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诊断学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29855564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影像诊断学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医学影像诊断学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医学影像诊断学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影像诊断学复习1中枢神经系统一 引 言二 检查方法三 正常影像学表现一头颅线平片头颅大小与形状颅骨骨质、密度与结构颅缝与囟门颅壁压迹脑回压迹脑膜中动脉压迹蛛网膜颗粒压迹:额顶骨矢状窦的两旁、距中线23cm的范围内,大小变异很大板障静脉压迹:颅顶骨多见,10岁前少见导静脉压迹:乳突前方导入乙状窦颅底前、中、后颅凹蝶鞍构成形状大小岩骨与内耳道: 1/3不对称,0.5mm颅内非病理性钙化松果体钙化,10岁前少见,成人40%显影大脑镰钙化床突间韧带钙化桥形蝶鞍侧脑室脉络丛钙化其他:基底节区、小脑齿状核、岩床韧带二头颅图像三头颅图像三 颈内动脉分为岩段、海绵窦段、前膝段、床突上段和终段。四脑质信号异常长T1、长T2:大多数病变长T1、短T2:动脉瘤、AVM、钙化短T1、长T2:亚急性血肿、脂肪短T1、短T2:急性血肿、黑色素瘤 四 常见病的、表现一急性外伤性颅内出血脑挫裂伤包括脑挫伤和脑裂伤。为首选检查方法。分类:-急性硬膜外血肿-急性硬膜下血肿-急性脑内血肿出血信号与血液成分有关,急性期和多为等信号。 急性硬膜外血肿l 颅骨内板下方梭形均匀高密度影。l 血肿与脑外表接触缘清楚。l 不跨颅缝。1 / 422l 常有轻微占位表现。l 常发生于受伤部位。急性硬膜下血肿l 颅骨4皮质下型 5小脑型 6脑干型CT Finding:急性期<1w:1密度:均匀高密度影,CT值多6080hu,94hu2形态:呈边界清楚的肾形、类圆形或不规那么形3周围水肿带:宽窄不一 4占位效应:明显,严重时形成脑疝5可破入脑室/蛛网膜下腔 6可引起脑积水吸收期2w2m:1密度:高密度血肿向心性缩小且密度减低,呈“溶冰征,4W呈等或低密度;2形态:原形态,血肿边缘模糊; 3周围水肿:逐渐减轻;4占位效应:逐渐减轻; 5增强扫描:环状强化。囊变期>2m:1密度:血肿吸收,较小血肿由胶质和胶原纤维愈合;较大血肿那么残留大小不等的囊腔,呈脑脊液密度; 2形态:基底核的残留囊腔多呈条带状或新月状;3周围水肿:消失;4占位效应:消失,且周围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萎缩表现,称负占位效应;5增强扫描:无强化。MRI Finding:急性期3d: T1WI等信号,T2WI低信号。此期血肿主要为去氧血红蛋白。 由于铁在RBC内外分布不均匀,造成体系内磁化率不均匀,局部磁场不均匀从而引起质子去相位,并非由去氧血红蛋白的顺磁作用,故只影响T2驰豫时间而不影响T1亚急性期3d4w13d5d:T1WI开始出现高信号,由周边开始,逐渐向内开展,而T2WI仍为低信号。这是由去氧血红蛋白逐渐变为高铁血红蛋白顺磁作用,使T1缩短。而细胞内高铁血红蛋白不影响T2时间,故T2WI仍为低信号26d8d:T1WI和T2WI高信号。由于RBC溶解,其内外磁化率差异已不复存在,缩短T2的因素消失,而RBC外高铁血红蛋白使T2延长、T1缩短3增强扫描:环状强化,出现时间和机理与CT相同慢性期4w:1血肿信号:长T1、长T2信号;2 / 42 32血肿周边低信号环:T2WI像上,血肿与水肿之间出现的条状低信号环,为含铁血黄素沉着,再一次引起磁化率异常,缩短T2之故。T1WI T2WI含氧Hb脱氧Hb细胞 2边界清楚,直径1015mm3可有均一或不规那么斑片状强化 4无占位效应。5四周后形成软化灶,可伴局部脑萎缩MRI Finding:1、长T1、长T2信号2、MRI病灶发现早,较CT更敏感,尤其是对脑干、小脑的梗死3 / 42 4 3. 蛛网膜下腔出血CT Finding:1直接征象:脑沟、裂、池密度增高,呈铸型样改变。出血点附近最明显。2间接征象:脑积水、脑水肿、脑梗死、脑Finding一、无血栓动脉瘤:1平扫:圆形稍高密度影,边界清楚。2增强扫描:均匀显著强化,与血管密度一致。3 CTA:可显示与载瘤动脉相连的囊状或梭状物,与动脉造影表现相似。二、局部血栓动脉瘤:依瘤腔内血栓的情况而表现不一。平扫有血流局部居中或偏心,呈稍高密度,血栓局部呈等密度。增强扫描血流局部显著强化,血栓不强化,瘤壁环形强化。可呈“靶形征。三、完全血栓动脉瘤:平扫为等密度,其内可见点状钙化,瘤壁可有弧形钙化。增强扫描仅瘤壁环形强化,4 / 42 5其 是颅星形细胞瘤影像学表现成年人常见于幕上,儿童那么多见于幕下。肿瘤主要位于白质内。分为四级:级为毛细胞性星形细胞瘤,级为弥漫性星形细胞瘤,级为间变性星形细胞瘤,级为胶质母细胞瘤。、型影像表现如下:CT:大脑半球髓质内低密度病灶,多数与脑质分界清楚,少数不清;水肿及占位表现不明显;无明显强化 MRI:髓质内边界清楚病灶,T1WI呈等或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无明显强化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影像学:带有结节的囊性肿块;结节强化,囊壁强化或不强化。