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上传人:积*** 文档编号:123517644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X 页数:55 大小:84.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学前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前教育心理学00882第一节 绪论第一节 教育心理学概述 p32一 教育心理学的界定(一)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广义: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多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狭义:是指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二)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学科(具有基本性),又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具有实践指引性),强调它的“综合性”特点。教育心理学应当既注重基本理论研究,又注重应用开发研究。二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一)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p3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重要指向学习与教育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二) 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四大基本内容: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教师心理五种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个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国内教育心理学的学科体系重要有两种:一种是由德育心理、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和差别心理构成的“四板块”科学体系。另一种是以学习者的诸方面及影响学习的内外因素为主线,构建“学与教”一体两面的学科体系。三 教育心理学的创立与发展(一) 教育心理学的创立 p351879年,实验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世纪末20世纪初,掀起一场“实验教育学运动”。成为教育心理学诞生的“催化剂”。“实验教育学运动”倡导对小朋友身心进行实验研究,重要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理论家梅伊曼。19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教育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二) 教育心理学发展历程1. 初创期(20世纪代此前)教育心理学通过日本传入国内3个途径1. 留日学生翻译或编译教育心理学教材。2. 日籍教员来华讲授教育心理学课程,并把教材翻译或编译成中文。3. 日本学者直接在国内出版教育心理学著作。2. 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廖世承编著的教育心理学(1924)是国内最早并且影响较大的一部教育心理学教科书。3. 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末) 1966“文化大革命”开始4. 完善期(20世纪80年代后来)教育心理学获得成果,四个方面: p38(1) 积极性研究(2) 反思性研究(3) 合伙性研究(4) 社会文化研究(三)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p38-391 关注教与学两方面的心理问题,教学心理学兴起2 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教育社会心理学兴起3 关注实际教育方略和元认知的研究4 关注年龄特点、个别差别与个别化教学研究第二节 学前教育心理学概述 p39一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立与发展(一)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创立1. 教育心理学体系的构造性分化2. 现代学期教育科学体系的构造性(三)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1. 研究内容的多元化2. 研究手段的现代化3. 研究程序的规范化4. 研究内容的本土化二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与学科体系(一)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学前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前教育,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情境中学习与教学的心理现象极其发展变化的科学。(二)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学科性质1 幼儿学习心理2 幼儿教学心理3 幼儿教师心理三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和作用(一)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基本任务1. 理论建构:建设具有特色的学前教育心理学体系2. 实践指引:服务于学前教育改革,服务于教师自我教育(二) 学前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 测量与描述2. 预测与控制3. 