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X县新农村建设模式分析研究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547258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X县新农村建设模式分析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论文:X县新农村建设模式分析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论文:X县新农村建设模式分析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 国 地 质 大 学 长 城 学 院 本 科 毕 业 论 文 题 目 平泉县新农村建设模式分析研究 系 别 地球科学与资源系 学 生 姓 名 高 升 专 业 土 地 资 源 管 理 学 号 03309739 指 导 教 师 田 帅 职 称 导师 2013 年 4 月 28 日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09 届毕业论文 1 平泉县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 摘 要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的不断发展,新农村建设模式也 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本文以河北省承德市平泉县为例,对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的模式进行了实际分析。首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和意义 进行简要分析;接着,又了解平泉县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进程;然后,又分析 了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模式和实施方案,并查看其它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与我县形成对比,找出我县的不足之处;最后,得出了结论。 通过对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分析,发现了我县新农村建设问题 仍然任重而道远,与全国许多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因此, 我通过对我县及其他地区的新农村建设模式进行了一定的分析与了解,找到了 我县的不足之处,并分析了其他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可借鉴之处,从而提出了自 己的意见和看法,希望对我县的新农村建设问题有所帮助和提供借鉴。 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建设模式;研究方案;对比分析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the socialist new rural construc tion problems in our country,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attern is increasingly becom ing the concerned focus by people. In chengde city, hebei province pingquan county a s an example, the model of socialist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re analyzed in practice. Fi rst of all,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socialist countryside made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pur pose and significance; And then, to study the status quo pingquan county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and processes; , then analyzed our county new rural construction of conc rete mode and implementation plan, and see other parts of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attern, and our county contrast, find out the deficiency of our county; Finally, conclu sions are drawn. Through analyzing the traditional model of our county to build a new socialist country side, found my county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roblem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with t 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in many parts of the country there are a lot of difference. So I through to my county and other places has been conducted for the new rural constru ction mode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to find the deficiency of our county, and analy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09 届毕业论文 2 zes the other areas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which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to put fo rward its own opinions and views, hope to help my county of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 roblems and to provide reference. Key words: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mode; Research plan; Comp arison