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课程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30042709 上传时间:2022-08-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研究生课程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研究生课程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研究生课程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试卷封面姓 名: 于松军 单位: 河南省南阳市实验中学 专 业: 考试科目: 教育学原理 考试分数: 年 月 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考试试卷评分表课程名称 姓 名 单位 专 业 年 月 日 题 号分 数签 名12345678910总 分评阅教师签字: 年 月 日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教育学原理考试试卷一、名词解释题(每道题4分,共16分)1、教育答:广义的教育定义为: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狭义的教育定义为: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规定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筹划、有组织地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社会服务的人。2、学制答:教育制度亦称国民教育制度,是指一种国家根据其教育方针目的所设立的教育实行机构的系统,以及为保证该机构的正常运营而拟定的多种规章规范的总称。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纵向和横向的联系。三种基本类型:双轨制(一轨是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单轨制,分支制学制。3、教育目的答:一般觉得,教育目的就是一定社会对人才培养的总的规定,规定教育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教育目的又可以提成广义教育目的与狭义教育目的。广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人们对受教育的盼望,即人们盼望受教育者接受教育后身心各方面产生如何的积极变化或成果。在一定社会中,但凡参与或关怀教育活动的人,如教师、家长、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等,对受教育者都会有各自的盼望,也就是说都会有各自主张的教育目的,这是广义的教育目的。狭义的教育目的是指一种国家为教育拟定的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和原则,是社会通过教育过程要在受教育者身上形成它所盼望的成果或达到的原则。这种教育目的是社会的总体上的教育目的,它也许是由某个人(如教育家、政治家等)提出、倡导而得到社会承认的,也也许是由国家机关制定履行的,它对个人的教育目的起着指引、调节、统摄作用。4、终身教育答:所谓终身教育,是指社会为了自身的进步和每一种社会成员个性的和谐发展与潜能的充足发挥,而设计和提供的波及各年龄段的多种形式、多种教育内容的教育的总和。它不仅从是生命的长度人的毕生这个维度强调人不断受教育、不断学习的重要性,并且从生命的广度和深度强调教育发生在生活的各个场合(家庭、学校、社会等),同步,教育也是为了生命潜能的充足发展(涉及身体的、认知的、情感的、技能的等方面的发展)。终身教育的基本特性:时间上的持续性。终身教育观觉得教育不只限于某个年龄阶段,而是贯穿于整个人生。教育是一种从婴幼儿、小朋友、青少年始终到老年的持续不断的过程,在每个人需要的时候,随时以最佳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空间上的整体性。终身教育观坚信教育是一种整体,它既涉及在学校、家庭、社区等不同场合进行的教育,也涉及以正规、非正规和非正式等不同形式进行的教育。教育对象的广泛。 终身教育观主张教育的大门应向社会的全体成员敞开,实现教育机会均等,对每个人进行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教育。教育目的的个别性。终身教育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承认人的个性因素,遵循人的个性发展规律,让所有的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得到学习机会。教育内容及形式的灵活多样性。终身教育观倡导打破老式教育体系中不合理的规定与限制,采用有助于学习的多种组织形式以及灵活多样的教育内容和措施,建立富有弹性的学习制度。在学习内容、方式、进度、时间与地点等方面都可以因人而异,由学生本人自行筹划、自主选择,尽最大也许减少人为的学习障碍,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发明性,同步使校内外的教育资源得到合理而有效的运用。二、简答题(每道题8分,共32分)1、简述教育经验与教育规律之间的关系。答:答:(1)教育经验是指符合教育规律的有效做法。经验既然是一种做法,它便带有工作的程序性、作用的有限性、产生的偶尔性。教育经验是对教育实践的较低层次的反映。(2)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社会现象,或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教育规律是在众多教育经验的基本上,通过抽象概括总结出来的反映了事物本质特点或教育发展必然趋势的东西。(3)教育经验与教育规律之间是相辅相成的。成功的教育经验必然反映着教育规律,教验积累多了就可以从中发现并概括教育规律;教育规律则潜藏于教育经验之中,教育活动暗含了规律才干形成成功的教育经验。教育经验是教育规律的实践形态并使规律具有操作性,教育规律是教育经验的理论形态并可以使经验具有普遍的推广性和指引性。2、简述现代教育的基本特性。答:答:现代教育的基本特性:(1)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2)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3)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规律。(4)教育的个性性。人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5)教育的多样性。教育的个性性必然规定教育的多样性。(6)教育的变革性。现代社会的一种基本特性就是不断变革。(7)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8)教育的科学性。(9)教育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依赖性。3、简述全面发展的构成部分及其互相关系。答:答:构成部分:(1)德育(2)智育(3)体育(4)美育(5)劳动技术教育互相关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都是全面发展的有机构成部分。它们各自有自身的基本任务,不能互相替代,但又是互相联系,互相增进的一种整体。