理解与阐明第三节 学前教育心理学研究措施一、 观测法观测法指通过感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有目的,有筹划地对自然状态下发生的现象或行为进行系统、持续的考察、记录、分析,从而获取事实材料的研究措施。(一) 科学观测与平常观测 p47区别:1.科学观测有目的性,积极对特定事物加以观测。 平常观测大多没有目的性,体现为悲观的接受种种现象。 2.科学观测研究对象内在规律,全面获得研究对象的多种体现,用专业的知识判断、理解观测获得的成果。 平常观测只限于短暂的“注视”,并以尝试或经验对所获接过进行分析和总结。 3.科学观测根据研究任务需要对所获取的成果要做出精确而系统的记录,以便对研究对象的多种属性进行分析和研究。 平常观测则无需如此。 正式观测法与非正式观测法 p48(二) 学前教育心理研究中常用的观测措施1.时间抽样观测法基本操作(1)时间单位分解 (2)行为分类系统 (3)登记表格的设计2.事件抽样观测法 基本操作(1)给事件下操作定义 (2)拟定观测范畴 (3)登记表格的设计二、 实验法 p49实验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假设,积极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的发生、发展过程,并通过观测、测量、比较等方式摸索、验证教育现象因果关系的研究措施。(一) 实验类型实验室实验、现场实验(二) 幼儿教育心理实验1.幼儿教育心理实验的过程 (1)准备阶段 (2)实行阶段 (3)总结与评价阶段2.幼儿教育心理实验的设计 前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三、 调查法调查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目的和课题的需要,有筹划地对事实的考察、现状的理解、材料的收集来结识教育问题或探求教育现象之间联系的研究措施。(一) 调查的类型现状调查、有关调查、因素调查、追踪调查(二) 学前教育心理研究中常用的调查措施问卷法、访谈法、活动产品分析法、情景法等。四、 测量法测量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采用原则化的测量工具,按照规定的程序,通过对研究对象的实际测定来收集有关的数据资料并加以分析,来解释教育活动的效果,摸索教育活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措施。(一) 测验的类型智力测验、成就测验、能力倾向测验、人格测验(二) 学前教育心理研究中的自编测验问题自编测验在使用时其应用范畴和成果可信度等均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二节 幼儿教师心理第一节 幼儿教师心理素质概述一、 幼儿教师的能力构造(一) 教师能力的含义幼儿教师能力是幼儿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并体现出来的、直接或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成效和质量,决定教育教学活动的实行与完毕的某些能力的结合,是从事幼儿教育教学活动所必需的专门能力。(二) 幼儿教师能力的层次宏观层面:观测和理解小朋友的能力;组织能力;向小朋友进行教育的能力;语言体现能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发明力;艺术体现能力;教育评价能力;自学能力。微观层面教师能力重要是领域教育能力。数学领域:教育科研能力(三) 幼儿教师能力的种类1. 观测与领悟能力2. 语言体现能力3. 人际交往能力4. 组织管理能力5. 教育科研能力二、 教师的人格特性(一) 教师人格的涵义教师人格是指教师个人稳定、持久的整体素质,是教师个人行为和品质的高度统一的集中体现,核心是教师的德行品质、专业精神。(二) 教师的人格特点1. 同理心强,富于爱心2. 有恒负责,细心周到3. 外向乐群,和蔼可亲4. 情绪稳定,自制力强5. 想象力强,敢于创新6. 严于律己,以身作则三、 幼儿教师的角色(一) 幼儿教师的角色定位 p63以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1. 由知识的传递者向学习的引导者转变2. 由课程实行者向课程研究者转变3. 由权威的统治者向平等的合伙者转变(二) 幼儿教师的职业角色 格兰布斯:“教育学指引者”角色;“社会文化转播者”角色 吴康宁:社会代表者和同事 芬斯特马赫和索尔:第一种执行者;第二种治疗者、辅助者;第三种解放者(三) 幼儿教师的角色构造1. 教师是幼儿人格的塑造者2. 教师是幼儿的养护者3. 教师是幼儿的楷模4. 教师是沟通幼儿与社会的中介第二节 幼儿教师的情绪劳动一、 情绪劳动的界定情绪劳动是指个体管理自身的感受,与产生可以迎合她人心理状态的公共可见的表情和身体体现。(1)情绪以商品的形式(2)从内部来看(3)从外部来看(4)与否付出了心智努力二、 教师的情绪劳动1. 教学是以人际互动为基本的2. 在教学中,教师情绪是负载着特定功能的3. 教师的情绪活动处在控制之中三、 幼儿教师情绪劳动的特点(一) 幼儿园组织氛围(二) 幼儿教师职业承诺(三) 幼儿教师的人际互动和人际行为(四) 幼儿教师的薪金待遇四、 幼儿教师的情绪管理“踢猫效应”是指人的不满情绪和坏心情,一般会沿着由级别和强弱构成的社会关系链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始终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小的那个元素,则成为最后的受害者。情绪管理在客观结识自我情绪情感特性的基本上,故意识地培养健康、积极的情绪情感,建立科学的情绪宣泄和控制机制,自觉克服和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五、 幼儿教师的职业压力症(一) 幼儿园教师的职业压力1. 保教工作承当过重2. 幼儿园安全责任巨大3. 工作上面临不断磨难的困扰(二)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症”的重要症状及成因 p69(三) 幼儿教师职业压力的疏解 p69-p70第三节 师幼互动与幼儿教师心理一、 师幼互动 师幼互动,是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广义:师幼互动涉及在幼儿园所有情境中发生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交互作用。