and analysis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09 届毕业论文 3 目录 1 引 言 .4 1.1 研究背景 .4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4 1.2.1 研究的目的 4 1.2.2 研究的意义 4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5 1.3.1 我国新农村建设研究现状 .5 1.3.2 国外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现状 .5 1.4 研究的思路方法 .6 1.4.1 研究内容 .6 1.4.2 研究方法 .6 1.4.3 技术路线 .6 2 研究区的概况 7 2.1 自然条件概况 .7 2.1.1 地理位置 .7 2.1.2 面积及人口 .7 2.1.3 资源情况 .7 2.1.4 自然环境条件 .7 2.2 社会经济条件概况 .8 2.3 平泉县的经济比重情况 .9 3 平泉县新农村建设的研究 .10 3.1 平泉县新农村建设现状的分析 .10 3.2 平泉县县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和基础条件 .10 3.2.1 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10 3.2.2 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条件 .10 3.2.3 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 .11 3.3 我县可参考的几种模式分析 .11 3.3.1 特色产业带动型新农村 .11 3.3.2 畜牧养殖带动型新农村 .12 3.3.3 休闲产业带动型新农村 .12 3.4 我县新农村建设与其他地区建设对比 .12 3.4.1 对比中找到我们的缺点加以改进 12 3.4.2 对比中找到我们的优点继续努力 13 3.5 对我县新农村建设模式的规划和选择 .13 3.5.1 平泉县的模式规划 13 3.5.2 新农村的建设模式的选择 .13 4 结 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6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09 届毕业论文 4 1 引 言 1.1 研究背景 自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建设以“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 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要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自此以政治、经 济、文化多位一体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全国各地纷 纷响应中央要求,积极开展了新农村建设。不少地方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结 合自身的实际,开拓创新,都走出了自己的一条建设之路,并取得良好成绩。 自此新农村建设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和重点。 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以来,就迅速的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不少地方 在建设过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总结和归纳各地建设经验、思路和理念基 础之上,对中国新农村建设模式展开了研究,并取得丰硕成果。在社会主义新 农村建设的影响下,本文对平泉县的新农村建设模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研 究,便于我县的发展。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的目的 现在,有关新农村建设的话题非常普遍,党和国家也非常关心这个问题, 所以在党和国家的关注下,我们要抓住机遇,不断努力,使我县的新农村建设 事业顺利的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由于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 业人口所占比重较高,人均收入比较低,同时,平泉县还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 县,尚有近 10 万贫困人口,因此平泉县新农村建设任重而道远。在这机遇与挑 战并存的情况下,我们要不畏艰险,迎难而上,为我县的美好明天不断努力。 为了新农村建设的顺利发展及实施,必须得采取一些行动和措施,因此,对我 县新农村建设的模式进行了大致的分析,找出其中的不足,以应对未来的发展 趋势。 1.2.2 研究的意义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是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途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可靠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还要与“三农”问 题结合起来,只有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经济建设搞好了,文化素质上 去了,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才能无限的接近小康社会,才能不断的缩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09 届毕业论文 5 小贫富差距,最终才能实现共同富裕,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所以我们必须要 了解现在新农村的发展模式,才能使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顺利的进行和发 展。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我国新农村建设研究现状 新世纪以来,中央连续 8 年都下发了涉农“一号文件”,都提出了推进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化的农业,不断加强农业基础建设,不断提 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在中央政策引导,近几年,新农村建设迅速发展:2010 年, 我国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增长了 10.9%,增加的速度以超过城镇居民;现在, 已经有 8.35 亿人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9 亿人参加了新型农村的社会养 老保险;国家对农民的生产补贴继续增加, 2011 年中央用于“三农”的投入 已达到了 9884 亿。