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型建筑设备工程进度控制(论文).doc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793708 上传时间:2022-07-0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型建筑设备工程进度控制(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智能型建筑设备工程进度控制(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智能型建筑设备工程进度控制(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型建筑设备工程进度控制作者姓名:田 波专业名称:工程管理指导教师:庞 溯 助教 周家纪 教授 .摘要智能型建筑设备是当代技术的必然产物,尤其是本世纪末,信息科学技术及机的发展,成为智能建筑设备产生与发展的重要支柱。对智能建筑设备设计、施工、设备安装、使用运行等各个阶段进行进度控制的研究分析,已成为智能建筑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智能型建筑工程的实施一般由工程承包方负责工程施工图纸深化设计,设备、材料供应和运输,管线施工,设备的安装及检测,系统调试开通及通过有关管理部门的验收,直至交付使用,其中工程进度的控制都贯穿在整个实施过程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由于智能型建筑设备施工越来越复杂,自动化程度要求高如:电梯、变配电设备、楼宇自动化综合布线,因此搞好智能型建筑设备的工程进度控制十分重要。本文主要通过介绍建筑智能化工程施工技术方法,建筑智能化系统的组成来达到智能建筑设备工程进度控制的目标。关键词 :智能建筑设备 工程进度的优化控制 楼宇自动化.AbstractIntelligent building equipment is an inevitable product of modern technology, especially the end of the century,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machine, become an important pillar of emerging and developing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equipment. For intelligent building design, construction, equipment installation, use, operation and so on each stage for schedule control of research and analysis, has become one of the main direction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research.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in general by the engineering contractor is responsible for th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drawing design, equipment, material supply transportation, pipeline construction, equipment installation and testing,system debugging is open and through relevant management departments of acceptance, until delivery, including the progress control is throughout the entir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is paper by introducing the intelligent building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methods, the composition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system to achieve the goal of intelligent building equipment engineering progress control.Keywords : Intelligent building equipment, Optimization of construction schedule , Control building automation目录摘要IAbstractII目录III前言11智能建筑设备在现代建筑中的地位21.1 论文研究背景21.2 建筑设备在现代建筑中的地位32 楼宇自动化系统52.1 楼宇自动化的系统现状52.2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理63 智能型设备优化83.1 空调设备优化启停控制83.2 变风量、变流量系统的最优控制93.3 智能建筑内冷热源系统的节能控制103.4 合理的选择冷机113.5 建筑物内的温度标准确定123.6 楼宇综合管理系统134 智能型建筑设备施工中存在的问题144.1 智能建筑设备进度控制的现状144.2 影响建筑设备工程进度的因素144.3 智能型建筑设备工程进度控制的方法155 智能型建筑设备工程进度控制的应用175.1 CMP关键线路法175.1.1CPM计划的编制175.1.2关键线路法实施中的几个问题185.2 S型曲线与香蕉型曲线法205.3智能型建筑设备施工的实施22总结24致谢25参考文献26.