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生态学习题及答案(简化)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19691177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87.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生态学习题及答案(简化)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基础生态学习题及答案(简化)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基础生态学习题及答案(简化)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础生态学习题及答案(简化)一、名词解释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 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 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外界 环境因素。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 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口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 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口阿朔夫规律: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 并且这种延长的增强,这种延长越明显。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 恒黑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并且这种缩短随着光强的 临界温度:增强,这种缩短越明显。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 为临界温度口 适应性低体温:它是一种受调节的低体温现象,此时体温被调节很低,接近于环境温度的水平,心律代谢率及其它生理功能均相应的降 低,在任何时候都可自发的或通过人工诱导,恢复到原来的正 常状态。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口 阿伦规律: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 乔丹规律:鱼类的脊椎数目在低温水域中比在温暖水域中多O 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口有效积温: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基因型:生态学习题每一个体的基因组合。基因库:在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的基因组合。基因频率:在一个基因库中,不同基因所占的比率叫基因频率。哈温定律:在无限大的种群中, 每一个体与种群内其他个体的交配机会均等,并且没有其它干扰因素(突变、漂移、自然选择等)各代的基因频率不变,无论其基因型频率和基因频率如何,只经历一代,即达到遗传平衡。遗传漂变:一般发生在较小的种群中,因为在一个很大的种群里,如果不发生突变,根据哈温定律,不同的基因型频率将保持平衡状态,但在较小的种群中,既使无适应的变异发生,种群内基因频率也会发生变化,也就是由于隔离,不能充分的随机交配, 种群内基因不能达到完全自由分离和组合时产生的误差所引起的,这样那些中性的或不利性状在种群中继续保存下来。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 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 k 表示,当种群达到 k 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 k 值为环境容纳量。空间异质性:指生态学过程和格局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匀性及其复杂性。边缘效应:指缀块边缘部分由于受外围影响而表现出与缀块中心部分不同的生态学特征的现象。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 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2 自疏法则:如果某种植物的播种密度超过一定值时, 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而且影响植物的存活率,这一现象叫自疏现象。邻接效应:当种群密度增加时,在邻接的个体之间所出现的相互影响。领域:指由个体、 家庭或其它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它成员侵入的空间。领域行为:生物以威胁或直接进攻驱赶入侵者的行为。阿里规律: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 因而种群过剩和种群过低或过密或过疏都是不利的,都可能对种群产生抑制性的影响。社会等级:一群同种的动物中,每个个体的地位有一定顺序性或序位,其基础是支配从属关系,这种顺序性叫社会等级。种间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生物共同利用同一资源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基础生态位:物种所占据的理论上的最大空间叫基础生态位。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生态元:从基因到生物圈所有的生物组织层次均是具有一定生态学结构和功能的单元,这种单元称为生态元。竞争排斥原理:在环境资源上需求接近的两个种类是不能在同一地区生活的。如果在同一地区生活,往往在栖息地、食性、活动时间等方面有种不同。若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重叠,必然是一个物种死亡,若使两个物种同时生存,则要使生态位有差异,使生态位分化。零增长线:一种生物利用某种必须营养元素时该种生物能存活和增殖的边界线。种群平衡:指种群较长时间的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上, 这一现象叫种群平衡。种群大爆发:某种生物种群的数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上升, 往往造成不利影响。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种群间的协同进化:指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 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 通过变异选择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同适应。