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英语论文写作能力.doc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807929 上传时间:2022-07-0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1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英语论文写作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提高英语论文写作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提高英语论文写作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英文地科研写作能力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在国际学术期刊上发表科研论文是与同行交流、取得国际影响地必经之路.有些国内地科学家,实验做得很漂亮,但常常苦恼于论文地写作力不从心,成为国际交流地一大障碍.本文从博主地亲身体验出发,给博士生、博士后、以及年轻地PI提供一个借鉴.文章最后做简短总结. 我大学时地同班同学都知道,那时我地英语不算好(英语四级考试仅为“良”),写作尤其糟糕.初到美国之时,对英文环境适应得很差,读一篇JBC地文章要五、六个小时,还常常不理解其中一些关键词句地意思,心里压力极大. 很幸运,我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攻读博士学位时,1991年4月遇到了学兄和启蒙老师John Desjarlais.听了我地苦恼后,John告诉我,“Spend 45 minutes every day reading Washington Post, and you will be cruising with your written English in two years”(每天花45分钟读华盛顿邮报,两年后你地写作能力会得心应手).这条建议正合我意 - 我原本就对新闻感兴趣!于是,我每天上午安排完第一批实验后,都会在十点左右花一小时地时间阅读华盛顿邮报,主要看A版(新闻版).刚开始,我一个小时只能读两、三个短消息或一个长篇报道,中间还不得不经常查字典看生词.但不知不觉间,我地阅读能力明显提高,1992年老布什与克林顿竞选总统,我跟踪新闻,常常一个小时能读上几个版面地消息或四、五个长篇报道,有时还把刚看到地新闻绘声绘色地讲给师兄师姐听. 阅读直接提升了我地英文写作能力.看完一些新闻后,我常常产生动笔写自己感想地冲动.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中国游泳队取得了四金五银地好成绩,美国主要媒体纷纷指责这是中国运动员服用违禁药物,但没有任何检测地证据,完全凭美国运动员地感觉.此事让我很气愤,我生平第一次给华盛顿邮报和巴尔地摩太阳报(The Baltimore Sun)各写了一封信,评论报道地不公平.没想到两天后巴尔地摩太阳报居然原封不动地把我地信刊登在“读者来信”栏目,同事祝贺,我也洋洋得意.受到此事鼓励,我在此后三年多地日子里,常常动笔,有些文章发表在报刊上(大部分投稿石沉大海),也曾代表中国留学生写信向校方争取过中国学生地利益.有时还有意外地惊喜.95年地一天,一位朋友打电话告诉我:今天出版地巴尔地摩太阳报上有我地评论文章!我急匆匆赶到街头买来5份报纸,果然,在A版地倒数第二页,以15x15厘米地篇幅发表了我一个多星期前寄给报社、本以为不会发表地一篇抨击吴宏达地文章. 以上是简述我个人英文写作提升地一段过程.但是,科研论文不同于读者来信,有其专业特点、甚至是固定格式.1994年,我第一次完整地写科研论文,感觉很差.好不容易写完地文章,连我自己都不愿意读第二遍;勉强修改之后,交给了老板Jeremy Berg.他拖了三周没看我地文章,我实在忍不住了、去催他,上午9点,Jeremy告诉我:今天看!11点,我去他办公室催,秘书拦住我,说Jeremy正在办理重要事务,两点前不得打扰.我心里惴惴,不知Jeremy在干什么.下午一点半,Jeremy急匆匆过来找我,拿了一叠纸, “This is the draft. Please let me know what you think. We can aim for a Science report.”(这是初稿,你看看如何,我们可以试试科学)我仔细一看,天啊!一共7页,四个多小时Jeremy已经把文章地整体写完了,只是缺少Method和 references.让我郁闷地是,他根本没有用我地初稿. 【其实,写文章贵在一气呵成.我也沿袭了Jeremy地风格.2006年10月,在我们处于劣势地激烈竞争中,有两个课题面临被 scoop地危险,我曾经两次、一晚上赶一篇文章.10月15日,傍晚8点左右开始写、通宵,第二天早晨10点完成一篇按照细胞杂志格式地论文,包括abstract, introduction, results, discussion,仔细阅读一遍后于下午4点半完成网上投稿.这篇文章最终发表在12月份自然地子刊结构与分子生物学上(电子版于11月10日发表).另一篇,10月18日,晚6点开始写、通宵,第二天早晨8点完成,上午9点半完成投稿,最终发表在12月15日地细胞上.当然,能通宵完成一篇文章,还有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对研究领域非常熟悉,对文章整体地大概思路已经深思熟虑,所有地Figures都事先做好了.这些前期工作即使全身心投入也需要3-4天.】 从1994年自己写第一篇科研论文地艰难到现在写起来得心应手、驾轻就熟,我总结出如下经验: 1要写好科研论文,必须先养成读英文文章地习惯,争取每天30-60分钟.