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智慧xx”智慧医疗初步设计报告2016年12月“智慧xx”智慧医疗初步设计报告目 录第1章 项目概述11.1 项目名称11.2 项目承担单位及负责人11.3 设计依据11.4 指导思想21.5 项目建设原则、目标21.6 本期建设内容41.7 一期工程考核指标51.8 建议7第2章 基础条件和项目进展72.1 现状与差距72.1.1 基础建设现状72.1.2 应用系统现状92.1.3 问题与差距9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2.2.1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92.2.2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102.2.3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102.2.4 提高综合卫生管理的需求11第3章 项目承担单位概况113.1 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113.1.1 建设单位简况113.1.1.1 主要承办单位113.1.1.2 协助承办单位123.1.2 机构职能12第4章 需求分析144.1 社会问题分析144.1.1 与医院相关的社会问题144.1.2 社会问题的症结分析154.2 政务及业务目标分析174.2.1 政务目标分析174.2.2 业务目标分析184.2.2.1 基础设施服务184.2.2.2 智能医院服务184.2.2.3 区域公共卫生平台184.2.3 操作目标分析184.2.3.1 市场监管184.2.3.2 决策支持194.2.3.3 公共信息服务194.2.3.4 信息共享204.2.4 政务信息化分析214.2.4.1 实现政务目标需要信息化214.2.4.2 实现业务和操作目标需要信息化224.2.4.3 “智慧医疗”工程的信息化定位244.3 用户及功能需求分析244.3.1 居民个人分析244.3.2 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分析254.3.2.1 医院254.3.2.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64.3.2.3 妇幼保健院274.3.3 公共卫生专业机构274.3.3.1 疾病控制中心274.3.3.2 卫生监督机构284.3.3.3 急救中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机构284.3.3.4 健康教育中心294.3.4 卫生行政部门294.3.5 其他卫生相关单位与部门304.4 性能需求分析314.4.1 系统处理能力分析324.4.1.1 系统软件能力分析354.4.1.2 结构性能力分析384.4.1.3 安全性能力分析394.4.1.4 保障性能力分析444.4.1.5 经济性能力分析464.4.1.6 系统存储能力分析464.5 系统框架结构分析484.5.1 应用系统484.5.2 应用支撑平台484.5.3 网络系统484.5.4 数据中心与信息资源建设494.5.5 安全系统494.5.6 机房建设及配套工程494.5.7 系统运行维护体系49第5章 总体方案505.1 总体目标及分期目标505.1.1 总体目标505.1.2 分期目标535.2 总体设计545.2.1 设计原则545.2.2 设计思路555.2.3 目标框架565.2.4 技术路线575.2.4.1 基于SOA架构的系统技术框架575.2.4.2 以J2EE为核心的技术路线595.2.4.3 基于构件技术的系统搭建模式615.2.4.4 基于XML的数据交换625.2.4.5 基于Web Service的应用系统整合645.2.4.6 基于消息服务的数据交换与共享715.3 xx智慧医疗一期总体设计725.4 本期工程建设内容与规模765.5 建设原则795.5.1 统一规划,加强领导795.5.2 需求主导,面向应用795.5.3 整合资源,信息共享805.5.4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防止新铺摊子和重复建设80第6章 本期项目建设方案816.1 建设目标与内容816.1.1 建设目标816.1.2 建设内容816.2 网络系统设计836.3 本期数据中心设计836.4 病人统一标识系统836.5 智能医院服务886.5.1 临床业务896.5.1.1 电子病历(EMR)管理服务896.5.1.2 住院管理系统926.5.1.3 门急诊信息管理系统936.5.1.4 临床检验信息系统936.5.1.5 医学影像系统PACS946.5.1.6 手术麻醉信息系统956.5.1.7 健康体检信息系统956.5.1.8 无线医疗信息系统966.5.1.9 远程医疗系统986.5.1.10 远程探视1106.5.1.11 医疗移动门诊输液系统1146.5.1.12 慢病管理系统CDM1176.5.2 企业管理业务1196.5.2.1 医疗质量(MQC)控制1196.5.2.2 医院资源计划系统(HRP)建设1206.5.2.3 药品管理系统1206.5.2.4 医疗资产管理1216.5.2.5 运维管理1226.5.2.6 医疗科研信息系统1256.5.2.7 医学知识库共享与建设1266.5.2.8 医院建筑智能化系统集成1286.5.3 区域公共卫生平台协同管理1296.5.4 区域医疗服务建设1296.5.5 区域卫生和医学科研服务建设1326.5.6 区域医疗管理与评估服务建设1346.5.7 区域分诊平台服务提升1396.5.8 区域医疗一卡通1506.5.9 计算机化医嘱录入1516.5.10 决策支持系统(DSS)1526.5.11 疾病控制中心(CDC)建设1546.5.12 新型 村合作医疗信息系统1556.5.13 医疗废物监控1566.6 家庭健康服务1586.6.1 家庭健康服务平台建设1586.6.2 电子健康档案(EHR)管理1596.6.3 健康管理系统数据采集终端设备1626.6.4 远程心脏起搏器1696.6.5 马桶上感受日本智慧1716.6.6 iPhone实用的医疗应用1716.6.7 HTC Smart结合的医疗套装1776.6.8 智慧“手机”1806.6.9 碗表式睡眠呼吸(鼾症)监测仪1856.7 智慧健康保障系统1876.7.1 医疗急救系统1886.7.2 远程挂号系统1886.7.3 电子收费系统1896.7.4 电子健康档案系统1906.8 市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卫生信息化系统1926.8.1 电子健康档案系统1936.8.2 远程医疗咨询系统1956.8.3 在线健康咨询系统2086.8.4 网上查询预约系统2086.9 区域卫生信息共享系统2096.9.1 