前言现代建筑技术与建筑设备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智能型建筑设备的发展促进了现代建筑的发展,与此同时,现代建筑技术的更新也推动的建筑设备的更新。就建筑设备本身来说,随着我国各种类型的工业企业的不断建立,城镇各类民用建筑的兴建,人民生活居住条件的逐步改善,基本建设工业化施工的迅猛发展,建筑设备工程技术水平正在不断的提高,同时,由于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门学科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建筑设备技术也受到交叉学科的发展的影响而日新月异。例如:土木施工的工业化施工迅速改变着建筑安装现场手工抄作的方式。还有各种智能建筑设备的更新对土木工程施工技术也要求更高。还要考虑到建筑结构对各种设备的影响等。建筑设备的发展跟土木工程设计施工时紧密联系在一块的。1智能建筑设备在现代建筑中的地位1.1 论文研究背景20世纪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导致产业结构的深刻变化。据日本对各职业的分类,就业人口从事第三产业的职业人数,1955年时,为100万人,占就业总劳动人数的26%;1985年时,为2800万人,占就业总劳动人数的47%。这表明一个从社会中脱胎而出的、新型的信息化的到来。信息资源成为社会生产的一种主要资源,成为人类生存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信息产业的产值成为国民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因而它是一个国家产业,甚至是全球性产业,带有明显的独立和交融特性。1957年,在美国从事技术、管理、职员等办公室工作的白领人员首次超过蓝领人员。1974年到1984年,美国办公室工作效率增加4%,而同期工业增加100%,农业增加200%。同时办公费用却以15%速度递增。另一方面,白领阶层的增加,人们对办公环境的好坏也愈加重视。依赖于大量享有高薪的办公人员提供服务而运行的经济,无法承受办公费用高涨而功率低的状态。这一矛盾必然要由适用于信息化社会的手段来处理。智能建筑的产生为解决这一问题展开了广阔前景,尤其是其通信及办公自动化系统,大大提高了办公效率。80年代以后,由于高技术的冲击,给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带来了活力,同时也面临着基础设施落后和奖金匮乏等问题,这就出现了一些原来由政府投资的、通信等项目,向民间和国外开放,出现了“建筑经营转让”即所谓BOT(BuildOperateTransfer)方式1。1984年美日通信和电信业开始改革并全面开放、大幅度自由化。尤其是90年代冷战结束,大批高技术军工实现“军转民”,使得信息技术市场上出现如火如荼的竞争格局。所有这些都为信息社会的完善和智能建筑的出现创造了社会条件。1.2 建筑设备在现代建筑中的地位建筑设备是现代建筑必要的组成部分。建筑设备是对为建筑物使用者提供生活、生产和工作服务的各种设施和设备系统的总称,它包括的设施和设备系统。类从原始的洞穴,简陋的茅草屋一直发展到今天功能繁多、形式不一的高级住宅、豪华别墅、高档写字楼、宾馆等建筑。不管何种建筑,最简单的建筑物电气照明是白炽灯,给水是水龙头,排水用瓦管加上化粪池,采暖用炉子等这些简单的建筑设备,这些设备在每一幢建筑物中都是必不可少的。任何民建筑,如果只有避风遮雨的建筑物外壳,缺少相应的建筑设备,其建筑物使用价值就很低。对建筑物的使用者来说,建筑物的规格、档次的高低,除了建筑面积大小、建筑结构等因素外,建筑设备功能的设置程度也是其中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更何况随着现代建筑的不断发展,建筑设备在现代建筑中所占的比例也是越来越重。建筑的发展离不开建筑设备。现代建筑在可持续发展和人本主义的影响下,智能建筑、生态建筑、健康建筑等的不断出现,使原先十分简单的建筑设备在现代建筑中已远远不能适应人们的需要,人们不再满足于简单的居住和办公。而希望有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如适宜的温湿度、美观清洁适用的给排水系统、方便迅捷的通讯方式、安全可靠及时的报警系统、灵活安全的垂直交通工具、服务良好的物业管理系统、网络系统等,这也就是我们目前所常讲的建筑设备工程中的部分内容: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讯自动化系统、防火监控系统、和保安自动化系统等,体现了人们对于当今的房屋建筑已不仅仅只关心其结构的安全性,而更多的是关心建筑物的建筑设备的完善程度和先进性。体现了人们在强调建筑形式的同时,更注重功能的多样化和空间的合理使用,如现代建筑中厨房就要具备的功能是;洗涤、加工、烹饪功能、贮存功能、厨用电器的安置功能、通风除湿的功能等,卫生间一般要具备的功能是:盥洗功能、便溺功能、贮存功能、通风除湿的功能、健康健身功等,而这些功能一般都要求依靠相应的建筑设备来实现,如:原先极大影响建筑空间使用和美观的给水管材料镀锌钢管,由于笨重、难看、占空间、容易生锈等因素现被施工简单、可灵活弯曲、美观大方、清洁的新型管材所代替,解决了空间合理使用和卫生的问题;原先作为日常生活使用的卫生间中的普通三大件浴盆、坐便器、洗手盆等现被具备健康、健身功能的多功能淋浴间、按摩浴盆等高档洁具所代替,解决了功能的问题,这些细小的变化为现代建筑中的厨卫增色不少由此可见,现代建筑的发展,蕴育着现代建筑设备工程技术的不断更新,同时建筑设备技术的发展,又推动着现代建筑向前发展,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2 楼宇自动化系统2.1 楼宇自动化的系统现状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境意识的增强,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同时,对美观和舒适度的需求逐步增大,对现代建筑设备智能化系统的要求也逐步提高,现代建筑设备智能化系统是建筑设备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影响建筑物使用质量的重要因素,其智能化功能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正常使用,给生活与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因此必须严格完善现代建筑设备智能化系统这一关。