狭义:师幼互动特指发生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一) 师幼互动的类型教师启动的师幼互动 与 幼儿启动的师幼互动言语型师幼互动 与 非言语型师幼互动(二) 影响师幼互动行为的因素1. 幼儿自身所具有的特性 (1)气质倾向与行为特性 (2)初期人际关系经历2. 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特性 (1)教育观念:卡根 (2)教育水平:豪斯 (3)反省能力:郝忆3. 师幼互动行为的外部特性4. 师幼互动行为的客观环境(三) 师幼互动中教师的应激1. 应激及其过程 应激是指人的心理和生理上的适应能力的一种需求。(1)警惕阶段:引起机体的警惕反映和低水平的抵御,随后调动机体的防御机制进行进一步的抵御(2)抵御阶段,通过变化适应的限度进行抵御(3)衰竭阶段,由于持续的适应性反映无效而导致衰竭,并产生生理与心理上的奔溃。2. 幼儿教师应激的成因 (1)幼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不良 (2)幼儿教师的角色冲突 (3)社会及人际关系压力3. 幼儿教师应激对策 (1)悦纳自己,善待自己 (2)友善待人,乐观对事 (3)自我放松,自我疏导 (4)竭力保持以问题为中心二、 有效互动型教师的心理特性(一) 教师对小朋友宽容尊重(二) 教师的情绪安全感(三) 教师的职业态度(四) 教师的教学风格(五) 灵活使用不同的教学措施第四节 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培养一、 教师专业成长的界定教师专业成长,又称为教师专业发展,一般所有的旨在形成教师所需的专业知识、技能以及她教师专业品质的活动。 是一种持续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种状态,有事一种不断深化的过程。教师专业成长这一概念隐含着对教师的三种基本见解:教师即专业人员;教师即发展中个体;教师即学习者和研究者。二、 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弗勒 教师专业成长过程中四个阶段模式:教学前关注、初期生存关注、教学情境关注、对学生的关注。三个阶段:1.关注生存阶段2.关注情境阶段3.关注小朋友阶段本尼尔 教师的专业发展分为五个阶段:新手阶段、高档新手阶段、胜任阶段、精熟阶段、专家阶段。三、 幼儿教师的专业教育(一) 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的区别1. 活动筹划的差别2. 活动过程的差别3. 课后评价的差别(二) 如何缩小新手教师与专家教师之间的差别 1. 训练新手2. 对教学经验的反思反思性实践或反思性教学对教师的成长十分重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3. 外部支持 (1)合伙教师:将新手教师安顿到那些经验丰富而又肯于指引合伙教师的班上,使新手教师得到支持、指引、和反馈。 (2)指引教师:从理解角度,协助新手教师把教学实践与多种夯实基本联系起来,形成有关教学的有效图式(三) 专家型幼儿教师的成长1. 专家型教师应具有一定的教育监控能力教育的监控能力,指教师未达到预定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将自己所进行的教育活动和行为自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进行积极、积极、自觉的筹划、监察、反馈、评价、反思和调节能力。2. 加强教师的自我效能感第三节 学习的概述第一节 学习的概念一、 学习的含义(一) 学习的一般含义广义: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实践或训练而获得由经验引起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心理变化,即有机体以经验方式引起的对环境相对持久的适应性的心理变化。1. 学习是动物和人所共有的心理现象2. 学习不是本能活动,而是后天的习得性活动3. 任何水平的学习都将引起适应性的行为变化4. 不能把个体一切变化都归纳之为学习狭义的学习重要是指人的学习。(二) 人类的学习 p831. 人类的学习是在劳动等社会实践活动中掌握个体和社会经验的过程2. 人类的学习是通过语言交际的中介作用掌握人类历史经验的过程3. 人类的学习是有目的地、自觉积极积极的过程(三) 学生的学习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在教师指引下进行的,以掌握课本上的间接经验为主的,为参与将来生活时间做准备的,有目的、有筹划、有组织发特殊认知活动。1.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特殊的认知活动2.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引下进行的3. 学生的学习是为参与将来的生活实践做准备的(四) 小朋友的学习 狭义的学习范畴。小朋友的学习指小朋友在教育环境中掌握系统科学文化知识和社会经验的活动。1. 小朋友学习的特殊性 p84(1) 是通过一定的练习后浮现的。(2) 是后天习得的,不是生理成熟、衰老等因素导致的。(3) 具有稳定性。2. 小朋友学习的特点(1) 小朋友的学习是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进行的。(2) 小朋友的学习具有间接性。(3) 小朋友学习必须依赖教师的指引协助。(4) 小朋友的学习是高效的。(5) 小朋友学习的内容是全面的。(6) 小朋友学习的积极性与被动性并存。二、 学习的分类(一) 雷兹兰的进化水平分类根据进化水平的不同将学习分为4大类1. 反映性学习2. 联结性学习3. 综合性学习4. 象征性学习(二) 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美国心理学家 雷伯 根据学习的意识水平不同,将学习提成内隐学习和外显学习。内隐学习:是指有机体在与环境接触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某些经验,并因之变化其事后某些行为的学习。外显学习:是故意识的、做出努力的和清晰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映的学习。第二节 学习理论一、 学习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 学习理论的产生 p89学习理论产生阶段的重要特性:一是重要研究动物的学习过程,以动物实验为基本来发现学习的基本特性;二是学习实验均是为严格控制的实验室实验;三是都是解释了直接经验的学习过程,尚不能恰本地阐明学生间接经验的学习。