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与作业管理笔记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28238791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与作业管理笔记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生产与作业管理笔记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生产与作业管理笔记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与作业管理笔记第一章 生产与作业管理导论 1.公司一切活动的基本是生产。在管理子系统中,生产管理处在中层,经营决策处在核心地位,两者是决策与执行关系。 2.在整个经营战略中,生产战略是一重要组织部分,生产战略为实现生产系统在公司中的有效性规定了明确的决策内容、程序、原则及模式,生产战略具有奉献性、一致性和可操作性三个特点。 3.生产管理的任务即是运用组织、筹划、控制的职能,把投入生产过程的多种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一种整体,按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质优价廉的产品或服务,是一种投入与产出的过程。 4.生产与作业管理要讲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营销活动要坚持以销定产,按需生产;要建立合适的生产指挥系统,实行科学管理,要组织均衡生产,更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5.按生产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物质型生产和劳动服务型两大类。其共性都是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其重要区别在于劳动服务型生产的产出不是物质产品,而是无形的产品“服务”。 6.按工艺特性可把生产分为加工装配型和流程型两大类。加工装配型生产的筹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任务相称繁重,不易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而流程型生产过程的自动化限度一般较高。 7.按公司组织生产特点,可以把加工装配型生产分为备货型生产(Maketostock,MTS)与订货型生产(Maketoorder,MTO)两种。 8.按照产品的专业化限度的高下,可划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产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生产决定了各自的生产效率,自动化限度、多样化也许性等指标的迥异。 9.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四部分彼此结合在一起,构成了公司的整个生产过程。其中,基本生产过程是主导部分,其他各部分都环绕着基本生产过程进行。 10.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是指把生产过程从空间上和时间上结合,使产品以最短的路线,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并使公司的人、财、物等资源得到充足的运用,达到高产、优质、低耗。 11.按工艺专业化原则和对象专业化原则进行生产过程的空间组织;为提高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持续性,缩短生产周期,还必须进行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 12.“5S”活动是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重要是物的要素)所处状态不断进行整顿(Seiri)、整顿(Seiton)、打扫(Seiso)、清洁(Seikeetsn)和提高素养(Shitsuke)等活动。其中“5S”活动的核心在于努力提高人员素质,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作风。 13.安全生产是指在保证劳动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进行生产;而文明生产则是指在生产现场管理中,要按照现代工业生产的客观规定,为生产现场保持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 14.顺序移动方式是指产品(零件)在各道工序之间是整批移动的,一批产品(零件)在前道工序所有竣工后,才转送到后道工序进行加工。平行移动方式是指每件产品在前道工序加工完毕后,立即转移到后道工序继续加工,产品在各道工序上形成平行作业;将顺序移动方式和平行移动方式结合起来,存优避短,即成为平行顺序移动方式。 15.服务业如果按照与顾客直接接触的限度不同,可分纯服务作业、准制造作业和混合型服务作业三类,但现实中这三类服务作业互相间并没有严格的界线,而是处在从与顾客高度接触型服务作业到低接触或无接触型服务作业的持续谱上,仅存在相对从属限度的区别。 16.生产准备和组织,生产筹划和生产控制构成生产与作业管理的基本内容。