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管理体系文件.doc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16409797 上传时间:2022-07-05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249.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产管理体系文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生产管理体系文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生产管理体系文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产管理体系文件 生产管理体系文件编制:XXXX审核:XXXX批准:XXXXXXXXXX公司2017年10月1日第一章 总则41.1生产管理体系建立的初衷41.2生产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方法41.3 生产管理体系文件内容4第二章 生产部组织架构及职责52.1 生产部组织架构52.2生产部职责及权限52.3人员分工52.4生产相关工作流程图7第三章 安全管理133.1 目的133.2 安全教育133.3员工守则133.4设备安全143.5 消防用电安全14第四章 车间管理154.1目的154.2员工制度154.3生产制度164.4 定置管理174.5能源制度174.6 文明生产184.7考核、奖罚19第五章 工艺管理205.1目的205.2 工艺规程的编制205.3生产工艺控制215.4 生产原始记录管理225.5台帐、资料235.6技术分析235.7 工艺查定245.8 工艺纪律24第六章 质量管理266.1目的266.2采购质量266.3生产质量266.4产品交验及售后服务276.5产品标准28第七章 设备管理297.1 目的297.2 设备前期管理297.3设备技术基础管理297.4 设备现代化管理307.5 设备经济管理317.6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317.7设备检修、改造与更新327.8设备现场管理32第八章 物料、工器具管理348.1 目的348.2供应商开发优化348.3物料采购计划358.4采购价格及订单审批358.5 物料采购实施368.6 物料的检验和入库368.7 采购结果的跟进、考核378.8 订货批量及采购周期378.9物料领用及发放378.10工具管理388.11量具管理388.12 废旧物资管理398.13存货盘点制度39第一章 总则1.1 生产管理体系建立的初衷 本生产管理体系文件是结合XXXXXX技术有限公司当前及未来发展需要,为明晰生产过程中各环节各人员的分工,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使生产过程顺利进行。同时本体系文件中的各项规章制度,能够规范人员生产行为并为生产过程提供制度依据,使生产过程有章可查有据可依。本生产管理体系文件所有权归XXXXXX技术有限公司,解释权归XXXXXX技术有限公司生产部1.2 生产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写方法 本生产管理体系文件是在结合本公司生产实际,采用自行编写并借鉴相关文献编写而成,其中包含各种规章制度,流程图等,根据公司的发展需要可能要做相应的补充及修改1.3 生产管理体系文件内容本生产管理体系文件内容包含:生产部组织架构及职责、安全管理、车间管理、工艺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物料工器具管理第二章 生产部组织架构及职责2.1 生产部组织架构2.2 生产部职责及权限1、负责原材物料、设备设施、工装工具等的采购及厂房水电气的正常运转 2、公司生产任务的计划制定及执行 3、厂房设备的集成、管理、维护等 4、车间物品、物料、生产工具的出入库管理,库存动态盘点 5、做好生产后勤保障的工作 6、配合技术部的工艺研发 7、安全生产责任监督落实2.3 人员分工2.3.1 副总经理 1、生产部整体运营规化2、指导生产管理体系建设3、听取生产部月度经营报告2.3.2 生产部主管职责1、负责生产部日常运转工作2、生产任务的安排,生产总体计划调度,人员调配,生产进度跟进,安全生产监督,高效完成生产任务3、组织协调生产组、机电组、物流组工作4、生产表格的编制与使用,人员考核,车间整体规化5、定期召开生产部内部会议,了解生产动态6、其他工作2.3.3 生产组职责 1、生产任务执行,设备的操作2、负责车间设备的操作规程编写,日常操作工作 3、负责设备操作人员培训 4、配合技术部做有关试制试验 5、配合技术部做好生产的产品的质量管理 6、生产部主管安排的其他工作2.3.4 机电组职责1、车间设备、工装工具管理2、车间设备维护、保养、维修、安装、技改、更新、及报废处理 3、厂房设备的集成、管理、维护 4、水电气安全 5、生产部主管安排的其他工作 2.3.5 物流组职责1、车间原材物料、工器具、设备设施、客户工件接收协调2、采购执行3、供应商开发优化4、物料出入库登记、管理及定期盘点5、生产部主管安排的其他工作2.4 生产相关工作流程图 2.4.1工艺试制流程图 2.4.2 生产任务执行流程图2.4.3 原材物料、设备等采购流程图2.4.4 产品出库及跟踪流程图2.4.5 供应商开发优化流程图 2.4.6 产品质量控制流程图2.4.7 客户现场作业流程图2.4.8 物品物料、工器具、设备设施入库及使用流程图2.4.9 车间标准作业流程2.4.10 生产用设备设施报废流程图第三章 安全管理3.1 目的 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证公司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安全和健康,促进公司事业稳定发展3.2 