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

上传人:豆*** 文档编号:120894362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微生物学名词解释1. 微生物(microorganism):指存在于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构造简朴、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干观测到的微小生物。2. 病原微生物(pathogenic microbes):少数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病毒害的微生物。3. 细菌L型(bacterial L form):细菌细胞壁的肽聚糖构造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坏或合成被克制,这种细胞壁受损但在高渗环境下仍可存活并具有一定致病性的细菌称为细菌细胞壁缺陷型。4. 中介体(mesosome):细菌部分细胞膜内陷、折叠、卷曲形成的囊状物称为中介体。5. 质粒(plasmid):指带有遗传信息,控制细菌某些特定遗传性状的闭合环状双链DNA,是存在于细胞质中,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能独立自行复制,并随细菌分裂转移到子代细胞中。6. 荚膜(capsule):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本质为多糖或蛋白质多聚体的黏液性物质牢固地与细胞壁结合,厚度0.2m,边界明显者称为荚膜。7. 鞭毛(flagellum):附着于菌体上的细长并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8. 菌毛(pilus):许多G-菌和少数G+菌菌体表面存在着的一种直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的丝状物。9. 芽胞(spore):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部形成一种圆形或卵圆形小体,是细菌的休眠形式。10. 专性厌氧菌(obligate anaerobe):缺少完善的呼吸酶系统,运用氧以外的其她物质作为受氢体,只能在低氧分压或无氧环境中进行发酵的细菌;当有游离氧存在时,不仅不能运用分子氧,且还将受其毒害,甚至死亡。11. 热原质(pyrogen):细菌合成的一种注入人体或动物体内能引起发热反映的物质,又称致热原。12. 细菌素:某些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仅对与产生菌有亲缘关系的细菌有杀伤作用的蛋白质,称为细菌素。13. 培养基(culture medium):由人工措施配制而成的,专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使用的混合营养物制品。14. 菌落(colony):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分裂繁殖成一堆肉眼可见的细菌集团,称为菌落。15. 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措施,涉及杀灭细菌芽胞、病毒和霉菌在内的所有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16. 消毒(disinfection):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的措施。17. 防腐(antisepsis):避免或克制皮肤表面细菌生长繁殖的措施,细菌一般不死亡。18. 无菌与无菌操作(asepsis and aseptic technique):无菌是不存在活菌的意思,多是灭菌的成果,避免细菌进入人体或其她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19. 噬菌体(bacteriophage):指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20. 毒性噬菌体(virulent phage):能在宿主菌细胞内复制增殖,产生许多子代噬菌体,并最后裂解细菌的噬菌体。21. 溶原性噬菌体(lysogenic phage):指噬菌体基因组整合于宿主菌染色体中,不产生子代噬菌体,也不引起细菌裂解,但噬菌体DNA随细菌基因组的复制而复制,并随细菌的分裂而分派至子代细菌的基因组中,也称温和噬菌体(temperate phage)。22. 溶菌空斑:在固体培养基上,将适量的噬菌体和宿主菌液混合接种培养后,噬菌体复制增殖并裂解宿主菌,在培养基表面浮现的透亮噬斑称为溶菌空斑。23. 溶原性转换(lysogenic conversion):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菌后,此前噬菌体形式与细菌基因组整合,成为溶原性细菌,从而获得由噬菌体基因编码的某些性状。24. 转化(transformation):指供菌裂解释放的DNA片段被受菌直接摄取,使受菌获得新的性状。25. 接合(conjugation):指细菌通过性菌毛互相连接沟通,将遗传物质从供菌转给受菌的方式。26. 转导(transduction):指由噬菌体介导,将供菌的DNA片段转入受菌,使受菌获得供菌的部分遗传性状。27. 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在噬菌体成熟装配过程中,由于装配错误,误将宿主染色体片段或质粒装入噬菌体内,产生一种转导噬菌体,当它感染其她细菌时,便将供菌DNA转入受菌,因任何供菌DNA片段均有也许被误装入噬菌体内,故称该过程为普遍性转导。28. 局限性转导(restricted transduction):前噬菌体从宿主染色体上脱离时发生偏差,带有宿主菌染色体基因的前噬菌体,脱落后经复制、转录和翻译后组装成转导噬菌体,这种转导噬菌体再感染受菌时,可将供菌基因带入受菌,该过程称为局限性转导。29. 原生质体融合(protoplast fusion):指将两种不同细菌经溶菌酶或青霉素等解决,失去细胞壁成为原生质体后进行彼此融合的过程。30. 细菌的感染(bacterial infection):指细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不仅释放出毒性产物,同步还与宿主细胞之间发生互相作用,引起宿主浮现病理变化的过程。31. 正常菌群(normal flora):指寄生在人体体表和腔道中的对人体无害甚至有益的微生物群。32. 菌群失调(dysbacteriosis):指在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原感染性疾病过程中,宿主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种间的比例发生较大幅度变化而产生的病症。