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提要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20885587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辅导提要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心理辅导提要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心理辅导提要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章 中学生发展心理第十二章中学生心理辅导考纲要求1.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熟悉中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包括抑郁症、恐怖症、焦虑症、强迫症、网络成瘾等。2.理解心理辅导的主要方法,包括强化法、系统脱敏法、认知疗法、来访者中心疗法、理性-情绪疗法等。第一节中学生心理健康标准一、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关于心理健康至今没有统一定义或标准。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是: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但不是指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心理健康的具体标准为:(1)认知过程正常,智力正常;(2)情绪稳定,乐观,心情舒畅;(3)意志坚强,做事有目的、计划、步骤、方法,能克服困难达到目的;(4)人格健全,性格、能力、价值观等均正常;(5)养成健康习惯和行为,无不良行为;(6)精力充沛地适应社会,人际关系好。心理健康是相对生理健康而言的。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与社会适应都趋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的状态。因此,健康是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统一,二者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当生理产生疾病时,其心理也必然受到影响,会产生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容易发怒,从而导致心理不适;同样那些长期心情抑郁、精神负担重、焦虑的人易产生身体不适。因此,健全的心理有赖于健康的身体,而健康的身体有赖于健全的心理。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1)身体、情绪十分协调;(2)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3)有幸福感;(4)在职业工作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过着有效率的生活。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H. Maslow)和密特尔曼(Mittelman)认为判断一个人的心理是否健康有十条标准:(1)是否有充分的安全感;(2)是否对自己有效充分的了解,并能恰当地评估自己的能力;(3)自己的生活理想和目标能否切合实际;(4)能否与周围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5)能否保持自身人格的完整和和谐;(6)是否具备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7)能否保持适当和良好的人际关系;(8)能否适度地表达和控制自己的情绪;(9)能否在集体允许的前提下,有限地发挥自己的个性;(10)能否在社会规范的范围内,适度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要舒尔茨(Schulth)归纳出五项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够控制自己的生活。人无法永远保持理性,但起码应该能够有意地引导自我的行动,并能接纳自己的命运;(2)能认识自己是怎样的一个人。能充分了解自己的强与弱、长处与短处,要悦纳属于自己的一切,让自己保持本来面貌,而不加以伪装;(3)能正视现实;(4)能向新目标或新经验挑战;(5)独特性的人格特质。心理健康是个体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从情绪、适应力、意志、行为、社交、智力等方面体现出来。大体内容应包括:(1)情绪:有自我控制能力,情感表达恰如其分,举止得体,情绪稳定,心情愉快;(2)适应力:能正确对待外界影响,与社会协调一致,努力适应环境;(3)意志:意志坚强,有一定耐受力,能把困难变成奋斗的动力,在逆境中奋发图强;(4)行为:行为协调,言行表里一致,有完整的人格;(5)社交:有一定的社交能力,与人交往适度,择友得当,能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人际关系;(6)智力:智力发育正常,思维敏捷,精力充沛,注意力集中,能保持较高的工作学习效率。心理健康的标准是相对的,而且不同社会历史时期、文化背景下对心理健康的看法和认识也会有不同的内涵,总之,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达到协调一致,保持一种良好的心理功能状态。首先,心理健康作为一种特定的心理状态,它是指人的心理系统及其机能处于灵敏、协调、完善的状况,是心理活动的各个环节稳定运行且功能得以充分发挥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个体能够正常地进行各种心智操作、情绪表达和社会交往,并能够发挥出潜在的能力使各种活动臻于完善;其次,心理健康状态不是静止的、固定的,而是动态的、变化的。