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 文档 (2)

上传人:积*** 文档编号:120922180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教案 文档 (2)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科学教案 文档 (2)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科学教案 文档 (2)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我们周边的土壤重难点1可以运用多种措施多种感官来结识土壤2可以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教材分析本课学生需要理解土壤是多种物体的混合物,土壤中既有沙石土,也有动植物残体。理解土壤中的居民及它们在干什么。教学目的1、 运用多种措施和多种感官来结识土壤。2、 懂得土壤里有不同大小的颗粒,具有动植物和它们的遗体。3、 建立土壤是个混合物的概念4、 结识到土壤和动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5、 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教学程序教 学 活 动教学意图教 师学 生组织教学提问引入引导学生思考讲授新课1、实验前组织学生讨论:我们对土壤懂得些什么?我们也许在土壤里发现什么?1、记录自己在挖土过程中所看到的,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测收获。2、观测土壤的样品,完毕观测记录。 3、学生讨论自己的研究措施。4、报告。培养学生仔细观测,合伙探究的精神。实验操作1、告诉学生去干什么,向学生交代 安全注意事项。2、分发工具,和学生一起到一块空地去挖土。3、带领学生观测土壤样品,4、将学生提成两人一组,课桌用报纸铺好后,让每组的材料员 到班级的资源角取土壤样品。1、采集土壤样品。2、清理现场,恢复土地本来的样子。3、用放大镜观测土壤样品,然后两人合伙,一种人观测,一种人记录。教 师学 生教学意图实验操作延伸与拓展提问:目前你们已经观测过土壤,你们想研究有关土壤的什么新问题?1、 学生提问题。2、 学生对所提问题分类,然后讨论这些问题中哪些可以通过查资料获得答案,哪些可以回家作为一项长期观测的任务进行,哪些可以当场完毕研究任务。评价反思对本教案的意见或建议课题土壤的保护重难点1、理解土壤为人类(生命)提供了仕么?2、理解人类的行为对土壤导致了什么危害。3、激发学生为保护土壤而行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教材分析进一步研究土壤和人类的关系,理解土壤为人类提供了仕么,为生命提供了什么,理解人类的行为对土壤导致了什么危害。并由此引起学生的行为变化,引起学生为保护土壤而行动。教学目的1可以交流自己的想法,可以差别讨论。、2、懂得土壤为人类所做的奉献。3、懂得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破坏土壤的4、懂得垃圾等对土壤的危害5、意识到土壤的重要,可以感谢土壤6、可以在自己的行动上为保护土壤做出一份努力。教学程序教 学 活 动教学意图教 师学 生组织教学问题导入:想懂得土壤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吗?激发学生的爱好讲授新课一:出示讨论。1、 土壤里生长的哪些东西直接提供应我们人类?2、 土壤里的那些东西被动物们运用了?3、 我们的生活里的哪些产品来自土壤?二、小结。小组活动。小组阅读自己的“土壤资料”卡片。讨论、交流自己的新发现。报告。让学生理解土壤对我们人类的重要性,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来充足交流。实验操作一出示图片资料。二提问:人们的这些活动会破坏土壤吗?三 演示实验。1、洗涤剂对土壤的影响;2、电池对土壤中生物的影响;3、农药对土壤生物的影响;五出示讨论:1、 根据以上现象讨论自己应当如何做才对?2、你看到过那些破坏土壤的行为和现象3我们家乡土壤被破坏的限度?如果地球上没有土壤回浮现什么现象?观测、交流自己的新发现。报告观测、讨论、谈见解。同桌讨论、报告。培养学生的观测、分析、体现能力。由此延伸到人们的平常生活、生产建设和发展经济方面的行为。延伸与拓展一、提问:我们能为土壤作什么?二、作业布置:1、办一份宣传小报。2、组织班级的实际行动。激发学生体现自己的愿望并附诸实际行动。评价反思对本教案的意见或建议课题肥沃的土壤重难点1、 死的动物如何变成土壤的一部分,腐殖质是由腐烂的动植物的遗体变的。2、 蚯蚓在改良土壤方面的作用。3、建立腐殖质的概念。教材分析1、观测不同地方的土层,探究烂树叶和土壤颜色之间的关系。2、制作和观测肥料袋探究动物的生活会对土壤的肥力产生什么影响。教学目的1、 会做腐殖质形成的实验。2、 懂得死了的动植物会变成土壤的一部分。3、 懂得在成肥的过程中蚯蚓的作用。4、 建立腐殖质的概念。5、 对学生进行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和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教学程序教 学 活 动教学意图教 师学 生组织教学教师检查学生材料准备的状况。学生检查自带材料。为实验作好准备。讲授新课一、 教师举例讲述:不同地方的土壤有时么不同。问:为什么我们所观测到的土壤的颜色各不相似。二、 带领学生观测土层剖面,引起学生讨论:为什么表层土和底层土颜色不同?三、 引导学生探究表层土的形成,引出腐殖质的概念,使学生理解到腐殖质越多土壤越肥沃。四、探究土壤动物的生活会对土壤肥力产生那些影响,理解某些常用的土壤动物。一、学生预测表层土壤与第层土壤颜色不同的因素二、学生观测林间的落叶,然后挖开土层,观测在土层下面看到了什么。