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24930046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1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及探究二氧化碳化学实验报告一、用稀盐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实验器材:大试管、单孔橡皮塞、带胶皮的导管、集气瓶、水槽、铁架台附铁夹、矿泉水瓶实验药品:稀盐酸、石灰石(碳酸钙)实验步骤:1.按照要求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简单装置组装好; 2.将导管通入水槽,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在试管中用药匙装入少量石灰石,并倒入适量稀盐酸,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 4.塞上橡皮塞,将导管通入集气瓶中,使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取出导管,用毛玻璃盖住瓶口,共收集两集气瓶及一矿泉水瓶二氧化碳; 5.将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经收集满。实验原理:二、验证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实验器材:烧杯、阶梯蜡烛实验药品:收集到的一集气瓶二氧化碳实验步骤:1.用火柴引燃放在烧杯中的阶梯式蜡烛; 2.将集气瓶口的毛玻璃移开,顺着烧杯口将集气瓶倾斜,使二氧化碳气体进入烧杯。实验现象:第一次实验时,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蜡烛后熄灭;第二次实验时,下面的蜡烛先熄灭,上面的蜡烛后熄灭。现象分析:由于第一次从烧杯有蜡烛的一面倾倒二氧化碳气体,所以上面的蜡烛先熄灭,下面的蜡烛后熄灭;第二次实验时从烧杯没有蜡烛的一面倾倒二氧化碳气体,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故二氧化碳沉入烧杯底部,下方的蜡烛先熄灭。实验结论:1.二氧化碳一般不支持燃烧;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三、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1)实验药品:收集到的一矿泉水瓶二氧化碳、足量水实验步骤:1.将矿泉水瓶瓶口打开,迅速倒入适量的水,然后迅速盖上瓶盖; 2.拿住瓶盖进行震荡并观察。实验现象:二氧化碳气体和水反应,生成一种极不稳定的液体,此液体很快又重新分解成气体和无色的液体。实验猜想:生成的液体有可能是碳酸,而碳酸由于不稳定又会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生成碳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H2O =H2CO3而碳酸又会重新分解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2CO3= CO2+H2O四、实验小结:这次的实验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多个实验,不过由于昨天做过收集二氧化碳的实验,所以整个过程还算顺利。在和伙伴合作的过程当中发现配合不够默契,经常出现不知道下一步该干什么的情况。收集矿泉水瓶中的二氧化碳的时候出现了失误,这也是由于对实验的提前预习不够而造成的。而这次实验也充分说明了平时的动手能力还有待加强,今后学习化学不仅要注重理论的学习,更要注重实践操作。下次实验之前应该吸取本次实验的经验教训,好好预习并准备实验,不要在实际实验的时候浪费时间。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专题复习知识梳理 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如右图所示。1、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磷燃烧有大量白烟生成,打开止水夹后水进入集气瓶内大约1/5体积处 。点燃2、该实验设计的原理是利用 红磷燃烧耗尽密闭容器中1/5体积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减小,导致水被吸入集气瓶内大约1/5体积。反应方程式为:4P + 5O2 = 2P2O5 。3【实验步骤】1)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用于溶解生成的五氧化二磷,同时吸收燃烧产生的热,有利于瓶内降温),把集气瓶剩余容积划分为5等分,并做上记号。2用止水夹夹紧乳胶管。把燃烧匙内的红磷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点燃,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红磷燃烧时的现象。 3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及水面的变化情况。4【实验现象】红磷燃烧时发出黄白色火焰,同时放出热量,随着反应的进行,瓶内充满白烟。待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时,打开止水夹,烧杯中的水被吸进集气瓶中,进水的体积恰好近似于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5【注意事项】1装置不能漏气。2红磷要过量,以保证瓶内的氧气耗完。 3点燃红磷后要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不能使外界空气进入瓶内。4止水夹要夹紧,防止红磷燃烧时气体膨胀使瓶中气体从导管逸出。5等到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时再打开止水夹,防止瓶内气温高于外界气温,使进入瓶内的水减少6【实验分析】实验后若结果偏小,可能的原因有红磷量过少 、装置气密性不好 、没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止水夹 。实验后若结果偏大,可能的原因有止水夹没有夹紧 、燃烧匙伸入集气瓶过慢 。7、实验时选择的可燃物需具备以下条件:(1)能在空气中燃烧 (如铁丝不行);(2)燃烧时只消耗氧气 (如镁带不行);(3)生成物不能为气体 (如硫粉、木炭等不行)。