这意味着一个人既不可以从不健康变为健康,也可以从健康变为不健康。此外,心理健康状态从健康到不健康是一种连续的状态。许多情况下,异常与正常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二、中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一)智力正常正常的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衡量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要与同龄人的智力水平相比较,应及早发现和防止智力的畸形发展。例如,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过于敏感货迟滞、知觉出现幻觉、思维出现妄想等,是智力不正常的表现。(二)情绪适中 情绪适中是指情绪的产生是由适当的原因所引起,情绪的持续时间是随着主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变化,情绪活动的主流是愉快的、欢乐的、稳定的。心理健康的人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积极向上,在一般情况下,总能保持满意的良好心境。(三)意志健全 一个人的意志是否健全主要表现在意志品质上。意志品质是衡量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其中行动的自觉性、果断性和顽强性是意志健全的重要标志。行动的自觉性是对自己的行动目的有正确的认识,能主动支配自己的行动,以达到预期的目标;行动的果断性是善于明辨是非,适当而又当机立断地采取决定并执行决定;行动的顽强性是在做出决定、执行决定的过程中,克服困难、排除干抚、坚持不懈的奋斗精神。(四)人格统一完整人格的各种特征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结合成一定联系和关系的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如果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协调,人的行为就是正常的;如果失调,就会造成人格分裂,产生不正常的行为。双重人格或多重人格是人格分裂的表现。(五)自我意识正确自我意识正确是提倡一种积极的自我观念,是对自我的正确认知,它包括了解自我与接纳自我。了解自我就是有自知之明,对自己有客观的评价。心理健康的人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爱好和情绪特点,并据此来安排自己的生活与工作,不自傲也不自卑;由于了解自我,他所制定的生活目标、自我期待会切合实际,不会对自己提出过高的期望。心理健康的人不仅了解自我而且还能接纳自我,总能努力发展自身的潜能,肯定自己;另一方面,对于自己无法弥补的缺陷,也能安然处之,特别是在不利的条件下,还能安慰自己。(六)人际关系和谐人际关系和谐具体表现为:在人际交往中,心理相容,相互接纳、尊重,而不是心理相克、相互排斥、贬低;对人情感真诚、善良,而不冷漠无情、施虐、害人;以集体利益为重,关心、奉献,而不私字当头、损人利己等。(七)社会适应良好心理健康的人,会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使自己的思想、信念、目标和行动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协调一致。如果与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产生了矛盾和冲突,能及时调节、修正或放弃自己的计划和行动,能顺应历史潮流而行,而非逃避现实、悲观失望,或妄自尊大、一意孤行、逆历史潮流而动。(八)心理特点符合年龄特征一个人心理行为的发展,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变化。如果一个人的认识、情感和言语举止等心理行为表现基本符合他的年龄特征,是心理健康的表现;如果严重偏离相应的年龄特征,心理发展严重滞后或超前,则是行为异常、心理不健康的表现。第二节 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类一、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分类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可分为以下几类:(1)学习和升学方面的心理问题。如记忆障碍、思维障碍、考试焦虑、注意力分散、学习兴趣贫乏、厌学等。 (2)品行方面的心理问题。如偷窃、说谎、斗殴、逃学、出走、多动症、退缩行为以及各种不良习惯,包括不由自主地反复皱眉、嗅鼻、摇头、打呃、吮吸指头、抠鼻等。 (3)情绪和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如焦虑、压抑、紧张、忧郁、沮丧、恐惧、孤独、冷漠以及因突发性事故(亲人亡故、天灾人祸)所产生的情绪、情感骤变。(4)人际关系和青春期方面的心理问题。如交往中的胆怯、自卑、内向、孤僻、自负、不随和,以及由恋爱、失恋、单相思和性行为等而产生的问题。(5)个性与人格方面的心理问题。如猜疑、固执、狭隘、懦弱、嫉炉、独断、专横、自私、残忍、对立和破坏等。(6)特殊心理障碍问题。如口吃、遗尿、失眠、夜惊、梦游、神经性灰食、偏食等。(7)严重心理失常问题。如强迫症、轻度精神疾病、自杀、性变态(窥阴癖、恋物癖、露阴癖等)及反社会情绪等。二、中学生常见的心理疾病(一)抑郁症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可由各种原因引起,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临床特征,且心境低落与其处境不相称,严重者可出现自杀念头和行为。迄今为止,抑郁症病因与发病机制还不明确,也无明显的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异常,概括说来,是生物、心理、社会(文化)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对社会功能损害的程度,抑郁症可分为轻症和重症抑郁症;根据有无“幻觉、妄想或紧张综合征等精神病症状”,抑郁症又分为无精神病症状的抑郁症和有精神病症状的抑郁症。