种种情况说明,乘着国家良好的政策的影响,我国农村、农 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势头,广大农村显现出了一片繁荣昌盛、安居乐业、 和谐安康的美好局面。虽然如此,我们也要知道,我国新农村建设依然有很多 问题,让人担心。特别是新世纪以来农村的巨大变化,更是尽显了中央惠农强 农政策的英明伟大情况下新农村建设现状存在的复杂和困难形势。 1.3.2 国外新农村建设模式研究现状 日本:日本是一个资源比较缺乏的国家,正因为这样,所以日本非常注重 高效农业,比较著名的是日本的“造村运动”。在“造村运动”中最具知名度 的就是大分县平松守彦提出的“一村一 品”运动。平松守彦(1985)在一村一 品运动中写道:“所谓一村一品: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 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 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 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从而大幅度提 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日本克服了本国资 源稀缺、劳动力流失等难题,创造了高效农业模式,实现了农村的快速发展。 韩国:在1970年4月召开的地方长官会议上,韩国政府正式提出了建设新 农村运动,简称“新村运动”。“新村运动”大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主 要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提出包括草屋顶改造、道路硬化、改造卫生间、 供水设施建设如集中建水池或给水井加盖、架桥、盖村活动室等2O种工程项目, 由村民民主讨论 自主选择;第二阶段以增加收入为主,政府推出增加农、渔民 收入计划,支持农村调整农业结构,推广良种和先进技术;第三阶段主要是发 展农产品加工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工业。新村运动实现了农业与农村相结合的现 代化,使韩国农村建设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情景。其借鉴意义在于我国新农村建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09 届毕业论文 6 新农村研究综述 设应该分阶段、有层次地展开。 1.4 研究的思路方法 1.4.1 研究内容 目前,由于党和国家非常关心新农村建设的问题,我县又是一个农业大县, 所以在这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下,来探索一下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发 展情况。首先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的和意义进行简要分析,接着又了解 平泉县新农村建设的现状和进程,随后又了解了我县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模式和 实施方案,并联系其它地区的建设模式,找出我县的不足,最后得出结论,做 出总结。 1.4.2 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系统研究方法、比较分析法、调查研究法、文献 研究法等。通过网上查阅和期刊检索等方法来搜集相应的资料,并通过个别访 谈和局部调查了解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具体状况和选择,并做相应的分析和研究, 通过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针对现状,提出针对我县情况的具体模式,进而为新 农村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参考。 1.4.3 技术路线 有关理论基础 典型案例分析 国家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研究 通过分析对比进行探索 理论研究 实证研究 通过研究得出具体规划模式 对新农村建设模式的研究探索 平泉县新农村建设现状分析 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的几种模式分析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09 届毕业论文 7 图 1 技术规划路线图 2 研究区的概况 2.1 自然条件概况 2.1.1 地理位置 平泉县地处河北省最东北部,位于东经11821031191534, 北纬402401404017范围内。东与辽宁省接壤,北与内蒙古毗邻, 可谓鸡鸣三省之地,素有“京冀门楣 通衢辽蒙”之说。县城距首都机场293公 里,距天津港330公里,距秦皇岛港271公里,距旅游胜地承德90公里。 2.1.2 面积及人口 平泉是河北省农业大县,总面积3307平方公里,拥有耕地71.3万亩,全县 总人口45万人,辖9镇10乡。 2.1.3 资源情况 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平泉县自然资源丰富,是典型的资源型山区县,矿产 资源不仅种类多,且储蓄大、品位高、易开采。目前,已发现的矿藏40多种, 已探明储量的25种,正在开发的20种,金属类矿藏主要有:金,储量4000公斤; 银,储量90吨;锌,储量5100吨;铁,储量3800万吨;非金属类矿藏主要有: 石灰石,储量大于3亿吨;沸石,储量大于3亿吨;莹石,储量大于500万吨;膨 润土,储量大于700万吨;白云岩,储量大于1000万吨;高岭土,储量大于300 万吨;硅石,储量大于1亿吨;煤,储量大于6500万吨。其中,膨润、萤石、煤、 铁、金、银、铜等矿产已开发利用。 2.1.4 自然环境条件 平泉县自然条件良好,多山区,气候独特,森林茂密,植物繁多,旅游字 丰富。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09 届毕业论文 8 图 2 平泉县区划图 2.2 社会经济条件概况 第一:平泉县境内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优美的景观为度假、休闲提供了和 谐的自然环境,目前正在开发利用的旅游景点有:辽河源头国家级森林公园, 号称华北第一洞的党坝古溶洞、二泉地温泉等。坐落在平泉县城西北部 60 公里 处的辽河源国家级森林公园,总面积达 230 平方公里,是辽河的发源地,故称 之为“辽河源头” 。 平泉独特的山林风光和辽金历史文化与承德避暑山庄、周 围寺庙、滦平金山岭长城、丰宁、围场坝上草原,有机地形成了一个大经济圈, 互为补充,景趣天成。 第二:平泉县地处河北、辽宁、内蒙古自治区三省交界地带,铁路、公路 在境内纵横贯通。铁路:锦州承德、北京丹东、承德沈阳、包头 沈阳线,穿经县内 65.5 公里,三个车站货物吞吐能力在 200 吨以上。公路: 境内有北京沈阳(101 线) ,平泉双井两条国家级干线全长 149.6 公里。 县级公路 4 条,全长 98.3 公里,乡级公路 520.6 公里,就近港口,距天津溏沽 港口 330 公里,秦皇岛港 271 公里,距首都机场 293 公里。