8、该实验还可推出,瓶内剩余4/5体积的气体是氮气 ,其物理性质有无色无味、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有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9其他常见变形装置如下图: 装置形式虽然不同,但原理都是相同的,即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注意:该实验应从1、实验现象的描述;2、实验原理;3、实验的改进;4、药品的选择;5、实验推断的性质等五个方面去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教学设计教学地位:实验室制取氧气是基本的气体制取实验,后面学习二氧化碳和氢气,其中的装置气密性检查、,装置的组装和拆除、改进等都要以本节知识打基础。1、了解催化剂的概念,指导二氧化锰在分解氯酸钾反应中的催化作用。2、理解分解反应的定义及其与化合反应的区别。3、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仪器、装置、收集方法、检验及操作注意事项。了解工业上制取氧气的方法和原理。4、初步懂得用实验来探究物质制备的科学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初步培养学生分析、对比和迁移知识的能力。5、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课时安排:第一课时: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本节为第一课时。教学重点:对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实验进行改进。教学原则:直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教学过程:氧气的制法一、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二、反应原理:2KClO3=2KCl+3O2(反应条件:催化剂二氧化锰,加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具有催化作用。催化剂能改变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催化剂所起的作用较催化作用。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这个实验,实验前应明白注意事项。教师边演示变实验总结出制取氧气的步骤。三、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步骤1、检:检查气密性2、装:把药品装入试管里3、固: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4、点:点燃酒精灯加热5、集:收集气体6、移:把导管移出水面7、熄:熄灭酒精灯四|、利用氧气的物理性质给学生介绍氧气的收集方法1、排水法2、瓶口向上排空气法五、氧气的验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氧气收集已满。六、此实验室本节的重点内容,要让学位生自己动手完成这个实验,必须注意以下问题:1、在安装仪器时,从左到右,从上到下。2、如何检查气密性3、装入药品后,试管口向下倾斜4、用酒精灯外焰加热5、用什么方法收集,如何收集?6、怎样检验收集到的气体试验后,组织学生讨论完成以上有关问题。应该是一帖二低三靠。“一贴”:滤纸要紧贴漏斗内壁“二低”:1.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2.漏斗中的液面低于滤纸边缘“三靠”:1.倾倒液体的烧杯口,要紧靠玻璃棒2.玻璃棒的末端紧靠有三层滤纸的一边3.漏斗末端紧靠承接滤液的烧杯的内壁此外,还有1.过滤必须用到玻璃棒引流,不可直接将滤液倒入漏斗2.滤纸要完好,无破损,否则会影响过滤效果3.承接滤液的烧杯要洁净,否则会使得到的滤液受到污染质量守恒定律探究性实验教学省黔南州福泉市实验学校摘要:实验探究是开展化学活动课的一种重要课型和教学方法,是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和加深基础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教学中要求学生能通过探究实验的过程理解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化学变化前后质量守恒的重要结论,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一定守恒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猜想、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和结论描述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体验成功。关键词:课改理念情景创设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质量守恒定律设计思想验探究是开展化学活动课的一种重要课型和教学方法,是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创造性的重要途径,也是扩大和加深基础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一项重要手段,设计一堂既符合学生已有知识和能力水平,又能对学科课程内容进行拓展,更能促进创新思维培养的化学活动课,本课设计力图体现以学生的自主探究为核心,以实验为载体激活学生的思维,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体验成功。教材分析本课时的内容是在学生初步建立了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描述物质的组成和构成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从“质”和“量”的方面对化学变化过程作出科学、客观的了解和描述。同时,要求学生能通过探究实验的过程理解和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化学变化前后质量守恒的重要结论,并能利用先前学习的化学变化的基础和分子、原子的相关知识,从微观的角度理解化学变化前后物质总质量一定守恒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猜想、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和结论描述的能力。让学生通过思考提出猜想,并通过实验,探究白磷燃烧,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等情况,交流讨论得出结论并领悟科学的探究方法。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上看,初中学生对化学的学习还处于启蒙阶段。