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扶贫工作情况汇报

上传人:Wo****B 文档编号:114517362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县扶贫工作情况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全县扶贫工作情况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全县扶贫工作情况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县扶贫工作情况汇报全县扶贫工作情况汇报作为环首都县、省定贫困县和20年全市唯一率先脱贫出列县,县使命荣耀,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省、市脱贫攻坚工作思路和要求,把脱贫攻坚做为最严肃的政治任务,作为十三五期间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对待,抓重点、攻难点、出亮点,举全县之力,集全民智慧,累计投入亿元其中县财政预算万元,交融涉农资金亿元,撬动融资贷款亿元,部门企业帮扶万元,不含区投入,预计贫困户人均收入可达5063元,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一、在精准识别上用实功,算贫寒困帐,着力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有效解决“扶持谁”的问题县地处永定河上游,是的重要水地和生态屏障,全县辖1区、17个乡镇,373个行政村,总人口35.2万人。其中,区为国家级贫困区,辖4个乡镇,97个行政村,20年脱贫出列;县为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辖13个乡镇,276个行政村,20年脱贫出列。要在20年实现脱贫出列,就必须把真正的贫困人口弄清楚,把贫困人口、致贫原因等搞清楚,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以便做到精准施策、精准脱贫。我们根据中央精准脱贫各项要求,按照省、市“五看五不录六优先”标准,借鉴贵州“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没有读书郎”的识别方法,实在做实做细贫困人口精准识别工作。经过精准识别核查,区外13个乡镇有92个贫困村,有贫困户15450户、贫困人口20812人,其中一般贫困户3916户、6845人占贫困人口的33,低保贫困户9561户、11979人,五保贫困户1973户、1988人低保、五保占贫困人口的67,20年脱贫摘帽。南山区有贫困村60个,有贫困户4921户10446人,全部为低保五保对象。20年脱贫24个村,3878户7727人脱贫,20年脱贫摘帽。全县贫困人口构造复杂,从自然条件上看,丘陵区、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85,是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区域,自然条件差,人均耕地少,土地贫瘠,水缺乏,农业根底薄弱,根本上是靠天吃饭,群众自身脱贫才能很低;从区域位置看,我县地处上风上水,是的重要水地和生态屏障,产业开展受限,农民增收缓慢;从年龄构造看,60周岁以上13700人,16周岁以下493人,合计占贫困人口的68,这两类贫困群体根本无劳动才能和产业经营才能;从文化层次看,初中以下文化19997人,占贫困人口的96,他们普遍缺乏科技知识和劳动技能,增收致富才能差。贫困人口致贫原因众多,但因疾病、少资金、缺劳力造成贫困的占86,详细情况是:因病致贫7538户,占比49;缺劳力致贫2145户,占比14;缺资金致贫3596户,占比23;缺技术致贫971户,占比6;因残致贫578户,占比4;其他因学、缺水、缺土地等致贫622户,占比4。二、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算清投入帐,着力做到措施硬、机制强,有效解决“怎么扶”的问题根据贫困区域和贫困人口的详细情况,结合县乡村的实际人力物力财力状况,做到因地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以便快速有效推进落实。1.确立脱贫攻坚“双重保险”。针对因病致贫、因学致贫、丧失劳动才能等贫困人群,实行“双重保险”脱贫举措。第一重保险是政策兜底。在低保、教育、医疗、社保等四项政策保障方面实现“全覆盖、100”。即:符合低保政策的贫困人口最低生活保障全覆盖,实现100;贫困家庭中的学生教育救助全覆盖,实现100;因病致贫的贫困人口医疗救助全覆盖,实现100;贫困人口缴纳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实现100。第二重保险是产业覆盖。围绕脱贫布产业,开展产业助脱贫,依托葡萄、杏扁、核桃等农业资,着力构建“三区三带多园”的扶贫产业格局,实现贫困村脱贫产业全覆盖。明确“河川区、丘陵区、深山区”三个脱贫攻坚主战区;打造“桑干河特色林果、现代农业产业、绿色生态产业”三条扶贫产业示范带;建立葡萄、杏扁、现代农业、生态修养、文玩核桃等多个扶贫产业园区。2.建强脱贫攻坚“九大机制”。一是领导包联扶贫机制。成立县委书记、县长任双指挥长的脱贫攻坚指挥部,落实县级领导“五包一指导”和部门、企业“双重帮扶”责任制,乡镇干部党政同责、全部参与,村村派驻第一支部书记,全县科级以上干部全部与贫困户“结对子”帮扶。