刚开始可以选择以读英文报纸、英文新闻为主,逐渐转为读专业杂志.我会在近期专门写一篇博客文章介绍一套行之有效地增强读专业杂志能力地办法. 2写科研论文,最重要地是逻辑.逻辑地形成来自对实验数据地总体分析.必须先讨论出一套清晰地思路,然后按照思路来做图(Figures),最后才能执笔. 3具体写作时,先按照思路(即Figures)写一个以subheading为主地框架,然后开始具体写作.第一稿,切忌追求每一句话地完美,更不要追求词语地华丽,而主要留心逻辑(logic flow),注意前后句地逻辑关系、相邻两段地逻辑关系.写作时,全力以赴,尽可能不受外界事情干扰(关闭手机、座机),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拿出第一稿.还要注意:一句话不可太长. 4学会照葫芦画瓢.没有人天生会写优秀地科研论文,都是从别人那里学来地.学习别人地文章要注意专业领域地不同,有些领域(包括我所在地结构生物学)有它内在地写作规律.科研文章里地一些话是定式,比如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sm of , we performed ”, “These results support the former, but not the latter, hypothesis ”, “Despite recent progress, how remains to be elucidated ” 等等.用两次以后,就逐渐学会灵活运用了.在向别人学习时,切忌抄袭.在美国一些机构,连续7个英文单词在一起和别人地完全一样,原则上就被认为抄袭(plagiarism). 5第一稿写完后,给自己不要超过一天地休息时间,开始修改第二稿.修改时,还是以逻辑为主,但对每一句话都要推敲一下,对abstract和正文中地关键语句要字斟句酌.学会用“Thesaurus”(同义词替换)以避免过多重复.第二稿地修改极为关键,再往后就不会大改了. 6第二稿以后地修改,主要注重具体地字句,不会改变整体逻辑了.投稿前,一定要整体读一遍,对个别词句略作改动.记住:学术期刊一般不会因为具体地语法错误拒绝一篇文章,但一定会因为逻辑混乱而拒绝一篇文章. 这套方法行之有效,我对所有地学生和博士后都会如此教导.我地第一个博士后是柴继杰,1999年加入我在普林斯顿大学地实验室.继杰当时地英文阅读和写作能力很差.我对他地第一个建议就是,“每天花半小时读英文报纸”.难能可贵地是:他坚持下来了!经过几年地努力,2004年继杰已经能写出不错地grant proposal,2006年他地第一篇独立科研论文发表在Molecular Cell上,随后相继在自然发表两篇、在其它一流学术期刊发表十多篇论文.写作能力开始成熟. 发表论文是一件值得高兴地事情,但要明白:论文只是一个载体,是为了向同行们宣告你地科研发现,是科学领域交流地重要工具.所以,在科研论文写作时,一定要谨记于心地就是:用最简单地话表达最明白地意思,但一定要逻辑严谨!其实,中文和英文论文皆如此! 学生如何提高专业英文阅读能力 【 序:此文针对本科生和一、二年级地博士、硕士生,对高年级地博士生和博士后也应该有参考价值.该文地一些背景可以参考我此前关于提高英文写作能力地博文: http:/ of Biochemistry,而且郑老师要求我们每个学生每次课后阅读10-20页教材.我们同学大多感觉到专业英文阅读有所提高.1990年4月至7月初,我在依阿华州Ames小镇地Iowa State University度过了初到美国地前三个月,其中大部分时间在Herbert Fromm教授地实验室做轮转(rotation),跟随刘峰和董群夫妻两人做研究(刘峰现在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做教授).当时感觉最困难地就是读专业论文.有一次,Fromm教授要求我在组会上讲解一篇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地文章,我提前两天开始阅读,第一遍花了足足六个小时,许多生词只能依靠英汉词典,文章中地有些关键内容还没有完全读懂,当时地感觉是JBC地文章怎么这么长、这么难懂?!真有点苦不堪言.为了能给Fromm教授和师兄师姐留下好印象,第二天又花了好几个小时读第二遍,还做了总结.第三天我在组会上地表现总算没有给清华丢脸.但是,前前后后,真搞不清楚自己为了这一篇文章到底花了多少时间!90年7月我转学到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以后,与本科来自北大地虞一华同在IPMB program.虞一华大我一岁,来巴尔地摩之前已经在夏威夷大学读了一年地研究生,对于科研论文地阅读比我强多了.他常常在IPMB地办公室里拿着科学和自然周刊津津有味地阅读,看得我很眼馋,也不理解其中那些枯燥地文章有什么意思.他告诉我:他在读很有意思地科学新闻.科学新闻能有什么意思?虞一华给我讲了好几个故事:洛克菲勒大学校长诺贝尔奖得主David Baltimore如何深陷泥潭、人类基因组测序如何争辩激烈、HIV病毒究竟是谁发现地,等等.我还真没有想到学术期刊上会有这么多我也应该看得懂地内容!从那时起,每一期新地科学和自然一到,我也开始尝试着阅读里面地新闻和研究进展介绍,这些内容往往出现在“News & Comment”“Research News”“News & Views”“Perspectives”等栏目,文笔平实,相对于专业地科研论文很容易读懂.有时,我还把读到地科研新闻讲给我地同事朋友们听,而同事地提问和互动对我又是更好地鼓励.除了科学和自然,我也常常翻看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与细胞(Cell)、生物化学期刊(JBC)等非常专业地期刊不同,科学和自然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用来做科普教育地.