其中生产准备和组织涉及生产的物质准备和组织工作;生产筹划涉及编制生产筹划,编制作业筹划和作业分派;生产控制则涉及进度控制,库存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四项内容。第二章 工作研究 1.在科学管理的创始人泰罗的管理思想中,工作研究成为其核心内容。泰罗管理思想中的工作研究是以作业系统为对象的一种科学措施,是在既定的工作条件下,运用系统分析的措施研究资源的更合理运用,排除作业中不合理、不经济和混乱的因素,谋求一种更佳、更经济的工作措施,以提高系统的生产率,减少系统的运营成本。 2.工作研究遵循以内涵方式提高效率的原则,立足点是挖掘公司的内部潜力,其规定在不增长人员、不增长设备、不增长劳动强度,有时甚至减少劳动强度的状况下,以措施研究为手段,借助于改善既有措施和改善管理,来发展生产。 3.工作研究涉及措施研究和时间研究两个方面的内容。而措施研究又涉及过程分析和动作分析两种分析措施;时间研究涉及定额制定的工作抽样。 4.“六何分析法”作为一种思考措施,是指要对选定的项目、工序或操作,都要从因素(何因)、对象(何事)、地点(何地)、时间(何时)、人员(何人)、措施(何法)等六个方面提出问题进行思考。在实际运用中,应按“六何分析法”反复进行。 5.工作研究的指引思想是突破、创新,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力图改善、变革现行措施,以实事求是的科学摸索精神去发明出一种更为抱负的工作措施。 6.工作措施的原则就是规定通过措施研究把已为实践证明更为合理的工作措施固定下来,形成原则,并用此原则作业措施作为训练和考核工人的根据,以提高工作效率。工作研究要致力于解决的即是工作措施的原则化问题。 7.措施研究是通过对工作过程和每个细节的系统分析,制定出更合理、更经济、更有效的工作措施,并使之成为原则的一种科学管理措施;时间研究是在一定的原则测定条件下,对既定作业所消耗的时间进行研究,并制定出时间原则或定额的一种科学管理措施。 8.生产过程分析是对生产对象从原材料到成品的一系列活动过程的分析,是针对产品服务的生产过程进行的系统分析,涉及产品构造分析(产品材料表BOM)、产品工序分析(生产过程程序图)、零件加工分析(工艺流程分析图)、平面流程分析、作业过程分析、搬运分析(搬运以便系数图表)、人机联合分析(人机联合分析图)、双手操作分析等措施。 9.零件加工分析是对某个零件的加工过程进行描述、分析。以描述零件加工的物流为主,记录原材料的运送距离与加工等待时间,反映了零件从毛坯开始到加工完毕为止,按工艺顺序流动的所有生产过程,是过程分析中的一项基本分析。 10.“取消、合并、变化、简化”等“四种工作技巧”是针对如何构思新的工作措施而言。无论对何种工作或程序,都可以运用“四种技巧”来进行分析。 11.过程分析对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体现内容。过程分析是对现行作业措施予以系统的记录,这种记录采用的是一种以简要符号为基本绘制的程序图,其一方面是一种专门的表格描述技术,而对表格所描述事实的分析、解决则完全与工作研究的思路和措施一致。 12.在工艺流程分析的基本上,进一步分析所研究的对象在厂内通过的路线与否合理,目的在于改善厂房布置和设备布置,是为平面流程分析。其规定移动距离要尽量缩短;移动路线尽量呈直线、L形或U形;加工对象尽量向一种方向移动;道路的宽度要合适,路面要良好畅通。 13.动作分析是把某项作业的动作分解为最小的分析单位,对作业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省去不必要和不合理的动作,制定出最合理的动作和动作的顺序,使作业达到原则化的一种科学分析措施,能有效地提高劳动效率。14.时间研究又称工作测定,是公司科学管理和完善公司管理基本工作的重要管理措施,既可以用于制定各项工作或作业的时间原则,拟定劳动定额,又可用于劳动力需求的筹划制定、生产能力需求的制定、产品成本预测、生产筹划的编制、劳动工资及资金、鼓励等多项工作的精确进行。 15.工作环境是整个生产(服务)系统的有机构成部分,重要涉及气候状况、照明和色彩状况、噪声与振动状况等三大类环境因素。工作环境的好坏不仅影响员工的身体、心理状况,也对公司的设备状况、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水平等产生影响。 16.工作环境中有合适的气候条件是获得良好工作能力的前提,对合适温度的评价与人的主观态度有关,相应地所谓的最佳温度也就不是某一固定的数值,而是指某一范畴。 17.照明与色彩是工作环境的重要影响因素,它通过视觉引起生理、心理反映,对工作效率的提高、人的精神状态、减少疲劳和差错等有很大的影响。照明一般有自然采光,人工照明和混合明等三种方式,在选择上应考虑最大限度地使用自然采光;色彩的选择上要针对不同的工作场合合理选择冷、暖及中间色调的搭配,以振奋工作情绪,提高工作爱好。 18.噪声与振动状况是影响工作环境的又一重要影响因素,要在工作场合进行噪声控制;同步减少或消除振动对人的影响,把机器设备、工具的振动频率、振幅等控制在一定的范畴以内。-6-3 9:43:41 大西瓜 第三章 生产筹划与控制 1.生产筹划分为长期生产筹划,中期生产筹划和短期生产作业筹划。长期生产筹划的重要任务是进行产品决策、生产能力决策以及确立何种竞争优势的决策;中期生产筹划的任务是在对的预测市场需求的基本上,充足运用资源和生产能力,尽量地均衡组织生产活动和合理地控制库存水平;短期生产作业筹划的任务是直接根据客户的订单,合理安排生产活动的每一种细节,使之紧密衔接,以保证按客户规定的质量、数量和交货期交货。 2.生产筹划是一种复杂的系统,既有需求预测、中期生产筹划、生产作业筹划、设备筹划等有关筹划职能,又强调生产控制信息的迅速反馈,还可以从另一角度把公司中的多种筹划分为战略层筹划、战术层筹划和作业层筹划三个层次。 3.公司的年生产筹划是对筹划年度内的生产任务作出统筹安排,规定公司在筹划期内生产的品种、质量、数量和进度等指标,其指标内容涉及品种指标、产量指标、质量指标、产值指标和出产期指标。 