安全教育3.2.1车间应做好安全宣传教育,安全防范保障工作,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3.2.2经常开展安全活动,定期进行安全检查,认真整改、清除隐患 3.2.3 全体员工必须认证学习安全生产知识和岗位工作职责、员工守则、生产设备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岗位技术操作规程 3.2.4 员工必须掌握本岗位安全操作规范,熟悉设备性能特点,树立安全生产和文明生产的思想、增强遵章守纪的自觉性3.2.5严格执行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员工必须时刻谨记“安全第一”观念,时刻注意人身安全,设备安全,对于安全规定必须无条件服从 3.3员工守则3.3.1 按操作规程作业,非本工种人员或非本机人员不准操作设备3.3.2 设备开启后,应做到人不离机,禁止无人运转,不得站(坐)在机器上操作设备,禁止非指定人员穿越,规定佩戴劳保用品的岗位,必须按规定佩戴上岗3.3.3 工作期间严禁串岗、越岗工作,凡非该工序员工,非经专门培训和主管许可,禁止乱操作设备,未经考核或主管鉴定禁止独立操作设备3.3.4员工在操作设备时须集中精神,不得说笑或在疲倦、不清醒状态下工作,不得在现场嬉戏、逗闹。无紧急情况,禁止在车间现场跑动3.3.5上班时间必须束紧服装、套袖;严禁穿裙子、凉鞋、拖鞋等;严禁酒后上岗操作,车间操作时必须至少保证有两名人员3.3.6进车间前,按规定穿戴好相关劳保用品,认真执行安全生产文件,特殊工种作业应持特殊作业操作证上岗3.3.7 工作时员工应时刻注意防止撞伤、压伤、扎伤、烫伤等伤害,对易产生危险的机器部位应在其安全半径内工作3.3.8 实习生、学徒工及其他学员上岗操作应有师傅或熟练的操作人员带领指导,在未熟练掌握并得到设备负责人认可前,不得独立操作3.4 设备安全3.4.1岗位员工应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与维护,减少事故隐患,发现设备异常应立即上报维修,保证设备运行安全,禁止设备带病工作3.4.2操作要求高防护等级严的设备,要专人管理,对重点部件,易产生危险的部位时时检查 3.4.3 设备使用完成后,应及时将与设备工作相关的水电气及时关闭,禁止只用设备,不关设备3.4.4 建立完整的设备安全操作规程,保障设备安全操作3.4.5 设备的维护、维修必须按设备操作规程进行,除专业人员外,禁止任何人员对设备进行维护、维修3.5 消防用电安全3.5.1车间消防器材要确保灵敏可靠,定期检查更换(器材、药品),有效期限标志明显 3.5.2 员工须熟悉消防器材的位置和掌握其使用方法,熟悉安全门位置和疏散路线 3.5.3消防栓1米以内不得摆放任何东西,且消防通道、安全通道须时刻保持畅通 3.5.4严禁将消防器材挪为他用,特殊情况须报基地消防委员会批准 3.5.5 生产车间的危险品、危险区域应设置相应的警示标志,所有的进出车间的人员必须时刻注意警示标志的位置及含义3.5.6安全用电,不准私拉乱接 3.5.7要经常检查电源设备的绝缘情况,发现有隐患的,要及时告知专业人员进行检修或更换,禁止非专业人员维修电器设备3.5.8 车间现场地面应时刻保持干燥、清洁,随时注意滑倒3.5.9 加强事故管理,坚持对重大未遂事故不放过,要有事故原始记录及时处理报告,记录要准确3.5.10 生产、检验记录即时填写,班后认真检查,清理现场,关好门窗,对重要材料要严加管理以免丢失 3.5.11 发生事故按有关规定及程序及时上报第四章 车间管理4.1 目的为确保生产秩序,保证各项生产正常运作,持续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促进本公司的发展,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4.2 员工制度4.2.1 工作时间内所有员工倡导普通话,提倡文明礼貌,现场作业严禁使用侮辱性字眼,不讲脏话,在工作及管理活动中严禁有地方观念或省籍区分 4.2.2 工作期间全体员工须按要求佩戴厂牌(应正面向上佩戴于胸前),穿厂服。不得穿拖鞋进入车间 4.2.3每天正常上班时间为8小时,晚上如加班依生产需要通知,加班时间由生产副总经理安排或由车间申请,生产部经理审核生产副总经理批准 4.2.4员工必须遵守上下班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员工参加早会须提前5分钟到岗),不迟到,不早退,不旷工(如遇赶货,上、下班时间按照车间安排执行),有事要请假 4.2.5员工因特殊情况需请假,应严格按照公司请假程序逐级向各级主管请假,得到批准后方可能离开 4.2.6 工作时间内,车间主管、质检员和其它管理人员因工作关系在车间走动,其他人员不得离开工作岗位相互窜岗,若因事需离开工作岗位须向车间主管申请方能离岗 4.2.7 上班后半小时内任何人不得因私事而提出离岗,如有私事要求离岗者,须事先向车间主管申请,经批准方可离岗,离岗时间不得超过15分钟 4.2.8 员工在车间内遇上厂方客人或厂部高层领导参观巡察时,作业员照常工作,不得东张西望。进入车间要相互礼让,特别是遇上客人时,不能争道抢行 4.2.9 员工必须服从合理工作安排,尽职尽责作好本岗位工作,坚决反对故意刁难、疏忽或拒绝上级主管命令或工作分配 4.2.10现场人员在工作期间不得做与工作无关事情,生产现场禁止吃食物、吸烟、看小说、报刊、聊天、听音乐、嬉戏打闹,吵嘴打架,私自离岗,窜岗等行为,吸烟要到公司指定的地方或大门外 4.2.11 作业时间谢绝探访及接听私人电话,禁止带小孩或厂外人士在生产车间玩耍或滥动设备、仪器,由此而造成的事故自行承担 4.2.12 员工工作期间不得佩戴手表、手镯、戒指、物品,不得留长指甲,员工工作期间手机必须关闭电源 4.2.13 任何人不得携带易燃易爆、易腐烂、毒品、浓气味等违禁物品,危险品或与生产无关之物品进入车间 4.2.14 对恶意破坏公司财产或盗窃行为(不论公物或他人财产)者,不论价值多少一律交公司总经办处理。视情节轻重,无薪开除并依照盗窃之物价款两倍赔偿或送公安机关处理 4.2.15 不得私自携带公司内任何物品出厂(除特殊情况经领导批准外),若有此行为且经查实者,将予以辞退并扣发一个月工资 4.2.16 现场人员必须自律自觉,勇于检举揭发损害公司利益,破坏车间生产的不良行为,反对一切坏现象 4.3 生产制度4.3.1 车间严格按照生产计划排产,根据车间设备状况和人员,精心组织生产。