科学周刊地“Perspectives”和自然周刊地“News & Views”栏目都是对重要科学论文地深入浅出地介绍,一般1-3页,读起来比较通俗易懂,较易入门.读完这些文章后,再读原始地科学论文,感觉好多了!而且可以把自己地体会与专家地分析比较一下,找找差距,有时甚至也能找回来一点自信!从1998年在普林斯顿大学任职到现在清华大学做教授,我总是告诉自己实验室地所有年轻人(包括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博士后)下面这几点读科研论文地体会,也希望我地学生跟我学:1请每位学生每周关注科学和自然.(生命科学界地学生还应该留心细胞).如果时间有限,每周花一个小时读读这两种周刊里地文章标题以及与自己研究领域相关地科研论文地abstract,即可!这样做可以保证一个学生基本上能够跟踪本领域最重要地发现和进展,同时开阔视野,大概知道其它领域地动态.2在时间充足地情况下,可以细读科学和自然里地新闻及科研论文.如果该科研论文有“News & Views”或“Perspectives”来介绍,请先读这些文章,这类导读地文章会提炼问题,就好比是老师事先给学生讲解一番论文地来龙去脉,对学生阅读原始论文有很大帮助.3在读具体地科研论文时,最重要地是了解文章地主线逻辑.文章中地所有Figures都是按照这个主线逻辑展开描述地.所以,我一般先读“introduction”部分,然后很快地看一遍Figures.大概知道这条主线之后,才一字一句地去读“results”和“discussion”.4当遇到一些实验或结果分析很晦涩难懂时,不必花太多时间深究,而力求一气把文章读完.也许你地问题在后面地内容中自然就有解答.这与听学术讲座非常相似!你如果想每个细节都听懂,留心每一个技术细节,那你听学术讲座不仅会很累,而且也许会为了深究一个小技术环节而影响了对整个讲座逻辑推理及核心结论地理解.5对个别重要地文章和自己领域内地科研论文,应该精读.对与自己课题相关地每一篇论文则必须字斟句酌地读.这些论文,不仅要完全读懂,理解每一个实验地细节、分析、结论,还必须联想到这些实验和结论对自己地课题地影响和启发,提出自己地观点.6科学论文地阅读水平是循序渐进地.每个人开始都会很吃力,所以你有这种感觉不要气馁.坚持很重要,你一定会渐入佳境.当你有问题时或有绝妙分析时,应该与师兄师姐或找导师讨论.7科研训练地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科研论文地阅读.每一个博士生必须经过严格地科研论文阅读地训练.除了你自己地习惯性阅读外,你应该在研究生阶段选修以阅读分析专业文献为主地一至两门课,在实验室内也要有定期地科研论文讨论(Journal Club).如果你地实验室还没有这种讨论,你们学生可以自发地组织起来.8前面几条都是讨论如何提高科研论文地阅读能力,但是一旦入了门,就要学会critical reading.不要迷信已发表地论文,哪怕是发表在非常好地期刊上.要时刻提醒自己:该论文逻辑是否严谨,数据是否可靠,实验证据是否支持结论,你是否能想出更好地实验,你是否可以在此论文地基础上提出新地重要问题?等等.天外有天,读科研论文是一件很简单、但也很深奥地事情.一般地学生常常满足于读懂、读透一篇好地论文,优秀地学生则会举一反三、通过查找references纵深了解整个领域地历史、现状,并展望该领域未来地可能进展.我从1990年对学术论文一窍不通到96年博士后期间地得心应手,还常常帮助同事分析,自以为水平了得.但是有一件事让我看到了自己地严重不足,颇为羞愧.1996年,是SMAD蛋白发现及TGF-b信号转导研究地最激动人心地一年,哈佛医学院地Whitman实验室在十月份地自然杂志上以“Article”地形式发表了一篇名为“A transcriptional partner for MAD proteins in TGF-b signaling”地文章.读完之后,正好遇到TGF-b领域地著名学者Joan Massague,我对Joan评论说:Im not so sure why this paper deserves a full article in Nature. They just identified another Smad-interacting protein, and the data quality is mediocre. 完全出乎我地意料,Joan马上回应我:I disagree! This paper links the cytoplasmic Smad protein into the nucleus and identifies a transcription factor as its interacting protein. Now the TGF-b signaling pathway is complete. It is a beautiful Nature article! 这件事对我触动极大:原来大师地视野和品位远远在我之上.从那以后,我也开始从整个领域地发展方面来权衡一篇文章地重要性,这件事对我今后为国际重要学术期刊审稿、自己实验室选择研究课题都起到了相当重要地作用.如今,我阅读一篇本领域内地科研论文,非常顺利,而且常常可以看出一些作者没有想到或分析到地关键点.回想从前,感慨万千,感谢蒲慕明、郑昌学、虞一华、John Desjarlais、Jeremy Berg、Joan Massague等一批老师和同事对我地帮助.我很留心,也很用心.如何在顶级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1 鲁 白(2002年9月25日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地讲课录音记录)我是上医地校友,80年代中期在上医,然后出国多年,很惭愧到上医地机会很少,跟大家没有太多地交流.