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naplastic astrocytoma影像学表现CT平扫:低或低、等混杂密度病灶,边界不清。可有囊变,但坏死和出血少见,多无钙化。灶周有中度水肿和占位表现。CT增强:呈斑片状或不规那么强化。MRI平扫:T1WI呈低或低、等混杂信号,T2WI呈不均一高信号,边界不清,灶周可有水肿和占位表现。5 / 42 6MRI增强:呈不规那么强化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影像学表现CT平扫:多呈低或低、等混杂密度。形态不规那么,边界不清。95%瘤内有坏死或囊变,出血很常见,钙化少见。瘤周水肿和占位表现明显。CT增强:实体局部明显强化但不均一。MRI平扫:实体局部T1WI呈低、等混杂信号,T2WI呈高、等混杂信号;囊变坏死在T1WI呈低、T2WI呈高信号;典型的出血在T1WI和T2WI均呈高信号。MRI增强:实体局部及坏死边缘强化,不规那么“花环状强化为其特征。 少突胶质细胞肿瘤影像学表现CT平扫:边界不清等或低密度肿块,有多发条带状或团块状钙化,囊变为边界清楚低密度区。肿瘤周围无或仅有轻度水肿。CT增强:2/3肿瘤轻中度强化,1/3不强化MRI平扫:T1WI呈低、等混杂信号,T2WI为高信号。增强:不强化或不同程度强化。 成髓细胞瘤影像学表现CT平扫:后颅窝中线类圆形均一略高密度肿块,边界清楚。四脑室受压,向前移位。室管膜下转移时脑室周围可见略高密度带状影。CT增强:多均一强化,室管膜下和蛛网膜下腔转移为带状强化。MRI平扫:T1WI呈低、T2WI呈高信号,类圆形,边界清楚。四脑室受压变形、前上移位,常伴幕上梗阻性脑积水。增强:多呈明显均一强化,室管膜下和蛛网膜下腔转移灶也明显强化。 室管膜瘤ependymoma影像学表现CT 平扫:脑室内肿块,形状同脑室,四脑室内者可通过中孔延到小脑延髓池,侧孔到桥小脑角池;等或稍高密度;50%小圆形钙化、可囊变。CT增强:实性肿瘤均一强化,囊变区不强化MRI平扫:T1WI等或低信号,T2WI高信号;钙化、囊变、坏死时信号不均;脑积水。增强:实性局部明显强化。 垂体腺瘤pituitary Adenoma影像学表现垂体微腺瘤:是指直径小于等于10mm并局限在鞍内的垂体腺瘤。 CT平扫:微腺瘤多难以显示一般表现为垂体高度的异常,垂体内密度改变,垂体上缘膨隆等。需薄层扫描。巨腺瘤为鞍内鞍上等或稍高密度影,囊变、坏死、出血使密度不均。蝶鞍扩大,鞍背变薄、倾斜,鞍底下陷;向下突入蝶窦、向上累及鞍上池、向两侧侵及鞍旁及海绵窦CT增强:微腺瘤需呈冠状薄层扫描,可见垂体内低密度病变,且造成垂体上缘局部上凸,垂体蒂倾斜和鞍底局部首先破坏下陷;巨腺瘤为均一或不均一强化。MRI平扫:微腺瘤常使垂体上缘上凸,垂体柄偏移,肿瘤多在T1WI为低、T2WI为高信号。巨腺瘤在T1WI和T2WI均与脑皮质等信号,合并囊变、坏死、出血时信号不均。肿瘤可突入蝶窦、侵及鞍上池、向上压迫视交叉,也可累及鞍旁及两侧海绵窦,侵犯鞍背使正常脂肪信号消失MRI增强:微腺瘤强化较正常垂体慢,增强早期为低信号区,延迟后逐渐强化,晚期可与正常垂体等信号。巨腺瘤呈均一或不均一强化,并能清楚显示海绵窦受累情况。 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影像学表现CT平扫:为鞍上低密度肿块,边界清楚,囊内蛋白含量高或实性者可呈等或高密度。可见钙化CT增强:囊壁呈环状强化,实性者为均一强化。MRI平扫:信号与囊液成分有关。T1WI多为低信号,囊内蛋白浓度高或出血时可呈高信号。T2WI多为高信号。MRI增强:囊壁及实体局部明显强化。 生殖细胞瘤(germinoma) 发病顶峰1020岁,男性多见。肿瘤也可发生在鞍上、基底节和丘脑。 影像学表现CT平扫:边界清楚类圆形等或高密度肿块,钙化的松果体被肿瘤包绕为典型表现CT增强:明显均一强化MRI平扫:T1WI为等信号,T2WI为等或稍高信号,肿瘤内小囊或坏死灶呈T1低T2高信号MRI增强:明显强化,发生脑脊液播散时,脑室壁及蛛网膜下腔内可见线状强化 6 / 42 7听神经瘤acoustic neurinoma多起自室管膜瘤: 是最常见的髓内肿瘤。好发于腰骶段、脊髓圆锥、终丝。易囊变、常继发空洞。7 / 42 8CT:脊髓膨大,密度减低,囊变区密度更低;椎管扩大;肿瘤实性局部轻度强化或不强化;CTM蛛网膜下腔变窄,闭塞。MRI:脊髓呈梭形肿大,T1WI呈较均匀的等或低信号,T2WI为稍高信号,伴有囊变、坏死、出血时信号常不均;肿瘤实体局部明显不均一强化。 1.3星形细胞瘤astrocytoma:颈胸段脊髓最多见,儿童多见。CT:脊髓增粗,呈等、低或稍高密度;囊变呈更低密度;轻度强化;CTM脊髓增粗,蛛网膜下腔变窄 MRI:脊髓增粗;肿瘤T1信号低于脊髓,T2信号高于脊髓;囊变、出血、空洞使信号不均;肿瘤实体局部明显强化,均一或不均。 2. 脊髓损伤包括脊髓震荡、脊髓挫裂伤、脊髓压迫和横断、椎管5肌锥内间隙多见,继发征象有眼外肌、视神经、眼球受压移位、框腔扩大等。4. 颈动脉海绵窦瘘CCFCT表现:眼上静脉明显增粗,同侧海绵窦扩大。还可继发眼球突出,眼外肌增粗,眼睑肿胀,增强现实增粗的眼上静脉和增大的海绵窦明显强化 5. 视神经胶质瘤optic nerve glioma影像表现8 / 42 9CT表现:1视神经多呈梭形增粗,边界光整清楚,累及框尖的框尖脂肪消失;2可累及眼环 3侵及神经管 3眶壁呈受压征象7. 