三、学生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四、寻找土壤中的烂树叶,根据落叶的变化推测落叶在土壤里是如何变化的。五、讨论:腐烂的动植物遗体在土壤里变成了什么?引导、启发学生提出问题,想措施解决问题。实验操作指引学生制作肥料袋,解说具体的环节,给学生发塑料袋 。巡视、指引。一、 学生到资源角领取土壤。二、 学生将土壤和她们带来的某些植物装进塑料袋。三、 用小棒将土壤和其她物品混合在一起。四、 往肥料袋里加上某些水。五、 在土壤里放上蚯蚓。六、 填写好标签内容,并在肥料袋上贴上自己的标签。七、 将肥料袋放在阴暗的地方。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测、动手、分析等综合能力。教 师学 生教学意图实验操作延伸与拓展为蚯蚓安一种家。引导学生讨论蚯蚓的家需要什么。观测蚯蚓在土壤中的生活,记录土壤和蚯蚓发生的变化培养学生的爱心、耐心。评价反思对本教案的意见或建议课题理解土壤重难点1、 用不同的措施鉴别土壤的成分2、可以独立的探究一堆土壤的成分。3、教育学生保护土壤资源。教材分析研究土壤的一般构成物质:沙子、黏土和腐殖质之间的比率关系。用沉淀法分离土壤中的三种成分,比较三种土壤的渗水性。教学目的1、 可以用不同措施鉴别土壤中沙、黏土成分的多少2、 可以设计实验,比较不同土壤的成分。3、 挖取土壤样品时既要注意安全,又要保护土地资源,用完的土壤样品回归原处。教学程序教 学 活 动教学意图教 师学 生组织教学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测土壤,问:你看到了什么?将看到的用图画、文字记录下来。观测、记录。为下面的实验作铺垫讲授新课一、 研究土壤成分引导学生用放大镜观测土壤问:你看到了什么?把看到的记录下来。问:用什么措施分解土壤中的沙和土?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产生把土壤放到水中的欲望。引导学生做土壤沉淀的实验。二、 研究土壤的种类,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检测干燥的沙、黏土和腐殖土的土样,问:你觉得沙子和黏土来自哪里,你为什么这样觉得/三、 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引导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先讨论实验的条件,拟定条件后,对实验作出预测一、观测土壤,用图画或文字记录 。 二、小组讨论分解土壤中的沙和土的措施。三、设计实验、比较不同土壤的渗水性,在实验纸上记录自己的实验设计。四、报告。培养学生的观测、预测、设计、实验及分析 能力。实验操作一、指引学生做分解土壤的实验二、指引学生做沙土、黏土、和壤土的实验。三、讨论、报告成果。问:1、你发现了什么?和你预测的成果同样吗?2、能试着说一说通过发现你明白了什么?一、把土壤放到水里,观测土壤再水里的变化,土壤分解后静置观测并描述看到了什么。分析沉淀物的成分。二、做比较沙土、黏土、壤土的渗水性的实验。三、记录 观测成果 并分组讨论。四、报告。同上教 师学 生教学意图巩固练习问:1、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运用了哪些研究措施?2、你还想研究什么问题?小组讨论、报告。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分析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爱好。延伸与拓展一、 鼓励学生写某些有关土壤的诗歌。二、 二、鼓励学生从第一课的学习开始,收集自己开展土壤研究的活动记录,在单元结束的时候,装订成册我的土壤。课外自行活动。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和书写、记录、整顿资料的能力。评价反思对本教案的意见或建议单元小结第二单元 植物的毕生1、植物和我们教学目的:(一)过程与措施1、 可以调查植物的用途。2、 能用画图的措施描述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二)科学知识 1、懂得植物对人类的奉献。 2、懂得我们吃的某些食物是植物的哪部分。 3、懂得一株完整植物的各部分及其名称。(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植物对人类的奉献,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种植物及果实的图片、西红柿植株的图片。 2、学生准备:多种植物及果实(如:土豆、胡萝卜、豆角、油白菜、香蕉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同窗们,植物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植物对人类的奉献,无论如何评价都但是分。(板书:1、植物和我们)你能具体说说植物对人类有哪些奉献吗?2、 学生回答 (二)播放多种植物图片。 1、你们看一看图片上的植物对人类有什么奉献?2、学生回答。(三)自主学习。 1、结识植物的局部。 (1)教师出示课前准备的某些植物,请学生分析一下。今天你们都吃植物了吗?你懂得吃的是植物的哪一部分吗?(2)师生交流。 2、调查研究,小组讨论。 (1)以小组为单位,调查植物以种子、根、茎、叶、果实等不同形式向人类提供食物的有关信息,并在班级中进行交流。 (2)在我们所吃的植物中,有哪些部分被我们食用了?(四)拓展活动。 1、教师出示西红柿植株的图片。 (1) 同窗们,让我们来结识一株完整的、绿色开花植物。你能说一说它是哪几部分构成吗? (2)学生回答。 2、请同窗们画出一株熟悉的完整的植物图,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五)教师小结。