健康教育系统2096.9.2 无线医疗信息系统2106.9.3 电子病历系统2116.9.4 药品管理系统2146.10 安全系统设计方案2156.10.1 系统安全概述2156.10.1.1 系统安全概述2156.10.1.2 系统安全分析2166.10.1.3 安全设计目标2176.10.2 安全体系2176.10.2.1 安全体系架构2176.10.2.2 安全等级保护2186.10.3 安全设计2226.10.3.1 安全评估体系设计2226.10.3.2 安全防护及监控体系设计2266.10.3.3 安全管理2336.10.4 电子政务外网部署设计总图2376.11 系统可靠性设计方案2376.11.1 应用系统2376.11.2 网络系统2406.11.2.1 设备可靠性2416.11.2.2 网络拓扑可靠性2426.11.2.3 相关协议可靠性2436.11.3 计算机房2446.11.4 安全系统2466.12 标准体系设计2496.12.1 标准在“智慧医疗”工程建设中的作用2506.12.2 “智慧医疗”工程标准体系建设的主导思想2526.12.3 “智慧医疗”工程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2526.12.4 “智慧医疗”工程标准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2526.12.5 “智慧医疗”工程标准体系建设方案2546.12.5.1 标准和规范的建设原则2546.12.5.2 “智慧医疗”工程标准体系框架2566.12.5.3 “智慧医疗”工程标准体系框架中各分体系及其建设重点2566.12.5.4 “智慧医疗”工程标准建设明细表2676.12.5.5 “智慧医疗”工程标准体系建设项目的组织方式2686.12.6 标准和规范的实施与维护2726.12.6.1 标准的贯彻实施2726.12.6.2 标准和规范的维护管理273第7章 系统运行维护方案2747.1 运行维护组织机构2747.2 运行维护管理制度2747.3 信息资源共享机制2757.4 运行维护队伍建设2797.5 专家队伍建设2807.6 应用推广281第8章 项目招标方案2828.1 项目招标原则2828.2 项目招标内容2828.3 具体招标范围2828.4 招标的组织形式2838.5 招标的方式2838.6 招标基本情况表284第9章 项目组织实施与人员培训2869.1 建设机构2869.2 技术力量和人员配置2869.2.1 应用系统人员配置2869.2.2 信息、数据资源管理人员配置2869.2.3 网络系统人员配置2869.3 人员培训2869.3.1 培训目标2879.3.2 培训原则2879.3.3 培训对象2889.3.4 培训方案2909.3.4.1 培训组织设计2909.3.4.2 培训内容设计292第10章 项目进度计划29310.1 项目建设期29310.2 实施计划安排294“智慧xx”智慧医疗初步设计报告第1章 项目概述 1.1 项目名称“智慧医疗”工程一期智慧政务项目1.2 项目承担单位及负责人承担单位:xx市卫生局1.3 设计依据1、 依据“智慧xx”顶层设计 招标文件 编号:HCBY-2013-162、 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办投资20011153号);3、 中共中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4、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5、 关于转发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02】17号);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规划;7、 信息系统工程造价指导书(深圳市信息工程协会和广东省价格协会编制,2006年);8、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9、 关于开展全国重要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工作的通知公信安2007861号10、 关于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公通字200466号11、 关于加快电子政务建设构建阳光政府的实施意见1.4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战略,坚持以应用需求为导向,以信息资源开发为核心,以信息网络建设、信息技术应用和信息产业发展为重点,更加注重以建设“滨河生态水韵xx”为核心的特色城乡一体化,更加注重以统筹城乡和山川协调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以商贸流通和特色旅游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着力推进信息化在助推经济发展、促进经济方式转变、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行政效能等方面的支撑作用,坚持政府推动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相结合,走一条“低成本、高效益”的信息化道路。1.5 项目建设原则、目标项目建设原则(一)统筹规划、分类实施。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和沿黄经济区发展大局,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统筹信息化推进的目标和任务,统筹城乡、区域、行业信息化发展,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二)深化应用、务求实效。把信息化建设的重点转移到深化应用上,促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切实发挥信息化在促进经济发展、加强社会管理、改善服务民生、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作用,以应用效果作为衡量信息化成效的主要指标。(三)集约建设、资源共享。加强政府引导,推动集约化建设,千方百计降低建设成本和运营成本,实现资源共享。加快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与共享交换,促进网络融合和系统互联,提高信息化发展的效益。(四)自主创新、积极探索。在充分运用国内外先进信息技术和产品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各县(市、区)、各部门、各行业开展试点示范,探索符合自身特点、体现自身特色的信息化推进方式。(五)规范管理、保障安全。