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数学教育ppt课件

返回 举报
资源描述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 的设计与指导,第五章,1,本章要点,一、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概述 二、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 三、认识10以内数概念的教育 四、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教育 五、认识量的教育 六、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 七、认识时间的教育 八、认识空间方位的教育,2,案例:电影票上的数字信息,3,第一节 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概述,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概念 (一)含义 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掌握数学概念,探索周围世界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认知)培养对数学的兴趣(情感)并学会以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常见问题(技能/能力)的过程。,4,一、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概念,(二)意义 1.数学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工具,是每个人应具备的文化素养之一; 2.有助于幼儿形成对生活和周围世界的正确认识; 3.有助于幼儿思维能力和良好思维品质的培养; 数学思维的体操 4.有助于日后的小学数学学习 为将来做准备,5,一年级学生数学成绩,6,补充: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1)从具体到抽象 学前儿童的思维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物体的认识往往需要借助具体直观的材料。 如:认识三角形的特征,需要提供具体的三角形的东西让幼儿进行直观的感知和操作。 大班儿童可以进行一定的抽象思维活动。,7,补充: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2)从个别到一般 学前儿童数学概念的形成,不仅存在一个逐步摆脱具体形象,达到抽象水平的过程,同时也存在一个从理解个别具体事物(数字和个别物体对应)到理解其一般和普遍意义的过程。 例:按物取数和按数取物,8,补充: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3)从外部动作到内部动作 外部动作:数字运算借助于外显的动作 例:一 一点数,扳手指数 内部动作:进行列式运算 例:2+3=?,9,补充: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4)从同化到顺应 皮亚杰认为,同化和顺应是儿童适应外部环境的两种形式。同化是指个体将外部环境纳入自身已有的认知结构中;顺应则是指个体改变已有的认知结构去适应外部环境。,10,补充: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5)从不自觉到自觉 年龄较小的幼儿在掌握数概念的过程中,尚未能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本质的、抽象的特征来理解,而停留在具体经验上、外部动作上、没有思维和语言上的抽象内化来支持。 不自觉:学习没有明确的目的性、是玩的,没有语言、思维的支持 自觉: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能用语言、思维支持,11,补充:学前儿童学习数学的心理特点,(6)从自我中心到社会化 幼儿在进行数学操作活动时,往往只关注于自己的动作且不能很好地内化,更不能关注到同伴的思维或与同伴产生基于合作、交流、有效的行动。 例:一位小班幼儿在给卡片分类时,他自己是按照形状特征分的,当看到同桌是按照颜色特征分的时,就说别人是乱分的,但问其“按照什么分的”时,却不能回答,经提醒,才能认识到别人分类的依据。,12,13,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一)目标制定依据 1.儿童自身的发展特点(如年龄特点和个别差异) 2.国家和社会发展要求: 1952幼儿园暂行教学纲要(试行) 1981幼儿园教育纲要 200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201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3.学科本身特点(系统、严谨、逻辑性强),14,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二)目标层次,15,二、幼儿园数学教育的目标,1.总目标纲要 (1)兴趣、好奇心、求知欲 数、量、形、时间、空间 (2)获得感性经验 (3)利用数学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4)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16,2.年龄阶段目标指南,目标1 初步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和有趣,17,目标2 感知和理解数、量及数量关系,18,2.年龄阶段目标指南,目标3 感知形状与空间关系,19,指南数学目标主要观点,1.数学是幼儿学习的一个完整而独立的内容,是入学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 2.