4.生产筹划编制的基本原则是以销定产,即是以产品的销路来决定公司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坚持以销定产是商品经济的规定,也是提高经济效益,保证公司顺利发展的前提。 5.生产品种的拟定可以采用收入利润顺序法,是指将生产的多种产品按销售收入和利润排序,并将其绘在收利润图上,对于销售收入高,利润大的产品是应当生产的,对于销售收入低、利润小的产品要按其生命周期区别看待。 6.生产筹划重要考虑的成本项目有正常生产成本、加班成本、外协成本、库存成本四类。其中要尽量减少加班成本,由于加班成本与加班时间和生产率不是一种比例,不仅其成本大大高于正常生产成本,并且它往往使工人过度疲劳,精力不能完全恢复,使正常生产率也下降。7.对于生产多种类型产品,具有多种约束条件的生产筹划问题,用图表法来逐个求解每一类产品的最优筹划是不现实的,有效的解决措施是采用线性规划模型。 8.生产筹划的具体实行筹划是指生产作业筹划,它是把生产筹划规定的任务,一项一项地具体分派到每个生产单位、每个工作中心和每个操作工人。在不同的生产类型中,生产作业筹划原则的体现也是不同的。 9.批量与生产间隔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产品生产任务拟定后来,如果批量大,生产间隔期就会相应延长;反之,批量小,生产间隔期就相应缩短。其互相关系可用公式,批量=生产间隔期平均日产量表达。 10.产品的生产周期是指产品从原材料投入生产起,始终到成品出产为止的所有日历时间。拟定生产周期批准,一般要分两个环节进行,一方面要根据生产流程,拟定产品在各个工艺阶段上的生产周期;另一方面,在这基本上拟定产品的生产周期。 11.生产提前期是指产品(零件)在各生产环节出产(投入)的时间同成品出产时间相比所要提前的时间,可分为投入提前期和产出提前期两个方面。生产提前期同生产周期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是在拟定了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周期的基本上制定的,特别对成批生产和单件小批生产的作业筹划编制,是必不可少的期量原则。 12.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各生产环节为了保证生产衔接所必需的、最低限度的在制品储藏量是在制品定额。一般而言,一定数量的在制品是保证生产不断进行的必要条件。公司的生产类型不同,制定在制品定额的措施也各不相似,其重要合用于流水性生产或大批量生产公司。 13.生产周期法合用于根据订货组织生产的单件小批生产公司。此类公司生产的品种、数量及时间都不稳定,属于一次性生产,既不能采用制品定额法,也不能采用合计编号法。此类公司在编制作业筹划时,多种产品的数量任务完全取决于订货的数量,不需要再进行计算。 14.生产作业筹划规定的提前期和交货期能否实现的核心在于筹划规定的生产任务与否与生产能力相吻合。因此,能力筹划的任务是核算筹划期内生产的产品或零部件所需要的总工时,并与筹划期内的实际生产能力进行比较,然后将两者的差值调节到最小限度。一般涉及人的生产能力、设备的生产能力两方面。 15.生产控制是生产管理的重要职能,是实现生产筹划和生产作业筹划的重要手段,是生产活动的一种中心,其功能在于适时调度各项与产品生产有关联的作业活动。 16.生产控制的中心任务之一是生产进度控制,其贯穿于作业任务开始到作业结束为止的所有生产过程,其重要任务是根据预先制定的作业筹划,检查多种零部件的投入和产出时间,数量以及配套性,保证产品能准时装配出厂。 17.生产估计分析常用的措施是差额推算法,重要针对产量、产值等绝对数指标的预测。 18.按照生产的均衡性,不仅规定公司准时完毕任务,并且规定公司每个生产环节和每种产品都能按日、按旬、按月完毕任务,即实现均衡生产。要保持生产的均衡性,就应控制每天的实际产量,使其完毕作业筹划规定的指标。生产均衡性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生产过程可以持续地、有节奏地进行。 19.保证零件出产的成套性是加工装配式公司生产进度控制的另一种重要任务,只有保证成套出产多种零部件,才干按筹划使整机产品装配出厂。 20.公司生产过程各环节之间的联系体现为在制品的供需关系。为使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各个阶段和各道工序都能按筹划有节奏地生产,应准备一定数量的在制品,但储存过多的在制品,会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因此要对在制品进行合理控制。第四章 新产品开发 1.新产品是指在一定的地区内,第一次生产和销售的,在原理、用途、性能、构造、材料、技术指标等某一方面或几种方面比老产品有明显改善、提高或独创作的产品。 2.新产品按其具有的新质限度可以分为:全新产品、改善新产品、换代新产品、仿制新产品。 3.新产品除具有一般产品的特性外,还都具有:创新性、先进性、继承性、模糊性和相对性等四方面的特性。 4.产品的物质寿命又称使用寿命,反映产品物质形态消耗的变化过程。而产品的经济寿命则反映产品的经济价值在市场上的变化过程,重要由社会市场的需求状况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发展状况决定。 5.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完毕试制到投放市场,直至最后被裁减退出市场合经历的类似人类生命模式的周期性规律。一般说来,产品生命周期要涉及: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四个阶段。 6.