点,口令应有复杂度规定并定期更换; 应启用登录失败解决功能,可采用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当对服务器进行远程管理时,应采用必要措施,避免鉴别信息在网络传播过程中被窃听; 应为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不同顾客分派不同的顾客名,保证顾客名具有唯一性。 应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对管理顾客进行身份鉴别。2. 访问控制 应启用访问控制功能,根据安全方略控制顾客对资源的访问; 应根据管理顾客的角色分派权限,实现管理顾客的权限分离,仅授予管理顾客所需的最小权限; 应实现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特权顾客的权限分离; 应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重命名系统默认帐户,修改这些帐户的默认口令; 应及时删除多余的、过期的帐户,避免共享帐户的存在。 应对重要信息资源设立敏感标记; 应根据安全方略严格控制顾客对有敏感标记重要信息资源的操作;3. 入侵防备 应可以检测到对重要服务器进行入侵的行为,可以记录入侵的源IP、袭击的类型、袭击的目的、袭击的时间,并在发生严重入侵事件时提供报警; 应可以对重要程序的完整性进行检测,并在检测到完整性受到破坏后具有恢复的措施; 操作系统应遵循最小安装的原则,仅安装需要的组件和应用程序,并通过设立升级服务器等方式保持系统补丁及时得到更新。4. 歹意代码 应安装防歹意代码软件,并及时更新防歹意代码软件版本和歹意代码库; 主机防歹意代码产品应具有与网络防歹意代码产品不同的歹意代码库; 应支持防歹意代码的统一管理。5. 资源控制 应通过设定终端接入方式、网络地址范畴等条件限制终端登录; 应根据安全方略设立登录终端的操作超时锁定; 应对重要服务器进行监视,涉及监视服务器的CPU、硬盘、内存、网络等资源的使用状况; 应限制单个顾客对系统资源的最大或最小使用限度; 应可以对系统的服务水平减少到预先规定的最小值进行检测和报警。6. 安全审计 审计范畴应覆盖到服务器和重要客户端上的每个操作系统顾客和数据库顾客; 审计内容应涉及重要顾客行为、系统资源的异常使用和重要系统命令的使用等系统内重要的安全有关事件; 审计记录应涉及事件的日期、时间、类型、主体标记、客体标记和成果等; 应可以根据记录数据进行分析,并生成审计报表; 应保护审计进程,避免受到未预期的中断; 应保护审计记录,避免受到未预期的删除、修改或覆盖等; 为以便管理所有服务器主机,以及后来对所有设备和系统进行操作审计,应部署安全审计(堡垒机)系统,并通过专用操作终端实现对安全审计系统(堡垒机)的操作;2.4.4 终端安全 上网行为管理:对于机房办公上网终端,虽然与机房内网物理隔离,但实际工作中需要访问互联网查阅和接受信息,使用移动介质拷贝数据与外部信息互换,移动介质在内外网之间充当数据互换载体,需加强对上网的行为监管和移动介质的使用监管,由于目前上网终端少,暂不考虑部署上网行为管理系统;对于公司办公区由于终端数多、上网面广,对内部办公资源威胁较大,需部署上网行为管理设备,对各区域间网络接入各类终端进行严格管控,保证接入终端设备符合安全管理规定;在终端软件及应用方面精拟定位到应用功能,最大化保证不符合安全及管理规定的应用功能被过滤并且不影响应用正常使用;对访问流量及顾客访问行为提供记录和分析,建立报表提供审计和判断根据。 网络防病毒:在互联网入口层需部署防病毒模块,防病毒功能可集成到防火墙或安全网关中,以实现对病毒、木马等歹意代码的基本防护;同步还需部署终端防病毒的系统,统一制定病毒库升级及查杀方略,避免终端感染病毒。 终端防火墙:对于安全性规定更高的终端,还需启动终端操作系统自带的软件防火墙,控制访问源和容许访问的应用端口,提高终端的安全防护能力。 重要数据加密:对于终端上的敏感或重要数据,在存储和流转过程中需使用加密手段保护数据安全,能使用数字证书加密的场景尽量使用证书加密(例如公司邮件),不具有证书加密的场景,可使用软件自带的加密功能或采用其她第三方软件加密最后的文献。 软件统一管理:对于办公环境的软件安装,需通过部署终端安全管理系统,对所有终端安装的软件进行统一管理,仅容许合法软件的安装和使用,同步对USB介质实行接入管控,对接入的USB介质进行反病毒查杀和扫描,保证终端接入的USB介质安全性,减少终端安全风险。 