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ppt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20776757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PPT 页数:61 大小:2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对实践的正确理解和实践观的合理建构,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关键 科学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基础和核心内容 实践的观点由此也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第一节 实践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基础地位,实践的观点之所以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就是因为实践在人与世界的关系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 在实践中蕴藏着全部人与世界关系的秘密,人与世界关系的丰富内容就是人类实践活动的具体展开 马克思指出:“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一、实践的本质,1.旧唯物主义的实践概念 (1)某些旧唯物主义哲学家对实践的重视 培根:“正如在社会中,每个人的能力总是最容易在动荡的情况下而不是在其他情况下发挥出来,所以同样隐蔽在自然中的事情,只是在技术的挑衅下,而不是在任其自行游荡下,才会暴露出来”,一、实践的本质,狄德罗:“观察搜集事实;思考把它们组合起来;实验则证实组合的结果”;要获得新的认识,应该用精确的实验“查问自然”,“有意用一些最奇怪的试验来挑逗自然” 费尔巴哈:“理论所不能解决的那些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2)旧唯物主义实践概念的局限性 旧唯物主义者中,像培根和狄德罗这样把科学实验看作是对客观对象的能动作用的人毕竟是很少的,大多数人都不懂得实践的能动作用 旧唯物主义者没有对实践概念作出全面的、科学的解释和论证,2.唯心主义的实践概念 (1)主观唯心主义的实践概念 中国古代哲学家王守仁:“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 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希特:实践是“自我”产生和设定“非我”的能动活动,(2)客观唯心主义的实践概念 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实践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是达到真理的整个认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只有通过实践,人们才能由主观的观念达到客观真理 (3)唯心主义实践概念的共同特点 唯心主义哲学家都把实践看作是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4)唯心主义实践概念的现代版本 实用主义:实践与思维一样都是人受到环境刺激后所作出的反应,是人用来调整和控制环境的工具 南斯拉夫的“实践派”哲学:“实践是人的一种理想活动,是人实现其生命的最理想的潜在可能性的一种活动,所以实践本身便成了一种目的”,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概念 (1)实践的矛盾本性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活动,它既具有主观目的性,又具有客观物质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的矛盾本性的分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地分析了实践的矛盾本性,强调必须从主观与客观、人与世界的对立统一关系中去把握实践,马克思:“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或自我改变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 列宁: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的“交错点=人的和人类历史的实践” 毛泽东: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3)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本质的揭示 实践是变革现实的活动,“变革现实”也包括准备阶段的探索活动。列宁:“实践应当也包括天文学上的观察、发现等等的实践” 所谓实践,就是人类有目的地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一切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二、实践的特点,1.实践是客观的、物质的和感性的活动 实践是通过人与客观世界的实际的相互作用而引起客观世界的变化的对象性活动,是人与世界之间实实在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变换过程 实践活动的过程和结果都是可以感知的,所以它又被称为“感性的活动”,2.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 马克思:“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动物活动的计谋性与人类实践的自觉目的性。马克思:“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3.实践是社会性的、历史性的活动 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条件和手段都是由社会提供的,甚至实践活动所改造和探索的对象也是人们社会活动的产物 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和人类的实践能力不断地发生着历史性的变化,三、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基础,1.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 人是通过实践同自然界发生关系的,实践既是人类借以从自然界分化独立出来的根本力量,也是人与自然统一的基础 马克思:生产实践是“整个现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础”。“感性世界”或“人化自然”深刻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在实践基础上的统一,2.实践是人与社会关系的基础 生产实践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马克思:“为了进行生产,人们相互之间便发生一定的联系和关系” 实践不仅是人与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而且也是人与社会关系发展的决定力量 马克思:“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实践是人与自身关系的基础 人通过实践,既改造了客观世界,同时也改造了人类自身 一方面,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形成并确证了自己特殊的本质。马克思:“正是在改造对象世界中,人才真正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 另一方面,人类通过实践也不断地展示、强化和扩大着自己的本质力量,马克思:“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 马克思:“不仅五官感觉,而且所谓精神感觉、实践感觉(意志、爱等等),一句话,人的感觉、感觉的人性,都只是由于它的对象的存在,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 恩格斯也指出:“人的思维的最本质的和最切近的基础,正是人所引起的自然界的变化,而不仅仅是自然界本身;人在怎样的程度上学会改变自然界,人的智力就在怎样的程度上发展起来”,第二节 实践的形式、结构和过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实践的本质和特点的科学概括、对实践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基础地位的深刻揭示,是建立在对实践的形式、结构和过程的正确理解基础上的 把握实践的形式、结构和过程,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实践的本质、特点及其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基础地位,一、实践的基本形式,1.