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七律长征原文默写,。,。,。,。课下注释默写:1、选自,作者2、等闲:3、乌蒙:4、磅礴:5、逶迤:6、走泥丸:7、金沙:8、云崖:9、大渡:10、桥:11、岷山:12、三军:13:尽开颜:内容理解:1、这首诗的中心句是。全诗的诗眼是:。2、首联直接抒情,全诗,高度概括红军,赞美了。“远征难”总括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艰难险阻,“远征”说明行程之,时日之;“难”说明牺牲之,经历之。“不怕”“等闲”充分体现红军战士、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乐观主义精神,为全篇定下豪迈、乐观的基调。3、颔联写山,以、为代表。上承“”,形象地概括了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崇山峻岭。“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形容山岭,“磅礴”形容山,“腾”“走”化静为动,以动写静,突出五岭气势的奔腾和红军行军的。该联充分表现红军4、颈联写水,以、为代表,上承“”,既写红军、这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的无数激流险滩。“暖”,既写5月春暖时节金沙江风高浪急、水气蒸腾的实景,又烘托出红军战士之情和一片沸腾的景象。“寒”烘托泸定桥环境的,照应上文“暖”字,表现红军处境的,反衬红军的革命精神,寄托对死难烈士的无限。5、尾联总结,想象,是全诗的高潮突出红军,表达了作者对胜利在望。“更喜”照应了上文“”,升华主旨,表现了红军战士。6、七律长征这首诗具有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其巧妙地用艺术的手法为我们展示了五幅“征难图”:,7、作者把该诗原句“金沙浪拍悬崖暖”,改为“金沙水拍云崖暖”,为什么要这样改?“浪”改“水”是为避免用词的。“悬”改“云”是为更强调,更好表现红军战士的。8、“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联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A比喻对偶夸张B对偶夸张拟人C夸张拟人借代D借代比喻对偶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诗的首联总领下文,把红军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矗立在读者面前。B. 诗的颔联描写红军翻山越岭,用“腾细浪”和“走泥丸”两个极其生动的比喻,把中国工农红军蔑视一切艰难险阻,敢于征服困难、压倒敌人的伟大气魄鲜明地烘托出来了。C. 诗的颈联描写红军渡江涉水,扣“万水”来写。一个“暖”字,一个“寒”字巧妙地交代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这两场战斗的时令。D. 红军长征途中,经过许多高大的雪山,诗中写“岷山千里雪”,实际是概括所有过雪山的艰苦斗争。10、下面对诗文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两句总领全诗,高度概括了红军在整个长征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亘古未有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B、颔联两句紧承首联,具体写山。选择五岭和乌蒙山为代表来写,形象地概括了红军在长征途中经过的无数座崇山峻岭。C、颈联两句具体写水。正面描写了红军长征途中抢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的险恶情景,充分体现了红军克敌制胜、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慨。D、尾联两句是写三军翻越千里积雪的岷山后的喜悦之情,表现了红军将士的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11、判断题(1)“万水千山”在诗中是指一万条河、一千座山。()(2)“等闲”就是平平常常的意思。()(3)“五岭逶迤腾细浪”一句的意思是五岭山脉间翻腾着细小的浪花。()(4)读“大渡桥横铁索寒”一句时语气要低沉一些。()12、给下列诗句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B.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C.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D.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13、律诗中总有两联诗句运用了对偶的手法,使得句式整齐对称,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联诗句是()A. 首联和颔联。B.颔联和颈联。C.首联和尾联。D.颈联和尾联。14、下列句子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七律?长征境界浩大,气势磅礴,感情奔放。它是浩瀚诗海中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首不可多得的歌咏重大历史事件的史诗。B. 七律?长征就是七言律诗的简称,全诗八句,每句七字,首联和尾联必须对仗。C. 七律?长征这首诗,它不仅精练之笔高度地概括了红军夺关杀敌的战斗历程,而且用革命的激情艺术地、形象地表现了红军战士不屈不挠、英勇顽强的大无畏气概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D.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具体写红军长征中抢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的两次战斗,又虚写红军长征途中跋涉的无数道急流险滩。15、对于“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 这两句体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和百折不挠的勇毅精神。B. 远征:行程之远,时日之长。难:牺牲之大,经历之苦。远征难:总括了红军长征途中所遇到的一切困难。C. 这两句写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D. “不怕”“只等闲”充分显示出红军战士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和革命浪漫主义精神。16、关于“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两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绵延不断的五岭,在红军看来只不过是微波细浪在起伏,而气势雄伟的乌蒙山,在红军眼里也不过是小小泥丸在滚动。B. 这两句是对偶句,承上句“万水”。以五岭、乌蒙为代表写出山的绵延不断、巍峨高大。C. “细浪”、“泥丸”,运用反衬手法,突出表现红军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概。D. 这两句运用了对偶、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