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旗心中飘旗杆手里量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21533451 上传时间:2022-07-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旗心中飘旗杆手里量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国旗心中飘旗杆手里量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国旗心中飘旗杆手里量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旗心中飘旗杆手里量主备人:候琳 备课时间:2014 03 11使用人:张瑞 使用课时:2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数学活动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越来越浓,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产生了运用数学的意识,切身感受到了数学的生活化。课前准备:自制缩小的旗杆、竹竿、皮尺、测角仪等教学过程:1、 提出问题师:前面我们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了地面上不可直接到达的两点间的距离,今天这节课就请大家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在操场上有一根旗杆,你能利用一些简易的工具,根据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出旗杆的高度吗?”如图1 大多数学生先是一愣,然后面面相觑,有少数学生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情,也有无所谓的生:“很简单!用影子来测量,阳光照射时,测出旗杆的影长和我的影长,再测出我的身高,根据旗杆的影长比人的影长等于旗杆图的高度比我的身高,就可求出旗杆的高度。”生:我的办法更简单!看图2,AB表示旗杆,只要用测角仪在操场上找出一点C,满足ACB45,测量出BC的长可知道旗杆AB的高度。图2生:嗳!如果没有阳光呢?你们都没有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教室里顿时异常安静、类比分析,引导学生建模图3师:“刚才两个同学的办法都能测量出旗杆的高度,但如何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呢?很显然,就要构建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大家回忆回忆,我们以前是怎样测量地面上不可直接达到的两点的距离的,看,我们建立了下列模型,图3,我们在平地上选取一个可直接到达A和B的点O,连接AO并延长到D,使ODOA,连接BO并延长到C,使COBO,连接CD,量出CD的长就是A、B间的距离。图4, 不论图3还是图4,A、B两点的距离都是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一边。你们要测量旗杆的高度,一样可以把旗杆当作一个三角形的一边?”生:“旗杆在空中呢,就要在空中建三角形?”3、学生做实验,小组内讨论测量方案师:“对呀,旗杆在地面上,以旗杆为边的三角形只能站在空中了,下面请你们八个小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拿出你们准备的模具做实验,讨论测量方案,呆会儿,请你们的代表来讲台上表演,说说测量过程。”图4(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每个小组拿出模具在自己的领地上开始摆放。商量、讨论。老师巡视着,这其中,有一个小组,有的同学把玩着模具,有同学傻坐着,有同学眼睛看着邻居小组长,听别人讨论,老师很自然地走进这个小组,与他们共同讨论,引导他们建立测量模具。(大约15分钟)4、展示测量方案,解决问题师:“八个小组的表现都不错,现在请你们的的代表来模拟表演测量过程、讲解测量方案。”图生:“我们的测量方案是在生1的基础上形成的。如图,在地面上取一点C,用测角仪测出ACB比如,ACB60在地面上以CB为边作BCDACB60,沿60角的方向拉线,再作BDBC,即从B处沿BD方向拉线,两线交于点D,因此,由角边角条件可证明ABCDBC,所以ABDB,只要测量BD长度就是旗杆的高度。”师:这个小组以旗杆为边构造的三角形立在空中,另一个三角形建在平面上,构思好、方案不错。图生:“大家请看图6,我们组先在旗杆上距地面1.5米处做记号,即BD1.5,在地面找一点C使BC1.5米,用测角仪(量角器)测出ABC的度数,再在地面的CB线上找一点E ,使BED90ACB,通过角边角或者角角边都可证得ACBECB,所以ABEB,只要测量BE的长可知道旗杆AB的高度了。”师:“好,这个方案将两个三角形都立在空中了,请问这两个三角形中,点C、B、E一定在一条直线上吗?”生:“是的,我们是这么做的”。师:“在这里,请你试一试,在地面上不同于CB方向的另一处选取满足条件使BED90ACB的点E,看看?”生5:“一样能测量旗杆的高度!那我们的方案略作改进,模型就可以是图7、图8了。EBD可以绕着旗杆AB旋转,也就是点E在以点B为圆心,以BE为半径的圆上。阿哈!操作就方便多了!”图图生6:“我们的测量操作比他们还要方便!”师:“请你们演示一下。” 生6:“如图9,用竹杆在地面取定点C,即BC等于竹杆长,用测角仪量出ACB的度数,再在操场上将竹杆直立DF,这也可证明ACBEDF,得到ABEF,因此,只要测出EF就知道AB的高度了。”