根据之前(间隔至少2个月前)是否有过另一次抑郁发作,抑郁症又分为首发性抑郁症和复发性抑郁症。抑郁症目前诊断还是以临床诊断为主。按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 (CCMD-3),抑郁发作诊断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四项症状:兴趣丧失、无愉快感;精力减退或疲乏感;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性欲减退。严重抑郁症的标准是社会功能受损,给患者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抑郁症的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适合于急性期无消极观念的轻中度抑郁症以及各类抑郁症急性期症状控制后的巩固和维持治疗,可以与药物治疗同时进行。心理治疗要求患者有一定的理解领悟能力,能够持之以恒,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忍受治疗过程中症状带来的痛苦。心理治疗不是任何人都合适,但若能坚持会增加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有效预防抑郁症的复发。(二)恐怖症恐怖症是以恐怖症状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神经症。患者对某些特定的对象产生强烈和不必要的恐惧,伴有回避行为。恐惧的对象可能是单一的或多种的,如动物、广场、闭室、登高或社交活动等。患者明知其反应不合理,却难以控制而反复出现。恐怖症的病因未明,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遗传因素可能与发病有关。2与性格有关。患者在病前性格偏向于幼稚、胆小、含羞、依赖性强和内向。3心理因素在发病中常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例如某人遇到车禑,就对乘车产生恐惧。条件反射和学习机理在该症发生中的作用是较有说服力的解释。恐怖症的中心症状是恐怖,并因恐怖引起剧烈焦虑甚至达到惊恐的程度。因恐怖对象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1.社交恐怖主要是害怕出现在众人面前,特别是对于被人注意更为敏感。他们不敢到公共场所,是一种缺乏自信的心态,害怕自己发抖,脸红、出汗或行为笨拙、手足无措,引起别人的注意。因此,总是不愿从安静的会场走出,不敢在餐馆与别人对坐吃饭,从不与人面对面就坐,尤其回避与别人谈话。2.单纯性恐怖单纯性恐怖是常见的一种,儿童时期多发。如对蜘蛛、蛇或高处、黑暗、雷雨等发生恐怖。对雷雨恐怖者,不仅对雷雨觉得恐怖,而且对可能发生雷雨的阴天或湿度大的天气也可能感到强烈的不安。3.广场恐怖症不仅对公共场所恐怖,而且担心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难以很快离去,或无法求援而感到焦虑。这些公共场所包括火车站、超级市场以及理发室和影剧院等。因此该类病人常喜欢呆在家里,不轻易出门,以免引起心神不定、烦躁不安。4.旷野恐怖症患者在经过空旷地方时就产生恐怖,并伴有强烈的焦虑和不安。因此病人怕越过旷野,严重时害怕越过任何建筑,如害怕跨越街道、桥梁、庭院和走廊等。5.闭室恐怖症闭室恐怖者害怕较小的封闭空间,如:怕乘电梯、地铁火车、客船等。对恐怖症的治疗可用行为疗法和心理治疗。行为疗法对该症有良好效果。以暴露疗法为主,酌情选用冲击疗法。心理治疗是治疗该病的基本方法,常用者有:(1)集体心理治疗;(2)小组心理治疗;(3)个别心理治疗;(4)森田疗法。心理治疗由医生向病人系统讲解该病的医学知识,使病人对该病有充分了解,从而能分析自己起病的原因,并寻求对策,消除疑病心理等,减轻焦虑和烦恼,打破恶性循环。并给予讲解治疗方法,使患者主动配合,充分发挥治疗作用。个别心理治疗是在集体或小组治疗的基础上针对个别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心理辅导。(三)焦虑症焦虑症全称是焦虑性神经症,是以反复并持续地伴有焦虑、恐惧、担忧、不安等症状和植物神经紊乱的精神症障碍。患者的情绪表现出非常不安与恐惧。患者常常对现实生活中的某些事情或将来的某些事情表现得过分担忧。有时患者也可以无明确目标地担忧。这种担心往往是与现实极不相称的,使患者感到非常的痛苦。还伴有自主神经亢进,肌肉紧张等自主神经系统紊乱的症状。焦虑症的病因主要是精神心理因素,许多学者认为焦虑症状的形成与思维和认知过程有着密切的、重要的关系。还有就是生化的因素,例如甲状腺的病症或神经化学递质功能失调的因素所致。对于焦虑症的治疗可以采取一些解释性的心理疗法,心理治疗对于治愈或舒解患者的焦虑症状是极其重要的。中学生的焦虑症状更主要的与学习有关,常表现为持久地出现强烈的担心、烦躁不安的情绪体验。这样的学生经常为小事抱怨父母、抱怨周围环境,总是不高兴、不满意,感到精神紧张和无法放松。无故地担心亲人、学业失败、人际关系不良或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笑等。在各种焦虑中,主要的是学习焦虑,表现为学习压力过大,对考试不能很好的控制,出现考试焦虑等问题。考试焦虑是一种复杂的情绪现象,学生在考试期间心理上的紧张,不安,焦虑,恐惧等在情绪上的反应都可称之为考试焦虑。它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指在考试来临前的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焦虑;另一类是指在考试过程中产生的焦虑,如“怯场”,“晕场”等。考试焦虑产生时,会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反应和心理反应。最初的状态为生理反应,例如肌肉紧张,心跳加快,血压增高,额头出汗,手足冰凉等;也伴随着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如苦恼,烦躁,无助,担忧等情绪体验;有时也会产生胆怯,缺乏信心和自我否定等心理。