加强信息化规范和标准化建设,突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并重,建立健全信息化组织、制度和管理体系。始终不渝地把网络信息安全放在重要位置,坚持积极防御、综合防范的方针,建设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信息安全。建设目标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卫生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和规范综合医院的建设,提高综合医院工程项目决策与建设的科学管理水平,正确掌握建设标准,充分发挥投资效益,制定本建设标准所以根据智能医院服务、基础设施服务、智慧健康保障、市民电子健康档案、区域卫生信息共享等系统的建设保障和提高医疗在民生中的重要地位。1.6 本期建设内容在市一级政府建设一套标准体系:智慧政务建设和应用本身就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一方面,其数据来源非常广泛,数据既庞杂,又要求能够互相兼容与相互沟通;另一方面,智慧政务一体化应用要服务于多层次和多类型用户,满足千差万别的需求。因此,要求信息分类,对数据、应用和服务配置等,建立一系列相互配套的标准、规范、规程和约定。让标准体系在智慧政务建设中成为应用系统建设的有效支撑,有利于实现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和互操作,改善各级政府部门之间的自成体系,重复建设的局面,提高系统的质量和通用性,实现信息的综合利用和信息资源共享。同时需要建设政务应用各具体应用项目的相关建设和实施标准,指导和规范项目建设。在市一级政府建设二套政务信息数据库:通过对政务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集成,实现对人口、法人、空间和自然资源、宏观经济等数据的共享管理;实现对部门业务协同数据资源的共享管理;实现对城市部件和事件信息的共享管理;实现对其他业务支撑信息资源的共享管理等等。并根据服务对象建成部门版共享库和公众版共享库。在市一级政府搭建应用系统:完成智慧政务应用的搭建,包含8个系统,分别是公共数据中心建设、政务地理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国xx”门户网站建设、并联审批系统建设、权力阳光系统建设、智慧城市网格建设、移动电子政务建设以及智慧决策建设等等,其中公共数据中心、政务地理公共服务平台、“中国xx”门户网站、并联审批系统等都依托xx市目前已建信息化成果进行建设。在市一级政府组建一套运行环境体系:分别在电子政务网及互联网上建设平台运行环境体系,组建存储系统、服务器系统、网络安全系统。建设符合要求的机房环境。本项目的运行环境将由“公共基础设施”工程提供基础支撑工作,并按照政务的个性化需求进行改造建设。图:总体框架1.7 一期工程考核指标1工程项目指标建设包括信息资源规范、业务应用规范、数据交换规范、安全规范和管理规范等五类标准规范。2能力效果指标(1)政府各部门信息化覆盖率达到95%。(2)系统操作熟练人员要达到各部门使用系统人员的70%。(3)信息综合报送处理效率提高50%以上。计算公式如下:信息综合报送处理效率 = (原系统报表报送处理时间-改造后系统报表报送处理时间)/原系统报表报送处理时间100%(4)信息采集成本降低率要降低50%左右。计算公式如下:信息采集成本降低率 =(独立采集系统信息采集成本-利用采集平台的信息采集成本)/独立采集系统信息采集成本100%(5)行政审批项目按时办结率要达到99%以上。计算公式如下:行政审批项目按时办结率 = 按时办结审批项目数/受理的有具体承诺时限的审批项目数100%(6)申请人项目审批状态查询处理成功率要达到95%以上。计算公式如下:查询处理成功率 = 查询处理成功数/查询处理总数100%(7)政务信息采全率要达到70%以上。计算公式如下:政务信息采全率 = 政务信息采集条数/市级各部门发布的信息数目100%(8)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政府网站绩效评估指标分数提高到80分。1.8 建议1积极使用新技术、新平台。现在的IT时代属于大数据时代,全世界每年产生的数据量呈现几何级增长,智慧城市的建设周期一般都在510年,所以智慧城市的数据处理平台一定要考虑好冗余的计算处理能力,能够很好的横向扩展,避免将来因为数据处理压力增大而影响一系列应用程序的使用,避免因为性能提升的要求搞重复建设。在数据获取领域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公共安全、口岸监管、交通管理、安防安保等领域。在“医疗智能”方面,多使用分析型的数据处理平台,多引用各种数学模型,通过数据挖掘与分析提高对领导的决策支持能力,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2积极使用国产软件系统。随着国家基于安全的考虑,政府对国产软件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以及国产软件厂商在操作系统、中间件、数据库、商业智能等等应用领域已经取得了非常优秀的一系列技术成果,希望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多应用国产软件,这样既响应了政府号召,同时解决了很多关键系统因为没有自主代码而造成的软件漏洞和维护问题。第2章 基础条件和项目进展2.1 现状与差距2.1.1 基础建设现状全球的公共医疗水平还远未达到人们的预期,医疗行业需要迎接三大挑战效率较低的医疗体系、质量欠佳的医疗服务、看病难且贵的就医现状,需要智慧的医疗,实现人类更健康的生活。在中国,以“效率较低的医疗体系、质量欠佳的医疗服务、看病难且贵的就医现状”为代表的医疗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大医院人满为患,社区医院无人问津;就诊和转诊时需要辗转于不同医疗机构,手续繁琐,重复检查,耗时费钱耗精力。目前xx市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医疗、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征地拆迁补偿实现“零拖欠”。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和提标扩面。持证残疾人免费体检、残疾人子女和残疾学生助学、残疾人白内障手术复明、一级重度肢体残疾人住房无障碍设施改造实现全覆盖,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儿童福利院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成运行。