课后反思您对本课的意见:2、果实和种子一、教学目的:(一)教程与措施 1、可以在预测的基本上对植物的种子进行细心解剖、细致观测,并用画图的方式描述观测成果。 2、可以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3、开始种植一株植物,经历从播种到收获的全过程,观测、测量、收集、积累植物生长周期的资料。 (二)科学知识 1、结识果实和种子。 2、理解种子“旅行”的多种方式。 3、懂得种子的内部构造。 4、懂得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到要细致观测才干得到更精确的信息。 2、乐意开展长周期的种植活动,坚持做观测记录。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各类植物的图片、浸泡过的蚕虫种子、镊子等。 2、学生准备:各类植物果实如:花生、玉米、茄子、辣椒、豆角等。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窗们,果实就是植物种子的“家”,它们在果实中受到保护,目前请你找一找哪里有种子? (二)小组研究讨论。 1、同窗们将自己带来的各类果实进行研究,并找出它们的果实。 (1)学生进行分析,并找出果实中的种子。 (2)对有争议的问题教师进行分析。 2、说一说种子是如何进行旅行的? (1)学生先自己自主发言。 (2)教师播放有关种子传播的图片和资料。 (三)自主学习。 1、观测种子的内部构造。 (1)先预测种子里面有什么,再把预测的成果画在活动记录上。 (2)用镊子仔细地剥开用水浸泡过的蚕豆种子,用放大镜仔细观测种子的内部构造,画下你所看到的。 注意: 2、探究种子在萌发时需要的条件。 (1)先让学生说一说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 (2)课外拓展实验: 在4只瓶里都放入两面三张纸巾,撒上某些种子。将1号瓶瓶盖拧紧。分别在2、3号瓶内洒一点水,而将4号瓶内的种子完全浸泡在水里,然后都拧紧盖子。将1、3、4号瓶放到碗柜里,2号瓶放到冰箱里。五六天后观测4只瓶子。(四)拓展活动:你还能提出哪些和种子萌发有关的、又是自己能研究的问题?如:大种子发芽快还是小种子发芽快?把蚕豆种子头朝下放,根会向上长吗?(1) 先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2) 学生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预测。(3) 作业:对自己提出的问题进行实验。(五)课后作业: 1、 让我们在土壤中种植一株植物,并精心哺育,直到它们产生自己的种子。并将种子用牙签轻轻按到湿土里,并覆盖一层细土。 2、做好观测日记,描述植物生长中的几种核心时期。 (六)教师小结:课后反思您对本课的意见:3、根和茎过程与措施可以通过观测、比较对的辨别不同类型的根和茎;可以通过阅读资料和联系生活经验理解根和茎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设计实验或观测实验现象验证已有的结论;可以运用工具做植物的茎横切和纵切的实验;知识与技能懂得植物的根一般分为直根和须根,茎一般分为直立茎、匍匐茎、缠绕茎和攀援茎等多类;懂得在自然界中,植物的根和茎均有某些变态;理解植物的根具有支持作用和吸取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作用;理解植物的茎具有支持作用和输送水分和营养物质的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自然界中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体会到多种不同植物的根和茎与植物自身的特点、与生存环境式与等多方面的因素是紧密联系的;意识到植物的不同部分发挥的作用虽不相似但却是有紧密联系的,懂得分工与合伙的重要性;养成合理怀疑、大胆质疑、敏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分别准备某些植株完整的蔬菜、庄稼带进课堂(教师也相应提前准备某些菠菜、香菜、大蒜、小葱等植物); 2、两天前及课前20分钟将数段新鲜的芹菜的茎放入一种装有染过红色的水的容器中,以备教学观测;3、提前准备透明的玻璃瓶或者杯子,一株完整的植物、食用油些许;4、有关变态根和变态茎的实物。(箩卜、莲藕、大蒜、姜、荸荠)教学过程设计一、观测实物,结识根的不同类型1、出示根雕:它像什么?它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2、谈话:诸多植物的根常常埋藏于土壤里面,平时难以看到它们的模样。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植物的根和茎,(板书:根和茎)让我们先来看看植物的根有什么特点吧!3、出示菠菜和大蒜,指出它们根的在哪里。4、学生观测、比较:菠菜的根和大蒜的根有什么不同?5、提问:你们可以根据根的形态不同给它们取个名字吗?6、学生交流报告。7、小结:科学上把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植物的根叫做直根;而没有明显主根,每一条根都想胡须同样粗细的根叫做须根。8、小组活动:植物分类把带来的植物按照根的类型不同分一分,说说哪些植物是直根,哪些植物是须根。想一想它们一般分别种在什么样的土壤里。9、小结:植物的根的特点与它的生长环境是密切有关的。二、运用多种资料,结识茎的不同类型1、小组活动:(出示图片)找一找,这些植物的茎在哪里?2、交流报告。3、小结:大多数植物均有茎,茎有多种多样的形态。4、出示竹子、牵牛花、黄瓜、西瓜等植物的挂图,观测、比较:这些植物的茎有什么不同?5、交流讨论。6、教师即时简朴板画不同类型的茎,取名。重点辨别攀缘茎和缠绕茎。(缠绕茎自身不能直立向上生长,必须螺旋缠绕于其他物体上才干向上生长;攀援茎也不能直立向上生长,而靠特化的构造攀援在其他物体上,才干上升,如豌豆的茎(叶卷须)、葡萄的茎(茎卷须)、爬山虎的茎(吸盘)等)。