趋异适应: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 通过变异选择形成不同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不同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异适应。生活型: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或动物之间由于趋同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类型。生态型:同种生物由于趋异适应而在形态、 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类型。生活史对策: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各种特有的生活史, 这种生活史是生物在生存过程中获得生存的对策。K 对策:生物种群数量达到或接近环境容纳量的水平, 这种类型称作 k 对策。群落最小面积:指至少要有这样大的面积及相应的空间, 才能包含组成群落的大多数生物种类。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优势种。建群种:群落中存在于主要层次中的优势种。伴生种:为群落常见种类, 它与优势种相伴存在, 但不起主要作用。偶见种或罕见种:在群落中出现频率很低的种类。多度:物种间个体数量对比的估测指标。相对密度:某物种的个体数与全部物种个体数的比值。投影盖度:指植物地上部分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基盖度:植物基部的覆盖面积。频度:某物种在调查范围内出现的频率。相对重量:单位面积或容积内某一物种的重量占全部物种总重量的百分比。生物多样性: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生活型谱:群落内每类生活型的种数占总种数的百分比排列成的系列。生态等值种:在不同地理位置但环境相同或相似的地区由于趋同进化而具有相同生活型的植物称为生态等值种。层间植物:群落除了自养、独立支撑的植物所形成的层次以外,还有一些如藤本植物、寄生、腐生植物,它们并不独立形成层次,而是分别依附各层次中直立的植物体上。演替:指在某一空间内, 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 的过程。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定成熟的群落。植被型组:凡建群种生活型相似而且群落外貌相似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组。植被型:指在植被型组内, 把建群种生活型相同或相似同时对水热条件的生态关系一致的植物群落联合为植被型。耗散结构:是指开放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非平衡状态下, 系统可能出现的一种稳定的有序结构。生物量:单位空间内,积存的有机物质的量。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生物学的放大作用:又叫食物链的浓集作用,在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残留浓度不断升高的现象。生态平衡: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 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此种状态即稳定态。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 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 k 表示,当种群达到 k 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 k 值为环境容纳量。尺度:一般是指对某一研究对象或现象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量度,分别称为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竞争:是指利用有限资源的个体间或物种间的相互作用。稳态:有机体在可变动的外部环境中维持一个相对恒定的内部环境,称为稳态。适应:生物所具有的有助于生存和生殖的任何遗传特征。内调节:生物细胞不可能在剧烈的变动环境中运行,因此,有机体要采取行动以限制其内环境的变异性,这一过程称为内调节。负反馈:大多数生物的稳态机制以大致一样的方式起着作用; 如果一个因子的内部水平太高,该机制将减少它;若水平太低,就提高它。这一过程称为负反馈。富养化:由于直接向湖泊排污或农用化肥随地表径流输入湖中, 使很多以硅藻和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转变成以蓝绿藻占优势的湖泊,这个过程叫富养化。矿化: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中, 无机的元素从有机物质中释放出来的过程。异化:有机物质在酶的作用下分解,从聚合体变成单体,进而成为矿物成分的过程。再循环:进入分解者亚系统的有机物质也通过营养级而传递, 但未利用物质、排出物和一些次级产物,又可以成为营养级的输入再次被利用。自养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能量来源中, 日光能的输入量大于有机物质的输入量则属于自养生态系统。异养生态系统:现成有机物质的输入构成该系统能量的主流则是异养生态系统。二、单项选择题:1、生物群落是(B)。A.生物偶然的组合B.生物有规律的组合 C.生物随意的组合D .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2、 生物群落是( B) 。 A 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 B 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C.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D.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3、确立群落成员型的依据是(C)。A.植物的种类 B.植物 的高度 C 植物的作用 D 植物的功能5、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A) 。A 生 物 群 落 的 特 征 是 群 落 内 所 有 生 物 的 群 体 表 现 B 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C 一棵草、 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D 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8、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A)。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B 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C.