安全检查:定期对终端的使用进行安全检查,对于办公环境建议部署终端接入准入控制,并与终端安全管理系统联动,通过制定准入方略实现对终端安全的自动审查和日记定期审计。2.4.5 应用安全1. 身份鉴别 应提供专用的登录控制模块对登录顾客进行身份标记和鉴别; 应对同一顾客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合的鉴别技术实现顾客身份鉴别; 应提供顾客身份标记唯一和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功能,保证应用系统中不存在反复顾客身份标记,身份鉴别信息不易被冒用; 应提供登录失败解决功能,可采用结束会话、限制非法登录次数和自动退出等措施; 应启用身份鉴别、顾客身份标记唯一性检查、顾客身份鉴别信息复杂度检查以及登录失败解决功能,并根据安全方略配备有关参数;2. 访问控制 应提供访问控制功能,根据安全方略控制顾客对文献、数据库表等客体的访问; 访问控制的覆盖范畴应涉及与资源访问有关的主体、客体及它们之间的操作; 应由授权主体配备访问控制方略,并严格限制默认帐户的访问权限; 应授予不同帐户为完毕各自承当任务所需的最小权限,并在它们之间形成互相制约的关系; 应具有对重要信息资源设立敏感标记的功能; 应根据安全方略严格控制顾客对有敏感标记重要信息资源的操作;3. 通信安全 通信双方应商定密码算法,计算通信数据报文的报文验证码,在进行通信时,双方根据校验码判断对方报文的有效性; 在通信双方建立连接之前,应用系统应运用密码技术进行会话初始化验证; 应对通信过程中的整个报文或会话过程进行加密; 应具有在祈求的状况下为数据原发者或接受者提供数据原发证据的功能; 应具有在祈求的状况下为数据原发者或接受者提供数据接受证据的功能;4. 软件容错 应提供数据有效性检查功能,保证通过人机接口输入或通过通信接口输入的数据格式或长度符合系统设定规定; 应提供自动保护功能,当故障发生时自动保护目前所有状态,保证系统可以进行恢复;5. 资源控制 当应用系统的通信双方中的一方在一段时间内未作任何响应,另一方应可以自动结束会话; 应可以对系统的最大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 应可以对单个帐户的多重并发会话进行限制; 应可以对一种时间段内也许的并发会话连接数进行限制; 应可以对一种访问帐户或一种祈求进程占用的资源分派最大限额和最小限额; 应可以对系统服务水平减少到预先规定的最小值进行检测和报警; 应提供服务优先级设定功能,并在安装后根据安全方略设定访问帐户或祈求进程的优先级,根据优先级分派系统资源;6. 安全审计 应提供覆盖到每个顾客的安全审计功能,相应用系统重要安全事件进行审计; 应保证无法单独中断审计进程,无法删除、修改或覆盖审计记录; 审计记录的内容至少应涉及事件的日期、时间、发起者信息、类型、描述和成果等; 应提供对审计记录数据进行记录、查询、分析及生成审计报表的功能;2.4.6 数据安全1. 完整性 应可以检测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传播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并在检测到完整性错误时采用必要的恢复措施; 应可以检测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在存储过程中完整性受到破坏,并在检测到完整性错误时采用必要的恢复措施;2. 保密性 应采用加密或其她有效措施实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传播保密性; 应采用加密或其她保护措施实现系统管理数据、鉴别信息和重要业务数据存储保密性;3. 数据备份和恢复 应采用数据分类、重要数据备份等措施; 应提供本地数据备份与恢复功能,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天一次,备份介质场外寄存; 应提供异地数据备份功能,运用通信网络将核心数据定期批量传送至备用场地; 应采用冗余技术设计网络拓扑构造,避免核心节点存在单点故障; 应提供重要网络设备、通信线路和数据解决系统的硬件冗余,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 对重要系统和数据库进行容灾备份,重要系统的劫难恢复能力需至少达到第4级“电子传播及完整设备支持”,灾备系统随时处在就绪状态或运营状态,完全的数据备份至少每天一次;2.4 安全运营体系安全运营体系总体涉及系统建设和系统运维两方面的安全需求和控制措施,其中:系统建设重要涉及:定级备案、设计开发、实行测试、测评检查、验收交付、服务商等多种环节;系统运维重要涉及:平常运营管理、资源管理、介质管理、环境管理、配备管理、变更管理、问题管理、运营监控、事件管理、风险管理、监督检查、审计、应急响应等多种环节。