幼儿的数学教育,既要帮助他们掌握数学概念,更要培养其对数学的态度:喜欢数学,养成数学的思维习惯; 3.数学学习的内容包括两大系列:数与量;几何形状与空间; 4.数学教育的内容要考虑发展适宜性,要遵循幼儿的学习路径。,20,3.具体活动目标具体,可操作P129,(1)表述对象 教师or幼儿 (2)表述内容 A 认知 B 情感、态度 C 能力(技能),21,三、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一)集合 (二)10以内的数概念(基数、序数) (三)10以内的加减运算 (四)几何形体(平面/立体) (五)量(量与测量) (六)空间(上下、前后、左右) (七)时间(早中晚、昨今明、年月日、时分秒、星期),22,三、幼儿园数学教育的内容,上述七项内容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关系: 数量关系 形体关系 时空关系,23,四、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一)教学活动中的数学教育 1.数学教学活动 2.其他领域教学活动(渗透),数学教学活动,特点:事前经过缜密的筹划、准备 内容:专门指向数学的 形式:集体、小组、集体+小组,24,四、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二)游戏活动中的数学教育 1.利用玩具和各种材料,25,2.在建筑游戏中的数学教育,26,3.在角色游戏中的数学教育,27,4.在区角活动游戏中的数学教育,28,四、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二)游戏活动中的数学教育 超市分类、统计 小小服装设计师测量 老狼老狼几点了认识时钟,29,四、幼儿园数学教育的途径,(三)日常生活中的数学教育 利用日常生活中充满数、量、形知识的内容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儿童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如上下 楼梯时可让儿童一面走,一面计算楼梯的数量;午餐时,可让儿童比较一下碗、勺的数量多少;整理玩具或积木时,可启发儿童思考以下如何分类等等。,30,31,各种各样的水果,32,钟表与时间,33,五、幼儿园数学教育的方法,(一)操作法 操作法是指教师提供给儿童合适的材料、教具、环境,让儿童在自己的摆弄、实践过程中进行探索,获得数学感性经验和逻辑知识的一种方法。(蒙氏教具),教师:提供材料、创设环境 幼儿:探索、实践 目的:,方法,数学感性经验 逻辑知识,34,操作法分类,分 类,性质 组织形式,示范性操作 验证性操作 探索性操作 创造性操作,集体操作 个人操作,35,使用操作法应注意的问题,1.明确操作目的 2.创设操作条件(材料、场所、时间) 3.交代操作规则 4.观察引导 5.交流、评价 6.体现年龄差异和水平差异,36,(二)比较法,1.含义 比较法是通过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的比较,让幼儿找出它们在数、量、形等方面相同和不同的方法。 例如:,长方形与正方形 比较量 比较数,37,(二)比较法,2.分类,分 类,简单的比较(2个) 复杂的比较(2个),性质 排列形式,对应比较 非对应比较,重叠式 并放式 连线式,单排比较 双排比较 不同排列形式的比较,38,(三)游戏法,1.含义 游戏法是根据儿童好动的天性、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儿童感兴趣的游戏之中,让儿童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各种游戏活动中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39,2.游戏法的分类,(1)操作性数学游戏 这类游戏是指儿童通过操作玩具或实物材料,从而获得数学知识的一种游戏。它也有一定的游戏规则。 (2)情节性数学游戏 这类游戏具有一定的游戏情节、内容和角色,特别适合于年龄小的儿童。通过游戏情节的安排来体现所要学习的数学知识。,40,2.游戏法的分类,(3)竞赛性数学游戏 带有竞赛性质的数学游戏更适合与中、大班,不仅能满足儿童的竞赛、好胜心理,而且有助于对知识的巩固和培养发展儿童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 如:“看谁答得对” (4)运动性数学游戏 这类游戏是指寓数学概念或知识于体育活动之中的游戏。,41,2.游戏法的分类,(5)运用各种感官的数学游戏 这类游戏主要通过不同的感官进行数学学习,强调儿童对数、形知识的充分感知。(听声说数) (6)数学智力游戏 这是一种运用数学知识以促进儿童智力发展为主的游戏。数学智力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儿童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其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独特性以及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42,3.游戏法应遵循的原则,1.联系生活实际的原则 2.符合个体差异的原则 3.坚持儿童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相结合的原则,43,(四)启发探索法,1.含义 发现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教学的初步知识和概念直接向儿童讲解,而是引导儿童依靠已有的数学知识和经验去发现和探索并获得初步数学知识的一种方法。 (正方形与正方体),44,(四)启发探索法,方 法,要求:不直接传授知识 前提: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基础 关键:幼儿亲自发现、探索,45,2.启发探索法注意事项,(1)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2)用材料引发儿童探索 (3)多给儿童提供选择的机会 (4)教师要营造宽松、接纳、自由的氛围 (5)用问题引领儿童深入探究 (6)让每个儿童都有成就感,46,(五)讲解演示法,1.