生产工作分工不分家,生产车间须完成车间日常生产任务,并保证质量 4.3.2 生产流程经确认后,任何人均不可随意更改,如在作业过程中发现有错误,应立即停止并通知有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研讨,经同意并签字后更改 4.3.3 在工作前仔细阅读作业指导书,员工如违反作业规定,不论是故意或失职使公司受损失,应由当事人相应处罚(管理人员因管理粗心也受连带处罚) 4.3.4 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质量标准、工艺规程进行操作,不得擅自更改产品生产工艺或装配方法。否则,造成工伤事故或产品质量问题,由操作人员自行承担 4.3.5 在工作时间内,员工必须服从管理人员的工作安排,正确使用公司发放的仪器、设备。不得擅用非自己岗位的机械设备、检测等工具。对闲置生产用具(如:夹头、模具、电扇、螺丝刀、老虎钳等),应送到指定的区域或交回仓库保管员放置,否则以违规论处 4.3.6 员工领取物料必须领物单到仓库处开具出库单,不得私自拿取物料,生产过程中各负责人将车间区域内的物品、物料有条不紊的摆放,并做好标识,不得混料,有流程卡的产品要跟随流程卡4.3.7 生产时如果遇到原辅材料、包装材料等不符合规定,有权报告上级处理。如继续生产造成损失,后果将由车间各级负责人负责 4.3.8 在生产过程中好、坏物料必须分清楚,必须做上明显标志,不能混料。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节约用料,不得随意乱扔物料、工具,掉在地上的元件必须捡起4.3.9 检验必须跟班作业,保证产品质量4.3.10 车间员工必须做到文明生产, 积极完成上级交办的生产任务,因工作需要临时抽调,服从生产部主管安排,协助工作并服从用人部门的管理 4.3.11 车间员工和外来人员进入特殊工作岗位应遵守特殊规定,确保生产安全 4.3.12 操作人员每日上岗前必须将机器设备及工作岗位清扫干净,保证工序内的工作环境的卫生整洁,工作台面不得杂乱无章,不能堆放产品和废品.生产配件或样品须以明确的标识区分放置 4.3.13 下班时(或做完本工序后)应清理自己的工作台面,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打扫场地和设备卫生并将所有的门窗、电源关闭。否则,若发生失窃等意外事故,将追究本人和生产部的责任 4.3.14 加强现场管理,随时保证场地整洁、设备完好,生产后的边角废物及公共垃圾须清理到指定位置,由清洁卫生人员共同运出车间 4.3.15 员工有责任维护环境卫生,严禁随地吐痰,乱扔垃圾 4.4 定置管理 4.4.1 定置摆放、工件按车间规划的区域依类放置,合理使用工位器具,营造简捷方便的工作现场,详细要求参照“6S”现场管理的要求执行4.4.2 及时运转、勤检查、勤转序、勤清理、标志变化,应立即转序,不拖不积,稳拿轻放,保证产品外观完好 4.4.3 做到单物相符,工序小票,传递记录与工件数量相符,手续齐全 4.4.4 加强不合格品管理,有记录,标识明显,处理及时 4.4.5 安全通道内不得摆放任何物品,不得阻碍 4.4.6 消防器材定置摆放 , 不得随意挪作他用 , 保持清洁卫生 , 周围不得有障碍物 4.5能源制度4.5.1 积极履行节能职责,提倡节约,生产现场严禁水、电、气(汽)浪费现象4.5.2 随时检查耗能设备运行情况,杜绝跑、冒、滴、漏,消除长流水、长明灯现象,严格掌握控制设备预热时间,杜绝空车运行4.5.3 未经允许不得私接耗能设备、设施、器具4.5.4 下班前应检查关闭水、电、气、设备等4.6 文明生产 4.6.1车间清洁整齐,各图表美观大方,设计合理,填写及时,准确清晰,原始记录、台帐、生产小票齐全、完整、按规定填写 4.6.2 应准确填写生产记录、内容包括设备、工装、工具、卫生、安全等 4.6.3 室内外经常保持清洁,不准堆放垃圾,下班前应进行地面清洁、设备保养、规范物品摆放 4.6.4 严禁私自撕毁公司公布的各项通知、规定,严禁在现场各白板上乱涂乱画4.6.5 现场严禁随地吐痰和唾液,严禁随地乱扔纸巾、杂物 4.6.6 必须对作业责任区域内卫生负责,及时对区域内设备、地面及其它生产用品进行清理卫生 4.6.7 现场必须经常清理、整顿、保持地面无积水、污物和油污4.6.8 车间内管路线路设置合理、安装整齐、严禁跑 、冒、滴、漏 4.6.9 车间内管沟、盖板完整无缺,沟内无杂物,及时清理,严禁堵塞 4.6.10 车间内工位器具、设备附件、工作台、工具箱、产品架各种搬运小车等均应指定摆放,做到清洁有序 4.6.11 车间合理照明,严禁长明灯,长流水 4.6.12 员工责任区内物品必须按定置规定码放在定位线内,严格遵守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4.6.13 坚持现场管理文明生产、文明运转、文明操作、根治磕碰、划伤、锈蚀等现象,每天下班要做到设备不擦洗保养好不走,工件不按规定放好不走,工具不清点摆放好不走,相关记录没填写好不走,工作场地不打扫干净不走 4.6.14 生产作业过程中计划内不用的原物料应及时清理整顿,边角料及废料等分类放到指定地点保管 4.6.15 生产作业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品、废品、垃圾必须及时整理清除 4.6.16 车间内设备、管道、墙壁不允许随意贴胶带 4.6.17超出时间效期的公告、通告、标语应及时清理 4.7 考核、奖罚4.7.1对公司员工的职业道德、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和业绩作出适当的评价,作为合理使用、奖惩及培训的依据,促使增加工作责任心,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促进奖优罚劣,激发上进心,调动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公司的整体效益 4.7.2车间做到奖罚分明,帐目齐全,考核、分配公开、公正 