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D .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与其优势度无关9、 群 落 结 构 最 复 杂 的 是 ( D) 。 A 苔 原 B 荒 漠 C.落叶阔口t林D.常绿阔叶林10、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B) 。A.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 B. 中国东部 常绿阔叶林于世界面积最大C.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D.高位芽达90%以上11、关于群落水平结构的论述正确的是(A) 。A 镶嵌体中斑点通常小于复合体中的斑点 B 复合体中斑点间植物,紧密接触,相互影响很大C.镶嵌体中斑点间植物互不影响D .镶嵌体中每个小群落各代表不同群落的特征 16、关于层片的论述,正确的是(C) 。A.层片是按植物的高度划分的B .层和层片含义基本相同C.兴安落叶松群落是单优势林,其乔木层与层片是一致的 D 群落有几个层次,就有几个层片17、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 B 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C 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 D 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 21、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B) 。 A 常绿阔叶林B 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热带雨林22、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 B) 。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 C 演替越来越慢 D 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 23、符合群落发育盛期的特征是(C) 。A. 建群种生长渐弱,更新能力下降 B. 群落内环境已变得不利远物种生存C. 群落结构一定型D. 种类数量不稳定24、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 顶级群落的特征是( B) 。 A. 信息少 B.稳定型高C.矿质营养循环开放D.食物(链)简单27、属于地带性顶级的群落是(D)。A.沼泽 B .水生群落C.盐碱群落 D.荒漠群落28、不符合非地带性顶极的论述是(C) 。A 可出现在多种大气候下 B 可分布于多个地带性群落中C.只受局部环境制约,大气候对其毫无影响D .具有大气候的烙印29 、 从 裸 地 开 始 的 旱 生 演 替 又 属 于 ( C) 。 A 次 生 演 替B.快速演替C.内因性7M替D.外因性演替32、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B)。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 C.水生演替 D.旱生演替34、 中国植物群落分类原则是( D) 。 A 生态学原则B 植物区系学原则 C.动态原则D.群落学一生态学原则36、关于生物地理群落的论述,不正确的是(A)。D.生物地理群落的概念是B.H 苏卡乔夫首先提出来的A.生物地理群落=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B.生物地理群落含义与生态系统相近C.生物地理群落不仅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还包括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复杂的能量、物质关系37 、属于非地带性顶极的群落是(D) 。 A 落叶阔叶林 B.温带草原C.北方针口t林D.沼泽38、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提出并定义的。A.E.Haeckel B.E.P.Odum C.A.G.Tansley D.Darwin 39、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 。A 以动物为研究主体B 以人类为研究主体C 以植物为研究主体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41、景观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D)。A.生物圈 B .群落 C .种 群 D 景观单元42、全球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C)。A.全球陆地B .全球海洋 C 整个生物圈 D 整个宇宙43、 下列范围不属于生物圈的是( C) 。 A 岩石圈的上层B 全部水圈C 大气圈的上层D 大气圈的下层45、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 态学和(A) 。A.实验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行为生态学D.草原生态学49、 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 D) 。A 气候 因 子 B 地形 因 子 C 外 来 因 子 D 变动因子50、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 。A 气 候 因 子 B 地 形 因 子 C 稳 定 因 子 D.非密度制约因子52、 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 B) 。 A 直接作用B 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 D.补偿作用53、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A.综合因子B. 一般生态因子C.替代因子D.限制因子57、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 。A.黄化现象B.白化现象C.辐射效应D.代谢效应59、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称为( 8) 。 A. 光饱合点 B. 光补偿点 C. 光照点 D. 光辐射点60、 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A) 。 A 可见光区 B 紫外光区 C 红外光区D 绿光65、 下列植物中, 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 C) 。 A 大豆B 玉米C.冬小麦 D.水稻68、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 。 A. 多 B. 少 C. 一样 D. 