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概述及其健身作用与原理

上传人:积*** 文档编号:129057933 上传时间:2022-08-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术概述及其健身作用与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武术概述及其健身作用与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武术概述及其健身作用与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武术概述及其健身作用与原理 教学内容:1、武术概述2、武术的健身作用与原理开篇: 中国武术在华夏土地上延绵了数千年,历史悠久并植根于民间。它来源于人们的生产实践、军事战争和社会活动,在中国文化的长期熏陶哺育下,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世代相传,历久而不衰,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老式体育项目,是国内的国粹。 中华武术具有多彩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深邃的文化意蕴,具有健身、防身、修身养性、竞技、娱乐等多方面社会功能,无愧为中华民族发明的文化精粹,不仅在中国受到广大群众爱慕,并且得到世界上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青睐。 一、武术概述 1.武术的形成与发展武术在国内有悠久的历史,它的产生,缘起于国内远古祖先的生产劳动。人们在狩猪的生产活动中,逐渐积累了劈、砍、刺的技能。这些原始形态的攻防技能是低档的,还没有脱离生产技能的范畴,却是武术技术形成的基本。武术作为独立的社会文化现象,是同中华民族文明的产生同步的。 武术萌芽于原始社会时期。 氏族公社时代,常常发生部落战争,因此在战场上搏斗的经验也不断得到总结,比较成功的一击、一刺、一拳、一腿,被模仿、传授、习练着,增进了武术的萌芽。 武术成形于奴隶社会时期。夏朝建立,通过连绵不断的战火,武术为了适应实战需要进一步向实用化、规范化发展,夏朝时期的武术活动重要在如下两个方面发展:一、军队的武术活动二、以武术为主的学校教育。 商周时期,商代浮现了武术训练的重要手段-田猎,商周运用“武舞”来训练士兵,鼓舞士气,周代设的“序”,“序”等学校中也把射卸,习舞干列为教育内容之一。相传在周时期浮现了一部中国武术史上重要的著作周易,亦称易经, “一阴一阳为之道” 这本书有涵很丰富的哲学思想,对国内养生学的发展影响极为深远,其“易有太级,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产生了太级学说,从此奠基中国武术体系,进入春秋战国后来,诸候争霸,都很注重技术在战场中的运用。齐恒公举办春秋两季的“角试”来选拔天下英雄。在这时期,剑的制造及剑道都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武术发展于封建社会时期。秦汉以来,盛行角力、击剑。随着“宴乐兴舞”的习俗,手持器械的舞练时常在乐饮酒酣时浮现,如史记项羽事纪记载的“鸿门宴”中“项庄舞剑,旨在沛公”,便是这一形式的反映。此外,尚有“刀舞”,“力舞”等,虽具娱乐性,但从技术上更近于今天套路形式的运动。 唐朝以来开始实行武举制,对武术的发展起了增进作用,如对有一技之长的士兵授予荣誉称号。裴民将军的剑术独冠一时,裴民的剑术、李白诗歌、张旭草书并称唐代三绝的美誉,可见武术作为一种文代形式已相称具有影响。 宋元时期,以民间结社的武艺组织为主体的民间练武活动蓬勃兴起,有习枪弄棒的“英略社”,习射练习的“弓箭社”等。由于商业经济活跃,浮现了浪迹江湖,习武买艺为生的“路歧人”。不仅有单练、并且有对练。 明清时期是武术大发展时期,流派林立,拳种纷显。拳术有长拳、猴拳、少林拳、内家拳等几十家之多;同步形成了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等重要的拳种体系。 到了近代,武术适应时代的变化,逐渐成为中国近代体育的有机构成部分。民国时期,民间浮现了许多拳社、武士会等武术组织。1927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央国术馆。1936年中国武术队赴柏林奥运会参与表演。新中国成立后,武术运动广泛开展,1956年,中国武术协会在北京成立。1958年,制定了第一部武术竞赛规则,编定了拳、刀、枪、剑、棍五种竞赛规定套路。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武术的发展遭到严重挫折。直到1972年,全国的武术比赛和表演才重新举办。1979年,国家体委有关发掘整顿武术遗产的告知下发后来,各地体委和武协对武术进行了调查研究和挖掘整顿工作,查明了全国源流有序、拳理明晰、风格独特、自成体系的拳种达129个,为武术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奉献。1985年1月,国家体委颁布和实行的武术运动员技术级别原则,将运动员分为武英、一级武士、二级五士、三级武士、武童5个级别。1996年上海体院设立武术专业博士学位点。