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与探讨陕北民歌—兰花花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796190 上传时间:2022-07-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析与探讨陕北民歌—兰花花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分析与探讨陕北民歌—兰花花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分析与探讨陕北民歌—兰花花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文题目:分析与探讨陕北民歌兰花花 答 辩 人:宋晓丽 指导老师:刘梅 答辩时间:2012 年 12 月 目录 摘要1 关键字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一、陕北与陕北民歌2 1.陕北的地域特点2 2.陕北民歌的起源2 3.陕北民歌的发展2 4.陕北民歌的分类3 曲风类划分.3 性质类划分.3 二、兰花花的背景与分析3 1.兰花花的创作背景3 2.兰花花的创作内涵4 3.兰花花的深入分析4 唱词分析.4 曲调分析.5 演唱技巧.6 三、总结与致谢7 总结7 致谢8 山西大同大学朔州师范音乐系毕业论文 - 1 - 分析与探讨陕北民歌兰花花 摘要 陕北民歌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由于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人文环境,经过多年的 发展与演变,陕北民歌形成了具有丰富的生活基础,旋律奔放、抒情自然等独特的艺术风 格。陕北方言中的一些特殊的语音现象使陕北民歌的演唱呈现出独特魅力,土色土香的方言 词汇大大增强了陕北民歌的表现力,其中陕北方言词法运用的一些特点,让陕北民歌生动而 充满情感。陕北民歌是陕北劳动人民精神、思想、感情的结晶,其代表作兰花花是陕 北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典范作品之一。其高亢开阔,奔放有力,悠扬抒情,节奏自由,采用叙事 手法,语言简练、质朴、生动,把兰花花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遭受封建礼教迫害,以及兰花花 反抗封建束缚的决心塑造得栩栩如生。 关键词 陕北民歌;演唱风格、分类特点;兰花花;艺术分析; Abstract In heavily accented is a rarity in the folk art, due to the unique geographical advantage and humanistic environment, after years of development and evolution, heavily accented with abundant life form, melody is bold and unrestrained, lyrical based natural unique artistic style. Some of the special shanbei dialect heavily accented voice singing phenomenon that shows unique charm, the ochre soil incense greatly enhances the dialect vocabulary, including the expressive heavily accented by shaanxi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morphology dialect, let heavily accented vivid and emotional.Shaanxi is heavily accented tl, thoughts, feelings, crystallization, whose