(二) 学习理论的发展重要的学习理论有:布鲁纳的认知构造学习理论 ,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 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的学习观。二、 行为学习理论行为学习理论都把环境看作刺激,把随着而来的有机体的行为看做反映。 19行为主义者心目中的心理学标志着行为主义心理学的诞生(一) 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 (领略)p911898年桑代克提出学习的联结说,第一种学习理论(二) 巴甫洛夫的典型条件作用理论(三) 格思里的邻近性条件作用学习论(四)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论应答性条件作用学习:指个体行为中本来就具有某种刺激与反映的联结,现通过刺激替代的方式,从而建立起新的刺激与反映的联结,这种刺激的替代学习就是巴普洛夫的典型条件作用。操作性条件作用学习:指实验者就个体在刺激情境中自发性的多种反映中选择其一施予强化,从而建立刺激与反映联结。三、 认知学习理论(一) 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顿悟说 学习顿悟说是由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苛勒提出(二) 奥苏伯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 结识同化学习理论1. 知识学习分类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的内容和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机械学习和故意义学习故意义学习:是指语言文字符号所表述的新知识可以与学习者认知构造中已有的有关旧知识建立一种实质性的和非人为的联系。根据学习内容及认知过程的复杂限度,把学习意义提成三大类:(1)符号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2. 结识同化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简称组织者:是指先于新学习材料呈现之前呈现的一种在概括和包容水平上都高于新学习材料的引导性材料,其重要功能是为了在学习者可以故意义地学习新知识之前,在她们“已经懂得的”和“需要懂得的”知识之间假设起桥梁。(三)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根据学习活动的复杂性限度把学习由低到高分为8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映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原理学习(8)问题解决学习根据学生学习的成果进行分类(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结识方略(4)动作技能(5)态度四、 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理解(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者的理解(三)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知识的理解第三节 学习的过程一、 中国古代的学习过程观构成这个学习过程构造模式的主线:1、是环绕智力因素展开的2、是环绕非智力因素展开的构成人才主体要素的主线,体现着学习者自身的内在因素,即物质因素和非物质因素。二、 信息加工的学习过程观(一) 加涅的学习记忆模式1. 加工系统2. 执行控制系统3. 预期系统(二) 梅耶的学习过程模式 p102学习过程模型 p102三、 建构主义的学习过程观(一) 基本观点一方面,学习过程中,人脑并不是被动地学习和记录输入的信息,而是积极地构建对输入信息的解释。另一方面,人们在生成所知觉事物的意义是,总是与此前的经验相结合。(二) 学习生成过程生成模式涉及四个重要成分:生成、动机、注意、先前经验第四节 学习方略一、 学习方略的界定(一) 学习方略的含义学习方略:是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故意识地制定的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的方案。(二) 学习方略的特性 p104二、 学习方略的分类(一) 认知方略 :是加工信息的某些措施和技术。1.复述方略2.精细加工方略3.组织方略(二) 元认知方略 :是指控制信息的流程,监控和指引认知过程进行的方略。1.筹划方略2.监控方略3.调节方略(三) 资源管理方略 :是辅助学习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方略。1.时间管理方略2.学业求助方略 三、 小朋友学习的常用方略(一) 小朋友学习方略的发展 p106-p107第一阶段:小朋友不能自发地产生方略,并且,虽然别人交给她们某种方略,她们不能有效地使用。第二阶段:虽然小朋友仍不能自发地产生某种方略,但却可以在她人的指引下学会某种方略,从而提高认知活动的反映水平。第三阶段:小朋友可以自发地产生并有效地使用方略。(二) 小朋友常用的学习方略1. 复述方略2. 组织方略3. 表象加工方略第四节 学前小朋友学习的概述第一节 学前小朋友学习的基本方式一、 婴儿学习的基本方式婴儿学习:是指婴儿在与客体互相作用的过程中获得经验或由此引起个体倾向与能力变化的过程。(一) 婴儿学习方式的发展 婴儿学习的最早方式体现为习惯化与条件反射的形成。1.习惯化与去习惯化:是一种在婴儿时期常常浮现的、两者有着密切联系的学习现象。2.典型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1) 典型条件反射(2) 操作条件反射(二) 婴儿学习的重要方式1.学习图式(1)简朴图式(2)混合图式(3)社会性图式2.因果关系3.使用工具(1)将自己的身体作为工具(2)将养育者作为工具(3)将物体作为工具4,理解空间二、 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一) 幼儿学习方式的发展幼儿的学习方式:是由单纯的刺激一反映联合学习或机械学习想中介性的联合学习发展。1.换位邱纳:两个刺激条件的换位实验2.辨别换位学习肯特勒:逆迁移与顺迁移3.