皮样囊肿和表皮样囊肿CT表现:1眶内或眶缘含脂类密度肿块,边界清,仅囊壁强化,可见液液平面2多位于骨缝处,骨质局限性缺损及硬化边MRI表现:含脂肪信号肿块,压脂像脂肪信号减低. 8. 鼻咽纤维血管瘤CT:鼻咽顶和鼻孔后多见,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 明显血管样强化,压迫或侵袭性骨质破坏,侵及周围器官(眼、鼻窦、脑等). 9.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CT表现CT:1、鼻咽腔变形,不对称;鼻咽癌最好发于咽隠窝,早期在黏膜生长,可呈小肿块突入鼻咽腔,一侧咽隠窝消失,扁平为最常见的早期表现。2、 鼻咽侧壁增厚,软组织肿块:肿瘤向粘膜下浸润生长致黏膜增厚及软组织肿块,咽喉壁软组织增厚占半数以上。3、 咽周软组织及间隙改变:肿瘤向周围蔓延,容易侵入周围软组织及其间隙。4、 继发炎症,由于咽鼓管开口闭塞和鼻窦引流不畅,可见乳突,鼻窦炎症,变现为黏膜增厚或积液。5、 颅底骨质破坏,鼻咽癌可沿神经,血管周围间隙蔓延,致使颅底骨性孔道扩大或破坏。6、 颅内侵犯:常累及海绵窦,颞叶,桥小脑等处。7、 淋巴结转移:早期即可有淋巴结转移。8、 远处转移:可转移至椎体,肺,肝脏及远处淋巴结。 10. 下咽癌的CT表现梨状窝癌表现为梨状窝变形,狭窄,甚至消失,壁不规那么增厚或出现突出于外表的肿块,环形扩张,使患侧杓会厌皱襞增厚,喉旁间隙狭窄消失,甲状软骨板可有破坏,肿瘤增强后明显强化。 环后癌及喉咽后壁癌那么变现为椎前软组织增厚,超过1CM。喉咽后壁或环状软骨后区有明显增强的软组织肿块。肿瘤增大后侵犯邻近组织:向上侵犯杓会厌皱襞及会厌;向前可浸润声带,喉室,假声带;向内侵犯勺状软骨;向外开展侵犯喉旁间隙,致喉软骨破坏;向下侵犯食管,表现为食管入口处管壁增厚。并可见淋巴结转移。 11. 喉良性肿瘤 CT表现CT和MR:多无特征性表现,多数肿瘤形态规那么,边界清楚,CT平扫多呈等密度,MRT1WI呈均匀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血管瘤于T1WI上呈高信号,含有钙化的肿瘤,其中可见点状无信号区。脂肪瘤在T1WI和T2WI皆呈高信号。 12. 喉恶性肿瘤CT表现CT:软组织肿块,喉腔不规那么狭窄,不同程度强化.1、 声门上型:会厌或勺会厌皱襞增厚或结节样肿物2、 声门型:声带增厚或结节样肿物,易侵犯前联合,破坏甲状软骨.3、 声门下型:极少见,声带下与环状软骨周围软组织肿块9 / 42 104、 贯声门癌:喉癌晚期表现,累及声门区及声门下区,周围侵犯,淋巴转移. 呼吸系统一、 正常影像表现一 胸廓:1. 骨骼:肋骨通常于2530岁开始出现肋软骨钙化;第六肋骨前端相当于第十肋骨后端的水平;常见变异:颈肋、叉状肋、肋骨联合。 菱形窝2. 软组织:伴随阴影:在肺尖部沿第二后肋骨的下缘可见12mm宽的线条影,为肺尖部的反折胸膜及胸膜外肋骨下的软组织所形成。二 肺:肺野:胸片上两侧肺脏透明的区域,深吸气时透亮度增高,呼气时那么透亮度减低。肺门影:是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及淋巴组织的总合投影;正常成人右下肺动脉干宽度不超过15mm;右肺门角为右侧肺门上部与下部形成的夹角。肺纹理:自肺门向外放射分布的树枝状影,正常下肺野肺纹理比上肺野多且粗,右下肺野肺纹理比左下肺野多而粗。肺小叶由小叶核心、小叶实质和小叶间隔组成,小叶核心主要是小叶肺动脉和细支气管管径约1mm; 肺血坠积效应:在仰卧位CT检查时,由于血流分布及动力等因素,有时下胸部前方血管相对较粗,血管边缘也相对模糊。CT可显示的纵膈间隙:胸骨后间隙,血管前间隙,气管前间隙,隆突下间隙,膈脚后间隙。膈脚右侧附于L13椎体的右前外侧,左侧附着于L12椎体的左前外侧。 二、 根本病变影像表现一 气管、主支气管改变1、 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emphysema局限性:胸片表现为一叶或一侧肺透亮度增加,肺纹理稀疏,可有横隔和纵膈位置的改变,侧位片上胸骨后间隙增宽,剑鞘状气管征;弥漫性:胸廓呈桶装,肋间隙变宽,横隔低平;两肺野透亮度增加;心影狭长呈垂位心型。2、 阻塞性肺不张一侧肺不张:患侧肺野呈均匀一致性密度增高影,胸廓塌陷,肋间隙变窄,纵膈向患侧移位,横隔升高,心缘及横隔影均不清楚,健侧肺呈代偿性肺气肿表现;肺叶不张:肺叶体积缩小,密度增高,肺血管、肺门及纵膈不同程度向患侧移位,邻近肺叶可代偿性肺气肿。二 肺部病变1. 肺泡实变:见于各种肺炎、肺结核、肺水肿、肺出血等。X线:实变病灶密度较高而均匀;磨玻璃样密度;病变形态多不规那么,其大小差异较大;空气支气管征或支气管气像;边缘模糊不清楚,并有多种形态、大小不等。CT:高密度影,分为肺实变和磨玻璃样密度,呈小片状、大片状、肺段性、大叶性或弥漫性分布。2. 增殖性病变:见于各种慢性肺炎、炎性假瘤、肺结核、矽肺等。X线:结节状、片状或肿块状密度增高影;病变密度较高,边缘较清楚;动态变化缓慢。 CT:同X线。3. 纤维性病变:局限性常是慢性肺炎及肺结核愈合后果,弥漫性常为全身疾病的肺改变。X线:局限性多表现为索条状僵直的高密度影,边缘清楚;局限性范围较大时常可引起气管及纵膈向患侧移位,多见于慢性肺结核及矽肺;弥漫性主要表现为弥漫分布的网状、线状及蜂窝状影,自肺门区向外伸展至肺野外带;弥漫性背景上有多数弥漫的颗粒状或小结节状影。网状结节病变。