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复习纲要解读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24703036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复习纲要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流行病学》复习纲要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流行病学》复习纲要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复习纲要第一章绪论掌握:流行病学的定义、研究特征、研究方法分类熟悉:流行病学的(原理)应用、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流行病学与相关学科的联系(了解)1.流行病学(epidemiology):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与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并研究防治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2三个层次:疾病、伤害、健康三个阶段: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三个范畴:描述、分析、试验三种方法:观察法、试验法、数理法三个要素:原理、方法、应用3. 流行病学研究方法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实验法一实验流行病学P横断面调查监测产生假设生态学研究r病例对照研究L队列研究-检验假设r临床试验现场试验*个体试验社区试验一验证假设r描述流行病学观察法分析流行病学数理法理论流行病学4. 流行病学的特征:群体的特征、对比的特征、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的特征、社会心理的特 征、预防为主的特征、发展的特征。第二章疾病的分布掌握:疾病频率的测量指标(发病率、罹患率、患病率、死亡率、病死率、感染率),疾病 的流行强度,疾病的三间分布。熟悉:移民流行病学分析原则疾病分布是指疾病在不同人群、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存在状态及其发生、发展规律,主要描述疾病发病、患病和死亡的群体现象。第一节疾病频率测量指标一、发病频率测量指标(一)发病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一般为一年)某人群中某病新病出现的频率。发病率=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某病新病例数同期该人群暴露人口数意义:是衡量某时期某地区人群发生某种疾病危险性大小,对疾病发生过程进行描述的一种 指标。它的变化意味着病因因素的变化。应用:衡量某病发生危险性大小,描述疾病、探讨发病病因、评价防治效果。(二)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的发病率。罹串率_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 罹患率=同期暴露人口数应用:在食物中毒、职业中毒或传染病的暴发及流行中,经常使用该指标。(三)续发率:指在某些传染病最短潜伏期到最长潜伏期之间,易感接触者中发病人数占所 有易感接触者总数的百分比。注意计算续发率时,必须将原发病例从分子及分母中去除。 应用:比较传染病传染力的强弱,分析传染病流行因素及评价卫生防疫措施的效果。、患病频率测量指标(一)患病率:也指现患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的比例。患病率=一段时期内发生某病新老病例数平均人口数意义:是人群中某疾病的静态指标,而不是发生过程的描述。理解:患病率=发病率x病程应用:患病率通常用来描述病程较长的慢性疾病的发生或流行情况。影响患病率的原因:患病率升高患病率降低1新病例增加(发病率提高)2治疗水平提高,病程延长3未治愈者寿命延长1. 新病例减少(发病率下降)2. 病死率增咼3. 病程缩短4病例迁入4治愈率提高5健康者迁出5健康者前途6.易感者迁入6病例迁出7诊断水平提高8报告率提高患病率与发病率的比较比较内容患病率发病率资料来源现况调查疾病报告、疾病监测、队列研究计算分子新发+现患新发计算分母调查人数(时点患病率) 平均人口数(期间患病率)暴露人口数或平均人口数观察时间较短较长适用疾病慢性病或病程较长疾病各种疾病特点静态描述动态描述用途疾病现患状况或慢性病流行情况疾病流行强度影响因素较多相对少(二)感染率:是指在某时间内被检人群中某病原体现有感染者人数所占的比例,通常用百分率表示。三、死亡率与生存频率(一)死亡率:表示在一定期间内,某人群中总死亡人数在该人群中所占的比例。X100%死亡率=某人群某年总死亡人数、该人群同年平均人口数(二)病死率:表示一定时期内因某病死亡者占该病患者的比例,表示某病患者因该病死亡的危险性。病死率=某时期内因某病死亡人数同期某病病人数x 100%应用:常用于急性传染病,较少用于慢性病。