当考试焦虑加剧时,其状态反应也更为强烈,如眼花耳鸣,头痛脑昏,注意力无法集中,思维处于僵滞停顿状态,严重的还可能伴发呼吸困难,尿急,尿频,呕吐,腹泻甚至昏厥等,“晕场”就是其最为典型的一种表现。(四)强迫症强迫症又被称为强迫性神经症,或被称为强迫性障碍,它是一种以强迫症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临床以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为主要临床表现。强迫观念是某种联想,观念,回忆或疑虑等顽固的反复出现,难以控制。主要有:(1)强迫联想;(2)强迫回忆;(3)强迫疑虑;(4)强迫性穷思竭虑;(5)强迫对立思维,即两种对立的词句或概念反复在脑中相继出现,而感到苦恼和紧张,如想到“拥护”,立即会出现“反对”,说到“好人”时即想到“坏蛋”等;(6)强迫思维:在病程中某一思想,冲动意念,或想象,会反复或持久的很不适合的闯入头脑,以致引起显著的焦虑或痛苦,烦恼。强迫意向是在某种场合下,患者出现一种明知与当时情况相违背的念头,却不能控制着这种意向出现,十分苦恼,如母亲抱小孩走到河边是突然产生将小孩扔到河里去的想法,虽未发生相应的行动,但患者却十分紧张,恐惧。强迫动作主要包括:(1)强迫洗涤:反复多次洗手或洗物件,明知已洗干净,心中总摆脱还要再洗才完全干净的感觉,不能自制地反复洗涤。(2)强迫检查:通常与强迫疑虑同时出现。患者对明知已做好的事情不放心,反复检查,如反复检查已锁好的门窗,反复核查对已写好的账单,信件或文稿等。(3)强迫计数:不可控制得数台阶,电线杆,做一定次数的某个动作,否则感到不安,若漏掉了要重新数起,(4)强迫仪式动作:在日常活动之前,先要做一套有一定程序的动作,如睡前要按一定程序脱衣鞋并按固定的规律放置,否则感到不安,而后重新穿好衣鞋,再按程序脱。强迫症的有效心理疗法,有暴露与反应阻断疗法,森田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心灵重塑疗法等。1.暴露与反应阻断疗法(ERP,属于认知行为疗法之一种)该疗法是治疗强迫症的有效方法。患者在治疗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在强迫思维的刺激下暴露自己,学习如何对抗强迫想法,冲动,学习避免习惯性的强迫行为并以新的、健康的行为取代。2.森田疗法森田疗法是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治疗方法。它的特点为:不问过去,注重现在;不问症状,重视行动;生活中指导,生活中改变;陶冶性格,扬长避短。3自我心理疗法包括顺其自然法和宣泄疗法。顺其自然法是当出现强迫思维时,不要去抵抗、克制、强迫自己不去想,而是顺其自然,强迫思维出现了就出现了,不管它,由它去,采取不理、不怕不对抗的态度,该咋办就咋办,做完就不想它,不再评价它。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来克服由此带来的焦虑情绪,强迫症状会慢慢消除。宣泄疗法是说出自己的紧张情绪,如自己过去曾在某个情景或某个时候受到的心理创伤、不幸遭遇和长期的紧张、焦虑、恐惧心理等,把内心的痛苦情绪尽情地发泄出来。说出自己的恐惧,也就降低了恐惧;说出自己的紧张,也就缓解了紧张。(五)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指个体反复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的一种精神行为障碍,表现为对使用网络产生强烈的欲望,突然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按照网络成瘾诊断标准,网络成瘾分为计算机网络游戏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交友成瘾、网络信息收集成瘾、网络交易成瘾五类。标准明确了网络成瘾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对网络的使用有强烈的渴求或冲动感;(2)减少或停止上网时会出现周身不适、烦躁、易激怒、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戒断反应,前述戒断反应可通过其他类似的电子媒介,如电视、掌上游戏机等来缓解;(3)下述五条内至少符合一条;为达到满足感而不断增加使用网络的时间和投入的程度;使用网络的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难以控制,经过多次努力后均未成功;固执使用网络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即使知道网络使用的危害仍然难以停止因使用网络而减少或放弃了其他的兴趣、娱乐或社交活动;将使用网络作为一种逃避问题或缓解不良情绪的途径。网络成瘾的病程标准为平均每日连续上网达到或超过6个小时,且符合症状标准已达到或超过3个月。网络成瘾被视为行为成瘾的一种,其发病尚无明确的生物学基础,但与物质成瘾具有类似的表现和特征:(1)显性。网络成瘾者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几乎都局限在网络上,上网成为生活中占主导地位的活动,在无法上网时会体验到对使用网络强烈的渴求。(2)情绪改变。上网成为成瘾者应付环境和追求某种主观体验的一种策略,通过网络活动可以产生激怒、兴奋和紧张等情绪体验,也可以获得一些安宁、逃避甚至是麻木的效果。(3)耐受性。成瘾者必须逐渐增加上网时间和投入程度,才能获得以前曾有的满足感,就像吸毒者必须逐次增加毒品摄入量一样。(4)戒断反应。在意外或被迫不能上网的情况下,成瘾者会产生烦躁不安等情绪体验,网络成瘾者的戒断反应主要体现在情绪反应上,物质成瘾者会存在严重的生理的戒断反应。(5)冲突。网络成瘾行为会导致成瘾者与周围环境的冲突,比如家庭关系,朋友关系和工作关系的冲突和恶化,与学习、工作、社会活动等其他活动和爱好相比,成瘾者内心对自己的成瘾行为存在强烈的矛盾心态,即意识到过度上网的危害又不愿意舍弃上网带来的各种精神满足。(6)反复。虽经过一段时间的控制和戒除,但成瘾行为仍容易反复发作,再次发作时会表现出更为强烈的倾向。