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数学练习内容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14904582 上传时间:2022-06-3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4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数学练习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数学练习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数学练习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数学练习内容加法运算定律练习课观课随笔来宾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周咏冰前两天,我看了一节加法运算定律的练习录像课例,发现教师设置的练习内容与她教学设计中的目标“1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不符。这个体现新课程教学理念的教学目标跃然纸上,成了摆设。练习课中的六项教学内容(课件呈现)如下:教学内容1(用时7分钟):复习:1谁能用文字表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谁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内容2(用时5分钟): 教学内容3(用时5分钟):闯关二:请说出下列各题运用了加法哪些定律。(1030)5010(3050)203040204030a40604060a30(50b)(3050)b3040609030(4060)9020308073(2080)(3070)闯关一: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4872a38369258147369(147)(2347)5623()654(97a)(654)。教学内容4(用时20分钟): 教学内容5(用时3分钟):闯关四: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30150150130(运用了加法交换律)42514186425(14186)(运用了加法交换律)24518020155(245155)(18020)(运用了加法结合律)1492116(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闯关三: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计算。88751262274879145211492116259715373943618323847536275441256656教学内容4(用时20分钟):教学内容6(用时1分钟,留作为课后作业):闯关五:解决问题。光明小学要组织篮球比赛,篮球队队员的身高分别是:160厘米、164厘米、158厘米、156厘米、162厘米。队员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观课时,我记录教学中强化知识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13次;强化知识点“判断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10次,强化知识点“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8次。如果说强化知识点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那么这节课实现的教学目标就是: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能加判断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运用。教学中达成的目标与教学设计中的目标相差甚远。教学设计中的目标“1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重点)。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难点)。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源自教师用书,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那么教科书设置了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呢?我们看看教科书(如下)。练习的第2题,提示学生回想以前用过加法的交换律,使他们认识到以前学过的交换加数验算加法的方法,其依据就是加法交换律。在此基础上,第3题明确提出“计算下面各题,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学生做这两题能感受运用运算定律的价值,它与自己的学习息息相关。第4题的第2个算式可以认为没有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该等式之所以成立,是因为一个加数减少了2,另一个加数增加了2,和不变。这实际上是加法的一条运算性质,过去又称为“和的变化规律”。这在标准和本套教材中都不作要求。如果有学生认为该算式运用了加法结合律,即:37+45=(35+2)+45=35+(2+45)=35+47应当给予肯定。但如果没有学生想到这一点,教师不必刻意启发,就当第2个算式是消除学生定势思维的练习。教科书中的“你知道吗”高斯是怎样计算的?能让学生领略数学文化。对比任课老师与教科书上设置的教学内容,我不禁哀叹:老师们日常工作繁忙,干麻要浪费时间舍本逐末地设置练习!课程标准是承载新课程理念的纲领性文件,课标实验教材是课程标准的具体体现。教科书是经过无数专家、一线教师推敲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用活教科书中的内容,但也不是绝对不能自己设置教学内容。比如,教科书练习中的第7题题材不为学生所熟悉,改为教师设计的“闯关五”就挺好。对于练习内容,除了老师预设外,怎样引导学生参与自主设置教学内容,进而达成教学目标?我们先看这节课第一个内容的教学实录,再尝试改为学生参与自主设置教学内容。【教学片段一(7分钟)】师:昨天,我们上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今天这节课我们运用这两个定律做简便计算。下面(呈现幻灯片)老师想请同学们谁来用文字叙述,表述加法交换律。好,你来说。