含义 讲解演示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和运用直观教具把抽象的数、量、形等知识加以说明和解释,具体地呈现出来的一种教学方法。,方法,手段:语言、教具 做法;说明和解释 内容:数、量、形等知识,47,(五)讲解演示法,2.应注意问题: 第一,必须突出讲解的重点,且语言要简练、准确、形象、通俗; 第二,演示的教具要直观、美观、易观察; 第三,演示的教具应放得高一些,以便让全体幼儿都能看得见; 第四,可与操作法、发现法等结合使用。,48,(六)寻找法,1.含义 寻找法是让儿童从周围生活环境中寻找数、量、形及其关系或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按数、形要求寻找相应数量的实物的一种方法。,49,(六)寻找法,2.寻找法的形式 第一,在自然环境中寻找。 第二,在已准备好的环境中寻找。 第三,运用记忆表象寻找。,50,(六)寻找法,3.寻找法应注意问题: (1)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及儿童的年龄特点适时适宜地选用,避免形式主义。 (2)可以和游戏法相结合,特别是年龄小的儿童,利用游戏的口吻、游戏的情节及游戏的情景启发儿童寻找。 (3)教师对儿童的寻找要进行必要的引导和启发。,51,第二节 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52,第二节 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集合是现代数学一个基本概念 。对学前儿童进行感知集合的教育十分重要,其重要性不仅是因为集合在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因为它符合学前儿童掌握初步数概念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同时也是学前儿童正确学习和建立初步数概念及加减运算的感性基础。,53,54,什么是集合? 集合是指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具体的或抽象的对象汇总成的集体,这些对象称为该集合的元素。,55,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幼儿感知集合的教育是指在不教给集合术语的前提下,让幼儿感知集合及元素,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集合中元素的数量,并将有关集合、子集,及其关系的一些思想渗透到整个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中去的活动。 感知集合是幼儿数概念形成和发展的感性基础。,56,集合的表示方法,1、列举法 1、2、38、9、10 2、描述法 10以内的双数,57,3、韦恩图表示法,58,一、学习分类,分类是把相同的或具有共同特征(属性)的东西归并在一起,幼儿分类主要经过辨认(区分)和归并(归类)这两个步骤。,59,60,(一)幼儿常用的分类形式,1.按物体的名称分类 2.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分类 3.按物体的量分类 4.按物体的用途分类 5.按物体的材料分类 6.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7.按物体间的联系分类 8.按照物体的其他特征进行分类 思维要求 (一维特征/二维三维特征),61,62,(二)学习分类的教育目标,小班 1.学会从一堆物体中,根据范例和口头指示分出一组物体; 2.学会按照物体的一种外部特征(颜色、形状等)或者量(多少、大小、长短等)的差异进行分类,宜在4个左右; 3.要求幼儿理解并掌握分类的有关词语:(不)一样,都是,放在一起等。,63,64,(二)学习分类的教育目标,中班 1.学会按照物体的一种外部特征(颜色、形状等)或者量(宽窄、厚薄、粗细、轻重等)的差异进行分类,一般不超5个; 2.学会按照物体的数量分类; 3.理解并掌握分类的有关词语:合起来,分开分成。,65,66,(二)学习分类的教育目标,大班 1.学会按照物体的两个特征(颜色和形状、大小和颜色、大小和形状等)进行分类; 2.能自己确定分类标准,自由分类,并能用语言表述分类结果; 3.引导幼儿初步理解集和子集的关系(苹果和青苹果)。,67,68,(三)学习分类的方法,1.操作最主要、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流程: (1)让幼儿感知和辨认分类对象的名称、特征和差异 (2)说明要求和分类含义 (3)按照范例和口头指示进行分类 (4)启发幼儿自己思考和探索如何分类 (5)对不同年龄幼儿提出不同分类干扰条件,以逐步提高分类难度 (6)讨论分类结果,以巩固类概念和理解类的包含关系,69,(三)学习分类的方法,2.游戏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形式 “小动物找家”,70,3.分类活动的注意事项 (1)重视分类活动中材料的提供(充足、差异性) (2)充分利用游戏引导幼儿分类 (3)充分利用日常生活情景引导儿童分类 (4)活动过程注重幼儿交流分类的结果 (5)引导幼儿尝试多种分类方式 (6)与其他数学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图形、数概念),71,二、认识“1”和“许多”,1自然数的基本单位 许多两个及两个以上元素 为正确学习逐一计数和认识10以内的数奠定基础。,72,二、认识“1”和“许多”,(一)教育目标 1.能区别1个和许多个物体 2.理解1和许多的关系 3.学会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这两种词汇,73,二、认识“1”和“许多”,(二)认识方法 1.各种感官感知 2.分合操作 3.在生活中寻找和运用 在准备好的环境中寻找 在自然环境中寻找 教幼儿运用记忆表象寻找,74,三、比较两组物体的相等和不相等,含义 教幼儿学会用一个对一个的对应比较方法,比较两个集合中元素的数量(不)相等。