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通常包括暖通空调、给排水、供配电、照明、电梯、消防、安全防范等子系统。根据我国行业标准,智能型建筑设备的系统(BuildingAutomationSystem简称BA)又可分为设备运行管理与监控子系统和消防与安全防范子系统,如图所示。一般情况下,这两个子系统宜一同纳入BAS考虑,如将消防与安全防范子系统独立设置,也应与BAS监控中心建立通信联系以便灾情发生时,能够按照约定实现操作权转移,进行一体化的协调控制2。智能型建筑设备系统的基本功能可以归纳如下:1. 自动监视并控制各种机电设备的起、停,显示或打印当前运转状态;2. 自动检测、显示、打印各种机电设备的运行参数及其变化趋势或历史数据;3. 根据外界条件、环境因素、负载变化情况自动调节各种设备,使之始终运行于最佳状态;4. 监测并及时处理各种意外、突发事件;5. 实现对大楼内各种机电设备的统一管理、协调控制;6. 能源管理:水、电、气等的计量收费、实现能源管理自动化;7. 设备管理:包括设备档案、设备运行报表和设备维修管理等。随着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办公环境安全性、舒适性的要求日渐增长,智能建筑应运而生。智能建筑通常包含三大基本要素,即楼宇自动化系统(BAS)、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Automation-System简称OAS)、通信自动化系统(CommunicationAutomationSystem简称CAS)三者的有机结合,使建筑物能够提供一个合理、高效、舒适、安全、方便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其中,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是智能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就是对大厦内的各种机电设施进行全面的计算机监控管理,如空调制冷系统、给排水系统、变配电系统、照明系统、电梯、消防、安全防范系统等;通过对各个子系统进行监控、控制、信息记录,实现分散节能控制和集中科学管理,为建筑物用户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为建筑物的管理者提供方便的管理手段,从而减少建筑物的能耗并降低管理成本。2.2 楼宇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原理楼控系统采用的是基于现代控制理论的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也称分布式控制系统。它的特征是“集中管理分散控制”,即用分布在现场被控设备处的微型直接计算机控制装置(Direct Digital Control简称DDC)完成被控设备的实时检测和控制任务,克服了计算机集中控制带来的危险性高度集中的不足和常规仪表控制功能单一的局限性。安装于中央控制室的中央管理计算机具有显示、打印输出、丰富的软件管理和很强的数字通信功能,能完成集中操作、显示、报警、打印与优化控制等任务,避免了常规仪表控制分散后人机联系困难、无法统一管理的缺点,保证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以下介绍与分布控制系统相关的几个概念。1. 直接数字控制系统计算机通过模拟量输入通道和开关量输入通道采集实时数据,然后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计算,最后发出控制信号,并通过模拟量输出通道和开关量输出通道直接控制生产过程。因此直接数字控制系统DDC是一个闭环控制系统,是计算机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最普遍的一种应用方式。DDC系统中的计算机直接承担控制任务,因而要求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和适应性强。2. 分布式控制系统的体系结构分布式控制系统20世纪于70年代中期出现并迅速发展起来,它将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图形显示技术和通信技术汇集于一体,可对分散在现场的设备进行控制,又可方便地集中管理、操作,与以往的控制系统相比,既避免了单台计算机集中控制的不足,又克服了常规仪表人机交互困难的缺点3。3. 现场总线技术的应用(1)现场总线是连接智能现场设备和自动化系统的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的通信网络。不同的现场总线遵循的协议不同,接口标准不同,各具特色。现场总线技术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具有很高的性能价格比。现场总线把处于设备现场的智能仪表连成网络,使控制、报警、趋势分析等功能分散到现场仪表,使控制结构进一步分散化。现场总线控制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系统。(2)Lon Works技术Lon Works是一种完全分布式控制的局部操作网技术。Lon Works网络节点由神经元芯片、收发器、固件和Input/Output接口电路组成。神经元芯片是这种智能节点的核心,它由媒体访问控制处理器、网络处理器和应用处理器组成,这就使得节点既能管理网络通信,又具有控制功能。