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创业先进城市。市区实现了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物配租全覆盖,对市区老旧小区住宅进行节能综合改造。“十二五”生态移民工程全面启动。本着为xx城市建立一套智慧的医疗系统,让患者只用较短的治疗时间、支付较低的医疗费用,就可以享受到更多的治疗方案、更高的治愈率,还有更友善的服务、更准确及时的信息。在中国新医改的大背景下,智慧医疗正逐渐走进寻常百姓的生活。2.1.2 应用系统现状目前xx市的一些医院只是基本实现了HIS系统的部署,尚未建立电子病历和电子健康档案,以及以两者为主的区域卫生平台,建设情况偏于落后。2.1.3 问题与差距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各县区医疗信息化水平不平衡,存在一定的差距。(2)没有一套系统可以方便有效的统筹城乡医疗资源。(3)各区县医疗信息互联共享工作不及时、不充分。(4)没有一个统一医疗信息平台,信息收集不完整。比如各层医疗机构人员编制等信息。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在医疗保健业务工作中,不仅需要获取跨越不同系统的健康信息,还需要获取跨越不同区域卫生管理机构与边界的健康信息。在更大的医疗服务机构范围内实现或追踪诊疗预约与转诊。电子健康档案包括居民整个生命周期,各个生命时期所有的关于医疗健康保健的信息和资料,包括居民的基本信息,出生证明,个人健康档案,家庭健康档案,每次就诊的病历,报告,处方,体检结果、用药信息等等。电子健康档案的共享就是将各个医疗卫生机构(医院,社区中心,妇幼保健中心、预防接种等)信息数据共享-将各自对居民提供医疗、卫生、健康服务的业务数据采用统一标准汇总到数据中心,形成每个居民完整的健康档案信息,同时各医疗卫生机构又能够方便地查询这些共享资料(数据)为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2.2.2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社区卫生服务是我国城镇医药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主要环节,并成为我国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整个卫生体系的“网底”,开展“六位一体”的业务,建立个人健康档案,分析个体健康状况和健康风险因素,针对个体差异采取干预措施,制定保健计划,降低患病风险,改进健康行为,提供细致周到的健康服务,是社区卫生的主要服务内容。2.2.3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公共卫生体系由国家公共卫生机构、地方公共卫生机构和基层公共卫生组织组成,包括疾病预防控制(卫生防疫)机构、120急救中心、妇幼保健机构、传染病及精神病防治机构等机构与组织,肩负起医疗救治、疾病预防、健康促进、环境卫生、传染病防治、个人卫生教育、早期诊治疾病等公共卫生职责。处理公共卫生事务在各机构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信息,但往往应用于机构内病历记录的信息采集、保存和传输,无法实现其他机构共享与利用。在此背景下,信息共享需求表现强烈,因为这些数据都是典型的需要在许多医疗服务提供者之间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换和管理,并且这种共享不仅仅是在某个区域卫生管理内的组织机构之间,还经常发生在位于不同的地区和省的健康组织机构之间。2.2.4 提高综合卫生管理的需求综合卫生管理部门可以利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和处理平台,结合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和预警;当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可以按照应急预案及其处置程序要求给出智能方案,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保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工作的有力、有效、有序地进行,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生活秩序。第3章 项目承担单位概况3.1 项目建设单位与职能3.1.1 建设单位简况3.1.1.1 主要承办单位本项目的主要承办单位是xx市卫生局,xx市卫生局工会,辖14个市区各类医疗机构的基层工会,共有会员1324人,其中高级职称69人,中级职称216人。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最终建立群众享受优质医疗服务为目的,以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为重点,以深化现行医疗机构体制改革,增强卫生事业发展活力为核心,把职工“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积极开展了“创双优”、“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医生护士技能大赛”、“职工趣味运动会”、“加强职业道德和专业技术”、“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演讲比赛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营造了积极健康的良好环境。涌现出市级文明单位5个、自治区级文明单位2个、三星级职代会四个。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城市达标先进县市”、“全国卫生执法监督先进县市”等荣誉称号。3.1.1.2 协助承办单位xx市政府办公室、市城乡规划和环卫综合管理局、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为协助城建单位。3.1.2 机构职能(一)贯彻执行国家卫生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制定全市卫生改革与发展目标、政策、法规,依法制定各项卫生技术标准并监督实施。 (二)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卫生事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计划;研究制定全市区域卫生规划,统筹规划与协调全市卫生资源配置;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发展规划和服务标准,并指导实施。 (三)制定全市卫生人才发展规划和医疗卫生职业道德规范,参与组织卫生技术人员资格认定工作。 (四)负责医疗机构医疗服务的全行业监督管理,监督实施医疗机构医疗服务、技术、医疗质量和采供血机构管理的政策、规范、标准,制定医疗卫生职业道德规范,建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评价和监督管理体系。 (五)负责落实国家药物政策和基本药物制度并监督实施。 (六)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组织查处食品安全重大事故责任,监督实施食品安全标准,负责食品及相关产品的安全风险评估、预警工作,统一发布重大食品安全信息,负责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 (七)贯彻执行党的中医政策和中医药法律、法规,起草中医药地方性法规、规章草案和政策,制定全市中医药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纳入卫生事业发展总体规划。 (八)制定并实施重大疾病防治规划与策略,规划并指导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落实国家免疫规划及政策措施,协调有关部门对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等重大疾病实施防控与干预,依法报告管理传染病疫情信息。 (九)制定全市卫生监督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规划并指导卫生监督体系建设,指导规范卫生行政执法工作。按照职责分工负责职业卫生健康管理和职业危害评价、放射卫生、环境卫生和学校卫生的监督管理,负责公共场所和饮用水的卫生安全监督管理,负责传染病防治监督。 (十)制定全市农村卫生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规划并指导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负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综合管理。 (十一)制定全市社区卫生、妇幼卫生、健康教育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措施,规划并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负责妇幼保健的综合管理和监督,负责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 (十二)负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工作,贯彻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组织调度全市医疗卫生人员开展其他突发公共事件伤病员紧急救援,防止灾后疫情发生和蔓延。 (十三)制定全市医学科技、教育发展规划,组织医药卫生科研攻关,指导医学科技成果和新技术的普及应用。 (十四)负责市保健委员会确定的保健对象的医疗保健工作;按照规定管理市直部门有关干部及离休干部、老红军的医疗保健工作。负责市内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医疗卫生保障工作。 (十五)根据卫生法律、法规、规章和标准,实施卫生执法监督,受理卫生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 (十六)负责全市医疗卫生单位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促进卫生行业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十七)组织实施医学卫生方面的政府和民间的多边、双边合作交流和卫生援外工作。 (十八)负责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负责市地方病防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艾滋病防治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 (十九)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第4章 需求分析4.1 社会问题分析4.1.1 与医院相关的社会问题近几年来我国的医患关系日趋紧张,医疗纠纷日益增加,一方面经常有病人投诉、殴打甚至杀死医务人员的事件发生,另一方面医务人员也多有抱怨。为处理病人投诉和医疗纠纷,卫生行政部门、医院主管部门和相关医务人员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医患关系紧张不仅影响到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影响到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严重干扰了医疗单位的正常工作秩序,加重了医疗管理部门的工作量和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降低了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在社会上的声誉形象。重建和谐的医患关系,维护正常的医疗服务秩序,维护医患利益,成为需要全社会共同来关注的一项严峻的课题。4.1.2 社会问题的症结分析医患关系紧张究其原因,主要包括社会、医学、媒体、患方及医方等方面的因素。医患关系紧张的社会原因: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后,医院已经定位为服务行业,政府对医院的补助越来越低,只有医院收入的10%,这种水平的财政补助只能冲抵离退休职工的费用。医院为了维持生存和发展,必须用自己的劳动和服务来换取收入。用市场的观点来看,实际上是把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当成产品出售给患者,而患者付出钱,得到相应的医疗服务。目前正在进行和完善的新型 村合作医疗制度、城镇职工医疗改革和医药卫生制度改革,其目的是使人民群众享受到“价格低廉,质量实惠”的服务。但由于改革是一个彻底变革旧观念的过程,难免产生阵痛,医院进入市场后为了维持运转一般不会提供免费的医疗服务,许多人对自己要花钱看病感到不适应,觉得难以承受。同时对医疗期望值却增高,稍有不满意就投诉、大闹,这是医患关系日趋紧张的重要的社会原因。医患关系紧张的医学原因:现代医学不断发展进步,不少医学难题迎刃而解。