,75,三、比较两组物体的相等和不相等,(一)教育目标 1.学会将两组物体进行一对一的摆放 2.学会用对应的方法比较两组物体的多少 3.理解和运用多少或一样(不一样)多等词汇,76,三、比较两组物体的相等和不相等,(二)比较方法 1.重叠法 将一组物体摆成一行,再将另外一组物体一个对一个地重叠在前一组物体上。,77,78,三、比较两组物体的相等和不相等,79,三、比较两组物体的相等和不相等,(二)比较方法 2.并放法 将一组物体摆成一行,再将另外一组物体一个对一个地并排放在前一组物体旁边。,80,三、比较两组物体的相等和不相等,(二)比较方法 2.并放法,81,三、比较两组物体的相等和不相等,并放法要求:不同年龄,要求略有出入 (1)上下对齐,保持一定间距 (2)从左向右,按顺序摆好 (3)物体不一样多时,两组物体数量相差一个更合适 (4)物体数量一般不超过5个 (5)比较时用具体的实物或教具,82,三、比较两组物体的相等和不相等,(二)比较方法 3.连线法 将两组物体用线连起来比较,83,找影子,84,关系配对,85,第三节 认识10以内数概念 的教育,86,3岁的红红可以清楚地从1数到10,可一次老师请她数玩具柜上有几个娃娃时,她用手指点数着:1、2、3、4、5,数完后,她告诉老师玩具柜上有4个娃娃。 4岁的平平已经认识阿拉伯数字,知道可以用数字表示物体的数量,如数字“1”可以表示1个苹果,1个皮球,1个娃娃等,数字“2”可以表示两个一次他看见纸上画着4个苹果,他就在每个苹果上面都盖上“4”的数字印章。,87,以上两名幼儿的表现,反映了儿童数概念形成、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点。红红虽能口手一致地点数物体,但她还没有总数概念,所以未能正确说出娃娃的数目。平平对数字意义的认识正在建构中。他知道4个苹果可以用数字4表示,但是对每一数字表示物体数量这一意义还未完全理解,所以他给每个苹果都盖上1个数字“4”的印章。教师只有了解这些特点,才能更好的对儿童进行教育。,88,幼儿数概念的建构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连续的发展过程。简单来说,幼儿数概念形成有三个标志: 1.掌握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理解10以内自然数的顺序 3.理解10以内数的组成,89,美国心理学家格尔曼认为,幼儿在计数过程中必须遵循五条基本原则: 1.一一对应原则,即儿童在数数时,一个数只能对应一个物体 2.固定顺序原则,即数与数之间有一个不变的顺序(1 2 3 ) 3.基数原则,即数到最后的一个数的值代表这个集合所含元素的个数 4.顺序无关原则, 即一个集合的数目,和从什么地方开始数数无关 5.抽象原则,即关于数数的原则可以用于任何事物,90,一、认识10以内数概念的教育内容,(一)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二)10以内序数 (三)10以内相邻数及等差关系 (四)10以内数的守恒 (五)读写10以内数字和10以内数的组成,91,计数的实质:将具体集合的元素与自然数列里从“1”开始的自然数之间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 幼儿计数能力的发展顺序是: 口头数数 按物点数 说出总数 掌握数的守恒,92,(一)认识10以内基数,基数:表示集合中元素数量的数,认识10以内基数是数概念中最基础的内容。 关于基数的教育贯穿于各个年龄班。,93,94,2.认识10以内基数的方法,(1)按物点数基本形式 首先,将要数的物体排成一排(列),用食指从左到右(从上到下),边数边说出数词。(边出示实物边数) 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时用食指围绕所点数的物体画一个圈,提高声音或者延迟声音说出相应的数词,以突出和强调这个数就是物体的总数。 用手点数(小班)用眼点数(中班)默数(大班)。,95,注意事项,A 注意训练幼儿手眼的协调 B 注意点数中动作的作用:用手指点着数或点头可以帮助幼儿理解数词和物体数量相对应的关系,人手一套教具地点数。 C 以声音或概括化的姿势强调总数。 D 注意通过多种实物,逐步抽象出数概念。 E 不断变换点数形式,提高点数兴趣。,96,点数形式,把实物排成一行点数 数同类的,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物体。 用游戏的方法。如户外排球、跳几次,几个沙包 看图标数字 看数字画图 用眼点数 默数 逐一点数按群点数,97,2.认识10以内基数的方法,(2)教幼儿运用各种感官计数 用听觉感知声音的次数 幼儿边听边数:拍手次数 先听,心中数,最后说出总数。 闭着眼睛听声音数数:往瓶子里扔豆子的声音判断老师放了多少豆子在里面。 运用触觉感知物体的数量 摸摸口袋里有多少物品(但数量不能太多) 运用运动觉感知运动的次数 跳绳,踏步,98,2.认识10以内基数的方法,(3)教幼儿理解数的形成 即理解一个数加上1形成下一个数,99,2.认识10以内基数的方法,(4)按数取物和按物取数 (1)在设计好的情景中按数取物:积木区多少小朋友,放多少积木; (2)在生活环境中按数取物:吃饭摆碗筷、杯子、勺子;每张桌子旁几个小朋友;数扣子。 (3)运用记忆表象按物取数:娃娃家里的物品和人。,100,2.认识10以内基数的方法,(5)教幼儿理解数的守恒 教幼儿学会不受各种因素干扰正确判断物体数量。 (1)选择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同类物体; (2)选择大小、颜色、形状不同的不同物体; (3)选择各种不同排列的物体。,101,102,103,104,2.认识10以内基数的方法,(6)教幼儿倒数和接数 倒数:逆向 接数:选择任意数字,数到1或10 讲解演示 游戏练习:卡片游戏,拍手游戏等,105,2.认识10以内基数的方法,(6)教幼儿倒数和接数,106,(二)认识10以内序数中班,1.目标 (1)理解序数的含义,能用序数词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的排列次序 (2)学会从不同方向确定物体的排列顺序,107,(二)认识10以内序数中班,2.认识10以内序数的方法 (1)讲解演示 出示动物卡片,数并排队 小朋友自己排队和提问,108,(二)认识10以内序数中班,109,(二)认识10以内序数中班,2.