7、小结:植物的茎形态各异,每一种形态的茎都是与植物的自身的特点及生长环境等相适应的。三、探究植物的根和茎的作用1、思考、讨论:植物如果没有根和茎可以不可以?为什么?2、提问:植物的根和茎分别有什么作用?3、学生讨论、交流。4、小结:根是植物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根的第一种作用是“固定植物”,它可以将一株植物牢牢地固定在地下。形态各异的茎处在植物的中央部位,它把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连成一种整体,也起到了“支持植物”的作用。5、除此之外,植物的根和茎尚有什么重要的作用?6、质疑:你可以用什么来证明植物的根能吸取水分?7、(1)分组讨论并报告实验装置。(2)评价各组实验装置。(3)完善方案,运用准备材料组织实行。(4)观测:(前两天)放置在阳台上的“植物根吸取水分”的实验装置,烧瓶里的水有什么变化?学生观测、报告。(水量减少)讨论:烧瓶里减少的水到哪里去了?你为什么这样觉得?(5)小结:由于水面有一层植物油,它制止了水分蒸发,因此减少的水不也许是蒸发掉的。我们看到烧瓶里的水下降了,这就阐明水分是被植物的根吸取了。根在吸取水分的同步,也将溶解在水中的养分吸取进来供植物生长。8、讨论:植物的茎是如何传播水份和土壤中的养料的?你可以通过实验观测到茎传播水分的过程吗?(1)交流措施。(2) (出示课前20分钟教师将一段新鲜的芹菜的茎放入一种装有染过红色的水的容器中)目前我们一起来观测一下芹菜的茎的颜色有什么变化。思考:这个现象可以阐明什么?(植物体内有运送水分的管道)(3)为了进一步证明我们的推想与否对的,可以把教师前两天插入红水中的茎切开,看看里面是不是有运送水分的管子。演示解说茎的横切和纵切的措施。(4)学生分组实验。(5)报告讨论。在茎的横切面上的一圈小红点是什么?在茎的纵切面上的一条条红线是什么?(6)小结:植物根部吸取的水分是通过植物体内的导管运送到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去的。9、总结: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取植物生长所必须的水分和营养物质,植物的茎承当着运送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营养物质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同步还把叶子制造的食物传送到植物的其她部分。四、总结概括,拓展延伸1、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对植物的根和茎有了哪些理解?2、拓展活动(一):有些植物为了适应生存环境,根会产生特异功能,让自己和别人不同样,我们称之为“变态根”。出示实物:常用的变态根(涉及储存根、块根、气生根、支柱根、水根等)3、拓展活动(二):你懂得吗?这些也是植物的茎。出示实物:芋头、荸荠(球茎)、马铃薯(块茎)、大蒜、洋葱(鳞茎)、姜、莲藕(根茎)。五、课后作业 回家收集有关根和茎的有关知识。课后反思您对本课的意见:4、叶和花过程与措施可以通过观测、比较对的辨别不同类型的叶和花;可以通过阅读资料和联系生活经验理解叶和花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可以设计实验或观测实验现象验证已有的结论;可以运用工具做植物的花的解剖实验;知识与技能懂得植物的叶一般分为扇形、羽形、卵形等形状,花的构造 懂得在自然界中,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理解植物的叶和花的作用;理解植物的花的传粉途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知自然界中的植物是多种多样的,体会到多种不同植物的叶和花与植物自身的特点、与生存环境等多方面的因素是紧密联系的;意识到植物的不同部分发挥的作用虽不相似但却是有紧密联系的,懂得分工与合伙的重要性;养成合理怀疑、大胆质疑、敏于思考、勤于动手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准备1、课前学生分别准备多种各样的叶,准备两株大小、品种相似的植物; 2、提前准备纸盒、胶带、剪刀、几粒种子、花盆、放大镜、镊子;教学过程设计一、观测实物,结识叶的不同类型1、讲述:一粒种子从土壤里钻出来,先长出什么?它像什么?(板书:叶) 2、观测:(出示植物的叶)这片叶的正背面有什么不同?3、学生报告 4、小组活动:拿出你们准备的叶子,认真观测她们的相似和不同5、学生观测、比较、讨论6、学生交流报告。7提问:谁能给这些相似的叶子取个好听的“名字”8、小结:科学上把植物的叶按形状区别,有扇形叶、卵形叶等,大多数植物运用阳关、泥土中的水分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叶子里自己制造养料。9、(猜一猜)阳关对植物生长与否有影响呢?10、小组活动:研究阳关对植物生长与否有影响 (课前准备向阳性实验)11、学生报告观测记录12、你还能旧叶子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其她问题吗?13、学生报告14、小结:植物的叶子是植物体重要的构成部分,她的作用需要我们继续刻下研究。二、运用多种资料,结识花1、小组活动:(出示图片)找一找,你结识这些美丽的花吗?(板书:花 )2、交流报告。3、小结:大多数植物均有花,花有多种多样的种类。4、出示一朵花:你们懂得花的身体可以分为几部分吗 ?5、交流讨论。6、教师演示解剖花7、学生活动:解剖花8、观测:(出示雌蕊)你们懂得她上面有什么吗?9、学生活动10它有什么用途?她如何传播?11、学生报告12、阅读小资料13、小结:植物的花形态各异,她又是植物的繁殖器官。花粉落在雌蕊的柱头上,花就有也许结出种子。三、课后拓展:继续收集叶和花的资料四、课后作业:1、 小组活动:你种的植物张的怎么样?2、 小组活动:研究叶子的其她问题3、 认真作好记录 (教师及时引导)五、板书设计: 4、叶和花 课后反思您对本课的意见:单元小结请选择一种教学片段写出教学分析和反思第三单元 固体和液体1、结识固体一、教学目的:过程与措施1、可以运用多种感官和借助工具进行观测。