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碱化学灼伤、化学品腐蚀培训.ppt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9708989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15.5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酸碱化学灼伤、化学品腐蚀培训.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酸碱化学灼伤、化学品腐蚀培训.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酸碱化学灼伤、化学品腐蚀培训.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室安全培训第一节安全基础知识,一、化学灼伤基础知识,1化学灼伤的后果,化学性烧伤由化学物品的溶液、粉尘或气体进入或接触眼睛、皮肤表面、粘膜造成的烧伤。,一度烧伤皮肤发红、痛,有灼热感觉,35日可好转痊愈,脱屑而不留瘢痕。,二度烧伤深达真皮。浅二度仅伤及真皮浅层,有剧痛和感觉过敏;皮温增高,若无感染等并发症,约2周可愈。深二度伤及真皮深层,若无感染等并发症,34周可愈。因修复过程中间有部分肉芽组织,故留有瘢痕,,三度烧伤伤及皮肤全层,甚至可深达皮下、肌肉、骨等。皮肤坏死,不仅丧失皮肤功能,而且常造成畸形。创面自愈难,感染风险巨大,多需植皮。,2化学灼伤的发生过程,接触:指皮肤或眼睛开始接触到化学物。即化学烧伤的起源。,反应:即皮肤或眼睛在与化学物接触后所表现的损伤情况。,渗透:指化学物通过皮肤向皮下组织渗透。渗透深浅决定了灼伤的严重程度。,化学物导致皮肤或眼睛损伤可分为几个阶段:,释放:化学药品脱离控制,灼伤,3造成化学灼伤的物质,(1)酸性物质无机酸类。硫酸、硝酸、盐酸、氢氟酸有机酸类。甲酸(蚁酸)、乙酸、过氧乙酸酸酐类。乙酸酐、丁酸酐(2)碱类物质无机碱类。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氨水、氧化钙(生石灰)。有机胺类。甲胺、乙二脓、乙醇胺。(3)金属、类金属化合物黄磷、二氧化硒、铬酸、重铬酸钾、金属钠钾。(4)其他酚类。苯酚、甲酚醛类。甲醛、乙醛、丁烯醛酰胺类。二甲基甲酰胺环氧化物、烃类、氯代烃类,3酸碱化学灼伤的作用特点,碱性物质在接触部位迅速吸收水分并穿透细胞膜与胞浆蛋白质结合,形成胶冻样可溶于水的碱性蛋白化合物,使组织发生液化性坏死。由于碱性物质渗透力强,可向深部及邻近组织渗透,故碱性物质引起比酸性物质更严重而广泛的损伤。硫酸的吸水性不但能吸收组织中游离的水分,还能使机体碳氢合物中的氢和氧形成水结构而被吸收便组织脱水碳化。但由于酸(部分如氢氟酸除外)的渗透性差,对组织深层的损伤较轻,故酸灼伤后组织水肿较轻。,二、灼伤急救,1影响化学灼伤的条件与急救原则,化学品种类和浓度化学反应不同,严重程度也不同;化学品的浓度越高,相同体积下的溶液中含有的有害分子就越多。,温度高温化学品能量更大,反应速度更快更强烈,并且有烫伤的风险。,接触时间,化学灼伤,2应急冲洗的作用,冲洗功能:大量的水可以迅速清除表面的化学物质,减少渗透,水冲洗方案,水的稀释功能:降低化学品的浓度,降低伤害强度,水的降温功能:带走因化学灼伤产生的热量(类似于吃辣椒喝水),3洗眼器、淋洗器的使用,GB/T27476.5-2014检测实验室安全第5部分:化学因素第5.4.1条实验室应配置.洗眼器、紧急喷淋装置、小药箱等应急物品,并便于相关人员使用。,4应急冲洗的基本步骤,水冲洗方案,立即摘下隐形眼镜脱去被污染的衣物,打开开关,使用大量流动的清水连续冲洗不低于30分钟(推荐时长,应根据情况变换时长),5基本要求,水冲洗方案,1.眼睛5秒内开始清洗,皮肤20秒内进行清洗。清洗水温1520。(无明确要求,仅供参考),5基本要求,水冲洗方案,2.清洗时要保持眼睛睁开,必要时可用手拉开上下眼睑,5基本要求,水冲洗方案,3.严禁不经冲洗直接送医。直接送医会耽误宝贵的冲洗时间,后果不堪设想,5基本要求,水冲洗方案,4严禁在伤口涂抹牙膏、香灰等杂物,禁止附着不干净的衣物,防止感染。5尽可能减少清洗过程中水经皮肤的面积,避免清洗头部、面部时水流携带化学物质进入眼睛,二、灼伤防护,1工程技术措施,工程技术措施:1使用化学灼伤危害更小的化学品做替代品2降低使用化学品的浓度3设计更加合理的试验工艺流程硫酸稀释4通风处内操作(隔离),2管理措施,管理措施:1新实验进行安全性审查。2建立健全安全观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3设置规范/醒目的警示标志4加强巡检和检查5责任目标和考核。,3个体防护设施,3个体防护设施管理要求,山东省安全生产行政责任制规定,第十七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确保本单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安全生产资金投入纳入年度生产经营计划和财务预算,不得挪作他用,并专项用于下列安全生产事项:(五)配备和更新现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用品支出;第二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明确本单位各岗位从业人员配备劳动防护用品的种类和型号,为从业人员无偿提供符合国家、行业或者地方标准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并督促、检查、教育从业人员按照使用规则佩戴和使用。购买和发放劳动防护用品的情况应当记录在案。不得以货币或者其他物品替代劳动防护用品,不得采购和使用无安全标志或者未经法定认证的特种劳动防护用品。,专款专用,无偿提供,检查、培训,记录发放,4培训教育措施,培训教育措施(1)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培训取证(2)新员工三级教育培训(3)承包商/实习生/其他外来人员教育培训(4)在岗教育培训(5)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新技术教育培训,5应急措施,应急措施(1)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2)应急设备设施等(洗眼器/应急药箱)(3)医疗救护和工伤申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其他分类 > 文学论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