masterpiece, the very “is the most popular in heavily accented one of the model work. Its powerful, open, bold and unrestrained resounding melodious rhythm, the lyric, free narratives, language succinct, plain, vivid, the beautiful and kind girl very feudalism, and suffered persecution against the feudal bound very determined shaping up very lifelike. Key words Heavily accented; Singing style, classif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s; Very; Art analysis; 引言 五百年间流传在黄河流域的陕北民歌,是陕北特定的地理地貌形成的一种特定的地方 音乐,它突出反映了黄河文化和黄土地文化的风格特点,同时在旋律和内容上也把粗犷豪 放、淳朴而又坦率的男人的形象和温柔善良、吃苦耐劳而又贤淑重情的女人的形象刻画的 淋漓尽致。 陕北民歌丰厚的文化背景、独特的旋律、鲜明的语言风格和强烈的时代烙印使 其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他分为劳动号子、信天游、小调三类。劳动号子包括打夯歌、打 硪歌、采石歌、吆牛歌、打场歌。其代表作兰花花是陕北民歌中流传最广的典范作品 之一,其曲调高亢开阔,奔放有力,悠扬抒情,节奏自由,采用叙事手法,语言简练、质朴、生 动,把兰花花这位美丽善良的姑娘遭受封建礼教迫害,以及兰花花反抗封建束缚的决心塑造 得栩栩如生。 一、陕北与陕北民歌 1.陕北的地域特点 上世纪中期,美国人斯诺说:“走进陕北,才看到一个真正的民族,才看到真正的中华民 族文化。 ”是的,陕北是华夏文明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它地处中国东、西部的结合带,陕西 的北部,包括榆林和延安两市,是草原、沙漠和黄土高原的融合地,也是历史上汉族与少 数民族频繁往来的交汇地。这种特殊的地理位置有利于东西部文化的交流,有利于游牧文化 与农耕文化的交融,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陕北文化,黄土、黄河、骄阳、古烽火台,则展 现了陕北黄土高原悠久的文明史。黄土高原一带的早期文明史,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 的发端史,这片土地,历史中涌现了如吕布、李自成、刘志丹等与命运奋力拼搏的一代英 雄。 2.陕北民歌的起源 陕北民歌源流可上溯到远古时期,如神宫调是陕北巫婆神汉作法事时所唱之曲调,可 溯源至古代的占卜巫风;其旋律简单,吟诵性强,代表曲目如参神 、 上香等。再如 陕北民歌小调,可溯源至先秦时的乡遗风,历唐、宋、元、明、清而发展盛行。 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国风对陕北民歌早有记载, 国风中的秦 风和幽风就是陕西一带的民歌。 3.陕北民歌的发展 最早的陕北民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过民间艺人千百年来不断的筛选和丰 富、保留与变异,直到封建社会,才逐步衍生了包括劳动号子、仪式歌、信天游、小调、 社火歌舞等体裁,具有黄土高原历史文化特色。而 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是陕北民歌历史性 的辉煌时期, 以吕骥为首的一批鲁迅艺术学院的教师和学生,对陕北民歌进行了大量的采 录。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说发表后,大批的“鲁艺”工作者深入民间收集 民歌。