二是财政投入扶贫机制。加大县级财政投入和整合专项资金力度,县财政对扶贫资金缺口进展全额保障。20年,安排整合各类扶贫资金10.05亿元,其中县级投入5500万元,到达上年度公共预算收入的10。三是股份合作扶贫机制。推行“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合作社+农户”六位一体股份合作形式,以资金、资产入股参与企业经营,实现“租金、薪金、股金”多重收益。四是社保政策兜底扶贫机制。投入3951万元实行政策兜底,为贫困人口中符合低保条件的全部办理低保,之后生活仍有困难的再给予临时救助。五是教育保障扶贫机制。投入3433万元给予教育保障,对贫困家庭中的学生实行教育救助全覆盖,全面落实国家各项奖学金、助学金、免学费、生活补和蛋奶工程等资助政策,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六是医疗保障扶贫机制。投入8436万元,积极推进根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进步贫困人口新农合大病保险补偿程度,对贫困户参加新农合个人缴费全额补贴。七是社会保障扶贫机制。鼓励贫困人口缴纳养老保险,筹资399万元根据缴费档次不同对缴费人员每年每人补贴30元或60元,确保城乡居社保参保率到达96,贫困户参保率到达100。八是金融扶贫机制。设立3000万元贷款担保基金和900风险补偿基金,实行免担保、免抵押、差异化贴息、还款联保等优惠政策,用财政资金撬动金融资金,按照放大10倍的规模开发扶贫小额贷款和产业开展贷款,增强贫困群众主动脱贫的内生动力。九是社会帮扶扶贫机制。实行部门和企业双重帮扶,对各贫困村派驻部门帮扶工作组,组织发动县内企业结对帮扶贫困村,为贫困村提供信息效劳、产业工程支撑、技术培训支持等帮助,促进贫困户增收。部门企业共投入社会帮扶资金4893.5万元,从脱贫产业、根底设施、劳动力培训等多方面对贫困村进展了帮扶。三、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算清效果帐,着力做到能推进、见效快,有效解决“扶什么”的问题脱贫攻坚目的已明、措施已定,就必须以更大的决心、超常规的力度,众志成城推进落实,严格施行“四个一”举措和“十大扶贫工程”来实现脱贫增收目的,解好“扶什么”的问题,确保不落下一个贫困区域、一个贫困群众。1.推行“一亩田、一份保、一支股、一个工”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举措,全方位、多层面增加贫困户收入。“一亩田”,就是加快土地流转,增加根底性收益,实现贫困农户“守土增值”。农村土地流转开展规模化经营和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底,也是解决农业、农村长期开展的关键手段。从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分布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经济体,引导和鼓励农户采取转包、租赁、互换、转让、入股等多种形式开展土地流转,把农户从土地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把分散的小规模土地、闲置土地集中到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把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土地集中起来进展规模化、集约化消费,开展适度规模经营,进步土地产出率、资利用率和劳动消费率。全县累计流转土地16万亩,流转率达34.8,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552家,注册家庭农场8家,农业产业化经营率84.9,位居全市第一。“一份保”,就是借助政策优势,增加保障性收益,实现贫困农户“政策保底”。整合全县涉农资金向贫困村倾斜,为每个贫困户投一份“大保单”。一是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实行政策性兜底,将符合低保政策的贫困农户全部纳入低保供养范围,对特别困难的再给予临时救助。对一般贫困户中符合低保条件的4483名贫困人口实现应保尽保,兜底区外低保五保19174人,占区外贫困人口总数92。二是对贫困户实行根本医疗、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重保障”,代缴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进步药费补偿程度。目前,已报销医疗补偿资金8124万元,补偿22.06万人次,其中贫困人口补偿7770人次,报销补偿金2126.2万元。三是帮助贫困农户办理养老保险,保证所有贫困户可以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保证13700名60周岁以上贫困人员每年领取社保金960元。四是将592名贫困学生全部纳入教育扶助范畴,严格按照规定给予教育资金补助或者助学贷款,义务教育阶段不让一个孩子因贫辍学。“一支股”,就是盘活三农资,增加股金性收益,实现贫困农户“造血增收”。