(三)生存率:指接受某种治疗的病人或某病患者中,经n年随访尚存活的病人数所占的比 例。x 100%牛存率=随访满n年尚存活的病例数仔率=随访满n年的病例数四、疾病负担指标(一)潜在减寿年数(PYLL):是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死亡年龄之差 的总和,即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是指从发病到死亡所损失的全部健康寿命年,包括因早 死所致的寿命损失年和疾病所致伤残引起的健康寿命损失年两部分。第二节疾病流行强度、散发:是指发病率呈历年的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上无明显联系,表现 为散在发生。二、暴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发生很多症状相同的病人。 理解:短时间主要指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通过共同的传播途径感染或由共同的传染源引 起。三、流行:是指在某地区发病的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四、大流行:某病发病率显著超过该病历年发病率水平,疾病蔓延迅速,涉及地区广,在短 期内跨越省界、国界甚至洲界形成世界性流行。第三节疾病的分布一、人群分布疾病人群年龄分布的分析方法:横断面分析、出生队列分析。1. 横断面分析:取同一年不同年龄组人群的发病率、患病率或死亡率进行描述说明同一时期 不同年龄死亡率变化,不同年代各年龄组死亡率变化。不能显示致病因子与年龄的关系。2出生队列分析:对同一年代出生的人群在不同年龄阶段某病的率进行分析。多用于慢性病 分析,有助于正确分辨出年龄、时间、暴露经历对疾病的作用。二、地区分布判断一种疾病是否属于地方病:该地区发病率高;其他地区发病率低甚至不发病;迁 入该地区一段时间后,其发病率和当地居民一致;迁出后,发病率下降,患病症状减轻或 自愈;当地的易感动物也可发生同样的疾病。三、时问分布:短期波动、季节性、周期性、长期趋势1短期波动:疾病在某一集体或固定人群中,短时间内发病数突然增多。和暴发的区别为暴 发常用于少量人群,短期波动常用于较大数量的人群。2. 季节性:一定季节内发病率增加。两种表现形式:严格季节性(多为虫媒传染病,如乙脑)、 季节性升高(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急性心肌梗死)。3周期性:疾病频率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有规律的起伏波动,每隔若干年出现一个流行高 峰的现象。多见于呼吸道疾病。4长期趋势(长期变异、长期变动):在一个较长时间内,通常为几年或几十年,疾病的临 床特征、分布状态、流行强度等方面所发生的变化。原因:病因或致病因素改变;传染病病原体的生物学变异;诊断水平的提高;登记 报告制度的完善;人口学特征的改变。四、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移民流行病学:观察某种疾病在移民人群,移居国当地人群及原居住地人群中发病率、死亡 率的差别,以探索该病的发生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第三章描述性研究掌握:现况研究的概念、种类;抽样调查的原则。熟悉:描述性研究,普查和抽查的概念,生态学研究的概念,现况研究的目的,结果整理与分析,现况研究的优缺点,现况研究中的偏倚。第一节概述描述性研究包括:现况研究、病例报告、病例系统分析、个案研究、历史资料分析、随访研 究、生态学研究。第二节现况研究一、现况研究概述现况研究(prevalence study)(又称横断面研究、患病率研究):是通过对特定时点(或期间) 和特定范围内人群中的疾病或健康状况和有关因素的分布状况的资料收集、描述,从而为进 一步的研究提供病因线索。特点:1.不设对照组;2特定时点或期间;3确定因果联系受限;4对研究对象固有的暴露因 素可以作因果推断;5用现在的暴露(特征)来替代或估计过去情况是有条件的;6定期重 复进行可获得发病资料。研究类型与用途:普查抽样调查概念在特定时点或期间内、特定范围内的全部人群(总体) 作为研究对象的调查。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特定 时点、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一个 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 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所 在的范围。目的:早起发现、诊断和治疗;了解慢性病的患 病和急性传染病的分布;了解当地居民健康水平; 了解人体各类生理指标的正常值范围。原则:抽样要随机化;样 本大小要适当;抽查单位的 变异程度要小优点 调查全体,不存在抽样误差; 可同时调查疾病和健康分布情况; 能发现目标人群中全部病例,全面描述疾病分布与 特征; 可以普及卫生知识。节省时间、人力物力,调查工 作易于细致。缺点不适合患病率低,难诊断病;难免漏查;调查 人员熟练程度不一,调查质量难保证;耗费人力、 物力,费用较咼。