但医疗领域充满着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加之新的病毒不断出现,病种增多,即便医学再发达,医生再努力,一些“抢救无效”的不幸事例还是不可避免地发生,这不仅是自然规律,也是促进医院和医生不断探索医学科学的动力。现在国内外一致认为医疗确诊率只有70%左右,急重症抢救率在70-80%左右。由于个体差异大,即使一些常见病、多发病在有些人身上,也可能向复杂性转变,任何医院和医生都不可能包治百病,疾病的治疗过程和结果始终存在着成功与失败两种可能,这是医学的无奈。很多患者及家属不理解,对医疗期望值过高,当心中不满意或在亲属死亡时行为冲动,辱骂侵犯医务人员,这是不理性的极端看法,更是对医师基本人格的不尊重。社会、医院、医生、病人和家属都应当尊重医学科学,回归理性,不然对谁都无益。医患关系紧张的媒体原因:现在医院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新闻媒体更是愿意对医疗纠纷和事故进行报道,并且明显地带有感情色彩,倾向于患者这个弱势群体,往往对医务人员的辛勤劳动视而不见。媒体为弱热群体鼓与呼,确实为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行为,打击红包、回扣,降低医疗费用,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起到了正面积极的作用,同时却又使患者不信任医院和医生,未进院就戒备,进院后稍不满意就投诉,假若真正发生纠纷,则集结人员大闹医院,哪怕官司上了法庭,法官最后判决也本着维护弱势群体的利益,致使医院方的合法与正常权利没有得到应有的珍重,不利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医患关系紧张的患方原因:很多患者对医学知识一知半解,维权意识却又异常强烈。一方面,以为医学万能,进了医院就进了保险箱,生命健康有绝对保障。另一方面,认为自己花了钱就要治好病,一旦病情不见好转或者恶化时,就认为是医疗事故,就觉得医院和医生不可原谅,进而大闹医院,甚至打骂医务人员,完全忘记了之前医生护士付出的大量劳动。医患关系紧张的医方原因:长期以来,医生这个职业投入大,责任大,风险高,收入低,以前医生们都无怨无悔地日夜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普遍有金钱第一的观念,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医务人员的价值取向,心理产生不平衡,此时药品制造商适时地为医务人员追求高收入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加上财政转移支付越来越少,医院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也不得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医患双方由于经济利益“冲突”而关系紧张。4.2 政务及业务目标分析4.2.1 政务目标分析医患之间,和则两利,伤则两败。正确解决当前医患关系紧张的现状,维护医疗服务市场正常的秩序和医患双方的利益,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投入,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健全医保体制,加大财政对医疗保障体系的投入,合理分散医疗保险,减轻医疗机构、医务人员、患者的实际负担;加强对医药生产、流通、销售领域的监管,理顺医疗收费价格,基于以上需要健全的信息管理机制将如上信息进行有效管理,共享共通,打造一个完善的信息服务平台,彻底解决看病难,就医难问题。4.2.2 业务目标分析从xx市目前医疗信息化建设水平现状出发,参照国家发达城市医疗信息化建设成果,xx市智慧医疗的业务目标重点为基础设施服务建设,智能医院服务,区域公共卫生平台建设。4.2.2.1 基础设施服务医院基础设施要以数据中心和数据共享交换服务为主,力争建立一个适应未来大数据存储与分析规模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的数据通过病人标识系统,真正实现所有数据以患者为中心;数据中心存储的数据通过数据共享交换服务能够向各级医疗单位和社会开放,同时能够为统计分析和决策系统提供强有力的运算能力。4.2.2.2 智能医院服务智能医院建设要以临床业务和企业管理业务为主,通过细致的业务分析和先进的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力争覆盖医院所有科室、所有设备,真正实现感传智用,为医生行诊和患者就医提供高效便捷的多种通道、多种选择。4.2.2.3 区域公共卫生平台区域卫生平台的核心是信息的管理和共享,以收集完整医疗信息为基础,以协调各区域医疗资源,服务居民与患者,变挂号医院为服务医院,真正解决就医难、看病难问题。4.2.3 操作目标分析4.2.3.1 市场监管市场监管业务管理要求支持各有关职能部门及其与省级相关部门间协同工作,规范、优化、重构监管业务流程的功能;具有受理用户请求,支持用户查询事务进展和结果的功能;具有公示业务范围、办事程序、审批结果的功能;具有集中数据,部门间信息共享的功能。在具体操作层面上:一要提高业务管理各环节质量。业务受理和结果反馈集中在综合窗口,业务的具体处理分布在各有关职能部门,项目处理、质量监督、成果统计、档案管理等分层分布。要提高业务管理质量,首先要提高每个环节管理部门的质量,从每个单元的质量开始把关,从源头把关。二要提高业务管理的协调性。提高各个环节之间的协调性,形成一条相互协调的管理链条。三要提高管理与业务、决策的关联度。按照业务、管理、决策一体化的目标要求,为业务提供支撑,为决策提供支持。4.2.3.2 决策支持决策支持业务在具体操作层面要满足信息采集、信息标准化、信息存储、信息整合、信息共享、信息检索查询的要求,具有实时动态监测、信息快速传送,精确及时统计功能和溯源机制;具有调用、分析大量数据,进行趋势预测,提出综合分析报告的功能;具有评估综合分析报告、提出报告发布意见、提出对策建议,辅助决策的功能。决策支持的操作目标是:建立科学的信息反馈机制,建设决策支持环境,实现信息报告和公告,全面提高科学决策的支持水平。4.2.3.3 公共信息服务公共信息服务业务在操作层面上的要求是:开展信息服务,项目应具有各有关网站间供求信息一站登载、多站发布的功能;具有供应与求购信息自动匹配的功能;具有用户分级管理和服务的功能;具有信息发布、反馈、查询、定制等服务功能;具有分级审核、数据集中、协同服务的功能。具有依托软件平台采集、处理、分析、反馈的功能;具有通过门户网站、广播电视、报刊、简报、大屏幕、手机短信、传真等多种方式发布的功能。开展科技信息服务,项目应具有全省各级部门主办的政府网站间一站接入的功能;具有目录体系导航和内容搜索服务功能;具有广泛整合各类科技信息资源的功能。