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心理学第三节儿童心理发展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29418840 上传时间:2022-08-03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心理学第三节儿童心理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发展心理学第三节儿童心理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发展心理学第三节儿童心理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发展心理学第三节小朋友心理发展.txt没有不疼的伤口,只有流着血却微笑的人有时候给别人最简朴的建议却是自己最难做到的。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征询师现危险;妈妈的营养状况与胎儿的发育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怀孕初期妈妈营养不良,能引起胎儿生理缺陷,后期营养不良有也许生出低体重儿。 (2)妈妈的疾病对胎儿的影响 许多病毒能透过胎盘的保护屏障影响胎儿。如风疹、伤寒、白喉、霍乱、肝炎以及梅毒、淋病、毒血症等都会给胎儿带来脑或其她方面的多种毒害。因此妈妈在怀孕期间一定要采用合适避免措施。 (3)药物和烟、酒对胎儿的影响 诸多药物,如反映停、性激素都会对正在发育中的胎儿有潜在影响,再如抗菌素和镇静剂也会对胎儿产生负作用。孕妇用药一定要小心谨慎。 酒精能克制胎儿大脑的增长和脑机能的发展。妈妈喝酒过多,胎儿易患酒精综合症,导致胎儿生理缺陷,并影响胎儿心理发展。 妈妈吸烟会阻碍胎儿正常供氧,从而减慢胎儿的新陈代谢和正常发育。 2后天环境对脑的构造和机能的影响 小朋友脑的发育遵循着遗传基因所提供的规律,也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在这个意义上说,小朋友脑的发展是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互相作用的成果。 脑发育的可塑性:在脑发育的过程中,由于环境因素的作用,脑的大小和功能都会受到影响。如初期社会经验剥夺将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发展停滞甚至萎缩现象,乃至导致不可逆转的永久性伤害。小朋友营养不良也会导致脑细胞发育不正常而对脑的生长产生重要影响。 脑的修复性和机能代偿:研究发现婴儿初期某种脑损伤可以通过某种类似学习的过程而获得一定的修复。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同,当某半球受损伤,另一半球的功能也许会产生替代性功能补偿。如语言中枢受损伤,在5岁此前另一侧脑半球可以进行功能补偿,而不会导致永久性的功能丧失。第三节 小朋友心理发展第一单元 婴儿期的心理发展 婴儿期是指个体0-3岁的时期。 这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重要特点是:动作发展对心理发展的意义重大;感知觉迅速发展,且在许多方面接近成熟水平;言语发展的重要时期;社会性依恋的发展是情绪情感发展的重要标志。一、婴儿动作的发展 婴儿动作的发展始于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活动和继而发展起来的条件反射活动。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的形成就是心理发生的标志。 婴儿初期动作的发展为心理发展发明条件,心理是在活动中产生的,并表目前活动中。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133初期动作的发展在一定限度上反映着心理发展的水平。初期动作的发展过于缓慢,可以预示后来智力发展上的障碍。 (一)婴儿的重要动作发展 在婴儿期,多种动作都迅速发展起来,对心理发展具有最重要意义的动作是手的抓握动作和独立行走。 1婴儿手的抓握动作的发展。手的抓握动作的重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精确的抓握动作与视、动协调给婴儿开拓着结识事物特性的重要途径,也为手的动作增添了新的内容使用工具,用动作姿势替代言语功能,从而使动作具有了间接性和最初的符号功能。 2独立行走是小朋友发展的一种里程碑,它使小朋友的躯体移动从被动转为积极,扩大了认知范畴,增长了与周边人积极交往的机会,为发展个体活动的自主性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婴儿重要动作发展得好与不好,在某种限度上对增进或延缓其心理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应当从初期开始注意婴儿重要动作的训练。 (二)婴儿动作的发展遵循着一定的规律性 1从整体向分化发展; 2从不随意动作向随意动作发展; 3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动作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犹如生理发展的指向性同样和大小原则。遵循着头尾原则、近远原则 这种指向性如图31所示,头尾指向,即从头到脚的发展方向;近远原则也称中心外周指向,即发展的方向从身体的中心部位向周边部位转移;大小指向,即从大的活动向特殊活动发展,从大肌肉运动向精细动作发展。 图31 身体和运动发展的直线倾向图(引自李丹小朋友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二、婴儿感知觉的发展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征询师 感知觉是个体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早成熟的心理过程。