概念学习奥斯勒和菲维尔4.解决问题的学习维尔:问题解决测验5.偶发学习(二) 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1. 观测模仿学习2. 语言理解学习3. 操作尝试学习操作学习: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式,对物体的研究与发现,对周边世界的摸索都离不开幼儿的操作活动。(1)操作活动是幼儿摸索世界的重要方式(2)幼儿的操作学习还可以弥补语言理解和体现的局限性(3)幼儿的学习诸多体目前运动方面,而操作学习是提高幼儿运动技能最为重要的方式。(4)操作学习会使幼儿获得成就感与 自我价值感操作学习作为学习方式 分为(1)手把手的操作(2)常识错误的操作(3)模仿示范的操作(4)反复练习的操作第二节 幼儿学习的途径与类型一、 幼儿学习的途径幼儿学习重要通过两个途径来实现:一是指向周边环境的及物活动,即在活动中学习;另一种是借助人际互动完毕学习,即在关系中学习。(一) 活动中的学习活动是幼儿学习和发展的源泉与基本(二) 关系中的学习1. 同伴游戏中的学习2. 交往学习3. 合伙学习4. 冲突中的学习二、 幼儿学习的类型(一) 按学习内容分类1. 知识学习2. 技能学习3. 社会性学习4. 发明性学习(二) 按学习措施分类1. 发现学习2. 接受学习第三节 幼儿学习的特点一、 活动性与游戏性二、 直观性与操作性三、 指引性与模仿性(一) 学习积极性需要成人保护1. 好奇2. 好问 3. 好探究4. 好模仿(二) 学习积极性依赖爱好激发四 情绪性与依存性第四节 学前小朋友学习的影响因素一、 学习与发展的辩证关系(一) 发展对学习的制约作用(二) 学习对发展的增进作用二、 影响学前小朋友学习的内部因素(一) 脑的发育对学前小朋友学习的影响1. 脑的神经系统发育2.核心期核心期是习性理论中最出名的概念之一,它是指由生物学因素决定的、个体做好最充足准备来获得新的行为模式的发展时期。(二) 认知发展对学前小朋友学习的影响1. 学前小朋友认知发展特点(1)自我中心(2)只能片面地看事物(3)不理解事物的可逆性(4)无逻辑性的转换推理(5)能通过语言结识事物(6)能做出延迟模仿(7)能进行象征游戏2. 认知发展与学前小朋友学习的关系 p132(三) 动机发展对学前小朋友学习的影响1. 学习动机及其种类 (1)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2)辅助性动机与主导性动机2. 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动机的强弱会影响学习的成效。动机并非绝对是学习的先决条件,它与学习之间存在着显而易见的互为因果关系。三、 影响学前小朋友学习的外部因素(一) 学习情境对学前小朋友学习的影响1. 学习情境的含义及其理论根据 p135学习情境重要是指通过想象、手工、口述、图形等手段高效学习的方式。两条原则:第一,在知识实际应用的真实情境中呈现知识,把学与用结合起来,让学习者想专家同样进行思考和实践;第二,通过社会性互动和协作来进行学习。2. 学习情境与学前小朋友学习的关系(二) 家庭教养方式对学前小朋友学习的影响1. 家庭教养方式及其类型1955 鲍德温 两个维度,分别是情感温暖 敌意和依恋 干涉。2. 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影响学习品质是指幼儿具有的那些用于支持其获得学习成功的因素。学习品质重要体现:积极性、目的意识、专注限度、独立性、想象和发明能力、抗挫折能力、坚持性、好奇心等。一方面倡导启发诱导型的教养方式另一方面,父母要转变自己对孩子的教养类型,尽量减少宠爱娇纵型教养方式,既要爱孩子,又要合适对孩子放手。最后,我们要遏止放任自流型和专制权威型的教养方式比较极端,教养方式局限性取。第五节 幼儿知识学习与教育第一节 知识及其学习概述一、 知识概述(一) 什么是知识知识就是主体通过与其环境互相作用而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P145(二) 知识的类型 p1451.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 美国心理学家安德森2. 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 英国科学家、哲学家波兰尼(三) 知识的表征1. 知识的表征知识的表征指知识在头脑中的表达形式和组织构造。2. 知识的表征方式 (1)概念:幼儿重点学习的就是概念。 (2)命题:命题和命题网络是陈述性知识的重要表征方式。 (3)表象:是人们头脑中形成的与现实世界的情境相类似的心理图像。 (4)图式 (5)产生式二、 知识学习概述(一) 什么是知识学习知识的学习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 p149广义的知识学习既涉及个体对知识的发现,也涉及个体对知识的接受狭义的知识学习间接经验的学习重要依赖于知识掌握的过程。(二) 知识学习的类型 p1501. 符号学习2. 概念学习3. 命题学习(三) 知识学习的过程生成与理解、知识的整合与深化、知识的应用与迁移三个阶段知识的双向建构过程1. 知识的同化2. 知识的顺应第二节 知识理解与幼儿教育指引一、 知识理解概述(一) 什么是知识理解p152知识理解重要指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去结识事物的种种联系、关系,直至结识其本质、规律的一种逐渐进一步的思维活动。(二) 知识理解的过程二、 幼儿的知识理解及教育指引 p152 知识理解也处在感性层面,即具有情境性与直观性。(一) 知识的情境性与情境性教学 p152情境性教学是情境性学习观念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二) 材料的直观性与直观教学1. 实物直观2. 模象直观3. 语言直观第三节 知识整合与幼儿教育指引一、 知识整合概述(一) 什么是知识整合 p155 知识的整合即是知识的系统化。知识系统化的实质就是,将互有关联的知识构成网络状的知识体系,就是把有联系的知识组合起来形成一种网状的构造。(二) 知识整合的过程二、 幼儿的知识整合及其教育指引(一) 幼儿知识整合的也许性与重要性1. 知识整合有助于幼儿知识构造中新旧知识之间的互相作用。2. 知识整合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结识潜力。3. 知识整合有助于培养幼儿用进一步、联系的眼光看待事物的思维方式。(二) 知识系统化教学:一日生活经验的合理整合1. 学习活动中的知识整合2. 生活活动中的知识整合3. 