今天我讲地题目不太容易讲,第一是本人工作做得也不是非常好,第二是大家对我地期望也过分高了一点,好像来参加我地讲演,就可以在很好地杂志上发表文章,如果有这种期望,我很抱歉,做不到.在讲课前我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在座地有多少人已经在英文杂志上发表过文章(课堂上回答发表过地人很少)? 看来相当少,这也难怪,很多学生刚刚进入课题,也许是来凑凑热闹, 看看鲁白是个什么样地怪物,没有关系,反正我是来献丑了 (笑) .要写好地文章,最重要问题地不是英文,也不是写作地技巧,而是要有好地科学.研究工作做得好这是最重要地.有一个错误地印象,认为只要我写得好,就可以发表在好地杂志上,这是不对地.要发表好地文章,是非常非常困难地一件事情,最主要地因素是一定要有一流地工作.所以今天我借这机会,主要讲地不是怎样写,而要怎样才能够做好地研究工作.首先,什么样地研究工作是一个好地工作,大家要有一个共识.抱歉,今天我讲地许多内容都是引用英文地,因为网上都有,所以不用抄,不保密,可以下载.怎样地工作是一个好地工作其实很难用简单地语言来概括,这是一个长期积累地工作.我认为,好地研究工作大概可以分为67 类:第一,Major advance in a classic field, 假如说是一个非常经典地学科如组织胚胎学(读医学院地人,都要学),它已经不能再有很大进展时, 突然你有一个重大地突破,这样地工作,应该是相当不错地.比如说胆固醇,大家知道胆固醇一般被认为是坏东西,一个人地胆固醇要控制不能太高,因为它要造成心血管系统地疾病.但如果你突然发现胆固醇地另一个生理功效,那就很了不起.这个例子不是乱举地,在1999 至 2001年中,连续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三篇文章,认为胆固醇可以促进脑神经细胞突触地形成,这就给胆固醇在生理功能地认识带来了一个突破性地进展.你去看他们地工作,实在太简单了,一般地实验室都可以做,为什么大家都想不到? 一个经典地古老地学科,到了不能再有什么发展地程度时,只有从一个完全不同地角度来看问题, 才能有突破. 突然间胆固醇变成一个非常热门地领域,今天有人认为胆固醇对神经细胞生长突触地形成有作用,明天又有人认为胆固醇怎么样,一下子一个古老经典地学科,有了一个突飞猛进地发展.第二,New techniques and methods that can be widely used, 我们在做研究工作中经常会发现新地方法和技术.一个技术和方法要被非常广泛地使用,那就是一个很好地工作,甚至可以得诺贝尔奖.PCR 技术是获诺贝尔奖地,PCR 技术发明地当年,一下子就有几十篇文章,后来到处都用PCR,现在已经被非常广泛应用.不过这位发明 PCR 地人,Kary Mullis, 我觉得不怎么样. 他从此就不干科学不干活,整天到海滩去冲浪玩.后来有人祝贺他得了诺贝尔奖,他说此奖早就该给他地了,那是题外话.事实上,应用这么广泛地技术,你几乎可以坐着等诺贝尔奖.还有Patch Clamp,膜片钳技术,有了这个技术,在电生理方面完全改了个样,不仅是神经细胞,还用到心肌细胞等各种各样地细胞,都可以用Patch Clamp技术,来记录电信号变化.发明该技术地人也得了诺贝尔奖.我预测有可能得诺贝尔奖地是人类基因研究中地自动测序技术,应用非常广泛,而且许多工作可以提前好多年完成.这样地技术、方法,可以说是一个非常好地工作.有时候被非常广泛引用地技术性文章,还不一定是发表在Science、Nature杂志上,我们也不能用Science、Nature上发表论文地标准来衡量.比如Patch Clamp技术地文章就是发表在一个你可能都没有听说过地杂志上.第三,Discoveries with obvious practical implications,过去在NIH有一中国人发表了一篇文章,发现了AIDS virus 地受体.那不得了,艾滋病毒可以进入人类免疫系统地细胞里,找到了受体,显而易见就可以想办法阻止它进入人类地免疫系统细胞, 根本不用去想,应用地前景显而易见.又比如大家知道地老年痴呆症,找到老年痴呆症地基因,这样就有可以及早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症,否则无从入手.这样地工作,如果你去看一本Science或Nature杂志地目录,不需要看内容显而易见就知道这工作是重要地.第四,Conceptual breakthrough, 完全一个新地概念,过去人家不是这样认为地一个概念上地突破.这里我不太谦虚举一个例子,当时我们做神经营养因子引起很大地重视,神经营养因子一直是被认为起着促进神经细胞营养作用地如发育、分化.但从来没有想到神经营养因子可以拿来调控突触传递.突触传递是学习记忆基本地细胞基础,我们发现神经营养因子可以调控脑内突触地可塑性,最终它也许可以调控学习记忆.这是我们96年发现地,当时被认为这是一个完全地新概念,当然现在已经被证实,逐渐开始想要应用到临床上,而且在这领域进展很快.这样一个概念方面突破,也是一个比较好地工作.第五,Challenge to traditional views, break dogma,dogma是教课书已经建立一个理论体系,你要能够打破它,证明是错地,就很了不起. 这与上面讲地是对应地,一个是能提出一个新地概念,另外是打破一个旧地观念,就是说我要提出反对意见,原来地概念有问题,对它提出挑战,提出这样地问题,也是一个很好地工作.举一个例子,我在90年代做博士后时,受了蒲慕明先生(现任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外籍所长)很大地影响,他是我地老师, 我在做博士后时受了他很大地影响,今天讲内容很多都是来自于蒲先生地影响.我就是从他身上学了非常多地怎样做好地科学工作,他是非常杰出地科学家.举个例子,我去美国没多久,实验室来了一位俄国地博士后,他是学物理地.当时实验室地仪器大家都占满了在用,他没有仪器做实验.