1998年,设立和开始实行武术段位制,将武术段位定位九段。1960年新中国的武术代表团第一次出访前捷克,随后武术外访活动增多,1985年8月,在西安第一次举办了武术国际邀请赛,1987年,在日本横滨举办了第一届亚洲武术锦标赛,1990年10月,国际武术联合会在北京成立,1990年武术初次被列入第十一届“亚运会”竞赛项目,标志武术走进亚运会。1991年,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后来每两年举办一次。1999年,国际武联被吸取为国际奥委会的正式国际体育单项联合会成员,这是武术发展中的又一历史性突破,意味着“把武术推向世界”的雄伟目的的进一步实现!“源于中国,属于世界”的武术已经成为沟通世界各国人民的桥梁和友谊的纽带,必将为增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增进了各国人民互相理解做出奉献。 2.武术的定义何谓武术: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重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老式体育项目。 第一节 武术的形式、内容与分类1.武术内容丰富多采,按其运动形式可分为三大类: 一、功法运动功法运动 功法运动是以单个武术动作做为主体练习,以达到健体或增强某方面体能的运动。例如,专习浑元桩以调心、调身、调息,长时间站马步桩以增强腿力等。 二、套路运动 是武术动作以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运动的变化规律编成的整套练习形式。重要内容涉及拳术、器械、对练、集体表演。 (一)、拳术: 是徒手练习的套路运动。它的种类诸多,重要有长拳、太极拳、南拳、形意拳、八卦掌、通背拳、象形拳等。 1、长拳:它以拳、掌、勾为其重要手型和弓步、马步、仆步、虚步、歇步为其基本步型,并有蹿蹦跳跃、闪展腾挪、起伏转折和跌扑滚翻等动作和技术构成的姿势舒展,动作灵活,迅速有力,节奏鲜明的拳术。它是在总结老式的查拳、华拳等拳术技术的基本上形成 的,重要有多种适应普及的初级、中级套路,以及适应竞赛的规定套路和自选套路。 2、太极拳:是一种柔和、缓慢、轻灵的拳术。它以棚、捋、挤、按、采、挒、肘、靠、进、退、顾、盼、定为基本十三势。动作轻柔圆活,到处带有弧形,运动绵绵不断,势势相承。老式的太极拳有陈式、杨式、吴式、孙式和武式等较有影响的流派。各式太极拳也尚有大架、小架、开合、刚柔相兼等各自不同的特点。国家体委推陈出新,先后整顿推广了24式简化太极拳,48式太极拳以及88式太极拳等。 3、南拳:是一种流传于国内南方各省节短势烈的拳术。南拳的拳种和流派颇多,各自又有不同的特点。其动作朴实刚劲,步法稳固,拳势剧烈,常以发声吐气助长发力。 4、形意拳:是以三体式为基本姿势,以劈、崩、钻、炮、横五拳为基本拳法,并吸取了龙、虎、猴、马、鸡、鹞、燕、蛇、鹰、熊等十二种动物的动作与形态而构成的拳术。其动作整洁简洁,发力沉着,朴实明快。 5、八卦掌:是一种以摆扣步走转为主,涉及推、托、带、领、穿、搬、截、拦等掌法变换内容的拳术。它的特点是沿圈走转,势势相连,身灵步活,随走随变。 6、通背拳:是以摔、拍、穿、劈、钻五种手法为重要内容,通过圈揽勾劫,削摩拨等八法的运用,而生化出许多动作的拳术。它的动作大开大合、放长击远,发力起自腰背,甩膀抖腕,讲求冷弹脆快。 7、象形拳:是模拟多种动物的特长和形态,以及体现某些古代人物的搏斗形象和生活形象的拳术。如鹰爪拳、螳螂拳、猴拳、蛇拳、鸭形拳、以及八仙醉酒、鲁智深醉跌、武松脱铐等,都属于象形拳。象形拳分象形、取意两种。前者是以模仿动物和人物的形态为主,缺少或很少有技击的动作;后者则以取意动物的搏击特长为主,以动物的搏击特长来充实技击动作的内容。 (二)器械: 器械的种类诸多,分为长器械、短器械、双器械、软器械。刀、枪、剑、棍是长、短器械的代表。目前在武术竞赛中,刀、枪、剑、棍也是重点竞赛项目。 1、刀术:短器械的一种。它由刃、背、尖、护手盘和刀柄等而构成。刀的长度是以直臂垂肘抱刀的姿势为准,刀类不得低于本人的耳上端。运动措施 以缠头裹脑和劈、砍、斩、撩、扎、挂、戳、刺等基本刀法,并配合多种步型、步法、跳跃等动作构成套路练习。它的特点是勇猛迅速,刚劲有力。 2、剑术:短器械的一种。它是由剑刃、背、锋、护手、柄等部分构成。长度以直臂垂肘反手持剑的姿势为准,剑尖不低于本人的耳上端。以刺、点、劈、撩、挂、崩、截等剑法,配合步型、步法等而构成套路。它的特点是刚柔相济,吞吐自如,轻快潇洒,矫健优美。 3、枪术:长器械的一种。由枪头、枪缨和枪杆所构成,多用白蜡杆作枪杆。枪法以拦、拿、扎为主,尚有崩、点、穿、挑、云、劈等。练习枪术规定持枪要稳活,扎枪要平正迅速,力达枪尖。拦拿缠绕圆转,劲力合适,措施对的,身法灵活多变,步法轻灵稳健。 4、棍术:长器械的一种。棍的最低长度同本人身高。它以劈、扫、戳、挑、撩、拨等棍法为主,并配合步型、步法、身法等构成套路。练棍规定手臂圆熟,身棍合一,体现出勇猛、迅速有力,棍打一大片的特点。 (三)对练: 是在单练基本上,两人或两人以上,在预定的条件下进行的攻防的假设性实战练习。其中涉及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与器械的对练等。 1、徒手对练:是运用踢、打、摔、拿、等措施,按照攻打、防守、反击的运动规律编成的拳术对练套路。如对打拳、对擒拿、南拳对练、太极拳对练、八极对接等。 2、器械对练:是以器械的劈、砍、击、刺等技术构成的对练套路。