对于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戒除,专家认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政策保障三者结合形成的社会效应,是扭转青少年网瘾的关键。 第三节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内容和方法心理辅导是指心理辅导者与受辅导者之间建立的一种具有咨询功能的融洽关系,以帮助来访者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今儿欣赏自己,并克服成长中的障碍,改变自己的不良意识和倾向,充分发挥个人潜能,迈向自我实现的过程。一、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一)青春期心理咨询与辅导中学阶段正值青春发育期,是一个生理与心理发生巨变的时期。内外急剧的变化往往伴随复杂的矛盾冲突,如果缺乏科学的引导,学生往往感到彷徨与迷惑,并伴随一系列心理与行为问题。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一个重要内容便是针对青春期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及其伴随的矛盾与问题,为学生提供普遍性的常识与个别咨询辅导。一般来说,中学生常见的青春期问题有:第二性征出现及其他生理变化导致的困惑、性心理萌动与两性交往及早恋问题;自我的确立与认同问题;情绪的自我调节、心理的开放与闭锁之间的矛盾;心理的独立与依附性之间的矛盾等。其中,尤其应该充分注意到性心理成熟对中学生生活和学习诸方面带来的巨大变化与影响,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知识,消除错误观念,减少不必要的烦躁与紧张。(二)个性发展与人格塑造学生的个性品质对其未来的生活道路有重要影响。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学校教育的目标之一。我们要在全面了解学生个性特点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和天资优势,确立积极地自我概念,并在此基础上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指导,针对某些不利特点提出人格塑造的建议、计划与措施。对学生个性的了解可以采用观察法和测验法等。由于学生个性发展与人格塑造是一个潜移默化、日积月累的长期过程,最好能调动家长和任课教师、同学等多方面力量,给予积极配合与督促。(三)学习心理辅导学习心理辅导是指运用学习心理规律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帮助与指导。影响学习成效的心理因素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就智力因素方面来讲,我们应该教会学生懂得如何观察事物,了解记忆的规律及有效记忆方法,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进行常规思维与创造思维,学会科学用脑,利用共同要素与知识概括性原理积极促成学习迁移,科学合理的组织练习,形成技能、技巧和能力等等。另外,非智力因素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的学习心理障碍有:自信心的丧失与习得性无助;学习策略与方法失当;对学习与考试的过度焦虑与紧张;师生关系紧张、标准过高、学习的不良归因、动机确实等。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针对影响学生学习成效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立足学科课程教学进行有机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四)专业与职业定向指导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发展缺乏认识和目标,在填报志愿时仅凭一时冲动,导致出现升入大学后专业兴趣不浓,甚至出现少数同学大学期间一直为专业闹情绪、无心学习的现象。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专业与职业定向指导之时,除了考虑学生的兴趣与能力之外,还必须考虑到学生的气质、性格特点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般来说,反应速度要求较高的工作,对于多血质和胆汁质的人较为合适;要求持久、细致的工作,则对粘液质和抑郁质的人较为合适;外倾型的人更适合于从事人际交往性强的工作,而内倾型的人更适合于比较深沉、细致的工作。(五)考试和竞争等压力与挫折的应对考试和竞争是中学生普遍面临的问题。尤其是在升学压力之下,考试与竞争的心理调试也就成为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内容之一。一些学校尝试进行过“考前心理辅导”,收到良好效果。其具体内容大致包括:对待考试与竞争的正确态度、考试与赛前准备、应考与比赛策略、考试和比赛中的情绪自我调节、对待成败的正确态度及合理归因、受挫后情绪的自我调试等等。同时,学生走出校门后,仍将面对一个充满挑战与竞争的社会,学会合作与竞争中的双赢或共赢,积极参与竞争,形成面对成败的正确态度,掌握压力应对技巧与挫折心理自我调节技巧,不仅对在校学生成长有益,而且对于他们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有积极意义。(六)人际关系协调中学生心理辅导工作中应注意教给学生基本的人际关系尝试与技巧,帮助学生建立协调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让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同时也有利于形成良好心境,提高学习与工作成效。具体来讲,中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与父母长辈的关系、与兄弟姐妹的关系、同学关系、师生关系、与亲朋好友的关系、与陌生人的关系及对新环境的适应等等。