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上海)九年级下学期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同步课时练【含答案】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126084208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下学期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同步课时练【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下学期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同步课时练【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沪教版(上海)九年级下学期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同步课时练【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2酸和碱的性质研究 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化学课上,化学老师为同学们表演了小魔术,他将一张白纸展示给大家,然后用喷壶向纸上喷了一些无色液体,“化学真奇妙”的红色大字立刻显现于纸上。他所用的试剂可能是下列哪一组( ) A.酚酞石灰水溶液B.酚酞盐酸溶液C.石蕊石灰水溶液D.石蕊盐酸溶液2.下列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变色的是( ) A.pH=1的盐酸B.pH=3的硫酸C.pH=7的氯化钠溶液D.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改良酸性土壤可用烧碱B.回收废旧金属不仅节约金属资源,还可减少环境污染C.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是防治酸雨的有效途径之一D.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4.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图所示实验或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 B.收集二氧化碳 C.测定溶液pH D.制备O2发生装置 5.如图是我们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酱油呈碱性B.皮肤被蚂蚁蛰入蚁酸,可用牙膏涂抹消肿C.西瓜汁的酸性比苹果汁的酸性强D.肥皂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蓝6.常温下,一些饮料或食物的近似pH如下: 食物柠檬汁橙子汁西瓜汁鸡蛋清pH2.22.43.64.35.36.17.68.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胃酸过多的人应多喝柠檬汁B.西瓜汁和鸡蛋清显碱性C.西瓜汁比柠檬汁酸性强D.柠檬汁和橙子汁显酸性7.常温时,在足量的饱和石灰水中加入少量氧化钙,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 A.B.C.D.8.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其中,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吸收硫燃烧产生的有毒气体二氧化硫。 步骤1:从A处通入空气,点燃酒精灯,观察到硫粉熔化、燃烧,产生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步骤2:从A处改通入氧气,观察到硫燃烧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操作:堵住A口,将导气管伸入液面以下,双手紧握U型管B.实验结束时,继续通入气体,停止加热,一段时间后把导气管移出液面C.步骤1中,硫粉只发生了化学变化D.上述实验说明,氧气含量的高低是影响硫燃烧现象的因素之一9.为鉴别氯化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和硫酸钠四种物质的溶液,设计如下实验: 下面对试剂、试剂和试剂的选择,合理的是( )A.酚酞稀盐酸氯化钡B.酚酞稀盐酸稀盐酸C.石蕊氯化钡稀盐酸D.石蕊氯化钡碳酸钠10.如图是室温下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反应过程中的pH变化曲线。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中X是氢氧化钠B.图中a点的阴离子是OH-C.向图中c点所示溶液中加入铁粉后,溶液中有气泡产生D.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O4+2NaOHNa2SO4+H2O二、填空题11.化学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1)我们在炎热的夏天喝可乐(含有CO2气体的饮料)后,常出现“打嗝”现象,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填“增大”或“减少”)。 (2)快热食品包装袋内部有一层夹层,夹层内分开放置生石灰和水,使用时将两种物质接触发生化学反应而放出热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_,利用这一反应,在保存食品时,生石灰可作_(填“干燥剂”、“补钙剂”)。 (3)家用烧水壶(铁制)使用不当内壁会有一层铁锈主要成分是Fe2O3,用盐酸可以除去铁锈,操作时一定要注意盐酸的用量和操作方法,否则水壶会穿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除锈的原理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穿孔的原因_。 12.某学习小组用黑枸杞提取液作了以下实验: 实验一:室温时,将蒸馏水和不同pH的硫酸、氢氧化钠溶液,放入14支试管中,分别向每支试管中滴加3滴黑枸杞提取液。实验结果如下:pH1234567891011121314颜色粉红粉红粉红浅紫浅紫紫紫蓝蓝深蓝深蓝灰绿黄黄棕实验二:室温时,向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体积的4种物质,各滴加3滴黑枸杞提取液。实验结果如下:物质稀盐酸牛奶蒸馏水炉具清洁剂颜色粉红紫紫黄回答下列问题:(1)炉具清洁剂的pH为_。 (2)根据实验现象,不能确定牛奶呈中性的理由是_。 黑枸杞提取液在pH=6,pH=7的溶液中均会变紫,故不能确定牛奶呈中性,还可能(3)小苏打溶液的pH为83,向小苏打溶液中加3滴黑枸杞提取液,再滴入稀盐酸至过量,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 三、实验探究题13.