33. 类毒素(toxoid):采用0.4%甲醛液脱去外毒素毒性而保存其免疫原性的生物制品称为类毒素。34. 隐性感染(inapparent infection):当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强,或侵入的病菌数量不多、毒力较弱,感染后对机体损害较轻,不浮现或浮现不明显的临床症状,称为隐性感染。35. 显性感染(apparent infection):当机体的抗感染免疫力较弱,或侵入的病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强,以致机体的组织细胞受到不同限度的损害,生理功能也发生变化,并浮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称为显性感染。36. 菌血症(bacteremia):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一过性通过血循环达到体内合适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称为菌血症。37. 毒血症(toxemia):致病菌侵入宿主体内后,只在机体局部生长繁殖,病菌不进入血循环,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入血,称为毒血症。38. 败血症(septicemia):致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产生毒性产物,引起全身性中毒症状,称为败血症。39. 脓毒血症(pyemia):指化脓性病菌侵入血流后,在其中大量繁殖,并通过血流扩散至宿主体内的其她组织或器官,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40. 带菌者(carrier):有时致病菌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并未立即消失,在体内继续留存一定期间,与机体免疫力处在相对平衡状态,是为带菌状态,该宿主称为带菌者。41. 亚单位疫苗(subunit vaccine):运用微生物的保护性抗原制成的不具有核酸、能诱发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疫苗,称为亚单位疫苗。42. SPA:即葡萄球菌A蛋白,存在于大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细胞壁表面,为完全抗原,能与人及哺乳动物的IgG分子Fc段非特异性结合,所形成的复合物具有抗吞噬作用。43. 血浆凝固酶:使加入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发生凝固的酶。44. 抗链球菌溶素O实验(ASO test):简称抗O实验,常用于风湿热的辅助诊断。45. S-R变异:细菌若失去O特异性多糖,此时菌落由光滑型(S)转变为粗糙型(R),即S-R变异。46. 肥达实验(Widal test):用已知伤寒沙门菌菌体O抗原和鞭毛H抗原,以及引起副伤寒的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鞭毛H抗原的诊断菌液与受检血清作凝集实验,测定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及其效价的实验。47. 不耐热肠毒素(LT):指由肠产毒素型大肠杆菌产生和质粒编码的致病物质,有LT-I和LT-II两种类型,对热不稳定,6530min即可灭活,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构成。48. 耐热肠毒素(ST):指由肠产毒素型大肠杆菌产生和质粒编码的致病物质,有STa和STb两种类型,对热稳定,100加热20min仍不失活。49. 肠热症:涉及伤寒沙门菌引起的伤寒和甲型副伤寒沙门菌、肖氏沙门菌和希氏沙门菌引起的副伤寒。50. 霍乱肠毒素:由1个A亚单位和5个相似的B亚单位构成的一种热不稳定性多聚体蛋白,由前噬菌体携带的构造基因编码的致泻最为强烈的毒素。51. 汹涌发酵(stormy fermentation):产气荚膜梭菌在牛奶培养基中能分解乳糖产酸,使其中酪蛋白凝固,同步产生大量气体,可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将液面封固的凡士林层上推,甚至冲走试管口棉塞,气势凶猛,称汹涌发酵。52. TAT:即破伤风抗毒素,可中和破伤风痉挛毒素,用于破伤风感染的治疗及紧急避免。53. 卡介苗(BCG):将有毒的牛分枝杆菌培养于含胆汁、甘油、马铃薯的培养基中,经230次传代,历时,使其毒力发生变异,成为对人无致病性,而仍保持良好免疫原性的疫苗株。54. 传染性免疫:抗结核免疫力的持久性依赖于结核分枝杆菌在机体内的存活,一旦体内结核分枝杆菌消灭,抗结核免疫力也随之消失,这种免疫称为传染性免疫或有菌免疫。55. 结核菌素实验:将一定量的结核菌素注入皮内,若受试者曾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则在注射部位浮现迟发型超敏反映,判为阳性,反之则为阴性,可用于检测可疑患者曾否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接种卡介苗后与否阳转以及检测机体细胞免疫功能。56. 异染颗粒:白喉棒状杆菌胞质中有一种重要成分是核糖核酸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嗜碱性强,用Albert或Neisser stain等法染色时着色较深,称为异染颗粒。57. 锡克实验(Schick test):根据毒素与抗毒素中和的原理,用少量白喉毒素测定机体内有无白喉抗毒素,同步取等量无毒力的白喉毒素做对照实验的皮内实验,本实验用于调查人群对白喉的免疫状态。58. 支原体(mycoplasma):一类缺少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菌器、在无生命培养基中能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59. 立克次体(rickettsia):一类以节肢动物为传播媒介、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60. 冷凝集实验:用病人血清与人O型血RBC或自身RBC混合,4过夜时发生凝集,而在37时其凝集又分散开。61. 外斐实验(Weil-Felix reaction):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和恙虫病东方体与一般变形杆菌菌株的菌体有共同抗原,故可用这些菌株的O抗原替代立克次体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此交叉凝集实验称为外斐实验,可辅助诊断立克次体病。