不确定70、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 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同类个体大 , 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 , 这一适应称(A) 。A .贝格曼法则B.阿伦法则 C.李比希定律 D.谢尔福德定律71、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A.通气组织发达B.机械组织发达C 叶面积小 D 根系发达72、旱生植物的特点是(B)。A.叶面积较大 B.根系发达C.通气组织发达D.叶片较多73、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C)。A.粘土 B.砂 土C.壤土 D.黄土74、 、 最 有 利 于 植 物 生 长 的 土 壤 结 构 是 ( A) 。 A 团 粒 结 构 B 片状结构C 块状结构D 柱状结构75、比较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母质是(B)。A.酸性岩母质 B ,冲积物母质C.风积母质D.黄土母质 76、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及土壤团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类生物是(D) 。A 植物B 原生动物C 节肢动D 微生物77、 在强风地区生长的植物,其结构特征一般类似于( D) 。 A 湿生植物 B 水生植物C 中生植物D 旱生植物83、某一种群的年龄锥体的形状为基部较狭、顶部较宽,这样 的种群属于( C) 。A 增长型种群B 稳定型种群C.下降型种群D.混合型种群 86、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B)。A.季节消长 B 不规则波动 C 周期性波动D 种群平衡87、旅鼠和北极狐的种群数量消长规律的周期为(D)。A. 1 2年 B. 2年 C. 3年 D. 34年 88、种群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密度增长最快时个体数量为(C)。A.小于KZ2B.等于K C.等于K/2D.大于KZ2 89、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 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D) 。A 原始合作B 竞争C 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90、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 ( B) 。A 偏 利 作用B 互利 共生C.原始合作D.中性作用 91、 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昆虫的卵内, 一般要缓慢地杀死寄主, 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 D) 。A 偏 利 作用B 原始合作C.偏害作用D.拟寄生92、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C)。A.寄生 B 拟寄生C 互利共生D 偏利共生93、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C) 。A .人与饲养的家畜B.蜜蜂与其采访的植物C.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D.豆科植物与固氮菌94、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5 个期中,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一半(即K2 时)称为( B)。A 加速期B 转折期C 减速期D.饱和期95、种群呈“S”型增长过程中,当种群数量超过环境容量一 半时,种群的(D) 。A .密度增长越来越快B.环境阻力越来越大C.环境阻力越来越小D.密度越来越小96、不符合增长型的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是(D) 。A.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B.生产量为正值C.年龄锥体下宽、上窄D.出生率小于死亡率97、种群为逻辑斯谛增长时,开始期的特点是(A) 。A 密度增长缓慢B 密度增长逐渐加快C 密度增长最快D.密度增长逐渐变慢98、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 D) 。A.季节性消长B.不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 D 种群的爆发 100、下列种群数量不能够长期地维持在某一水平的是(D) 。A.大型有蹄类B.食肉类C. 一些蜻蜓的成虫D.蝗虫101、在渔业生产上为获得持续最大捕捞量,海洋捕捞时,应 使鱼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在(A) 。 A.K/2 B.K C.K/4D.K/3102、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B)。A.均匀分布B.成群分布C.随机分布D.带状分布103、 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D) 。 A 达尔文 B 奥德姆C.瓦尔明D.坦斯利104、 生物地理群落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C) 。 A 达尔文B 奥德姆C.苏卡乔夫D.坦斯利106、下列生物类群中,不属于生态系统生产者的类群是(D) 。A.种子植物B.蕨类植物 C.蓝绿藻 D.真菌107、 下列生物类群中, 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 B) 。 A 高等植物 B 哺乳动物 C 大型真菌 D 蓝绿藻108、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A.树 木 B.鸟类C.昆虫 D.蚯蚓109、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A) 。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保持生态平衡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110、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B)。A.热带B 亚热带C 温带D 寒带111、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A.热带B 亚热带C 温带D 寒带112、雨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A)。A.热带 B.亚 热带 C 温带 D 寒带113、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A.热带 B.