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的唯物论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15518208 上传时间:2022-07-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辨证的唯物论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辨证的唯物论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辨证的唯物论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部分 辨证的唯物论一、单项选择题1、哲学是 (C)A、关于自然界和社会一般发展的科学 B、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D、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世界观 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B)A、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 D、精神和物质的关系 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B)A、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4、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如何回答 (C)A世界的运动和发展问题 B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C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D世界的可知性问题 5、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的问题上,唯心主义的根本错误是 (C)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决定作用 B夸大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C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D夸大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D)A、古希腊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17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C、18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D、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 7、列宁的物质定义是从下列关系界定的 (B)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B、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C认识和实践的关系 D、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8、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它的 (B)A、运动的绝对性 B、客观实在性 C、发展的规律性 D、本质的可知性 9、设想没有物质的运动是 (D)A、客观唯心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的观 C、不可知论的观点 D、主观唯心论的观点 10、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 (B)A、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 B、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辩证唯物主义 C、否认时间与空间存在性的唯心主义 D、把人的意识理解为某种特殊的“精细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11、哲学上的一元论就是承认; (D) A、世界是物质的 B、世界是发展的 C、世界在本质上是精神 D、世界的本原只有一个 12、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 (C)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 C、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D、对错误及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 1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表明 (B)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观念的东西和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区别 D、人脑是意识的源泉14、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把世界万物的根源归结为 (A) A始初物质 B原子 C灵魂 D神灵 15、关于意识的本质问题,庸俗唯物主义的错误在于 (D)A否认意识对物质的依赖关系 B否认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C否认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 D否认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16、提出“存在就是被感知”这一命题是 (B)A。客观唯心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理性主义 D旧唯物主义 1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是 (A)A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 B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特殊规律 C整个世界一切事物发展的所有规律 D自然、社会发展的一般进程和基本规律18、主观唯心主义的特征是主张 (D)A意识和物质是世界的两个本原 B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C世界是神创造的 D整个世界都是人的主观精神的产物19、只承认绝对运动,不承认相对静止的观点是 (B)A主观唯心主义 B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C形而上学 D客观唯心主义 20、董仲舒认为“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是(D) A唯物论观点 B唯心论观点 C,辩证法观点 D、形而上学观点 21、科学证明,人脑是 (B)A思维的源泉 B思维的器官 C思维的产物 D思维的对象 22、下列哪一种说法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D)A吾心即是宇宙 B相反相成 C一日行窃,终生是贼 D世界是绝对观念创造的23、把唯心主义比作“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的花”,这是因为 (C) A唯心主义华而不实 B唯心主义方法上有可取之处,但其结论是错误的 C唯心主义不是外界强加于人类的,而是从人类认识本身产生出来的“畸型儿” D唯心主义犹如罂栗花,有很大的迷惑性24、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根源是 (B) A辩证法和唯物主义相分裂 B主观同客观、认识同实践相分裂 C世界观同方法论相分裂 D自然观和历史观相分裂 25、哲学上的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上的物质范畴的关系是 (B) A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B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D本源和派生的关系26、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是指 (B)A二者没有区别 B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 C用一定的方法论去分析、观察世界 D方法论决定世界观,世界观服务于方法论27、“时间、空间是一切事物的贮藏所”,这是 (A)A、机械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B、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C、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D、客观唯心主义的时空观 28、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C)A、世界是否具有统一性 B、世界发展源泉问题 C、世界的本原是精神还是物质的问题 D、世界的有限和无限的问题29、作为哲学范畴,“物质本身是纯粹的思想的创造物和纯粹的抽象”。这是(C)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观点二、多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包括的两个方面是 (AB)A世界的本原是精神的还是物质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C世界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问题 D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还是孤立的 E世界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 2、所有的唯物主义都主张 (AD)A世界的可知性 B世界是不可知的 C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 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E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是 (BDE)A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 B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C否认了世界的可知性 D把物质的特殊形式与物质一般混同 E把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学说混同于哲学的物质范畴 4、在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是 (ABDE) A我思故我在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物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D万物皆备于我 E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5、人的意识的主观性方面表现为 (ABCDE)A反映形式的主观性 B不同主体的意识之间的差别性 C对客观对象反映的近似性 D对客观事物反映的超前性 E对事物反映的虚幻性 6、哲学上把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一自然”,把经过改造的自然称为“第二自然”。关于二者的正确的哲学判断是: (CE)A第一自然是物质的,第二自然部分是物质,部分是意识 B第一自然是脱离人的物质世界,第二自然是人的意识的产物 C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第二自然是人类实践创造的物质新形态 D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因为它们都是由原子、分子在三维空间中排列而成的 E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都是物质自然界,都是人类认识与改造的对象7、实践有两层基本含义,它们是指: (AD)A、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性质和形式 B、实践是一切生命物质的存在形式C、实践具有理论的特性 D、实践是人特有的对象性活动 E、实践具有观念的特性8、时间和空间同物质运动是不可分离的,这是因为(ABC)A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B.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的运动 C时间和空间的度量离不开物质的运动D物质、时间和空间都是无限的 E物质、时间和空间都是客观的9、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指 (ABCDE)A、时间和空间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 B、有限包含着无限,体现着无限C、无限包含在有限之中,无限由有限构成 D、有限是局部,无限是全体 E有限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无限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10、唯心主义都认为 (AB)A世界是精神的产物 B精神决定物质 C世界是不可知的 D世界是个人主观意识的产物 E世界是“绝对观念”的产物 11、二元论的错误在于 (ADE)A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 B把物质和运动绝对对立起来C把运动和静止绝对对立起来 D否认世界的统一性 E最终导向唯心主义 1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 (ABCE)A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 B运动过程中某种稳定形式C事物仍然保持自身的性质 D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动 E规定和衡量运动的尺度1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 (ABC)A“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无条件和有条件的关系 D抽象和具体的关系 E可能和现实的关系14、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以下几个决定性环节 (BCE) A、由没有反应特征的物质发展为具有反应特性的物质 B、由非生命物质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C、由刺激感应性的反应形式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 D、由一切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E由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的意识的产生 15、意识是 (AB)A人脑的机能 B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C人脑的分泌物 D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 E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 16、在意识能动性问题上,下列哪些判断是正确的 (CD)A错误思想没有能动作用 B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 C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作用是通过实践实现的 E意志越坚强,就越能迅速实现既定目的 17、下列命题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有(AB)A客观世界是人的认识的创造 