游戏活动中的知识整合第四节 知识迁移与幼儿教育指引一、 知识迁移概述 知识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P157 知识迁移受到两个方面因素的影响1. 来自学习者的因素(1)学习者的学习心向(2)学习者已有知识的丰富限度与概括水平(3)学习者的认知技能和方略(4)定式的作用2. 来自学习对象的因素(1)学习材料的性质(2)学习对象的共同要素二、 知识迁移的实现:为迁移而教(一) 教给幼儿基本的原理、概念,鼓励幼儿概括活动经验(二) 使幼儿在问题情境中找到学习情境和真实生活问题中的共同要素第五节 幼儿概念学习与指引一、 概念学习的基本方式(一) 概念形成 p160 概念形成是指学习者从大量的同类事物的具体例证中,通过归纳的措施抽取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从而获得初级概念的过程。(二) 概念同化 p161 概念同化是指学习者根据已有知识经验,学习以定义的方式呈现的概念,掌握概念的核心特性,将新概念纳入原有认知构造中的过程。二、 幼儿概念学习的特点(一) 概念学习的操作化(二) 概念学习的个性化(三) 概念学习的情绪化三、 幼儿概念学习的指引(一) 幼儿错误概念的成因及纠正1. 幼儿错误概念的成因 (看课本几方面)2. 幼儿错误概念的纠正(二) 幼儿概念学习的指引1. 幼儿概念学习水平的测试措施(1)分类法(2)排除法(3)解释法(4)守恒法2. 幼儿概念学习的指引措施(1)例证法(2)变式法第六节 幼儿技能学习与教育第一节 技能学习的概述一 技能的界定(一) 什么是技能?技能定义为个体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定运作方式或智力活动方式。(二) 技能与知识 技能与知识的区别、联系(三) 技能与能力二 技能的类型(一) 知觉技能、操作技能与认知技能(二) 动作技能与智力技能三 技能学习的特点 技能学习就是通过练习去逐渐掌握特定动作、活动模式的过程。(一) 技能的学习是一种“内化外化”双向构建的过程。(二) 合乎法则的练习将极大增进技能的掌握第二节 动作技能的形成与学习条件一 动作技能的界定 p174 动作技能,也称运动技能、操作技能,是指由一系列外部动作所构成的系统。1. 根据动作的精细限度与肌肉运动强度不同细微型动作技能与粗放型运动技能2. 根据动作的连贯与否持续型动作技能与断续型动作技能3. 根据动作对环境的依赖限度的不同闭合性动作技能与开放性动作技能4. 根据操作对象的不同徒手型动作技能与器械型动作技能二 动作技能的形成过程(一) 认知阶段(二) 联系形成阶段(三) 自动化阶段三 动作技能的学习条件(一) 内部因素1. 成熟与经验2. 智力3. 个性(二) 外部因素1. 知识经验2. 解说与示范示范的三种方式: (1)相向示范 (2)围观示范 (3)顺向示范3. 练习有目的地多次执行某种动作以形成技能的过程,称为练习(1) 明确练习的目的(2) 及时反馈第三节 智力技能的形成与学习条件一、 智力技能的界定 智力技能,也称认知技能或心智技能,是指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中进行的智力活动方式。(一) 智力技能的特点1. 内潜性2. 观念性3. 简缩性(二) 智力技能的分类1. 感知技能和思维技能2. 一般的智力技能和专门的智力技能 二. 智力技能的形成过程(一) 活动的定向阶段(二) 物质活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三) 出声的外部言语阶段(四) 无声的外部言语阶段(五) 内部言语阶段三、 智力技能的学习条件(一) 原型的模拟(二) 分阶段练习提高分阶段练习的成效1. 激发学习的积极性2. 注意定向映象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3. 对的使用言语4. 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别第四节 幼儿动作技能学习与指引一、 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特点(一) 动作技能的学习层次低(二) 动作技能的动作构造简朴(三) 动作技能的体能强度弱二、 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指引(一) 运动教育1. 运动教育的特点2. 运动分析(1)身体意识(2)空间意识(3)互相关系(二) 感受统合训练1. 感觉统合的由来感觉统合是指人脑将多种感觉器官传来的感觉信息进行多次分析,综合解决,并做出对的的应答,使个体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中和谐有效地运作。2. 感觉统合训练与感觉统合游戏感觉统合训练是指基于小朋友的大脑和身体互相协调的需要,引导小朋友对感觉刺激做出合适反映的训练。长处:1. 它符合小朋友的活动特点,提高小朋友的参与积极性与积极性。2. 它易于与幼儿园健康教育模式对接,也符合幼儿园健康教育政策的基本精神。3. 它可以获得更多的替代材料,弥补感觉统合器材的局限性或局限。第五节 幼儿智力技能学习与指引一、 幼儿智力技能学习的特点(一) 幼儿智力技能的分化限度低(二) 幼儿智力技能处在感觉运动智慧(前运算)水平(三) 幼儿的智力技能重要在生活与游戏中自然流露二、 幼儿智力技能学习的指引(一) 感觉教育1. 感觉教育的由来2. 感觉教育的理论基本3. 感觉教育的特点(二) 幼儿阅读技能的学习与指引初期阅读是指0-6岁的学前小朋友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文字或凭借她人的读、讲来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1. 阅读技能的界定2. 阅读技能的学习3. 阅读技能的指引第七节 幼儿社会性学习与教育第一节 社会性学习概述一 社会性学习的含义社会性学习是指人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社会性经验并变化其行为的过程,社会成员为满足社会需要而逐渐理解和掌握某些知识与技能的过程。 二 社会性的含义社会性是指由人的社会存在所获得的一切特性,符合社会规范的典型行为方式。社会性涉及三个基本成分: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社会情感是指随着整个社会心理过程产生的心理体验和心里感觉,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心理过程。