认识10以内序数的方法 (2)教幼儿用计数方法确定序数 第一、第二、第三 (3)向幼儿说明确定序数的方向 物体排列的顺序可因起始方向的不同而改变 奇数个物体,中间数序数不变,110,(二)认识10以内序数中班,2.认识10以内序数的方法 (4)操作和游戏活动 换位置游戏 (5)渗透于其他领域和日常生活中,111,(三)认识10以内相邻数大班,主要内容:认识三个相邻数及自然数列的等差关系 1.目标 知道每个自然数(10以内)在自然数列中的位置以及与相邻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112,(三)认识10以内相邻数大班,2.认识10以内相邻数的方法 (1)讲解演示直观教具(以中间组别为核心,前后比较),113,(三)认识10以内相邻数大班,2.认识10以内相邻数的方法 (2)探索相邻数的规律 归纳总结:除1以外,按顺序排列的10以内的自然数,每个都比前面多1,比后面少1 (3)游戏活动:找邻居,114,115,(四)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大班,1.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的目标 (1)知道10以内数除”1“以外,任何一个数都可以分为两个较小的数,这两个较小的数合起来仍是原来的数;学会按顺序进行数的分合。 (2)知道一个数和它分出来的两个较小的数之间的关系:这个数比分出的两个数都大。 (3)能感知和理解两个较小的数之间的互补关系和互换关系。,116,(四)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大班,2.认识10以内数的组成的方法 (1)分合操作并学会记录(4的组成),117,(2)探索数的组成规律,互换:位置交换,总数不变 互补:被分成的两个数,一个增加,另一随之减少,118,(2)探索数的组成规律,119,(3)巩固活动游戏,儿歌等,凑 十 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 二八二八手拉手, 三七三七真亲密, 四六四六一起走。, 五五凑成一双手。,120,(五)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1.目标 (1)学会认读阿拉伯数字,并用数字正确表示10以内物体数量。 (2)学会正确书写阿拉伯数字,掌握正确书写姿势,笔数顺序和书写格式等。,121,(五)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2.认读阿拉伯数字的方法 (1)用多种教具,结合数数讲解数字意义。 (2)用比喻法记住字形。 (3)用比较法区分形近数字 (4)用比较法读准字音 (5)用游戏法体验数字和物体数量关系 (看物找数字,连线游戏),122,(五)认读和书写阿拉伯数字,3.书写阿拉伯数字的方法大班 (1)示范讲解书写姿势 坐姿+握笔+讲解注意事项 (2)书写练习 食指空中+本子+黑板展示,123,第四节 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教育,124,125,一、 10内数的加减运算概念发展,逐一加减按群加减 逐一加减实际是顺接数和倒数 按群加减实际依靠的是数概念 素养,顺序,具体抽象,126,一、 10内数的加减运算概念发展,专业素养,三水平,动作水平加减直观材料+动作(合并、取走) 表象水平加减头脑表象 头脑中两只蝴蝶 概念水平加减抽象数概念 1+1=2,127,一、 10内数的加减运算概念发展,专业素养,难度特点,加法减法 加减数小加减数大 理解、 应用题掌握算式,128,二、 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教育目标,1.解答和自编游戏与生活中的口述应用题 2.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 3.认识符号(+、-、=)、初步认识加减算式并会运算。,129,三、 学习10以内数的加减教育活 动设计与组织指导,学习自编口述应用题 促进幼儿了解生活中简单的数量关系 学习实物加减 具体化 学习加减的最初阶段 学习列式运算 抽象化符号记录,内容,130,(一)自编口述应用题,提出问题示范,教师示范 编题,幼儿 练习 编题,循序渐进,131,(一)自编口述应用题,1.教师示范编题,引导幼儿了解应用题结构,132,(一)自编口述应用题,2.教师示范提问题,引导幼儿区分疑问和陈述句 (1)语气不同 (2)内容不同 肯定句:有答案,无问题 疑问句:有问题,无答案,133,(一)自编口述应用题,3.采用各种形式让幼儿练习编题 (1)幼儿模仿 (2)幼儿补充 (3)教师演示,幼儿编题 (4)看图编题 (5)根据算式或数字编题 (6)自由编题,134,(二)学习实物加减,1.借助直观教具口述应用题 教具+编题 常用字:来、走、去(加减) 2.运用数的组成知识进行运算 常用字:合、分、剩,135,(三)学习列式运算,实物加减简单符号记录 运算符号列式运算,136,(三)学习列式运算,1.使用直观教具编讲口述应用题 (1)教具演示+口编应用题 (2)数字表示已知数和答案 (3)分析运算方法,出示运算符号并引出算式,137,(三)学习列式运算,2.运用数的组成知识列式运算,138,(三)学习列式运算,3.启发幼儿探索加减运算规律 (加法交换律和加减的互逆关系) 按照数的组成的三个数可以列出两道加法和两道减法算式。数字一样,顺序不同,一推三。 1+2=3 3-1=2 2+1=3 3-2=1,139,(三)学习列式运算,4.多种方式练习列式运算 常用方法: 看图列式 看物列式 游戏活动 操作活动,140,(四)认识零和得数为零的运算,1.出示零,讲解零(认识、明白意义) 2.什么样的情况下列式等于零 数减去它本身(或由它分成的数),141,第五节 认识量的教育,142,任何具体事物都有量方面的特征,它通常用数(量数)和单位量(计量单位)来表示。 量又是往往与物体大小、线段长短、距离远近等相关的。 例子:亮亮四岁半时,一次,在玩汽车游戏时,把汽车一辆接着一辆地排在“停车场”的线上,不一会儿他欢喜地喊到:妈妈,我的停车线好长啊,能排8辆汽车呢。,一、量及幼儿认识量的特点,143,量可以分为不连续量(分离量)和连续量(相关量)两种。 