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现代化》PPT课件.ppt

返回 举报
资源描述
第8章 农业现代化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研究的意义,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生产发展就是建设现代农业 ,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 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议题,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理论 当前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任务,第一节 农业现代化的原理,一现代化的基本涵义和标准 现代化概念是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基本涵义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现代化是一种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内容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 提出的现代化标准,(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3000美元以上; (2)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2-15%以下; (3)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45%以上; (4)非农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70%以上; (5)识字人口的比重80%以上; (6)适龄青年中大学生的比重10-15%以上; (7)每名医生服务的人数1000人以下; (8)平均预期寿命70岁以上; (9)婴儿自然死亡率3%以下; (10)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50%以上; (11)人口自然增长率1%以下。,二、农业发展的阶段,人类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从总体上说,这种划分是以生产力水平,主要包括生产工具、劳动者的技能和生产力的组合方式等为标志的。,1,原始农业,主要存在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历经7000多年,是农业发展的初期阶段。 主要特征:人类使用石器、棍棒等简单工具,有目的地种植和养殖以获得食物。 原始农业是人类从单纯获取“天然食物”(狩猎、采集),转变到有目的地种植、养殖以获得食物。 原始农业的生产技术十分落后,刀耕火种,完全靠天吃饭。原始农业的产量很低,只能依靠集体劳动,只能提供维持生存需要的食物。 原始农业的贡献是对野生动植物的驯化,实现了采集向种植业、狩猎向畜牧业的转变。,2,传统农业,传统农业是人类农业发展的一个很长的阶段,大约始于石器时代末期和铁器时代初期,大约从原始社会末期,经由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迄今,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仍然处于这一阶段。,传统农业的主要特征,1技术停滞 技术停滞是传统农业最基本的特征。所谓技术停滞,是指传统农业的农民以世代相传的直接经验为技术基础,使用基本由自己生产的简陋铁木农具和人力、畜力以及水力、风力进行生产。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对传统农业的研究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他在名著改造传统农业中指出,“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称为传统农业” 。,2低水平均衡,传统农业的生产率很低。但是资源配置却已经达到了最优,只是处于一种低水平的均衡。舒尔茨说,依靠重新配置传统农业的生产要素不会使农业生产有显著的增加,传统农业是“有效而贫穷的”。 阅读: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出版(中译本),第29-31页)。,3自然经济,传统农业是生计农业,由于技术停滞,传统农业的产量和生产率很低,产出和消费几乎是大小一致,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印度学者苏布拉塔加塔克和肯英格森特指出,“传统农业是以小型的家庭的农场为标志的。作为一个生产单位,传统农业不仅以其规模小为特征无论以所利用的资源量,还是以产出量加以衡量,而且以高度的自给自足为特点” 。 农业与经济发展,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出版(中译本),第5-6页。,3,现代农业,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农业。 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大体上是从18世纪末19世纪初开始,到20世纪6070年代基本完成。,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科学化(以现代自然科学为基础) 机械化(现代农业机械体系) 专业化(高度分工:生产环节分工;区域分工;作业工序分工) 社会化(农业产业组织创新) 市场化(农产品、农业生产要素成为商品;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 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城乡差别缩小(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三农业现代化,1,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含义 农业现代化就是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过程。,2,农业现代化的内容,在我国,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认识逐步深化: 最初,农业现代化就被理解为农业的机械化、化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四化”。 改革以后,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认识深化,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阅读:宣杏云、王春法:西方国家农业现代化透视,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出版 。,农业现代化的内容,(1)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用现代工业的技术装备武装农业,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和园林化。 (2)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指导和装备农业,主要包括良种化、化学化和改革耕作技术。 (3)农业劳动者现代化。主要包括农业劳动者思想观念转变、科技文化素质提高、人力资本增加。 (4)农业织管理现代化。包括农业产业组织方式现代化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3,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长期以来,人类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是“人类中心论”。人类以征服者的形象出现,掠夺式地对待自然。虽然极大地获得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但导致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尖锐矛盾。20世纪70-80年代兴起的可持续发展思潮是这一矛盾的产物。,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要求,两个基本要点: 经济发展要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 人类在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时,应当保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不能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 兼顾当代人利益与后代人利益。 当代人在创造和追求当前的发展和消费时,应当使自己与后代人的机会平等,而不是剥夺后代人应有的发展和消费权利,小结:一个比较一致接受的定义,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文化和科技素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为既具有高度生产力水平,又能保持和提高环境质量的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四,改造传统农业,1,传统农业停滞落后的根源 改造传统农业的前提是正确认识传统农业停滞落后的基本特征及其根本原因。