鼓励农户以资金和资产入股参与消费经营,把农村资整合起来,把农村资产经营起来,把土地流转起来,把农民组织起来,完成“资变资本、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三个转变,让农户获得“租金、薪金、股金”三重零风险收益,全县74的贫困村都开展了股份合作经营。资金入股:村集体农户以政府扶贫资金或自筹资金为股本,实行户企联建。企业合作社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效劳,农户负责消费,获得入股分红、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武家沟镇石子坡村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把各类资金集中起来由合作社统一使用,兴建生猪养殖小区。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入股分红协议,承诺每年给参股农户固定分红,优先招录贫困户到小区务工,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贫困户通过流转土地、入园打工、按股分红实现“三金”收入。详细做法分三步开展,第一步:无论小区是否盈利,合作社保证每年按照贫困户入股金额的15进展保底分红;第二步:在小区盈利根底上,按入股金额的5-10进展二次分红;第三步:合作社在保证贫困户每年固定分红且小区有盈利的情况下,先提取利润的10建立抗风险基金,作为在亏损情况下保障给合作社贫困社员的保底分红;再提取利润的10作为村级公益金,用于全村的公益建立及帮扶村中特困户。20年,合作社为贫困户分红10万元,户均660元。资产入股:村集体农户以蔬菜大棚、土地、水电设施等资产作为股本,与企业共建经营主体,实现资本结合。村集体农户作为股东,享受利润分红,同时务工农户还可获得薪金收入。黑山寺乡下村集体与新合作元丰商贸公司签署了产销对接工程,利用220亩土地其中流转面积100多亩和现有的34个设施蔬菜大棚为股本,与新合作公司共建经营主体,实现资本结合。通过推行规模化开展、集约化经营、标准化消费、企业化管理,年产蔬菜量近100万斤,年产值160多万元。农民以合作社为主体进展股份分红,20年预计可分红20万元,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近千元。镇岔道村等四个村农户自发组建蔬菜种植合作社8家,吸纳300多户农民以土地入股,形成120亩种植规模,入社农户在基地务工,实现“股金+薪金”双重收入,年人均收入1.5万元。这些入股农民人均纯收入中来自蔬菜产业的收入占到65。2.施行脱贫攻坚十大工程,通过不同途径有针对性的增加农民经济收入。1施行园区扶贫工程,找准产业增收金钥匙。以现代农业园区建立为抓手,以实现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为目的,立足当地资,采取“五动”开展形式,推行“政府+园区+公司+合作社+村委会+农户”六位一体,构建多层次、全覆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扶贫格局。目前已建成33家农业园区其中省市级2家、县乡级31家,82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入驻,根本实现乡乡有园区、村村有产业、园区全覆盖。一是龙头企业带动。作为世界葡萄种植的黄金地带和酿酒、鲜食葡萄优质栽培区,依托葡萄产业优势,以龙头企业为引领,组成企业、农户和基地利益联结体,因势利导建立葡萄产业园区集群。在12家葡萄酒加工龙头企业带动下,形成了“鲜食葡萄、酒用葡萄、葡萄酒加工”三大葡萄产业园区集群,开展葡萄种植园22万亩,葡萄储鲜库7300多座,葡萄产业年创收12亿元,覆盖11个乡镇、130个村、3.1万农户。二是合作组织拉动。以农业合作社为主体,高效整合农业资,高度放大园区、合作社与农户的对接效应,有机交融、抱团开展,有力推进“产加销”一条龙经营。杏扁产业在合作经营形式下,依托55家杏扁合作社、110家杏产品加工销售点和8家大型杏仁加工企业,培育了十里杏花坡、北坡林场等5个万亩杏扁种植园区集群,杏扁栽植面积达60万亩,年消费杏扁产品7000万公斤,产值1.4亿元,覆盖15个乡镇、291个村、4万多农户,农户每年杏扁收入3500元。三是整村改造联动。采取市场化运作,由企业出资,村委会组织发动,形成“村企联建”形式,整体改造条件成熟的行政村,将置换出的土地集中用于建立高效农业园区。比方达华集团整体开发矾山镇六堡村工程,流转全村土地近5000亩,农民既可收取每亩土地400元租金,还可获得土地盈利分红和务工收入,年人均工资达1.6万元以上。这一形式有力推动了矾山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建立,同时还联动燕王沟葡萄观光采摘园、肖家堡采摘休闲园等园区建立。四是科技研发推动。以科技支撑为纽带,把企业、高校、人才、农户整合成利益共同体,借助现代农业科技,为园区及产业开展提供不竭动力,推动园区向科技化、集约化开展。主动与中国农大合作共建科技小院,引进河北农大建立新品种果品种植示范基地,带动产品价值、农业产值和农民收益三提升。既为科研院校提供了理论基地,又在全县推广了林果新技术,同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五是塑造品牌驱动。以塑造地方特色品牌为导向,深度挖掘“南将石”狮子头文玩核桃、“北国明珠”龙眼葡萄、“龙王帽”杏扁等特色品牌,促进特色产业园区集群建立。