某教师在进行“常见的碱”的教学时做了以下演示实验:取少量纯净的氢氧化钠固体于50mL干燥的烧杯中,置于电子天平上。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固体表面出现了液体,天平示数增加。取下烧杯,将其放置在空气中。一周后,向烧杯中加适量水配制成溶液,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冒出。 (1)(交流与解释) 氢氧化钠固体表面出现液体是因为氢氧化钠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潮解。电子天平示数增加的原因除了吸收水分以外,还有另一个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教师安排兴趣小组同学对烧杯中的溶液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进行了以下探究。 (作出猜想)猜想一:有氢氧化钠猜想二:没有氢氧化钠(查阅资料)BaCl2溶液、NaNO3溶液、Ba(NO3)2溶液均呈中性。(进行实验)小明同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观察到溶液变红,小明同学认为猜想一成立。(交流与评价)小玲同学认为小明同学的结论不一定正确,原因是_。于是,小玲同学继续进行探究。(3)(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小玲同学在小明同学所做实验后的溶液中,滴入足量的Ba(NO3)2溶液_猜想一成立(4)(反思与拓展) 根据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的性质,可用氢氧化钠固体作某些气体的_。另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进行以下实验,也能证明猜想一成立的是_(填序号)。A 先加足量稀盐酸,再滴加紫色石蕊溶液B 先加足量BaCl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CuCl2溶液C 先加足量Ca(OH)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酚酞溶液D 先加足量Ba(NO3)2溶液,静置,取上层清液,再滴加FeCl3溶液14.某同学对Na2CO3、NaHCO3的组成及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认识组成)由化学式Na2CO3、NaHCO3可知,两者含有的元素差别是_;从构成离子的层次看,酸根离子分别是CO 、HCO ,根据酸根离子,他们都可统称为_(填碳酸盐或钠盐)。(比较性质)为比较室温是20oC时Na2CO3、NaHCO3与水混合的变化,按如图进行实验,先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约1克Na2CO3、NaHCO3 , 再分别滴入几滴水,震荡后将温度计插入其中,发现盛有Na2CO3的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高于20oC,盛有NaHCO3的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低于20oC,再向两试管中各加入约五毫升水和两滴酚酞试液震荡后,液体均呈红色。则NaHCO3与水混合时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NaHCO3溶液显_(填酸性或碱性)。(提出问题)Na2CO3、NaHCO3还有什么不同性质?(查阅资料)NaHCO3受热易分解生成Na2CO3、H2O和CO2 , Na2CO3受热不易分解。可用如图装置验证。(进行实验)按上图链接装置,检查气密性后,分别装入相关药品(试管甲、乙中的固体质量应相等)。后续试验均按规范要求进行,完成实验。若要使实验效果更理想,则甲中应装入_(填Na2CO3或NaHCO3)完成试验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加甲、乙试管里剩余固体的质量分别用m(甲)、m(乙)表示,则m(甲)_(填或或=)m(乙)(拓展应用)若把碳酸和NaHCO3比较,受热容易分解的是_(填碳酸或NaHCO3),除去Na2CO3粉末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方法是_。研究表明Na2CO3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且Na2CO3溶液中还含有很少的HCO 离子,在Na2CO3溶液中存在的带负电荷的离子有HCO 、_、_(填离子符号)。四、推断题15.A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一”表示两种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两种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已知A在农业上用来改良酸性土壤,B、E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C、F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其中部分反应条件、反应物及生成物已略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E物质的化学式_。 (2)写出A和C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C生成F的反应_(选填“吸热”或“放热”)。 16.图中AD为初中化学常见化合物。它们均由核电荷数小于或等于20的元素组成。只有A和B物质类别相同。D俗称纯碱,与足量C反应产生无色、无味气体。图中“一”表示两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转化方向,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化学式:B_,D_。 (2)C与Ba(NO3)2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3)乙氨酸(NH2CH2COOH)某些性质与醋酸类似。已知: 。请写出乙氨酸与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五、计算题17.小明同学取14%的硫酸溶液70g于烧杯中,然后向烧杯中慢慢加入10g氧化铜粉末并不断搅拌,测得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与加入氧化铜粉末 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已知CuO+H2SO4=CuSO4+H2O 求:(1)完全反应时共消耗氧化铜的质量为_g;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18.