重要有长器械对练、短器械对练、长与短对练、单与双对练、单与软对练、双与软对练等多种形式。常用的有单刀进枪、三节棍进棍、双匕首进枪、对刺剑等。 3、徒手与器械对练:一方徒手,一方持器械进行的攻防对练。如空手夺刀、空手夺棍、空手进双枪等。 (四)集体表演: 是以六人以上的徒手或器械集体演习,可变换队形与图案和采用音乐伴奏,规定队形整洁,动作协调一致。三、搏斗运动是两人在一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斗智较力的对抗练习形式。目前武术竞赛中正在逐渐开展的有散打、推手、短兵三项。 1、散打:是两人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踢、打、摔、拿等措施措施制胜对方的竞技项目。 2、推手:是两人遵循一定的规则,使用棚、捋、挤、按、采、挒、肘、靠等手法,双方粘连黏随,通过肌肉的感觉来判断对方的用劲,然后借劲发劲将对方推出,以此决定胜负的竞技项目。 3、短兵:是两人手持一种用藤、皮制作的短棒似的器械,在16市尺直径的圆形场地内,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劈、砍、刺、崩、点、斩等措施进行决胜负的竞技项目。 第二节 武术的特点和作用武术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期的历史演变中期的历史演变中期的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运动规律,它以独特的技术风格和多方面的社会功能享誉于世面的社会功能享誉于世。 武术的一般特点 (一)寓技击于体育之中 寓技击于体育之中 武术作为体育项目,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仍然是它的本质特性。无论何种套路。其共同点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构成套路的重要内容。虽然套路中不少动作的技术规格与技击原形有变化,或因连接贯串及演习技巧的需要,穿插了某些不具有攻防意义的动作,但通过一招一式体现攻与防的内在含义仍然是套路的技术核心。 (二)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 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 即讲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所谓内,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息的运营;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内与外、形与神是互相联系统一的整体。 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重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技法来体现。“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如太极拳主张身心合修,规定“以心行气,以气运身”。武术套路在技术上往往规定把内在精气神与外部形体动作紧密相合,完整一气,做到“心动形随”,“形断意连”,“势断意连”。以“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八法的变化来锻炼心身。这一特点充足反映了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倍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入和影响,形成独具民族风格的运动形式和练功措施。(三)具有广泛的适应性 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构造、技术规定、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应人们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体质的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爱好爱好进行选择练习。同步,它对场地、器材的规定较低,俗称“拳打卧牛之地”,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变化练习内容和方式,虽然一时没有器械,也可以徒手练拳、练功。一般来说,受时间、季节限制也很小。较之不少体育运动项目,具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武术能在广大民间历久不衰,与这一特点不无关系,运用这一特点可觉得现代群众性体育提供以便,使武术进一步社会化。 二、武术运动独有的锻炼特点 中国武术长期以来形成了独特的锻炼措施使之区别与其她体育运动项目。 (一)内外相合的高度协调内外相合的高度协调:武术运动动作变化多端,方向复杂,反复配合,还规定躯体运动与内在精、神、意、气的协同一致。