4.7.3车间员工由车间主管考核生产部经理审核,车间主管由生产部经理考核,考核由生产副总经理批准 4.7.4 考核内容包括:1、敬业精神、事业心和责任感及道德行为规范 2、工作态度,是主动型还是被动型等 3、工作能力,完成任务的效率,完成任务的质量、出差错率的高低等 4、工作成绩,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量的多少,能否开展创造性的工作等 5、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的情况4.7.5 公司对员工不作为,不负责、生产时麻弊大意等行为严加惩处,一经发现将视情况而定给予处罚4.7.6 公司鼓励员工进行创新,改进活动,如取得发明专利,工艺改进,生产改进等取得明显效果并得到公司采纳的,公司将对员工给予一定的奖励,详细奖励办法参照公司的奖励办法第五章 工艺管理5.1 目的为建立和健全工艺管理,加强生产责任制,严肃工艺纪律,以实现优质、高产、低耗、安全的目的。其基本任务是:组织制定,执行各种产品的生产工艺技术规程及其它以此为中心的各项规程,督促、检查以生产工艺技术规程为中心的各项技术规程的执行情况,总结经验,改造生产技术,开展合理化建议的活动,使各种规程制度不断得到修订和完善 5.2 工艺规程的编制5.2.1凡正式生产的产品和装置均需制订技术标准,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和分析、检测规程,均应该按规定的程序进行审查、批准,并给予受控编号后,方可贯彻执行5.2.2工艺规程是生产的法规,是各级生产指挥人员、生产技术管理人员开展工作的技术依据。工艺规程包括了产品的工艺路线和流程图,产品的质量,工艺和主要技经指标等基础资料。岗位操作法是按照工艺规程和生产实践经验组织编制的,是生产岗位操作人员必须共同遵守,执行的基本依据 5.2.3 工艺规程的内容5.2.3.1产品概述1.产品名称、主要理化性质;2.技术标准、产品质量规格、包装贮运方式;3.主要用途、使用方法须知。5.2.3.2原辅材料1.原材料名称、规格及其主要指标检验方法;2.辅助材料名称、规格及其主要指标检验方法;3.其它材料名称、规格及其主要指标检验方法5.2.3.3 生产工艺过程1.工艺沿革(包括装置能力、技术进步等内容);2.工艺路线及其技术依据;3.主要物料的平衡及流向;4.工艺过程及流程图 5.2.3.4 生产控制技术1.配方和配料(可列配方编号、配方另立);2.工艺控制点示意图;3.各项工艺操作指标;4.主要生产工序的控制方法;5.中间控制技术及检测手段等5.2.3.5 安全生产技术1.使用、产生有毒有害物质一览表;2.易燃易爆工序岗位一览表;3.安全生产的贮存、运输要点;4.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处理方法5.2.3.6 环境保护1.三废排放示意图;2.三废排放及其治理;3.三废排放地方标准与现状对比;4.副产品回收的综合利用5.2.3.7劳动组织和生产管理1.工段岗位划分示意图;2.工段岗位的定员;3.单位产品所需工时、产品生产周期;4.原始记录和工艺台帐的表式5.2.3.8仪表计量1、有关的理化常数、曲线、图表、计算公式等;2、工艺操作指标修改情况(年份、修改内容、技术依据等);3、工艺查定的情况(年份、查定内容、查定结果)5.2.4 现有产品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等技术文件由生产运行组织制定和修订,相关部门会签 5.2.5 新产品在加工前,技术部应根据试验情况,制订暂行工艺规程和操作法,内容应包括产品概述,原材料,辅助材料规格,工艺规程,技术安全,原材料消耗定额与三废治理等方面,待正常生产一年后,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制正式的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 5.2.6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人操作经验的积累和技术革新成果的推广,市场对产品质量要求的变化,需要对工艺规程等技术文件定期或及时组织修订 5.2.7工艺规程的修改,特别是涉及到能耗、单耗和工艺控制点的更改或指标更改,生产部应及时提出改进意见或更改申请,经生产部审查,副总经理批准同意后,方可执行5.3 生产工艺控制5.3.1 为保证生产按预定的工艺过程和目标正常、安全地进行,工艺规程规定对能够明确工艺要求或操作依据的各道工序建立工艺控制点和操作控制点,规定中间控制指标,各工艺控制点和操作控制点均需配置在线仪表或配备取样、检测、分析人员按规定的取样方法和测试频率以及分析方法,对规定的测试和分析项目进行分析,做好原始记录,并作好反馈工作 5.3.2 中间控制指标的执行,直接影响到产品的产量、质量、单耗、安全等各项指标的完成。中控指标是生产过程中最基本的指标,因此认真地执行工艺规程,严格工艺纪律,加强中控管理将对生产连续,稳定、安全地运行起重要的作用 5.3.3 中控指标的管理:5.3.3.1中间控制指标按其在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分为三级,即公司级控制指标、车间级控制指标和岗位控制指标。分别由公司、车间、岗位三级管理 5.3.3.2车间每旬进行一次工艺抽查,生产部每月进行一次的工艺抽查,抽查结果填入工艺抽查记录表 5.3.3.3生产部每月根据工艺抽查情况对工艺合格率进行汇总统计,并建立台帐 5.3.3.4 生产部应把公司级中间控制指标汇编成册,并按规定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5.4 生产原始记录管理5.4.1 为及时掌握生产技术经济活动动态,保证产品质量,及时反映生产过程中方面的变化情况,必须建立原始记录 5.4.2 原始记录是通过一定形式,按照规定要求,用数字或文字,对生产技术经营活动中每项具体事实所作的最初的直接记录。原始记录是各种工艺、技术、成本、原材料消耗统计的最主要的依据,是生产工艺过程分析的基础资料 5.4.3 原始记录的内容 1、各生产岗位的操作记录。2、质量分析记录。3、重要参数的仪表记录。4、设备运行参数记录。