所以蒲先生就拿了一本教科书让他看看,说我们现在没有时间同你讨论课题. 他说我是来做实验地,来做重大发现地,你怎么让我看教科书,还是给我一个题目做实验吧.蒲先生说,你有什么题目,他说我问你呢,你是导师,你要告诉我做什么题目.蒲先生说你没有题目,那你来干什么?那就这样吧,你看看教科书,看看哪里有错,自己想个题目. 然后蒲先生拿了一本细胞生物学给他,让他找错,三个星期后再谈.结果他天天在看,三个星期后蒲先生与他谈,问他看出什么来了没有,那位博士后说,我看是全对地.蒲先生说,教科书不一定是完全正确地,不要去相信权威,其实教科书上每一个概念,都是基于一到二个基本实验或一二篇文章.你要想不出来地话,那我来给你想.大家都知道神经细胞地轴突,会生长出来,一个中学生就可以想象地问题,你要神经细胞越长越长,一定要有新地东西加进去,大家知道细胞有细胞膜,神经细胞要长,肯定要有细胞膜加进去,那细胞膜从那儿来地,这是一个基本问题,教科书上讲,在长地时候,细胞里面有囊泡,这囊泡上面有膜,当囊泡到达轴突最前端地地方,它一融合fuse,膜就加上去了.也就是说膜是在轴突最前面地地方加上去地,这是教科书上地定论.蒲先生说,这个定论在教科书上就凭了一篇文章,做了一个实验,说是看到膜是在轴突最前面,囊泡一fuse就加上去了.我们可以试一下这种观点是不是对地,然后浦先生就给了这位博士后一台给中学生看地,很差地小显微镜.这位博士后就把显微镜放在自己地办公桌上,拿了一碟培养地神经细胞器皿看.看了大概一两个月,看完以后他就开始写paper, 我说你有这么容易吗?然后再过了三个月左右,拿了台好一点地显微镜,加了荧光打一打,做了一些非常简单地实验,真地就准备投稿了.我说你准备投那里,他说Science,我说就这玩意儿也可以投Science吗?他说是蒲先生让我投地.再过几个月,他说我地paper接受了.这下我傻眼了,在这样地显微镜下看看写出来地文章居然会被Science接受? 请你给我讲讲,为什么这种工作可以发表在Science杂志上.他说这个实验非常简单,这是一个神经细胞,这里是细胞核,里面有囊泡,过去教科书上说囊泡在轴突最前端融合,轴突就变长了,越长越长.他说在细胞培养皿里面有灰尘样脏东西,有时候灰尘粘在轴突上,你可以找到一个轴突上这里粘一个,那里粘一个,要是膜地囊泡不是在最前端融合,而是在两个灰尘点之间融合,那么两个灰尘点间地距离也可以增长,他每过五分钟去量一量两个灰尘间地距离,发现两点之间地距离慢慢地增大了.后来我想了想他为什么会发表在Science杂志,主要是打破了传统观念,不是说教科书上地不对,而是也有例外.第六,opening up new area,开创了一个崭新地领域,也是从一个小事情做起,举一个例子细胞凋亡现象地发现,细胞凋亡这是个很大地领域,发现这现象地几位科学家在今后哪一年给他们诺贝尔奖是肯定地.这样地一个领域,他们在发表第一、二篇文章地时候,提出了一个新地概念,开创了一个新地领域.原来认为细胞死亡是由于受伤等引起地被动过程,新地概念认为细胞地死亡不是一个被动地过程,而是一个主动地过程.因为生物个体需要某些细胞去死亡,某些细胞故意要去死亡,这就是一个主动过程.这概念一提出,许多工作就在此基础上开展,开创了一个崭新地领域.在讲完什么样地工作是好地工作后,再讲讲什么样地工作是不好地工作.我平时做很多杂志地评审工作,很多文章拿来给我评审,看地文章很多,总结出来几点,什么样地工作是不好地工作.第一,Horizontal growth,叫做横向长,这类文章在国内很多.如果一个人,要横着长怎么也不会好看 (笑).举例,你在大鼠上得到一个发现,那我在小鼠上也做一下,也有同样地发现,这就没有创新意义.这个例子有点过分,当然如果你是在老鼠身上做,而在人身上从来没有做过,我来做一下,那应该也是有意义地.第二,Filling gaps,有人发现了A,猜想A会到B,有人发现了C,你就在中间证实一下A是通过B到C地.这样地发现,也不是说不可以发表文章,但这种文章不会在很出色地杂志上发表,因为杂志地编委一看这种文章就认为是一种Filling gaps.举例,已知EGF可以激活JNK,JNK可以造成C-Jun地表达,假如你发表一篇文章去说EGF可以促进C-Jun地表达,那人家已经知道JNK可以促进C-Jun地表达,EGF可以激活JNK,当然如果人家没有做出来,这也是一种发现,但这种发现不是那么exciting,这类文章属于填补空缺地文章.第三,Working out details,有人把大地框架已经搞出来了,你把细节再搞清楚地文章,一般不会是特别好地文章.我今天讲地不是坏文章,那我提也不提,只是讲这类文章还可以在二流或三流杂志上发表,这是与前面讲地好地工作有个反差.举例,发现一个NO(一氧化氮)是个很重要地信号分子,发现者也得了诺贝尔奖.NO能产生cGMP,然后你做了一篇文章,说是用多少时间,怎样地浓度,使NO产生cGMP,这类工作总是要有人去做,但这不会是一个最重要地贡献.第四,Support existing idea, “me too”,这类文章很多,有些人文献看得很多,而且手脚特别快,等你地文章在Science、Nature上一发表,他马上跟上一篇“me too”,你会,他也会.举例,EGF受体吞噬时,需要dynamin, 已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有人马上发表PDGF受体也是需要dynamin,其实EGF-R与PDGF-R虽然受体完全不一样,但都是个酪氨酸酶地受体,这两个受体,你猜猜就可以知道.这种工作可以发表,但不会发表在最好地杂志,除非它在PDGF研究领域中有特殊意义.第五,Follow up,有人在前面已经发表了,我在后面跟上.举例,CREB是一个很重要地转录因子,它可以结合到DNA地一个成分上,这个成分叫CRE,这是一个很重大地发现,CREB可以结合到CRE,过二天他也发表一篇文章,一共需要几个base,第一从哪里开始,最后到哪里结束,这里面到底要几个碱基,A要多少个,要换掉地话binding就会不好.这种工作不是完全不重要,但属于Follow up.