在武术中有“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和“外三合”(即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之说,即“手、眼、身、步”“精神、气、力、功”的八法,缺一不可,这种高度协调的规定艺无止境。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无”,炉火纯青的武术家从一种极简朴的动作也能显示出不凡的功力和神韵,这正是一种超群的协调,是千锤百练的成果。(二)刚柔相兼的劲力措施刚柔相兼的劲力措施:中国武术用力方式上主张亦刚亦柔,不同于许多西方体育项目追求外显的力量、速度,强调极大限度地力量动员。武术则取其中,取其内,觉得“纯柔纯弱,其势必削;纯刚纯强,其势必亡”,只有取刚之中和,才会生出极其丰富的劲力体现,所谓“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为此中国各家拳法或刚中含柔,或柔中寓刚,或先刚而后柔化,或先柔而后刚发,发劲中讲究调集全身,发于一点。中国武术的劲力变化使人揣摩不尽,玩味不厌,布满力的内蕴技巧。(三)运息调息贯注动作 运息调息贯注动作:中国武术也十分注重运气和调息的锻炼。武术在调息中注意于动作起伏变化的配合,所谓“提、托、聚、沉”,是说腾起时提起,站起时托气,发劲时聚气,低势时沉气。更重要的是注重运气,讲究“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运动时“行气如九曲珠”,遍体活泼,以养刚中之气、浩然之气,贯于脊中而收于丹田;发力时则从脊而发,达于四梢。 任何运动都离不开气息的运营,西方体育在运动中也注意调节呼吸,使之运动持久,或加深加快呼吸以助发力和加快动作频率。中国武术则注重养气、练气、运气,使气在乎念引导之下运转,与动作相合,做到“心为令,气为旗”以意导气,使力从心。(四)气势连贯的整体意识气势连贯的整体意识:中国武术在拳路中十分强调动作与动作的内在联系,在练法上讲究势势相承,一气呵成。对整套动作最忌“断”字,规定气脉不断,动作与动作连接并非不容许间歇停止,而是强调一招一势之间做到“形断意连”“势断气连”,要善于运用内在的心志活动,即心、神、意、气将动作有机地连接起来,体现出生动的气韵,如虹的气势,贯一的气质。就是在格斗中也讲究“拳打一气连,兵战杀气勇”“不招不架就是一下,犯了招架就是十下”,势势相承,连环成招,贯串一气,令对手防不胜防,咄咄逼人 三、武术的作用 (一)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 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 中国人民千百年的习武实践和近年进行的科学研究,都阐明武术注重内外兼修,对身体有着多方面的良好影响,常常练习能收到壮内强外的效果。例如,长拳类套路,涉及屈伸,回环,跳跃,平衡,翻腾,跌扑等动作,加上内在神情的贯注和呼吸的配合,人体的各个器官都参与了活动,特别坚持基本功训练能提高人体肌肉力量和伸展性,提高关节运动的幅度,有效地发展柔韧性。而散打对抗中的判断、起动、躲闪格挡或迅速反击等对人体的反映速度、力量、机灵、耐力均有良好的增进作用。太极拳和许多武术功法练习注重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长期练习对治疗多种慢性疾病和调节人体内环境平衡均有良好的医疗保健作用。(二)具有防身自卫的作用 具有防身自卫的作用 无论是套路运动还是格斗运动,技击动作是其重要内容。套路虽然是以演习的形式浮现,但它涉及了许多攻防中可用的拳法、掌法、腿法、擒拿法以及快摔法,常常训练不仅动作纯熟,并且机能和素质也得以提高,如果再增强些距离、时机的判断能力,还可起到自卫作用。散打、推手的技术与实践十分接近,许多动作可以直接体现防卫效果。散打和推手中的某些战术也有益于增强自卫防身的能力。(三)具有修身养性的作用 具有修身养性的作用 武术在几千年绵延的历史中,历来重礼仪,讲究道德,“尚武崇德”成为学武人的一种老式教育,诸如尊师重道、讲礼守信、见义勇为、不凌弱逞强、学之有恒、精益求精等。常常习武,可以培养和陶冶崇高的情操。剧烈的攻防技击与人生修养相合,也许会令西方不可理解,但却体现了中国武术的伦理观念。 另一方面初学武术十分艰苦、枯燥,“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对人的意志品质是较好的磨练。武术为“终身不尽之艺”。艺无止境,更需要人们具有永不自满、砥砺精进的品质。通过长期训练,可以培养人们刻苦、坚韧、敢于进取和虚心好学等优良品质。(四)娱乐欣赏,丰富文化生活娱乐欣赏,丰富文化生活 武术运动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套路运动动迅静定的节奏美;踢、打、摔、拿、跌巧妙结合的措施美;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和谐美引人入胜。搏斗对抗中双方剧烈的争夺;精湛的攻防技巧、敢打敢拼的斗志,都可以给人一种武术美的享有。群众性武术活动“以武会友”,通过习武的共同爱好,可以切磋技艺,扩大交往、交流思想、增进友谊,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随着武术在世界上的广泛传播,还将会与世界各国人民的和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