弥漫性HRCT:小叶核心增大;小叶内间质增粗;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异常;胸膜下弧线影;蜂窝状影;牵拉性支气管扩张;磨玻璃样密度影。4. 结节与肿块:肺内结节直径3cm,3cm以上为肿块CT:结节与肿块的密度结节与肿块的边缘结节与肿块的邻近。肺内小结节指1cm以下的结节病灶,常为多发,5mm以下者称为粟粒病变;5. 空洞与空腔:空洞cavity是肺内病变组织发生坏死后经引流支气管排出并吸入气体后形成。空腔air-containing space是肺内生理腔隙的病理性扩大。壁厚一般在1mm以下,均匀,内外缘光滑。10 / 42 11空洞X线表现: 虫蚀样空洞:即无壁空洞,在大片密度增高影内可见多发性边缘不规那么虫蚀状透明区 薄壁空洞: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那么的环形; 厚壁空洞:空洞周围有高密度实变区,内壁光滑或凹凸不平;空洞CT表现: 空洞的洞壁:薄壁、厚壁;空洞的内部:气液面、空气半月征;空洞的周围6. 钙化病变:多见于结核病灶的愈合阶段。CT值一般在100HU以上。病灶密度高,边缘清楚锐利、大小形状不同;肺结核或淋巴结结核钙化呈单发或多发斑点状;错构瘤的钙化呈爆米把戏;矽肺钙化多表现为两肺散在多发结节状或环状钙化,淋巴结钙化呈蛋壳样;骨肉瘤的钙化以两肺散在结节状为特点;肺泡微石症钙化为多发粟粒状或结节状钙化。三 肺门改变肺门大小改变、肺门密度改变、肺门位置改变四 胸膜病变1. 胸腔积液游离性胸腔积液:X线表现与液体多少有关局限性胸腔积液:包裹性积液CT上可有胸膜尾征、叶间积液侧位X片、肺下积液。2. 气胸与液气胸:3. 胸膜增厚、粘连与钙化4. 胸膜肿瘤:五 纵膈改变 三、 常见疾病一)大叶性肺炎(lobar pneumonia),多见于青壮年X线表现:1、充血期:纹理增多,紊乱,透亮度减低2、实变期:叶、段分布的大片致密影,有时可见空气支气管征3、消散期:散在、大小不等、分布不规那么的斑片影1、充血期:磨玻璃样影2、实变期:大叶或肺段分布的高密度影,可见空气支气管征(由于实变肺组织与含气的支气管相衬托其内可见透亮的支气管影,此称为空气支气管征或支气管气像),肺叶体积无明显改变3、消散期:实变阴影密度逐渐减低,呈散在、大小不等的斑片影 二支气管肺炎小叶性肺bronchopneumonia,多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极度衰弱的患者。X线表现:1病变多见于两肺中下野内、中带,长期卧床病人的坠积性支气管肺炎,病灶多在两侧脊柱旁及两肺下野。2病灶沿支气管分布,呈斑点状或斑片状密度增高阴影,边缘较淡且模糊不清,亦可融合成片状或大片状。 3病灶液化坏死可形成空洞,表现为斑片状阴影中可见环形透亮影。4有时可见肺气囊,为引流支气管因炎症而形成活瓣作用致空洞内气体增多所致。5支气管炎性阻塞时,病区可见三角形肺不张的致密影,相邻肺野代偿性肺气肿。6治疗后可完全吸收消散,肺恢复正常。7久不消散的可引起支气管扩张,融合成片的炎症长期不吸收可演变为机化性肺炎。CT表现:1病灶呈弥漫斑片影,典型者呈腺泡样形态,边缘较模糊,或呈分散的小片状实变影,或融合成大片状。 2小片状实变影周围,常伴阻塞性肺气肿或肺不张,阻塞性肺不张的临近肺野可见代偿性肺气肿表现。 3由于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肺纹理增粗且模糊。4 易显示病灶中小空洞。 三支原体肺炎了解1早期主要是肺间质性炎症改变;多在中下肺野斑片影、大片影,近肺门较浓,外缘渐淡,呈扇形;病灶密度低而均匀,边缘模糊,与浸润性结核相似。11 / 42 122CT上能显示较轻的网格线影及小斑片影,有时见小叶间隔增厚、变形,甚至蜂窝样改变 四间质性肺炎(interstitialpneumonia)了解影像表现:1-肺纹理增强模糊、紊乱,两肺下野明显;2- 肺门影增大、增浓,结构紊乱模糊,肺门支气管周围炎;3- 网状、小点状阴影:肺间质炎症的重叠影像,与模糊的肺纹理并存。4-弥漫性肺气肿改变.线平片呈支气管壁增厚和模糊网状阴影: 磨玻璃影和小叶间隔增厚 五肺脓肿lung abscess1、急性阶段,大片致密阴影,密度较均匀,边缘模糊;2、空洞, 厚,也可引起局限性脓胸或浓气胸;5、慢性期,空洞壁较厚,内外壁界限较清。CT表现:1、早期呈大片状高密度影,边界模糊;2、病灶一边常紧贴胸膜,呈楔形的肺段或亚肺段实变,进一步开展,实变内可见低密度液化坏死区;继而形成空洞,急性空洞内壁可凹凸不平,并可见气液平;3、急性肺脓肿可伴少量胸腔积液、局部胸膜增厚、局限性脓胸或浓气胸;4、慢性肺脓肿,以纤维厚壁空洞伴肺纤维化为主要表现;空洞壁较厚、内外壁界限较清;5、血源性肺脓肿,多为两肺多发性片状或结节状高密度影,边缘模糊,局部结节液化坏死,局部出现空洞;6.脓肿好转期,病变范围缩小、空洞消失、液平消失、周围炎症吸收消散。7、增强,壁均质明显强化 六肺结核pulmonary tuberculosis1.分类:原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其他肺外结核2. 原发型肺结核(primary TB)重点:X线:1、原发病灶表现为云絮状或类圆形的密度增高影,也可表现为肺段或肺叶范围的片状或大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缘模糊不清,可见于肺的任何部位,多见于上叶的下部或下叶的后部靠近胸膜处。