2、可以对周边常用物体进行分类。3、可以运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测成果。4、可以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测成果。科学知识1、懂得什么样的物体是固体,什么样的物体是液体。2、懂得固体在颜色、形状、软硬、透明、轻重等方面的性质。3、懂得不同的固体能混合也能分离,混合前后固体重量不变,体积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意合伙与交流。2、体验工具比感官更有效。二、教学准备:瓶子、铅笔盒、杯子、水、勺子、牙膏、胶水、涂改液、牙刷、石块、螺帽、玻璃、橡皮、米、多种豆子、锺子、擀面杖、黄豆、玉米粉、绿豆、天平、量杯、筛子等。三、教学学时:2学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人们看,今天我给人们都带来了哪些物品?(学生边看边说出名称)2、师:请人们把这些物品按固体、液体分类。3、学生活动。往水里加面粉,不断地搅拌,直到搅不动为止。往牙刷上挤点牙膏。(师强调面糊和牙膏只是水与固体的混合,不能说它们既是固体又是液体。)(二)学习新课(1)用多种措施研究固体的性质1、师:在三年级上学期我们曾经观测过水,人们回忆一下,我们都用哪些感官来结识它的?(生:看、闻、尝、听、摸)2、师:下面我们就用此前学过的措施来研究石块、螺帽、玻璃、橡皮的性质。3、学生分组实验。4、报告研究的成果。5、师小结。(2)理解固体间存在硬度差别1、师:请人们说一说,你们的桌面上均有什么?2、师:请你们四人小组想措施,把这些固体弄碎,并根据弄碎的难易限度给它们排序。把排序成果写在活动记录上。3、学生进行实验。4、报告排序成果。(3)结识固体混合和分离的现象1、师:在我们平常生活中有哪些固体混合和分离的现象?2、师演示:糖拌花生米混合及分离的现象。3、提问:尚有哪些这样的例子?4、师小结。(4)研究固体混合前后的变化状况1、师出示:黄豆、玉米粉、绿豆三种物体,同步将这三种物体放到天平上称一下。请学生记下各个物体的重量。2、师:请人们预测一下,如果教师将这三种物体混合在一起重量会怎么样?(生:预测)3、师:将三种物体放在天平的称,学生记下克数,然后请学生将原先称得的三种物体的克数相加,当作果与教师称的克数与否一致。4、师小结:固体混合后重量没有变化。5、师:用量简将黄豆、玉米粉、绿豆测一下,分别记下各自的毫升。6、学生预测,三种物体混合体积会不会发生变化。7、师演示实验。8、师小结:固体混合后体积会变化。(5)学会分离混合固体的措施1、师:请人们用桌上的筛子把两种颗粒大小不等的固体颗粒分离出来。2、学生分组实验。3、师简朴小结:并提示学生将桌面,地面收拾干净。(三)总结1、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知识?2、学生自由发言。课后反思您对本课的意见:2、把固体放到水里一、教学目的:过程与措施1、可以借助水结识固体的性质。2、可以运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测成果。3、可以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测成果。科学知识1、理解固体在水中的沉浮和溶解现象。2、懂得固体与水能混合也能分离,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乐意合伙与交流。2、体验生活中到处有科学。二、教学准备:水槽、蜡烛、橙子、苹果、方糖、黏土、沙搅捧、小树枝、盐、颜料、小碟、热水、杯子等。三、教学学时:1学时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结识了固体及其性质,谁来说一下,固体有哪些性质?(生答)2、今天,我们继续来结识固体及固体的性质。(二)学习新课(1)结识固体在水中的沉与浮1、师:教师这儿有某些物体,请人们来看一下是什么?如果我把它们放到水里,会浮现什么现象呢?请人们把预测成果记录下来。2、学生进行实验。3、学生报告实验成果。4、师小结。(2)结识固体在水中的溶解现象1、师:请人们把方糖、沙子放到水里搅拌几下,看会浮现什么现象?2、学生进行实验。3、学生报告实验成果。4、师小结。(3)结识生活中固体与液体混合与分离的运用1、师:平常生活中,常常需要把固体与水混合,如药水比药片、药粉好服用多了。往汤里加点味精汤更鲜。2、师:在生活中,有时候又需要把固体与水分离,如海水中可分离出盐,供人们食用。(4)结识溶液的结晶现象1、师出示彩色树枝:人们看,好看吗?人们想做吗?2、师:请人们按照P34页制作彩色树枝的环节动手制作一根彩色树枝。3、学生动手制作。4、师进行点评。(三)总结1、这节课,我们学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2、学生自由发言。课后反思您对本课的意见:3、结识液体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懂得液体的颜色、轻重、黏稠度方面的特点。过程与措施1、会用感官和简朴器材研究液体的性质。2、可以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多种方式观测到的现象表述出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乐意与同窗合伙与交流,体验合伙与分享的快乐。教学重点:液体轻重,黏稠度的性质。教学难点:液体轻重的性质。教学准备烧杯、平底烧瓶、锥形瓶、天平、食用油、蜂蜜、牛奶等液体、量杯、天平、勺子、塑料袋、表格等。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1、在平常生活中要用到许多液体,说说你都懂得有哪些液体?2、出示两种没有名称的液体,(酒精和醋)请同窗们帮帮忙,判断这是什么液体?