温带 C,寒温带 D,寒带114、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热带雨林 B 亚热带季雨林C 常绿阔叶林D 落叶阔叶林115、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D)。A.大陆架 B.开阔大洋C .河流与湖泊D.珊瑚礁116、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沼泽与 湿地 B.开阔大洋C荒漠 D.冻原117、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温带农 田 B.温带草原C.荒漠 D.冻原118、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B)。A.热带 雨林 B.橡胶园C.北方针叶林D.冻原119、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D)。A.海洋 B 撂荒地C 被污染的湖泊 D 养鱼池120、下列生态系统中,不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C)。A.农 田 B.果园 C.被污染的湖泊D.养鱼池121、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低的是(C)。A.热带雨 林 B.温带农田C.温带草原D.落叶阔叶林122、按生产力高低排序,正确的答案是(A) 。A.热带雨林 亚热带季雨林 北方针叶林 冻原B .开阔 大洋 河口 湖泊 大陆架C.温带草原 稀树草原 常绿阔叶林 北方针叶林D .长 江流域农田黄河流域农田黑龙江流域农田热带雨林123、生态系统中的能流途径主要是(A) 。A.生产者消费者一分解者B.生产者一分解者一消费者C.分解者一消费者一生产者D.消费者一分解者一生产者124、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 的能量变化趋势是(A) 。A. 能量越来越少 B. 能量越来越多 C. 能量基本没有变 化 D. 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 125、下列生态系统中,开放程度最大的是(C)。A.湖泊 B.热带雨林C.农田 D .水库127、下列生态系统中,生物量最高的是(A)o A.热带雨林 B.温带草原C.荒漠 D.开阔大洋128、种类组成丰富,群落结构复杂,板状根、裸芽、茎花现 象明显,无明显季相交替的生态系统是(A) 。A 雨 林 B 常 绿 阔 叶 林 C 落 叶 阔 叶林 D.北方针叶林129、捉100 种动物容易,捉一种动物的 100 个个体难的生态系统是(A)。A.雨林 B .湖泊 C.草原 D.荒漠130、种类组成贫乏, 乔木以松 云杉 冷杉 落叶松为主的生态系统(D) A.雨林B.季雨林 C.落叶阔叶林 D.北方针 叶林131、大型食草有蹄类和穴居哺乳类动物占优势的生态系统是(D)。A.雨林B.落叶阔叶林 C.北方针叶林 D.温带草原132、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A)。A.热带或亚热带 B .温 带C 寒温带D 极地133、选出正确的答案(A) 。A. 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生态系统 B. 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封闭的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在演替初期是开放的生态系统,演替后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D 湖泊生态系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134、下列生态系统中,遭到破坏后最难恢复的是(D)。A.热带雨林 B .北方针叶林 C.温带草原D.极地冻原135、温室效应指的是(B) 。A.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温室和塑料大棚,产生了对环境 不利的后果B.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使大气层如同温室的外罩一样,太阳短波辐射容易进入,地表长波辐射难以出去,导致地表温度升高,引起一系列环境问题C.农民长期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工作,导致了与温室和塑料大棚有关的疾病D 在温室和塑料大棚内生产的蔬菜质量与露天农田中生产的蔬菜质量不同137、水体富营养化的后果是(A) 。A.由于藻类大量繁殖,死后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导致 渔类因缺氧而死亡,使渔业产量减少B.由于藻类大量繁殖,使鱼类的食物增加,导致渔业产 量增加C.对渔业产量没有影响C) 。 A 煤炭资D.天然气资源A)。A.太阳能资D.使渔业产量忽高忽低138 、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的是(源 B.核能资源C.森林资源139、下列资源属于非枯竭性自然资源的是(源 B 天然气资源C 土地资源D 淡水资源140、下列做法不是可持续农业的做法的是(D)A.农、林、牧、渔多种经营 B .大力植树造林,避 免水土流失C.大力开展生物防治,避免化学农药污染D .大量使用化肥,保持农产品持续高产 141、下列类型的农业生产模式不属于生态农业范畴的是(C) 。A .养鱼塘的分层养殖B.农田的间作套种C.海洋的网箱养殖D.稻田养鱼或养鸭142、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B)o A. 23个 B. 56个C. 810个D. 1214个143、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D) 。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生态系统生态学144 、 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类群不包括( D) 。 A 生产者B 消费者C.分解者 D.非生物环境145 、能流和物流速度快的生态系统是(A) 。 A 热带雨林B.落叶阔口t林C.温带草原 D.北方针叶林146、下列生态系统中消费者食物专一性强的是(A)。A.热带雨林 B .湖泊C.温带草原 D.荒漠148、 在森林生态系统食物网中, 储存能量最多的营养级是( A) 。A. 生产者 B. 初级消费者C. 次级消费者D. 分解者149、食物网结构比较简单的生态系统是(D)。A.温带草原B.落叶阔口t林C.淡水湖泊D.极地冻原150、确定生态系统内消费者营养级的依据是(D) 。A.根据消费者的个体大小B.根据消费者的食量大小C .根据消费者的食性D.根据消费者的主要食性 151、生态系统中受到捕食压力较大的是(A)0A.植食动物B.一级食肉动物 C. 二级食肉动物 D. 三级食肉动物 152、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D) 。A.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B.草原破坏导致的沙漠化C 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 降D.