2、肺门或纵膈肿大淋巴结表现为突出于正常组织轮廓的肿块影。3、自原发病灶引向肿大淋巴结的淋巴管炎,表现为一条或数条较模糊的条索状密度增高影。4、典型原发综合症显示原发病灶,淋巴管炎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连接在一起,呈哑铃状。5、局部胸膜增厚可见相应的表现。CT表现:1清楚显示原发病灶,引流的淋巴管炎及肿大的肺门淋巴结。2也易于显示肿大淋巴结压迫支气管等所引起的肺叶或肺段不张。3敏感发现原发病灶邻近的胸膜改变。 3. 血行播散型急性粟粒型肺结核X线表现:1表现为广泛均匀分布于两肺的粟粒大小的结节状密度增高影。2特点为病灶分布均匀,大小均匀和密度均匀,谓之“3病灶数量多而分布密集,两肺野呈磨玻璃样改变。4分布密集的粟粒样结核将肺纹理遮盖,使肺纹理不易识别,似消失。5大小一致的粟粒样致密阴影,呈圆形或椭圆形,界清,假设为渗出性那么边缘不清。6发病初仅见肺纹理增强,约两周左右才出现典型粟粒样结节,晚期粟粒状密度增高影常有融合倾向。 高分辨力CT早期即可清晰显示弥漫性的粟粒性病灶 4. 亚急性或慢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X线表现:12 / 42 131多发大小不一,从粟粒样到直径1CM左右的病灶。2密度不均,有的为较淡的渗出增值性病灶,有的为致密的钙化灶;3轮廓较模糊,也可较锐利。4分布不一,弥散分布于两肺上野和中野,老的硬结节大都位于肺尖和锁骨下,新的大都位于下方,即谓之“三不均匀。5有的多个粟粒病灶融合,干酪样坏死,形成空洞。CT表现:病灶分布不均,两中上肺野分布较多,大小不均,粟粒结节可融合,密度不均,局部可钙化,所谓分布、大小、密度三不均匀。 5. 继发型肺结核(secondary pulmonary TB) X线表现:1渗出侵润为主型1病灶呈斑片状或云絮状,好发于上叶尖后段和下叶背段。2单发或多发,局限于一侧或两侧肺尖和锁骨下区。3边缘模糊,病灶 2.胸腔积液 3.胸膜肥厚、粘连、 钙化 4.牵拉征象13 / 42 14 7.肺曲菌病X线:该病以曲菌球最具特征,表现为位于肺部空洞或空腔1来自支气管上皮的癌:鳞、腺、腺鳞、大细胞癌2来自神经内分泌细胞的癌:类癌高分化、不典型类癌中分化、小细胞癌3来自细支气管Clara细胞和型肺泡细胞的癌:细支气管肺泡癌临床上将肺癌可分为:小细胞癌和非小细胞癌,后者包括鳞癌、腺癌、腺鳞癌、大细胞癌14 / 42 15 2. 肺转移瘤pulmonary metastasis平片、CT:单或双侧肺多发结节或肿块,大小不一,密度均匀,边缘清楚,中下野外带多见;少数可为单发或粟粒性转移,偶见空洞或钙化性转移;淋巴管癌病表现为小叶间隔、支气管血管束结节样或串珠样增厚;小叶中心、胸膜下结节;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CT、HRCT敏感。 九肺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1、肺水肿(pulmonary edema)根据病因分类:1.心源性肺水肿,系左心功能不全引起;2.非心源性肺水肿:1心源性肺水肿:X线: 间质肺水肿:两上肺静脉增粗;间隔线影( kerleyB线最);肺门血管影增大、边缘模糊,肺纹理模糊;支气管 “ 袖口征环影;叶间裂增厚胸膜下水肿肺泡性肺水肿:片状磨玻璃密度、实变影;蝶翼征 butterfly sign ;胸腔积液双侧,右侧多。均见心影增大。平片可满足诊断和监护需要 CT:更敏感。小叶间隔增厚,支气管血管束增粗,叶裂增厚间质肺水肿;磨玻璃密度、实变影肺泡肺水肿;动态变化快,12天即可有显著变化 间隔线 Kerley line:A线:两肺野外带斜行引向肺门,56cm,宽0.5mmB线:两下肺野外带,短而直,与侧胸壁胸膜垂直相连,23cm,宽13mmC线:两下肺野,网状;均为小叶间隔的水肿、增厚 支气管套袖征:肺门区支气管的环形影增厚,外缘模糊正常时肺段支气管壁厚mm。 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ARDS)【影像学表现】典型特征为肺容积缩小,两肺广泛弥漫分布的磨玻璃密度和实变X线:多发片状磨玻璃密度和实变,常融合,肺外周区分布显著两肺密度普遍增高,呈“白肺 white lung )Kerley B线及袖口征少见,心影不大可有少量胸液,常合并其他感染性肺炎CT: 多发斑片状及融合影,呈磨玻璃密度及实变影,弥漫分布或在外周部较多 2.肺血栓栓塞疾病概念: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指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及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15 / 42 16肺梗死pulmonary infarction是肺栓塞发生后,肺组织出血和凝固性坏死。 