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气味”)3、解说:气味是液体的一种特点,液体尚有诸多特点,今天我们人们一起来结识液体好吗?(板书“结识液体”)(二)引导探究1、结识液体的颜色、气味和味道是液体的性质。请看讲桌上摆了诸多种液体,这些液体具有什么样的特点。(讲桌上的液体有牛奶、豆油、蜂蜜、酱油、醋和红色的水)(根据回答板书:“颜色”)出示食用油和蜂蜜,这两种液体你们每个桌上均有,目前请同窗们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辩认它是什么液体。(根据回答板书:“味道”)讲述:刚刚我们人们提到颜色,气味和味道这些都是液体具有的特点,在科学上我们把这些特点叫做性质(板书“性质”)但液体的性质不仅仅表目前颜色,气味和味道上,还表目前许多方面。说说你还想研究液体的哪些性质?2、研究液体的其她性质 板书学生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生:液体的轻重,液体的形状,将液体混合后会如何,什么样的液体流动得快等问题) 和学生一起把提出的问题合并归类,选出将要研究的问题。 小组讨论:用什么样的实验措施才干解决这些问题呢? 请12个小组来报告,其她小组给她们小组提出问题和建议。 刊登格,先假结论是什么样的,并先把预测写在纸上。实验过程预测结论实验现象得出结论1、把水倒在不同形状的容器里。2、把水装塑料袋里,捏一捏。3、倒出相似多的油和蜂蜜在天平上和水比一比。4、把油,洗洁剂,水同步倒一点到斜放的板上。 学生分组实验,教师指引。 请12名学生报告实验、成果,其她同窗予以评价。 根据学生报告师板书:轻重不同,黏度不同。(三)教师课堂小结课后反思您对本课的意见:4、把液体倒进水里去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懂得哪些液体可以沉浮,哪些液体可以溶解在水里。2、懂得混合液体在平常生活中的用途。过程和措施1、可以结识液体在水中沉浮现象和溶解现象。2、能用文字、图画、图表、描述所观测到的现象。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科学探究中体验“做科学”的乐趣,留意注意平常生活中身边的事物。教学重难点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懂得液体在水中有沉浮和溶解的性质。教学准备烧杯、量杯、蜂蜜、油、水槽、托盘(分组实验材料)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窗们,我们前几节课结识了液体,懂得了液体有许多性质,谁能记得它们都是什么?2、学生自由发言。(二)引入新课(1)点题1、今天我们要把液体倒进水里去,来继续研究液体更多的性质。(同步板书“把液体倒进水里去”)(2)猜想激趣1、指引液体在水中沉浮的实验,人们看面前的托盘有三杯液体,分别有水、油、蜂蜜,如果把它们依次倒入前面的空烧杯中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如果倒的顺序不同?又会如何?2、学生自由猜想大胆想象。3、组内商讨实验顺序。(三)学生分组实验1、师巡视各组实验,做的合适指引。2、小组报告实验顺序及实验成果。3、师讲述:人们都得出了一种成果,你们懂得这是为什么吗?在组内交流一下(同步板书)4、教师:目前请人们帮一种忙,三个小烧杯都脏了,乐意。把它们都洗干净吗?那么你们想如何洗呢?在小组商量一下吧?5、学生活动。6、教师:提问哪个杯子洗得最干净?蜂蜜跑到哪里去了?7、学生回答。8、教师小结:在水槽中一点也找不到蜂蜜的影子,这个现象叫做溶解。9、教师:哪个杯子洗得最不干净?如何才干想措施把它洗干净。10、学生回答。11、教师:在这个小实验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12、学生回答。13、教师:你能在我们的生活中举几种这样例子吗?(四)总结1、今天我们又结识了液体的什么性质?2、学生自由发言。(五)布置作业今天晚上吃完晚饭后由同窗们来涮碗,同步做一种小调查,看看哪一种洗洁精是最省水的。课后反思您对本课的意见:5、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教学目的:过程与措施 能运用多种措施,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观测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 知识与技能: 懂得变化形状、增大空间或水里加盐能增长浮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玩中学”的探究乐趣,并产生课后继续研究有关问题的爱好; 养成与她人合伙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历探究,找到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措施。 学时建议:建议根据课堂活动实际状况,用1-2教时完毕本活动设计。 器材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水槽、水杯、橡皮泥(或铝箔)、泡沫板、生鸡蛋、土豆、食盐、回形针若干、灌水小药瓶、塑料“潜水艇”学具(配套学具箱中有)。 2、学生准备:水槽、水杯、橡皮泥(或铝箔)、泡沫板、硬币若干、生鸡蛋、土豆、食盐、小刀、“潜水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同窗们,你们都看到实验台上的物品了吧?人们会想,这些物品好熟悉呀,目前就请你们把它们轻轻放入水中!你发现了什么?(设计情境,让学生先动起来,玩起来,在玩中发现问题。) 二、提出问题,拟定研究的问题 1、你们有什么发现或有什么问题想问? 2、学生自主提出研究问题。 3、师生共同拟定研究问题。 整顿问题。 