(3)分布式控制系统的进一步分散化传统的分布式控制系统在现场控制站这一级依然是一个集中式结构,而现在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是在原有分布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采用Lon Works现场总线的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发展起来的新系统,标准(Local Area Network 简称LAN)为原有的分布式控制系统,使用BAC- net(Building Automation Control network,楼宇自动化和控制网络)协议,以利于实现多种供应商的不同类型的子系统之间的通信信息交换,把具有控制功能的各个岛连成一个整体。新增的Lon Works现场总线使用Lon Talk协议,把控制功能进一步分散到现场级仪表,标准LAN与现场总线之间的路由器相联。这样BAC net和Lon Mark两项标准互相补充,互为依托,构成一个完全分散的、真正开放的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3 智能型设备优化3.1 空调设备优化启停控制由于建筑设备是一栋大厦的用电大户,所以楼控系统必须对整栋大厦的机电设备的运行进行控制,以达到最佳的运行效果。楼宇自控系统对机电设备有最佳的启动时间控制软件,可保证工作人员进入建筑物时室内温度恰好达到设定值。即可保证从占有时间一开始便满足舒适性要求,又可减少过长的启动时间,并可同时对多台设备进行最佳时间控制。其控制算法由软件实现,并具有较强的根据环境条件变化自动调整最佳启动时间的功能。最佳停止时间控制程序与最佳启动时间控制程序的原理相似,也是应用惯性储能原理,使供热/制冷负荷利用热/冷惯性,持续段时间,在结束之前,提前结束供热或制冷,同时保证环境温度不超过舒适极限的范围。如图3.1给出了在冬夏季的不同气候条件下,工作人员进入室内时温度恰好达到设定值时的最佳启动时间。在冬季室外气温为-11的条件下,室内温度设定值为18,为了保证工作人员进入室内时温度达到18,手动控制的时间一般为5:15,而采用优化启动,则可以根据室内外的温度在6:20开启机组。这样可以减少机组的运行时间1h5min,同时,不影响环境温度的舒适性,节约了能源和机组的运行费用。同理,在温暖的室外温度条件下,可以把启动机组的时间从手动启动的5:15延长为优化启动的6:45,可以减少机组运行时间1.5h,大大地降低了空调系统的运行费用。一般说来,在计算所得负荷的工况下运行的时间极短,绝大多数时间内空调设备是在远低于计算所得额定值的情况下运行。从夏季空调负荷时间频率上看,有83.8%的运行时间在低于50%的负荷下运行;冬季供热时,有80%左右的运行时间负荷率低于40%。水泵是整个空调系统的动力输送系统,其能耗占整个空调系统总能耗的25%左右。由于冬季工况系统水温差较大,冬季的热负荷又比夏季的冷负荷小,所以导致夏季冷冻水循环水量是冬季热水量的23倍,假设取2倍即冬季的循环水量是夏季的50%。选用的冬季水泵扬程仅为夏季水泵扬程的25%左右。制冷机组与水泵一般说来应该是一一对应的,以保证冷水机组的冷水流量以正常运行。空调系统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处于部分负荷的工况,如夏天夜里仅有部分房间使用,那么只需运行一台冷水机组,或者当室外气温降低,空调器冷负荷减小,非额定流量也可满足时,整个水系统的流量比满负荷时的额定流量小。如果用一台低扬程的泵来满足上述工况,会比高扬程的泵要节能。如果设计中采用冬季泵和夏季泵并联配置,冬季工况运行的低扬程泵可以在夏季部分负荷的情况下启用。这样,不必在部分负荷时另配水泵,投资更加节省。比整个运行工况都使用一种高扬程泵有显著的节能效果4。图3.1 工作人员进入室内时温度恰好达到设定值时的最佳启动时间3.2 变风量、变流量系统的最优控制与传统的定风量空调系统相比较,变风量空调系统减少了再热量及其相应的冷量,而且随着各房间送风量的变化,系统的总送风量也相应的变化,可以省风机运行能耗,此外,根据变风量空调系统运行的特点,在计算空调系统总负荷时,也可以考虑各房间的同时使用系数从而减小风机的装机容量。根据冬夏季不同的工况,对回风温度进行监测,并与设定的温度值相比较,根据回风温度与设定温度的差值对冷(热)水阀进行不同的变风量(Proportion Integration Differentiation,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PID控制器)调节,使室内温度始终保持在设定的范围内5。对于交换热量Q,有Qw=Qa,即风和水的交换热量相同,利用这一等量关系,实现了空调系统的最优控制算法。当风量K变化时,设风量为时K1、K2、K3,交换热量Qw与水量的关系见图3.2。当水量大到一定的程度时,交换热量Qw变化缓慢。同理,当水量变化时,设水量1、2、3时,交换热量Qa与风量K的关系见图3.3。联立Qw=Qa,可以得到一组不同的K、值。一般水泵功率Pw与水量及风机功率Pa与风量K的转移曲线是可以求得。这样,对某一恒定的交换热量Q,必然存在Pa+Pw的值最小的点,此时,对应的点就是这一组K、的最佳控制点,即是空调系统的最优控制点。图3.2 水量对交换热量的影响3.3 智能建筑内冷热源系统的节能控制由于空调系统的用电高峰期与城市电力的峰谷曲线基本一致,所以造成了城市电力的巨大峰谷差。为了实现“移峰填谷”,国内外电力部门均采取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使用低谷电,这些政策极大的推动了冰蓄冷技术的发展,为低温送风提供了客观条件6。常规空调的送风温度为1518,送风温差一般控制在812,而低温送风温度为310,送风温差可达1320。根据ASHRAE(American Society of Heating,Refrigerating and Air-Conditioning,Engineers,Inc,美国采暖、制冷与空调制冷工程师学会)标准55-1981,干球温度28,相对湿度35%的有效温度与干球温度26,相对湿度60%的有效温度相同。在相同的空调负荷下,增大送风温差可以减少送风量,减少风管直径和空气处理设备的额定工作量,降低空调系统的初投资,使蓄冷空调在初投资方面可以与常规空调竞争。表3.1是南昌市某科技大厦冰蓄冷空调与常规空调初投资与运行费用的比较。科技大厦位于南昌市经济开发区内,建筑面积3.9万m2,夏季最大冷负荷为4070.5kw,冬季最大热负荷为2791.2kw。