肺堵塞【影像学表现】X线:肺少血征 Westermark sign ;肺动脉影增宽,阻塞远端变细sausage sign;肺体积缩小,膈肌升高;心影主要是右心增大CT增强检查:1、急性肺栓塞 直接征象 管腔 间接征象 肺少血征,右心房室扩张,心包积液,胸腔积液2、慢性肺栓塞 直接征象 偏心性充盈缺损栓子呈新月形,与管壁呈钝角,血管蹼形成,血栓钙化;血管完全栓塞时管径变细 间接征象 血管壁不规那么或结节状,血管突然狭窄或远端突然截断;可合并肺动脉高压,支气管动脉扩张;肺血分布不均 mosaic perfusion MRI :CE-MRA可显示叶、段肺动脉 胸腔游离积液或包裹性积液;局部病人并发支气管胸膜瘘,出现气液平慢性期 胸膜增厚、粘连,甚至钙化,肋间隙变窄、胸廓塌陷、膈肌上升、纵隔移向患侧 CT:梭形高密度影,中心为液体密度,邻近肺实质、支气管、大血管受压移位,界面清楚;增强检查脏壁两层胸膜明显强化,壁厚而均匀,内壁较光滑16 / 42 17MRI:与CT相同 二、气胸和液气胸【影像学表现】X线:胸膜腔 CT:肋骨下方细线样或带状软组织密度影,钙化时CT值高于100Hu 十二、纵隔疾病纵隔分区侧位胸片上:前纵隔:胸骨后、心脏和升主动脉及气管前中纵隔:心脏、主动脉弓、气管和肺门占据的区域后纵隔:食管及其前方至胸椎旁区以胸骨角至第4胸椎体下缘连线、肺门下缘水平线及横膈为界分为上、中、下纵隔 1、胸腺瘤Thymoma【影像学表现】X线:纵隔增宽,胸骨后肿块CT:类圆形、分叶状肿块,可有囊变、钙化,均匀强化;侵袭性肿瘤边缘不规那么,脂肪界面模糊,胸膜结节、胸腔积液、心包积液MRI:肿瘤呈长T1长T2信号,有强化 2. 囊性畸胎瘤又称皮样囊肿dermoid cyst【影像学表现】X线:前、中纵隔,类圆形,可轻度分叶,肿瘤4纵隔淋巴结炎【影像学表现】X线:纵隔增宽、边缘变直;胸骨后密度增高,气管、主动脉弓轮廓不清;食管破裂时造影见碘剂外溢;纵隔积气,气液平;食管受压CT:急性纵隔炎,纵隔结构不清、脂肪间隙模糊、液体渗出;慢性纵隔炎可见肉芽肿;纵隔脓肿形成;纵隔淋巴结炎MRI:纵隔增宽、层次不清;脓肿内呈长T1长T2信号;壁不规那么,可有强化腔内气泡有助诊断6. 膈疝(diaphragmatic hernia)胸腹裂孔疝是婴儿最常见的先天性膈疝【影像学表现】17 / 42 18X线: 患侧胸部密度增高,消化道钡餐造影可明确是否为胃肠道疝入,心脏纵隔向健侧移位,患侧肺发育不全或膨胀不全,患侧膈局部或完全看不到,腹部肠曲减少或缺如CT:显示疝 MRI:冠状面、矢状面成像便于观察膈的形态及疝入物在胸腔的连续性 心脏与大血管的影像诊断第一节 检查 技术一 X线检查 普通检查 心血管造影检查 数字减影心血管造影二 CT检查 常规CT扫描 超速CT扫描 CTA三 MRI检查四 USG检查一 X线检查一普通检查1 胸部透视 优点:多角度观察 、搏动2 常规心脏摄片后前位 根本位右前斜位 450600 吞钡可了解左房大小左前斜位 600左侧位 吞钡可了解左房、左室大小普通X线检查的价值与限度价值: 1 可显示心影增大及其轮廓2 依其轮廓改变推测各房室的大小3 显示肺循环 4 了解肺与心脏疾病的关系限度:无法直接显示心创伤性、有一定的痛苦和危险、检查方法较复杂。检查费用高二 CT检查一 常规CT扫描 主要用于了解心包病变、血栓 心脏肿瘤、血栓,主动脉病变等的形态学变化二 超速CT扫描 优于常规CT扫描并可了解心 心脏CT扫描及重建三 MRI检查四USG检查价值:1 优于X线检查。2 形态和功能并重以及血流状态。3 是心血管常用的、有效的检查方法。缺点:无法了解心肺关系以及肺血情况 第二节 影像观察与分析一 正常心脏大血管的X线表现二 心脏大血管病变的根本X线表现18 / 42 19一正常心脏大血管的X线表现一心脏大血管的正常投影后前位:1 胸骨中线 1/3位右、2/3位左2 心底位右上、心尖位左下3 左右两个心缘右心缘 上段:升主A与上腔V下段:右心房心脏大血管角、心膈角左心缘 上段: 主A弓中段: 肺A段 心腰左心耳、相反搏动点下段: 左心室心尖右前斜位心前缘: 主A弓 肺A 右心室前壁 左心室心后缘: 左心房 右心房心前间隙、心后间隙左前斜位前缘: 上缘 右心房下缘 右心室后缘: 上缘 左心房下缘 左心室升A主和主A窗主支气管、气管分叉和肺动脉左侧位心前缘 右心室心 后缘 上左房下左室心后食管前间隙三角形(二)心脏大血管的大小心胸比率:心影最大横径/胸廓最大横径意义: 正常0.5 横位心0.52 当0.5或0.52时表示心影增大。三心脏大血管的形态1 斜位 心夹角 450 心胸比率0.52 垂位 心夹角450 心胸比率0.53 横位心 夹角450 心胸比率0.5四影响心脏形态、大小的因素1 年龄。2 体型。3 摄片时的体位;呼吸状态。4 膈肌位置及胸腹腔的压力。五心脏大血管的搏动1 左心室与主A的搏动最强。2主A的搏动与脉压差相关连。3左心室与主A、肺A的搏动相反。4心房搏动弱。二、心脏大血管病变的根本X线表现位置异常形态异常大小异常搏动异常钙化边缘肺门及肺血管改变一位置异常19 / 4220心脏移位外因心脏异位发育异常胸 右位心、镜面心 二形态异常1 普大型:心影向两侧增大常见:心肌病、全心衰 、心包积液。2 二尖瓣型梨型:右心增大、肺动 脉段凸出、心尖上翘常见:二尖瓣狭窄、 肺心、房缺、肺狭。3 主动脉型靴型:左心室增大、肺动脉段凹陷、主动脉增宽 常见:主动脉瓣病变、高心。三大小异常心增大:1 心壁肥厚和心腔扩大2 心胸比率:轻度增大 0.51-0.55、中度增大 0.56-0.60、重度增大0.60 3 各房室增大左心室增大1 心影呈主动脉型2 心尖向左、下延伸3 左室段延长、向左膨隆4 相反搏动点上移5 心后食管前间隙消失侧位6.常见于高血压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或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 右心室增大1 心影呈梨型2 肺动脉段膨凸、相反搏动点下移3 心尖圆隆上翘4 右心缘下段右凸低5 心前接面延长侧位6.