不同的人际关系要求有不同的态度、分寸与技巧。对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同时,也要强调一些基本规律与要点,如为人正直善良、待人真诚、心胸豁达、理解与关心他人、在具体问题上求同存异、主义形成良好第一印象、培养自己的人格魅力、掌握人际交往的语言艺术与行为技巧等。(七)心理障碍的矫治与心理卫生保健大量调查表明,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中学生的心理障碍主要集中于躯体症状,学习因素与考试压力,焦虑、恐怖、抑郁、敌对等情绪障碍,人际关系敏感,偏执,强迫症,性心理障碍,精神分裂,离家出走,自杀等方面。对于已经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我们一定要运用有关心理健康诊断与治疗知识认真对待。由于我国目前还缺乏有关中学生心理健康方面十分理想的诊断量表与统一的诊断标准,对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结论一定要慎重,切勿随意夸大症状,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精神负担,更不能对这些学生有歧视态度与言行。二、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形式(一)个别面谈咨询个别面谈咨询就是在辅导者与学生个体一对一的情况下,有辅导者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他在学习、生活、适应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直接的指导、帮助,并对有关的心理障碍或轻微的精神疾患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个体辅导是学校心理辅导的主要手段之一。个别面谈咨询的进行,一般需要经历三个基本阶段:1.心理诊断阶段这一阶段包括收集学生本人及其心理问题的有关资料,然后根据掌握的资料,然后根据掌握的资料,进行系统思考、认真分析,从而判断学生存在问题的类型、性质和程度。再分析诊断的基础上确立辅导的目标。2.辅导实施阶段这一阶段是辅导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环。首先是选择适合双方条件的,符合学生兴趣的,有成功可能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辅导者依据方案对学生实施帮助和改变。这一过程可能会用到很多辅导技术,也可能需要反复多次才能见效,辅导者应有思想准备。3.检查与巩固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回顾辅导重点。检查辅导目标实现的情况,强调本次辅导要点和学生应完成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提出疑难问题。对一些重要的复杂的心理问题,还必须进行跟踪观察,监督指导,以巩固辅导的效果。个别面谈咨询是辅导老师与学生为特定的目的而进行面对面交谈的一种方法,是收集有关学生资料的最常用的方法。面谈可以使结构式的会谈,即通常事先准备好谈话提纲或问卷,交谈时严格依照固定的程序进行;也可采用自由式会谈,即事先无预定问卷或谈话程序,交谈双方可自由自主地随便交流。运用面谈咨询需掌握会谈技巧:(1)倾听。倾听要全身心地投入、专注地听,是在心灵探索中与学生“结伴而行”那样听,而不是简单地用耳朵听;(2)询问。询问要多用开放式提问,少用封闭式提问;(3)释义。释义就是把受辅导者谈话中的基本内容、意思,用辅导老师自己的话反馈给受辅者;(4)面质。面质技术旨在坦诚而直接指出学生身上存在的矛盾。(二)团体辅导1.发展性团体辅导发展性团体辅导是把重点放在个别的团体辅导。这类辅导虽然也重视团体内成员间的交互作用,但主要还是把辅导方法、手段直接用于每个成员。发展性团体辅导主要有三种形式:(1) 课堂教学。可以通过两种课堂教学进行心理辅导:一是各科的教学中渗透,即充分挖掘各科内容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发挥教师的人格影响力,改善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二是通过专门开设的心理辅导课程,如心理活动课、心理辅导知识讲座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辅导。(2) 课外活动。利用课外活动,依据一定的辅导目的创设情境性的活动,使学生通过对活动情景的感知和体验,解决心理的疑惑和障碍,并且影响他们的行为。如游戏活动,绘画活动(让学生公画一幅画,培养合作精神),体育竞赛,故事接力,参观访问等。(3) 班会。班会是实施团体辅导的良机,尤其是对那些还未配备专职心理辅导人员的中小学,更可利用定期班会来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如利用班会邀请校外心理专家进行座谈;组织学生针对某一心理现象开展讨论或者辩论;设立意见箱,集思广益,以集体力量来解决学生的问题。2.补救性团体辅导补救性团体辅导是把重点放在团体成员的交互作用上。这类辅导主要是通过团体成员相互作用所产生的影响力,对那些已经出现心理或行为问题的学生调整自己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补救辅导。补救性团体辅导般由12名专门的名具体有相同或不同问题的学生心理辅导教师主持,辅导对象和小组可由510名学生组成。辅导的形式可以是聚会或活动如座谈、讨论、交朋友;做游戏,角色扮演、郊游、野野餐等等。辅导过程一般都有三个基本阶段:1) 准备阶段。辅导者选择适宜的组员(注意这种选择是双向的)确立小组的目标设置辅导小组活动室,组员互相交往形成小组的凝聚力制订小组规范签订契约等。这一阶段最关键的是形成小组的凝聚力。2) 实施阶段。组员彼此谈论自己或别人的心理问题,争取别人的理解、批评和指导;利用小组的人际交互作用,发现自己的缺点、弱点,同时加以改正,将小组作为一个训练场所,练习改善自己的心理与行为,以期能扩展到现实生活中。3) 结束阶段。在一个关系密切、凝聚力强的小组里,离别会是一件伤感的事,因此需要做好棘工作。