这就需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成科学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从能力水平上看,学生已经初步学会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并可以进行简单的化学实验,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培养学生应用实验的方法来定量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第-2-页共5页、通过实验探究归纳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对实验的操作与观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从微观的角度认识在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以及质量没有改变,让学生从“质”和“量”两方面理解和掌握质量守恒定律。2、过程与方法:在实验中明确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思路,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科学规律的探究中激发学生的科学热情,让学生在自我实现中增强成功的体会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和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难点: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教学方法情境激疑实验探究交流讨论拓展延伸整合应用反思总结教具准备1、实验仪器及药品:托盘天平、盛有少量细沙的锥型瓶、带单孔橡皮塞的玻璃管、气球、烧杯、试管、坩埚钳、石棉网、白磷、铁钉、硫酸铜溶液、盐酸、碳酸钠粉末、镁条、火柴、酒精灯、药匙、镊子、小刀、吸滤纸。、多媒体课件;教学流程一、设置问题、创设情境(课件展示):蜡烛燃烧师:同学们知道蜡烛燃烧后变短了,该事实表明了化学反应前后不仅涉及到物质种类的改变,而且涉及到质量变化,那么在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质量总和与生成物质量总和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呢?二、活动探究、建立模型1、提出问题:“反应物的质量与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对自己发现的问题作出尽可能多的假设或猜想。2、猜想与假设: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增加;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减少;反应后物质的总质量可能不变;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增加,在某些反应中可能减少,而在某些反应中可能不变等。3、设计实验:在充分假设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哪一种假设是正确的呢?实验: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盐酸与碳酸钠粉反应前后天平的变化;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镁条燃烧前后的质量变化。4、实验验证:方案一:白磷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教师描述实验操作步骤并演示)(学生活动):在测定物质总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实验中,可能会出现下列问题,请你结合实验的观察,思考后回答:(1)在实验中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请你猜想生成的白烟是什么物质?(2)在玻璃管的上方为什么要系上一个小气球?若不系上小气球,可能会有什么现象发生呢?实验测定结果又如何变化?(3)点燃白磷并伸入锥形瓶后,为什么一定要塞紧橡皮塞?(4)实验中,为什么一定要等到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才能称量反应后的物质总质量?(5)实验结束后,再次称量物质的总质量时,你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观察并记录现象:(教师提示:实验中请仔细观察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气球的形态变化及反应前后总质量的变化)分析:反应前的总质量=锥型瓶及细沙的质量+橡皮塞、玻璃管、气球的质量+空气的质量(氧气与其他气体)+白磷的质量反应后的总质量=锥型瓶的质量+橡皮寒、玻璃管、气球的质量+其他气体的质量+五氧化二磷的质量反应前的总质量=反应后的总质量结论: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反应后生成物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设计意图通过教师演示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参与活动,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方案二: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将学生分组,教师指导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师生活动按照教材提供的方案进行实验,要求各组同学如实地记录实验现象、物质的状态、反应前后质量的变化等,根据实验过程中的实验数据,分析在化学变化前后参加反应的物质总质量与反应后生成的物质总质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师生活动)分析:反应前的总质量=烧杯的质量+铁钉的质量+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反应后的总质量=烧杯的质量+铜的质量+未反应的铁钉的质量+硫酸亚铁溶液的质量结论:参加反应的铁钉的质量+硫酸铜溶液的质量=铜的质量+硫酸亚铁溶液的质量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指导学生观察、思索,使学生从自己亲身观察到的事实中,经过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考,得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一规律。