(1)在投入期,产品开始按批量生产并全面投入公司的目的市场。这一阶段重要体现出销量低、销售增长缓慢的特性。 (2)成长期的重要特性为销售量迅速增长,竞争者纷纷介入。在成长期公司应着重解决两方面问题建立良好的分销渠道;将促销重点从“产品”转向品质。 (3)在成熟期,产品在市场上基本饱和,普及率继续有所提高,销售量趋于稳定。日益剧烈的竞争使产品差别化加剧、市场更加细分、顾客开始建立品牌忠实感,反复购买率的高下决定了产品市场占有率。 (4)在衰退期,原有产品普及率迅速减少,成本回升,分销环节转向营销更新产品。因此,营销方略为:有筹划地逐渐缩短以及撤出生产级,解决存货,考虑设备工具的再运用。 7.产品生命周期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状态和不同步期的市场特性。在公司开发新产品、规划产品更新换代及制定产品市场方略和经营决策时,可以作为预测和控制的重要根据。 8.新产品开发的方式可以分为:独立研制方式,联合研制方式、技术引进方式、自行研制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方式、技术引进方式、自行研制与技术引进相结合的方式、仿制方式。 9.新产品的开发是指新产品从产品构思到投产上市所经历的整个过程,新产品开发的程序,根据开发方式的不同而异。独立研制方式的开发过程最为复杂,一般要经历如下几种阶段:产品构思、筛选、产品初步设计、可行性研究、试制、试销、正式上市和投产。 10.产品构思又称创意,是对新产品的设想,涉及产品使用目的、基本功能、产品大体轮廓和大概制造措施等。市场需求是开发新产品的出发点,产品构思来自与市场有关的各个方面,重要涉及:顾客、销售者、科技人员。此外产品构思也可来自中间商人、公司生产人员和管理人员、竞争对手。 11.筛选是对所有的新产品构思方案“选优”,筛选时应考虑: 构思的新产品与否符合公司的目的。公司与否具有足够的经济和技术实力来开发所构思的新产品。 12.产品初步设计是对筛选出来的产品构思从原理、构造、外形、性能等方面进行具体化以达到产品构思所提出的目的的过程。新产品的设计一般分为: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工作图设计三个阶段。 13.可行性研究是用科学的措施对产品进行市场分析和预测,进行财务分析和经济论证,以拟定产品方案在技术上与否可行,经济上与否合理,通过计算、分析和评价,在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的环节。 14.试制和鉴定阶段一般涉及新产品的具体设计、样品试制和样品鉴定三个环节。新产品的样品一般必须通过鉴定后才干投入批量生产和正式上市。国内新产品的鉴定采用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由公司向主管部门提出鉴定申请。 15.试销是把通过鉴定的样品投入少量生产,按公司所制定的营销方略筹划,将产品投入小范畴市场,以观测顾客反映,并根据反馈意见进一步改善产品的过程。 16.新产品试销成功后就可以正式投产上市。公司应根据预测的销售量来决定新产品的生产规模。生产方式是一次建成还是分期建成。在新产品上市时,公司应根据新产品的新质限度和自身特性合理选择上市时间;根据市场的容量、运送条件及公司的推销能力等拟定上市的;根据产品的重要销售对象,针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采用不同的方略。新产品上市后,还应有筹划地进行顾客调查,征求顾客意见,及时调节营销方略,不断改善产品,为顾客提供优质售后服务,以求不断使消费者满意,保证公司获取中长期的稳定利润。 17.由于新产品开发需要较长的时间和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新产品的夭折率非常高,因此公司开发新产品要承当很大的风险。为减少开发新产品的风险,保证投资的回收和增值,公司必须做好新产品开发方案的评价工作。 18.新产品开发方案的评价可以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两大类。定量的评价措施多种多样,一般可以采用综合评分法和经济评分法两类。 19.综合评分法一般可以采用直接评价分法和加权评分法两种。经济评价法以计算投资效益的多种经济指标为主,常用的经济评价法涉及:投资回收期法,平均收益率法,资金现值法和盈亏平衡销售量法。 20.新产品开发属于公司的长远战略决策是公司经营战略决策的重要构成部分。新产品开发管理水平的高下,对产品开发的成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加强新产品开发中的组织管理工作,是加速发展新产品和增进公司发展的重要条件。 21.新产品开发的管理机构的组织形式重要取决于公司的生产规模、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和产品性质等条件。 22.针对新产品开发一般难度大、投入高、周期长的问题,新产品开发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面向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坚持经济效益原则;扬长避短,发挥公司优势;要有战略考虑和长期安排。 23.新产品开发规划分为长期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长期规划合用于发明型产品和换代型产品的开发,是具有战略意义的规划;中期规划合用于换代型产品和改善型产品的开发;短期规划重要针对新产品或老产品的技术改善。 24.新产品开始规划的内容涉及:目的、根据措施、方式、进度和责任制六个方面。 25.