2.4.1 系统建设 定级备案:a. 信息系统建设之初,应阐明信息系统的边界和安全保护级别,形成系统定级文档,并组织有关部门和有关安全技术专家对信息系统定级成果的合理性和对的性进行论证和审定,保证信息系统的定级成果通过有关部门的批准;b. 信息系统建设完毕交付后,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管理系统定级的有关材料,并将系统级别及有关材料报系统主管部门备案,将系统级别及其她规定的备案材料报相应公安机关备案; 安全方案设计:a. 应根据系统的安全保护级别选择基本安全措施,并根据风险分析的成果补充和调节安全措施;b. 应指定和授权专门的部门对信息系统的安全建设进行总体规划,制定近期和远期的安全建设工作筹划;c. 应根据信息系统的级别划分状况,统一考虑安全保障体系的总体安全方略、安全技术框架、安全管理方略、总体建设规划和具体设计方案,并形成配套文献;d. 应组织有关部门和有关安全技术专家对总体安全方略、安全技术框架、安全管理方略、总体建设规划、具体设计方案等有关配套文献的合理性和对的性进行论证和审定,并且通过批准后,才干正式实行;e. 应根据级别测评、安全评估的成果定期调节和修订总体安全方略、安全技术框架、安全管理方略、总体建设规划、具体设计方案等有关配套文献。 工程实行:a. 产品采购和使用:应保证安全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应保证密码产品采购和使用符合国家密码主管部门的规定;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负责产品的采购,并规定与安全产品提供者签订安全保密合同,明确安全和保密义务和责任;应预先对产品进行选型测试,拟定产品的候选范畴,并定期审定和更新候选产品名单。b. 自行软件开发:应保证开发环境与实际运营环境物理分开,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分离,测试数据和测试成果受到控制;应制定软件开发管理制度,明确阐明开发过程的控制措施和人员行为准则;应制定代码编写安全规范,规定开发人员参照规范编写代码;应保证提供软件设计的有关文档和使用指南,并由专人负责保管;应保证对程序资源库的修改、更新、发布进行授权和批准。c. 外包软件开发:应根据开发需求检测软件质量;应在软件安装之前检测软件包中也许存在的歹意代码;应规定开发单位提供软件设计的有关文档和使用指南;应规定开发单位提供软件源代码,并审查软件中也许存在的后门。d. 工程实行: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或人员负责工程实行过程的管理;应制定具体的工程实行方案控制实行过程,并规定工程实行单位能正式地执行安全工程过程;应制定工程实行方面的管理制度,明确阐明实行过程的控制措施和人员行为准则。 测实验收:a. 应委托公正的第三方测试单位对系统进行安全性测试,并出具安全性测试报告;b. 在测实验收前应根据设计方案或合同规定等制定测实验收方案,在测实验收过程中应具体记录测实验收成果,并形成测实验收报告;c. 应对系统测实验收的控制措施和人员行为准则进行书面规定;d.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负责系统测实验收的管理,并按照管理规定的规定完毕系统测实验收工作;e. 应组织有关部门和有关人员对系统测实验收报告进行审定,并签字确认。 系统交付:a. 应制定具体的系统交付清单,并根据交付清单对所交接的设备、软件和文档等进行清点;b. 应对负责系统运营维护的技术人员进行相应的技能培训;c. 应保证提供系统建设过程中的文档和指引顾客进行系统运营维护的文档;d. 应对系统交付的控制措施和人员行为准则进行书面规定;e. 应指定或授权专门的部门负责系统交付的管理工作,并按照管理规定的规定完毕系统交付工作。 安全服务商选择:a. 应保证安全服务商的选择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b. 应与选定的安全服务商签订与安全有关的合同,明确商定有关责任;c. 