5、交接班记录原始记录还必须详细写明生产情况,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处理方法效果,改进建议等5.4.4 要使原始记录能真正发挥其作用,原始记录应注意以下几点:5.4.4.1 全面性:原始记录应全面反映企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活动,每个生产过程,每个环节都应有原始记录,否则会产生生产过程的失调,系统的不稳定以及发生操作事故与安全事故 5.4.4.2 及时性:原始记录要及时,传递要快,使它能及时反映生产动态,掌握生产过程的变化,为保证产品质量,防止事故发生创造条件 5.4.4.3 准确性:准确地填写原始记录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原始记录一定要真实可靠,不能假数真记或真数假记,这样的原始记录加工出来的信息、便是仿信息对生产、指挥、决策将造成危害 5.4.4.4 适用性:原始记录内容要符合实际要求,简明扼要,便于系统整理,便于分析 5.4.4.5 统一性:在企业的同工种、同工序、同岗位、应尽可能采用统一的原始记录便于比较分析 5.4.4.6 严肃性:各岗位在填写原始记录时,要保持其整洁,清楚,字迹工正,要随时作好原始记录的整理分析.原始记录要保持其原始的面貌,不得随意涂改,复制,要实行严格的科学管理 5.4.5 对生产岗位上原始记录需要抄表的,统一抄表 5.4.6 原始记录格式的制订与修订,生产车间根据各岗位的生产技术经济活动分析的需要,制订原始记录的格式,报生产部批准后正式使用,原始记录应随生产技术经济活动的变化而作相应的变化,原始记录表式的修改由车间提出申请,报生产部批准后方能实行 5.4.7原始记录由各岗位操作人员认真、如实地填写后于次日及时交车间汇总,技术人员对每天上报的原始记录进行分析,对所发生的问题进行处理,对涉及有关技术经济指标的主要参数进行登录,并建立相应的工艺,技术台帐5.4.8车间统计应每天对涉及产量、成本、质量等主要经济指标按要求登录并将这些数据及时报各有关部门,原始记录数据由车间按年、月整理成册,存放三个月后交生产部归档,生产部对原始记录的保存期一般为三年 5.5台帐、资料5.5.1 台帐是把原始的主要数据(为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所需要的数据)分类按时间顺序汇总在一起的记录成册、为便于比较分析,应按不同要求、定期保存。为工艺管理所需要的台帐资料,包括以下内容:1、工艺指标执行合格率台帐2、原辅材料、中间控制分析台帐3、主要能源消耗台帐4、综合统计台帐5、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统计台帐5.6技术分析5.6.1 及时地从技术上分析生产动态,找出薄弱环节,总结经验教训。深化对客观规律的认识,有效地指导生产,并为深挖潜力、革新改造提供可靠的依据,是保证和改善产品质量,不断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5.6.2 技术月报是在原始记录及台帐的基础上,对生产技术经济状况、运行状况和工艺控制状况进行的综合统计分析,车间的技术分析月报应于次月3日前,上报生产 部,生产部于次月5日前完成公司的生产月报 5.6.3 生产部应定期组织工艺会议,对生产情况进行分析,交流技术工作经验,促进工艺管理工作的开展5.7 工艺查定5.7.1工艺查定是在规定的时间与范围内,同时测定工艺及设备的各种参数及检测分析等第一手数据,通过核算、分析,以确定装置或设备的实际状况(如能力、负荷、效率、质量、单耗、三废等),从中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予以改进 5.7.2 工艺查定是工艺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必须为提高产品质量服务,为节约能源服务,为降低原材料消耗服务,为治理三废、消除污染服务,为挖潜服务,为提高生产效率服务,根据生产装置的实际运行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工艺查定或主要工艺设备的局部查定5.7.3 对新工艺,重大技术措施,及重要技术改进等应按规定考察时间进行查定,通过查定结果的分析,鉴定技术改造取得的技术经济效益,并提出再改进的方案,不断进步 5.8 工艺纪律5.8.1 工艺规程,岗位操作法,工艺指标等技术规程和管理制度一经审查批准后,全体员工必须严格遵守,生产部门应协同技术部门共同监督,保证工艺规程等全面贯彻,对未经批准的、不符合技术管理和工艺规程的一切指标命令,车间和岗位操作人员有权拒绝执行,并应立即向主管部门反映。在紧急情况下,厂、车间生产指挥人员有紧急处理权,事后要及时报生产运行部和有关部门备案 5.8.2 为了提高工艺指标合格率,车间(班组)应对操作工人经常进行下列内容的培训和教育:(1)加强思想教育,使操作工人了解严格贯彻工艺规程,按要求操作,对优质,高产,安全,低耗的重要意义 (2)加强工艺知识培训,除系统地讲解有关工艺的基础知识外,重点要讲解与本岗位有关的工艺技术文件的内容和要求 (3)严格工艺纪律,对违反工艺纪律,违章操作而造成事故的应严肃处理 5.8.3 对新工人和工种变动人员进行岗位技能培训 , 经考试合格并有师傅指导方可上岗操作 , 技术部不定期检查工艺纪律执行情况 5.8.4 严格贯彻执行按标准、按工艺、按图纸生产,对图纸和工艺文件规定的工艺参数、技术要求应严格遵守、认真执行,按规定进行检查,做好记录 5.8.5 对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进入车间后要进行自检,符合标准或有让步接收手续方可投产,否则不得投入生产 5.8.6合理化建议、技术改进、新材料应用必须进行试验、鉴定、审批后纳入有关技术、工艺文件方可用于生产5.8.7 新制作的工装应进行检查和试验,判定无异常且首件产品合格方可投入生产。在用工装应保持完好第六章 质量管理6.1 目的 产品质量是企业赖以生存的法宝,产品质量好坏得益于质量控制。