大量使用化肥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155、水生植物白特点是(A)。A.通气组织发达B.机械组织发达C.叶面积小 D.根系发达156、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B)。A.均匀分布B.成群分布 C.随机分布D.带状分布173、在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区,阳坡的环境特点是(A)。A.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小B.温度较高,相对湿度较大C .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小D.温度较低)相对湿度较大174、仅由树木构成的防护林带,风可以从林冠的上方和下方 通过,这种林带的结构是( D) 。A 疏透结构B 紧密结构C.稀疏结构D.通风结构175、当潮湿气团越过大型山脉时,在迎风侧形成降水,而在背风侧形成干热气候, 使山脉的两侧分布着截然不同的植被类型,这称为(A)。A.焚风效应B.山风效应C.谷风效应D.陆风效应 177、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 B) 。A 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混合型 178、种群平衡是指(B)。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D .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180、我国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森林群落优势种是(D)。A.蒙古 标 B.长白落口t松C.红松 D.兴安落叶松181、乔木树种的生活型为(D)。A.地面芽植物B.地上芽植物C,地下芽植物D.高位芽植物182、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B)。A.原生 演替 B 次生演替 C 水生演替D 旱生演替183 、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 ”是指(A) 。 A 气候顶级 B.偏途顶级C. 土壤顶级D.地形顶级184、常绿阔叶林的分布区域是(C)。A.温带B.热带C.亚热带 D.寒温带185、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农田生态系统的(C)指标与总生 产力的比值相对较高。A.初级总生产力B.初级净生产力C.群落净生产力D.次级生产力186、 人类对作物补加能源的作用主要是( D) 。 A. 改善环境B.消灭竞争者C. 增加总生产量 D. 增加净生产量190、 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D) 。 A 石油B 天然气C.煤D.水能191、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D) 。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白勺比值最高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 192、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C) 。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B .保护天敌 C .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D 保护害虫种群193、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比例约为(B) 。A 3%B. 0.5 %C. 20% D.万分之一197、竞争剧烈时,生物可通过(B)离开种群密度高的地区。 A.流动B.扩散 C.死亡 D.隐藏198、在温带生态系统中,热的主要储存位置是( B)。A.空气 B. 土壤 C.水 D.生物体 199、生物体对实验环境条件变化产生的适应性反应称为(C) 。A.气候驯化B .调节C.驯化 D.适应200、(B)陈述了来自冷气候中的内温动物与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相比,趋向于具有更短的末端(耳朵和四肢) 。A.比尔定律B.阿伦法则C . Hamilton定律 D.贝格曼规律 201、以下生物中,属于兼性互利共生的是(C)。A.地衣 B.菌根C.蜜蜂与月季D.珊瑚202、杜鹃将蛋下在别种鸟巢中, 让其饲育其幼鸟,这一现象称B 攻为(C)。A.社会性寄生 B.寄生C.潜在寄生D.真寄生208、 雄孔雀美丽的尾巴形成的原因在于( C) 。 A 竞争C.性选择D.适应环境209、捕食者优先选择能使其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D)的一定大小的猎物。A.质量 B.重量 C.体积 D.能量212、收获理论中,收获目标指(C)。A.收获最大产量B.收获恒定产量C.长期持续获得最大产量D.收获种群所有个体230 、限制浮游植物初级生产量的一个关键因子是( A) A.磷B.碳 C.硫 D.钾231、下列同化效率最高的动物类群是(C) A.食草动物 B.杂食动物C.肉食动物D.碎食动物232、下列动物类群中,生产效率最高的是(D) A. 无脊椎动物 B. 外温性脊椎动物 C. 内温性脊椎动物 D. 原生动物233、下列各种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的是(C)A.二氧化碳B.温度 C.水 D.营养物质234、下列植物有机物质中的各种化学成分的分解速率最快的是(C) A.木质素 B.纤维素 C.单糖D.半纤维素235、 下列生态系统中,分解速率最高的是( B) A. 温带森林 B.热带森林 C. 草地 D. 北方针叶林三、多项选择1 减少土壤侵蚀的方法有( ABCD) A 进行等高耕作 B 覆盖作物(如豆科作物)C.轮作 D.进行免耕农业2 生态学所研究的有4 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对每一部分,生态学家感兴趣的对象是有变化的, 那么在生态系统这一水平上, 主要研究的项目有( ABD) A 能流B 食物网 C 群落的组成 D.营养物的组成3 植物种间对辐射强度反应的重要战略差异显示为(CD) ,它们分别具有是适应于高的和低的光辐射范围。A 强辐射种 B 弱辐射种C 阳地种 D 阴地种4 种群的密度制约有( ABD) 几种形式。A 过度补偿B 补偿不足C.均衡补偿D.准确补偿5大型种子无法有效地被风传布,除非靠水传布或依靠动物来散布,下面选项中的动物可作为种子扩散者的有(ABCD) 。A .啮齿动物B,蝙蝠 C.鸟 D.蚂蚁6通常生态学所研究的几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包括(ABCD)A.个体 B .种群 C .群落 D .生态系统7 .鸟和哺乳动物属于(AD) A.恒温动物B.外温动物C.变温动物D.内温动物8 下面选项中属于种间相互作用的有(ABC) A 竞争 B 捕食 C 寄生D 自相残杀9 .地球上,最富有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出现在( ABCD A.沼 泽 B 温地C 河口湾D 耕地和珊瑚礁10 .农业对生态的影响有(ABCD A.