二、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调查目的_调查类型一调查对象、样本大小一调查内容一结果分析 抽样方法:(1)单纯随机抽样方法:从总体N个对象中,利用抽签或其他随机方法抽取n个,总体中每个对象被抽到的 概率相等。(2)系统抽样方法:按照一定的顺序,机械地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单位的抽样方法。(3)分层抽样【误差最小】方法:将总体单位按某种特征分为若干次级(层),然后从每一层内随机抽样组成一个样本。(4)整群抽样【误差最大】方法:将总体分成若干群组,抽取其中部分群组作为观察单位组成样本,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整群抽样。(5)多阶段抽样方法:将抽样过程分段进行,每个阶段使用的抽样方法往往不同,即将以上抽样方法结合使 用,在大型流行病学调查中常用。三、现况研究中的常见偏倚极其控制偏倚(bias):是指从研究设计、到实施、到数据处理和分析的各个环节中产生的系统误差, 以及结果解释、推论中的片面性,导致研究结果与真实情况之间出现倾向性的差异,从而错 误地描述暴露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称之为偏倚。四、现况研究的优缺点(一)优点:获得结果快;有来自同一群体的自然形成的同期对照组,结果具有可比性;多因多果(二)局限:不适合罕见、急性病;不适合需要的大规模调查的疾病;不能证明暴露 与时间的顺序。第四章队列研究掌握:队列研究的概念、特点,暴露组与对照组的选择,暴露与疾病联系强度的指标、意义。(RR、AR、AR%、PAR、PAR%)熟悉:队列研究的种类,累积发病率和发病密度,队列研究的优缺点。第一节概述队列研究(cohort study):将人群按是否暴露于某可疑因素及暴露程度分为不同的亚组,追 踪其各自的结局,比较不同亚组之间结局频率的差异,从而判定暴露因子与结局之间有无因 果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暴露:研究对象接触过某种待研究的物质(如重金属)或具有某种待研究的特征(如性别、 年龄及遗传等)或行为(如吸烟)。队列:一指特定时期内出生的一组人群,叫出生队列;另一种是指泛指具有共同暴露或特征 的一组人群,称为暴露队列。特点:(1)属于观察法;(2)设立对照组;(3)由“因”及“果”,符合时间顺序;(4)能确证 暴露与结局的因果联系。研究类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历史性队列研究、双向性队列研究。第二节研究设计与实施暴露组与对照组的选择:暴露人群的选择:(1)职业人群;(2)特殊暴露人群;(3) 般人群;(4)有组织的人群团 体。对照人群的选择:(1)内对照:在一群人内选定;(2)外对照;(3)总人口对照;(4)多重 对照。观察终点:就是指研究对象出现了预期结果,达到了这个观察终点,就不再对该研究对象继 续随访。第三节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一、率的计算:1累积发病率:用观察开始时的人口作分母,以整个观察期内的发病人数为分子。 适用条件:样本大,人口稳定,整齐的资料。变化值范围为012发病密度:适用条件:存在失访,观察时间长,人口不稳定,资料不整齐。变化值范围 0无穷大。3标化比:适用条件:研究对象数目较少,结局事件的发生率比较低。二、效应的估计:暴露与疾病联系强度的指标及意义1相对危险度(亦):暴露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危险度比。RR =意义:说明暴露者发生相应疾病的危险是非暴露者的多少倍。RR值越大,表明暴露的效应 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的强度越大。具有病因学意义。2归因危险度(仙):暴露组发病率与对照组发病率相差的绝对值。AR = I -1 = I(RR -1)e 00意义:暴露人群与非暴露人群比较,所增加的疾病发生数量,如果暴露因素消除,就可以减 少这个数量的疾病发生。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学意义。3归因危险度百分比(AR%):又称病因分值(EF),指暴露人群中发病或死亡归因于暴露 的部分占全部发病或死亡的百分比。AR% = Ie 10RR _ 1X100% 或AR % =_ X100%RR4人群归因危险度(PAR):指总人群发病率中归因于暴露的部分。PAR = It人群归因危险度百分比(PAR%):也叫人群病因分值(PEF), PAR占总人群全部发病的百 分比。PAR% =t100% 或 PAR% =P(RR -1)P(RR -1)+1x 100%Pe为人群中有某种暴露者的比例。意义:PAR和PAR%则是通过比较全人群与对照组,说明暴露对一个具体人群的危险程度, 以及消除这个因素后该人群中的发病率与死亡率可能降低的程度。第五节队列研究优缺点円9优点:资料可靠,确证力好;一因多果;可直接计算各项测量疾病危险强度的指标; 有助有了解人群疾病自然史缺点:不适用于发病率很低疾病病因的研究;容易产生失访偏倚;耗费人力物力财力 时间。第五章病例对照研究掌握: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特点,病例组与对照组的选择,研究资料的分析中各值的意义。