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方法。5、得出结论实验完毕,请各小组汇报结果。通过学生的小结发言,教师归纳、评价得出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第五单元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教案 (第一课时)【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化学九年级人教版上册第六单元课题2的教学内容。作为新教材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安排在学生学习了碳的单质和化学性质之后,有由浅入深的作用。本节课在全书乃至整个化学学习过程中,所占有的地位十分重要。它是培养学生在实验室中制取气体时,形成药品的选择、装置的设计、实验的方法及实验改进等思路的最佳素材。上好此节课对学生今后学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提高化学基本实验技能及实验探究能力都有深远的影响。【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基础和相应的实验操作技能,对于气体制备应考虑的几个主要问题如反应原理、实验装置、气体收集等也比较熟悉,应该说,学生已具备了研究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的先决条件。通过活动和探究的方式来研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及其改进,并利用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这一教学目标是能够达成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实验室中制取CO2的反应原理:探究实验室中制备CO2的装置:了解实验室中制取气体的基本思路和方法;2. 过程和方法:能合理使用课堂资料,会利用这些资料设计和改进实验方案,并设计装置进行制取和收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合作的科学品质;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探究成功乐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形成持续不断的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方法】:启发探索法:讲解、讨论、实验的引导探究。【教学重点】:探究实验室中制取CO2的装置,并制取CO2【教学难点】:通过二氧化碳的制取过程,总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教学准备】:仪器:注射器、锥形瓶、平底烧瓶、大试管、集气瓶、长颈漏斗、(带导管的)双孔塞及单孔塞、带塞子的弯导管、水槽、酒精灯、药匙、破底试管,铜丝,带孔小药瓶、分液漏斗、干燥管、具支试管、U形管。药品:碳酸钠粉末、碳酸钙粉末、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澄清的石灰水、木条。【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主要讲解原理、装置,第二课时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教学过程】: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合作与交流1、课程引入:多媒体展示有关温室效应造成的气候异常图片资料,提问: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是什么?引出二氧化碳制取课题。【板书】:课题2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观察,讨论,交流1、引起探究二氧化碳制取方法的兴趣,引起学生对学习目标的期待和注意2、锻炼口头表达能力。复习比较1、多媒体演示: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2、提问: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基本方法。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选择原料设计装置收集验满)反思改进4、用以上思路完成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观察,回忆,思考回答氧气的实验室制法:(药品、装置、操作)1、通过对氧气制取的复习,为突破教学难点做好铺垫。2、让学生回忆已有知识,为研究如何制取二氧化碳确定研究方向。3、告知目标,引起注意,讨论交流一、反应原理和原料的选择:1、列举部分可以生成二氧化碳的反应。2、提问:以上反应中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是什么?3、反应原理:碳酸盐与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1、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2、分析是否适合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3、回答,并说明理由。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2、练习化学方程式书写。3、培养学生绿色化学的理念。4、初步形成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反应原料的选择思路。实验与探究合作与交流1、介绍实验用品和实验内容。用常见的碳酸盐(碳酸钠、碳酸钙与)常见的酸(稀盐酸、稀硫酸)实验。2、提示实验观察重点。3、提示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1、分组完成学案上的实验:探究二氧化碳制取的原料的选择。2、记录实验现象。3、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4、小组内交流。1、认识实验对比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更注重学生获取新知的体验学习。2、练习基本操作。3、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其通过实验获取化学知识的能力。