不连续量是表示物体的集合元素有多少的量;连续量是表示物体属性的量。不绝对 俄国有一个故事说;“有位老奶奶要给三个孙子分吃两个土豆,因为不好分割,就把土豆做成了汤,分给三个孙子喝了。”老奶奶是把离散量的土豆,变成了连续量的土豆汤,从而解决了难题。,144,幼儿认识量的特点,(一)从笼统、不精确到精确 长的、高的、大的=大的词汇丰富 (二)从明显差异到不明显差异 最大、长、高量的排序 (三)从绝对到相对 无比较概念量的相对性,145,二、幼儿认识量的教育目标,(一)小班 1、会用观察、比较的方法,区别大小和长短不同的物体,会正确运用“大小“、“长短“词汇。 2、能从4个大小或长短不相等的物体中找出并说出哪个最大(最长)最小(最短)。 3、能按物体的外部特征:形状、颜色或量(大小、长短)的差异进行4以内的物体排序 。,146,(二) 中班 1、能区别并说出物体的粗细、厚薄、高矮。 2、能从5、6个大小(长短、高矮、粗细、厚薄)不同的物体中找出等量的物体(其中两个是相同量)。 3、能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7以内的正逆排序,会按一定的规律排序物体。,147,(三)大班 1、学会区别和表达物体的宽窄、轻重、远近等特征,初步理解量的相对性。 2、能按规律排列和自由排序,以及按物体量的差异进行10以内的正逆排序,初步感知物体之间的传递性、双重性和可逆性关系。 3、理解量的守恒,知道物体的外形、摆放位置等发生了变化,它的量不变。 4.学会自然测量 利用身边常见的自然物,如脚步、树枝等作为测量工具进行直接测量,而不是用直尺等的标准工具的测量。,148,三、幼儿学习量的概念的意义,(一)幼儿期重量感知觉的发展是幼儿日后掌握重量概念和重量测量的基础。 例1:强强刚会走路时,一次他想举起自己坐的小木椅子,摇摇晃晃尝试了几次,他确信自己无能为力时,就期盼地看着爸爸,求助于成人了,嘴里说着:“重、重!” 例2:一天,爸爸和强强玩“脑筋急转弯”游戏,爸爸问:“大气球和小橡皮球比谁轻谁重?”强强回答:“大气球轻,小橡皮球重。”“为什么?大气球大呀?”强强一副自信地说:“我比过,大气球虽然大,可是它就是轻。”,149,(二)幼儿期的排序教育有助于幼儿数概念的形成 例:扬扬穿了一串珠子,一个圆形一个椭圆形地进行排列。老师指着一个圆形的珠子问:“扬扬,你穿了几个这样的珠子?”于是扬扬把串珠平放在桌子上,食指按顺序点圆形的珠子,嘴里数着:“1、2、3”。,150,(三)测量的学习可培养幼儿解决简单实际度量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例子:亮亮用一根小棍测量了饭桌和小床的长度后,知道了床比桌子要长;亮亮又用杯子往大小不同的瓶子里倒水后,奇怪:一个瓶子能装3杯水,可乐大瓶却能装5杯水,可乐大瓶比小瓶能多装2杯水。亮亮的这一发现使他产生了再试一试用大小不同瓶子装水的兴趣,151,四、认识量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量的比较 1.运用各种感官,感知物体的量 (1)两个物体比较,认识和区别某个量的不同 (2)三个以上物体比较,认识量的相对性,152,四、认识量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量的比较 2.运用重叠、并比法,比较物体的量 (1)根据物体材料和比较内容的不同选择合适方法(高矮,长短,轻重) (2)比较高矮时物体放在同一水平面上,153,四、认识量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量的比较 3.运用寻找法,描述物体的量 准备好的环境自然环境记忆表象 (描述),154,四、认识量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一)量的比较 4.运用游戏法,区别物体的量 如:反义词游戏 连线游戏(量词),155,四、认识量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二)量的排序 三个内容: 按照物体量的差异排序 按照物体数量排序 按照特定规律进行排序(男女间隔),156,四、认识量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二)量的排序 1.示范讲解 讲解排序的要求 高矮竖排,长短一端对齐,形状先后,157,四、认识量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二)量的排序 2.动手操作 (1)按照教师口头指示操作 (2)自由排序,158,四、认识量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二)量的排序 3.探索物体序列规律 (1)可逆性从大到小,从小到大 (2)双重性除了1,排列中的任一元素比前大比后小 (3)传递性AB,BC,则AC。,159,四、认识量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三)量的守恒 指物体的大小、长短等不受物体外形和摆放位置的变化而改变,包括面积守恒、体积守恒、长度守恒、质量守恒等。 (1)单个物体量的变式 一条绳子的形状与长度,160,四、认识量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三)量的守恒 (2)比较同等量的两份物体(体积守恒) 两块橡皮泥和两杯水,161,四、认识量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三)量的守恒 (3)运用数表示量的守恒 面积守恒,162,四、认识量的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三)量的守恒 (4)渗透整体与部分关系的思想 容积守恒 小杯与 大杯,163,(四)自然测量 测量:是指把一个要测定的量同一个作为标准的同类量进行比较的过程。用来作为计量标准的量,叫做计量单位。 自然测量:指利用自然物来测量物体的长短、高矮、粗细、轻重等,或用小棍、竹竿测量长短,目测大小、距离,步测远近等。,164,(四)自然测量 1.讲解示范 (1)怎样开始工具与物体对齐 (2)做好测量标记 (3)移动测量工具(水平、垂直) (4)统计测量结果 (单位X标记数),165,(四)自然测量 2.实践操作 (1)教师提供测量工具和对象(自由选择对象和工具) (2)测量 (3)交流 (4) 日常生活练习,166,(四)自然测量 3.