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重力势能》教学设计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30043482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重力势能》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4《重力势能》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4《重力势能》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 重力势能整体剖析 重力势能及其相对性是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教材从分析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入手,来建立重力势能的概念.按照“以学生为主体”新课程标准要求,在这一环节,要让学生亲自动手算一算这两种情况下重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来加深对探究过程的理解.正是因为重力做功有这样的特点,才引入重力势能的概念,对这一点学生会感觉比较困难.这一认知是逐渐建立起来的,在这里要求不宜过高.教师可以帮助学生回忆,在“追寻守恒量”一节中,给出了势能的定义,“物体势能是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启发学生思考,请学生说一说重力势能应该与哪些物理量有关.经过讨论,学生会得出,重力势能应跟物体在地球的相对位置有关,还应与物体受到的重力有关.本节重点讲述重力势能及其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变化以及与重力做功的关系.重力做正功时,重力势能减少,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做负功)时,重力势能增加,关于这个关系,学生往往不易理解,教学时最好能结合一些实例,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解开学生的困惑,例如可举在自由落体运动中,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同时由动能定理可知,动能增加,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这样做,也可以为下一节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作好准备。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采用学生实际操作、推理和互动探究的方法,学生对计算结果分析,先思索由结果发现什么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然后由教师层层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逐步解决问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本节的知识.关于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和弹性势能的教学:只要求学生知道即可。教学重点 重力势能的概念及重力做功跟物体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教学难点 重力势能的系统性和相对性.课时安排 1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重力势能的概念,会用重力势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2.理解重力势能的变化和重力做功的关系.知道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3.知道重力势能的相对性.4.了解弹性势能.(二)过程与方法1.根据功和能的关系,推导出重力势能的表达式.2.学会从功和能的关系上解释和分析物理现象.3.通过实验,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4.通过对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及分析、推理、归纳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实验操作、观察、讨论,以及得出本节课物理知识的过程和方法,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和热爱科学的精神.2.渗透从对生活中有关物理现象的观察,得到物理结论的方法,激发和培养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课前准备用纸张事先折叠好的较大千纸鹤(或较厚海绵一块)、两个质量不同的较大铁球和小玻璃球。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故事导入 1994年7月7日,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以60 km/s的速度,向木星飞驰而去.第一颗彗核撞上了木星,紧接着,其余的彗核也接二连三地向木星撞击,这一壮烈的天体碰撞,持续了5天才告结束.碰撞产生了相当于20亿颗原子弹爆炸的威力,产生的火球,直径达10 km,温度达到7 000 ,产生的光亮在数亿千米外也能拍到,腾起的蘑菇云极为壮观,形成的尘埃云团与地球同样大小,并存在了几个月之久.