应保证选定的安全服务商提供技术培训和服务承诺,必要的与其签订服务合同。2.4.2 系统运维 环境管理:a. 应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定期对机房供配电、空调、温湿度控制等设施进行维护管理;b. 应指定部门负责机房安全,并配备机房安全管理人员,对机房的出入、服务器的开机或关机等工作进行管理;c. 应建立机房安全管理制度,对有关机房物理访问,物品带进、带出机房和机房环境安全等方面的管理作出规定;d. 应加强对办公环境的保密性管理,规范办公环境人员行为,涉及工作人员调离办公室应立即交还该办公室钥匙、不在办公区接待来访人员、工作人员离开座位应保证终端计算机退出登录状态和桌面上没有涉及敏感信息的纸档文献等。 资源管理:a. 应编制并保存与信息系统有关的资产清单,涉及资产责任部门、重要限度和所处位置等内容;b. 应建立资产安全管理制度,规定信息系统资产管理的负责人员或责任部门,并规范资产管理和使用的行为;c. 应根据资产的重要限度对资产进行标记管理,根据资产的价值选择相应的管理措施;d. 应对信息分类与标记措施作出规定,并对信息的使用、传播和存储等进行规范化管理。 介质管理:a. 应建立介质安全管理制度,对介质的寄存环境、使用、维护和销毁等方面作出规定; b. 应保证介质寄存在安全的环境中,对各类介质进行控制和保护,并实行存储环境专人管理;c. 应对介质在物理传播过程中的人员选择、打包、交付等状况进行控制,对介质归档和查询等进行登记记录,并根据存档介质的目录清单定期盘点;d. 应对存储介质的使用过程、送出维修以及销毁等进行严格的管理,对带出工作环境的存储介质进行内容加密和监控管理,对送出维修或销毁的介质应一方面清除介质中的敏感数据,对保密性较高的存储介质未经批准不得自行销毁; e. 应根据数据备份的需要对某些介质实行异地存储,存储地的环境规定和管理措施应与本地相似;f. 应对重要介质中的数据和软件采用加密存储,并根据所承载数据和软件的重要限度对介质进行分类和标记管理。 设备管理:a. 应对信息系统有关的多种设备(涉及备份和冗余设备)、线路等指定专门的部门或人员定期进行维护管理;b. 应建立基于申报、审批和专人负责的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对信息系统的多种软硬件设备的选型、采购、发放和领用等过程进行规范化管理;c. 应建立配套设施、软硬件维护方面的管理制度,对其维护进行有效的管理,涉及明确维护人员的责任、涉外维修和服务的审批、维修过程的监督控制等;d. 应对终端计算机、工作站、便携机、系统和网络等设备的操作和使用进行规范化管理,按操作规程实现重要设备(涉及备份和冗余设备)的启动/停止、加电/断电等操作;e. 应保证信息解决设备必须通过审批才干带离机房或办公地点。 监控管理:a. 应对通信线路、主机、网络设备和应用软件的运营状况、网络流量、顾客行为等进行监测和报警,形成记录并妥善保存;b. 应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对监测和报警记录进行分析、评审,发现可疑行为,形成分析报告,并采用必要的应对措施;c. 应建立安全管理中心,对设备状态、歹意代码、补丁升级、安全审计等安全有关事项进行集中管理。 网络安全管理:a. 应指定专人对网络进行管理,负责运营日记、网络监控记录的平常维护和报警信息分析和解决工作;b. 应建立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对网络安全配备、日记保存时间、安全方略、升级与打补丁、口令更新周期等方面作出规定;c. 应根据厂家提供的软件升级版本对网络设备进行更新,并在更新前对既有的重要文献进行备份;d. 应定期对网络系统进行漏洞扫描,对发现的网络系统安全漏洞进行及时的修补;e. 应实现设备的最小服务配备,并对配备文献进行定期离线备份;f. 应保证所有与外部系统的连接均得到授权和批准;g. 应根据安全方略容许或者回绝便携式和移动式设备的网络接入;h. 应定期检查违背规定上网或其她违背网络安全方略的行为。 系统安全管理:a. 应根据业务需求和系统安全分析拟定系统的访问控制方略;b. 应定期进行漏洞扫描,对发现的系统安全漏洞及时进行修补;c. 应安装系统的最新补丁程序,在安装系统补丁前,一方面在测试环境中测试通过,并对重要文献进行备份后,方可实行系统补丁程序的安装;d. 应建立系统安全管理制度,对系统安全方略、安全配备、日记管理和平常操作流程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e. 