从上表中的分析数据中看到,采用冰蓄冷空调系统虽然初投资比常规的空调系统略高了一点,但是年运行费用比常规空调系统要低很多,运行经济。图3.3 风量对交换热量的影响3.4 合理的选择冷机中央空调系统装机容量过大,主机就会长期在部分负荷状态下运行,效率低而能耗大。实际工程中由于存在设计方面的误区,许多设计人员往往以所计算的最大负荷为标准来选择机组,有很多是装机容量过大的。据有关部门曾经对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区的24座宾馆饭店的中央空调系统的装机容量和实际开机容量调查发现60%以上装机容量过大,这些空调系统一般都在35%55%负荷状态下运行,即长期在低效区运行,造成了大量的能耗损失。合理的选择装机容量既可以减少系统的初投资,又可以节损运行费用。调整智能建筑内参数的节能控制。表3.1 某科技大厦冰蓄冷空调方案与常规空调方案比较项目冷气方案常规空调方案系统配置(kw)螺旋机组功率11962冷水机组制冷功率11373省冰装制冷功率10846冷水机组功率2593系统设备总功率710冷却水泵功率454尖峰冷负荷(kw)407054070.5冷水机组容量(kw)22914070.5机房设备电容量(kw)8351210机房设备概算(万元)439357机房设备电力曾费(万元)953.6合计(万元)489.1482.8年运营成本(万元)33.875.93.5 建筑物内的温度标准确定冬季室内温度过高和夏季温度过低不仅会造成能源的浪费,而且也会给人体带来不舒适的感觉。资料表明,选择合理的室内温度,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例如,当夏季空调室内温度从26提高到28,可减少18%2%的冷负荷。常规空调的温控范围为2,而据美国国家标准局统计资料表明,如果在夏季将设定温度下1将增加9%的能耗,如果在冬季将设定温度上调1,将增加12%的能耗,因此将建筑物内的温度控制精度设为1,会更加有利于节能。焓值控制在空调控制中,根据户外的新风干球温度以及其露点或相对湿度、回风干温度以及其露点或相对湿度进行比较计算,自动选择空气来源,新风、回风或二者按比例混合,以达到节能的目的。例如,若室外空气温度足够低,就可以将室外空气作为一种冷源,充分利用室外空气作为冷源是空调系统节能的重要途径之一。通常取室外空气温度上限为18,在此条件下,调节回风阀、新风阀、排风阀,保证混风温度的设定值(通常1316),就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7。3.6 楼宇综合管理系统楼宇综合管理系统(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简称BMS)是一个集成的系统,它对大厦内所有建筑设备采用现代化技术进行全面有效的监控和管理。确保大厦内掰有设备处予熹效、节能、最佳运行状态8。BMS应立足于各个维护建筑运行的巍动控制系统,集成它们的信息,为建筑的管理、运营提供服务。同时它还能提供有限的硬件系统控制层功能,为集成系统的集中监控、运营管理提供必要的服务。建筑物智能系统的集成一般包禽3个方面:1. 技术集成是指在集成过程中,综合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管理方法,以实现集成系统的功能目标猖满是管理入员静需求;2. 功能集成是将各智能子系统的功能按特定的开放协议、标准接日集戒在一起成为一体化的多功能系统,通过统一管理平台对大厦内所有机电设施进行统一、协调管理控制;3. 信息集成一般不对各个子系统进行统一控制,而是将分布在各智能化子系统的信息进行有效的集成,实现各个子系统之间信息资源的高度共享和透明访问。我国智能建筑系统集成走过了3个阶段:各个子系统功能集成,以楼宇自控系统(Building Automation control network,简称BA)为平台的系统集成,基于子系统平等方式的系统集成。目前正朝着基于Internet的深度集成系统方向发展。4 智能型建筑设备施工中存在的问题4.1 智能建筑设备进度控制的现状建筑工程中进度控制作为与安全控制、质量控制并称的三大控制之一长期以来其实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国家陆续出台了关于安全和质量管理的相关的法律法规,而没有进度管理的相关规定,所以目前对于进度管理,在建筑工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进度与质量和安全又存在相对的矛盾性,所以使得进度管理往往服从和落后于其他管理。这主要是因为进度与安全和质量相比较,所造成的影响没有那么直观,但是我们不能因为表面原因而认为进度管理就比安全和质量管理的地位低。进度管理的好坏同样会对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来很大的影响9。特别是对于大型基础设施工程,按期或提前完工不但可以节约相关经济费用,同时能够带来良好的社会评价。4.2 影响建筑设备工程进度的因素长期以来,我们把影响建筑工程进度的原因主要归结与施工单位的施工快慢。殊不知建筑工程是个系统工程,凡直接或间接参与到建筑中的单位和组织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工程的进度。有时候突然的原因都会对建筑工程进度造成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对进度控制有充分的考虑。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1. 参与工程建设的各单位的影响影响工程项目施工进度的单位不只是施工承包单位,事实上,只要是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单位(如政府有关部门、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物资供应单位、资金贷款单位,以及运输、通讯、供电等部门),其工作进度的拖后必将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因此控制施工进度仅仅考虑施工承包单位是不够的,必须充分认识到各个单位对进度影响的程度,从而全面考虑在进度计划的安排中应留有足够的机动时间10。