B规律是人的理性创造物 C人的认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D认识以抽象符号反映世界 E认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印象 18、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的有 (CD)A世界统一于存在 B世界是观念的集合 C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D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E物是感觉的复合 19、下列哪些说法正确地概括了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ACE)A只有在认识必然的基础上,人们才有自由活动 B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 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D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也要上 E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 20、物质是运动的 (BCE)A形式 B主体 C内容 D属性 E基础 21、下列成对的范畴中,属于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对立的是(A)A反映论与先验论 B能动反映论与机械反映论 C宿命论与唯意志论 D、唯理论与经验论 E可知论与不可知论22、哲学的物质范畴 (CD)A、感性地存在着的东西 B、科学发展到一定程度所认识到的某一层次的物质形态 E、与实际存在的事物和现象无关的抽象概念。C、从具有无限多样的结构、特性的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D、从各种具体事物中抽象概括出来的普遍的哲学概念 三、辨析题 1、哲学是“科学之科学” 答:错误。这是旧哲学在哲学的对象和内容问题上的观点。(1)旧哲学往往把自己的哲学看成是包罗万象的、凌驾于一切科学之上的终极真理体系;没有科学解决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是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而不是它们的“总和”。(3)哲学只能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而不能代替具体科学的研究。哲学和具体科学之间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科学之科学”,往往以主观的判断代替真实的联系,阻碍具体科学的发展,也阻碍哲学的发展。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答:错误。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和哲学体系本身的逻辑关系决定的;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个方面(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3、哲学就是世界观 答:错误。因为(1)世界观是指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们在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当这种自发形成的世界观没有经过逻辑论证,没有构成系统的理论的时候,还不是哲学。(2)只有把人们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形成一定思想体系时,才能称为哲学。(3)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理论体系,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世界观。 4、物质的根本属性是客观实在性 答:错误。客观实在性和根本属性是揭示物质的本质和物质的存在方式的两个不同术语,具有不同的意义。(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就物质和意识相比较而言,意识是主观的,物质是客观的,这是物质区别于意识的唯一特性。2)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是就物质的存在方式而言。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因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3)承认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就是坚持唯物论;承认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这就是坚持辩证法。因此,不能把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混同为物质的根本属性。 5、“世界统一于存在” 答:错误。这是世界统一性问题上的折衷主义观点。物质和精神都是存在,但精神根源于物质,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这一命题抹杀了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掩盖了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唯物主义同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存在只是世界统一性的前提,但世界的统一性不在于它的存在,而在于它的物质性。 6、错误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答:正确。这是符合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正确论断。(1)唯物主义反映论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意识包括正确的意识或思想,也包括错误的意识或思想,它们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内容都来自客观世界,只不过错误思想是对客观存在的歪曲、颠倒的反映罢了。(2)错误思想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是指错误思想有其产生的客观“原型”,其形式是主观的,但内容是客观的。 7、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答:正确。唯心主义哲学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和认识论根源,如果把人的认识曲线上的片段加以夸大就会导致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也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花朵,在人类认识发展的曲折过程中是难以避免的。由于唯心主义哲学颠倒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的关系,脱离了人的社会实践,不能正确指导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动,因而在总体上是错误的,是不结果实的。 8、可知论是唯物论,不可知论是唯心论。 答:错误。唯物主义主张可知论,但唯心主义不等于不可知论。唯心主义也主张世界是可知的,其区别仅在于知什么和如何知。只有思维和存在谁是本原,谁是第一性问题,才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9、“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而且创造客观世界。” 答:正确。这是列宁关于意识能动性的科学论断。(1)反映客观世界,即认识客观世界,包括反映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根据需要对客观世界做出评价性认识;预见客观事物发展的趋势。