感知觉对婴儿心理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婴儿通过感知觉获取周边环境的信息并适应周边环境。这一过程不是被动的,而是积极的积极的有选择性的过程,是对来自周边环境的信息的察觉、组织、综合及对它的解释。 (一)对婴儿感知觉能力的结识 1人们对新生儿、婴儿感知觉能力的结识经历了重大变化。 老式的观点始终把新生儿视为软弱无能的,悲观被动的生物个体是一块“白板”。这种结识在相称长的时间内占据统治地位。觉得她们毕生下来 近几十年来,人们发现新生儿、婴儿具有惊人的感觉能力,于是惊呼“新生儿并非新手”。 评估一种个体与否具有某种感知能力,应解决两个问题:其一,个体能否察觉目前存在的客体或刺激源;其二,个体能否区别物理上的不同刺激源。这需要具有相应的研究措施。 2新的研究措施的突破 新生儿和婴儿能力的发现来自于研究措施上的新的突破。习惯化范式(habituationparadigm)和优先注视范式(preferentialloodingparadigm)等都是揭示婴儿感知能力的核心性研究措施。 习惯化范式又称习惯化与去习惯化。习惯化是指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映强度逐渐削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反映。去习惯化是指在习惯化形成之后,如果换一个新的不同刺激,反映又会增强,这就是去习惯化。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整个过程合称为习惯化范式。图32是习惯化范式模拟曲线。最强反映图32 习惯化与去习惯化示意图次数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135 通过这种研究措施可以揭示出此前无法理解的初期感知能力。婴儿在这个时期具有的感知能力,对她们的心理发展有重要意义:婴儿初期能辨别新旧不同的刺激,使她们在复杂的环境中能进行选择性反映,以利于适应环境;她们把注意力移向新事物,利于扩展经验,学习新知识。 优先注视范式也称刺激偏爱程序,这种研究措施以注视时间为指标。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观测小屋呈现刺激、观测反映并记录注视时间。通过研究发现婴儿初期就可以察觉刺激源;根据对不同刺激物注视时间的长短,还发现她们可以区别不同的刺激物,且对某种图形产生偏爱。偏好的注视可进一步阐明新生儿也许生来就具有某种排定的程序偏重注视某些轮廓和图形。 (二)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1婴儿感觉的发展 (1)婴儿视觉的发展 人对周边环境的信息大多数是通过视觉系统获得的。视觉重要是物体所呈现的复杂信息的察觉和辨认。 眼睛察觉和辨认刺激物需要具有一定的视觉技能,这些技能重要有视觉集中、视觉追踪运动、颜色视觉、对光的察觉和视敏度。研究发现:出生后24小时的新生儿就能察觉移动的光;出生后15天就具有颜色辨别能力,314个月的婴儿颜色辨别能力基本上趋近成熟水平;出生12-小时的新生儿中有34可以追视移动的红环;生后三周视线开始集中到物体上,抱负的视焦点是距眼睛8时处哺乳时妈妈的脸与婴儿视觉的合适距离。要到4个月才干变化晶体视物;辨别刺激物能力的视敏度在出生24小时,只有成人的13l00,其后开始稳定发展。有的研究觉得视敏度发展最快的时期是7岁,也有人发目前10岁此前视敏度仍有明显发展。总之,婴儿出生后数周或数月内摸索世界的视觉手段已有了明显的发展。 通过范兹(robert fantz)的刺激偏爱程序的创新,发现婴儿对某些视觉刺激有特殊的偏爱,这些刺激很容易引起她们的注意。如鲜艳的色彩、运动中的物体、物体轮廓线密集的地方或黑白对比鲜明处、正常人脸、曲线或同心圆图案等。这种偏好的意义在于:她们注视承载客体最大信息量的轮廓和边线,可以获得最多的信息,表白她们对所接触的外部事件具有选择性。这对给婴儿初期丰富环境很故意义。随着年龄增长,这种受外界刺激的控制作用逐渐为经验所调节。 (2)婴儿听觉的发展 据研究,新生儿,甚至胎儿就已经具有了一定限度的声音感受能力。婴儿初期对声音的感知和辨别重要表目前对声音的注意和定位、对语音的辨别上。 新生儿对听起来更像人们说话的音高和频率的声音颇为敏感;刚出生几种小时就体现出对声音的粗略定位能力,她们可以将头转向声源方向,到4个月时声音定位才较为精确;出生后不久的新生儿体现出了对许多种语言的语音的辨别能力,随着年龄增长这种能力会发生调节;新生儿的听觉阈限个别差别很大。 小朋友的言语听觉敏锐度随年龄而提高,小学小朋友听觉敏锐度已接近成人。听觉影响儿童的言语和思维的发展,应注重保护听觉器官,注重训练小朋友的听觉辨别能力。136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Jb理征询师 (3)婴儿肤觉的发展 几种月的胎儿就有明显的触觉反映,新生儿的触觉敏感性和触觉分化均有迅速发展;刚一出生就有温觉反映,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新生儿适应环境的一种核心;婴儿初期就有痛觉反映,但比较单薄和迟钝。 触觉在3岁前小朋友的结识活动中占主导地位。随后触觉逐渐与视听觉紧密结合,到幼儿期触觉在结识发展中的地位逐渐下降,并让位给视觉和听觉。 (4)婴儿味觉和嗅觉的发展 味觉是选择食物的重要手段,是新生儿出生时最发达的感觉。新生儿能以面部表情和身体活动等方式对甜、酸、苦、咸4种基本味道作出反映。这表白她们已具有了辨别能力。 嗅觉功能在出生24小时就有体现,并能形成嗅觉的习惯化和嗅觉适应。出生一周可以辨别不同气味,且体现出对妈妈体味的偏爱。人的嗅觉改善延续到成年,到老年又衰退。人的嗅觉敏感性个别差别很大。 2婴儿知觉的发展 婴儿知觉发展体现为多种分析器的协调活动,共同参与对复合刺激的分析和综合。 (1)空间知觉 空间知觉是由视、听、触和动觉联合活动而成的复杂知觉,涉及形状知觉、深度知觉和方位知觉。 形状知觉 通过习惯化研究阐明3个月的婴儿已有辨别简朴形状的能力。形状知觉研究还表白,幼小婴儿就具有模式化的、有组织的视觉世界。她们偏爱一定限度的复杂的世界、信息量多的图形和对她们具有社会性意义的某些形状,不喜欢没有图案的模式。 深度知觉 吉布森(EJC,ib60n)等通过视觉悬崖装置的实验发现6个月的婴儿就已经具有深度知觉。有人发现2-3个月婴儿可以把视崖作为新异刺激物来辨认。 方位知觉 小朋友方位知觉的发展顺序为先上下、次前后,再左右。一般,3岁能辨别上下,4岁能辨别前后,5岁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78岁能以客体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知觉个别差别很大,有的人毕生方位知觉都不清晰。 (2)时间知觉 时间具有非直观性,没有看得见的形式,也没有相应的感觉器官。对时间的感知具有相对性和主观性的特点。因此,在五六岁此前小朋友的时间知觉不稳定,不精确,也不会使用时间标尺。7岁开始发展时间知觉。小学阶段是时间知觉发展的重要时期。 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更是对小朋友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珍贵时期。 综上所述,婴儿期动作的发展和感知觉的发展构成了婴儿心理发展的重要内容。 (三)婴儿注意、记忆和思维的发展 1婴儿注意的发展 新生儿在无条件反射的基本上产生定向反射,这是注意的萌芽;3个月浮现条件反射的定向反射;五半年浮现不随意注意;1岁浮现随意注意的萌芽;3岁此前开始浮既故意婴儿记忆的发展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137 条件反射的浮现是记忆发生的标志;七八个月的认生是再认的体现;1岁左右的视觉记忆表象是回忆的体现;13岁陆续浮现情境记忆、词语理解记忆与图形符号记忆。 3婴儿思维的发展 婴儿的思维属于直觉行动思维,其重要特点如下: (1)直观性和行动性 动作是思维的起点;动作是解决问题的手段;动作有某种交往功能。 (2)间接性和概括性 能初步比较和辨别物体的特性,遇到类似情境可以采用同样行(3)缺少对行动成果的预见性和筹划性。(4)思维的狭隘性 思维活动仅限于同感知和动作联系的范畴,思维内容具有狭隘性。(5)思维与语言开始联系,第二信号系统开始发展。四、婴儿言语的发展 (一)言语发展的理论 言语发展理论是解释年幼小朋友如何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掌握了非常复杂的语法规则的理论。由于学者们所持观点不同而有不同的理论派别,重要理论派别有如下3种: 1后天学习理论 后天学习理论强调环境对小朋友获得言语的决定作用,其代表人物是斯金纳(BPskinne)、班杜拉(A。Bendura)和布鲁纳(Bn!lllr)。后天学习理论又分为强化说和社会学习说两类。 强化说以操作条件反射的操作行为和正、负强化等概念来解释言语的获得。 社会学习说觉得小朋友学习言语是通过模仿成人而获得的,强调模仿作用,“选择性模仿”新概念。 2先天成熟理论后又提出 先天成熟理论的重要观点是强调先天因素对言语发展的决定作用,她们觉得小朋友言语的发展决定于成熟。因此也称自然成熟说。其代表人物乔姆斯基(Chomsky)o 乔姆斯基是生成转化语法理论的创始人。她假设人类先天就具有学习语言的内因结构普遍语法,这种先天就具有的学习语言能力一般语法在后天语言环境的作用下转换成个别语法,成为使用某一具体语言的能力。她觉得转换的机制就是先天的语言获得装置(LAD)。普遍语法转换成个别语法的过程的理论就是生成转换语法理论o 3环境和主体互相作用理论 这种理论是认知学派的言语发展理论。其代表人物是皮亚杰。她主张认知构造的发展是言语发展的基本,言语的发展也来源于主客体的互相作用。 (二)婴儿言语的发展 人类的语言是有声语言,词语的意思要靠声音体现。一般状况下,婴儿的言语发生在10-14个月。在前言语阶段语音的发展顺序如下:简朴发音阶段(0-4个月),多音节阶段(4-9个月),故意义的语音,即学话萌芽阶段(9-12个月)(吴天敏,1979;林崇德,138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征询师)。世界各国婴儿最初的语音发展规律具有普遍性。3岁小朋友可以掌握母语的所有发音。 婴儿在1岁和1岁半之间获得第一批词汇,词汇量约50左右。此后,词汇量迅速发展,到3岁能达到1000左右。与此同步,她们掌握词汇的内涵和外延的质量也不断提高。 研究表白,1岁半到2岁半是婴儿获得母语的基本语法的核心时期。3岁小朋友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其发展过程如下:1岁到1岁半能使用不完整句,如单词句、双词句和电报句;1岁半到2岁的句法构造多屑完整的简朴句和一定限度的复杂句。3岁小朋友基本上使用完整句(许政援等,1996)。五、婴儿气质气质是个性特性的最初体现,也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明显而稳定的个性发展基本。 (一)老式的气质类型划分是: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和抑郁质。 (二)托马斯、切斯(Thomas&Chessl974,1982)的气质类型说 她们将婴儿气质类型划分为三种。 1容易型(占40):易于适应环境,生活习惯规律,情绪快乐,喜欢摸索往。容易型小朋友易获得成人的最大关怀和爱慕。 2困难型(占10):难以适应环境,生活无节律,情绪紧张不安,交往困难。困难型小朋友易使亲子关系有疏远。 3,缓慢型(占15):适应环境缓慢,也称慢慢活跃型。缓慢型随着爱抚和耐心教育而转化。 其他35小朋友的气质属于混合类型。