为测定某大理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中碳酸钙的含量,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12g样品放入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称得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07.6g(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试计算: (1)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多少克? (2)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3)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4)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到0.1%) 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 A 解答:A. 石灰水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故符合题意。 B. 盐酸溶液显酸性,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故不符合题意。C. 石灰水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溶液显蓝色,故不符合题意。D. 盐酸溶液显酸性,能使石蕊溶液显红色,但石蕊溶液本身显紫色,不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A。 分析:碱性溶液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酸性溶液或者中性溶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酸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中性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2. D 解答: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成红色,遇碱性溶液变成蓝色;无色的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成红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和无色酚酞试液均变色的是碱性溶液。pH=14的氢氧化钾溶液呈碱性; 故D。 分析:根据酸碱指示剂的应用,进行分析。3. A 解答:A. 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氢氧化钠碱性较强,不能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 回收废旧金属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不仅节约金属资源,还可减少环境污染,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 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可以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是防治酸雨的有效途径之一,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 乙醇汽油的使用可适当节省石油资源,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故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A。 分析:A、氢氧化钠碱性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改良酸性土壤一般用熟石灰。 B、金属资源属于矿产资源,需要保护。 C、化石能源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尽量综合利用。 D、乙醇具有可燃性。4. D 解答:A、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壁慢慢注入水中,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中。如果水倒进浓硫酸中,由于水的密度小,浮在硫酸的上面,硫酸溶解时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使水暴沸,带着酸向四处飞溅,有可能发生意外,A错。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应长进短出,B错。C、测定溶液的pH值,pH试纸不能放入待测液中,会污染待测液,C错。D、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固体不加热,就可制取氧气,故选用固液不加热的发生装置,作为反应装置,D符合题意。故D。 分析:A、根据稀释浓硫酸的方法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的密度大于空气密度能溶于水分析 C、根据测定溶液pH的方法分析 D、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确定发生装置分析5. B 解答:A. 酱油的pH小于7,呈酸性,故A不符合题意; B.蚁酸是酸性的,牙膏是碱性的,可以发生酸碱中和,故B符合题意;C.西瓜汁的pH在5-6之间,苹果汁的pH在3-4之间,因此苹果汁比西瓜汁的酸性强,故C不符合题意D.肥皂水是碱性的,能使无色酚酞变红色,故D不符合题意故B 分析:A、根据溶液pH小于7呈酸性分析 B、根据酸碱中和反应的原理分析 C、根据酸性溶液pH越小,酸性越强分析 D、根据根据碱性溶液能使酚酞变红色分析6. D 解答:A、柠檬汁pH 范围是2.22.4,pH7,显酸性,胃酸过多的人应尽量少喝柠檬汁,否则会加重病情,故不符合题意。 B、西瓜汁pH 范围是5.36.1,pH7,显酸性,鸡蛋清pH 范围是7.68.0,pH7,显碱性,故不符合题意。C、西瓜汁pH 范围是5.36.1,柠檬汁pH 范围是2.22.4,均小于7,且柠檬汁的pH小于西瓜汁,则柠檬汁比西瓜汁的酸性强,故不符合题意。D、柠檬汁pH 范围是2.22.4,橙子汁pH 范围是3.64.3,均小于7,则柠檬汁和橙子汁显酸性,故符合题意。故D。分析:酸性溶液的pH;NaHCO3;加热;CO ;OH- 解答:认识组成:由化学式Na2CO3、NaHCO3可知,碳酸钠是由钠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而碳酸氢钠是由钠元素、氢元素、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两者含有的元素差别是氢元素;从构成离子的层次看,阴离子酸根离子分别是CO 、HCO ,构成上含有碳酸根离子或碳酸氢根离子的物质属于碳酸盐,阳离子都含钠离子,又都属于钠盐,所以根据酸根离子,他们都可统称为碳酸盐。