铁路、公路交通运 输都十分方便。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09 届毕业论文 9 第三:目前,全县有 6 个国家银行、3 个保险公司、2 个城市信用社、47 个农村信用社,从业人数 911 人,构成了覆盖全县的城乡金融服务网络。 第四:电讯和邮政网络遍布全县各乡镇,国际、国内长途自动交换网、数 字传真、图像传真、无线寻呼等现代通讯工具已进入办公室和寻常百姓家。县 内有 110 千伏变电站 2 座,25 千伏变电站 9 座,总容时达 6.1 万千伏安,主要 依托华北网供电。 第五:县城环境优美、市区洁净,县内有设施完备的电影院、剧场、歌舞 厅、图书馆等娱乐场所,县城内有设备完善的中小学校、医院等。并具有一些 高、中档次的饮食、服务网点,县政府有高标准的综合服务楼。 第六:丰富的自然资源、健全的基础设施和已经形成的产品体系,为平泉 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国内外客商来此共同开发,展示了广阔的 前程。 2.3 平泉县的经济比重情况 力 2012 年,地区生产总值已完成 50 亿元,同比增长了 23.1%,分别高于全 省、全市平均增速 10.1、8.1 个百分点,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达到 14、22、14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9.7%、33.2%和 12.9%;社会固定资产投入 30 亿元,同比增长 29.5%;全部财政收入 5.62 亿元,同比增长 30.2%;城镇居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 9131 元、农民人均收入 3298 元,同比分别增长 16.2%和 12.5%。 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财政收入占 GDP 的比重达到 11.2%,工商税收占全部 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 97.3%,同比提升 8.8 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速快于 GDP 增速 7.1 个百分点。乡镇经济快速发展,19 个乡镇财政收入全部跨入百万元以 上行列,亿元以上乡镇达到 2 个,千万元以上乡镇达到 12 个,实现了历史性突 破。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09 届毕业论文 10 图 3 2012 年平泉县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所占比重 3 平泉县新农村建设的研究 3.1 平泉县新农村建设现状的分析 平泉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业人口所占比重较大,农民人均收入比较低, 还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尚有近十万贫困人口,因此,平泉县建设社会主义 新农村的任务将非常艰巨。平泉县位于我省北部的冀、辽、蒙三省区交界处。 有红山文化、辽金文化、大清文化在里传承和融和。近年来,这块历史悠久的 土地生机勃勃,县委、县政府始终以“平安平泉”建设为目标,不断探索和创 新社会管理模式,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各项事业和县域经济的高速发展,2011 年 全县 GDP 总值逾 100 亿元,财政收入达 14.38 亿元。平泉县被省综治委授予 “平安县”荣誉称号,其农村社区建设的社会管理模式被在全市推广。 2009 年,平泉县被确定为河北省统筹城乡发展试点县。面对难得的发展机 遇,我县以建设三省区交界区域中心城市为目标,统筹城乡规划、产业发展、 公共服务,逐步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规划体系、产业体系、公共服务管理体系, 协调整合中心城镇、工业园区、产业基地,在统筹城乡发展格局中实现了率先 发展,加快了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步伐。因此,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同时,我 们必须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努力使我县尽快走出贫困,使新农村建设顺利进 行。 3.2 平泉县县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和基础条件 3.2.1 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我国广大的农村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是使农 民、农村、农业能够得到协调发展的必然结果。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我国农村 建设必须走新农村建设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 的必经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的必然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顺利完成“十二五计划”不可缺少的 重要部分,所以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3.2.2 新农村建设的有利条件 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来看,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具备很多有利条 件和机遇。 一是国家的经济实力及综合国力不断增强。自从建国 50 多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09 届毕业论文 11 20 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工业水平和城市发展水平都有很大的提升,财政收入飞 速增长,已经完全有能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格局,实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可以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二是中央的支农惠农力度不断的加大。在过去农村改革的基础上,从 2004 年 起,中央又连续三年出台了指导农村工作的 1 号文件,制定了一系列直接、有 力的支持“三农”问题的重大举措,从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社会事业等多个方 面加大了对“三农”发展的投入,面临的政策环境是前所未有的。 