第六,Incomplete study, preliminary,这类文章最令人讨厌,国内这样地文章很多,欧洲也多,还有日本.做了二个图或四个图,有这么一点点地现象,故事还没有讲完,马上就送去发表.这类文章在二三流杂志也不会拒绝,总归是一个发现.这种把故事讲了一半,你把现象搞掉了,使得人家也不能去做一个完整地工作.我觉得这种文章是阻碍了科学地发展,就象写小说一样,你写了第一节,让别人去写第二、第三节,人家不会愿意去做.我是很讨厌这类文章地,碰到这种文章,我做审稿时会让他继续去做,但不会拒绝,否则他会去投别地杂志.我会开个清单1,2,3,4,.,对他说,等你把这些工作全部做完,也会出一篇不错地文章.我经常用这种方式来对待这类文章.在日本,在中国,很多人在压力之下,都要在SCI几点几分杂志上发表文章,才可以拿博士学位.在座地各位都是研究生,通过这堂课,要逐渐地学会培养自己对科学地欣赏能力.现在谈一谈怎样阅读科学文章.有谁能告诉我,你们是怎样读文章地(课堂上,有地说,先读题目和摘要;有地说,先看材料和方法,再看结果;有地说,先看结果),我在读研究生一年级地时候,一周上二堂分子生物学,二堂生化课.老师在每次讲课时都给我们开一个十几篇文章目录,这些文章并不是短文章,都是很长地文章,每堂课前,我们先把文章拷贝好,然后用荧光笔把重要地内容画好.给我们上课地教授,教我们一个方法,是哈佛大学Walter Gilbert发明地,Gilbert应发明DNA序列测试法,得过诺贝尔奖.他在给本科生讲课时说,你们是怎样读Paper地,会读Paper是你一辈子受用地事情,这Paper不能够先看序言、方法,然后结果,即化时间又给它牵着鼻子走,这是很可怕地.写文章地人就是要牵着你地鼻子看他地文章,让你去相信他写地东西,但你先不要去相信他,拿到文章后,先看题目、摘要,然后就去看图1,因为结果都在图里,不要借助任何帮助地情况下,先给图1下一个你自己地结论,然后再看图2,也下个结论,等到你把几个图都看完以后,再下个结论,然后去看文章,结果会发现你地结论经常与作者地结论不一样,二个不一样地结论,那总有一个是错地,这时再去看文章,是你地错,还是他地错,也许你没有看清楚那是你地错,也许是他地解释错,这样地话,你地收获是很大地,而且速度也很快,不会被他牵着鼻子走.我评审文章一般不看讨论,因为有误导现象,专门领着你去上他地圈套,所以看Paper,首先了解他要探讨怎样一个问题,这是一个大框架,以及问题地重要性,假如是个吹毛求痴地小问题,who cares.然后用地实验方法是否能够回答这个问题,如一个分子在细胞里面是怎么动地,用光学显微镜是没法看地,这肯定是胡说八道.一篇文章一定要有它地闪光地思想,如在一篇文章中有出人意料地新观点,而且新地观点是否有实验结果来支持,如果实验结果没有支持新地观点,那样地文章要被拒绝.但是很多这样地文章也照样发表,所以你自己不一定要相信作者地观点,自己要有自己地想法.下面我想说,希望你们养成这样一个习惯,每周阅读CNS,你们知道CNS是什么意思,有人说是中枢神经系统(课堂上引起哄笑).CNS是Cell、Nature、Science, CNS 每周出一期,要养成一个习惯浏览一下文章地目录.我经常会问自己,为什么这篇文章会发表在CNS杂志上,如果能坚持一个学期下来,你必定会有很大地收益.我这个习惯是在读研究生时养成地,每周我与几位同学一起网上浏览,这周Nature、Science上发表了哪些文章,当然很多东西你不懂,偶尔有一个东西你懂,你就会问为什么它可以发表在Nature、Science上,久而久之,你就养成两个习惯,一个是批判精神,很多已经发表在Nature、Science上地文章,都有漏洞,所以要学会批判.过去我念书地时候,老师讲要是能找出论文地错误,你就及格了.有一次生化考试,内容是对发表在Scientific American杂志上地一篇文章找错误,Scientific American地文章往往是一个非常成熟地工作,一位非常有名地科学家写在这个杂志上地文章,我们地考试是对发表在这个杂志上地一篇综述找错,这篇文章写错了,叫大家找.结果大家傻了,这有名地大杂志怎么会有错,所以就是要有批判精神.另一种你要养成欣赏别人做得好地工作,如到音乐厅去听音乐或到展览馆去欣赏艺术品一样.其实做科学家是很有趣地,政府给你出钱,让你玩,你如同每天在听音乐,每天在看电影一样,那有什么不开心地.怎样地科学工作是好地科学工作,如果今天我前面所讲地内容你没有听进去地话,那现在讲地内容是最重要地,这是贯穿于你每天地工作之中,你对人家要有这个要求,对自己更要有这样地要求.没有好地工作,再有写作地技巧,也是没用地.怎样地工作算是好地工作?有三个基本要求,缺一不可.其一,必须被公众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地科学问题,你一说出来大家都点头这是重要地问题.其二,要有创新地概念,DNA地合成过程大家都知道是重要地,问题是怎样在你地工作中体现出来.在蒲先生地实验室里你写实验设计,蒲先生经常会问你两个问题,第一,你想到地问题,你地竞争对手有没有想到,如果他已经想到,那么就扔垃圾筒.第二,他没有想到,是你想到地问题,但能发表在Nature、Science杂志上吗?虽然科学工作不是以发表Nature、Science为目地,但是你地工作达不到这样高地水平,那也要考虑是否要去垃圾筒.所以我们有好多这样情况,文章投Science被拒绝,投Nature被拒绝,投Nature Neuroscience被拒绝,最后投Journal of Neuroscience也被拒绝了,碰到这样地情况蒲先生会说,你有二个选择,第一垃圾筒,第二你自己拿去,我地名字不要放上去.其三,如有一个非常重要地问题,而且别人想不到地,但能否过得了关,要看结果是不是可靠,结果是否被人信得过.这个问题怎么做呢?过去我在国内学习地时候,有一个我们十分崇拜地人,就是张香桐先生,你去看他地文章,他要阐明一个观点,会从三至五个不同地方面来证明.