探索和初步理解测量工具与结果之间的关系 (1)同样物体不同工具 (2)不同物体同样工具 (3)不同物体不同工具,167,例1:一天王老师请幼儿用小棒测量自己桌子、椅子的长和宽,并且记录下来。幼儿可忙开了,等幼儿“完成任务”后。教师请幼儿讨论说出测量的结果。 讨论问题:大家测的结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一样?为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同一张桌子不一样长的小棍测的结果不一样?引导幼儿再认真测量一次。,168,最后明确:正确的测量方法是,测量工具的顶端要和被测量物体的顶端对齐(怎样开始测量);测量一次后要做个记号;(标记);量第二次时,工具的顶端要紧接着记号后面量,这样测的结果才较准确(移动);计算标记,记住最后的量数作为结果(统计),169,例2:吃完午饭,钱老师带领着幼儿到操场,她请小朋友用脚步测量从攀登架到滑滑梯的距离请幼儿说说这段路自己走了几步,然后引导幼儿讨论:同样的距离,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步数多?有的小朋友步数少?测量结果的多少和什么有关系?,170,第六节 认识几何形体的教育,171,一、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特点 1. 从粗略的感知到精细的辨认 2. 常把物体与形体相混淆,常用物体名称取代形体名称 3. 平面图形与几何体相混淆 4. 对几何形体的认识与生活经验有关 5. 没有形成形体守恒的观念,172,二、幼儿认识几何形体的目标 (一)小班 1认识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知道这些图形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2能不受图形颜色、大小的影响,按圆形、正方形、三角形进行分类。,173,(二)中班 1认识长方形、椭圆形、梯形,能正确说出这些几何形的名称,知道其基本特征。 2能不受图形颜色、大小、摆放位置等的影响,正确地辨认图形。 3会按照图形的不同进行分类。 4能运用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行简单的拼合活动。,174,(三)大班 1认识球体、正方体、圆柱体、长方体,能正确说出几何体的名称和基本特征 2能根据形体的特征进行分类。 3能区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175,三、认识平面图形的教学方法 1运用视觉、触摸觉感知图形,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 步骤: (1)观察23个实物,触摸感知物体面的轮廓 (2)观察图形与实物,找出其相同点 (3)告诉幼儿这种图形的名称、特征 (4)出示颜色、大小、摆放形式不同的图形,理解图形守恒。,176,如:认识圆形,圆 形,177,提问:这是什么?是什么形状的?,178,形圆,179,操作练习,认识正方形,180,181,正 方 形,182,2通过图形和图形的比较,认识图形,掌握图形的基本特征(中班),183,3通过对图形的 分割与拼合,认识 图形之间的关系 蒙台梭利教具 图形分解盒,184,4通过操作或游戏等多种活动复习巩固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给平面图形涂色 折、剪、画图形 图形分类 数图案中的图形 寻找图形以及与图形相似的物体、盖图形印章 用平面图形拼成物体的形象或有情节的画面,185,涂一涂,186,试一试,折成形状大小一样的两部分。,折一折,187,剪一剪,188,圆形,曲,直,三条边,三角形,正方形,189,长方形( )个 正方形( )个 三角形( )个 圆形 ( )个,2,3,4,数一数,2,190,猜一猜,藏着的是什么图形? 在正确图形下面打“”,191,猜一猜,藏着的是什么图形? 在正确图形下面打“”,192,猜一猜,藏着的是什么图形? 在正确图形下面打“”,193,用哪个物体可以印出左边的图形?,194,拼拼贴贴,195,四、 认识立体图形的方法 1通过观察和触摸感知几何体的特征 2比较平面图形和几何体以及几何体之间的不同 认识正方体(正方形)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 3操作或游戏巩固认识,196,197,正方形,圆形,三角形,198,把有关系的图形连起来,送图形回家,199,第七节 认识时间的教育,200,一、幼儿认识时间的发展 二、认识时间的教育目标 三、认识时间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201,一、幼儿认识时间的发展,(一)认识时间比较困难(抽象性) (二)表达时间的词汇具有含糊性 (三)容易受生活经验的影响,202,二、认识时间的教育目标,(一)小班 初步理解早上、晚上、白天、黑夜的含义,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这些词汇,203,(二)中班 理解昨天、今天、明天的含义,并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运用这些词汇,204,(三)大班 1.认识钟表及其用途,知道时针、分针的名称和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与半点。 2.知道一个星期有7天,以及这7天的名称和顺序,知道今天、昨天、明天分别是星期几。 案例:纪录片幼儿园(第40分钟),205,三、认识时间教育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一)通过日常谈话或日常活动帮幼儿认识时间,206,互相交流分享照片,理解昨天的含义。 1.(出示一张幼儿的照片,请其介绍)师:这张照片上面的事情是什么时候发生的?昨天过去了吗? 2.幼儿互相交流介绍:昨天你做了什么事?,207,(1)太阳刚升起,大约是几时? (2)太阳刚落下,大约是几时?,208,(二)游戏活动 老狼老狼几点钟 火车几点开,209,(三)看图谈话,210,(四)多种方法认识时钟,学会看整点和半点 1.