制定新产品开发方略时应借鉴科技发展史以及产品发展史上的珍贵经验,分析、预测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步要做到“知己知彼”。制定新产品开发方略时,也可以从如下侧重点出发: 从消费者需求出发;从挖掘产品功能出发;从提高新产品竞争力出发。-6-3 9:43:56 大西瓜 第五章 项目筹划与控制 1.工程项目是一种一次性的、为实现某种目的、互相关联的各项活动的整体,这些活动在完毕整项工程中必须按一定的程序执行。 与一般项目相比,工程项目具有如下特点:(1)一次性;(2)时限性;(3)程序性;(4)新颖性。此外工程项目还具有规模大、占用资金多、消耗资源多、牵涉面广和管理比较复杂等特点。 2.工程项目的管理目的是将完毕项目所需的有限资源,在必要的时间,按需要的数量进行合理分派以求得资源的最佳运用。具体目的波及:工程项目的成本、进度和质量。 3.工程项目的成本、进度和质量目的之间密切有关,互相影响。按正常的作业进度,一般可使时间、成本和资源得到较好的结合,有助于项目成本的控制。 4.工程项目管理是自项目立项开始,为保证项目的整体目的,并根据明确的可运用资源约束条件而进行的一系列筹划、组织与控制活动。一般涉及:工程项目的前期管理。工程项目筹划。工程项目控制等方面内容。 5.工程项目控制是在工程项目实行过程中监督每项作业的进度、成本和质量。在项目实行过程中,有效的项目控制是项目成功的基本要素。 6.工程项目筹划要对项目整个实行过程的目的、任务、进度和责任委派作出具体规定和总体部署。项目筹划是整个项目寿命周期中最基本、也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特别是在做出影响项目整个过程的重要决策的初始阶段。工程项目管理的首要内容是制定一种良好的项目筹划。 7.网络筹划技术的基本原理是:从需要管理的任务的总进度出发,以任务中各作业所需要的工时为时间因素,绘制出网络图,明确而直观地反映出该任务的全貌、各项作业的进度安排、先后顺序和互相关系。 8.作业又称活动、工序、工作,是指工程项目中相对独立的具体活动过程,往往需消耗一定的资源和时间来完毕。 9.虚作业是指,既不需要消耗时间,又不需要消耗资源的工序或活动。 10.结点也称节点、时点或事项,指在网络筹划技术中连接各项作业、表达作业的开始或结束的瞬间。 11.路线又称线路,是指从网络图的起始结点出发,沿着箭线方向,通过一系列结点和箭线,到网络图的终结结点为止所通过的通道。 12.绘制网络图一般应遵循如下规则:网络图中只能有一种起始结点和一种终结结点。网络图中不容许浮现循环线路。箭线的首尾必须均有结点。相领两结点间只能有一条箭线。结点编号应对的标注,编号不能反复,且箭头结点的编号不小于箭尾结点的编号。网络图应对的反映作业间的逻辑关系。当作业平行、交*进行时,应增长结点并引入虚作业。避免浮现桥路,实在无法避免时,可采用“暗桥”的方式。 13.作业时间指在一定的技术组织条件下,为完毕一项作业或一道工序所需要的时间。作业时间的拟定可以采用:经验法、记录分析法或技术测定法。 14.结点最早开始时间指从该结点开始的各项作业最早可以开始的时刻,在此时刻前,各项作业不具有动工条件。计算结点最早开始时间应从网络的起始结点起算,等于起始结点至第j个结点的最长路线上所有作业时间的总和。具体可用如下公式,按结点编号的顺序从小到大逐渐算。 15.结点最迟结束时间指以该结点为结束的各项作业最迟必须结束的时刻,否则将影响后续作业的动工。 16.作业最早动工时间tES(i,j)等于代表该作业的箭线的箭尾结点的最早开始时间,即tES(ij)=tE(i);作业最早结束时间tES(i,j),等于代表该作业的箭线的箭尾结点的最早开始时间,加上该作业的作业时间,即:tEF(i,j)=tES(i,j)+t(i,j)=tE(i,j)+ti,j。 17.作业最迟竣工时间tLF(ij),等于代表该作业的箭线的箭头结点的最迟结束时间,即tLF(i,j)=tL(j);作业最迟动工时间tLS(i,j),等于代表该作业的箭线的箭头结点的最迟结束时间减去本作业的作业时间,即:tLS(i,j)=tLF(i,j)-ti,j=tL(j)-ti,j。 18.在计算作业时间参数时,作业的最早开始与最早结束时间,应从网络图的起始结点开始,自左至右,用加法,取极大值,逐个计算;作业的最迟结束与最迟开始时间,应从网络图的终结结点开始,自右至左,用减法,取极小值,逐个计算。 19.时差是指在不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竣工时间的条件下,某项作业的最迟开始(结束)时间与最早开始(结束)时间之差。 20.作业时差分为作业总时差和作业单时差两种。作业总时差指在不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竣工时间的条件下,作业可以延迟开始或延迟结束的时间;作业单时差指在不影响其紧后作业的最早开始时间的前提下,该作业可以延迟开始的时间,又称局部时差、自由时差。 21.结点时差指该结点的最迟结束时间与最早开始时间之差。路线时差是指网络图中非核心路线延续时间与核心路线延续时间之差。 22.在若干条路线中,作业延续时间最长的路线即为核心路线,也就是由核心结点和核心作业连接构成的路线。 23.核心路线的拟定,一般可以采用三种措施:(1)作业路线合计时间比较法;(2)时差法;(3)破圈法。 24.网络筹划的优化指运用网络筹划技术求得一种时间短、资源耗费少、成本低的筹划方案的做法。 25.时间优化是指在人力、原材料、设备和资金等资源有保证的条件下,谋求最短的工程项目总工期。 时间成本优化指根据成本最低的条件,拟定最佳工期;或者根据最短工期的规定,拟定最佳成本。 时间资源优化指在工期一定的条件下,求得工期与资源的最佳结合,使资源投入量至少;或者在资源一定的条件下,求得资源与工期的最佳结合,使项目的总工期最短。第六章 库存控制 1.从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而言库存是指公司用于生产和(或)服务所使用的以及用于销售的储藏物资。