公共信息服务的操作目标是:完善和延伸信息服务网络,形成网络化互联共享环境,在基层实现电话网、电视网和互联网信息内容融合,全面、有效地组织和开展基层信息服务。4.2.3.4 信息共享管理和服务领域信息资源开发和整合的问题,首先是总量问题。宏观调控和生产经营决策的信息依据不充分,特别是政府信息采集渠道不健全,信息源点少、面小、代表性不足。第二是结构问题。国内信息多,国际信息少,结果性信息多,预测性信息少,生产性信息多,市场性信息少,一般性信息多,针对性信息少,特别是存在着严重的重复开发问题。第三是标准问题。没有形成信息分类分级、指标术语等方面统一的标准体系,调查数据口径不同,数值往往差异较大。第四是共享问题。政府部门多头调查,缺乏统筹协调,社会机构分散采集,相对独立封闭,地区间、媒体间、政府各级各部门之间共享程度低,信息“孤岛”现象突出。开发、整合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在操作层面的具体要求是:从集中分布策略出发,建立数据中心,增强数据处理能力,提供信息集散服务;在适当范围内统一网络平台和信息采集应用软件;建立目录体系和元数据标准,提供统一目录服务;健全信息采集系统,完善信息指标体系,整合统计调查点和信息服务站;开辟渠道,获取国际信息;实现供求信息、科技信息联合服务和门户网站“一站式”服务;通过制度保障和技术接口实现 各单位、“智慧医疗”工程各协作单位、中央和国务院各部门间信息共享。信息共享是管理工作职责,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一个重要保障。信息共享的操作目标是,开发整合国内、国际两类信息资源,丰富总量,改善结构,统一标准,实现共享。4.2.4 政务信息化分析随着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网络经济的出现,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趋势,信息化建设已经在各行各业中占据关键的战略位置。随着社会保障建设步伐的加快,信息化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把社会保障推进到信息化管理之中,已成为当今社会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4.2.4.1 实现政务目标需要信息化信息化是整个社会保障体系的技术支撑,它涉及社会保障的各个层面,还贯穿与社会保障的各个环节,主要是利用电子技术手段建立全面的、覆盖xx范围的社会保障管理支持系统,实行现代化管理,是社会保障管理的各个流程纳入到计算机管理体系,进而实现管理的科学化、工作的透明化、高效化,对于社会保障科学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加强社会保障的信息化管理有利于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是提高宏观决策水平的需要,有利于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有利于加强基金监督,有利于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患系统,适应人员流动需求和统筹层次变化的需要。有利于建立统一的社会保障信息系统,是实现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的需要。4.2.4.2 实现业务和操作目标需要信息化业务目标和操作目标对信息化的需求,归纳起来有两条,一是运行监测的信息化,二是业务管理决策一体化的信息化。1运行监测的信息化需求运行监测的质量评价指标主要是两个:一个是监测的面有多大,一个是监测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是否先进。(1)监测面。(2)监测技术手段与方法。 数据采集技术。包括数据采集接口技术、多元数据的采集与融合技术、增量数据的识别与采集技术等。 数据转换技术。包括数据的清洗、过滤,将源数据转换成中间表及中间表创建技术。 海量数据存储技术。包括海量数据的存储、分区管理,集中式存储与分布式存储的数据管理、利用等。 数据分析技术。包括监测预警系统的自动分析技术,分析模型与建模技术,多维数据分析技术,联机分析和并行处理技术等。上述仅列举了一些基本的监测技术手段与方法。由此可见,离不开信息化技术手段的支撑,为满足工作业务目标和操作目标的需要,必须大力推动监测技术手段方法的信息化。2业务管理决策一体化的信息化需求为了有效实施部门的核心业务,必须加强部门自身的业务、管理和决策各环节的工作,并实现业务、管理、决策的一体化。(1)业务环节的信息化技术。这方面的信息化技术已经在运行监测的信息化需求中描述,不再赘述。(2)管理环节的信息化技术。管理环节包括管理对业务的支撑技术、各管理环节本身的实现技术、管理环节的业务协同技术等。(3)决策环节的信息化技术。包括决策信息支持技术、决策环境技术、决策信息公告技术(包括网络发布)等。没有信息化的支持,就无法及时、准确地了解第一线的信息和管理综合信息,也无法及时地将结果公告给广大社会公众。(4)业务、管理、决策一体化的信息化技术。要实现一体化的目标,除了在管理制度和机制方面的因素外,必须具有业务、管理、决策的信息沟通技术、业务协同技术、信息反馈技术等。4.2.4.3 “智慧医疗”工程的信息化定位 实现部门政务目标、业务目标、操作目标,必须大力推进信息化,加快发展电子政务。今后一个时期,要深化以“公众服务为中心”的电子政务应用,强化政府监管和服务,推进跨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完善社保信息服务系统和技术手段,依托国家电子政务网络,延伸基层信息服务网络,基本实现社保决策、监管和服务的信息化,进一步增强政府对社会服务的能力,政府先行,带动信息化。4.3 用户及功能需求分析4.3.1 居民个人分析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迫切需要享受更高品质的医疗卫生服务,及时获取有效的医药保健信息,提高生活质量。这种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可及的卫生服务:通过提高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有效缓解“看病贵”的状况。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医院开展专家门诊预约、远程咨询会诊、转诊、转检、慢性病跟踪监控等服务,使居民就医更方便。建立区域性健康档案,实现健康信息共享,改变城乡居民的就医观念,逐步实现“小病在社区,大病在医院、慢病在家庭”,有效缓解“看病难”的状况。优质的卫生服务:居民在进行诊疗时,可以让就诊医生查阅自己的健康档案及诊疗信息,从而使就诊医生更好的为自己服务,并可以通过治疗安全警示、药物过敏警示等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并可对不必要的检验/检查进行提示,逐步缓解“看病贵”的问题。