三 社会化的含义社会化是指个体获得知识、语言、社会行为规则、价值观、交往技能等,从而能使个体与社会融为一体,并能以社会容许的方式自如地行动,从一种生物的个体转变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影响社会化的因素重要涉及家庭、学校、同辈群体、大众传媒第二节 幼儿社会性学习及指引一 幼儿社会性学习的方式(一) 观测学习观测学习是个体通过对楷模的模仿和认同获得社会行为方式,也是小朋友社会性学习的基本方式之一。观测学习过程由注意、保持、再现和动机四个阶段构成1 注意阶段2 保持阶段3 再现阶段4 动机阶段(二) 角色扮演(三) 同伴交往二 幼儿社会性学习的特点(一) 随机性(二) 长期性(三) 实践性三 幼儿社会性学习指引的原则(一) 综合渗入性原则(二) 随机教育性原则(三) 实践参与性原则(四) 合适发展性原则四 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途径与措施(一) 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途径1 专门性社会教育活动2 渗入性社会教育活动(二) 幼儿社会性教育措施1 观测学习法2 强化评价法3 体验思考法体验思考法是指幼儿在实践中,在与她人的交往中,会有许多体验,幼儿对这些体验通过思考后,调节自身的行为,从而获得社会性的过程。4 语言传递法5 角色扮演法6 移情训练法移情是指对另一种人在某一特殊情境中情绪体验的理解和分享。移情训练法:是社会领域的一种很重要的教育措施,它重要波及社会认知、社会情感两个方面。第三节 幼儿品德心理与教育一 品德心理概述(一) 品德心理的含义1. 品德与道德道德品质又称品德,是一种人的道德面貌,是社会道德准则在个人身上的体现 2. 品德与道德的区别和联系(二) 品德心理的构造道德认知是基本,道德情感是动力,道德意志是坚持按照一定的道德规定去行动的精神力量,道德行为是核心。(三) 品德形成的过程及影响因素二 道德发展理论(一)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杜威是道德认知理论的先驱。发展三个水平:前道德或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自律水平。1.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小朋友道德认知发展的3个阶段第一阶段:前道德阶段(即无律阶段)第二阶段:她律道德阶段第三阶段:自律道德阶段2. 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1969年 三水平六阶段第一水平: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和服从的取向第二阶段:工具性的相对主义取向第二水平: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好男孩好女孩取向第四阶段:法律和秩序取向第三水平: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的取向第六阶段:普遍的道德原则的取向(二) 道德情感发展理论代表人物:霍夫曼第一阶段:普遍性移情第二阶段:自我中心移情第三阶段:对她人情感的移情第四阶段:对她人生活状况的移情道德移情对诸多方面的影响1. 道德移情对道德价值取向的影响2. 道德移情对道德判断的影响3. 道德移情对道德行为的影响三 幼儿品德教育(一) 幼儿道德认知教育幼儿道德认知教育可从如下三方面着手1. 传授相应的道德知识2. 选择恰当的教育方式3. 予以及时的信息反馈(二) 幼儿道德情感教育1. 创设良好的道德情感氛围2. 知情合一3. 引导幼儿学会情感调节(三) 幼儿道德行为教育1. 道德行为训练2. 道德动机的激发3. 道德品质的培养第四节 幼儿情绪智力与教育一、 情绪智力概述(一) 情绪智力的含义情绪智力是相对于智力和智商而言的心理学概述,又被称为情感智力,情感智慧或情绪智能。就是辨认和理解自己和她人的情绪状态,并运用这些信息来解决问题和调节行为的能力。(二) 情绪智力的重要性情绪智力反映了个人管理情绪的能力,涉及辨认自己和她人的情绪、驾驭情绪、自我控制以及自我鼓励等情绪能力。情绪智力的提出,进一步动摇了智力决定一切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结识到一种人成才和成为社会的栋梁,不仅要靠智力因素,也要靠情绪智力。二、 幼儿情绪智力的发展(一) 幼儿情绪理解的发展情绪理解是指小朋友对自己和她人的情绪以及情绪如何起作用的认知,涉及个体对多种情绪体现的辨认、对自身和她人情绪产生因素的理解以及对与情绪有关的线索的理解等。(二) 幼儿情绪体现的发展(三) 幼儿情绪调节的发展情绪调节即是将自己的情绪状态调节得很适度,使我们能完毕自己的目的。三、 幼儿情绪智力教育(一) 幼儿情绪智力与家庭教育1. 注重与幼儿的情感交流2. 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3. 善良仁爱地看待幼儿4. 富有积极意义的“约束”(二) 幼儿情绪智力与幼儿园教育1. 情境教学模式情境教学模式是运用教师言语、情感、教学内容以及活动氛围和环境,造就一种广阔的心理场,从而促使幼儿积极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2. 赏识教育模式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布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第八节 幼儿发明性学习与教育第一节 发明性的概述一、 发明性的界定第一,发明性和发明力、发明性人格内涵及其关系。发明性: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发明性=发明性思维+发明性人格第二,幼儿的发展水平限制和常规概念的常用。(一) 发明性的含义 p229 书8-1表发明性是指根据一定目的,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智力品质。(二) 发明性与模仿二、 发明的过程华莱士 四个段论(一) 准备阶段(二) 酝酿阶段(三) 明朗阶段(四) 验证阶段三、 发明性的影响因素(一) 知识在发明性中的作用1. 发明性与知识之间存在正有关2. 发明性与知识之间也存在负有关3. 发明性与知识之间的矛盾关系(二) 智力在发明性中的作用 p2321. 高发明性者必有中上的智力2. 高智力却不能保证就有高发明性3. 低智力者发明性必低(三) 人格在发明性中的作用1. 冒险性2. 面对障碍时的坚持3. 对模糊不定的容忍4. 接受新经验5. 