你们提出的问题都很重要,这些问题我们不能一下所有研究出来,我们今天就来研究如何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好不好?三、探究水里的物体浮起来的措施(一)使橡皮泥浮起来的措施 1、提问:橡皮泥放入水中的时候是沉还是浮的?用什么样措施使它浮起来呢?2、学生预想推测:(可以放在泡沫上;可以捏成船形;可以捏成半空心的球状)3、你们想出来的这样多措施,较好。下面就请根据你们的想法设计实验,比一比谁能在最短时间内,使橡皮泥浮上来?浮上来之后,请你在橡皮泥上放回形针。在橡皮泥不沉的状况下,看看谁放的回形针最多?(此处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究发现浮力大小与增大的空间大小的关系,空间大受到浮力大,反之受到的浮力小。)4、学生实验(比赛开始)使沉在水里的物体浮起来?(记录卡)我想用什么措施使橡皮泥浮起来?(用图和文字描述探究过程) 浮上来后装了多少个回形针? 如果没浮起来是什么因素?(让学生自我反思、调节,再探究)_班级_组记录:_年月日 5、学生边实验边完毕实验记录卡。 6、交流实验成果,评出获胜者。(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多种措施的共同点,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分析回形针装得多的因素:变化形状、增大空间;空间越大,载重量越大) (二)探究土豆和生鸡蛋在水中浮起来的措施 1、提问:橡皮泥可以捏成多种形状,使它空间变大。如果把土豆放入水里,怎么能使它浮起来呢? 2、学生预想、推测:(可以把土豆挖空) 3、教师鼓励,让学生分组试一试。 4、学生分组活动、报告。(此处也许浮现如下两种状况,如学生的土豆挖成碗形且均匀,那放在水中会浮;也也许挖空后不均匀土豆灌水后还是下沉,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同样挖空会浮现不同状况?该怎么办?指引学生意识到应当把挖空开口处密封住,才是真正减轻了土豆的重量。) 5、那如果想让生鸡蛋在水中浮起来该怎么办呢?(选择生鸡蛋,旨在激发学生新的认知矛盾,增进学生进行深度思维,新的科学探究又开始) 6、小组讨论交流,提出自己的设想。 7、简介死海有关知识(播放多媒体课件或投影片,如果学生一时想不到,运用这一设计,引导学生探究;如果学生现想到加盐的措施,我们同样可以把这一资料作为联系生活实际加以应用。) 8、教师:往水里加盐真的有这样大的威力吗?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呀。下面人们就自己模拟制作一种死海,看鸡蛋真的能浮起来吗? 9、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学生实验状况,相机进行指引)。 10、小组交流(结识到水中加盐能增长水的浮力)。 (三)探究物体沉浮的奥秘及其应用。 1、研究“如何让沉在水中的小药水瓶浮起来”。 2、学生动手做。(把药水瓶中的水倒掉即可,但实际教学中也许浮现,由于学生到掉的水有多有少,因此也许浮现,浮、悬浮、沉三种也许。) 3、你的药瓶浮起来了吗?想想为什么会浮现不同的现象?(不同的现象阐明,由于小瓶的重量变化不同,因此沉浮现象也不同。) 4、这种措施在实际生活中也有应用,你懂得是什么吗?(指引学生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解释实际生活现象即“潜水艇”的工作原理。) 5、让学生分组玩“潜水艇”,让每个学生均有机会体验“潜水艇”的上浮和下沉。 6、学生讨论、交流:潜水艇上浮和下沉的道理(引导学生说出潜水艇里面灌进空气,重量变轻,就会上浮;灌进水,重量变重,就会下沉即可)。 2、提问:在平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应用了物体沉浮的性质?(运用潜水艇原理,让学生忽然领略到,生活中根据实际需要有时需要让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有时也需要让浮在水中的物体沉下去,从而学会辩证地看问题,以及科学灵活地使用浮力知识来解决问题。此处可结合教材上面的图,如竹排、救生圈、救生衣、鱼鳔、鱼钩、鱼网上的铅坠、潜水艇、船等。学生始终在研究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 4、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探究有关浮力应用的知识。(课堂探究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应当通过课堂活动中捕获学生新的问题激发并引导学生运用课后更大的空间进行积极的科学探究。) 附板书设计: 5、使沉在水中的物体浮起来 沉在水中的物体使它们浮起来的措施为什么橡皮泥捏成空心球、碗形、船形、放在泡沫上(图)空间变大、增长浮力 土豆挖成空心、加盐(图)空间大、重量变轻、浮力变大 生鸡蛋在水中加(足够的)盐(图)浮力大变大 小药瓶把水倒掉(图)重量变轻 课后(自由研究)课后反思您对本课的意见:单元小结:第四单元 关怀天气本单元是有关天气变化现象和对天气的观测,以及天气变化对生物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通过结识现象和展开观测活动,使学生更加关注天气,初步掌握观测天气的措施,加深对天气变化的结识。由于小学生在一般状况下只是被动地关系天气和接受天气变化的事实,在成人的规定或指引下变化衣着,以及在气温和环境的变化下被迫地变化行为方式,缺少积极关注天气,理解与结识天气变化的积极意识和行为,因此,在学习本单元时要充足调动学生积极学习意识,将学生从被动应对者导向积极探究者。本单元波及到小学科学课程原则的具体内容有:科学探究:1.3懂得运用根据观测比运用感官更准有效。5.1能用多种感官直接感受自然事物并用语言或图画描述所观测的事物。5.3能用简朴测量工具对物体进行定量观测,采集数据,并做简朴记录。