并在此基础上加工、整理、改编、创作出东方红 、 翻身道情 、 大路歌以及 军民大生产等一批新民歌,这些歌曲一经问世就立刻传遍各解放区,陕北这一穷乡僻 壤的民歌在全国产生了极大影响,把陕北民歌的创作、演唱活动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 潮。50 年代后,全国举行了数次民间汇演,中央民族乐团还下设了陕北女子民歌合唱队, 排演了走西口 、 三十里铺等民歌。她们的无伴奏合唱,标志着陕北民歌演唱的新水 准。70 年代,陕西省文艺工作者推出了山丹丹开花红艳艳 、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等 5 首陕北民歌,一时间在全国掀起了演唱陕民歌的热潮,这一时期的陕北民歌直到现在还是 山西大同大学朔州师范音乐系毕业论文 - 3 - 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 4.陕北民歌的分类 (1)陕北民歌种类是很多的: 按照曲风来说有四季歌、五更调、揽工调、酒歌、秧歌、劳动号子、歌舞曲、榆林小曲、 陕北套曲、二人台、风俗歌、宗教歌曲和探家调等,以小调和信天游为首。 小调以叙事为主,一般都有场景,有人物,有故事情节,还有细节描写。如:害娃 娃 、 探瑜姐 、 送情郎 、 四保揽工和下柳林等都是篇幅较长的叙事体民歌。 信天游,又称“顺天游” 、 “小曲子” , 陕北民歌曲调的一类,一般是两句一段,长的 每首可达数十段,用同一曲调反复演唱。流行于陕西北半部及宁夏、山西、内蒙古与陕西 接壤的部分地区。以往,由于交通不方便,这里的生产、经贸全靠驴、骡驮运,当地把从 事此种劳动的人称作“脚户” “脚夫” “赶脚的” 。 “脚户”长期行走在寂寞的山川沟壑间, 便顺乎自然地以唱歌自娱。 (2)陕北民歌种类以性质可划分为: 革命民歌 东方红原是山西民歌的曲调,传到陕北后被填新词(骑白马) ,最后被一位老师填 成东方红传唱。民歌采集者从农民歌手李有源那里搜集到它,想当然地认为是他填的词。 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文艺工作者用陕北民歌曲调编曲填词,算是半民歌吧。 绣金匾原 是关中民歌绣荷包的曲调,填歌唱领袖和解放军的词后在陕北各地传唱。 咱们的领袖毛泽 东是民间诗人孙万福用陕北民歌填的词,也在陕北各地传唱。 传统民歌 蓝花花 、 赶牲灵 、 三十里铺曲调都很优美。 三十里铺是绥德一青年农民在 当时(1942 年)根据自身的真事所作。 其它 有的在舞台上或唱片里当作民歌的,其实是曲艺或戏曲。 翻身道情是陕北道情(曲 艺) , 夫妻识字是马可编曲作词的秧歌剧。 二、兰花花的背景与分析 1.兰花花的创作背景 据说,兰花花原名姬延玲,小名叫叶子,1919 年出生于延安南川临镇街一个农民家 庭。她从小就心灵手巧,长的俊秀,到十六岁的时已出脱得端正水灵,亭亭玉立,如出水 芙蓉,像雨后马兰花一样惹人喜爱,人们给她送了个绰号叫“兰花花” 。红军中有个战士, 他与兰花花一见钟情,偷偷相爱,发誓要死死活活相伴终身,不久两个便发生了关系。因 红军奉命过山西东征,红军战士只得和兰花花难分难舍地暂时告别 。兰花花的父母认为女 儿败坏了自己的门风,便托媒人把 17岁的兰花花许给临镇的富户周家,兰花花不从,在父 母的威迫下响吹细打抬进了周家家。周家小子吃喝嫖赌无所不为,后因在宜川抢劫杀人被 处决。第二年,兰花花又被父母强迫嫁给了临镇一个姓石的富户人家。石家用的小子生得 十分丑陋,满脸大麻子,他看上了兰花花的美貌,不惜花钱把兰花花买去妻。兰花花在石 家受尽折磨,她日思念自己的红军情人。因精神过于苦闷,终于在 1942年正月病死,死时 24岁,留下一女一男两个孩子。红军战士东征胜利后回到陕北,得知兰花花被迫嫁人,非 常难过,但又怕给兰花花带来麻烦,故也没敢去看望兰花花,只有苦在自己心里。以后又 听到兰花花病亡,悲痛欲绝,一病不起。在医院治疗中暗自构思怀念兰花花的相思之歌。 出院后,他恰好又转业到固临县(今延安市临镇)文教科当科员。不久又调到固临县小学 任教导主任。他还朝思暮想兰花花,便把在住院时编的兰花花歌曲整理出来(全长 84句) , 把任家改为周家。教学生娃娃和村民演唱、传诵。 兰花花很快在固临、延安、宜川、绥 德等地传唱开来。后经延安鲁艺音乐工作者收集整理,迅速传遍了陕甘宁边区和大江南北。 全国解放后,唱遍了新中国,也传到了海外。 2.兰花花的创作内涵 兰花花作为一首陕北传统民歌,以纯朴生动、犀利有力的语言,热情歌颂了一位封建 时代的叛逆女性兰花花。