控制害虫的后果B.生物多样性减少 C. 土壤侵蚀 D. 营养物、水和能量利用的影 响11 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的基本资源是(ABDE) A光 B 二氧化碳C 氧气 D 营养物质E 水12 海洋浮游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决定于( ACD)A 太阳的日总辐射量B 水的温度C 水中的叶绿素含量 D 光强度随水深度而减弱的衰变系数E 水中磷的含量13 决定淡水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 ABD) A 营养物质 B 光 C 水中氧气的浓度D 食草动物的捕食E 水浓度14 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 ABCD)EA 收获量测定法 B 氧气测定法 C 二氧化碳测定法 D 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 E 叶绿素测定法分生产量15 分解作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包括(ACD) A 碎裂 B 溶解 C 异化 D 淋溶 E 矿化16 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ABD)A 待分解资源的质量 B 分解者的生物种类C 待分解资源的种类D 分解时的理化性质 E 待分解资源的数量17 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研究一般在哪三个层次上进行( BCD) A 物种 B 种群 C 食物链D 生态系统E 生物圈18 生态系统中把多种多样的信息分为(ABCD) A 物理信息B 化学信息C 行为信息 D 营养信息 E图象信息四、论述题19 现代生态学发展的特点和主要趋势是什么 ?( 1)研究层次向宏观和微观方向发展。现代生态学一方面向区域性、全球性乃至宇宙性方面发展;另一方面是向微观方向发展,与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理学、微形态解剖学结合。( 2)研究范围的扩展。一是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任务扩展到人类社会,渗入到人类的经济活动,成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相接的桥梁之一;二是应用生态学得到迅速发展。( 3)研究方法手段的更新。野外自计电子仪器、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生态建模等现代化测试技术、设备和手段得到广泛应用;系统分析方法以及系统生态学的发展,进一步丰富了本学科的方法论。( 4)生态学研究的国际性日益增强。2、试论述生态学的基本视角。( 1)整体观和综合观。生物的不同层次是由具有特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许多要素所构成的一个生态整体;组成生态整体的各个要素总是综合地发挥作用。整体性观点是生态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基本观点,他要求始终把不同层次的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生态整体来对待,注意其整体的生态特征。一般来说,科学研究需要由整体到部分的还原方法和从部分到整体的综合方法这两者的结合,但由于长期以来,存在着还原有余而综合不足的倾向, 尤其是要解决目前全人类面临的能源、环境等生存危机,所以生态学特别强调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研究,该观点的意义还在于,尽管人类文明取得了巨大的科技进步,但人类仍然离不开对自然环境的依赖,仍然是世界生态系统这一整体的一部分。( 2)层次结构理论。层次结构理论是整体观和综合观的基础。该理论认为客观世界的结构都是有层次的,而且这种层次在宏观和微观上都是无限的。 组成客观世界的每个层次都有自己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对任一层次的研究和认识都不能代替对另一层次的研究和认识。( 3)新生特性原则。当低层次的单元结合在一起组成一个较高层次的功能性整体时, 总会有一些在低层次从未有过的新生特性产生。3、试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1)综合作用。生态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生态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都是在其他因子的相互联系、 相互制约中发挥作用,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都必将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 2)主导因子作用。在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中,其中必有一个或两个是对生物起决定性作用的生态因子, 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 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环境中的一些生态因子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如地形因子;另外一些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起直接的作用。( 4)阶段性作用。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变化所造成的。( 5)生态因子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重要性,不可缺少;但是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外一个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 6)生态因子限制性作用。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性因子就是限制因子。4、生态学研究更加注重生物的生境与小环境,为什么 ?生态学研究更加重视生物的小环境。显然,研究生活在地表凋落物层的甲虫,是没有必要了解树林20 米高度以上的温度情况的。此外,即使生物是处于同一地区、同一季节和同一天气类型之中,但由于小环境的不同,它们实际上是受到彼此不同的小气候影响而生活在完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例如,在严寒季节,即使雪被上的气温是零下 60 70 度,雪被下土壤表面的气温仍维持在10 20 度; 雪上生活的动物忍受着低温,而雪下生活的动物,实际上是生活在类似南方的小气候中,它们是因为有了适宜的雪下小环境, 才能在冬季寒冷的地区生活下来。植被个体表面不同部位也存在着不同的小环境。5、试述光的生态作用。太阳光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得以生存和繁衍的最基本的能量源泉,地球上生物生活所必需的全部能量,都直接或间接地源于太阳光。