三是加快农村发展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广大农民迫切盼望加快农村发展,各 级党委和政府也支持农村发展,社会各界都很关心农村的发展,这已成为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广泛共识。 四是农村建设已经有了一定基础。农村的改革特别是近几年,国家加大了对 农村公共事业的支持力度,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速度加快, 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得到不 断加强。这些都为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3.2.3 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 一是农业资源的短缺和生态环境脆弱的矛盾突出。我们的人均自然资源很 少,而且在很长的时期内耕地的缩减、淡水的短缺、人口的不断增加的矛盾无 法有效的解决,一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现象还在继续增长,持续提高农业产 出水平,保证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是农业生产力总体水平不高。农业的现代化水平低,物质技术装备落后, 在很大的程度上仍然是在靠天吃饭。如果不改变这种局面,就很难保证人口增 长和生活水平提高中对农产品优质、安全、多样化需求的供给。 三是农村公共服务滞后。目前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与城市差距巨大,上学难、 看病难、社会保障水平低、公共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突出,严重的制约了农民 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社会的全面进步。 四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和增收难的矛盾突出。建国以来我国就一直存在着巨大 的城乡差距,自从农村改革后,尽管有了较快发展,但城乡居民收入扩大的趋 势并没有减小反而更大了,农民收入增长的缓慢成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最重 要难题。 五是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突出。重城市、轻农村,城乡区别发展形成 的二元结构还没有从根本上破除,各种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分配的机制也 没有建立健全,改革的任务十分艰巨,新农村建设的道路还很漫长。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09 届毕业论文 12 3.3 我县可参考的几种模式分析 3.3.1 特色产业带动型新农村 特色产业带动型新农村。是指在一个乡镇或村的范围内,依据所在地区的 独特优势,围绕一种特色产品或产业链,实行专业化的生产经营,由一村一业 发展壮大来带动乡村综合发展的一种新农村建设模式。专业村是这种模式的代 表,它需要三个基本条件:第一,具有生产某种特色产品的历史传统和自然条 件;第二,有相应的产业带动,市场需求旺盛;第三,需要“能人”通过产业 集群形成规模。特色产业带动型新农村建设有这样几个特点:一是定位准确, 不追求大而全;二是政府不越位、缺位和错位,服务意识强,不过分干预市场; 三是重视示范带头作用,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四是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和产业 一体化组织;五是重视农业技术推广和自主创新,以特色树品牌。 3.3.2 畜牧养殖带动型新农村 畜牧养殖带动型新农村。指在畜牧的龙头企业带动下,通过规模化的拆建、 产业化的经营、循环化利用带动农村的发展、使农民增收的一种新农村建设模 式。该模式的特点是:规模化的畜牧龙头企业+特色养殖品种+相应的市场需求。 其形式是“拆旧村建新村+公司带动农户+循环经济改造”。基本做法是,第一, 通过农村宅基地的空间置换,改造旧村建设新村,在改善居住环境的同时,改 善农村资源特别是土地资源的配置状态;第二,新村要防止盲目建设,居所不 贪大求洋,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稳妥推进;第三,养殖小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注重发展规模化、产业化、一体化养殖。 3.3.3 休闲产业带动型新农村 休闲产业带动型新农村。是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利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 自然环境和农村特有的乡土文化来吸引游客,通过集观赏、娱乐、体验、知识 教育于一体的新型休闲产业带动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包括建立农 业生态园、养殖场、采摘园、农产品物流配送中心、农艺园、民俗村等把乡村 的发展与休闲产业的发展融为一体。这种模式一般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交通 便利、距离城市较近,靠近消费市场;二是有怡人的自然环境,有一定的农业 发展基础;三是有能满足城市游客食、住、行基本要求的基础设施。休闲产业 带动新农村建设,有几个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一是注重整体规划,要突出特 色,因地制宜,避免盲目上项目;二是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要特别重视生态 保护;三是要转变当地农民的思想观念,加强职业培训,使传统农民成长为有 文化、懂技术、会生活、善经营的现代农民。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09 届毕业论文 13 3.4 我县新农村建设与其他地区建设对比 3.4.1 对比中找到我们的缺点加以改进 通过与其他地区农村建设比较成功的地区想比较,我县的新农村建设起步 相对较晚。投入不足,基础脆弱的状况并没有实质性改变,农村发展建设的资 金支撑主要是依靠国家政策性资金。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滞后的局面还没有彻底 消除,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覆盖面还很低。农业综合技术监测服务体系及设施建 设滞后,在一定程度制约了农业特色主导做大做强的高层次发展。公共服务基 础设施相对短缺。在农村教育上,部分地区校舍、师资超负荷运行,农村中小 学仍存在危房现象,农村医疗卫生一方面技术力量薄弱,设备不足,一方面有 相当一部分业务用房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八十年代,建筑简陋、质量差,严重 影响农村医疗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农村社会保障能力不足,作为山区贫困县, 在儿童入学、农民就医、弱势群体救助、社会养老保险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劳动力闲置与土地资源的矛盾突出。