印度学者加塔克和英格森特指出以下主要原因: 阅读:苏布拉塔加塔克和肯英格森特:农业与经济发展,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出版(中译本),第11-17页。,第一,传统农业社会缺乏适宜的替代技术。 传统农业的特点是劳动力充裕,资本稀缺,土地经营规模很小,农民的文化和科技素质很低,形成了农民世世代代使用的技术。在这样的状况下,西方现代农业的技术不可能直接运用到传统农业。,第二,农民对先进技术缺乏了解。,传统农业农民的文化和科技水平低,技术信息传播不畅、科技推广不力是重要的原因。 农业技术信息传播不畅的两个主要障碍:一是农业人口位于遥远和闭塞的地区,乡村基础设施极不发达;二是农民极度贫穷,负担不起寻求技术信息的交通通讯等费用。,科技推广不力:发展中国家可利用的农业咨询服务很少,由于农业职业地位卑微,很多人不愿意从事农业推广工作,城市职业市场存在吸收和培训适度数量的农业推广人员的困难;同时,向大量生活在边远农村有小农传播咨询服务的费用很高。,第三,农民不愿意承担采用新技术的风险与代价。 虽然传统农业的技术落后,却是安全保险的,而使用一项新技术意味着风险。传统农业中的农民是风险规避者,他们绝大多数处于生存水平线上,他们与西方国家农民的目标函数不同,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生存机会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第四,农民贫穷无力支付使用新技术的资金。 假定存在新技术,而且并非所有的新技术都存在风险,农民也愿意采用新技术,但是,他们缺乏足够的资金去购买新技术。资金市场对农民不信任,农民不容易获得贷款,或者只能以较高的利息才能获得贷款,从而阻碍了农民对新技术的使用。,第五,与先进技术配套的物资和设施供给不足。 假定存在新的技术,农民了解到新技术也愿意使用,农民能够通过储蓄或借款负担使用新技术的费用,但是,农民采用新技术仍然受到物质投入如种子、化肥、农药及灌溉设施等供给瓶颈的限制。这些瓶颈限制或者由于国内生产能力不足,或者是进口限制,或者仅仅因为国内运输条件和能力不足,等等,而不能把新技术及时地送到农民手中。,第六,传统农业社会僵化经济、政治和社会制度。 例如,土地占有不平等,市场制度不完善,农民几乎没有政治权力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等等,这些都削弱了农民采用新技术的刺激。,2,改造传统农业的技术进步,(1)农业技术进步的涵义 技术停滞是传统农业最基本的特征,改造传统农业必须引入现代生产要素,走技术进步的道路。 所谓技术进步,是指由于新的生产技术、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的运用,使得在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条件下,产出数量的提高或质量提高,或者生产既定数量的产出所需要的投入更少。 就农业而言,技术进步是指一个固定数量的农业资源能够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或者一个既定数量的农产品只需要比以前更少的农业投入。,2农业技术进步的道路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把技术分为两种类型,把促进其他投入品对劳动替代的技术称为劳动节约型,把促进其他投入品对土地替代的技术称为土地节约型技术。,一般认为,农业中机械技术为劳动节约型,生物和化学技术为土地节约型。劳动节约型技术的结果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化学和生物技术进步的结果是土地生产率提高。 在农业中,技术进步基本反映了农业资源的相对稀缺性,在土地丰富而劳动稀缺的国家,农业技术进步按照替代劳动的方向发展,在土地稀缺而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农业技术进步按照替代土地的方向发展。,3,改造传统农业的制度变革,(1)土地制度改革 在传统农业社会,农村土地占有极不平等,少数地主占有绝大多数土地,而占农村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却无地和少地,缺乏引进和使用现代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和经济能力。因此,改造传统农业必须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与创新。,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土地改革一般有以下三种形式: 地租契约改革。这种改革不涉及土地所有权的再分配,只是租佃契约的法律调整。 土地有偿转移。这种形式的土地改革涉及土地所有权的再分配,但是,失去土地的地主可以得到全部或部分的经济补偿。 土地无偿转移。这是最激进的土地改革形式,(2)建立市场经济制度 在传统农业社会,农民生产的大部分农产品供自己家庭消费,市场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很小。但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中,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迅速提高,市场逐渐成为农民配置资源的基本经济机制和工具。但是,传统农业社会的市场经济制度是不完善的,这就需要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制度。,农业市场经济制度主要内容:,(1)市场价格制度,主要指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的价格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和调节。 (2)市场流通制度,主要包括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的市场体系、市场基础设施和农产品流通市场的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则。 (3)市场信息制度,主要指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供求等市场信息的收集、发布,市场信息制度可以降低农产品流通的交易成本。 (4)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制度。为农业发展提供必要的经济和物资支持,减少或降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市场磨擦。,(3)农业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农民教育,向传统农业注入新技术是改造传统农业的关键。新技术必须首先发明出来,然后加以推广,最后由农民运用到农业生产中,这三个环节紧密相连,少了其中一个环节,新技术就不能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因此,改造传统农业必须开展新技术的研究发明、推广应用和农民教育。,第二节 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一、新中国现代化进程总体回顾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是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制度条件下才展开的。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就提出现代化建设。1954年,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提出建设强大的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这是党和政府高层第一次明确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内容。 但是,由于受“左”的思想路线影响,政治运动接连不断,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一再被延缓。,改革以来的现代化战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进行新的长征。 邓小平提出:“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翻,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三大”确认),党的第三代领导人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现代化思想。1992年10月党第十四大提出,加速广东、福建、海南、环渤海湾地区的开放和开发,力争经过20年的努力,使广东及其他有条件的地方成为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 党的第十五大论述了21世纪第一个10年、头20年、上半叶的奋斗目标,把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三步目标进一步细化。