故填:H;碳酸盐。比较性质:向盛有NaHCO3粉末的试管中滴入几滴水,震荡后将温度计插入其中,发现盛有NaHCO3的试管中温度计的示数低于20oC,则NaHCO3与水混合时吸收热量;再向上述试管中加入约五毫升水和两滴酚酞试液震荡后,液体呈红色,所以NaHCO3溶液显碱性。故填:吸收热量;碱性。进行实验:若要使实验效果更理想,则甲中应装入Na2CO3 , 因为碳酸钠加热不易分解,不会吸收热量,而碳酸氢钠加热分解会吸收热量,如果甲中放碳酸氢钠,可能会导致热量被碳酸氢钠吸收而不能使碳酸钠受热分解。故填:碳酸钠。完成试验后,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加甲、乙试管里剩余固体的质量分别用m(甲)、m(乙)表示,因为甲试管放的碳酸钠,它不分解,甲中质量几乎不变,而乙中放置的是碳酸氢钠,它受热会分解产生水和二氧化碳会跑走,剩下固体质量减轻,所以则m(甲)m(乙)。故填:。拓展应用:若把碳酸和NaHCO3比较,碳酸在常温下(不需要受热)可以分解为水和二氧化碳,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受热容易分解的是碳酸氢钠;碳酸氢钠受热容易分解为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水和二氧化碳可以跑走,剩下的固体就是碳酸钠,所以除去Na2CO3粉末中混有的少量NaHCO3的方法可以加热除去。故填:NaHCO3;加热。研究表明Na2CO3在水中溶解时能生成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且Na2CO3溶液中还含有很少的HCO 离子,根据比较性质中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变红,说明碳酸钠溶液呈碱性,含有氢氧根离子,所以在Na2CO3溶液中存在的带负电荷的离子有HCO 、CO2 、OH-。故填:CO2 ;OH-。 分析: (认识组成) 根据化学式的意义及盐的概念分析 (比较性质) 分析图1得出碳酸氢钠的酸碱性和溶于水的能量变化 (进行实验) 分析装置和实验目的确定加入的物质, 依据资料信息确定剩余物质的大小四、推断题15. (1)H2O2(2)(3)吸热 解答:(1)E是过氧化氢,化学式为H2O2。(2)A是氢氧化钙,C是二氧化碳,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C是二氧化碳,F是一氧化碳,二氧化碳和碳反应生成一氧化碳是吸热反应。 分析:A在农业上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因此是氢氧化钙;B是一种液体,同时能够生成氢氧化钙,则B是水;B、E是两种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且E能够生成B,因此E为过氧化氢;同时E能够生成D,因此D是氧气;A:氢氧化钙能够与C反应,B:水能够与C反应,因此C是二氧化碳,C和F能够相互转化,同时F能与D发生反应,因此F为一氧化碳。16. (1)NaOH;Na2CO3(2)(3)解答:(1)由分析知道B是NaOH;D是Na2CO3;(2)C与Ba(NO3) 2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则C是硫酸,该反应是硝酸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化学方程式为: ;(3)由给出的例子分析知:醋酸和氢氧化钾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A是氢氧化钙,乙氨酸与氢氧化钙的反应生成乙氨酸钙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 分析:D俗称纯碱,所以D是碳酸钠;碳酸钠与足量C反应产生无色、无味气体,所以C是酸,可以是盐酸或硫酸;B和碳酸钠可以相互转化,会与盐酸或硫酸反应,所以B是氢氧化钠;A和B物质类别相同,A会转化成氢氧化钠,会与碳酸钠反应,所以A是氢氧化钙,之后将推出的物质代入进行验证,分析正确。五、计算题17. (1)8(2)解:设生成硫酸铜的质量为x。 CuO H2SO4=CuSO4H2O80981608gx80/8g = 160/ xx = 16g 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6g78g100% =20.5% 答: 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5%。解答:(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参加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不变,根据图像可知,完全反应时共消耗氧化铜的质量=78g-70g=8g。 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结合图像,进行分析。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氧化铜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氧化铜的质量,未知量是生成硫酸铜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反应后溶液的质量为78g。18. (1)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减少的物质的质量即为二氧化碳的质量。 所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12g+100g-107.6g=4.4g。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4.4g。(2)解:设参加反应的氯化氢和碳酸钙的质量分别为x,y。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z。 x=7.3g,y=10g ,z=11.1g所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3.3%。(3)解: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4)解: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5%。分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总质量不变,生成气体的质量=反应总质量-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 (2)先设未知数,正确写出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再找准有关物质,已知量是二氧化碳的质量,未知量是碳酸钙、盐酸、氯化钙的质量;列比例式计算。 (3)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