62. 衣原体(chlamydiae):一类严格真核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特发育周期,并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63. 原体(elementary body,EB):一种小而致密的颗粒构造,是发育成熟的衣原体,呈球形、椭圆形或梨形,有胞壁,有强感染性,在宿主体外较稳定,无繁殖能力。64. 性病淋巴肉芽肿(LGV):由沙眼衣原体LGV生物型通过性接触感染而引起的性传播疾病。65. 螺旋体(spirochete):一类细长、柔软、弯曲呈螺旋状、运动活泼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66. 病毒(virus):一类体积微小,构造简朴,仅有一种类型核酸,只能在活细胞内以复制方式繁殖,对干扰素敏感而对抗生素不敏感的非细胞型微生物。67. 病毒体(virion):具有一定形态构造和感染性的完整成熟病毒颗粒。68. 刺突(spike):指包膜表面化学成分为糖蛋白的不同形状的突起。69. 自我复制(self replication):指以其基因组为模板,在DNA聚合酶或RNA聚合酶以及其她必要因素作用下,通过复杂的生化合成过程,复制出病毒的基因组,病毒基因组则通过转录、翻译过程,合成大量的病毒构造蛋白,再通过装配,最后释放出子代病毒,这种以病毒核酸分子为模板进行复制的方式称为自我复制。70. 缺陷病毒(defective virus):指因病毒基因组不完整或因某一基因位点变化,不能进行正常增殖,复制不出完整的有感染性病毒颗粒,此病毒称为缺陷病毒。71. 顿挫感染(abortive infection):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如细胞不能为病毒增殖提供所需要的酶、能量及必要成分,则病毒就不能合成自身的成分,或者虽合成部分或合成所有病毒成分,但不能组装和释放出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72. 干扰现象(interference):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可发生一种病毒克制另一种病毒增殖的现象。73. 灭活(inactivation):病毒受理化因素作用后,失去感染性称为灭活。74. 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指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也涉及从动物到动物再到人的传播,为大多数病毒的传播方式。75. 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指病毒由宿主的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重要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76. 细胞病变作用(CPE):在体外实验中,通过细胞培养和接种杀细胞性病毒,经一定期间后,可用显微镜观测到细胞变圆、坏死,从瓶壁脱落等现象,称之为细胞病变作用。77. 包涵体(inclusion body):某些受病毒感染的细胞内,用一般光学显微镜可看到有与正常细胞构造和着色不同的圆形或椭圆形斑块,称为包涵体。78. 持续性病毒感染(persistent infection):病毒在机体持续存在数月或数年,甚至数十年,可浮现症状,也可不浮现症状而长期带毒,成为重要的传染源。79. 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某些病毒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细胞内,有的病毒潜伏于某些组织器官内而不复制,但在一定条件下,病毒被激活又开始复制,使疾病复发。80. 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病毒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未完全清除,持续存在于体内,并不断排出体外,血中可持续检测出病毒。81. 慢发病毒感染(slow virus infection):慢性发展的进行性加重的病毒感染,较为少见但后果严重,病毒感染后有很长的潜伏期,在症状浮现后呈进行性加重,最后死亡。82. 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delayed complication after acute viral infection):急性感染后一年或数年,发生致死性的并发症。83. 干扰素(IFN):病毒或其她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84. 病毒中和抗体(virus neutralizing antibodies):针对病毒某些表面抗原,能与细胞外游离的病毒结合从而消除病毒的感染能力的抗体。85. 抗原性转换(antigenic shift):因HA或NA的基因组重排导致新亚型的浮现,变异幅度大,属质变,引起世界性的爆发流行。86. 抗原性漂移(antigenic drift):因HA或NA的点突变导致,变异幅度小,属量变,引起局部中、小型流行。87. Dane颗粒:又称大球形颗粒,是有感染性的完整HBV颗粒。88. HBsAg:大量存在于HBV感染者的血液中,是HBV感染的重要标志和制备疫苗的最重要成分。89. 虫媒病毒:指通过吸血的节肢动物叮咬易感的脊椎动物而传播疾病的病毒。90. 内基小体(negri body):狂犬病病毒在易感动物或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中增殖时,可以在细胞浆中形成一种或多种圆形或椭圆形的嗜酸性包涵体,称为内基小体,可作为辅助诊断狂犬病的指标。91. 逆转录病毒(retroviruses):一组含逆转录酶具有包膜的RNA病毒,可引起人和动物AIDS等疾病。92. 真菌(fungi):一大类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高度分化,有核膜和核仁,胞浆内有完整的细胞器,细胞壁由几丁质或纤维素构成,不含叶绿素,不分化根、茎、叶,少数为单细胞,大部分为多细胞构造。93. 菌丝体(mycelium):菌丝可长出多分枝,交错成团,称为菌丝体。94. 真菌中毒症(mycotoxicosis):真菌毒素引起的急、慢性中毒,极易引起肝、肾、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以及造血机能损伤。95. 孢子(spore):真菌的生殖构造,由生殖菌丝产生,是真菌鉴定和分类的重要根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