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为什么彗星撞击木星时会产生如此大的能量呢?实验引入 将千纸鹤(或海绵)置于平整讲桌上,分别让铁球、玻璃球从距桌面高度相同和不同的位置自由释放,让学生仔细观察千纸鹤(或海绵块)的形变,切入新课。推进新课一、重力的功问题:物体的重力势能跟哪些影响因素有关呢? 通过重力势能的定义,引导学生找出重力势能的影响因素:物体的质量与高度。具体的关系,要求学生设计具体的物理情景来探讨。情境设置:把自制的物理小桌放在盛满沙的盒子中,比较质量不同的两个铁块落在小桌上时小桌陷入的深度;比较同一铁块从不同的高度落在桌子上陷入的深度。实验一:用质量不同的两个铁块从同一高度释放,观察小桌陷入沙子中的深度。实验二:用同一个铁块从不同高度释放,观察小桌陷入沙子中的深度。 学生认真操作实验,并记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现象:在实验一中,铁块的质量越大,小桌陷入沙子中的深度越大;在实验二中,铁块释放的高度越高,小桌陷入沙子中的深度越大。 通过以上实验的进行,学生深切感受两个影响因素对重力势能的影响,并从中总结具体是怎样影响的: 物体的质量越大,高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因此,要研究重力势能,就不能脱离对重力做功的研究。重力做功的特点: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推导重力做功的特点:如图,提出物体从A到C的几种情况,让学生写出在这几种情况下,物体从AC,重力做的功: 图A是物体由A做自由落体到B,再水平运动到C,容易得出此过程中,重力做功为mgh; 图B是物体沿斜面由A滑到C,重力做功为:mgssin=mgh; 图C是物体沿曲面由A滑到C,可以把曲面看成很多段小斜面组成,利用图B的结论可以得出,重力做功也为mgh.还可从A到BC面画任意路径让学生求重力做功,可以看出结论都为mgh. 学生从以上三个过程的推导中容易得到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物体起点和终点位置的高度差有关。思维拓展 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其他力(比如摩擦力)做功是否与路径有关?回答是肯定的.可见,重力做功的特点不能乱用,要视具体力而定.同时提醒学生,今后学习中还会遇到具有这种特点的力(例如,电场力). 如右图所示,指导学生计算质量为m的物体,从A运动到B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是多少?小球的质量为m,从高度为h1的A点下落到高度为h2的B点,如图所示,重力所做的功为WG=mgh=mgh1-mgh2从上面的表达式,可以看出重力做功的大小等于重力跟起点高度的乘积mgh1与重力跟终点高度的乘积mgh2两者之差.点评:引导学生逐步认识mgh1、mgh2两个量是用来描述初末状态能量特点的,为重力势能概念的提出作思路引导.二、重力势能 复习势能的概念: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相对位置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势能.mgh这个物理量具有特殊的物理意义,一方面与重力做功有关(相互作用),又随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凭借其相对位置),具有了势能的特征.物理学中,把物理量mgh叫做物体的重力势能,用Ep表示.点评:教师在分析重力做功的基础上,分析势能的两个主要特征,mgh同时具备两个主要特征,重力势能概念的提出就水到渠成. 师生共同讨论,理解Ep=mgh,主要采取讲授式:1.标矢性:标量2.单位:焦耳(J)问题:重力做功引起了物体位置的变化,物体位置变化引起重力势能变化,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变化有什么关系呢?引导学生推导:重力做功也可以写成WG=Ep1-Ep2当物体下落时,重力做正功mgh,WG0,即Ep1Ep2,这说明,重力做功,重力势能Ep减少,减少的值等于重力所做的功. 同理,当物体上升时,重力做负功-mgh,重力势能Ep增加的值等于重力所做的功,要注意的是,重力做负功也可以说成物体克服重力做功.重力做功是重力势能变化的量度.三、重力势能的相对性问题:将一个质量为5 kg的铁球放在4楼一张1.5 m高的桌子上,已知每层楼的高度均为2.5 m,求铁球的重力势能. 要求学生分组计算,让各小组代表自由表述自己的计算结果,教师暂不作评价.预测学生的计算情况,在高度的数值代入上有不同的意见.出现计算上的矛盾,此时,教师引导学生感受由于参考面的选取不同,给计算造成了不便,无法计算.因为没有说明物体的高度是以什么位置为零高度. 请学生分别写出上图中以B和地面C为零点的物体的重力势能:Ep1=mgh1,Ep2=mg(h1+h2),(h1=AB,h2=BC).总结:1.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是与零点选取有关的,因此在表达重力势能时,要指明势能零点的位置.我们把重力势能为零的水平面叫做零势能面.通常以水平地面为零势能面.2.对选定的参考平面而言,在参考平面上方的物体,高度是正值,重力势能也是正值;在参考平面下方的物体,高度是负值,重力势能也是负值.物体具有负的重力势能,表示物体在该位置具有的重力势能比在参考平面上具有的重力势能要少.自主学习:学生分别写出以B和地面C为零点情况下,物体落在B和落在地面C上时与初态的重力势能差:Ep1=-mgh1,Ep2=-mg(h1+h2),这是与零点选取无关的.师生总结:不论我们如何选择参考系,对于一物理过程,重力势能的改变是一定的.我们今后的学习中,更多地是研究某物理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变化,这时我们就可以适当选择参考系使问题简化,而不会影响结果.课堂反馈1.