这个被称为普天下最聪明、最美丽的好姑娘,竟被强行嫁给 一个“好像一座坟”的周家“猴老子” 。但是兰花花并没有屈服,为了追求幸福,她不惜拚 上性命,坚决反抗封建礼教。民歌以优美流畅、开阔有力的信天游曲调咏唱,并吸收了叙 事的手法,用分节歌的形式,深刻地表现了歌词的内容,成功地塑造了兰花花具有强烈反 抗精神的形象。 3.兰花花的深入分析 兰花花是在黄河流经的陕北高原一带形成的歌曲,具有悠长、高亢的山歌特征和遒 劲苍郁的色调。歌唱者在把握这首歌时不仅要从歌曲的唱词、曲调、演唱技巧等不同方面 出发,而且要与歌曲产生地区的文化、生活、习俗等方面结合、才能更加全面、完整地把 握其特征。 (1)唱词分析 用地方语言来演唱时我国传统民歌的特征。 兰花花这首歌曲产生于陕北原一带, 因而与这一带的方言结合十分紧密,形成了其鲜明的区域特征。再者就是虚词的运用、笔 者以下主要从唱词中的咬字及虚词的运用入手作以分析: 咬字 字的读音是以声韵为基础的、所谓声、韵即把一个字的音分成前后两个部分,将音阶 的前一部分叫做“声” ,音节的后一部分叫做“韵” 。陕北方言中部分的字的声韵常与普通 话(以北京方言为标准)有明显不同之处。如兰花花的八段歌词中,第一段;“青线线 (的那个)蓝线线,蓝格个英英的彩,生下一个兰花花实实在在地爱死个人。其中“线” 为儿话音“线儿” , “生(shng) ”字按陕北这一带方言要平舌音“sng” , “下(xi) ”唱 “h”“爱(i) ”要唱“ng-ai”,字头是唱“ng” ,归韵到“ai” ,最后“人”字也不是唱 前鼻音“rn” ,而是唱后鼻音“rng” ;第二段中“五谷里(的那个)田苗子。 。 。 。 。 。 ”“子” 为儿话音“子儿” 。第四段“撇下我的情哥哥。 。 。 。 。 。 ”,其中:下(xi) ”唱“h”,“我 (w)字唱“ng-e” ,字头唱 ng,归韵到“e” 。在演唱时,需要仔细区别方言的声韵与普 通话的不同。 虚词 虚词具有帮助表达抒发感情的作用。同一虚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尽相同。在兰花 花歌词中多次出现了“呦”这一语气词,同样在许多陕北民歌以及南方民歌中也有使用 这一语气词来表达感情的。我个人认为同样是使用一个词,但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并非是 一模一样的。在“一十三省的女儿”表达出兰花花年轻,富有朝气,七方面承接上文中描 述她美丽惹人拎爱,一方面又为下文中她的不幸遭遇埋下伏笔,所以这个“呦”可谓用的 是寓意深长。最后一局中的“咱们俩死活呦, ”长在一搭。 ”这个“呦”更多地体现出的是 民歌的口语特点,表达出兰花花和自己的有情人最终幸福的团圆和向往两人能生生死死不 离不弃的美好愿望。虚词的运用不仅使歌唱语言更加口语化,音乐更加饱满、连贯,而且 鞥呢使演唱者的情绪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在演唱兰花花这首歌时,对于许多虚词的 不同处理会给听者以不同的心理感受,因此需要首先把握歌曲的思想和基调,再加上对虚 词的一些处理技巧,这样才能达到以情动人的目的。 虚词的使用在歌曲中具有构成修辞的作用。通过虚词的使用,可以使民歌歌词构成对 偶、排比、夸张等辞格,进一步增强歌曲的表达效果。如: 山西大同大学朔州师范音乐系毕业论文 - 5 - 玉谷子那个田苗子,数上高梁高, 一十三省的女儿呦,数上蓝花花好。 通过“数上”这一实词虚词的搭配使用,形成了“数上名词形容词”的 表达结构,使上面两句歌词形成了一个对偶句,进一步表现出蓝花花在众多女性中的出类 拔萃。再如: 正月里那个说媒, 二月里定, 三月里那个交大钱,四月里迎。 三班子那个吹来, 两班子打, 撇下我的情哥哥, 抬进了周家。 以上四句中的前三句都是描写蓝花花出嫁前的情况,句型相同,字数对应,构成了一 组排比句,尤其每句的后半句都是四字构成,短小有力,表现出被迫出嫁的仓促和无奈。 虚词的这种作用在东方红这首民歌中表现得更为突出,通过几个“呼儿咳呀”的语气 词的反复使用,使整个歌词构成了整齐的结构,形成一组富有韵律的排比句。 虚词可以体现出民歌的方言特点,也有助于区分不同地域的民歌。蓝花花就是一 首典型的陕北民歌,歌词整体体现出陕北方言的特点。陕北方言词汇最大的特点就是叠字 的使用。