熟悉:病例对照研究的优缺点。第一节基本原理病例对照研究(case-control study):选择一组患所研究疾病的病人与一组无此病的对照, 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中暴露率和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 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特点:观察方向:由果到因,回顾性研究;观察法;设立对照,患病与否分组;不能验证病 因。第二节研究类型一、病例与对照不匹配二、病例与对照匹配匹配(matching):又称配比,即要求对照在某种因素或特征上与病例保持一致,分为频数 匹配和个体匹配。目的:(1)提高研究效率;(2)控制混杂因素。匹配应注意的事项:(1)慎重选择匹配因素;(2)可疑病因不能作为匹配因素;(3)比例一 般为1:1,最多不超过1:4 ; (4)避免“匹配过头”。匹配过头:把不必要的项目列入匹配,企图使病例与对照尽量一致,就可能徒然丢失信息, 增加工作难度,结果反而降低了工作效率。第三节一般实施步骤病例与对照的选择基本原则:代表性;可比性一、病例的选择:(1)诊断明确,有暴露存在问题;(2)病例类型:新发病例、现存病例、 死亡病例;(3)来源:以社区为基础,以医院为基础;(4)对病例其他特征的规定:如性别、 年龄、民族等。二、对照的选择原则:(1)不患所研究的疾病;(2)不患与研究因素有关的其它病;(3)有 可比性;(4)尽量设多重对照;(5)来源主要有社区和医院、全人群选择对照来源的方法:抽查和配比病例对照最常见的偏倚是信息偏倚,但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常见的偏倚是选择 偏倚第四节资料的整理与分析一、资料的整理二、资料的分析暴露或特征疾病病例对照有ab无cd比值比(OR ):病例对照研究中表示疾病与暴露之间关联强度的指标。指事物发生的可能性 与不发生的可能性之比。比值比(OR病例组的暴露比值(a/c) _ ad比值比(OR)_对照组的暴露比值心/ d) _頁OR的含义与相对危险度类似,指暴露者的疾病危险性为非暴露的多少倍。发病率小于5% 时,OR是RR的极好近似值。掌握:实验流行病学、现场试验、临床试验的概念,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基本原则。熟悉: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分类,现场试验资料的收集和分析。第一节概述1实验流行病学(experimental epidemiology)亦称流行病学实验(epidemiological experiment) 是通过比较给予干预措施后的实验组人群与对照组人群的结局,判断干预措施效果的一种前 瞻性研究方法,所以又称干预研究。2实验流行病学基本特征:属于前瞻性研究、随机分配、具有均衡可比的对照组、有认为施 加的干预措施3实验流行病学的主要类型:临床试验:是以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的原则分组,评价临床各种治疗措施有效性 的方法。常用于评价药物或者治疗方法的效果。现场试验:对个人分组,以健康和高危人群为研究对象的实验研究。社区试验:对社区分组,以社区人群整体作为干预单位的实验研究。第二节盲法的应用单盲:研究对象不知分组情况双盲:研究对象、研究者不知分组情况三盲:研究对象、研究者、负责资料收集者不知分组情况第三节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1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的主要目的: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验证病因和危险因素、评价卫生 服务措施和公共卫生实践的质量2现场试验和社区试验的的设计类型:随机对照试验(RCT)整群随机对照试验类实验:因为受实际条件所限不能随机分组或不能设立平行的对照组第四节实验流行病学的优缺点优点缺点1、按照随机化的方法,能较好的控 制研究中的偏倚和混杂2、为前瞻性研究,因果证论强度咼3、有助于了解疾病的自然史4、一种干预和多个结局的关系1、难以保证好的依从性2、难获得一个随机的无偏标本3、容易失访4、费用常较观察性研究高实验流行病学注意的问题:伦理道德问题,应遵循知情同意、有益无害、公正的原则实验流行病学的基本原则:对照、随机、盲法、重复。第七章筛检掌握:筛检与诊断试验的概念及评价指标,金标准。熟悉:筛检的原则和目的,诊断试验的用途。并联和串联试验的定义。第一节概述筛检:是运用快速、简便的试验、检查或其他方法,将健康人群中那些可能有病或缺陷、但 表面健康的个体,同那些可能无病者鉴别开来。第二节筛检试验的评价一、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金标准:是指当前临床医学界公认的诊断疾病的最准确可靠的方法。二、评价指标师检试验金标准合计患者非患者阳性真阳性A假阳性BR1阴性假阴性C真阴性DR2合计C1C2N(一)真实性:指测量值与实际值相符合的程度1灵敏度与假阴性率灵敏度:又称真阳性率,即实际有病而按筛检试验的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有病的百分比。