六、婴儿的社会性依恋 依恋是婴儿最初的社会性情结,是情感社会化的标志,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的一种积极的情感联系。 (一)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鲍尔比(JBowlby)等将婴儿依恋发展分为三个阶段:1无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对一切人都不加区别地反映。2有差别的社会反映阶段:对妈妈有偏爱,对熟悉人和陌生人有不同的反映。3特殊情感联结阶段:对妈妈产生特别的依恋,形成了专门的对妈妈的情感联结。(二)婴儿依恋的类型艾斯沃斯(MAinsworth)将婴儿对妈妈的依恋体现分为不同的类型:1安全型依恋(占6570),有妈妈在就有安全感,对外界积极反映;2回避型依恋(占20),缺少依恋,与妈妈未建立起密切的感情联结;3对抗型依恋(占10-15),既谋求与妈妈接触,又对抗妈妈的爱抚,亦称矛盾型依恋。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安全型依恋是积极依恋,回避型和对抗型均属悲观的不安全型依恋。 依恋是在婴儿与妈妈的互相交往和情感交流中逐渐形成的。可见良好的教养可以增进良好的依恋。可以从反映性、情绪性和社会性刺激三个方面来衡量妈妈的教养行为。反映性是指对小朋友发出的信号积极的应答;情绪性是指常常通过笑、说、爱抚积极地体现情感;社会性刺激是指多进行诸如通过互相模仿行为、丰富环境、调节自己的行动以适应婴儿的行为节律而不是以自己的习惯强加给婴儿。七、自我意识的发展 个体的自我意识经历着一系列发展变化过程。在1岁以内尚无自我意识,1周岁末开始把自己与周边环境辨别开来,这是自我意识的萌芽。卜3岁小朋友开始把自己当作主体来结识,突出的体现是从称呼自己的名字(如“宝宝吃苹果”)变为用“我”这一代名词来称呼自己(如“我吃苹果)。这一变化是小朋友自我意识发展过程中的一种重要转折,也可以说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种奔腾。第二单元 幼儿期的心理发展 幼儿期的年龄范畴是36岁,是学龄前小朋友。这个年龄阶段小朋友心理发展的重要特点如下:游戏是这一时期小朋友的主导活动;幼儿期是小朋友口头言语发展的核心期;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性占主导地位,具有自我中心性特点;个性倾向性开始形成。 一、幼儿的游戏 (一)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 幼儿的娱乐、学习、社会交往和对周边环境的结识等多是通过游戏活动进行的,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其重要特性是:自主的、快乐的活动;对小朋友发育成熟、对认知发展、对社会性发展均有重要作用。 (二)游戏对小朋友心理发展的意义 游戏对小朋友心理发展具有多种意义。重要有:游戏是年幼小朋友的特殊社会生活方式,她们通过角色游戏等模仿、学习多种社会角色,学习社会交往;游戏是她们结识周边环境、结识事物的重要途径;通过游戏发展感知觉、思维和解决问题等心理活动;游戏是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通过游戏发展想象力、发明能力,在游戏中实现自我;游戏可以培养小朋友的意志力、纪律性和协作精神;游戏活动可以增强体质。 (三)小朋友游戏的发展 小朋友的游戏随年龄增长而变化。 1岁如下婴儿的游戏以成人和小朋友之间的互动游戏为主,由成人发起和组织,由成人与小朋友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从而增进婴儿智力、社会情感和人际交往的发展。 2岁左右小朋友喜欢实物游戏,按实物用途模仿成人动作,通过摸索结识事物的功能和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Jb理征询师事物之间的关系。 幼儿的象征性游戏,即象征性地使用替代物进行假装游戏。她们通过这种特殊形式实现参与人的自然和社会活动的愿望。这种游戏要有替代物,其操作过程与成人行为有类似性,具有想象性质。幼儿通过象征性游戏学习社会角色的社会职责,掌握多种行为准则。 童年和少年小朋友的游戏以规则性游戏为主。 , (四)游戏中的社会性发展 帕顿(Parten,1932)从社会性协同的角度把小朋友游戏分为6个级别。这6个级别依次为:无所用心的游戏、各自单独游戏、旁观游戏、彼此平行游戏、没有共同目的的结伙游戏、明确目的和分工的合伙游戏。这一发展过程体现出小朋友游戏从非社会性逐渐发展到具有互补和互惠性质的社会性游戏。 游戏对小朋友社会化发展的作用除了体目前人际协调行为上,也体目前协调困难时所发生的矛盾纠纷和解决纠纷的过程中。小朋友们可以从中学会如何坚持自己的意志和如何接纳别人的意见,从而逐渐达到掌握相应的社会协调能力。二、幼儿言语的发展 言语发展的内容重要指语音、词汇和句法的发展。3岁前小朋友已经可以掌握了母语的多种发音,但是许多小朋友要到六七岁才干最后所有完毕精确发音。 (一)幼儿词汇的发展 词汇的发展分为量的发展和质的发展两个方面。 1词汇量的发展 有关词汇量的调查和估计出入比较大,小朋友之间的个别差别也比较大,不能以绝对数为指标来衡量每个小朋友,但是总的趋势是具有一致性和普遍性的。综合中国、日本、美国、德国等国的研究成果可得出一种词汇量的大体一致的发展趋势(如表31)。 表3I幼儿词汇量增长趋势3岁 4岁 5岁 6岁词汇量 ,:兰盂, ,1600” ,盂兰二, +三兰盂,年增长率 (5070)呖) (2535,呖) 门225:、(引自许政提等(小朋友发展心理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跖年版) 从总体看,幼儿平均每天可获得2-3个词。 2词汇内容的丰富和词义的深化 1岁至2岁小朋友词汇的内容多集中在人物、食物、动物、玩具等熟悉和常常接触的事物的名称上,只有少量描述人或动物动作的词。幼儿词汇内容日益丰富,这表目前词的范畴的增长和概念的确切化方面。