陕北方言对叠字的运用几乎达到了信手拈来而又浑然天成的地步。在陕北方言中, 不仅动词、形容词、量词能重叠,就连名词、副词也可以叠用。通过把两个相叠的音节镶 在一个单音节的形容词、动词或副词之后,构成一个音节繁复的多音节词,用来把现实生 活中丰富多彩的声音、颜色、动态、感受等模拟出来,使语言具有独特的韵味。叠字的使 用几乎可见于任何一首陕北民歌,如“羊肚肚手巾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 、“走头头的骡子哟,三盏盏的灯”、“泪格蛋蛋落在沙蒿蒿林”“大红枣子剥皮皮”等。 即使是在现代陕北人的日常生活中,也不时可以听到“毛眼眼”、“女娃娃” 、“圪梁梁” 等表达。叠词的使用同样体现在蓝花花的歌词中,如这首歌曲里出现的“蓝花花”、 “蓝个英英”、“实实的(地)”等词,这些典型的陕北方言词不仅体现出陕北民歌浓厚 的乡土气息,更体现出歌曲表达的地方特色。 (2)曲调分析 曲调一般是指民间歌曲的旋律,它包含了调式,时值,节拍,节奏等因素。曲调的风 格就是由这些因素显现出来的。这首歌的曲调由上下句多长反复构成,结构清晰而对称。 调式音阶及旋律特点 兰花花的曲调,是采用五声羽调式,并通过“信天游”音乐中的变体方式产生的 两句乐段结构,上句从主音“6”开始,连续两次向上四度跳进后,出现自由延长音与四度 甩腔,突出了高亢悠扬、抒情赞美的音乐风格与个性。旋律自由开放到收拢,起伏婉转、 柔美流畅。而后来的三、四、五、六、几段,出现的“si”音,用大二度音程代替了开始 部分的四度跳进,使高亢、悠扬的旋律色彩转为悲伤,近似哭腔的表达,使兰花花无奈、 忧伤的心情表现得贴切而形象。在第一、二段中,上句曲调几次向最高音冲击的旋法和延 长音的处理,鲜明地表达了歌曲的思想主题。 下滑音特征 为了表现兰花花被逼无奈嫁到周家的悲伤情感,歌曲中还运用了下滑音的表现手法, 如第三段“正月里那个说媒,二月里定。 。 。 。 。 。 ”中“二”和第四段中“三班子(那个)吹 来,凉两班子打。 。 。 。 。 。 ”中的“两” ,都运用了下滑音的表现方式,使悲伤的情感更加充分 得到表达。 节奏 这首歌曲的节奏在不同段落之间有比较鲜明的对比。第一、二段中,是表达了对兰花 花的赞美,第八段是表达了“兰花花”对情哥哥的真挚爱情,因而旋律都比较抒情、优美、 节奏稍慢。而其余五段侧重于叙事的段落节奏相对比较明快。 (3)演唱技巧 此歌以优美流畅、开阔有力的“信天游”曲调咏唱,并吸收了叙事的手法,用分节歌的 形式,深刻的表现了歌词的内容,成功地塑造了兰花花的形象,由于这首歌有八段歌词,如果 用一个速度演唱会很单调。因此,很多演唱者在演唱时根据不同内容的需要处理成几种不同 的速度演唱,这首民歌还曾被改编成钢琴独奏曲和大型歌剧等。 “信天游”是流行在陕北的民歌歌种。它的歌词基本格式是上下句的两句体,曲调一般 也均为由上下句构成的单乐句段,一般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山歌类的和小调类的,兰花花 属后者,它的特点是节奏规整,旋律进行平稳,情感刻画细腻柔和。 此歌演唱时要注意咬字。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演唱把歌唱的咬字分为“出声、引长、 归韵”三个过程,“出声”就是咬准字头,“引长”就是延长字腹,“归韵”就是收清字尾。 咬准字头就是要按照“五音”的正确口形把声母咬准确。延长字腹就是按照“四呼”的口 形延长音量发响最易的韵母,把声音放出来。收清字尾也就是韵尾交待要清楚,韵尾是复韵 母还是鼻韵母,还是没有韵尾以韵腹的母音直收。我国现在的传统民族声乐沿用的“十三辙” 分类发声的方法仍然是比较实用、科学的。 歌唱的语言表达随着歌曲的曲式结构、节奏速度、风格特点不同,咬字吐词的语气、腔 调也应该有所不同。 兰花花演唱要悲痛怨恨、深缓忧郁,旋律节奏曲折婉转、滑行的歌曲,吐字应该喷 口有力、干净利落,行腔又抑扬顿挫、细腻委婉。 兰花花的歌唱艺术是依靠优美的歌声和丰富的情感来共同表现的。再优秀的嗓音、 再动听的歌声,缺少了真实、丰富的情感,就如没有色彩的油画,让人感到单调乏味,画技再 高也只能称为素描。在歌唱艺术上来说人的声音只是一种音乐语言工具,只有以“声”唱 “情”,以“声”表“情”才是目的。歌唱的声音可以通过技能的训练不断提高、精湛。