讨论时钟的用途 2.观察讲解钟面结构 3.演示讲解时针分针转动规律,认识整点半点 4.多种方法进行巩固强化 (1)操作活动 (2)观察活动 (3)游戏活动,211,猜谜语 会走没有腿, 会说没有嘴, 它会告诉我们, 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212,213,214,215,6 时,216,8 时,217,12 时,218,4 时,219,分针指着12, 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220,7 时半,221,8 时半,222,分针指着6, 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223,分针指着12, 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分针指着6, 时针走过几,就是几时半。,224,1 时,9 时半,3 时,11 时半,5 时半,225,第八节 认识空间方位的教育,226,儿童对空间方位的知觉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和物体的“客体永久性”意识的基础之上的,儿童最早的空间意识离不开感觉运动的协调,随着动作和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学前儿童对空间方位的辨别和认识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体现出以下一些发展性特点。,227,根据皮亚杰的说法,婴儿最初完全是以转瞬即逝的感觉印象来看这个世界:他们生活在此时此地,对于他们能够直接知觉到的范围之外的任何东西,他们没有任何的意识。给他们一个可爱的玩具,他们会伸手去够它。但当大人在他们抓住玩具前用一块布盖住玩具的时候,他们就会停止抓取,把自己的注意力转向别处,似乎玩具不再存在一样。只有到出生9个月之后,婴儿才会继续他们的寻找在皮亚杰看来,这种寻找意味着婴儿在无法感知到玩具时,玩具仍在他们的头脑中。这就是获得客体永久性的开始。,228,一、幼儿认识空间方位的发展,特点一:从上下前后左右 儿童对周围空间方位的辨别有一个先辨别上下,再到前后方位,最后认识左右方位的发展过程,这一发展性顺序是与方位本身的复杂性程度有关的。,229,上下方位以“天地”为基准,是永恒不变的,即不会因为位置或方向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儿童比较容易辨认。 前后和左右的方位具有方向性,会随着自身位置的改变而改变,如:儿童身体位置转动以后,原来的前面(或左面)就变成了后面(或有面)。,230,结论:3岁左右的儿童基本上能够较好地区分上下的空间方位,但在对前后方位的辨别上则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而对于左右方位则更难理解。 4岁 前后概念 5岁 左右概念,231,特点二:从以自身为中心以客体为中心 在空间方位的判断中,一般有两种系统参照: 一是以主体自身为参照,去判断客体相对于主体的空间位置关系; 二是以客体为参照,去判断客体相互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232,相对于以自身为中心出发的方位辨别,以客体为中心出发的辨别更能够体现儿童对空间概念的真正获得。 从客体出发的位置确定反映的是客体与其他客体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它需要儿童能够摆脱自身的因素,而在一般的、普遍的、抽象的层面上理解位置关系。儿童以客体为中心掌握左右的方位是非常困难的。,233,特点三:从近的区域范围远的区域范围 在儿童方位定向概念发展中的另一个明显特点是“儿童往往从离自身较近的空间定向慢慢扩展到较远的空间区域”。 当幼儿以自身为中心区确定相对于自己的客体所处的位置时,开始往往局限在离自身不远的客体。 如:一个三岁左右的儿童,对位于其前方3045度区域内的物体位置的判断往往会否定它是在自己前面的位置,而认为它只是旁边的。,234,小年龄幼儿总是会以自身出发去认识和判别方位,将不同方位与自己身体的一定部位相联系。 如:自己身体的上面是头,下面是脚 前面是脸,后面是背” 拿汤匙的手是右手,扶碗的手是左手 接着,以自身为中心去判断相对于自己的客体的空间位置。 如:我的上面有电灯,下面是地板 我的前面是桌子。后面是椅子,235,二、认识空间方位的教育目标,(一)小班 1.能以自身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并说出物体的上下方位。 2.能辨别上下运动方向并按指定方向运动,236,(二)中班 1.能以自身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分并说出物体的前后方位。 2.能辨别前后运动方向并按指定方向运动。 3.知道物体的前后方位是相对的。,237,(三)大班 1.能以自身为中心和以客体为中心区别并说出物体的左右方位。 2.能辨别左右运动方向并按指定方向运动。 3.能正确使用方位词。,238,三、认识空间方位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一)以自身为中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239,(二)以客体为中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240,苹果上面是( ),面包下面是(青菜),( )上面是牛奶,( )下面是苹果,鸡蛋,青菜,鸡蛋,你还能怎样说?,241,我后面是谁? 我前面是谁?,你还知道 什么?,242,上面,下面,前面,后面,243,(三)在操作活动中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指令(操作)练习 (四)在游戏或一日活动中认识上下、前后、左右 摸耳朵,244,245,
展开阅读全文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机械制造 > 电气技术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