( 1) 光照强度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有重要影响。( 2)不同光质对生物有不同作用。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只是可见光区,红外光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紫外光主要是促进维生素 D 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等。此外,可见光对动物生殖、体色变化、迁徙、毛羽更换、生长、发育等也有影响。( 3)日照长度的变化使大多数生物的生命活动也表现出昼夜节律; 由于分布在地球各地的动植物长期生活在具有一定昼夜变化格局的环境中, 借助于自然选择和进化而形成了各类生物所特有的对日照长度变化的反应方式,即光周期现象。根据对日照长度的反应类型可把植物分为长日照植物和短日照植物。 日照长度的变化对大多数动物尤其是鸟类的迁徙和生殖具有十分明显的影响。6、论述温度因子的生态作用。温度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和生物的发育, 并决定着生物的地理分布。 任何一种生物都必须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才能正常生长发育。一般说来,生物生长发育在一定范围内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随着温度的下降而变缓。当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生物所能忍受的温度范围时,生物的生长发育就会受阻,甚至造成死亡。此外,地球表面的温度在时间上有四季变化和昼夜变化,温度的这些变化都能给生物带来多方面和深刻的影响。温度对生物的生态意义还在于温度的变化能引起环境中其他生态因子的改变,如引起湿度、降水、风、氧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及食物和其他生物活动和行为的改变等, 这是温度对生物的间接影响。7、试述水因子的生态作用。( 1)水是生物体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水是生物新陈代谢的直接参与者,也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因此,水是生命现象的基础,没有水也就没有生命活动。此外,水有较大的比热,当环境中温度剧烈变动时,它可以发挥缓和、调节体温的作用。( 2)水对生物生长发育有重要影响。水量对植物的生长也有最高、最适和最低3 个基点。低于最低点,植物萎蔫,生长停止;高于最高点,根系缺氧、窒息、烂根;只有处于最适范围内,才能维持植物的水分平衡,以保证植物有最优的生长条件。在水分不足时,可以引起动物的滞育或休眠。( 3)水对生物的分布的影响。水分状况作为一种主要的环境因素通常是以降水、 空气湿度和生物体内外水环境三种方式对生物施加影响,这三种方式相互联系共同影响着生物的生长发育和空间分布。降水是决定地球上水分状况的一种重要因素,因此,降水量的多少与温度状况成为生物分布的主要限制因子。我国从东南至西北,可以分为 3 个等雨量区,因而植被类型也可分为 3 个区,即湿润森林区、半干旱草原区及干旱荒漠区。8、试述陆生植物对水因子的适应。根据植物与水分的关系,陆生植物又可分为湿生植物、旱生植物和中生植物 3 种类型。( 1)湿生植物还可分为阴性湿生植物和阳性湿生植物两个亚类。 阴性湿生植物根系不发达, 叶片极薄, 海绵组织发达,栅栏组织和机械组织不发达,防止蒸腾、调节水分平衡的能力差。阳性湿生植物一方面叶片有角质层等防止蒸腾的各种适应,另一方面为适应潮湿土壤而根系不发达,没有根毛,根部有通气组织和茎叶的通气组织相连,以保证根部取得氧气。( 2)旱生植物在形态结构上的特征,一方面是增加水分摄取,如发达的根系;另一方面是减少水分丢失:如植物叶面积很小,成刺状、针状或鳞片状等。有的旱生植物具有发达的贮水绢织。还有一类植物是从生理上去适应。( 3)中生植竹中生植物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介于旱生植物和湿生植物之间, 具有一套完整的保持水分平衡的结构和功能。9、试述土壤微生物对生物的影响。微生物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或还原者, 它们分解有机物质,释放出养分,促透壤肥力的形成。微生物直接参与使土壤有机体中营养元素释放的有机质矿质化过程和形成腐殖质的过程。在形成土壤团粒结构方面,微生物也起着直接的和间接的作用。 土壤中某些菌类还能与某些高等植物的根系形成共生体,如菌根、根瘤,它们有的能增加土壤中氮素的来源,有的能形成维生素、生长素等物质,利于植物种子发芽和根系生长。还有一些特殊的微生物,能使土壤环境得到改善而促使植物生长。10、试述风的生态作用。( 1)风对区域环境的影响。风带来的空气流动,产生大气中热量、水分等物质与能量的输送,影响和制约着不同地区的天气和气候。 风还对区域环境尤其是大气环境的净化产生重要影响。( 2)风对生物的影响。风力大小不同,其生态意义也不同。风对植物的直接影响有风媒(藉助风力传送花粉) 、传播种子、 风折和风倒等, 并间接影响植物的生长量、 形态与结构。风的有害影响主要表现在, 当风达到一定程度会降低植物的生长量,使植物矮化、变形,严重的引起风倒、风折等危害。风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动物的生命过程及其行为、数量和分布。11、试述地形要素的生态作用。地形因子对生物只是起间接的作用,但它可以通过控制光、水、气候、土壤及生物因素发挥其影响。陆地表面复杂的地形,为生物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生境。地形要素的生态作用表现在四个方面,即坡向、坡度、坡位和海拔高度。( 1)坡向主要影响光照强度和日照时数,并引起温度、水分和土壤条件的变化。南坡植物多为喜光的阳性植物,并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旱生特征;北坡植物多为喜湿、耐阴的种类。( 2)坡度的陡缓,控制着水分的运动,控制着物质的淋溶、侵蚀的强弱以及土壤的厚度、颗粒大小、养分的多少,并影响着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分布和形态。( 3)坡位不同,其阳光、水分和土壤状况也有很大差异。一般来讲,从山脊到坡角,整个生境朝着阴暗、湿润的方向发展。( 4)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山地的光照强度、气候、土壤按一定规律发生变化,并对生物的类型和分布产生相应地影响。山体越高,相对高差越大,垂直地带谱越复杂、越完整,其中包括的动植物类型也越多。12、逻辑斯谛增长曲线的形成过程及各阶段的特征。逻辑斯谛增长是具密度效应的种群连续增长模型, 比无密度效应的模型增加了两点假设:( 1)有一个环境容纳量;( 2)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是按比例的。按此两点假设,种群增长将不再是“ J”字型,而是“ S”型。( S”型曲线有两个特点:(1)曲线渐近于K值,即平衡密度; ( 2)曲线上升是平滑的。逻辑斯谛曲线常划分为 5 个时期:( 1)开始期,也可称潜伏期,由于种群个体数很少,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