常见于二尖瓣狭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动脉高压、法洛四联症等 左心房增大1 左心房向左、后上、右四个方向增大。2 食管中段受压后移3 左心耳凸出第三弓4 右心缘双弓影、心底部双房影。5 左主支气管受压抬高6常见于二尖瓣病变、左室衰竭右心房增大1 心右缘下段向右增大、膨出。2 右心房段膨出延长1/2心前缘。左前斜3常见原因右室衰竭、先心病、右心房粘液瘤其它:全心增大主动脉扩张肺动脉干扩张与萎缩上腔静脉扩张四搏动异常 幅度、频率五钙化:心包钙化、冠状A钙化、主A钙化。六边缘异常:边缘变直、弓幅消失或局部异常膨出。七肺门及肺血管改变肺门改变:上移、瀑布样变、增大或变细、搏动异常;等。肺血管改变肺充血20 / 4221概念: 肺充血是指肺动脉 常见:肺心病、先心多血性肺静脉高压概念:肺静脉肺水肿压力25mmHg1间质性肺水肿各种间隔线 A、B、C 增厚叶间胸膜增厚和胸腔积液2实质性肺水肿表现为 肺门周围蝶形片状影。3 混合高压肺静脉高压的原因:二尖瓣、主A脉瓣病变-左心功能不全。 三、心脏、大血管疾病诊断一后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1 急性或亚急性心脏炎:心包、心肌、心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肺动脉瓣。病理风湿性瓣膜炎-瓣膜肿胀 赘生物形成:瓣膜收缩变形 、腱索粘连、办口缩小狭窄。纤维化 缩短 牵拉粘连办膜移位关闭不全。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临床 多见于20-40岁 女性多见心悸、气短、咯血、体动脉血栓栓塞。心尖部隆隆样舒张期杂音及舒张期震颤。二尖瓣第一音亢进和开瓣音在定性上有重要意义。血液动力学21 / 4222二尖瓣狭窄 左房肺V 肺A 右室压力增加、血液淤积左室主A血液减少。风湿性心脏病 二尖瓣狭窄X线检查:后前位+左侧位吞钡 X线表现:1 肺静脉高压或混合高压含铁血黄素沉着2 心脏增大呈二尖瓣型,中度增大。3 左房、右室增大4 左室不大、主动脉结小5 二尖瓣膜有时可见钙化 冠心病coonary heart disease冠心病占我国心脏病中发病率的第三位,是威胁中、老年、特别脑力劳动者健康重要心脏病。病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血栓致冠状动脉及分枝狭窄 心肌缺血、 缺氧、坏死。临床:心绞和心肌梗死后并发症X线表现1 心脏大小形态可正常。2心影增大呈靴型或普大型、以左室大明显。3左心缘局限性搏动异常。4 冠状动脉钙化。5 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及分枝狭窄或闭塞。金标准。 高血压心脏病继发于长期高血压引起的心脏病变。X线表现:心脏改变一左心室增大肥厚及主动脉增宽延长为主。CT:显示左心室径线增大及升主动脉扩张。MRI:可采用横轴位及右前斜位心长轴位扫描。左心室壁包括室间隔普遍均匀增厚,左心室腔较小,心室肌壁信号无异常;升主动脉扩张,不累及主动脉窦。 肺源性心脏病X线:肺部慢性病变肺纤维化与支气管病变,肺动脉高压,肺气肿,右心室增大。CT和MRI对于急性肺源性心脏病,可用CTA和MRA显示肺动脉及其各级分支。 心肌病CT和MRI1.扩张型心肌病:MRI表现为以心室腔扩大为主,心室横径增大较长径明显;心室壁心肌信号无明显改变,室壁运动减弱。2.肥厚性心肌病:CT增强可准确测定心肌壁的厚度,室间隔和游离壁的比例,可显示粗大的乳头肌。MRI能充分显示心肌异常肥厚的部位、分布、范围和程度。肥厚的心室壁在T1WI上多为均匀中等信号,T2WI上其 心悸气短 可有紫绀听诊胸骨左缘2-3肋间可闻及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音亢进。血流动力学左房右房右室肺A 血流量增多 或 肺动脉高压左室 、主A血流量减少X线检查1 后前位+左前斜位2 左心房造影22 / 42 23X线表现平片:1 肺充血。2 心影呈二尖瓣型,轻-中度增大。3 右心房、右室增大、肺A段突出。4 主动脉、左室缩小。左心房造影:左心房充盈后右心房立即显影 法乐四联症常见紫绀型心血管畸形。包括四个组合畸形:肺动脉狭窄 室间隔缺损 主动脉骑跨 右心室肥厚临床:发育缓慢,活动能力,喜蹲居,紫绀,杵状指,多于生后4-6月出现。听诊:胸骨左缘2-4肋间可闻及较响亮的收缩期杂音,肺动脉第二音减弱或消失。血流动力学肺动脉狭窄:右室 肺A 肺V左房 左室的血减少室间隔缺损:右室左室的血增多肺动脉狭窄的程度主动脉骑跨右室和左室血主动脉X线表现:常见型1肺少血2心影呈“靴型,正常、轻-重度增大。3右心室增大肥厚。4肺动脉段凹陷,心尖园钝上翘。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增宽。5网状侧枝循环形成。右心室造影:1 右心室显影同时左心室和主动脉提前显影。2 主动脉向右、前移、扩大并骑跨于室间隔上3 肺动脉狭窄 心包炎心包炎是发生于心包的炎性病变。病理及X线表现为心包积液和心包缩窄。病因:1 感染性: 结核菌、化脓菌、 病毒、寄生虫等。2 非感染性 : 外伤、肿瘤 、尿毒症等临床分:1 干性心包炎2 湿性心包炎3 缩窄性心包炎主要病症与体征: 心包填塞的病症和体征心包积液的X线表现:1肺血正常或偏少。2心影呈普大型烧瓶或球形。3心脏正常弓弧消失。