2. 施工资源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需要的建设资金的落实,材料、构配件、机具、设备和人工等如果不能按照规定时间进入施工现场或者材料运抵施工现场后发现其质量不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都会影响施工进度。因此,相关管理人员应严格把关,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好施工资源供应进度。3. 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一旦遇到气候、水文、地质及周围环境等方面的不利因素时,必然会影响到施工进度。此时,承包单位应利用自身的技术组织能力予以克服。监理工程师应积极协助疏通关系,帮助承包单位解决那些自身不能解决的问题。尽量减少由于环境因素带来的不利影响。4. 施工单位自身技术和管理的影响施工现场的情况千变万化,并且承包商的水平参差不齐,如果承包单位的施工方案不当,计划不周,管理不善,解决问题不及时等,都会影响工程项目的施工进度。5. 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国际工程相对国内工程来说,一些风险因素相对比较重要必须考虑,风险因素包括政治、经济、技术及自然等方面的各种可预见或不可预见的因素。政治方面的因素如战争、内乱、罢工、拒付债务、制裁等;经济方面的因素如延迟付款、汇率浮动、换汇控制、通货膨胀、分包单位违约等;技术方面的因素如工程事故、试验失败、标准变化等;自然方面的因素如地震、泥石流、洪水等,这些都会影响工程进度。4.3 智能型建筑设备工程进度控制的方法建筑工程进度控制需要参与建设的各方面提高认识、通力合作,把进度控制体现到行动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提高进度控制管理的意识,思想决定行动,进度管理的重视程度之所以落后于质量和安全管理,就是大家的认识问题,大家总觉得进度不会产生什么破坏性的影响。所以从意识上往往不够重视。只有大家真正认识到进度对工程造成的经济影响和社会价的重要性,才能真正重视这个问题。调动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解决进度控制管理的尴尬地位。2. 施工单位提高自身的技术和组织措施,施工单位作为工程建设的主体之一,相对于其他单位来说,是直接投入到工程建设中去的,对工程进度影响也尤为明显和突出11。地位也显得相对重要。施工单位应该从加强技术的提高和改进技术两个方面做到进度管理:首先是设备的先进性,先进的设备可以大大提高进度,施工方法也要不断更新。从实践中不断摸索和积累更有优势的施工方法。其次是人的技术的增强,要求相关技术人员必须懂得网络图,网络对进度控制的好处就是把握全局,局部又非常具体。就目前来说,国际项目工程管理的进度控制主要采用网络控制的方法。网络控制作为项目管理的核心对工程进度控制有着独特的优势。而目前我国大多施工企业多采用横道图的方法表示进度安排,横道图的表示多不能深入细致的表示工作之间的关系。很难具体指导施工进度控制。但是网络图毕竟有一定的难度,很多技术人员不能全面掌握,所以目前很多施工企业的标书里面都以横道图表示进度,没有以网络图表示。3. 组织协调现场的能力,施工单位必须有组织协调的能力,作为系统工程的建设过程,工序繁杂,资源量大,牵涉面广,如果没有很强的组织能力往往会乱马交枪,现场混乱,相互干涉不能充分发挥各自的施工效率。从而影响到整个施工进度。4. 建设单位和监理,作为工程的业主和由业主聘请的监理工程师,也应该做到自己的任务争取项目的按期完工。作为项目的业主建设单位在工程中有很强的话语权,又是项目的全程参与者。更应该从整体上把握,比如设计阶段要抓严,免得以后过多的设计更正造成工期的拖延。资金准备要充足,同时为加快进度设立奖励等。监理作为业主聘请的管理者,要多协调各方的关系,避免扯皮现象。对施工单位的进度管理不断督促和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5. 建设主管部门作为建设的管理者,对进度控制管理要出台相关的政策,如投标书中必须采用网络图,要求施工单位设置进度控制管理工程师。积极促进进度管理控制,使之能够成为与安全和质量控制同等重要的地位12。5 智能型建筑设备工程进度控制的应用5.1 CPM关键线路法关键线路法(Critical Path Method,简称CPM)计划的发展和分类CPM计划又称关键线路法,其作为一种网络统筹方法早在五十年代后期已在美国出现。早期的CPM计划主要用来控制工期。CPM计划在六十年代中期开始引入我国,但其后相当一段时期未能普遍应用。同一时期,日本建筑学会在1968年发表了网络施工进度计划和管理指南,这以后CPM计划在日本迅速获得了普及。CPM计划分为两大类型:单代号类型(AN法)和双代号类型(AA法)。AN法主要在欧洲流行,美、日和我国多用AA法。AN法无虚箭杆,绘制简单,且计算、分析、调整较简单,更适于采用电算手段,故目前也在国内得到采用。较后又发展了按时间比例绘制的时标CPM网络计划,因兼有横道施工图直观易懂的优点而受到普遍欢迎13。5.1.1CPM计划的编制其中CPM计划的编制可分为工序计划、日程计划、工期调整或优化:1. 工序计划工序计划可分级编制:总的综合性CPM计划和各分项CPM计划。(相当于月、旬或周施工进度表)。首先在分析工程内容和处理目标的基础上进行作业的细分和综合,明确工序作业名称的定义,而后确定作业顺序和各作业之间的逻辑关系,并以箭头线连接各作业对双代号CPM网络还需引入必要的虚工序虚箭杆,绘制成网络图。2. 日程计划日程计划即对上述工序网络进行时间参数计算,计算依据是作业量、人工工天定额、机械台班产量以及施工工艺要求时间。双代号CPM网络的时间参数计算包括:(1)作业最早开工时间ES(Early Start)和最早完工时间EF(Early Finish)的顺序计算,以及该作业工期的确定;(2)作业最迟开工时间LS(Late Start)等于最迟完工时间LF(Late Finish)的逆序计算;(3)各个作业的自由时差FF(Free Float)的计算和时差TF(Total Float)的计算;(4)关键工序和关键线路的确定。3. 