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 物质资料包括物质生活资料和物质生产资料的生产即物质生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除了物质生产活动以外,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也还包含着其他一些内容,如人类利用各种技术手段调节自身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和维系生态平衡的活动等,但这些活动也都是从属于或直接服务于物质生产活动的,2.处理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实践 维护、调整或变革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的活动即人类的社会交往,也是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有人称之为交往实践 在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是生产关系,因此,维护、调整或变革生产关系的活动也就是处理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实践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处理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实践,还包括调整或改造人们之间的政治关系、法律关系、道德关系、民族关系、家庭关系等的活动 在阶级社会中,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与此相应,处理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实践也就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成为社会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 不过,即使是在阶级社会中,阶级关系也不是社会关系的全部内容,处理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的实践也不能完全等同于阶级斗争;至于在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不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里,情况就更是如此,3.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 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通常被称为精神生产,它是人们为社会创造精神文化产品并以一定的对象化的形式提供给社会的活动 精神文化的创造离不开大脑的思维和意识过程,但却并不归结为纯粹的精神活动,它不仅需要可供人的大脑加工的各种物质材料,需要借助于一定的物质手段,而且其活动的结果也必须表现为能够供社会享用的精神文化产品 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是在前述两类实践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它有自己的独立领域,这主要包括科学、教育以及意识形态方面的探索性和创造性的活动,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的最基本的表现形式是实验,它是一种尝试性、学习性的探索活动,也是对某种猜测或假设的验证 科学实验是从一般实验发展而来的高级实验活动,它以一定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有目的地排除与实验目标无关的各种复杂因素,借助于一定的设施(实验室、仪器等)人为地创造一种理想的环境,对对象某方面的特性进行专门性的研究,从而得出准确可靠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科学知识 科学实验是一种以获取知识为直接目的的实践形式,是在近代为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而从物质生产活动中分化出来的,二、实践的系统结构,人类实践是一种极其复杂的系统,它由诸多要素组成,其中的每一个要素又都有着十分复杂的结构,属于实践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 实践系统所包含的最基本的要素或子系统有:实践主体、实践客体和实践的中介系统,1.实践主体 实践主体是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并实际地从事一定的实践活动的人 任何现实的实践主体都必定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这种实践能力是主体的各种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整体,主体的实践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人本身的自然力” ,亦即人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它既包括作为人的一切活动的指挥中心的大脑及其神经系统,也包括执行大脑指令的各种运动器官和效应器官 二是主体的知识、经验和技能,它在科学化、知识化和智能化程度愈来愈高的现代实践活动中已成为决定主体实践能力大小的一个关键因素,三是主体的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它们对于主体的实践活动起着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这种控制和调节是通过与主体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等各种智力因素以及主体的自然机体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任何现实的实践主体不仅必然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而且也必然这样那样地实际从事着一定的实践活动 实践主体既可以是具体的个人,也可以是由个人组成的群体,如阶级、民族等,还可以是整个人类,它们分别被称为个体主体、群体主体和类主体,2.实践客体 实践客体是主体的实践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进入主体的实践活动领域从而为主体所探索和改造的客观事物 一方面,实践客体是在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具有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客观性特点 另一方面,实践客体又不等同于客观事物,而是人的实践活动现实地指向的客观事物,与实践主体一样,实践客体也是实践系统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 有人认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所包含的是一种“主体客体”关系,而在处理人们之间社会关系的实践即交往实践中,交往各方都是交往实践的主体,交往实践所包含的是一种“主体主体”关系,交往实践中只有实践主体而没有实践客体 上述否认实践客体是实践系统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的看法是片面的,实际上,如果说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所包含的是一种“主体客体”关系,那么,交往实践所包含的则是一种“主体(客体) 主体(客体)”关系,即交往各方互为主客体的关系,3.