6.2能运用简朴表格、图形、记录等措施整顿有关资料。科学知识:1.1懂得可以用温度、风向、风力、降水量、云量等来描述和测量天气。1.2懂得基本气象观测器材的作用。1.5体会到长期测量和记录天气数据是非常有价值的。1.7理解一天中气温变化的规律。1.8懂得天气变化会影响人类的生活,导致动植物的变化。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4能参与中长期的科学探究活动。2.1结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4.2关注与科学有关的问题。1、今每天气如何教学目的1、结识常用的气象符号。2、懂得150年前人们预报天气的某些措施。3、意识到天气对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关注天气的变化。教学准备1、收集不同年代观测气象的措施。2、准备设计气象符号的文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假期你们常常随父母出门旅游吗?出行前一方面要理解什么?2、 在什么状况下不便出门游玩?(一) 自主学习1、 让学生说说今天我去哪里玩?出行前一方面要理解什么?(1) 学生报告。(2) 师生小结,板书:今每天气怎么样2、 从哪里可以得到关天气的信息?天气预报常从哪些方面说天气?(1) 学生讨论。回忆天气预报涉及的内容,以及获得天气预报的饿不同渠道。(2) 小组报告。(3) 师生小结。3、 结识晴、阴、多云、小雨、风力风向、雪等多种天气符号表达的含义。(1) 学生自己设计符号,记录多种天气状况。(2) 引导学生结识多种表达天气的符号。(3) 懂得学生观看图片,理解现代天气预报的措施。4、150近年前,人们是如何观测天气的?(1) 小组讨论后报告。(2) 师生小结。5、人们想一想谁最关怀天气?人们所从事的哪些活动,哪些地方受天气的影响,有哪些影响?分组讨论后报告。师生小结。(二) 课后作业。1、 收集和天气有关的词语。2、 设计天气符号。课后反思: 您对本课教案的意见:2、气温是多少一、教学目的1、可以对的地看、读、写温度。2、懂得在不同环境下气温是有差别的。3、懂得白天气温变化的一般规律是早晚气温低,午后气温高。一、教学准备1、学生备测量气温用的寒暑表,记录气温用的纸笔。2、百叶箱。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人们想懂得今天的气温有多高吗?2、今天我们一齐来学习如何使用寒暑表。(二)自主学习1、简介持寒暑表的措施和读写温度的措施,并组织学生进行练习。2、测测今天的气温有多高。(1)、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A、先测测教室的温度。B、再到室外去测测。(测阳光下,背阴处)C、观测百叶箱。(2)、把室外空气的温度记在活动记录上。(3)、从测量的成果中发现了什么?(4)、为什么世界各地的百叶箱都是同样的?百叶箱安放的位置都规定在离地1.5米的空旷草坪上?连记录的时间也是同样的?1、分组讨论后报告。2、教师小结。(一)、课后作业判断题1、百叶箱里放置的测量仪器有干湿计、气压计、温度计。 ( )2、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刻在中午12点。( )3、全国各地的百叶箱的放置高度是不同的,沿海地区高,内陆地区低。( )课后反思:您对本课教案的意见:3、雨下得有多大一、 教学目的1、 尝试根据空气的温度推测会不会下雨。2、 懂得下雨前空气温度会增长。3、 懂得用测量的措施可以明确空气的温度和降水的多少。4、 懂得计量原则的统一,才干得到对的的雨量测量效果。二、 教学准备1、 钉子、大头针、木板、长头发、硬纸板、纽扣、线轴、小锤、胶水、两粒小珠、彩笔。2、 塑料瓶、剪刀、透明胶带、标尺。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 检查学生带来的物品。2、 复习引入。(二) 自主学习1、 下雨前,空气的湿度会变大。我们通过观测空气的湿度变化,就可以判断会不会下雨。2、 做个头发湿度计。3、 小组合伙来完毕。(1) 小组展示各自的成果。(2) 师生小结。4、 在一种下雨天,观测天空和地面的情景。记录下来和同窗交流。(1) 活动时要注意安全。(2) 分小组进行测量。(3) 小组报告。5、 比较各小组测得的数据,人们测量的雨量同样吗?说说这是为什么?6、 教师小结。(三) 课后作业写几种描写雨的成语。课后反思:您对本课教案的意见:4、今天刮什么风一、 教学目的1、 懂得风吹来的方向叫做风向,风速叫做风级。2、 理解某些判断风向和风力的措施,结识风向标和风力计。3、 懂得不同级别的风导致的自然现象。二、 教学准备1、 手绢、纸巾、纸屑等轻飘物体。2、 观测天气的器材、记录本、笔。三、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 检查学生带来的观测风向的物品。2、 复习引入。(二) 自主学习1、 组织学生到教室外看看,今天刮的是什么风?风吹来的方向。(1) 分小组进行观测。(2) 将自己记录风向和风力的措施写在活动记录上。(3) 小组报告。(4) 教师小结。2、 组织学生熟读并背颂这首风级歌。3、 动手制做风标和风力计。(1) 准备好制做材料。(2) 做好后在小组内进行评价。4、 持续观测一周的天气状况,把成果记在活动记录上。(三) 课后作业写出两条能预报天气的谚语。课后反思:您对本课教案的意见:5、气候与季节一、 教学目的1、 懂得气候特性是一定地区的规律性天气现象。2、 懂得季节是根据特定气候划分的时间段。3、 理解四季的气候特性。4、 懂得某些动植物的季节性变化。二、 教学准备1、 准备有秋季特性景致的图片或录象资料。2、 有关动植物的季节性生活规律变化的图片,录象资料。三、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1、 复习引入。2、 学生展示自己收集有关春季、夏季、冬季气候特性的图片。(二) 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