词汇的抽象性和概括性也在增长,掌握词的内涵和外延不第三章发展心理学断得到调节和修正。 小朋友对词义的理解是一种逐渐确切和加深的过程。年幼小朋友初期掌握的词汇意义与成人的理解并不相似,体现为扩大词义或缩小词义,有的则与成人的词义部分重叠。随着年龄增长和经验、知识的积累,所掌握的词义不断得到校正。成人的教育以及小朋友自己的主动摸索和对词汇的尝试运用在其词义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词类的扩展 1岁到1岁半小朋友所掌握的词,多为名词和少量动词,到3岁后来逐渐掌握各类词汇,但是不同词类的多寡差别很大。国内学者的研究成果如表32所示。词类 表32 幼儿掌握各类词汇状况 3-4岁 4-5岁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5-6岁数量 比例 名 词 935 541 1446 560 2049 575 动 词 431 250 579 224 725 204 形容词 204 118 308 119 382 107 数 词 53 31 114 44 225 63 量 词 28 1。7 46 18 70 20 副 词 24 13 28 11 40 11 代 词 18 10 X 09 25 07 (转引自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并加以缩减) 从表32中看到,幼儿掌握各类词汇数量中名词最多,另一方面是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 在名词中具体名词占80一85,在动词中外显的动作行为词汇约占85。这表白幼儿的词汇中具体名词和可见的外部动作词汇占绝大部分。这与幼儿思维发展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 4悲观词汇和积极词汇的消长 积极词汇是指小朋友既能理解又能对的使用的词汇;悲观词汇是指对词汇有所理解但不能对的使用,或者有时能说出词汇但却不怎么理解。小朋友拥有的词汇量并不等于都是她们既可理解又可对的运用的积极词汇。这种现象与小朋友对词义的理解有关。幼儿对词义的理解常有失之过宽或失之过窄的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小朋友对词义理解的加深和表述能力的发展,悲观词汇会逐渐减少,积极词汇不断增长。但是在词汇量迅速扩大的状况下,悲观和积极词汇之间的消长过程还会延续一段时间。 (二)语法构造的发展 小朋友要掌握语言必须获得语法构造,掌握组词成句的规律。年幼小朋友具有独特的获得语法构造和自动应用组词成句的规则,并大体按照如下趋势发展: 第一,从简朴句发展到复合句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Jb理征询师 小朋友说出的句子的构造是一种逐渐分化和发展的过程,从最初浮现的主谓不分的单词句到双词句,而后又发展到简朴句,最后浮现构造完整、层次分明的复合句。 在幼儿阶段简朴句和复合句的发展态势如表33。2-6岁小朋友陈述句中的简朴句和复合句比较()826 第二,从陈述句发展到多种形式的句子 小朋友最初掌握的是陈述句,到幼儿期,疑问句、否认句、祈使句、感慨句逐渐发展起来。但是到幼儿期末,陈述句仍然占有三分之一左右。她们对被动句、反语句、双重否认句等形式复杂的句子仍难以对的理解。 第三,从无修饰句发展到修饰句 小朋友最初使用的简朴句并无修饰语,后来逐渐发展到有简朴修饰语和复杂修饰语。 第四,句子长度的变化 一般以句子的长度作为衡量小朋友初期语言发展的指标(量的指标),汉语是以词作为计算句子长度的单位。表34表白幼儿句子长度的增长趋势。 年龄句子长度(词数)2-6岁小朋友简朴陈述句句子长度的发展6岁 幼儿期是口头言语发展的核心期,也是人生获得语言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时期,因此促进幼儿期言语发展是幼儿教育的极其珍贵的时机。幼儿期的言语发展水平,将会影响到她们将来从事的职业和社会交往的基本能力。三、幼儿期认知的发展 (一)幼儿记忆的发展 1年幼小朋友记忆的容量随年龄而增长,3岁小朋友3个左右,6岁小朋友可达6个左右。 2记忆的发展特点 幼儿记忆的重要特点是:无意识记为主,故意识记迅速发展起来;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开始发展起来,这两种记忆互相联系,互相渗入;形象记忆为主,词的记忆发展起(二)幼儿期思维的发展1幼儿期思维的发展特点第三章发展心理学 143 幼儿期思维的重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指小朋友的思维活动重要依赖于具体事物的表象以及表象之间的互相联系而展开的。在幼儿期,小朋友生活活动范畴扩大、经验开始增长、词汇量急速增长、言语理解和体现能力以及与人交往能力等都迅速发展起来,这促使小朋友的思维由直接行动思维向间接形式过渡,转化为具体形象思维。如下从思维的具体形象性、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掌握概念的某些特点以及思维的规律几种方面简介幼儿思维的特点。 (1)思维的具体形象性 具体形象思维与直觉行动思维的重要区别在于感知行动内化为表象。原有思维中的多种感知与行动被简化、被压缩,而内化为头脑中的表象,通过表象之间的联系、运演进行思维活动。具体形象思维与直觉行动思维的另一区别在于词的符号功能。词的符号功能在于思维的概括性与言语的调节作用。归根结底,小朋友思维活动的发展在于辨认、运用和发明符号功能的发展。 符号功能:幼儿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形象符号能力的发展是衡量其思维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幼儿符号能力的形成要经历一种发展过程。最明显的符号能力是小朋友绘画所使用的图像符号。二三岁小朋友的绘画体现符号是象征性的,1岁到4岁、5岁,小朋友的绘画中就浮现了具有一般性质的符号。