反应 筛检试验发现病人的能力。A灵敏度=X100%A+C假阴性率:又称漏诊率,指实际有病。根据筛检试验被确定为无病的百分比。C假阴性率=x 100%=1-灵敏度A+C2特异度与假阳性率特异度:又称真阴性率,即实际无病按该筛检标准被正确地判为无病的百分比。特异度=- x 100%D+B假阳性率:又称误诊率或I类错误。B假阳性率=X 100%=1-特异度B+D3正确指数:也称约登指数,即正确指数 =(灵敏度+特异度)-1,表示筛检方法发现真正病 人与非病人的总能力。正确指数的范围在01之间,指数越大,其真实性越高。(二)可靠性(三)预测值1阳性预测值(PPV):是指筛检实验阳性者患目标疾病的可能性。A阳性预测值二X100%A+B2阴性预测值(NPV):是指筛检实验阴性者不患目标疾病的可能性。阴性预测值二一 X100%C+D筛检试验的灵敏度越高,则阴性预测值越高;筛检试验的特异度越高,阳性预测值越高。第三节筛检效果的评价为了提高筛检收益,通常采取下列方法:1选取患病率高的人群(即高危人群)2选用灵敏度高的筛检试验3采用联合试验(1) 串联试验:全部筛检试验结果均为阳性者才定为阳性。该法可以提高特异度,但使灵 敏度降低。(2) 并联试验:即全部筛检试验中,任何一项筛检试验结果阳性就可定为阳性。该法提高 灵敏度,却降低了特异度。以上为重点章节第八章偏倚及其控制偏倚(bias):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实施和分析阶段存在的系统误差。它可使暴露与 疾病之间被歪曲,造成虚假的联系,而导致错误的结论。分类:(1) 选择偏倚:是指被选入到研究中的研究对象,由于选择方法不当,与没有被选入者特征上的差异所导致的系统误差。入院率偏倚(伯克森偏倚)、现患病例一新发病例偏倚(奈曼偏倚)、检出症候偏倚、无应答偏倚、易感性偏倚健康工人效应、排出偏倚。控制:掌握发生环节、严格选择标准、研究对象的合作、采用多种对照(2) 信息偏倚回忆偏倚、报告偏倚、暴露怀疑偏倚、诊断怀疑偏倚、测量偏倚控制:严格信息标准、盲法、采用客观指标、调查技巧的应用、统计学处理(3) 混杂偏倚特点:是所研究疾病的危险因素,与所研究的因素有关,不是研究因素与研究疾病因果链上的中间变量。控制:限制、随机化、匹配、统计学处理总结各阶段主要的偏倚和控制(会考选择题)一、设计阶段一一选择偏倚和混杂偏倚(1) 设计方案的选择:选择对照或研究对象不妥、诊断标准不一致、样本大小不适合(2) 研究人群来源的选择:限制、匹配、随机化、多途径二、资料收集阶段一一信息偏倚(1) 正确应用资料收集的手段(2) 盲法的应用(3) 加强质量控制三、分析阶段一一混杂因素(1)标准化方法(2)分层分析的方法(3)多元分析的方法第九章病因与因果推断1. 病因:那些能使人群发病率升高的因素,就可认为是病因,其中某个或多个因素不存在时, 人群疾病频率就会下降。2. 流行病学三角:宿主3轮状模型4.Mill准则:科学实验五法:求同法、差异法、同异并用法、共变法和剩余法。(类推法) 同异并用法是所有比较性研究(有对照组)设计的逻辑学基础。5常用的因果推断标准:Hill标准:(一)关联的时序性:指因果出现按时间顺序,是病因推断中唯一要求必备的条件。(二)关联的强度:疾病与暴露关联程度的大小,用OR/RR表示。(三)关联的可重复性:指某因素与某疾病的关联在不同研究背景下,不同研究者用不同的 研究方法均可获得一致性的结论。(四)关联的特异性:某种因素只能引起特定的疾病。(五)剂量-反应关系:暴露剂量大,时间长,疾病发生的概率就大。(六)生物学合理性:所观察到的因果关联可以用已知的生物学知识加以合理解释。(七)关联的一致性:指某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与该病已知的自然史和生物学原理一致。(八)实验证据:指用实验方法去除可疑病因可引起某疾病发生的频率下降或消灭,则表明 关联存在终止效应,其作为因果关联的判定标准论证强度很高。第十、十一章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1.疾病的三级预防(1)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针对疾病因素(或危险因素)采取措 施,也是预防疾病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人类健康四大基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 戒酒、心理平衡”是一级预防的基本原则,包括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两方面内容。(2)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防止或减缓疾病发展采 取的措施。方法:普查、筛检、定期健康检查以及设立专门的防治机构。(3)三级预防:即临床预防,可以防止伤残和促进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延长寿命, 降低病死率。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康复治疗措施。2公共卫生监测:长期、连续、系统地收集疾病的动态分布及其影响因素的资料,经过分析将信息上报和反馈,以便及时采取措施。3. 