连续的健康信息:按照统一的标准收集整理各卫生机构的健康信息,建立居民贯穿整个生命周期健康档案,群众可以查询自己的健康资料,或使用全区域统一的标识在各医疗机构中进行就诊,享受便捷的、全方位的疾病诊治、医疗咨询、健康教育、医疗保健等健康服务。从而进行自我医疗管理、制定自我疾病防范及维护自己的健康档案信息。全程的健康管理:各医疗机构可运用卫生信息平台为居民提供主动的、人性化的健康服务,一方面为城乡居民提供方便、快捷、全面、科学的健康服务和保障。另一方面将有助于增强居民的健康保健意识,极大地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与生活质量。4.3.2 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分析4.3.2.1 医院为了提高医疗质量和提供更合适的治疗方案,希望获得更多的病人健康信息,包括: 医生可以调阅到当前患者的历次诊疗信息,及当前患者相关家属的健康信息,能够查询个人健康档案与患者在其他医院的就诊资料。 医生在为患者诊治时可以获得治疗安全警示、药物过敏警示、重复检验/检查提示,有效减少医疗事故发生、降低重复检查费用。 在进行远程会诊时,所有专家都可以调阅到当前患者的检查报告、医学影像。全市范围内病人检验单,检查报告的共享和互认。此外,医院希望减少信息重复录入的工作量,可从电子病历中自动获取并提交疾病控制、妇幼保健、精神卫生等公共卫生业务单位或部门需要的数据和信息。4.3.2.2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提供更优质预防、保健、健康教育、计划生育、医疗、康复的社区卫生服务,社区全科医生在进行社区卫生服务时可以调阅到管辖居民的所有诊疗信息(急诊、门诊、住院、健康等信息)及健康档案信息。全科医生作为社区居民的“家庭医生”,在远程医疗和会诊时可以调阅居民的所有诊疗信息及健康档案信息。可以通过查询、分析特定时间与特定范围内人群的健康或疾病状况,诊断确定社区的主要卫生问题、优先考虑的问题、危险因素,为制定社区卫生规划、合理分配利用有限资源、最大限度地促进人群健康、实施有效管理、进行科学评价提供依据。社区医生可以将公共卫生各业务条线(疾病控制、卫生监督、妇幼保健、精神卫生)需要的数据通过平台上传到公共卫生系统中,并且获得公共卫生下发的数据,完成相应社区服务,避免数据重复录入。4.3.2.3 妇幼保健院妇幼保健各种业务数据离散度较大,分布在医院、社区、围产保健机构,难以形成个案全面的数据管理,围产保健个案跟踪数据缺乏,保健与临床信息无法统一。妇幼保健院希需要得到更丰富的信息,提供更优质、更全面的妇幼保健服务。妇幼各业务工作量大,需建立与其他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的横向网络体系,完成妇幼保健信息与其他信息系统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实现妇幼保健业务与医疗业务数据一处录入,多处利用,实现妇幼保健行政管理业务的全面整合。4.3.3 公共卫生专业机构4.3.3.1 疾病控制中心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希望实时从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获取疾病个案信息,智能分析出区域群体疫情信息;与医疗机构完善传染病的上报流程的智能模式,提高上报效率和质量,实现传染病、慢病、精神病等疾病的实时监控和预警报告。方便、实时、准确地疾病预防控制信息和疾病控制方案发布服务,让整个区域所有卫生机构紧密结合在一起,将该体系纳入全区域应急联动体系和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实现业务联动,共同构筑区域人民疾病预防的健康大堤。4.3.3.2 卫生监督机构希望建立起管理对象档案,通过管理对象档案实现不同机构,不同业务业间的信息共享,通过对象档案管理和居民健康档案相互关联,实现将个人的健康管理和人群管理统一起来。通过信息共享,加强执法力度,杜绝人工管理的弊端,实现卫生监督的实时、动态的高效管理,覆盖到全市各卫生监督所、医院、娱乐场所、食品加工、餐饮、公共卫生、学校等,形成卫生监督信息收集、加工、存储、检索、分析、研究、传输为一体的综合信息网络体系。加强卫生监督信息系统的基础建设,建立卫生监督信息系统功能规范和信息标准化体系。卫生监督机构建立网络化信息应用系统,实现网上受理审批,监督信息公布查询等信息化应用目标。4.3.3.3 急救中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机构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和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基础之上,建立区域急救中心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指挥中心,进一步规范协作运行机制,做到智能报告、智能指挥和调度。急救中心必须及时、准确进行社会急救医疗信息资料、声像、业务档案的收集、等级分类和归档,完成各类院前急救医疗数据、报表的统计工作,实现急救业务的日常受理、派车、医疗救助及应急事件急救的指挥和调度,及相应的信息统计。通过建立急救管理系统,使急救用户发出的呼叫信息以及系统产生的信息,包括急救中心受理情况和医院出车情况、中心值班人员情况等本信息能够定期上报至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通过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立疾病电子监测机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预警处理。在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等重大危害时期,需进行医疗资源统一调度、院前急救、医疗救治、过程跟踪与反馈等医疗救治信息服务和管理职能。4.3.3.4 健康教育中心希望获得更全面、更准确的疾病分布情况和居民对健康教育的需求信息,有针对地进行健康教育计划,发布健康教育知识,举办健康教育活动,评价健康教育效果,进行健康知识测试等一系列健康教育活动,提升全区域的健康水平。4.3.4 卫生行政部门区域卫生信息系统建成后,可以为政府提供应急指挥的信息支撑系统,提高决策水平和效率,为民办实事。建立了一个涵盖区域全民诊疗信息、预防保健信息、公共卫生信息等全面的卫生数据中心。利用平台采集到的海量数据,就可以实现对业务、管理有效的数据支持。同时由于对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