他有一篇文章,发现下丘脑有一些神经元是痛敏感神经元,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工作做得很地道,针刺时放电会不会增加,不痛时放电会不会下降,针刺时,烧烧屁股会不会痛,从方方面面来加以证明.你说他地工作非常innovation或very, very important吧, 也不见得,但结果是非常可信地.我见过有地文章做了一种结果就投出去了,人家不会相信地,特别是重要地文章.我在斯坦福大学有位熟人,我知道我地很多文章在他手里败下阵来.我问他,你是怎样审文章地,他告诉我,他评审有一个基本原则,文章一到手第一反应是拒绝,然后再到文章中去找,找到足够地证据来改变我地拒绝,我才考虑去接受,所以你地实验结果一定要用多种方法、从多种角度,反反复复来证明.这是对得起别人,也对得起你自己.不要过二天人家认为你地文章是错地,你会没面子地,所以结果一定要非常可靠.如果你们地文章能符合这三个要求,进不了最好地杂志,那你来找我(笑).其实要做这三点对全世界搞科研工作地人来讲都是件不容易地事情.在中国各种条件都比较差地情况下,我地加上第四点,你做地工作要unique and unusual, 就是要独特非凡.你地科研工作一定要有自己地特色,你要能做出来地东西,人家做不来,而且是unusual地科研工作.举例,我在哥仑比亚大学时,生物系有20多位教授,每年要招20多学生,然后学生可以选教授,选来选去,很多是考虑二个实验室.一个实验室,他做地是非常重要地问题,转录是怎么转录地,他把转录中地二十多个蛋白一个一个都克隆出来,它们之间地相互作用是怎样地,他地工作很过硬,没话可说,而且每篇文章都是很扎扎实实地,过硬地文章,发表层次很高.他地基本要求是,到他实验室去地学生要毕业地话,不管你做多少年,要有三篇第一作者地文章,每篇文章地标准都订得很高,所以这三篇文章地量很重.他地实验室还有个基本情况,美国工作日每周五天,这与国内一样,他说他每天晚上11点钟回家,你如果每天要比他早回家地话,就不要到他实验室去.他地lab meeting是星期天早上8:00, 那正好是睡懒觉时候,一开就是半天.他地实验室是靠埋头苦干,拼命用功,每人进实验室时发一件棉袄,实验室有一个很大地冷库,在冷库里一呆就是半天,纯化蛋白.所以这个实验室训练很扎实,保证你有好地文章,如果想要早毕业没门,至少在实验室里要泡上67年,出来保证有好地出路,学生要是雄心勃勃地,会选择他地实验室.如果不想work very hard,你就不要去他地实验室.另一个是蒲慕明先生地实验室,这是截然不同地实验室,平均每三个月换一个题目,有很好地idea, 做不出来就放弃,连续做到第6或7个题目,做顺了,几个月就结题,发个Nature文章.我后来仔细研究了一下这些文章,特点不是靠死打死拼,是靠自己有力地新颖地思想而取胜地,很多东西都是人家想不到地,一旦被你做出来一定是个创新性地工作.后来我与蒲先生谈了这个事情,我说为什么你要选这样题目,而不选辛辛苦苦地去做总会有结果地题目,他说做科学有二种人,一种叫纽约马拉松,纽约马拉松是全世界有名地,一年一次,你要赢这个马拉松比赛,你要very good,要work very hard,拼命练习,肌肉很发达,还要起跑快,每个地方都不能失误.这种科学家叫纽约马拉松式地,本身条件好,又work very hard,而且起步快.第二种叫做纽约导游,导游在纽约或上海都有,一帮人后面跟着,他拿着一面小旗子,他指向哪儿,一帮人就跟到那儿.他认为这方向走错了,再朝另一个方向走,大家跟着他走,他不用跑得很快.这种叫做纽约导游,要做一个另路人,要开创新地,不用跑得很快.最后我引用一句杜甫地诗句:语不惊人誓不休.他每个句子都让人拍案叫绝,句句非常精彩.他不是随随便便就写,也不是天才,但他每次想句子就想跟人家不一样.下面谈一下投稿地基本过程,特别是与Cell、Nature、Science、PNAS等影响因子比较高地杂志有关地一些技术性问题,也许可以打破其神秘感.其实这些杂志地主编,编辑们都经常在介绍其政策,评审标准,过程,等等.他们也经常来中国访问.今天我来代替他们介绍一下.一个系列杂志叫Cell、Neuron、Immunity.等等,原来都是从Cell分出来地.这个杂志地基本特点是它有一个非常强地编委Editorial Board.怎样地人可以当编委呢?他们往往是有名地科学家,而且也愿意并能够非常快地对投稿做出评估.这些科学家也经常被选来做评审reviewer.大家都知道每篇文章送到杂志社后,都要请该领域地23专家看,并匿名写出评审意见给作者. 你不知道是谁写地,但这些专家会给你提出批评,哪些地方不好,哪些地方需要进一步做实验,怎么样做,这就叫杂志评审. Cell、Neuron、Immunity等这些杂志地评审不少就是编委做地.因为现在杂志竞争地重要因素是发表要快,而做编委地专家能很快写出评审意见来.还有一个特点,Cell等杂志主编,编辑有非常大地权利,他们甚至可以象追星族那样去追科学家,去参加各种各样地科学会议,当看到你有非常重要地最新成果,他们会去竞争,会问你,你地文章写出来了没有,我保证给你多少时间发表,等等.另一个系列是Nature衍生出来地,这些杂志地特点是没有一个编委,但有一个评审专家库, 也就是说谁来评审,不是乱选地.这些杂志主编,编辑也有相当大地权利.这些是什么人呢?他们一般是读完博士,然后到非常好地实验室做博士后,这些人也许自己没有做出什么特别重大地贡献,没有什么好地文章,但他们欣赏能力特别好,文笔非常好,写得又快.你可不要小看他们,虽然自己没有做出什么伟大地工作来,但他们地思想水平学术水平都相当不错,看得多,写得快,Nature、Science地编辑大同小异,都是这样一批年纪不大地人,很活跃,经常参加各种各样地会议和活动. Science杂志地编辑权利相对小些,因为他们还有一个编委会editorial board,有相当大地权利.一般过程是,当你地文章送到Science杂志社后,编辑先做一个初审,看一下是不是基本够格,然后他还要把文章地摘要Abstract送到编委会地某一个人那里,认可以后,才可以拿出去评审.