23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归纳与小结提高与拓展1、提问:通过实验,选择什么原料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料?2、(多媒体展示)气体的制备,选择一个正确有效的反应和所用原料,并考虑反应是否容易控制、速率是否适中,生成气体是否纯净,条件是否容易满足、原料是否容易获得且价格是否低廉,原料和产物是否有毒有害等。稀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很快,不易控制;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时,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碍了反应物的接触,反应慢慢停止了,得不到足够的二氧化碳;其中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反应速度适中,产生气体较纯净,易制易取。3、确定:用石灰石(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CaCO3+2HClCaCl2+H2O+CO2 1、学生回答,并说明理由。2、观看,思考,对照。3、识记:实验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1、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而实现由特殊到一般的转化,潜意识地培养学生认识规律的一般方法。2、实现双基目标。反馈练习:(多媒体出示)思考,解答及时巩固新知二、探究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装置:1、出示以下装置: A B C2、提问:能用于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哪个?3、小结装置的设计思路:看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而定。4、固+液,不加热(制CO2)1、观察思考2、选择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并回答。3、聆听1、实现双基目标,教学学生初步学会实验室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2、留下伏笔,为下一步装置的改进预留一定的空间。教学 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拓展提高1、用以上B装置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2、举例说明用以上B装置制取氧气时曾经遇到过的不便。3、提问:能否改进装置。4、点评学生的回答。5、展示装置改进,指出其优点是便于加入酸液。1、聆听,思考。2、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方法,说明改进的理由。1、实现双基目标,应对目标测试中的相关练习。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下一步改进设置梯度。拓展提高合作探究1、演示启普发生器,重点表现其在控制反应上的优势。简单说明其适用范围(不做过多拓展)。2、提出对上述装置的改进要求:通过改进,实现对反应的控制。3、点评各小组改进方案。给予鼓励。1、观察,思考。2、合作、探究装置的改进方法。3、回答:装置的改进方案,说明理由并指出是否能够控制反应的进行。1、实现双基目标,应对目标测试中的相关练习。2、强化其创新意识。3、培养学生学无止境,不断进取的良好品质。4、培养学生节约意识。课堂 小结简易装置 便于加酸 控制反应观察,聆听1、通过对比认识装置的改进有利于实验的顺利完成。2、培养创新意识。拓展提高合作探究1、多媒体出示课堂练习:详见学案。2、全班分10个实验小组,用下列提供的仪器设计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每组上交一份设计方案。带孔小药瓶带孔小药瓶U形管具支烧瓶干 燥管 3、展示台演示各组设计方案,点评。1、分组讨论2、合作探究,3、绘制装置图4、交流,说明本组设计方案的基本思路及操作方法。1、识别仪器;2、培养学生实验装置设计能力;3、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能力;4、培养学生评价能力。5、锻炼语言表达能力。6、体验实验创新的过程。教学 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拓展提高反馈交流破试管铜网玻璃片铜网1、多媒体展示各种设计方案:2、点评其中几个方案,从控制反应,废物利用,节约药品等方面点评其优点。观察,聆听思考,识记1、再次体验创新学习的快乐。2、培养学生绿色化学实验的理念和思路。3、实现双基目标。探究实践课外作业 请同学们运用今天所学的方法,探究氢气的实验室制取。要求:1、上网(或到图书室)查询或问询氢气的性质及生成氢气的相关反应。2、设计好装置课后中完成相关探究内容巩固本课气体制取的探究思路。【板书设计】:第一课时课题2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一、反应原理和原料的选择:原料:石灰石(大理石)(块状)、稀盐酸原理:CaCO3+2HClCaCl2+H2O+CO2 二、实验装置的选择:固体+液体(不加热)实验装置的改进:简易装置便于加酸控制反应第二课时三、二氧化碳的收集和验满:收集:向上排空气法,验满:用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验满四、分组实验,制取二氧化碳 (第二课时内容)五、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实验设计与评价【教学反思】化学课程改革倡导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联系;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强化评价的诊断激励与发展功能。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在学生最近发展区,要有针对性;另一方面还要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探索与发现,反思与创新,为学生提供充分的参与和交流的机会,在落实“双基”的前提下让他们充分体验、想象和思维。本课题是新课标教材中的一个亮点,和原教材中“二氧化碳的制取”不同的是增加了“研究”一词,所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突出了研究的成分,增加了学生探究活动。本课题学生的活动时间占2/3以上,学生的实验有三块内容,一是制取二氧化碳所选原料的探究;二是制取二氧化碳所用装置的探究;三是用所设计的装置制取二氧化碳。