库存的形态重要涉及:原辅材料、在制品、产成品和外购件四大类,是公司拥有的财富的象征。 2.公司生产与服务都需要一定的资源,资源在公司生产、服务(涉及人们的平常生活)过程中,形成两种状态;一种是使用状态,即:直接被加工、被消耗的状态;另一种是闲置状态,即:生产、服务、生活中资源处在储存、待用状态。库存既是生产、服务系统合理存在的基本,又为合理组织生产、服务过程所必须。但是,维持一定的库存往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因此资源处在闲置状态的核心问题,重要是库存控制。 3.设立库存的主线目的是要保证在需要的时问、需要的地点,为需要的物料提供需要的数量。在保证这一主线目的的同步,(1)出于避免缺货、提高服务水平目的的规定,可以设立安全库存(缓冲库存);(2)出于节省开支、减少成本目的的规定,可以设立周转库存;(3)出于保证生产,销售过程顺利进行目的的规定,可以设立运送库存;出于提高生产均衡性,调节季节性需求目的的规定,可以设立预期库存。 4.库存控制是指根据公司生产、经营的需要,在库存动态变化的基本上,按照经济合理的原则,采用合适措施对库存进行调节、控制的活动。 5.库存成本项目一般涉及如下方面: (1)物料成本:指购买或生产该物料所耗费的费用,等于物料的单价(生产成本)乘以年总需求量。 (2)订货成本,又称采购成本,指用于对外订货时每次订货或采购所发生的所有费用。计算公式为:订货总成本=年总需求量/每次订货量一次订货成本=订货次数一次订货成本 (3)工装、设备调节费,又称作业更换成本、生产准备成本,指在批量生产方式下,加工对象发生变化(即作业更换)时所发生的费用。计算公式为:调节总费用=筹划期产量/加工批量一次调节费=调节次数一次调节费 (4)库存保管成本,又称储存成本、保存成本。指储存、保管库存物料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计算公式为: 单位物料储存总成本=平均库存量单位物料储存费=平均库存量物料单价单位物料储存费率。其中单位物料储存费率由库存物料货款利息以及其她项目库存保管费用占总库存价值的比例综合拟定。 (5)缺货成本,指生产、经营过程中因库存局限性浮现缺货所导致的各项损失,涉及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或机会损失。 6.现代库存管理的核心内容是对生产过程中的库存进行有效的控制,ABC管理法是控制库存规模的一种有效措施。 ABC管理法的基本原理是对公司库存(物料、在制品、产成品)按其重要限度、价值高下、资金占用或消耗数量等进行分类、排序,以分清主次,抓住重点,并分别采用不同的控制措施。其要点是从中找出核心的少数(A类)和次要的多数(B类和C类),并对核心的少数进行重点管理,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7.独立需求,又称市场需求,指对一种物料的需求,在数量上、时间上与其她物料的需求无关,只取决于市场和顾客的规定。从库存控制的角度理解,其本质含义是指那些具有不拟定性,公司自身不能控制的需求。 独立需求最明显的特性,是需求趋向于持续或由于随机因素的影响而波动,需求量虽不能精确、拟定,但可以通过预测,进行估算。 附属需求,又称有关需求、非独立需求,指对一种物料的需求,在数量上和时间上直接依赖于对其她物料的需求。从库存控制的本质含义指那些具有拟定性、公司自身可以控制的规定。 附属需求最明显的特性,是可以根据对最后项目(产品)的独立需求精确地计算出来。 8.拟定性需求是假定对库存的需求,对库存的需求率和订货提前期是已知的、恒定的,并且不存在资源的限制。 9.定量订货模型以库存余量为基本。当库存余量减少到预先设定的重新订货点时,库存控制系统便开始订货。 10.经济订货批量(EOQ)是指年库存总成本最低时的订货批量、波及的所有公式有: (1)年库存总成本=全年物料成本+全年订货成本+全年保管成本+缺货成本 (2)全年订货成本=年需求量(D)/订货批量(Q)一次订货成本(S) (3)全年保管成本=订货批量(Q)/2单位物料年保管成本(H) 式中:H=物料单价(P)年保管费用率(h) (4)年库存总成本(TC)=(D/Q)S+(Q/2)H 11.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对库存的规定,称为时变需求或动态需求。时变需求的特点是每一期间需求是已知的或是可以预测的;但在由一种期间转到另一种期间时,需求会发生变化。因此时变需求的本质是一种拟定性的非均匀需求。 应用动态规划措施可以得届时变需求下库存控制的最优解,但由于其计算过程较为繁琐,实践中大多采用某些比较简便的启发式措施,得届时变需求下库存控制的满意解,即:库存总成本最低时的订货批量和订货次数决策。 12.对于具有任意的,不拟定变化特性的库存需求称为随机性需求。对库存的随机性需求指对库存的需求量或日需求率不总是均衡、固定的,而是变化的,不拟定的。 在随机性需求的库存控制模型中,整体库存一般由常常性库存和安全库存两部分构成-6-3 9:44:07 大西瓜 第七章 物资管理 1.物资管理的任务 保证生产的正常运营。公司必须做好物资的采购、保管、发放工作,保证按质、按量、按品种规格、准时间,成套齐备地满足生产经营的需要,保证公司生产经营方面不断地进行。 增进技术进步。 物资管理部门要密切配合公司的生产技术部门,改革生产工艺。 节省物资消耗。 公司要通过物资消耗定额的制定、贯彻和检查、督促,配合生产技术部门或其她的物资使用部门改善生产技术、加强管理以减少物资的消耗,并且要努力消除和减少物资在储运过程中的多种损耗。 提高物资周转率。 搞好物资管理、提高物资周转率,对公司来说,意味着少占用流动资金,减少利息支出,减少物资保管的损耗和费用。 减少物资供应费用。 当物资有多种供应来源并且公司有权自由选择时,公司应当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选择价格低廉和路途近、交通以便的货源。 