其中,德育是实行各育的思想基本,为其他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智育是其她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本,各育的实行都不能离开知识技能教育;体育为各育的实行提供健康基本,是各育得以实行的物质保证;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是德、智、体的具体运用与实行,可以增进学生德、智、体的发展和提高。4、简析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所应具有的基本素养。答:答: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有的基本素养有: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教师的知识素养、教师的能力素养、健康的心理。其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涉及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教师的知识素养涉及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本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教师的能力素养涉及语言体现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和自我反思能力;健康的心理涉及崇高的师德、愉悦的情感、良好的人际关系、健康的人格。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一种现代人的共同素质,此外还必须具有教师职业所规定的特殊专业素质。教师的任务、角色和劳动特点决定教师素质的特殊性。具体是:第一,思想政治素质。涉及思想政治理论的武装和现代教育思想观念的树立。第二,职业道德素质。涉及对事业,无私奉献;对学生,真诚热爱;对同志,团结协作;对自己,严格规定,以身作则。第三,科学文化素质。涉及夯实地掌握系统的基本知识;较为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良好的文化素养;文化科学发展史的知识;对文化科学的新发展、新成果有所理解。第四,教育理论素质。掌握现代教育理论,树立现代教育思想观念,掌握教育规律。第五,教育能力素质。涉及理解学生及同窗生交流的能力;语言体现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第六,身体心理素质。有充沛的体力,健康的意识和习惯。良好的心理素质涉及:具有认知过程的良好心理品质;情感意志过程的心理体现;良好个性心理特性。三、论述题(每道题16分,共32分)1、试论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答:答:从总体上说,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既是客体,又是主体,是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一)学生是教育的客体这是相对于教师而言的,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施教者,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她代表着社会的利益和规定向学生传授一定的知识内容和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而学生是教师施加教育影响的承受者,是教育的对象。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是教育的客体。(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学习任务的重要承当者。相对于学习内容而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与学生主体相相应的是学习的客体,它不仅涉及教师施加的一切教育影响,也涉及教师自身,教师也是学生学习的对象。(三)学生是主体与客体的辩证统一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具有主体与客体的双重属性。相对于教师的教而言,教师是主体,学生是客体;而从学生学的过程来看,学生又是主体。但就教育过程的总体来说,在教与学这两个主体的关系上,教师是主导的。由于学生的学,无论是学的限度与水平,还是学习的积极性、积极性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引与引导。2、根据你的理论学习和个人实践,论述素质教育的理论内涵、重要内容、基本特点、实行困境及其因素与解决方略。答:答: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根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规定,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主线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增进她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积极地发展为基本特性的教育。它注重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与应试教育相相应。在目前应试的教育模式下,素质教育是一种人们都空喊的标语,实行起来有很大的难度,有资金、师资、评价体系、监督、社会结识等诸多问题,解决起来很难。如果要坚决实行素质教育,必须做到:一方面,全社会都要对素质教育有对的的结识,改革目前的应试制度,变化对学校及教师的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行政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素质教育的保障机制,如法规约束机制、鼓励机制、监督机制等等。总之,素质教育是一种社会性问题,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才干解决。四、材料分析题:请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20分)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来宾其父,或以钱币丐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问题:1、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因素是什么?(4分)答:答:因素重要有:(1)仲永的爸爸“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这样扼杀了仲永;(2)邑人“来宾其父,或以钱币丐之”,捧杀了仲永;(3)仲永自己不积极学习,对自己不再有过高地追求。2、上文揭示出什么因素对方仲永的身心发展有影响?阐明了什么问题?试分析论述之。(16分)答:答:影响仲永身心发展的因素重要有两个方面:(1)外部因素。众人好奇试才捧杀,其父贪财虚荣扼杀,没有给仲永应有的教育与成长发明出良好的学习环境;(2)内部因素。仲永自身不努力学习,靠一时的聪颖到处作秀,失去了提高的机会。由此可见,一种人的成长需要多种因素,良好的社会环境、家庭教育、自身努力都很重要。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懂得。因此,家庭、学校、社会都应当为学生营造一种良好的成长环境;同步,学生自己更应当不断努力,超越自我,不能仅凭一时的聪颖或侥幸就忘乎因此。从哲学上讲,外因是事物发展的条件,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在起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