实践的中介系统 实践的中介系统是在实践活动中把实践主体和实践客体联系起来的纽带,是实践主体用以探索和改造实践客体并把主体的实践能力现实地传导到实践客体的媒介,它是各种实践手段的总和 在实践的中介系统中,人们用以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技术中介始终是一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有效地制导着实践主体与实践客体的联系结合形式,决定着人类实践活动的方式、规模和水平,实践中介系统中的技术中介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不仅包括人们用以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的各种物质工具,而且还包括运用和操作这些物质工具的程序和方法 其中,前者是人的智力的物化形式,后者则是人们在以往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的关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的认识成果,二者结合在一起又反过来成为人们改造和探索客观世界的强大手段,实践工具是实践的技术中介系统的物质标志和核心,它们可以依其功能的不同而分为两类: 一类是体能性工具,它们这样那样地延长着人的自然肢体、放大着人的体能,如早期人类发明和使用的石刀、石斧和近现代社会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各类机器 另一类是智能性工具,它们以不同方式延伸着人的在感官和大脑、放大着人的智能,如古代人类就已开始使用的各种计算工具、近代发明的望远镜、显微镜,特别是20世纪中叶出现并在当代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的电子计算机,三、实践的动态过程,现实的实践活动是实践主体通过一定的中介系统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能动地探索和改造实践客体的动态过程 实践的动态过程大致包含着以下三个基本环节:,1.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实践目的是实践主体根据自身的需要和对实践客体的认识而对实践结果的构想,是实践主体对未来的实践结果的超前反映 马克思:“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实践方案是人们为实现实践目的而制定的实践活动的程序,它所要回答和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实践活动要经过哪些阶段或步骤、实践活动的各个阶段要完成和实现一些什么目标、完成和实现这些目标要选择和采用一些什么样的实践手段,等等,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的确立都是通过人的思维活动完成的,其中,确立实践目的的过程,也就是人在实际地改造客体之前先在思维中对客体进行改造,并由此建构作为实践结果的理想客体的过程;而确立实践方案的过程,则是为实现一定的实践目的而进行的现实的实践活动的观念预演过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都内在地包含着实践主体对于作为实践客体的客观事物的认识,但与一般认识不同,它们主要不是对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什么”、“怎么样”及“为什么”的反映,而是对于实践客体按照人的需要“应如何”和人在实践中应该“怎么做”等问题的解答,2.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 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也就是把实践方案在观念中预演的实践活动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它是通过运用一定的实践手段对实践客体进行实际操作来实现的,这里所说的实践手段,也就是前述的实践的中介系统,它既可以表现为一定的物质工具及其操作方式,也可以表现为一定的规范和方法 人们运用实践手段实际地操作实践客体的结果,可能是改变了实践客体的状态、属性和关系,也可能是改变了实践客体的存在形式,还可能是创造出了客观世界中原本根本就不存在、按照客观世界的自发发展过程永远也不会出现的事物,3.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 在实施实践方案的实践活动过程中,目的通过手段向结果的运行是具有强烈的方向性的,这就是要使预想的实践结果变成现实的实践结果,使实践目的所创造的理想客体转化为实在的客体,然而,由于主、客观两方面各种复杂的原因,人们在实践活动中一下子就完全实现了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的情形是很少的 在这种情况下,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的运行,必然是通过不断的反馈和调节来实现的,在实践活动中,目的通过手段向结果的运行包含着一系列的阶段,人们必须把每一阶段性的实践结果反馈到头脑中来,与实践目的相核校 当实践结果与实践目的之间出现偏差时,就必须进行调节,它可能是变更实践手段,也可能是进一步完善实践方案,还可能是调整原定的实践目的本身,使其与客观实际情况和主体的实践能力更趋一致 如此不断地反馈和调节,直至实践目的的最终实现,第三节 实践活动的基本矛盾及其克服途径,实践目的是一种主观的东西,要有效地实现实践目的,人们必须努力解决实践活动中的主客观矛盾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也正是为了有效地解决实践中的主客观矛盾,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条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一、实践活动的基本矛盾,实践既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的自觉活动,又是一种客观的、物质的和感性的活动,因此,实践活动内在地包含着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同时具有主观性和客观性,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主观见之于客观”这一概括,深刻地揭明了实践活动的矛盾本性,就是说,它既揭示了实践活动的独特本质,又阐明了实践活动所内含的基本矛盾,而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就是实践活动的基本矛盾,1.主观与客观的矛盾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普遍的矛盾 之所以说主观与客观的矛盾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普遍的矛盾,是因为只要人们进行实践活动,就不可避免地会面临着主观与客观的矛盾,而且随时随地都会遇到它 实践是人所特有的自觉活动,其自觉性和能动性根源于人的主观世界或精神世界,后者是由各种观念、认识、目的、理想、愿望、情感、意志等构成的,人的主观世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通过反映客观世界而建构起来的,同时它又通过实践而作用于客观世界 实践就是以主观世界作用于客观世界、变主观世界为客观世界的过程,它既以一定的主观认识为指导改造客观世界,又力图将一定的主观目的变为客观现实 从这个角度看,实践本身就是一种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解决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的活动,离开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没有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就不会有人类的实践活动,作为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普遍的矛盾,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两种: 一是主观目的与客观规律的矛盾:实践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这种目的就是在对自身有用的形式上占有对象,使客观世界满足人的需要。然而,客观世界走着自己的路,它不会自动地满足人的需要,而总是按照其所固有的规律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因此,人们在实践中必然会遇到主观目的与客观规律的矛盾,人们要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目的,就必须处理好这一矛盾:一方面,人们必须将自己的主观目的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只有那种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以合理的需要为满足对象的目的才有可能在实践中得到实现 另一方面,人们的实践活动必须既合主观目的又合客观规律地展开,如果人们在实践过程中背离了客观规律,即使作为人们实践活动出发点的目的本身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基础上的,它也不可能在实践中得到实现,二是主观认识与客观对象的矛盾,亦即理论与实际的矛盾:人类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认识和理论指导下进行的,但认识与对象、理论与实际之间各种形式的矛盾 首先,人们用以指导实践的认识或理论可能是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即人们关于客观对象的认识或理论与客观对象本身之间可能并不符合或不完全符合,而如果人们根据这种不正确或不完善的认识或理论去进行实践,是很难获得预期的实践结果的,其次,作为认识对象的客观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因此,即使某一认识或理论原本是正确的,但相对于变化了的对象或客观实际来说它也可能是不正确或不完全正确的,而如果人们仍然依据原有的认识或理论去进行实践,就会在实践中犯错误 再次,人们用以指导实践的认识或理论必定是对于某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和规律的抽象和概括,而作为实践对象的客观事物却总是具体的,如果人们不将抽象的认识加以具体化、不把普遍性的理论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同样也不可能在实践中达到预定的目的,2.