结束辅导活动的方式主要有三:一是组织组员回顾与检讨,二是通过互赠小礼物彼此祝福和道别,三是论未来的计划和对生活的展望。三、中学生心理辅导的要求心理辅导是涉及学生的心理活动、挖掘学生内心世界的一种心理干预。为了维护学生的发展,避免学生受到辅导过程中不良因素的影响教师在对中学生心理辅导时要注意一些基本的要求。只有按规律进行,才能保证辅导的科学性、规范性,才会有益于学生的心健康。(一)教师要给予学生爱与尊重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尊重每个学生的权利,承认他的独特性承认他与教师在人格上的平等。而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的源泉,是教师全部工作合法性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心理辅导也无从实施。教师需要注意的是:(1)尊重学生个人的尊严,以平等的、民主的态度对待学生;(2)尊重学生的选择;(3)耐心倾听学生讲述自己的问题,无条件地接受学生;(4)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二) 把心理辅导与学科教学相结合,寓教于乐心理辅导工作要紧密配合各科教学和各项教育活动而不能干扰影响学生的其他正常活动。换句话讲,心理辅导不应该成为学生的一种负担。由于辅导的内容相对来讲比较抽象有些内容甚至是不容易理解的,如果把心理辅导的知识“填鸭式”地交给学生,无疑对他们是“雪上加霜”。所以心理辅导一定要寓教于乐,采取多种方式与途径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学到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三)心理辅导要注重点面结合,预防为主心理辅导既要面向全体学生,也要注意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既能使学生共同发展,又能使学生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充分地显示出来。在具体方法上既要有面向全体的授课讲座又要有针对个别学生的咨询、帮助,应该将集体活动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全体参与和个别对待相结合,使全体学生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又使个别学生的各种特殊问题都能及时解决。辅导面向个别学生只能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个别学生受益。面向全体同学,广泛普及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能起到预防作用,使学生在产生心理困扰的初期就能够及时解决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心理障碍的发病率而且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四)把心理辅导寓于德育之中德育的内涵和实质是把处于一定社会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立场和态度以及道德规范,通过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人思想品德的一种社会活动。其内容包括政治思想教育、自我意识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三个部分。从德育这内涵看,德育已经包括了心理辅导的一部分内容。也就是说学校德育的内容很多都贯穿着心理健康辅导内容,如性格、情感、意志等。因此,在德育中应有意识地结合进行心理辅导,使心理辅导与德育紧密配合、相互促进。四、心理辅导的方法与技术(一)行为疗法行为主义认为人的所有行为都是通过学习而获得并通过强化而巩固下来的辅导人员也可以通过对个体的再训练的方法和从某些方面改变其生活环境的方法把不正常的行为改变为正常。也就是说,辅导人员通过又抹游的行为进行奖赏或惩罚,使其适应某一行为模式为模式。行为疗法常用的技术不强化法、放松练、系统脱敏法和模仿学习等。1 强化法根据强化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如给予奖励、表扬、允许参加某种活动等,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教师通过对来访者的行为进行奖赏或惩罚使其适应某一行为模式或改变某一行为模式。例如个学生很自卑从不敢在众人面前表现自己,可是在一次班级演讲活动中他赢得了最热烈的掌声。从此,他可能会逐渐自信起来,参加班级的每次演讲活动, 2 放松训练放松训练指在暗示的作用下,使人的全身肌肉从头到脚逐步放松的方法。运用松弛法要有个安静的环境。放松前,人要坐或躺得舒服,注意力集中,排除杂念,呼吸平稳,安静。此法对因紧张而引起的各种焦虑以及恐慌尤为有效,还可改善人的记忆力,提高学习能力。这个方法通常与系统脱敏法结合起来使用。3.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是指有步骤地、由弱到强地逐步适应某种引起过敏反应的刺激源的方法,如克服考试焦虑,可将引起学生过敏刺激的过程分解成若干阶段:考试当天走出家门;离学校还有1米;离校还有50米;离校还有10米;跨进校门;进入走廊;走进教室入座;考试铃响;拿到试卷。依次做好10张卡片,编好号。系统脱敏时先拿出第一张卡(考试当天走出家门)想象当时的情景,心理有些紧张,就接着做松弛练习放松全身肌肉。放松后再拿起这张卡片,如再紧张,再进行放松直到不紧张了才做下面一张卡片依次类推。直到10张卡片都做完了,考试焦虑也就消除了。4.模仿学习个体可以通过模仿学习获得新的行为反应倾向,这可以帮助某些具有不良行为的人学习新的行为。模仿学习通常采用看电影、电视、录像回或听录音,以及由治疗者的示范等方式。比如,害怕与异性交往的学生,可以引导他看男女生交往的录像或老师做出示范之后再进行讨论,如在与异性交往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怎样做更好,接下来学生自己参与行动。