(2)创造客观世界包括:第一,创造关于客观世界的概念和理论体系;第二,创造客观世界未来的蓝图,提出目的和实践方案;第三,指导实践,使实践成为有目的;有计划的创造性活动,创造出世界上本来不存在的东西。创造世界表现出意识对物质的巨大反作用,是意识能动性的最突出表现。创造客观世界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而是以正确反映世界为前提和基础。我们要把反映客观世界和创造客观世界辩证统一起来。 10、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反作用,就是说,任何思想、意识都无例外地对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促进作用。 答:错误。(1)意识有正确和错误之分。(2)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推动、促进作用。而错误的思想是对客观存在歪曲的反映,只会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3)因此,我们必须坚持正确的意识,同错误的意识作斗争。 1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的大脑就像胃分泌胃液那样分泌意识。 答:错误。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从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的意义上揭示了意识的本质。这种比喻歪曲了人脑产生意识的过程,人脑是通过对大量的感性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过程以后才产生意识的,它不是分泌意识。其次,这种比喻不是在意识本质问题上坚持唯物主义,而是把唯物主义庸俗化了,而且犯了把意识和物质相混淆起来的错误。因为胃分泌的胃液是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果把意识说成是人脑的分泌物,岂不是把意识也当成了一种物质了吗? 四、论述题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两者关系是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是对世界上的一切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性)的科学概括和抽象。它不仅适用于人们已经认识到的物质形态,而且适用于人们尚未认识而今后将被发现的物质形态;不仅适用于自然界,而且适用于人类社会历史领域。因而它是共性,具有绝对性。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是指物体、物质结构及其具体属性,它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发展和深化;它只适用于解释自然界,不适用于解释人类社会,因而它是个性,具有相对性。把两者混淆起来,把哲学的物质范畴归结为,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就会以个性代替共性,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错误。 (2)自然科学关于物质和物质结构学说的每一个新的发现,都为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提供新的科学材料,进一步证明和丰富哲学的物质范畴;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范畴对自然科学的物质概念研究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2、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基本观点及主要形态 答:(1)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认识根源。客观事物是复杂多变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也随着事物的发展变化不断深入。在认识过程中,如果把认识过程简单化,纯属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就可能导致唯心主义。社会根源。唯心主义最初是人类愚昧无知的产物。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压迫,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为唯心主义的存在提供了必要的社会条件。阶级根源。认识根源为唯心主义的存在提供了可能,社会根源为其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而剥削阶级的需要,才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把它变成了现实,建立了各式各样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 (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思维、意识、精神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或本质;自然界、物质是第二性的,是精神、意识或思维的派生物或表现。 (3)唯心主义的主要形态。唯心主义有两种主要形态,即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或本质归结为个人感觉或意识。客观唯心主义则把世界的本原或本质归结为脱离物质世界,并在所有人之外而独立存在的“客观精神”。 3、近代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答:(1)近代唯物主义的成就:近代唯物主义是在唯心主义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它以科学反对迷信,在反对以宗教神学为精神支柱的封建统治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哲学先导,对社会进步起了重大进步作用。 (2)近代唯物主义有三个根本缺陷:机械性。把一切运动都归结为机械运动;形而上学性。它不懂辩证法,不把世界理解为一个过程,而把事物看成彼此孤立、永恒不变的,否认事物的内在矛盾是事物发展运动;不彻底性。它没有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底,没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自然观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陷入唯心主义。 4、为什么说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在这个问题上有哪些错误观点需要澄清? 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它有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世界是多样性的统一,它只有一个本原这就坚持了一元论。二是世界统一于物质,而不是精神。这就坚持了唯物论,反对了唯心论。三是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这就坚持了辩证法,克服了形而上学的缺陷。 (2)科学和哲学长期发展证明了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自然科学证明了物质世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意识不过是人脑对物质的反映。社会科学证明了社会是特殊的物质体系,也有其发展的客观规律。哲学长期发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证明了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和科学性,并接受了科学和其它实践的反复检验。(3)在这个问题上需要澄清的观点有: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否认世界的物质性,错误在于颠倒了存在和思维的关系,是反科学的。