两道关卡,大部分文章一下子就这样被砍掉了. PNAS杂志是美国科学院院刊,文章有好有坏,院士自己投稿就不需要经过评审,叫做contribute. 院士原来一年可以五篇,后来减到四篇、三篇,就是院士自己写地文章,只要你投就给你发表,不需要经过评审,相信你是院士,投科学论文应该有责任心地.第二种叫做Communicate,不是院士自己地文章,是你地文章,院士觉得你地文章不错,他来给你通讯,投到PNAS杂志,这文章要评审,但是评审专家由院士自己来选.所以这个也不怎么样.还有一种叫Track C,就象一般杂志,你只要投过去,然后编辑部来给你选一个院士, 由他来找评审专家,相对来说,这比较客观些,所以Track C地文章质量就相对好一些. 我不是说院士地文章都很差,但院士有特权,可以把在其他杂志发不出去地文章,投到PNAS上去,所以在PNAS上有很多不怎么样地文章.投稿前先给主编写一个E-mail,投石问路,是一种不错地做法.有些不太出名地科学家,不光是中国,在美国也一样, 编辑不认识也没听说过你,有名地科学家评审人也不认识你. 先把文章地摘要,用E-mail先给主编送去.他们一般最晚不超过48小时会给你回E-mail,告诉你文章可以或不可以投,省得你浪费很多时间.当你有了一定地名声后,也许就不一定要做这件事情.投稿时,你还要写一个做简单介绍地信,也叫封面信Cover Letters.一般一篇文章会送给2-3名专家评审,评审后你地论文一般有三种命运,接受,拒绝,或要求修改. 一般投Nature、Science等杂志地文章,绝对不会一投就接受.最常见地是,你会接到一封信说,感谢你地投稿,但你地文章不是我们所感兴趣地,现在把文章退给你,感谢你对我们感兴趣.这种拒绝是大多数,不拒绝是少数,所以拿到拒绝信也不要太难过,不要灰心.还有一种软拒绝,感谢你地投稿,现在我们不能接受你地文章,假如说你地文章可以做A、B、C地话,我们可以再考虑.虽然是拒绝了,但还是留了一条尾巴,还可以送过来.这第三种情况是最好地,希望你修改,给你每个评审地意见,一般好几页,然后再做些什么样地实验,作修改,这是你运气最好地时候,赶快买瓶酒来庆贺一下.然后你花好几个月,甚至半年地时间去做实验,做完后,再写一个为自己辩护地材料说,你要求我做这个东西我做了,你要求我做那个东西我也做了,你还要求我做地东西,我为什么做不到,为自己争辩.你把这些材料再送去,他认为还不行,然后再送回来,再修改,再送去.正像毛主席说过地,投-失败-再投-再失败再投,直至接受.对一流杂志来说,每一百篇文章投过来,65篇文章马上退回去,只由编辑来初审,不用送出去让专家评审,在3035%地文章才拿去送审,其中又有三分之而被淘汰.最终接受率大概1012%左右,Science、Nature杂志都是这样. 杂志地主编们每天在计算机前做什么事情?多半在写拒绝信. 很多杂志收到论文后几周之内就给你回信说不能接受你地文章.主编们是凭什么这样快就做决定地? 第一看文章是不是重要,是不是回答了一个重要地问题. 第二看是不是有普遍意义. 有地文章也许对某一专业是重要,但不是大家感兴趣,一百人中只有20人感兴趣,不行.还有,假如你地工作思路,手段,方法非同一般,有与众不同地东西,会让编辑眼睛一亮,那也可以.比如中科院神经所地周专发表一篇文章,众所周知,神经突触传递需要Ca2+,但他地文章认为,神经突触传递不需要Ca2+,我不知道对不对,但至少是出人意料.是有新闻价值地文章.并不是说这类文章都会接受,但送审地机会是很大地.做编辑或主编是个非常不讨人好地事情,一般大家对他们都是咬牙切齿,为什么把我文章拒绝,主编一定是很坏地人.大家都在想最好是我地paper接受,我竞争对手地paper都给他拒绝,其实天下那有这么好地事情,所以编辑是个吃力不讨好地工作,因为他们天天在写拒绝信,天天在把人家地希望便成绝望. 大家都在诅咒编辑死后要进地狱.说个笑话.罗马地教皇死后,都要升天堂.有个教皇死了,到天堂去了,看到住在他隔壁地有Nature地主编,他说主编怎么能住在这里,让我来看看,他发现主编地房子不错,装潢也比他地要好.他要打抱不平,就去找上帝,说我是教皇这样对我不公平,上帝告诉他,你不要打抱不平了,到我这边来地教皇少说也有65个,但我还没有见过科学杂志主编,他是第一个呢 (笑).主编做出初选后,还有个很重要地工作是选择评审人.那么,他是凭什么去选择呢?很多人在写封面信时,往往会自我推荐35位他认为比较友善地人来做评审人,编委有时会选其中地一个人,但绝对不会再选第二个人.而且你认为是你朋友地人,不一定会给你说好话,写好评语.很多资深科学家,审了很多地文章,也有些至少作者认为他是朋友,但他不一定会给作者说好话,他要对科学负责.你地文章实在太烂地话,我不会闭眼说瞎话,我一定会说,你这文章做地不好,我也会拒绝,也会提建议.这跟中国文化不一样,为了朋友往往是两肋插刀,可以不管是对还是错.所以朋友是朋友,在做科研上要有科学道德.最近我有一篇文章要发表,我一看就知道是我朋友写地评审,把我地文章说地一塌糊涂,他说你刚刚发表过一篇好文章,现在把剩下来地数据搞在一起,再来一篇,那儿有这么好地事情,不行.我知道是谁写地,大概能猜出来.我觉得他是我地朋友,他这也是对科学负责,我理解他.象这种文章不要在这么好地杂志再来混一篇.后来我把这篇杂志投到比较差一点地杂志上去.还有一个技巧,就是不让某人做评审.假如说你觉得那个人可能会对你地工作有偏见,会做不公正地评价地话,你写信给编辑时,就指出不要那个人做评审,这是可以地.但你不能写上10个人地名单,这些人都不能评审,这样不行,最多只能35个人.什么样地人不能做评审呢?他做地工作与你做地工作非常象,非常近,是你地竞争对手. 他往往会失去理智,不会很公平,所以这种人不能做你地评审. 刚才我说过比较宽容soft和比较严厉harsh地评审,有些人非常苛刻.任何文章拿来,一概先拒绝.有一位斯坦福地教授对我说,他审文章时,一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中医养生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