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诊断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29496502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疾病诊断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疾病诊断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疾病诊断步骤和临床思维方法与试题1试述诊断疾病的步骤。(1) 搜集资料:包括详尽、完整、真实可靠的病史,全面系统而又重点深入的体格检查,以及含三大常规在 内的各项实验室和特殊检查。(2) 分析综合资料,形成印象:对上述资料进行综合归纳,分析比较,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总结 病人的主要问题,将可能性较大的问题罗列出来,形成假设、印象,也就是初步诊断。(3) 验证或修正诊断:初步诊断经过临床实践的验证并进一步研究、分析病情,对初步诊断进行验证或修 正,以明确诊断。一时难于确诊的病例,进行性试验治疗治疗也是一项公认可行的准则,但需十分慎重。 2选择各种化验和特殊检查时应考虑哪些问题?(1) 哪种项目最合适,正常范围如何。(2) 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如何。(3) 各种疾病中检查结果的频率分布。(4) 确定诊断的概率是多少。(5) 检查对病人的利弊及安全性如何。(6) 成本效果(Cost effectiveness)分析。3试述临床思维的两大要素。(1) 临床实践:即床旁接触病人,观察病情变化,实施诊疗操作,分析问题解决问题。(2) 科学思维:这是将疾病的一般规律运用于判断特定个体所患疾病的思维过程是对疾病资料整理、分析 的过程,是对临床问题综合比较、分析推理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疾病的诊断。4临床思维方法可概括为哪几个步骤?(1) 从解剖的观点,有何结构异常。(2) 从生理的观点,有何功能改变。(3) 从病理生理的观点,提出病理变化和发病机制的可能性。(4) 考虑几个可能的致病原因。(5) 考虑病情的轻重,勿放过严重情况。(6) 提出12个特殊的假说。(7) 检验该假说的真伪,权衡支持与不支持的症状体征。(8) 寻找特殊的症状体征组合,进行鉴别诊断。(9) 缩小诊断范围,考虑诊断的最大可能性。(10) 提出进一步检查及处理措施。5试述临床思维的基本原则。(1) 实事求是的原则:掌握第一手资料,尊重事实,全面分析,避免主观性和片面性。(2) “一元论”原则:即单一病理学原则,就是尽量用一个疾病去解释多种临床表现的原则。因为在临床 实际中,同时存在多种关联性不大的疾病的几率是很少的。(3) 用发病率和疾病谱观点选择诊断的原则:疾病谱随不同年代、不同地区而变化。当几种诊断可能性同 时存在的情况下,要首先考虑常见病、多发病的珍断,这种选择符合概率分布的基本原理,减少误诊的机 会。(4) 首先考虑器质性疾病的诊断,然后考虑功能性疾病的原则,以免延误了器质性疾病的治疗。(5) 首先考虑可治疾病的原则:以便早期及时地对疾病予以恰当的处理。(6) 简化思维程序的原则:医师参照疾病的多种表现,把多种多样的诊断倾向,归纳到一个最小范围中去选 择最大可能的诊断。这种简化程序的诊断思维方式,有利于抓住主要矛盾,予以及时处理。(7) 见病见人的原则:切忌见病不见人的弊端。同样的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表现会有差异,年龄、性别、体 质、心理状况、文化程度等都会对疾病产生影响,要用生物一心理一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去思维和分析。6常见的误诊、漏诊的原因有哪些?(1) 病史资料不完整,不确切,未能反映疾病进程和动态,以及个体的特征,因而难以作为诊断的依据。亦 可能由于资料失实,分析取舍不当,导致误诊、漏诊。(2) 观察不细致或检验结果误差。临床观察和检查中遗漏关键征象,不加分析地依赖检验结果,是误诊的重 要因素。(3) 先入为主,主观臆断,妨碍了客观而全面地搜集和分析资料。(4) 医学知识不足,缺乏临床经验,对一些病情复杂、临床罕见疾病造成误诊,是误诊的常见原因。 7为达到确诊的目的,临床上常用哪些诊断方法?(1) 直接诊断:病情简单、直观,根据病史或体征,无需化验和特殊捡查即能做出诊断。如荨麻疹、外伤性 血肿、急性扁桃体炎、急性胃肠炎等。(2) 排除诊断:临床症状、体征不具有特异性,有多种疾病可能性经深入检查,稍加分析,容易发现不符 之点,予以排除,留下12个可能的诊断进一步证实。(3) 鉴别诊断:主要症状体征有多种可能性,一时无法确定诊断需不断搜集多种资料予以鉴别。若新的资 料不支持原有的诊断,应将原有的可能性剔除,或提出新的诊断。8综合的临床诊断应包括哪些内容?(1) 病因诊断:根据临床的典型表现,明确提出致病原因和本质,如风湿性心瓣膜病、结核性脑膜炎、血友 病等。(2) 病理解剖诊断:对病变部位、性质、细微结构变化的判断。(3) 病理生理诊断:是疾病引起机体功能变化,如心功能不全、肝肾功能障碍等,它不仅是机体和脏器功能 判断所必需的,而且也可由此作出预后判断和劳动力鉴定。(4) 疾病的分型与分期:不少疾病有不同的型别与程期,其治疗及预后意义各不相同,诊断中亦应予以明 确。(5) 并发症的诊断:是指原发疾病的发展,导致机体、脏器的进一步损害,虽然与主要疾病性质不同,但在 发病机制上有密切关系。如慢性肺部疾病并发肺性脑病、风湿性心瓣膜病并发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等。(6) 伴发疾病诊断:是指同时存在的,与主要诊断的疾病不相关的疾病,其对机体和主要疾病可能发生影响, 如龋齿、肠蛔虫症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