旧唯物主义者把世界统一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不能解释社会历史的物质性问题,存在着以个性代替共性的局限性,经不起自然科学发展的考验,不能彻底解决统一性问题。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用物质和精神两个本原观点解释世界是根本错误的,它不仅在逻辑上自相矛盾,而且必须倒向唯心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人本主义和科学主义思潮在这个问题上,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原理根本对立的。人本主义思潮坚持把单独的个人意识当作世界的本原,从而陷入了客观唯心主义或主观唯心主义;科学主义思潮以为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经验的结构,经验是世界的本原,暴露他们在对待世界本原问题上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倾向和实质。 5、在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问题上,辩证唯物主义是怎样彻底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的? 答:(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自然界长期高度发展的产物,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意识不是神灵的“创造”或主观自生,它的产生以物质自然界的长期高度演化和发展为物质前提,它在物质生产劳动和物质性语言推动下产生和形成,意识的表达也离不开它的物质外壳(即语言)。因此,意识是最高级的物质反映形式。这就在意识起源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2)意识是人脑的功能,是人脑对物质世界的反映。人脑是最高级的物质形态和物质机能体系,它是意识的物质器官和物质承担者;人脑内部的物理化学反应和生理活动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基础,意识不过是人脑这种特殊物质形态的反映形式和功能。意识的内容是物质世界的反映,“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就在意识的本质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3)意识固然对客观物质具有巨大的作用,但这种反作用是以客观物质世界的先在性为前提。它为外部物质世界所限定,只能实现于物质世界及其规律所允许的范围;它必须借助于物质力量,通过物质性的实践活动才能实现。而且,这种反作用不过是改变了物质的存在形态,不是脱离和超越物质世界的凭空创造。这就在意识的反作用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6、什么是静止?承认相对静止有何意义? 答:静止是指运动着的物质在一定范围、时期,具有某种物质的稳定性;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合规律的运动过程中某种稳定的形式。表现在:静止是物质在总体运动中的局部情况;静止是仅就未发生机械运动而言;静止是指未发生根本质变而言。 承认相对静止有着重要意义。相对静止是区分和认识事物的客观基础,使人们有可能认识和利用不同质的事物;相对静止是衡量运动的尺度;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在事物的量变阶段,保持事物稳定性,为事物的向前发展准备条件。7、什么是意识的能动性?发挥意识的能动性的途径和条件是什么? 答:(1)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指导并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活动和能力。具体表现为:第一,认识世界的能动性。意识能够能动地选择和认识客观事物及其本质和规律;根据人的需要对客观事物做出评价;能动地预见客观事物发展的未来趋势。第二,指导实践,并通过实践改造世界的能动性。意识能够能动地提出改造世界的目的和蓝图;能指导实践,使实践成为有目的,有计划地改造世界的创造性活动。第三,对人体生理活动进行控制和调节的能动性。 (2)发挥意识的主观能动性的途径和条件是:发挥意识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为前提。正确发挥意识的认识世界的能动性。在做任何事物之前,要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努力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力求对它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准确把握它的发展趋势。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价值判断愈正确,预见愈准确,意识能动性的发挥就愈充分,愈顺利和愈有成效,其作用也就愈大。正确发挥意识指导实践从而改造世界的能动性。在发挥认识能动性的基础上,根据客观条件和主体掌握的手段,提出目的和实践方案,指导实践,从而改造世界;要利用规律,改变和创造条件,限制规律的破坏作用的范围,使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符合和有利于自己的需要;要认识、激发、利用人和物的因素的潜力;最后变可能为现实,实现主体的既定目的。总之,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必须把发挥意识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坚持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反对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否认客观规律的意志决定论,也要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机械决定论。 五、材料题 在世界的统一性问题上,历史上的哲学家们有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 材料1 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人的各种感觉构成了事物。黑格尔认为,整个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和产物。摘自人类知识原理和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德国哲学 材料2 笛卡尔认为,物质和精神是两种绝对不同的实体,精神的本性是思维,物质的本性是广延,广延不能思维,思维不具有广延。物质和精神互不相通,彼此独立,两者都是世界的本原。 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材料3 斯宾诺莎认为,物质自然界是唯一的实体的,其余的一切都是它的属性和具体样式。思维和广延不是两个独立的实体,而是唯一的物质实体的两种不同属性。一切物质都具有思维属性,一切个体事物都有心灵,只是程度不同。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 请回答: (1)材料1属于什么观点,两位哲学家有什么区别,错在何处。 (2)材料2属于什么观点,错误何在 (3)材料3属于什么观点,有何错误。 答案要点: (1)材料1属于唯心主义一元论。贝克莱是主观唯心主义一元论,黑格尔是客观唯心主义一元论,两者都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本原和派生的关系,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2)材料2属典型的二元论。错误在于否认世界的统一性,把物质和精神绝对对立起来,最后必然导致唯心论。物质和精神只是在何者第一性这个范围内才是绝对对立的,超出这个范围,精神是物质的产物,是物质的反映。世界是统一的,它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3)材料3是唯心主义一元论,它力图克服笛卡尔的二元论,但具有“物活论”的倾向,而且只承认自然界的物质性,并没有说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