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也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根本的矛盾 人类实践是永不停息地发展着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在推动着人类实践不断地发展呢?有人说是人的需要,这在一定的意义上是正确的,但是仅有需要还是不够的,因为人们只有有了满足自身需要的明确要求,并由此确立起一定的实践目的,才会实际地进行实践活动,实践目的的确立,意味着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的出现,而为了解决这种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人们就会运用各种工具和手段积极地作用于对象,努力获取关于对象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使实践活动既合目的又合规律地展开,直至实践目的的最终实现 实践目的的实现,意味着某一特定的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的解决和人的某一特定需要的满足,在此基础上,人们又会产生新的需要,它必定引发新的主观与客观的矛盾,而新的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又会推动人们进行新的实践,可见,人的需要只是产生主观与客观的矛盾的根据,只有主观与客观的矛盾才是推动人类实践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人类实践就是在解决主观与客观的矛盾过程中不断向前发展的 总之,主观与客观的矛盾是人类实践活动中最根本的矛盾,它构成了人类实践发展的内在动力,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能否正确地解决实践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的矛盾,关系到实践活动的成败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过程中,为了解决实践活动中主观与客观的矛盾,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形成了一条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这条思想路线既鲜明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精神,又内在地融铸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不断取得胜利的保障,“实事求是”一语,源出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景十三王传,在该书中,班固称河间献王刘德“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唐代学者颜师古注“实事求是”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意思是说,做学问务必掌握充分的事实材料,以求得正确的结论 尔后,“实事求是”作为一种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受到历代学者的推崇 在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寻中国革命道路的过程中,毛泽东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进行了提炼、改铸和重塑,并实际上将其确立为党的思想路线,毛泽东:“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我们要从国内外、省内外、区内外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其中引出其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即找出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而要这样做,就须不凭主观想象,不凭一时的热情,不凭死的书本,而凭客观存在的事实,详细地占有材料,在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原理的指导下,从这些材料中引出正确的结论。” 这一论述揭示了“实事求是”的三层含义:,一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包括认识事物、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开展各项工作等等都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二是理论联系实际,即“在马克思主义的一般原理的指导下”去分析研究来自客观实际的材料 三是用关于“周围事变的内部联系”的知识即真理性的认识“作为我们行动的向导”、指导实践活动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这样,实事求是既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根本要求,也是共产党人应有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由此,毛泽东赋予“实事求是”以全新的内涵,将其由历史上的一种治学态度和治学方法创造性地转化为党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在反对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表现即主观主义的过程中确立起来并作为主观主义的对立面出现的 主观主义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教条主义,一种是经验主义,其中,教条主义的根本特点是从原则出发、从本本出发,用理论剪裁实际,把理论看作是包医百病、僵死不变的教条,而经验主义的根本特点则是无视理论的指导作用,迷信直接经验,它们的错误都在于主观与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实际相脱离,它们都曾给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造成严重的损害 实事求是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既反对了教条主义也反对了经验主义,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邓小平结合时代特征和党的实践经验,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了新的概括,在重申“实事求是”原则的同时为党的思想路线增添了“解放思想” 这一新的重要内容 进入新世纪以后,面对国际国内的新的形势,中国共产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又给党的思想路线注入了“与时俱进”这一新的内涵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本来内在地蕴涵着与时俱进的要求,但把这一内涵明晰地揭示出来并加以系统论述,适应了党的理论建设的迫切需要,它指明了新的历史条件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努力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内在统一的: 首先,实事求是始终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它像一根红线一样贯穿于党的思想路线的其他内容之中 其次,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在任何时候,要做到实事求是,就必须解放思想 再次,与时俱进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目的,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原则,就是为了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