这些符号是商定俗成的普遍标志,是具有与人们交往性质的,也是小朋友进入成人社会人口的交流手段,这些符号都是用词标志的,是可以通过言语调节的。 一定的筹划性和预见性:由于思维具有了一定的词的概括性和言语的调节性,她们便可以思考不在眼前的事物,思考过去的经验,联想有关的形象,从而能筹划自己的行动,预见行为的成果,解决面临的问题。这就是思维的筹划性和预见性。 不清晰性和易变性:幼儿的结识水平还基本上处在理解事物的鲜明特点、表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阶段,因此往往具有不清晰、不确切、缺少持续性和易变性的特点。这是思维反映事物的外部特性和非本质联系的特点。 (2)抽象逻辑思维获得初步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欲求的发展,幼儿不再满足于对事物的表面关系和形象联系的结识水平,她们开始追求对事物的内在关联和本质特性的结识。这势必促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中萌发出抽象逻辑性。幼儿抽象思维的初步发展重要表目前提问的类型的变化和概念形成的特点上。 提问类型的变化:幼儿的摸索精神和求知欲高涨,好奇心强,她们常常不厌其烦地向成人提出多种问题,二三岁小朋友的提问以“是什么”为主,这反映她们的求知水平局限在追求个别事物的特点上。四五岁小朋友的提问类型就变成以“为什么”为主导。这与小朋友所渴望理解的内容、与小朋友的思维发展相适应。大量的“为什么”阐明小朋友对客观世界的理解欲望开始指向事物的内在道理、现象的本质特性和事物之间联系的规律性。 概念形成的特点:对概念的概括水平是小朋友发展的一种重要标志。有关研究表白:幼儿并不是以形状和颜色这样的外部特性作为概念概括的重要原则;四五岁小朋友以功用关系为概括的重要根据;从5岁开始按类别进行概括的能力迅速发展,这阐明从幼儿后期开始概念的抽象概括水平得以迅速发展。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Jb理征询师 小朋友获得概念的基本方式有4种,通过典型事例获取概念是幼儿学习概念的重要方式。成人总是把一类事物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事例指出(如水果中的苹果),并与词结合起来教给小朋友。这是小朋友,特别是幼儿获取概念的最基本的方式。此外尚有通过定义获得科学概念,通过言语解说和概括文章命脉获得概念以及通过概念名称的组合推知组合后的复合概念。后三种掌握概念的途径都可归结为言语理解方式。事例的方式是多种言语理解方式的前提。小朋友初期获得的概念几乎都是以典型事例为根据的。 概念的层级性(也称层级类概念):事例概念按抽象限度不同可分为上级概念、基本概念、下级概念三个层次,如植物、树、松树的概括层次关系。下级概念所负荷的信息量大,上级概念抽象限度高有也许失去更多的信息。为了便于小朋友掌握和运用概念,需要选择详细情报与高层次概括之间的均衡点。这个均衡点就是基本概念。如前例中的“树”。幼儿掌握概念和成人对她们的教示,几乎都是以基本概念为主,此后才发展出上级概念和下级概念。20世纪70年代后来,人们对这种平常生活中常用的自然概念的获得以及层级类概念越来越关注,研究工作也迅速发展成为近二三十年来小朋友概念获得研究的新趋势。 (三)认知发展的过程 , 小朋友的认知发展体现为几种趋向: 第一,小朋友认知发展由近及远。幼儿凭自己的经验结识事物,往往以自己的见解替代她人的见解。认知的范畴由自身接触的事物扩展至家庭、学校、社会及至世界。 第二,小朋友认知发展由表及里。幼儿只结识事物的外部的、直观的表面现象,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才结识事物的内在的本质属性。 第三,小朋友认知发展由片面到比较全面。幼儿认知事物由局部到整体,由对事物片面的结识到比较全面。她们往往先是专注于事物的某一部分而忽视其她部分,以偏概全,逐渐才干结识到事物的不同方面。 第四,小朋友认知发展由浅到深。如幼儿对概念的掌握不是一蹴而就的,由表层意义、功用、再到本质特性,是一种逐渐深化的过程。 第五,小朋友认知发展由绝对到相对,由自我中心到脱中心化的过程。小朋友最初对事物的结识不能站在别人的立场上考虑对方的观点,不能转换角度或同步从多种角度观测某一事物,不能意识到自己的思维过程。到了小学末期,通过脱自我中心化才干理解事物的相对性,才干比较客观地结识事物及事物之间的关系。四、幼JL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 在小朋友个性形成过程中,自我意识和道德意识的发展起着核心的作用。 (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3岁前小朋友自我意识已经发展到“自她分化”阶段,把自己作为主体来结识。幼儿期自我意识的发展重要表目前自我评价能力的发展上。 1从依从成人的评价发展到开始有独立的评价。 2从对外部行为体现的评价向内在品质评价转化。 3从简朴、笼统的评价发展到较为具体的评价。第三章发展心理学4从主观情绪性评价向初步客观性评价发展。(二)道德判断和道德发展过程1道德判断的不同阶段 皮亚杰把小朋友道德判断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前):直接接受行为的成果,还不能作出道德意义上的判断。 (2)她律道德阶段(四五岁七八岁):只注重行为规则;注重行为后果,不考虑行为意向和动机。也称为道德现实主义。 (3)自律道德阶段(-10岁后来):不盲目服从权威,结识道德规范的相对性;既考虑行为成果,又考虑行为动机。也称为道德相对主义。 2小朋友道德发展过程 柯尔伯格(LKohlberg)把小朋友道德发展过程分为三个时期,每个时期又分为两个阶段,共六个阶段(如表3,5)。表35 柯尔伯格的小朋友道德发展阶段(引自王振宇小朋友心理学),江苏教育出版社,) 小朋友道德的发展向着成熟阶段所经历的过程基本上是相似的。环境和文化的影响只能决定发展的速度或变化其道德的内容,而不能变化它的发展顺序。 (三)自立欲求与对抗 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小朋友自主欲求也逐渐提高。婴儿非常乐旨在妈妈怀抱中做多种游戏,可是进入幼儿期就要逐渐拉开与妈妈的距离,她们能在妈妈身边玩耍,把妈妈作为外在需求的安全基地。她们的活动范畴日益扩展,从对妈妈的全面依赖状态,向一定限度的自立发展,并为自己一种人发挥自立的能力而满足和快乐。继而,对周边的事都想固然地要“我自己做”,对父母的协助、批示、严禁总要用“不”来对抗。这种现象就是第一反抗期。这种现象与小朋友的自我意识发展紧密联系,是小朋友心理发展过程中的自然程序。 对父母的对抗行为的体现是发展中的正常现象,不能由于受此烦扰而祈求没有对抗期浮现。如果孩子没有什么对抗行为,这多是由于非小朋友自身的问题所致,如父母的教育过于严肃,自主的欲望受到克制而不也许对抗,或者父母过于宠爱,一切欲望有求必应,从而剥夺了小朋友自我发展的机会。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征询师 据研究,意志力正常发展的幼儿,有84经历过对抗期,而意志力单薄的幼儿中只有21经历过对抗期。对成人后来的人风格查发现,在幼儿期通过了对抗期者自主性强,幼儿时未体现对抗期者,一般在成人后来均有自主性和积极性缺少的倾向。第三单元 童年期小朋友的心理发展 童年期的年龄范畴是六七岁一十一二岁,属小学阶段。童年期L童的生活从以游戏为主导转为以学习为主导,其重要任务是通过学校教学系统地掌握学习能力和学习态度,学会学习。 童年期小朋友的心理发展重要表目前认知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方面。这个时期,小朋友的认知发展是以学习知识为基本而展开的,其重要特性是思维过程的具体运算性,是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的过渡。社会性发展重要表目前逐渐挣脱对父母的依赖性,而转向朋友志向,突出地注重伙伴关系。与此同步,着重以同伴的评价为根据形成自我评价,在同伴交往中,增进社会化的发展。一、认知的发展 (一)记忆的发展 1记忆容量的增长 成人的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信息单位,研究资料(见表36)表白小朋友的记忆容量随年龄增长而增长。小学小朋友的数学记忆广度已经与成人水平相称。 表36 各年龄阶段短时记忆广度被试 幼儿 初小 高小 初中 大学 2记忆的重要特点 (1)故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成为记忆的重要方式。 图33表白,故意识记和无意识记都随小朋友的年龄而发展,在小学阶段故意识记开始超过无意识记,占据优势。故意识记的浮现标志着小朋友记忆发展上的一种质变,故意识记超过无意识记又是记忆发展中的一种突出的变化。 (2)意义记忆在记忆活动中逐渐占主导地位。 意义记忆是一种理解识记,当小朋友对所要识记的材料有了理解并有了进行意义加工的能力,她们就能更好地进行意义记忆。小学小朋友随着理解力的增长、知识的增多、组织和体现能力的提高以及言语和思维水平的提高,她们在学习中越来越多地进行意义记忆。一项规定715岁小朋友在识记同一教材之后的一段时间进行再现的实验,其成果显示年龄越大,年级越高,意义记忆的百分数也越高(7岁的意义识记为28、10岁为44、12岁为45、15岁为83),与此相应,机械记忆的百分数随之下降。也有某些小朋友由于对所学第三章发展心理学图33 无意识记和故意识记的比较 (引自陈千科(3nhyehko),1945)内容不理解或不够理解,以至长期停留在机械记忆的措施上,简朴地搬用现成的公式定理,而看不清其中的道理,这势必影响她们记忆的发展和后来学习的提高。 (3)词的抽象记忆的发展速度逐渐超过形象记忆。小学小朋友在学习过程中,词的抽象记忆迅速发展,其增长率逐渐超过形象记忆。学者的研究表白,在中、小学阶段,直观形象记忆和词的抽象记忆(涉及具体词和抽象词)都随年龄而发展,但对词的材料识记的增长率比直观材料增长率要快,五年级后来对意义抽象的词的再现增长率又超过意义具体的词的增长率。 3记忆方略的运用 小朋友对所要记忆的材料进行组织和加工的能力直接关系到记忆的效果。记忆方略是人们为了有效的记忆而对输入信息采用有助于记忆的手段和措施。小朋友运用记忆方略经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被分为三个阶段:没有方略,多为5岁此前的小朋友;过渡阶段,一般为57岁小朋友,其特点是自己不能积极运用方略,但通过诱导可以运用;能积极而自觉地采用方略,10岁后来记忆方略稳定发展。下面简介小朋友采用的几种重要方略。 (1)复述(背诵):背诵是能增进小朋友记忆的一种有效方略,是注意不断指向输入信息的过程,也是为了达到识记目的而积极做出的意识活动。实验阐明,小朋友掌握背诵方略是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的(5岁者10有复述行为,7岁有60,10岁达到85)。另有研究进一步阐明,9-10岁此前的小朋友尚不能较好地积极运用背诵方略来协助记忆的保持。对不能自发地进行背诵的小朋友进行合适的训练,可以把她们的记忆成绩提高到接近积极背诵的小朋友的水平。 (2)组织:组织是把要识记的材料中所涉及的项目,按其间的意义联系归类成系统以协助记忆。组织方略一般可分为两种状况: 归类:把要识记的材料按某种原则或关系进行归并,以协助记忆。研究表白,年长小朋友比年幼小朋友更多地采用归类方略。但不同年龄小朋友分类的水平也不同,年龄小的往往按简朴联想归类,稍大的小朋友常以功用关系分类,然后才逐渐发展到按概念进行分类。 系列化:系列化是把互相关联的信息按体系关系进行整顿并条理化,以协助记忆的11,+:漆一小学生记记一大班幼儿熬一雪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b理征询师方式。小学一年级还不能运用系列化方略,从三年级开始,这种能力随年级增长而提高。 