工期调整或优化绘制出网络图后,若计算工期与指定工期不符,出现负的总时差时,需进行工期调整。调整在关键线路上进行,且尽量在共同工序段进行,若所调整工序旁有平行工序时,注意不要在平行工序上造成新的负时差。一个CPM网络计划经工期调,符合了工期要求,称为初始网络计划。在此基础上,对网络计划进行工期成本优化,这里就不作赘述了。编制好的CPM网络进度计划在整个施工过程中,还须对照实际工程进度进行跟踪调整,这种调整一般每月一次。5.1.2关键线路法实施中的几个问题1. 在施工现场CPM计划往往流于形式施工阶段可能出现的变化因素是很多的,比如:重大设计变更,重大施工组织调整,恶劣气候,重大意外事故,劳资纠纷等;而据以编制CPM计划的一些经验数据,如人工工天定额和机械台班产量,也往往与施工实施定额有出入。以上因素,无疑将给CPM计划的实施带来困难。可以设想:由上级管理部门好不容易编制成的CPM计划,面对施工现场纷杂变化而又相互关联的各种管理目标和参数,显得“反应迟钝”、“不灵活”,于是在一些管,理水平较差的场合,对出现了的问题不去分析解决,不去及时调整CPM计划,致使CPM计划只是成了一件现场办公室的装饰品了。对这个问题,可以这样分析:首先,从数学上讲,CPM计划在实质上是一种确定型的网络模型,不利于处理随机事件,加上编制时的假设过于简单化,自然不足以对整个施工组织和不断变化的施工现场环境作出灵活反应。其次,从工程管理角度看,由于各级管理部门所需求的数据资料不同,加上这种需求的及时性(动态的),这就需要一种具备灵活有效输入输出特征的系统,而CPM网络系统是一种无反馈的静态数据处理系统,无从满足这种需求。无疑,CPM计划亦不为上级管理部门用来作为一种决策手段了。如上CPM网络系统木身固有的局限性,也决定其使用上的局限性,故不能对其有过高期望。作为管理人员应紧紧围绕管理目标,运用科学管理方法进行创造性的运筹,并做到让所有施工人员都来有效地利用这一工具,以顽强的意志去达到管理目标。2. 一个极端的例子:管理不善,舍本求末,导致管理的失败在我承包公司分包的某工程,笔者曾见到CPM计划成了业主驻地工程师与总包、分包间推诱工程进度拖延责任的行文附件。该工程从开工起就因管理混乱导致工期拖延,又未能及时取得各方协调、采取措施扭转局面,从而业主、总包、分包间关系白趋紧张,竟然发展到各行其是。业主在已完成的主体结构上又进行重大变更设计,造成不必要的返工,总包向分包转嫁损失,分包提出索赔14。结果是工程进度大为拖延,各方成本失控,造成超预算和亏损。显然,这里所暴露出的问题,开头纯粹是管理不善所致,其后又表现为有违管理本身宗旨的不负责任,而非作为管理工具的CPM计划不周所致。3. 以时间为控制对象的CPM网络计划,如何体现材料、设备、劳力调配的问题现代工程管理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工期及成本是最终管理目标,次层次管理目标如质量、安全、资源(含资金、材料、机械、劳力),最终仍关系到工期和成本。与工程进度无直接关联的质量和安全有其独立的保障关系,工期与成本、资源则有直接的关联,因而,作为工程进度控制的CPM网络计划与成本计划、资源计划亦应有相关联的网络控制系统。从现场施工管理实践来看,亦体现出这种要求。如某高层办公楼工程的CPM计划未能体现垂直运输的统筹协调,当工程进展到主体结构施工高峰期,A、B两区平行施工,加上装修、水电通风通讯系统的设备安装各工种交叉作业,一台塔吊和一部升降机不敷使用,影响到工程进度,只得补充分项网络调整计划,按塔吊来重新统筹协调,并辅以塔吊的加班加点运行。再如,由总网络计划很容易得出总劳力的分布曲线,但网络计划对分工种的劳力动态和平衡调配则未能充分体现。这个问题从原理上说是可以解决的,从实践方面看,目前有些大承包公司和专门咨询公司己编制有各种计算机管理系统。如某英国咨询公司编制的TRACCS计算机管理系统就是一种时间、资源和费用控制系统,其中资源包含:劳力、机械、材料。4. CPM计划向上级管理部门的信息反馈就某一项建筑工程来说,其施工过程是一次性的,所以,采用无回路的CPM网络进行无反馈的工程进度控制亦是适合的。但就某一建筑企业来说,其周而复始地进行各种类型建筑工程的施工,因此需要有实际资料的积累作为将来制订计划的参考,这就要求在对CPM计划跟踪调整的同时,向上级管理部门反馈定额修改、工程进度延后的处理等实际信息。尤其是共同性的关键工序定额修正数据的反馈收集更有现实意义,实施定额较CPM计划定额提高了80%100%。其次,对一些采用新结构新工艺的工序定额资料的反馈积累,亦是必要的。工艺不定型,很难套用现成的定额,而挂板数量又很多,覆盖工期长,属于次关键工序,结果,经十余次工艺试验后,实施定额亦较CPM计划定额提高了60%80%。5.2 S型曲线与香蕉型曲线法S型曲线比较法以横坐标表示进度时间,纵坐标表示累计完成任务量,而绘制出的一条按计划时间累计完成任务量的S型曲线,然后将施工项目实施过程中各检查时间实际累计完成任务量的S型曲线也绘制在同一坐标中,进行实际进度与计划进度比较的一种方法。(如下图5.1)图5.1 S型曲线工程进度控制法示意图通过比较实际进度S型曲线和计划进度S型曲线,可以获得如下信息:1.施工项目实际进展状况;2.施工项目实际进度超前或拖后的时间;3.施工项目实际超额或拖欠的任务量;4.后期施工进度预测。香蕉型曲线是由两条S型曲线组合而形成的闭合曲线。从S型曲线比较法中可知,任何一个施工项目或一项工作,其计划时间与累计完成任务量的关系都可以用一条S型曲线表示。对于一个施工项目的网络计划来说,在理论上总是分为最早和最迟两种开始与完成时间。因此,一般情况,任何一个施工项目的网络计划,都可以绘制出两条曲线,一条是按各项工作最早开始时间的安排进度而绘制的S型曲线,称为ES曲线,一条是按各项工作最迟开始时间安排进度而绘制的S型曲线,称为LS曲线。ES曲线与LS曲线都是从计划的开始时刻开始,到完成时刻结束,因此两条曲线是闭合的。在一般情况下,ES曲线上的其余各点均落在LS曲线的相应点的左侧。由于该闭合曲线形似“香蕉”,故称为香蕉型曲线15。(如下图5.2)图5.2 香蕉型曲线工程进度控制法示意图5.3智能型建筑设备施工的实施施工程序:接受任务阶段开工前准备阶段全面施工阶段交工验收阶段,每阶段都必须完成规定的工作内容,并为下一阶段工作创造条件。准备工作阶段工作使工程具备上述开工条件,然后写出开工报告,并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进入正式施工阶段。