建立质量管理制度,从源头开始到生产过程,再到成品每一步都加以控制,保证不合格品次品不出库,为企业长久发展赢得良好信誉6.2 采购质量6.2.1生产部门有责任按要求采购合格的物资,每批(件)进厂物资应带有相应的合格证或质量证书6.2.2 生产物资工具等进厂后应按品种等级分门别类分别存放,妥善保管6.2.3 主要原材粉末,采购部门应及时向质量部报检,质量部应及时将不合格原辅材料的情况反馈给采购部门并在生产调度会上通报6.2.4 部分原辅材料,公司不具备检测能力,需经技术部、生产部等部门对供方单位进行质量体系考核,经考核合格的单位,才能具备供货条件6.2.5 定量包装物的材质、标识、标准由相关使用部门提出要求,生产部门按要求采购,技术部门组织验收并作记录6.3 生产质量6.3.1客户产品进车间后,技术部应组织人员对产品的缺陷进行检测并做好记录,并根据客户的要求及相关标准认真编写工艺规程,进行工艺调试试验,确保工艺能够达到客户的要求,方可将工艺交由生产部进行生产6.3.2生产部应该严格按照技术部做的工艺规程执行生产任务6.3.2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准投入生产,不合格的原材料经搭配或其它办法处理后可确保投料后生产的产品质量合格,须由生产管理部作出处理方案报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后方可投料使用6.3.3生产主管部门应组织编写岗位操作法,岗位操作法应规定到必要的程度,应鼓励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生产能力的研究和使用,新工艺的使用须按程序批准后方可应用6.3.4技术部负责生产控制分析规程的组织编写,各使用部门配合6.3.5所有的生产设备和流程、仪器、仪表,均应控制在正常状态,按生产工艺规程进行巡检,按规定周期校检设备仪器仪表,按生产工艺规程规定的取样点检验项目和频率进行生产控制分析,生产管理部负责检查督促落实6.3.6 对关键过程按程序文件和相关的作业指导文件的规定严格控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要查明原因,及时排除,使质量始终处于稳定的受控状态6.3.7认真执行“三检”制度(自检、互检、专检),操作人员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要做到自检,检查合格后,方能转入下工序,下工序对上工序的产品进行检查,不合格产品有权拒绝接收。如发现质量事故时做到责任者查不清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排除不放过,预防措施不制定不放过6.3.8 严格划分“三品”(合格品、返修品、废品)隔离区,做到标识明显、数量准确、处理及时6.3.9车间要对所生产的产品质量负责,做到不合格的材料不投产、不合格的半成品不转序6.4 产品交验及售后服务6.4.1 产品生产后由技术部按生产工艺规程规定的项目自检合格后,凭产品检验合格报告单办理交库手续,对已经成熟的工艺生产的产品,技术部将不定期对产品进行抽查检测6.4.2 检验过程中发现不合格产品,应及时改进并查找原因,坚决阻止不合格的产品不出车间6.4.3 产品交付客户前必须是经过检验确定,并能够达到客户使用要求的合格产品6.4.4没有产品标准,未经技术部检验的产品不准以合格产品交付客户6.4.5对交付给客户的产品,应该及时进行跟踪回访,定期询问客户在产品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等,认真记录在案,形成产品(工艺)跟踪调查表,对客户反映的问题及时处理,以此为工艺改进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6.4.6及时汇总、统计本公司的产品质量情况,次月5日前报出质量月报,传递给有关部门6.5 产品标准6.5.1 技术部负责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以及规程等技术资料的收订,并及时提供给相关部门6.5.2 生产部负责新产品标准的实施,如个别产品在特殊情况下,不能按规定日期实施,由质量保证部收集情况,经副总经理批准后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省级以上质量监督部门核准,可推迟一定日期实施,但应责成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尽早实施 6.5.3 如生产的产品没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由技术部负责组织产品的企业标准制订、发布、备案和归档6.5.4 为调整产品结构,提高质量和效益,根据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的要求,对某些主要产品,质量保证部可制定严于国家(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同时根据产品标准水平及企业产品实际质量水平,呈报上级主管部门进行产品质量双采“认证”第七章 设备管理7.1 目的设备是公司生产过程的重要资产,其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建立完善的设备管理制度对设备进行科学化的管理,保障设备正常运转使设备发挥最大的能量,保障公司发展利益最大化7.2 设备前期管理 7.2.1 生产部、技术部门负责或参与设备更新、技术改造、新建项目、扩建工程、自制设备及零星设备购置的规划制定及招标采购工作 7.2.2 生产部、技术部门参与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竣工验收工作。关键设备应参与其技术经济分析论证 7.2.3 生产部、技术部门应参与自制设备设计方案的研究和审定工作 7.2.4 生产部、技术部门负责或参与设备的选型关工作,并提出对备品配件、润滑油品、设备安装调试及维修等所需的技术资料等要求 7.2.5 生产部、技术部门应将新投用设备使用初期发现的质量、功能、效率等存在的缺陷及时向制造单位反馈,促使制造单位制定整改措施并实施确保设备质量、功能、效率达标 7.2.6 设备购置时,应掌握制造、销售单位的资质及业绩状况。