对自己有信心第二节 幼儿发明性发展及其影响因素一、 发明的层次性 p234泰勒五个层次(一) 体现性发明(二) 技术性发明(三) 发明性发明(四) 首创性发明(五) 杰出性发明二、 幼儿发明性的体现发明性体现体现4个方面 p235(一) 幼儿的发明性是一种理解和接触新事物的“心向”(二) 幼儿的发明就是善于组织自己的“材料”(三) 幼儿的发明性突出表目前想象力上(四) 幼儿的发明性常常体现于游戏活动中三、 幼儿发明性发展的影响因素(一) 生理和遗传的作用(二) 认知 的作用1. 场依存性-场独立性认知风格与小朋友发明性的发展场依存性是指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外在参照物或外部环境线索作指引。场独立性是指人们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倾向于依赖内在参照或内部感知线索作指引。2. 思考型-冲动型认知风格与小朋友发明力的发展(三) 环境与教育的作用1. 社会文化与幼儿发明性发展(1)幼儿发明性发展受到历史发展水平的影响(2)文化背景深刻影响着幼儿的发明性水平(3)当今社会文化广泛影响着幼儿的发明性发展2. 学校教育与幼儿发明性发展(1)教师的类型 (2)教师的教学风格3. 家庭教育与小朋友发明性发展(1)家庭教养方式 (2)家庭亲子关系和出生顺序第三节 幼儿发明性学习及其特点一、 发明性学习的界定 发明性学习,是指旨在保护和培养个体发明性的学习方式,强调小朋友学习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强调自我建构、自我发目前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一) 学习措施的创新性(二) 学习成果的新颖性二、 幼儿发明性学习的特点(一) 发明性学习强调学习的积极性1. 幼儿是学习活动的主人2. 幼儿是摸索者和追求者(二) 幼儿的发明性学习重要体目前发明性游戏之中(三) 幼儿的发明性学习重要借助于想象来现实1. 幼儿的发展水平决定了用想象来体现发明性2. 想象的乐趣让幼儿喜欢想象3. 幼儿的发明想象是感性的4. 幼儿的想象受环境影响大(四) 幼儿的发明性学习受情绪影响大三、 幼儿发明性学习的影响因素(一) 幼儿园环境(二) 教师态度1. 鼓励幼儿进行发明性学习2. 对的结识幼儿发明性学习的价值真发明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本上,用新颖、独创的措施产生出具有社会价值的劳动产品的思维过程。类发明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本上,用新颖、独创的措施产生出具有个人价值的劳动产品的思维过程。(三) 教育方式1. 专家发明性解决问题的技能技巧2. 发明性的审美活动措施3. 传授幼儿提问的措施 (四) 游戏活动(五) 有助于幼儿发明性学习的心理特点第四节 幼儿发明性教育一、 发明性思维训练- -游戏活动(一) 游戏的特点适合于幼儿进行发明性思维训练(二) 发明性思维训练在游戏中的应用1. 发明性思维训练的一般措施(1)头脑风暴法(2)分合法(3)联想技术2. 发明性思维训练在游戏中的应用第一,让幼儿看到“拼棒游戏”的动态过程,刺激自由联想的产生。第二,在讲述作品环节可以采用多种形式,使用狂想类比。(三) 通过游戏发展幼儿发明性的建议1. 游戏准备-环境与材料2. 游戏过程-鼓励想象和创新3. 游戏评价二、 自我体现能力培养-艺术的方式(一) 艺术的特点利于进行自我体现能力的培养1. 幼儿的心灵贴近艺术的自由2. 艺术的体现性明显,且适合幼儿(二) 艺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体现能力的建议1. 提供自我体现的材料自我体现材料,是指教师给幼儿提供的多种各样的能充足发展各个幼儿发明性反映能力的绘画、拼图、泥工、绣花、舞蹈等媒体。第一,教师应选择合适的表情材料,协助幼儿结识和使用材料,避免材料成为发明的阻碍。第二,教师在自我体现材料的活动中应尽量少干预,并且不要给幼儿提供模仿发范例。第三,教师应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并以注重幼儿操作活动的过程为主,而不是成果。第四,教师应给幼儿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机会,并予以对的的评价。第五,教师应给有疑虑的幼儿不参与活动发权利第六,教师要对体现材料自身进行评价,在选择发明性材料时也要考虑到美观性。2. 综合艺术教育三、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一) 问题解决的定义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的,应用多种认知活动、技能等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是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二) 问题解决过程与发明性1. 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是结识问题的存在,并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动机2. 分析问题分析问题是分析问题的规定与条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关系,把握问题的实质,拟定问题解决的方向3. 提出假设提出假设是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方略,根据一定的原则、措施和途径去解决问题。(1)论述问题的能力(2)组织问题的能力(3)输出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4. 验证假设验证假设是通过一定的措施拟定所提出的假设与否符合实际、符合原理。(三) 问题解决措施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应用1. 问题解决过程的措施与应用(1)算法式(2)启发式a) 目的分析式b) 逆向反推法c) 爬山法d) 类比解决问题法2. 打破问题解决过程中阻碍的建议(1)功能固着第一,材料要尽量简朴和可操作,这样才可以给幼儿更多发明的机会。第二,指引上,教师也要多予以某些物品功能的呈现方式。(2)反映定式第一,尽量地在活动中丰富幼儿的经验和协助幼儿进行知识经验的迁移第二,在活动中鼓励多种措施解决问题和发现事物间的关系。第九节 幼儿教学心理第一节 幼儿教学心理概述一、 教学心理学的发展 p257二、 幼儿教学心理的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