4心缘搏动减弱或消失。5主动脉影缩短 、 搏动正常。上腔V增宽。缩窄性心包炎X线表现:1 心影轻度增大或正常2 心缘变直僵硬23 / 42243 心缘搏动减弱或消失。4 心包钙化5 其它 肺静脉高压、淤血; 消 化 系 统Digestive System一、特 点characteristic一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1消化道:口腔至肛门包括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属空腔器官,具有蠕动功能。2消化腺:唾液腺、肝脏、胆系、胰腺等。二缺乏自然比照 二、检查方法 check methods消化道检查主要依靠:1X线检查:包括平片和造影检查;2CT、MRI3胃镜肝胆胰脾的诊断主要依靠: CT、MRI、ERCP和USG检查。一普通检查1透视:异物、急腹症的诊断。2普通摄片立位和卧位 异物、急腹症的诊断。二造影检查造影剂包括:钡剂医用硫酸钡、 碘剂和空气等。1食管钡餐检查气钡双重造影;2胃肠钡餐检查气钡双重造影+低张GI;3结肠气钡双重造影儿童可用空气;4碘剂一般用于胆道造影如“形管造影和胃肠道有梗阻或穿孔者;5血管造影肠系膜上、下A:消化道出血。造影检查考前须知观察: 1消化道的轮廓、管腔的改变;2粘膜改变;3功能变化:张力、蠕动、分泌及运动力;4与相邻组织器官的关系;5多方位透视、摄片点片。三CT检查:平扫和增强扫描。应用于肝胆胰脾、急腹症、胃肠道肿瘤及腹腔积液等。四MRI检查:平扫和增强:主要应用于肝胆胰脾。MRCP:应用于胆系和胰管。五ERCP检查:应用于胆系和胰管。 三、正常表现食管esophagus一解剖特点:1肌性器官,分粘膜、粘膜下、肌层和外膜,无浆膜层。2位于颈、胸、腹部,上接咽部下接胃贲门,分上、中、下三段。3有三个生理压迹:主A弓、左主支气管和左房压迹。二钡餐造影正常表现:1食管上起自咽,下穿膈肌至胃贲门;2轮廓光滑、伸缩自如,宽约23cm;其中见数条纤细纵行条状粘膜纹;3右前斜位食管前缘见三个生理性压迹。胃stomach1三局部:胃底、胃体和胃窦;24 / 42252胃小弯与胃大弯;3贲门和幽门长约0.5cm与十二指肠球相连;45胃轮廓及胃蠕动胃轮廓:胃小弯及胃窦大弯一般光整,胃体大弯轮廓常呈锯齿状。胃蠕动:由胃体上部开始逐渐加深,同时可见多个蠕动波。6胃粘膜胃粘膜:胃小弯粘膜平行、整齐。大弯粘膜粗,可呈斜行。胃窦粘膜多与小弯平行,胃体粘膜皱襞的宽度不超过5mm。胃双重造影:显示微皱襞即胃小区1-3mm直径,胃小沟呈宽约1mm的细线状。十二指肠duodenum呈C型,分五部:球部、球后部、降部、水平部及升部。球部:呈锥形或三角形,尖指向右上前方,轮廓光滑,粘膜呈纵行而平行的条纹影。十二指肠圈:粘膜:充气像呈弹簧状;吞钡后呈羽毛状。肠腔宽度小于3cm。 肠small intestine小肠:长57m;空肠主要位于左上腹,回肠主要位于右下腹;肠寛23cm,26小时钡柱头达盲肠。 平片:空肠呈弹簧状粘膜皱襞,密集;回肠呈稀少的环状皱襞或管状。吞钡:空肠多显示粘膜像,呈羽毛状,蠕动快而强;回肠多为充盈像,蠕动慢而弱。大 肠large intestine包括:盲肠、结肠升、肝曲、横、脾曲、降及乙状结肠及直肠。部位:绕行于腹腔四周。结肠袋:为结肠的主要X线特征,呈大致对称的袋状凸出,似串珠状。除横结肠、乙状结肠外,其他各段大肠相对固定。粘膜皱襞:横、斜、纵行相互交错;盲肠、升、横结肠皱襞较密,横、斜行为主;降结肠以下皱襞较稀,纵行为主。平片:正常结肠 脏liver为均匀软组织密度,CT值为5575HU。分肝左叶、右叶和尾叶。由肝A和门V双重供血。肝门区结构包括肝总管、肝A和门V。MRI T1WI呈均匀中等信号,T2WI信号低于脾,并随T2权重加大而信号减低。血管呈流空现象。 胆胆囊及胆道gallbladder and bile duct)胆囊位于胆囊窝,分底、体、漏斗部和颈部;壁厚约23mm。肝 腺PancreasGI 观察十二指肠圈内缘改变。先作CT平扫,再作增强扫描。对胰腺病变的诊断价值大。胰腺分胰头、胰体和胰尾,位于腹膜后,与十二指肠、胆总管、门V、脾V、肠系膜A、V关系密切。CT呈均匀软组织密度;MRI信号与肝脏相似。脾Spleen检查方法:USG、CT及MRI。位于左膈下,与胃、左肾和肝左叶相邻。正常大小不超过5个肋单位。CT值略低于肝。动脉期脾呈不均匀强化。MRIT1WI脾信号低于肝,T2WI高于肝。25 / 42 26 四、根本病变一轮廓改变:充盈缺损、龛影二管腔改变:管腔狭窄、管腔扩大三粘膜改变:粘膜破坏、粘膜皱襞纠集、粘膜皱襞增宽和迂曲四功能改变 一轮廓改变 概念:由于食管或胃肠道壁的肿块向腔功能改变1张力改变:张力高管腔缩小;张力低管腔扩大、松弛;胃张力过低胃下垂。2蠕动改变:蠕动增强或减弱或消失。3运动力改变:4小时胃尚未排空,胃排空延迟;9小时小肠未排空,小肠排空延迟;吞钡后2小时钡剂到达盲肠为小肠运动力增强。4分泌功能改变:胃分泌空腹潴留。 五、常见病一食管静脉曲张esophageal varices分为:上行性门静脉高压和下行性肿瘤压迫。上行性:常见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程度:轻、中、重度。病理:正常情况下,食管下段V网与门V系统的胃冠状V、胃短V存在吻合。肝硬化门V血液回流受26 / 42 27阻经胃冠状V、胃短V食管粘膜下V和食管周围V丛奇V上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