图师:“哟,将ACB与EDF分离,这一改进,真是一个飞跃!DEF可以立在操场上任意一个平地上了!你们还有没有不同的方案?”图生7:“我们的方案这样的,看图10,用竹杆平放在地面上,一端与旗杆的底部点B重合,另一端是点C,在点C用测角仪测出ACB的度数,再将竹杆直立到某一处(如图中DE处)使得DCE与ACB互余,象这样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只测出CE的距离就可知道,旗杆AB的高度了!”师:“这也是不错的测量方案啊,操作起来也很方便,从你的模型图示,和演示实验看,点E、C、B在同一条直线上,那点E,也就是线段EC一定要与CB共线吗?”(生7小组又开始迅速移动竹杆DE。)生7:“可以不共线,这就与生5他们的有些相同了,看!也就是DEC可以绕着C旋转,竹杆DE就在这样一个圆上任意一个位置都行!”师:“看来,你们的办法还真不少,还有吗?”图11生8:“呵呵,我的测量办法不是太好,您请看图11,AB表示旗杆,CD表示竹杆,EF表示一个同学,EF同学站在离旗杆较远处,将竹杆放在线段BF的中点处,调整竹杆的高度,使人的视线恰好过竹杆顶端和旗杆顶端,作辅助线EGCD于点G,CHAB于点H,这样就有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了,可得AHCG,旗杆的高度就等于CG的2倍加上人的身高,CG又等于竹竿CD的长减去人的身高。(看到学生这样秘密的使用相似知识,教师感到有些惊讶) 师:很有道理,你呀,真聪明!生9:(迅速站起来)那你的竹竿在BF的中点处,还要满足人的视线正好同时过竹竿顶端和旗杆顶端,如果竹竿不够长呢?生8:那就让EF同学继续走动,离旗杆更远些。生9:假如EF同学已经走到操场的尽头,挨到院墙了呢?(同学们哄堂大笑)生8:(有些难为情)唉,这就是我的测量方案的缺陷呀!生10:不!不!还有办法,在旗杆与人之间立两根竹竿,象这样,图12,使BNNDDF,人的视线过竹杆顶端,MN是虚设的,也象生8那样作辅助线,这样就有三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于是APMNCG,旗杆AB等于CG的三倍长加人体身高。图12生11:“竹杆MN是虚设的,那就是竹杆CD必须放在BF的三分之一处,即DF1/3BF,照这样看,如果竹杆还不够高,还可将竹杆CD移到离人EF较近的地方,如图13,使得BF是DF的四倍,或五倍或者n倍,这样就会出现n个与CGE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旗杆的高度就等于CG的n倍加上人的身高。图13师:(鼓掌),你们的智慧在闪光,令人震憾,我特别高兴!你们通过实践活动,探究出了这么多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案,接下来,请各小组写出你们测量方案的操作步骤,作为今天的作业。课后反思:新课标倡导“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我努力设计着每一节数学课的教学,根据不同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力求教学效率的最大化,正因为如此,我的大多数学生尝到了甜头,能够自主探索、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即使是差生,在数学课上也有喜形于色的时候,觉得数学课有味道。可是,在专设的数学活动课的教学过程中,总免不了有那些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差生无法动手操作、讨论,尽管教师节竭尽所能地引导,他们大多时候是袖手旁观,当听众,这如何获得“不同的发展”?在我们农村,从小学到初中,一种是双差甚至是低分的学生不是一个小数目啊!在交流活动结果时,各小组推选的代表往往是中上等成绩的同学,优生乐于展示成果、善于表演;教师尽量鼓励“差生”,“差生”却羞于上台、难得开口,甚至有个别“差生”出现了流泪的尴尬的场面。针对部分“差生”在数学活动中的窘境,我也挺着急。在设计活动课“测量旗杆的高度”时,和以前比较作了如下改变:1、 学生分组调配以前上数学活动课给学生分组时,尝试过“好、中、差”的搭配;这一次“测量旗杆的高度”时,将“活泼一些的差生”或生活中与优生关系密切的差生,实现了“好、中、差”的搭配;而将几个性格内向的差生分到一个小组。这样的分组,使得差生有了思考问题的时间,动手操作的机会,不再是听任优生的摆弄,虽然内向的差生小组在活动中有些无从着手,但在心理上要“坦然一些”,经过教师耐心的引导,他们不再象以前一样是可有可无的成员。2、降低起点,引导建模由于旗杆是立在地面上,悬在空中的,要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它的高度,对学生来说,无论是差生,还是优生,都无从思考、建模,通过反复地回忆前不久学习过的“测量地面上不可直接到达的两点间的距离”的模型,学生再次认识到要利用全等三角形就必须有一对全等的三角形,并且“两点”的线段是其中一个三角形的一边,学生通过比照,开出了思维的火花:图5的新意在于在空中和地面上分别建了一个三角形,图6、图9和图10将两个三角形都立在了空中,尤其是图9,操作起来非常简单,而图11、图12和图13的出现,真是意外的收获!在交流活动成果时,差生有了要表达自己的意思的欲望,终于能展示“作品”了,尽管这是经过教师苦苦引导的结果。但不尽人意的是:他们对全等三角形判定知识的掌握太差,教师与他们合作时,费时又费力,这也提醒我们:在平时的数学学习中,适当的时候给差生一份特殊的照顾,尽量让他们自主地理解、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