在特种设备采购时,应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要求,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投标单位应具备的相应级别的设计资格、制作资格以及产品出厂时应提供的文件、资料,不得采购非法制作的产品 7.2.7 严禁采购和使用国家明令淘汰及禁止使用的危及生产安全的工艺设备7.3 设备技术基础管理 7.3.1 设备技术档案齐全、完整,技术资料保管符合有关技术档案管理的规定 7.3.2 设备图纸、技术文件、竣工资料齐全、准确;特种设备所需技术文件、图纸、资料应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收集齐全 7.3.3 设备的备品配件目录齐全,分类清楚;备品配件有采购(制造)计划和储备定额;库存备品配件入库手续清楚,凭证齐全,账、卡、物相符;库房整洁、备品配件无锈蚀损坏,保管良好 7.3.4 制定专用设备和通用设备的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并经常对操作人员进行设备操作知识方面的培训、考核,记录齐全 7.3.5 国家和地方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特种设备的有关法规,规程和规定齐全,并经常对设备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进行宣贯,其操作人员应具备有关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操作证书,持证上岗 7.3.6 特种设备应接受技术监督部门的安全监察,进行注册登记,并按规定进行定期检测、预防性试验和在线检验,及时排除隐患,确保特种设备在检验有效期内使用 7.3.7 特种设备应有专人管理,按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建立专门的档案,制定专门的安全操作规程,并按国家和省的有关规定进行经常性的维护、保养和在线检查,做好记录,确保其正常运转 7.3.8 对设备的安全阀、防爆模(片)、安全连锁装置应建立台账并有专人管理,经常进行在线检查、定期校验。检查、校验记录应存档 7.3.9 设备事故应本着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事故责任人未受 到处理不放过;广大干部与职工未受到教育不放过的原则,遵照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7.4 设备现代化管理 7.4.1 生产部负责设备台账、档案资料、备品配件、设备状况、润滑管理、技术经济指标、报表、相关信息、大修理计划等编制及管理 7.4.2加强设备点检体系建设,采用设备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逐步实行以状态维修为主的预防性维修方式 7.4.3加强信息化管理,及时了解同行业设备状态,在设备制造、改造和维修中采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提高设备和装置的出力7.4.4采用科学和先进的方法对各种润滑油(包括液压油)的状态进行监测或采用现场快速分析方法,掌握油质情况,以此作为做好润滑计划的依据7.5 设备经济管理 7.5.1 设备管理的全过程中要注意经济效益,购置新设备和设备重大改造应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论证 7.5.2 按规定足额提取折旧,折旧费主要用于企业设备的更新改造 7.5.3 在编制设备检修计划时应同时编制设备检修费用预算计划,修理费用经核算落实后方能进入生产成本 7.5.4 企业财务部门应会同设备管理部门对设备检修费用进行考核和统计管理,并进行检修成本审查、分析 7.5.5 开展设备运行效能分析,及动能的经济核算,提高设备的运行效率,降低能耗水平,做好动能控制和节能工作 7.5.6 设备报废、调拨按有关规定,设备调拨转移应按有关规定办理资产转移手续 7.5.7 设备资产分类、编号符合行业标准,设备台账、原始数据完整正确,账、物相符 7.5.8 设备资产的投用验收、移交、移装、停用、改造、更新、报废符合制度规定,凭证齐全 7.5.9 设备技术改造后应按规定办理设备增值手续 7.5.10 建立闲置设备台账,做好闲置设备的上报、调剂工作7.6 设备使用和维护、保养 7.6.1 操作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发给岗位操作证书后才能持证上岗 7.6.2 操作人员应掌握“四懂(懂结构、懂原理、懂性能、懂用途)”、“三会(会使用、会维护保养、会排除故障)”,实行岗位责任制,对多人操作的设备、生产线,实行班长负责制 7.6.3 操作人员要严格执行设备安全操作规程,设备运行参数要符合规定指标(温度、压力、流量、电流等),不得超温、超压、超负荷运行,操作记录清晰、完整、真实 7.6.4 操作人员要坚持设备的日常维护和定期维护,并参与设备点检工作。设备维护保养应达到整齐、清洁、润滑、安全的标准,符合清洁文明生产的要求 7.6.5 对关键和主要生产设备要定人、定机、定职责;执行交接班记录制度,对设备进行正确的使用维护 7.6.6 设备维修人员要实行区域维修负责制,定期巡检、保养,巡检和保养记录清晰、完整、真实 7.6.7 对设备的安全阀、防爆模(片)、安全连锁装置应经常进行维护、在线检查、定期校验,检查、校验有记录,记录真实、完整 7.6.8 备用设备要建立定期试用制度 7.6.9 闲置设备要按规定进行定期保养7.7 设备检修、改造与更新 7.7.1 设备检修计划编制有依据,调整有手续。设备大、中修计划纳入企业生产计划同时下达,由企业设备管理部门组织实施,按期完成并总结和考核;设备小修或故障检修在不影响生产的前提下,由车间自行安排、检查、总结和考核;外修设备按企业规定执行 7.7.2 设备大、中修应下任务书,内容包括修前技术准备、生产准备、安全防范措施、工时、需更换的备品配件、材料和修理费用等内容 7.7.3 特种设备检修时,检修单位要提供相应级别的维修资质证书和特种作业人员资格证书才能进行检修。