,党的第十六大指出我国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 广东目标:2030年全省率先于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2010年珠江三角洲率先于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生产发展,就是建设现代农业,强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 生活宽裕,就是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生活条件大大改善。 乡风文明,就是农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村民遵纪守法和睦诚信。 村容整洁,就是农村规划建设有序,卫生整洁。 管理民主,就是农村政治民主,人人都能表达自己的意愿,又能够统一集中。,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 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顺应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符合当今世界农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是促进农民增加收入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二、中国建设现代农业的任务,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1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 综合国内研究,我国现代农业的基本内涵: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我国现代农业化建设总体上要实现三个目标: (1)确保农产品的有效供给和优质安全,特别是要保证粮食安全,强化现代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多功能性。 (2)确保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多渠道、多产业、全方位地增加农民收入,不断缩小工农差距和城乡差距。 (3)确保农业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安全,在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为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2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基本特点 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必须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不仅要提高物质技术装备水平,而且要充分利用人力资源;不仅要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要提高土地产出率;不仅要充分利用农业自然资源,而且要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归纳国内研究的主流认识,我国农业现代化道路具有以下的基本特点: (1)坚持农村土地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 (2)坚持劳动密集与技术资本密集相结合,兼顾土地生产率和劳动生产率。 (3)实施农村城镇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发展战略。 (4)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3.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主要任务,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一、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建立促进现代农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 增加农业投入,是建设现代农业、强化农业基础的迫切需要。必须不断开辟新的农业投入渠道,逐步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政府持续加大投入、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特别要抓住当前经济发展较快和财政增收较多的时机,继续巩固、完善、加强支农惠农政策,切实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实实在在为农民办一些实事。,(一)大幅度增加对“三农”的投入。 (二)健全农业支持补贴制度。 (三)建立农业风险防范机制。 (四)鼓励农民和社会力量投资现代农业。,二、加快农业基础建设,提高现代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是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必须下决心增加投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改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的局面。 (一)大力抓好农田水利建设。 (二)切实提高耕地质量。 (三)加快发展农村清洁能源。 (四)加大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五)发展新型农用工业。 (六)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建设现代农业的科技支撑,科技进步是突破资源和市场对我国农业双重制约的根本出路。必须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 (一)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二)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 (三)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农业技术。 (四)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 (五)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四、开发农业多种功能,健全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 农业不仅具有食品保障功能,而且具有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功能。建设现代农业,必须注重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向农业的广度和深度进军,促进农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一)促进粮食稳定发展。 (二)发展健康养殖业。 (三)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四)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 (五)推进生物质产业发展。,五、健全农村市场体系,发展适应现代农业要求的物流产业 发达的物流产业和完善的市场体系,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保障。必须强化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培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一)建设农产品流通设施和发展新型流通业态。 (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市场服务。 (三)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 (四)积极发展多元化市场流通主体。,六、培养新型农民,造就建设现代农业的人才队伍 建设现代农业,最终要靠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必须发挥农村的人力资源优势,大幅度增加人力资源开发投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为推进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一)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 (二)加强农民转移就业培训和权益保护。 (三)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 (四)提高农村公共服务人员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妇产科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