疾病监测的内容:传染病监测、慢性非传染病监测、行为及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其他公共 卫牛监测。第章传染病流行病学1传染过程三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2预防接种:将抗原或抗体注射入人体,使人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 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发生。3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及其用途:判断感染时间、追踪传染源、查明传播途径;确定 接触者的留验、检疫和医学观察期限;确定免疫接种时间;评价预防措施效果;潜伏 期长短可影响流行特征。4疫源地:传染源及其排出的病原体向四周播散所能波及的范围,即可能发生新病例或新感 染的范围。5.形成疫源地的条件:传染源存在;病原体能持续传播。6疫源地消灭的条件:传染源被移走或不再排出病原体;通过各种措施消灭了传染源排 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所有的易感接触者经过了该病最长潜伏期未发病。7流行过程:是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需要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 环节相互作用、相互连接。8消毒的种类:1.预防性消毒;2疫源地消毒:随时消毒;终末消毒第十三章伤害流行病学“4E干预:工程干预;经济干预;强制干预;教育干预。第十四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 群体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暴发调杳的调杳方法:准备和组织、核实诊断、确定暴发的存在、病例定义、病例发现与核 实、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建立假设与验证假设、完善现场调杳、实施控制措施、总结报告。第十六章分子流行病学:是研究人群中疾病/健康状态相关生物标志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医学相关 生物群体特征及其与人类疾病/健康的关系,制订防治疾病、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施的科学。 生物学标志的种类:暴露生物标志、效应生物标志、易感生物标志。第十八章循证医学是有意识地、明确地、审慎地利用现有最好的证据制订关于个体病人的诊治方案。 循证医学两大领域:一是针对个体病人的循证临床实践,二是针对群体的循证宏观医疗卫生 决策。流行病学历年考题(不在范围内的不需掌握)07预防【名解】prevalence study; 2.散发;3.暴露;4.突发事件;5.偏倚;6.匹配;7.STD; 8.disease screening (筛检);9.PAR; 10.类试验;11.RR; 12.传播途径;13.disinfection; 14.vaccination; 15.疾 病监测【大题】1计算: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评价试验2简述因果推断标准3. 计算OR值并简述意义4. 队列研究与实验研究异同点5. 结合心脑血管病评价慢性病的防治08预防【名解】prevalence study; 2.maching; 3.类试验;4.内部真实性;5.突发公共卫生事件;6.金标准;7长期趋势;8移民流行病学;9.STD; 10.流行过程;11.暴露;12.病因;13.RR; 14.预防接 种;15.疾病检测【大题】1计算:灵敏度、特异度2因果推断标准3.OR 值4.队列与实验研究异同5心脑血管病三级预防09预防【名解】1.流行病学;2.暴发;3.暴露;4.观察终点;5.0R; 6.类试验;7.筛检(screening); 8.金标准;9.STD; 10.疾病监测【填空】流行病学特征、疾病的时间分布类型、队列研究研究类型、匹配、偏倚的分类、Mill准则、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类、生物学标志分类【大题】论述:1简述Hill标准并解释2疫源地形成、消灭条件3暴发调查的一般程序和步骤计算:1. 发病频率测量指标2. RR、AR3灵敏度、假阴性率、特异度、假阳性率的计算,计算阳性预测值并解释、阴性预测值并解 释。10营养【名解】1.second attack rate; 2.bias; 3.matching; 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暴发;6.观察终点;7.类试 验;8.疾病监测;9.循证医学;10.流行病学【填空】传染病的分类,种类,其他填空和往年类似【大题】1. 队列研究与实验研究异同2. 解释Hill标准3疫源地形成、消灭条件4解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OR值的计算(各种类型的计算都要掌握,详细看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