在检修任务书中必须明确提出对检修单位及特种作业人员的资质等级要求 7.7.4 特种设备检修必须与该设备的定期检测项目同时进行。检测工作必须由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检修任务书中必须明确规定对检测单位的资质要求。对于检测评定为不合格的,必须停用,并进行更换 7.7.5 检修项目完成后,依据设备检修规程规定的质量标准进行验收,并办理验收技术资料和设备的交接手续 7.7.6 对在用设备进行技术改造或更新要有审批手续,改造和更新技术方案由设备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论证,经公司主要领导会签后明确责任部门后执行 7.7.7 设备技术改造或更新工作完成后要办理竣工验收手续、资产增值手续和被更新设备的报废手续 7.8 设备现场管理 7.8.1 车间将设备管理目标分解到班组,目标明确,指标清楚,并定期进行考核、评价 7.8.2 车间有各类设备台账,对本车间设备的安全、技术、经济指标和维修等均有统计资料和原始记录, 按企业分级管理的要求,做好资料、报表的管理工作 7.8.3 生产现场操作室有设备现场管理制度(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润滑管理制和设备维护保养制等),并能认真贯彻执行 7.8.4 定期开展设备完好及文明生产检查,有检查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设备生产场地清洁、文明,设备检修场地有明显区域标志和安全标志 7.8.5 做好设备的日常维护保养,无明显的“跑、冒、滴、漏”现象 7.8.6 现场设备运行参数符合规定指标,各种原始操作记录及交接班记录齐全、填写认真、真实、规范 7.8.7配备专(兼)职润滑管理人员和润滑工,全面落实设备润滑“五定”(定人、定点、定时、定质、定量)工作,润滑站、润滑点实行油质检测,按时换油,设备润滑记录齐全,润滑状况良好 7.8.8各类管线、阀门、管件支架稳固,管线排列整齐、色标符合行业规定,防腐、保温、绝缘良好,无明显“跑、冒、滴、漏”现象。临时接、配管线有审批手续,管线变动后有修改记录 7.8.9运行中的设备无超过允许的振动、杂音,设备基础及管架稳固,地脚螺栓无松动现象 7.8.10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证书整洁、有效并妥善保管第八章 物料、工器具管理8.1 目的物料、工器具是完成生产过程的重要保障,为规范物料、工器具的使用、采购、仓储、出入库等内部管理流程,控制存货采购成本,防范存货呆滞积压的损失风险,促进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8.2 供应商开发优化8.2.1 供应商开发、优化属生产部门重要职责之一,生产部应主导推动供应商开发、优化工作,技术部、财务等部门须积极配合8.2.2 合格供应商评定8.2.1.1 项目投产初期,由技术部提出有关要求,生产部负责组织收集、筛选有关供应商资料,并组织技术、财务等有关部门进行审评,编制合格供应商清单,并报副总经理批准后执行,再由生产部据此采购,财务部据此验收付款结算8.2.2.2 生产经营初期,每月由生产部、技术部组织相关部门及人员对供应商进行评审,优胜劣汰,重新编制合格供应商清单,待合格供应商逐渐稳定后,每半年评审一次8.2.3 临时新增供应商评定8.2.3.1 当合格供应商无法满足新的物料需求或无法达到公司对现供物料在品质、价格、供货期等方面的要求时,采购人员及其他有关部门需新增供应商时,由需求人员提供物料清单或新增加的供应商名单,交生产部初评8.2.3.2初评合格后,由采购员联系供应商提供所需物料样品及供应商资料 8.2.3.3技术部门对样品进行检测合格后交生产部确认入库8.2.3.4生产部对供应商情况进行评估和评审,并组织技术、财务部商谈价格及服务 8.2.3.5经副总经理批准后的新增供应商由生产部纳入合格供应商系统中,未经审批程序采购物料拒绝检验入库,拒绝付款8.3物料采购计划8.3.1 采购计划是存货管理的首要环节和重要环节,加强计划管理是加强存货管理,提高存货周转速度的主要手段,采购计划分为季度(或半年)、月度采购计划及临时性采购计划 8.3.2 季度(半年)物料需求计划生产部根据每年初公司制定的有关年度生产计划大纲,以及对生产情况的合理预计并会同技术部,作出“季度(半年)物料需求计划”,并提交副总经理审批,生产部依据该计划及合格供应商名单拟定采购合同,具体执行合同标的以公司的需求为准 生产部门将采购合同连同季度(或半年)物料需求计划,走审批流程依次得到总公司财务部门用总经理审批后方可与供应商正式签订采购合同8.3.3月度采购计划表生产部门依月度生产计划表及技术部门制定的材料工艺定额标准,考虑采购周期,生产和仓库库存动态情况,结合公司的加工能力,合理编制月度采购计划表,报副总经理及财务部门审核后呈总经理批准,与采购合同共同作为采购实施的依据 8.4采购价格及订单审批8.4.1以生产部采购人员为主,技术部、财务部参与供应商采购价格谈判 8.4.2 生产部采购人员根据供应商报价,提出意见,交由技术部门会签,财务部审核后,报副总经理批准,然后由供应商签字盖章确认生效8.4.3未经副总经理审批的价格无效,财务部应拒绝付款8.4.4采购订单的审批流程:8.4.4.1一般情况下,要求采购价格协议签署后方可下达采购定单,特殊情况下可先采购,再定价,但定价时间不得超过物料入库起算30天8.4.4.2采购人员根据计划编制采购订单8.4.4.3 采购订单报副总经理以上审批执行,并报 财务部备案8.4.4.4 对违反上述审批权限的采购定单,不得办理入库手续8.5 物料采购实施8.5.1生产部依生产计划和已签订的采购合同、仓库实际库存动态及公司订货批量政策,将月度生产计划表分解到各供应商,发出订货通知单,订货通知单需分年度连续编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市场营销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