(二)认知疗法 1认知疗法的实质认知疗法是根据人的认知过程会影响其情绪和行为的理论假设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来改变来访者的不良认知,从而减轻或消除其情绪问题和非适应性行为的治疗方法。认知疗法的基本观点是:认知过程及其导致的错误观念是行为和情感的中介,适应不良的行为和情感与适应不良的认知有关。认知疗法的主要着眼点是来访者的认知问题,企图通过改变来访者对自己对他人或对事物的看法与态度来改变所表现的心理问题。它重视异常行为的改变,还重视来访者认知和态度的改变促使其人格产生深刻的变化。认知疗法常采用认知重建、心理应付、问题解决等技术进行心理辅导和治疗,其中认知重建最为关键。 2.认知疗法的过程 (1)建立求助的动机。在此过程中,要认识适应不良的认知、情感、行为类型。 (2)适应不良性认知的矫正。在此过程中,要使患者发展新的认知和行为来替代适应不良的认知和行为。 (3)在处理日常生活问题的过程中用新的认知对抗原有的认知。在此过程中,要让患者练习将新的认知模式用到社会情境之中取代原有的认知模式。如可使患者先用想象方式来练习处理问题或模拟一定的情境或在一定条件下让患者以实际经历进行训练。(4)改变有关自我的认知。在此过程中作为新认知和训练的结果,要求患者重新评价自我效能以及自我在处理认识和情境中的作用。如在练习过程中,让患者自我监察行为和认知3.具体的认知治疗技术 (1)识别自动思维。由于引发心理障碍的思维方式是自动出现的,已构成了来访习惯的一部分,多数来访者不能意识到在不良情绪反应以前会存在着这些思想。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咨询师首先要帮助来访者学会发现和识别这些自动化的思维过程。咨询师可以采用提问、自我演示或模仿等方法,找出导致不良情绪反应的思想。 (2)识别认知性错误。所谓认知性错误即来访者在概念和抽象上常犯的错误。这些错误相对于自动化思想更难识别,因此咨询师应听取并记录来访者的自动性思维,然后帮助来访者归纳出它们的一般规律。 (3)真实性检验。真实性检验就是将来访者的自动思维和错误观念作为一种假设,鼓励他在严格设计的行为模式或情境中对假设进行检验,使之认识到原有观念中不符合实际的地方,并自觉纠正,这是认知疗法的核心。(4)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就是让来访者意识到自己并非被人注意的中心。如果来访者认为自己的行为举止稍有改变就会引起周围人的注意和非难,那么咨询师可以让他不像以前那样去和人交往,即在行为举止上稍有改变,然变,然后要求他记录别人不良反应的次数,结果他发现很少有人注意他言行的变:化,他自然会认识到自己以往观念中不合理的成分 (5)抑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多数来访者都认为他们的抑郁或焦虑情绪会一直不变地持续下去,而实际上,这些情绪常常有一个开始、高峰和消退的过程而不会永远持续。让接受咨询的来访者体验这种情绪涨落变化并相信可以通过自我监控掌握不良情绪的波动,从而增强改变的决心。4理性情绪疗法此方法是由美国临床心理学家艾利斯在20世纪60年代创立的心理治疗体系他认为人的非理性的生活态度导致心理失调。这种疗法对于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的解释集中表现在它的“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当事人在遇到诱发事件后产生的信念即对事件的评价和解释;C代表当事人的情绪和行为结果。理性情绪疗法认为,当事人对诱发事件所持的信念B是情绪和行为C的直接原因,而诱发事件A只是情绪和行为的间接原因,艾利斯把信念区分为理性信念和非理性信念。引起情绪、行为失调的是非理性信念。理性情绪疗法的关键是找出非理性信念。用积极、现实的合理信念替代绝对化的非理性信念是调节不良情绪和行为的关键。在理性情绪疗法中一般采用下列步骤来实施这一改变过程:确认产生烦恼的事件;回顾事件发生时自己的每一个念头,看看它们是如何影响自己的,从中找出不合理信念;用积极、现实的陈述抵抗不合理、消极的信念。举例来说,中考失败的学生容易得上抑郁症。按照艾利斯的解释,学生对中考所持有的信念或对自己中考失败后果的认知解释,才是引起情绪抑郁而心理异常的真正原因。学生在中考失败后,会分析失败的原因。如果学生认为中考失败了自己就没有前途,对不起家长和老师,就会因自责而极度痛苦;反之,如果学生认为仅凭一次考试并不能说明自己的学习情况不良,况且人生取得成功的机会很多,就不会产生过多的自责也就形不成抑郁症。辅导老师通过暗示、说服和质疑等方法,来改变学生的非理性的信念恢复和建立理性的思考方式来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和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发展,艾利斯经过归纳研究总结出了非理性信念的三类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 (三)以当事人为中心疗法以当事人为中心疗法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基础上的一种辅导方法是由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的。成功的当事人中心疗法,并非由咨询师单向负责“处方”以“治疗”当事人的“心病”而是借心理辅导的过程,协助当事人澄清自己的观念,修正前进方向,重定生活目标,在后继的人生旅途上从生活实践中培养自我成长的能力。而只有坚持不断自我成长的人,才会有趋于自我实现人生境界的可能。 以当事人为中心疗法强调当事人自己对找出更好地应付现实生活的途径所负有的责任和能力,只有他自己才能找到什么是更适当的行为,教师应设身处地去理解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和愿望,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当事人的自我观念和对世界的观念上,教听师和学生之间要建立一种平等互信的关系,学生才有可能不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成长。2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