遵守国家的政策法令。 适应公司发展。 物资管理的上述任务是互相联系的,应当全面理解和执行,才干保证提高公司的经济效益。 2.物资管理的内容 制定合理先进的物资消耗定额。 拟定正常的物资储藏定额。 编制物资采购筹划。 搞好仓库管理和物资节省工作。 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3.物资分类 (1)按物资在生产中的作用分类 重要原材料。 辅助材料。 燃料。 动力。 工具。 (2)按物资自身的自然属性分类。 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 机电产品。 (3)按物资的使用范畴分类。 基本建设用料。 生产产品用料。 经营维修用料。 科学研究用料。 技术措施用料。 工艺装备和非原则设备用料。 4.物资管理的组织形式 (1)职能式组织; (2)区域式组织; (3)产品式组织; (4)内外分工式组织。 公司专门成立物资采购部门,全面负责物资采购和对外业务联系;而公司内部的物资管理所有由生产部门统一管理,实行公司内部和公司外部工作的高度分工。 5.物资消耗定额的作用 物资消耗额是指一定的生产技术组织条件下,制造单位产品或完毕单位劳务所必须消耗的物资数量的原则。 (1)物资消耗额是编制物资供应筹划的重要根据。 (2)物资消耗定额是科学地组织物资发放工作的重要基本。 (3)物资消耗定额是控制公司合理使用和节省物资的有力工具。 (4)物资消耗定额是增进公司提高技术水平、管理水平、工人操作水平的重要手段。 6.物资消耗定额的制定 物资消耗定额的制定是按重要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等分别制定的,下面分别加以阐明。 (1)重要原材料消耗定额的制定 单位产品原材料工艺消耗定额单位产品净重多种工艺性消耗的总和 单位产品材料供应定额工艺消耗定额(1材料供应系数) (2)辅助材料、燃料和动力的消耗定额的制定可按不同的用途分别加以制定。 7.物资消耗定额的管理 (1)编制定额文献。 (2)执行。 (3)建立健全物资消耗的原始记录和做好记录工作。 (4)考核。 (5)修订。 8.物资储藏定额的作用 (1)物资储藏定额是编制物资供应筹划的重要根据。 (2)物资储藏定额是公司监督库存动态,使库存常常保持在合理水平上的必要工具。 (3)物资储藏定额是核算公司流动资金的重要根据。 (4)物资储藏定额是拟定物资储藏面积和储藏数量的根据。 9.物资储藏定额的构成 (1)常常储藏定额 (2)保险储藏定额 (3)季节性储藏定额 10.物资储藏定额的制定措施 参见第五章(库存控制)的论述。 11.物资供应筹划的任务 (1)拟定公司筹划期各项任务所需物资,作出部署和安排,搞好公司内的物资供需平衡。 (2)按筹划组织进货,根据生产进度和时间规定,按质、按量、准时,齐全地向车间班组发料。 (3)充足运用公司的物资资源,减少和杜绝积压挥霍,减少费用,加速周转,以提高效益。 12.编制物资供应目录 (1)物资供应目录是编制物资供应筹划和组织物资采购的重要根据,也是公司中设计、工艺等部门对的选用物资的必要参照。 (2)物资供应目录的编制。 (3)物资供应目录的修订。 13.拟定物资的需用量(直接计算法,间接计算法) (1)重要原材料需用量计算(直接计算法) 某种重要原材料需用量筹划产量技术上不可避免的废品数单位产品材料消耗定额筹划回用废料的数量 (2)辅助资料需用量的计算(直接计算法) 某种辅助材料需用量(筹划产量废品量)某种辅助材料的消耗定额 没有消耗定额的辅助材料,其需用量可采用间接计算法。 某种辅助材料用量上年实际消耗量/上年产值(千元)筹划年度产值(千元)(1也许减少比例) (3)燃料需用量的计算(直接计算法) 实际品种的燃料需用量筹划产量(原则燃料消耗定额/发热量换算系数) 发热量换算系数实际使用燃料发热量/原则燃料发热量 (4)设备维修材料需用量的计算 每修理单位材料平均消耗量修理某类设备用料的全年消耗总量/某类设备的全年修理单位数 14.拟定物资存储量 期初库存量编制筹划时的实际库存量期初前的到质量期初前的耗用量 期末储藏量常常储藏量保险储藏量 15.编制物资平衡表 某种物资的申请量该种物资的需用量期末储藏量期初库存量公司内部可运用资源 16.加强物资采购管理的措施 (1)建立健全采购管理的各项制度,避免采购过程中的不合法行为发生。 (2)建立健全物资采购决策程序。 (3)一般公司重要原材料及其她金额较大物资采购的重大事项,应当由厂长、经理、副厂长、副经理和有关部门负责人通过会议或其她形式实行集体决策。 (4)加强对采购物资的价格、质量、数量的监督。 (5)公司各级管理者对其审批的物资采购负有审查、监督责任。 (6)具有招标采购条件的应尽量实行招标采购。 (7)对采购管理全过程建立责任制度。 17.物资采购的内容 (1)分析市场供应状况、寻找物资来源。 (2)分析市场趋势,收集市场价格、运送费用等有关资料,进行购价和成本分析。 (3)选择购货,与厂家洽谈,签订供货合同,获取所需物资。 (4)组织物资运送,验收入库及贷款结算,办理验收和退货手续。 18.采购管理的一般程序 (1)接受采购规定。 (2)选择供应商。 (3)订货。 (4)订货跟踪。 (5)到货验收。 19.仓库管理的内容 (1)物资的验收入库 物资数量、品种、规格的验收。 物资质量验收。 把好入库三关。 (2)物资的保管。 摆放科学。 质量不变。 账、卡、赁相符。 (3)物资的收发 由定额供料员签发定额供料凭证。 严格按照供料凭单供料。 实行工废、料废、超定额等规定补料的审核制度。 坚持退库和核销制度。 实行核算、奖励制度。 (4)清仓盘点 检查物资的账面粮与实存数与否相符。 检查收发物资与否错误。 检查多种物资有无超储积压、损坏、变质等状况。 检查安全和库房设备有无损坏等。 (5)严格管理制度 安全管理制度。 岗位责任制度。 20.节省物资的重要途径 (1)改革产品设计,减轻产品物资消耗。 (2)采用先进工艺,减少工艺性物资消耗。 (3)采用新材料和代用材料。 (4)实行集中、套裁等先进的下料措施。 (5)充足挖掘物资潜力,作好废旧物资的回收和运用工作。-6-3 9:44:24 大西瓜 第八章 设备综合管理 1.设备及设备的特点 设备是指公司的有形固定资产,是公司可供长期(1年以上)使用并在使用过程中基本保持其原有实物形态,且价值在一定限额以上的劳动资料和其她物质资料的统称。一般涉及机器、装置、炉窖、车辆、船舶、飞机等。设备是一种具有独特性质的物体,既是一种由其她工作母机生产出来的产品,又是一种能在人类生产活动或其她活动中起到工具作用的物体。设备往往具有一定的使用寿命,在使用过程中发生使用费用,其自身价值亦会逐渐减少。 2.设备综合管理的概念 设备综合管理一般是指从设备的选择、规划、设计、制造或购买、安装、使用、维修、改造、更新,直到报废这一全过程的决策、筹划、组织、协调与控制等一系列活动的统称。 3.设备综合管理的内容 (1)实行设备的全过程管理。 (2)实行设备的目的管理。 (3)实行设备的综合管理。 (4)实行设备的可靠性、维修性设计。 (5)实行设备的信息管理。 (6)实行全员管理。 4.设备综合管理的任务 (1)设备的前期管理。 (2)设备运营过程中的技术管理。 (3)设备运营过程中的经济管理。 (4)增进公司的技术进步。 5.设备前期管理的概念 设备前期管理是指从设备规划、决策开始直到投入生产使用为止的期间,对设备进行技术和经济的全面管理。 6.设备购买技术性评价 (1)生产性,即设备的生产效率,是指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在考虑设备的生产效率时,一方面应能满足生产现状的规定。 (2)可靠性,即设备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期间内,完毕规定功能的概率。 (3)维修性,即设备维护、保养和修理的难易限度。 (4)安全性,即设备对安全生产的保障能力。 (5)节省性,即设备节省资源的能力。 (6)环保性,即设备减少环境污染或改善环境的能力。 (7)成套性,即设备的配套能力。 (8)适应性,即设备适应不同工作条件,加工不同产品,完毕不同工艺的能力。 (9)耐用性,即设备应具有一定的自然寿命。 7.设备购买的经济性评价 (1)投资回收期法 购买设备需要投资。投资回收期,即为设备投资与采用该设备后的年净收入(节省额)之比。比较不同设备购买方案的投资回收期,回收期越短,投资效果越好。 (2)年费用法 它是根据设备的寿命周期,把设备购买费(一次性投资)按复利利率换算为相称于每年的费用支出。年度总费用较低的设备购买方案为最优方案。 (3)现值法 它是根据设备的寿命周期,把设备的年度使用费用,按复利利率,换算成相称于设备购买年份(最初时点)的一次性投资支出。 8.设备购买决策 (1)自制或购买决策分析。 (2)一方面必须明确其目的,明确公司对设备的需求。另一方面,设备自制需要公司具有比较雄厚的技术、经济实力。 (3)租赁与购买决策分析 租赁可以减少公司的长期资本支出,减少贷(借)款利息,及时获得生产所需设备,并减少了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但是,由于设备租赁只能根据合同规定获得租赁期内的设备使用权,无权根据生产需要对设备进行改造;租赁期限有一定规定,一般不得低于两年;租赁设备支付的租金总额也许高于设备购买价格等。 (4)必须进一步进行租赁与购买的经济性评价。 9.设备后期管理的概念 设备后期管理的概念是指设备运营过程中的综合管理。涉及:设备的合理使用、维护、检查、修理以及设备故障管理等技术性内容。 10.设备ABC分类的概念 为了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避免平均使用导致的人力、物力的挥霍,对设备进行分类,不同类别的设备,采用不同的管理和维修对象与措施。 11.有形磨损的概念 是指设备在投入生产使用后,由于设备配合表面在外力作用下的互相接触、摩擦、振动和疲劳,以及化学反映的作用,设备的实体会逐渐磨蚀、损耗、变形,甚至老化、断裂。 12.无形磨损的概念 是指由于经济或技术的因素而使设备贬值所产生的损耗。 13.设备故障的概念 是指设备或其零部件在使用过程中,丧失规定功能的不正常现象。 14.设备故障的分类 按设备故障发生的速度,可把故障分为两类,即突发性故障和渐发性故障。 突发性故障,又称损坏性故障,一般是由偶尔性因素和意外性因素导致的。渐发性故障,又称劣化性故障,是指由于设备性能逐渐减少、劣化而引起的故障。 15.设备维护的概念 设备的维护是指为保持设备的良好技术状态,延长使用寿命,保证设备正常运营的一系列作业。 16.设备修理的概念 设备的修理是指修复由于正常因素或非正常因素而导致的设备故障或精度劣化,通过修复或更换磨损、老化的零件,调节或恢复原有技术性能,故障排除等项技术活动,补偿设备的物理磨损,恢复精度,提高效率,延长使用寿命,保持生产能力,以维护生产系统的正常运转。 17.设备的磨损规律 第一阶段初始磨损阶段。 第二阶段正常磨损阶段。 第三阶段急剧磨损阶段。 18.设备的故障规律 设备故障规律是指设备在寿命周期内,故障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设备的故障规律分为三个阶段:初始故障期、偶发故障期和劣化故障期。 19.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1)设备的平常维护保养。 (2)一级保养。 (3)二级保养。 20.设备修理制度 (1)筹划预修制。 (2)筹划保修制。 (3)避免维修制。 (4)其她维修制(生产维修、改善维修、预知维修)。 21.设备的合理使用 (1)根据公司的生产特点和工艺规定,合理配备多种类型的设备。 (2)保持设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