由于增加了学生探究,本课题拟用二节课完成,第一节课完成制取二氧化碳反应原理和原料的探究及装置的设计与改进,第二课时在实验室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在制取二氧化碳所选试剂的探究活动中,学生都能完成五组实验并从中选择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一组物质,对为什么选择这样一组物质,学生从直观的实验现象中得出了比较明确的答案,同时还发现粉末状固体物质较块状物质与酸溶液反应速率快等等,得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二块探究内容是重头戏,涉及到装置的设计、改进等,用时较多,尽管学生设计的装置中有不少的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有的不具有可操作性,但学生在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人兴奋不已,课堂上学生的投入程度和表现出的主动性是很平时很少见的。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运用了新课程理念,学生自主学习得到了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创置问题让学生讨论,适当点拨指导,使学生的思维不断的处于亢奋状态,水到渠成,在学生的做做、想想、说说、议议中愉快地完成本课研究。但是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也感到有两点不足:一是学生实验中对取用物质的量的要求没有着重进行说明,做为对比实验这是不可取的,对比实验应该尽可能创设相同的条件;二是时间安排略显仓促,对学生设计的装置点评时间较少,不能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对自己设计的装置进行说明。金属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第1课时) 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市上庄镇中学魏彦昆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铁、铝、铜等常见金属与氧气的反应。2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硫酸的反应。能用金属和酸反应解释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化学问题。(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金属和酸反应,学习利用控制变量法进行科学探究,2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判断金属活动性顺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操作中,获得科学方法的体验,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激发学习化学兴趣二、教学重点金属和酸反应三、教学难点判断金属活动性强弱四、教学准备教学设备(投影仪,计算机)、试管、试管架、稀盐酸、稀硫酸、镁片、锌片、铁片、铜片五、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4分钟不法商贩用铜锌合金冒充黄金欺骗消费者,你能用简单的方法去拆穿他们的骗局吗?学生回答用测密度(两者的密度不同)、硬度、测熔点(熔点不同)。等等从生活中的现象入手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些方法都是一些物理方法,在现场不容易实现,我们可以用一些化学方法来鉴别黄金的真伪。学完本课,你就会用化学方法鉴别黄金的真伪。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过的金属参加的反应。写出化学方程式来。老师巡视,指导学生书写方程式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2HgO22HgO3Fe2O2Fe3O42MgO22MgOZn+H2SO4 = ZnSO4+H2Mg +2HCl= MgCl2+ H2Fe+CuSO4=Cu+FeSO4通过情景,复习纯金属和合金的物理性质,然后再复习曾经学过的金属的化学性质,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新课教学25分钟引导学生描述曾经学过的金属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比较这几种金属的活动性。学生描述汞、铁、镁与氧气反应的现象。汞在空气中加热非常慢,12天后生成粉红色固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黑色固体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并得出镁比铁活泼,铁比汞活泼。利用学过的知识,将学过的知识和生活中的现象联系起来,总结规律,知识得到提升。提出问题,所有的金属都可以和氧气发生反应吗?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学生回答:黄金饰品不变色,说明金不和氧气反应。(古代用金银做为货币,说明金银一般不和氧气发生反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真金不怕火炼”说明说明?为什么暖气片上要刷银粉?银粉是银吗?学生回答:即使在很高的温度下,金也不和氧气发生反应。铝在空气中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所以暖气片上涂的银粉成分是铝, 并不是银。体会到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组织学生讨论金属与氧气反应的规律,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和氧气发生反应。得出结论:大多数的金属能够和氧气发生反应,但是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不同。铝在常温下能和氧气发生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金在高温下也不和氧气发生反应。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我们学过锌和稀硫酸反应,镁和盐酸反应,那么其他的金属可以和稀硫酸反应吗?学生猜想并设计实验,探究镁、锌、铁、铜和稀盐酸 、稀硫酸反应,观察现象。