一方面存在大量闲散劳力,另一方面土地 资源分散,不能形成集中使用效益。种种原因表明,我们的新农村建设道路任 重而道远,我们必须不断地努力和改善。 3.4.2 对比中找到我们的优点继续努力 在于其他地区相比,我们也有很多的优点值得发挥。首先,平泉县位置优 越,处于冀、辽、蒙三省区交界处,交通十分便利,人口流动性大;其次,有 红山文化、辽金文化、大清文化在这里传承融和,历史文化悠久;然后,平泉 县地处山区,农村面积广阔,农村城镇发展得到了有效的推动,社会管理水平 较高;再次,我县有比较丰富的资源,尚未别大量开发,前景非常广阔;最后, 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得到了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前途一片光明。所以,我们的 新农村建设有很多的优势可以遵循,我们要看到大好的前途,不断努力,顺利 进行。 3.5 对我县新农村建设模式的规划和选择 3.5.1 平泉县的模式规划 平泉县地理条件为“七山二水一分田”,属于典型山区县,因此在新农村 建设模式上,要突出地域特色。针对平川、山坡地和河流的不同特点,推广 “山上植树种草保水土,坡地退耕还林调结构,沿路设施农业增效益,河川速 生杨树护堤岸,远山封山育林草,近村集中舍饲养畜禽”的建设模式。在村镇 建设上,可采取生态庄园式、农村社区式、分散村落式、城郊集中式等多种形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09 届毕业论文 14 式,严格执行统一规划标准,在 101 国道、承朝高速、锦承铁路、平青乐省道 沿线有重点、有步骤、有计划推进。 3.5.2 新农村的建设模式的选择 通过各种分析和研究,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应以发展第三产业为重点,建设 旅游休闲型新农村,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建立生态园区,结合地区特色, 建设旅游景区,多方位一体,不断融合,共同发展,建设集景村融合观光旅游 于一体的魅力新农村。预计在 2020 年平泉县完成新农村建设,我县的第三产业 将超过第一、第二产业,成为我县的主导产业,所占的比重应该在 40%左右。 表 1 预测到 2020 年各产业所占比重 2012 年 2014 年 2016 年 2018 年 2020 年 第一产业 14 16 17 18 20 第二产业 22 24 26 28 30 第三产业 14 18 22 28 34 图 4 各产业发展折线图 4 结 论 通过对我县新农村建设模式的分析,让我们看到了我国的新农村建设还处 于艰难的爬坡阶段,农村的基础设施比较脆弱,社会事业发展滞后,贫富差距 的矛盾仍然突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城市化的任务非常艰巨,在解决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09 届毕业论文 15 新农村建设和“三农”问题上,党和国家还要加强扶植力度,广大人民也要不 断的努力。 在新农村建设问题上,对模式的选择非常重要,必须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 做出研究分析,通过研究多种建设模式,对比分析,找出一种适合当地发展的 模式进行建设。 所以得出了这样的结论,要将我县建设成旅游休闲型新农村。根据我县的 “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具体地理条件,我县大部分处于山区,所以适合建设旅 游休闲型新农村。我们要大力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建立生态园区,结合地区特 色,建设旅游景区,多方位一体,不断融合,共同发展,不断提高我县的综合 实力。 参考文献 1 杨邦杰. 新农村建设:进展、问题与对策J. 中国发展. 2006(04) 2 余志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策研究J. 黑龙江史志. 2007(06) 3 林毅夫.对新农村建设的几点建议J. 科学决策. 2006(08) 4 邝力荣.完善基础设施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J. 农村工作通讯. 2008(04) 5 林冬梅.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对策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32) 6 张清.新农村建设的现状与策略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10(12) 7 程高峰.关于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几点思考J. 河北农业科学. 2011(07) 8 刘宏明.当前新农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几个问题J. 经济研究导刊. 2011(34) 9 杨晓剑.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难点及政策建议J. 群文天地. 2011(21) 10 刘宇鹏,熊凤山,张淑云.河北省新农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 2010(04) 11 黄汉权.新农村建设的进展、问题及建议J. 中国经贸导刊. 2006(12) 12 Robert B.Denhardt&Janet Vinzant Denhardt.2000.The New Public Service,Serving Rather than SteeringJ.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Vol 60.No.6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2009 届毕业论文 16 致 谢 这篇论文的完成要得益于我的导师田帅老师,在选题、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资料的选 择、结构安排、论文的修改、定稿都得到了田老师细心的帮助和指导。田老师高度的事业 心和和务实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田老师百忙中给予的辛勤指导,使我拓宽 了视野,开阔了思路,受益匪浅。 感谢我的导员李哲老师,感谢他四年来为我们所做的一切,他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 精神让我很感动,我由衷的向他表示感谢! 最应该感谢的是我的父母,正是有了他们的辛勤付出才有我的今天,在这一刻,将我 最崇高的敬意献给他们! 最后,本文还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学术界的前辈们致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中医养生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