复习:1谁能用文字表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2谁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生:把两个数对换。生:把两个数互相换在一起凑够整十数或整百数。师:还有谁补充吗?你来说。生:把两个数凑成整十或整百,然后它们的和不变。师:还有谁补充吗?把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是加法的什么律?生:交换律(个别:结合律)。师:我听到另外一个声音,是交换律还是结合律呢?生:交换律。师:谁又能重说一遍加法交换律。生:用两个数互换,和不变。师:你能说完整吗?生:把两个数互换,和不变。师:这叫做什么?生:加法交换律。师:老师再说一遍,我看哪个同学记住了。把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它们的和不变,叫做加法的交换律。谁能说。生:把两个加数的位置交换和不变,这就是加法交换律。师:表扬他。生击掌:啪啪,啪啪啪。师:下面谁能用文字叙述加法的结合律?大胆举手。生: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师:请你说完整。生:这叫做加法结合律。师:请你把它连起来再说一遍。生: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加法结合律。师:真棒!表扬他!生击掌:啪啪,啪啪啪。师:这是我们昨天学习的两个加法的定律。师:下面谁能用字母表示加法的交换律?生上台板演:abcDacbD师:我们看这同学用字母来表示了: abcDacbD。谁能用最简单的字母表示加法的交换律?请你。生上台板演:ACCA师:我们看这同学写的:ACCA。我们用加法交换律说,两个加数的位置进行交换,它们的和怎样?生:不变。师:其实上面这同学的也是,但是他写的比较复杂一点,如果他书写直接等过来:abcDacbD。这样也对,但是他没有下面这同学表达得那么简单明了。师:下面谁能用字母表示加法的结合律?生上台板演。师:其他同学看他表达对了没有。师:ABCAB与的和。同意他吗?生:同意。师:表扬刚才上来的同学。生击掌:啪啪,啪啪啪。师:下面老师就请同学们闯关,看哪个同学能判断。闯关一: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你来说第一题。生:48727248师:你能说你这样填是根据那个定律吗?加法的什么?生:交换律。师:同意吗?生:同意。师:下面同学回答,你同意了就用手势(“”)表示,如果不同意就用手势(“”)表示。【修改建议】新课程对概念记忆的要求是:在理解的基础了记忆。教学中,四年级学生对于用文字表述新学内容 “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概念是一定困难的,因为教师引导的方法是机械记忆,所以对于教师设置的这个内容,只是个别学生参与。这个环节可以这样修改:(1)昨天,我们上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是什么定律?(师随学生回答,板书: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2)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师左右手交换位置)呢?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举一个例子。(设计说明:在新课中学过举例子,见右图)(3)我们听几位同学说说他举的例子,看看是不是表示加法交换律?(师随生汇报板一串例子,并注意组织学生质疑)(4)什么是加法结合律(师左右手作括号状)呢?请同学们在草稿本上举一个例子。(5)我们听几位同学说说他举的例子,看看是不是表示加法结合律?(师随生汇报板一串例子,并注意组织学生质疑)(6)谁能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师随学生汇报分别在两串式子下板书)(7)谁能用文字表述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生说“和不变时”,教师手指等号强调)修改后的教学不再是机械地记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概念,而是学生自主参与达成教学目标1: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中怎样利用教学内容突破难点目标呢?【教学片段2(20分钟)】闯关三:下面各题怎样计算简便就怎样计算。88751262274879145211492116 25971537394361832 3847536275441256656 师:下面我们看第三关。第四、六、八题的标号到这边了,下面拿出你们的草稿本在下面做。师:老师分任务,(指左)这边的同学做1、3、5、7,(指右)这种边同学做2、4、6、8。(师先后请几位同学上黑板誊写。)师:做完的同学就看黑板,你的与同学的相同吗?师:这道题是谁写的?,好,你上来。你告诉同学们这道题你为什么这样做?【修改建议】一是直接用教科书练习中的第5题(如下),在书上写答案。这样可节省抄题上草稿本的时间。二是要求用“连横线”的方法思考“怎样简便”,如:6025540。反馈时,要求说明怎样简便?具体说就是怎样凑成整十数或整百数。用“画横线”的方法找能凑十的朋友,一来符合学生心理;二来培养学生的数感;三来养成写前先观察、思考的良好习惯。三是小组交流。在个别学生上黑板誊写的同时,教师要布置学生进行小组交流:互相说说:各题怎样算才简便?通过小组交流强化难点目标: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四是增加练习量。修改“闯关三”的教学后,节省下来的时间增加教科书练习中的第6题(如下),在书上完成。先画圈找凑整朋友,再合计。最后完成“闯关五”:闯关五:解决问题。光明小学要组织篮球比赛,篮球队队员的身高分别是:160厘米、164厘米、158厘米、156厘米、162厘米。队员的平均身高是多少厘米?这样,通过省时增加题量,不但突破难点目标,整体目标“1能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重点)。2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难点)。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都得以强化。总之,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设置数学练习内容。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练习中的内容,不要浪费时间舍本逐末让教学设计中的目标成了摆设。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