首先,熟悉图纸(深化设计)阶段,根据招标文件的要求,对无锡机场航站楼内的空调新风机组、送风机、送排风机、消防排烟机、排污泵、冷水机组、供配电、电梯、给水系统等设备进行监控。在施工平面图、控制器接线图、控制室布置图中清楚地表明整个工程控制箱及各种设备的数量、分布情况、编号,所用线缆的规格型号、走向分布、出发与到达处等施工中空管、布线、端接所必需的要求和设计安排。其次,在现场施工中,系统的连接线缆两端做标识,表明其来源地、目的地。控制器内的电缆,输入线和输出线做不同的颜色标识加以区分。所有控制器统一有标牌,表明其在系统中的序号、楼层、功能。线槽安装和管路敷设完成后,在吊顶封顶和高架地板封装前放线,放线工作本着先楼层网络后楼宇网络的顺序,先远点后近点的施工方法进行设备安装主要安装方法:弹线定位:根据施工图及现场实际情况,考虑通风、水和电等专业,确定安装位置,本着先干线后支线,安排线槽位置。智能型建筑设备调试设备调试行独立单项调试的设备、部件的调试、测试在设备安装前进行。如:摄像机的电气性能调试、配合镜头的调整、终端解码器的自检、云台转角限位的测定和调试、放大器的调试等。系统调试按调试设备的功能或作用和所在部位或区域划分。传输系统的每条线路都进行通、断、短路测试并做标记系统联调。首先检查供电电源的正确性,然后检查信号线路的连接正确性、极性正确性、对应关系正确性。(如下图5.3)图5.3智能型建筑施工工艺流程总结在我国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建筑物能耗所占比重越来越大,能源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智能建筑功能的实现以各类设备系统运行为基础,其功能较完善,设备系统种类较多,设备运行监控复杂,设备能耗较大。本文在对建筑设备系统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筑设备节能优化运行控制系统分析方法,并针对建筑设备工程进度控制的方法进行了论述。尤其是较大和复杂的施建设工程项目进度控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进度控制把工程计划、信息技术、项目管理等方面有机的结合起来,根据建设工程项目合同要求和工程项目自身的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工程项目进度控制目标,编制切实可行的工程项目进度控制计划;定期对工程项目进度控制计划的执行情况跟踪检查与及时调整,进行系统、科学、合理的动态化管理,就能够取得节省建设工程投资,保证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的良好效果,实现建筑设备工程项目总进度控制目标。致谢本论文是在我敬重的导师庞溯悉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的选题以及研究思路、论文结构、材料组织直至最终的定稿,无不凝聚着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庞老师优秀的人品、渊博的学识令我敬佩不已,终身受益。在此,我谨向导师这四年来对我的关心、培养和爱护,以及在学业上给予我的无私教诲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深深的敬意。同时,我还要感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的领导和老师们,正是你们支撑着我克服了重重困难,使我在四年的大学生学习生涯中和本职工作中,在思想、学业和工作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再次,我还要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最后,向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参与论文评阅和论文答辩委员会的各位领导和老师表示忠心的感谢!参考文献1 FIDIC. Conditions of Contract for Construction, 19902 Richard H.Clou, Ger Ae.Construction Contracting. JOHN TLEY.INC, 19943 IEVY, S. M. Project Management in Construction(3nd). New York: M Hill, 2000.4 李世蓉, 邓锐军. 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重构及节能控制研究M.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2.5 梁潘文,丁本信. 智能建筑中的楼宇自动化设计及其应用M. 中国建设北京出版社, 2004.6 刘伊生. 工程进度控制M. 北通文学出版社, 2002.7 生青杰. 建筑设备网络化状态监控M. 科子出版社, 2004.8 尹贻林. 建筑工程管理M.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3.9 谭德精, 杜晓玲, 吴宇经. 工程建设设计M.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6.10 龚维丽.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M.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5.11 于瑾莹. 建设工程管理中的施工J. 山西建筑, 2008.12 陈万军, 岳枫, 曾令红等. 建筑设备网络化状态监控J. 中国水运, 2007.13 土木工程师学会. 新项目管理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14 方世达. 译新工程合同条件(NEC)工程施工合同与使用指南D. 英国土木工程, 1999.15 丛培经. 工程项目管理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