应指定专人对系统进行管理,划分系统管理员角色,明确各个角色的权限、责任和风险,权限设定应当遵循最小授权原则;f. 应根据操作手册对系统进行维护,具体记录操作日记,涉及重要的平常操作、运营维护记录、参数的设立和修改等内容,严禁进行未经授权的操作;g. 应定期对运营日记和审计数据进行分析,以便及时发现异常行为。 歹意代码防备管理:a. 应提高所有顾客的防病毒意识,及时告知防病毒软件版本,在读取移动存储设备上的数据以及网络上接受文献或邮件之前,先进行病毒检查,对外来计算机或存储设备接入网络系统之前也应进行病毒检查;b. 应指定专人对网络和主机进行歹意代码检测并保存检测记录;c. 应对防歹意代码软件的授权使用、歹意代码库升级、定期报告等作出明确规定; d. 应定期检查信息系统内多种产品的歹意代码库的升级状况并进行记录,对主机防病毒产品、防病毒网关和邮件防病毒网关上截获的危险病毒或歹意代码进行及时分析解决,并形成书面的报表和总结报告。 密码管理:a. 应建立密码使用管理制度,并使用符合国家密码管理规定的密码技术和产品。 变更管理:a. 应确认系统中要发生的变更,并制定变更方案;b. 应建立变更管理制度,系统发生变更前,向主管领导申请,变更和变更方案通过评审、审批后方可实行变更,并在实行后将变更状况向有关人员告示;c. 应建立变更控制的申报和审批文献化程序,对变更影响进行分析并文档化,记录变更实行过程,并妥善保存所有文档和记录;d. 应建立中断变更并从失败变更中恢复的文献化程序,明确过程控制措施和人员职责,必要时对恢复过程进行演习。 备份与恢复管理:a. 应辨认需要定期备份的重要业务信息、系统数据及软件系统等;b. 应建立备份与恢复管理有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备份信息的备份方式、备份频度、存储介质和保存期等进行规范;c. 应根据数据的重要性和数据对系统运营的影响,制定数据的备份方略和恢复方略,备份方略须指明备份数据的放置场合、文献命名规则、介质替代频率和将数据离站运送的措施;d. 应建立控制数据备份和恢复过程的程序,对备份过程进行记录,所有文献和记录应妥善保存;e. 应定期执行恢复程序,检查和测试备份介质的有效性,保证可以在恢复程序规定的时间内完毕备份的恢复。 安全事件处置:a. 应报告所发现的安全弱点和可疑事件,但任何状况下顾客均不应尝实验证弱点;b. 应制定安全事件报告和处置管理制度,明确安全事件的类型,规定安全事件的现场解决、事件报告和后期恢复的管理职责;c. 应根据国家有关管理部门对计算机安全事件级别划分措施和安全事件对本系统产生的影响,对本系记录算机安全事件进行级别划分;d. 应制定安全事件报告和响应解决程序,拟定事件的报告流程,响应和处置的范畴、限度,以及解决措施等;e. 应在安全事件报告和响应解决过程中,分析和鉴定事件产生的因素,收集证据,记录解决过程,总结经验教训,制定避免再次发生的补救措施,过程形成的所有文献和记录均应妥善保存;f. 对导致系统中断和导致信息泄密的安全事件应采用不同的解决程序和报告程序;g. 在发生或者也许发生个人信息泄露、毁损、丢失的状况时,应当立即采用补救措施,按照规定及时告知顾客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应急预案管理:a. 应在统一的应急预案框架下制定不同网络安全事件的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框架应涉及启动应急预案的条件、应急解决流程、系统恢复流程、事后教育和培训等内容;b. 应从人力、设备、技术和财务等方面保证应急预案的执行有足够的资源保障;c. 应对系统有关的人员进行应急预案培训,应急预案的培训应至少每年举办一次;d. 应定期相应急预案进行演习,根据不同的应急恢复内容,拟定演习的周期;e. 应规定应急预案需要定期审查和根据实际状况更新的内容,并按照执行。 风险评估:a. 应设立内部审计小组,定期对系统运营进行记录检查和文档审计,对浮现的风险和不符合项目进行及时记录及督促整治,并接受国家主管部门的年度抽查审计;b. 应组建外部评估团队,聘任外部专业安全评测机构,每年至少一次对运营系统进行网络安全风险评估或渗入测试,以此评估公司既有运营系统抵御安全袭击的能力;c. 应定期对已备案的信息系统进行级别保护测评,以保证信息系统运营风险维持在较低水平,不断增强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