实验结束后,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培养学生猜想能力、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书写化学用语的能力。根据实验现象判断镁、锌、铁、铜、这四种金属中哪种金属更活泼?根据什么来判断金属的活泼性呢?学生根据现象回答:镁、锌、铁都可以和盐酸、稀硫酸反应,但是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铜不和盐酸、稀硫酸反应,所以这四种金属的镁最活泼,其次是锌、铁,铜。根据金属和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总结归纳能力。鉴别真假黄金的方法有哪些呢?学生思考并回答:(1)取样品,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变成黑色的是假黄金,不变色的是真金。(2)把样品置于稀盐酸或稀硫酸中,有气泡产生,则该是假黄金,无现象是真金。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语言交流能力。课堂小结1分钟1.大部分金属可以和氧气反应,金在高温下也不和氧气反应。根据与氧气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2.活泼金属可以和盐酸或稀硫酸反应。根据金属能否和酸反应及反应剧烈程度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实验活动5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实验目的:1.练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2.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3.进一步练习托盘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实验用品:托盘天平、药匙、量筒、 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细口瓶氯化钠、蒸馏水相关知识链接:1.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溶质的质量分数 = - 100%溶质质量 =_ _溶剂质量 = _ _2. 浓溶液用水稀释时(1)浓溶液中溶质的质量 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填 、= )。(2)所用水的质量=_ 。3. 托盘天平的使用(1)调平方法:先用_把游码拨到标尺_处,再调节左右的_,使天平平衡。(2)使用方法:称量一定质量药品时,先_天平,然后用镊子向_加入一定质量砝码,必要时移动游码;用药匙向_逐渐加入药品,直到天平平衡。称量完毕,_放回砝码盒,_拨回零处。(3)称量干燥的药品时:两盘各放一张 的纸,把药品放在纸上称量。4.量筒的使用:(1)量液时,量筒必须_,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_的_保持水平,再读取液体的体积。(2)俯视或仰视读数时,读数与实际数值的关系怎样?实验活动一:配制质量分数6%的氯化钠溶液用氯化钠和水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交流讨论:怎样用固体物质和水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交流共享:实验步骤:(1)计算:需要固体氯化钠的质量为 g,需要水的体积为 ml。(2)称量:用 称量所需氯化钠,放入烧杯中。(3)量取:用 量取所需水,并倒入烧杯中。(4)溶解:用 搅拌,使氯化钠溶解。火眼金睛:下面是一位同学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的流程图,请找出其中的5处错误。请你思考:实验过程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有哪些?(从步骤、操作是否规范的角度分析溶质溶剂质量的可能变化)实验活动二: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用配好的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交流讨论:如何用浓溶液配制稀溶液?交流共享:实验步骤:(1)计算: 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为 g,体积_ ml;需水的质量为_ g,体积为 ml。(2)量取: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氯化钠溶液和水,并倒入烧杯中。(3)混匀:用玻璃棒搅拌,使溶液混合均匀。实验活动三:溶液的处置装瓶: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贴好标签(标签内容?)。问题和交流:准确配制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重要意义?学以致用:1. 要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将10g氯化钠固体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上称量B.量取90ml水时,俯视读数C.为加快固体溶解,用温度计搅拌溶液D.将配好的溶液倒入细口瓶,盖紧瓶塞贴上标签2. 用浓硫酸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不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A.托盘天平 B.烧杯 C.量筒 D.玻璃棒3.在配制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时,下列出现的操作失误,会引起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降低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氯化钠时,将砝码放在左盘,但未使用游码B.用量筒量取蒸馏水读数时,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时,有水洒出D.将配好的氯化钠溶液转移到细口瓶时,不慎撒出部分溶液课后延伸:1.农业上为什么用16%的氯化钠溶液来选种?如何配制16%的氯化钠溶液?2.要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稀硫酸(密度为1.14g/ml),需要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g/ml)和水各多少毫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