4小朋友记忆的培养和增进 提高小朋友记忆的效果需要以上述小朋友记忆的发展特点为根据,而记忆的发展又受到社会生活条件和教育的影响,因此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培养小朋友的记忆能力,增进记忆的发展。 (1)丰富小朋友的知识和经验 小朋友的经验丰富,知识增多,认知水平就会相应提高,知识之间的联系渠道也会畅通,从而会增进意义记忆的发展,增进组织方略的运用。 (2)提高言语和思维的发展水平 小朋友记忆的发展特点与言语和思维有密切关系,类别概念和言语发展水平对记忆有重要影响,因此增进记忆的发展是不能孤立于言语和思维发展之外来进行的。 (3)运用记忆发展特点,增进记忆发展进程 不同年龄阶段各有记忆特点,适应并运用这些特点协助小朋友提高记忆发展水平。如小学低年级(6口7岁)是掌握方略的过渡阶段,过渡阶段最易接受教育条件的影响,及时给予合适的指引就能增进小朋友从不能积极应用方略过渡到能积极应用方略来进行记忆,从而缩短过渡性的中间阶段。 (4)编织记忆之网 协助小朋友建立新知识的关系网,运用新旧知识的关联,建立新知识同已有知识的联系网,再引导小朋友通过联想建立多种知识和经验之间的联结,形成多通道、多构造、多联结的知识网,从此连接记忆之树、编织记忆之网。这既有助于记忆的短时再现,也有助于记忆的巩固和精确性。 (二)思维的发展 童年期的思维获得奔腾发展,其基本特性在于:逻辑思维迅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完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这种过渡要经历一种演变过程,从而构成童年期小朋友思维发展的特点: 1思维发展过程的特点 (1)经历一种思维发展的质变过程 幼儿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导,通过童年期就进入以逻辑思维为主导的阶段。这一转变是思维发展过程的质的变化。 (2)不能挣脱形象性的逻辑思维 童年期的逻辑思维在很大限度上受思维具体形象性的束缚,特别是小学低年级或三年级以下,她们的逻辑推理需要依托具体形象作支柱,甚至要借助直观来理解抽象概念。在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往往是抽象逻辑思维与具体形象思维同步起作用,在两者的互相作用中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发展起来。这个发展过程是两种思维成分互相渗入,进行消长变化的复杂过程。 (3)10岁左右是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转折期 在整个童年期小朋友思维发展存在着不平衡现象,也存在着具有核心性的转折年龄。一般觉得,这个转折年龄在10岁左右,即小学四年级。也有研究指出这个重要阶段的浮现具有伸缩性。根据教学条件,可以提前到三年级或者延缓到五年级。这里强调了思维发展具有重要的转折期,规定教育应适应小学小朋友思维发展的规律,发掘她们的巨大潜在能力,第三章发展心理学增进她们思维能力的发展。 2新的思维构造的形成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构造发展的理论和认知发展阶段性的划分,6岁、7岁一11岁、岁的小学小朋友属于具体运算阶段,进人逻辑运算时期。其重要思维特点是: (1)掌握守恒,即概念的掌握和概括能力的发展不再受事物的空间特点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而可以抓住事物的本质进行抽象概括。也就是说小朋友的结识能力不再由于事物的非本质特性(如形状、方向、位置等)的变化而变化,可以达到透过现象看清本质,把握本质不变性。 (2)思维具有可逆性 思维的可逆性是指思维活动既可以向一种方向运营,也可以返回,向另一种方向运营。思维的可逆性活动有两种。第一种是反演(或否认)可逆性,如把胶泥球变成香肠形状,幼儿觉得香肠形状不小于球形状,小学小朋友就结识到变化了形状还可以改回来,因此两者仍然同样大小。这阐明小朋友对物体的变化已有了可逆推理的能力;第二种是互反可逆性,如A)B,它的反运算则是BA,两个运算之间是等值的。 (3)“补偿关系认知 如果把两个相等的胶泥球中的一种压成饼形状,幼儿会觉得饼状不小于球状,小学小朋友就结识到饼形状虽然比球形状大,但同步它也薄了,因此两者仍然同样。这阐明小朋友已能从两个维度的补偿关系上结识事物的不变性了。 思维运算是以某种守恒性为前提的,思维运算的守恒性又与思维活动的可逆性、补偿关系的认知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3逻辑推理规则的掌握 新的思维构造形成,使小朋友结识事物容易把握本质特性,从而为推理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奠定基本。进行推理还必须掌握类别体系化和序列化等推理规则,童年期小朋友具有了掌握基本推理规则的能力。 (1)类别体系化 类别体系化是一种重要的分类能力,也称类群集。按类别体系分类,事实上是将子类涉及到一种更大、更普遍的类中去的过程,这是类涉及问题,如图34所示: 可以表达为A+A,:B, B+B,:C, C+C,:D,D图34 类别体系化示意图 B、150 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征询师 像松树(A)、树(B)、植物(C)、生物(D)各概念之间的关系就呈这种树叉状的类别附属关系。当小朋友理解了大类和子类之间的涉及关系,就可以在各层级类别之间自由地往复思考。 (2)序列化 序列化也称关系群集。序列化重要反映小朋友对事物之间的关系的认知。在对称关系中,序列化的演绎体现为:在A、B、C中,已知A:B、B:C,小朋友能推论出A:C的结论;在不对称关系中,小朋友可以根据AB、BC演绎出AC的结论。 序列化的能力还表目前小朋友能将两组相相应的项找出来。如能将图35中的人形按A1BlCl的高矮序列排出来,将拐杖按A2B2C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