分析判断下列几种说法是否正确.(1)物体在末位置的重力势能与物体如何运动无关;()(2)物体在地球表面上和月球表面上的重力势能相等;()(3)一个静止的物体重力势能为负值时,说明物体无做功本领.()2.起重机以的加速度将质量为m的物体匀减速地沿竖直方向提升高度h,则(1)起重机钢索的拉力对物体做的功为多少?()(2)物体克服重力做功为多少?()(3)物体的重力势能变化了多少?()3.关于重力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物体的位置一旦确定,它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也随之确定()B.物体和零势面的距离越大,它的重力势能也越大()C.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从-5 J变化到-3 J,重力势能减少了()D.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重力对物体做的功()四、势能是系统所共有的合作探究 引导学生认真研究表达式Ep=mgh,提出问题:重力势能到底是谁的?是物体m的吗?是地球的吗?甲小组讨论结果:重力势能是物体m的,因为mg是物体的重力.乙小组讨论结果:重力势能是地球的,因为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教师首先肯定甲乙小组的讨论成果,然后加以引导:质量是物体的固有属性,而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没有物体,谈不上重力势能;没有地球施加重力,重力势能也就不复存在。师生总结:重力势能是物体跟地球组成的系统所共有的,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素质教育:关于人类与重力势能的认识,是一个从恐惧到挑战直到合理改造的过程。人们对重力势能的恐惧感是与生俱来的(雪崩、泥石流:2006年2月17日泥石流突袭菲律宾2000人丧生),但是随着人们通过生产实践中对重力势能的认识的逐步加深,我们开始变得乐于挑战这种能量(如攀岩运动),甚至在可以控制的范围内享受重力势能带给人类的种种乐趣(如翻滚过山车)。然而,科学的意义不仅仅是认识自然,挑战自然,更在于能动地利用自然,如水力发电。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共同探讨了如下内容:1.势能由物体间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由它们的相对位置而决定.2.势能是标量,单位是焦耳.3.重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只跟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重力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始、末位置的重力势能之差.4.重力势能是地球和地面上的物体共同具有的,一个物体的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参考平面的选取有关。布置作业1.教科书“问题与练习”第1、2、3、4题.2.从山坡上滚下的大石块,它有重力势能吗?在它滚动过程中其重力势能变化吗?为什么?板书设计4 重力势能1.重力势能:地球上物体由于处于一定的高度而具有的能量.2.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3.重力势能是地球跟物体组成的系统所共有的.活动与探究课题:骑车和跑步哪种方式能更好地减少人的能量消耗?方法:学生利用课下时间,通过骑车和跑步,在平路和上坡两种情况下进行实际测试,亲自体验。交流:在平路或下坡路上,骑自行车的最大好处是能减少人的能量消耗.这时,人只需要提供很少的能量,就能补偿由于摩擦而消耗的能量,以保持自行车的速度.而当人在平路上跑步时,实际上每跑一步,身体都要做上下运动以及瞬间停顿。这样,跑步者有很大一部分能量被无效地损耗掉,必须由人体重新提供。由于这些能量比人骑脚蹬车通过同一段路程所消耗的能量要多得多,因此,在平路上跑步要比骑脚蹬车要费劲些。上坡时,因人体提供的能量主要用来增加重力势能,故骑脚蹬车车上坡,人不但要为提高自身的重力势能做功,还要提高自行车的重力势能做很多额外功,这时,自行车的优越性就明显下降。显然,上坡时,骑脚蹬车并不比跑步轻松哦!教后反思 新课程倡导探究式教学,探究的内容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本节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这点要求,教学设计从导入新课开始,利用多样的导入(苏梅克列维9号彗星的故事导入、雪崩陨石的情景导入、自制教具的实验导入)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在初中的原有知识上完全可以通过教师的引导,自行提出“重力势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问题.因此教学设计只作引导,让学生自主提问. 教学设计多举实例,从生活中发现物理,让物理走向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同时也可以使他们养成善于运用知识、关心生活和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习惯.因而这一特点有利于创设教学情景,加大学生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关心社会实际生活,增强社会责任感.比如:在教学中,通过“雪崩”的图片,让学生体验到高处的物体都具有潜在的能量重力势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