而 情感的表达,除了了解、掌握作者创作歌曲的时代背景、特征,创作动机、手法,曲式结构, 旋法特点,歌曲文字语言的思想艺术性,咬字吐词方法,以及民族特征、风俗、生活情趣等, 更主要的是演唱者的思想情操、道德观念、形象思维、生活体验、文化艺术修养,也包括演 唱技能和表现处理的能力等。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有“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惟唱声”的诗句,表明了古人对“声” 与“情”的重视,说明历代歌唱者都强调“声情并茂” 。特别是我国传统的民族声乐艺术,更 山西大同大学朔州师范音乐系毕业论文 - 7 - 是强调通过演唱者的形体身段、手势眼神和丰富的情感情绪的表演,设想歌曲中人物所处的 环境、景象,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感染。 “声情并茂”的歌曲演唱表现处理,一定要服从歌曲的内容、情景,“声情并茂”的目 的是用动听的歌声完美地表现歌曲的内容,任何违背歌曲原意的表现都只会适得其反。 3、总结与致谢 总结 总的来说我们无论在演唱或研究陕北民歌时都应该深刻认识、体会历史背景,地域文 化,风土人情,地方语言对陕北民歌的艺术风格的影响,只有认识和了解了陕北的这些特 色,才能更好地演绎出人们喜欢的陕北民歌。 以上这些就是我对陕北民歌和兰花花的一些理解和认识, 要想真正演唱好这首歌 曲, 就必 须准确了解兰花花的艺术风格特征, 以便更好地塑造兰花花这个人物形象, 并通过自己的联想 展开丰富的思维想象,由此得出自己的认识 , 反应于内心, 进而构筑起 生动的音乐想象, 并运用准 确的语言和娴熟的声音技巧, 把作品的思想内涵生动具体地表 现出来,达到声音、情感水乳交融的目的, 逐渐建立起自己的艺术个性,从而更好地表现 音乐。 1呈天健.中国民族音乐概论M上海 上海人民音乐学院出版社 2004,(2425) 2惠雁冰.无力的走出历史上陕北民歌的精神主题A陕西:延安人民出版社 2003.(2627) 3鲁惠.陕北的民歌A.陕西:延安,2004(17) 4郝磊.影视中陕北民歌的艺术表现形式J.电影评介, 2006,(19). 5汪东锋.陕北民歌的迭词与叠音艺术谫论J.广西社会科学,2003, (10). 致谢 在论文完成之际,我要特别感谢我的指导老师刘梅老师的热情关怀和悉心指导。在我撰 写论文的过程中,刘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无论是在论文的选题、构思和资料的 收集方面,还是在论文的研究方法以及成文定稿方面,我都得到了刘老师悉心细致的教诲 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她广博的学识、深厚的学术素养、严谨的治学精神和一丝不苟的工 作作风使我终生受益,她循循善诱的教导和不拘一格的思路给予我无尽的启迪。在此表示 真诚地感谢和深深的谢意。回首三年,取得了些许成绩,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艰辛。感谢老 师三年来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爱护。学友情深,情同兄妹。三年的风 风雨雨,我们一同走过,充满着关爱,给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的记忆。在我的十几 年求学历程里,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他们辛勤的劳作,无私的付出,为我创造良 好的学习条件,我才能顺利完成完成学业,感激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抚养与培育。在论文 的写作过程中,也得到了许多同学的宝贵建议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诚挚的谢意。感谢所 有关心、支持、帮助过我的良师益友。最后,向在百忙中抽出时间对本文进行评审并提出 宝贵意见的各位专家表示衷心地感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