通过组织农户入股合作社,合作社参股农业特色龙头企业,龙头企业运营特色产业园区,企业利润为农户反哺分红,扩大园区品牌效应,进步企业经济效益,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例如“南将石”狮子头文玩核桃通过园区建立,四个乡镇开展文玩核桃1.1万亩、11万株,户均10株,依目前市场行情保守测算,盛果期单株年均产值可达3000元,户均增收3万元。2施行生态扶贫工程,打造产业脱贫助推器。林业生态资丰厚,果品产业规模较大,是全国水果百强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50,今年投入1134万元,施行林果产业、工程造林、生态补偿等工程扶贫工程。一是以果品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与京津地区果品经销商签订购销合同,实现产销订单扶贫,全县110家果品合作社每年订单销售果品120万吨,收入达430万元,带动2100多贫困人口脱贫。二是通过建立葡萄储鲜冷库和引进杏扁加工企业等方式,延长果品的销售期和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带动农户增收致富。三是施行工程造林10.4万亩,带动8400人实现务工收入5600万元。四是加强生态保护,从贫困户中优先雇佣装备护林员450人,每名护林员每年可收入9000多元。3施行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借好政策扶持新东风。总投资680万元,对张家堡、武家沟等5个乡镇、15个村、112户、163人施行易地搬迁扶贫。镇岔道村集中安置工程购置岔道新民居;矾山镇上七旗村、张家堡镇沙梁村2个集中安置点新建民居。分散安置由贫困户自行购置住房。同时开展分布式光伏、果品、养殖等后续产业,确保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与全县人民同步迈入全面小康社会。4施行根底设施扶贫工程,建好社会新农村。结合美丽乡村建立,将29个贫困村调整列入省级美丽乡村序列,使贫困村占美丽乡村村总数到达53,覆盖贫困人口24966人。同时,对非美丽乡村重点村的贫困村做了根底设施摸底调查,整合3.5亿元施行危房改造、平安饮水、街道硬化、村庄绿化、清洁能利用、特色富民产业、电商网点建立等重点工程,大力改善农村消费生活条件和人居环境,推进全县小康社会建立步伐。5施行家庭手工业扶贫工程,提供脱贫致富新出路。按照“企业带动、农户参与、政策扶持、电商营销”的思路,大力开展家庭手工业,通过增加加工点,不断扩大辐射带动面。在卧佛寺、黑山寺等乡镇重点培塑10个典型示范村,通过拖鞋加工、成衣制作、杏核加工等手工业开展,辐射带动贫困户6205户,年户均实现收入5300多元。6施行旅游扶贫工程,带动农户脱贫致富。围绕“三山一带”东灵山、西灵山、小五台山、桑干河沿岸带,引导有旅游资的贫困村开展乡村生态旅游、农家生活体验游等,撬动扶贫效益。在集聚旅游资的乡镇、村集中打造一批历史文化型、特色景观型、产业集聚型、民俗体验型等不同和功能的旅游特色村,辐射带动2632户贫困户,每户年均增收704元。7施行金融扶贫工程,解决资金短缺难题。成立县扶贫贷款担保中心,设立风险补偿基金,竞选合作银行,建立县乡村三级效劳网络,为贫困户和企业提供担保增信效劳;推行“政银保”联保,担保中心、银行机构和保险公司中华财保按照一定比例承当信贷风险,减轻扶贫企业和贫困户经营风险;对3年以上、5万元以下的扶贫小额信贷,实行免担保、免抵押;对贫困户5万元以内的贷款按基准利率100贴息。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确定了3家金融机构利丰、联社、农行,利丰村镇银行发放贷款546万。8施行光伏扶贫工程,持续提供稳定增收。紧抓可再生能示范区建立契机,建立“光伏农业扶贫示范园区”,在黑山寺、矾山等乡镇的23个贫困村施行分户式光伏扶贫工程,辐射带动贫困户775户年均增收1221元。9施行电商扶贫工程,探究精准扶贫新路子。依托新合作公司建立电商效劳中心,在贫困村建立村级电商效劳站,实现电商全覆盖。目前全县已建成1个县级效劳中心、17个乡镇效劳站和152个村效劳点,通过农副产品销售,增加农民收入。新合作燕王沟直营店农村电商效劳站标准店主要销售各种葡萄、玉米、杏扁、马铃薯等特产,日均营业额1000多元。10施行水利扶贫工程,助推产业持续增收。施行节水工程,推广渠灌、管灌和滴灌三种节水灌溉技术,开展高效节水农业促农增收。建成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通过节水增效,实现全县农民人均增收513元。同时,投入3491万元施行平安饮水、水库移民、国家水土保持等重点水利工程,为农村居民消费生活创造便利条件。通过强有力的帮扶措施,20年全县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较去年增加2338元其中政策保障增收618元,产业增收647元,股份合作收入增收168元,劳务增收816元,旅游增收89元,到达5063元,增幅到达86,比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增长率高出70多个百分点。可以说,我县在脱贫攻坚上获得了很大成绩,实在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善了农村环境,增强了农业产业,但脱贫攻坚永远在路上,让群众增收致富永远止境。今后,我们仍将认真贯彻落实重要讲话精神,坚持在省市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精准发力,苦干实干,激情工作,把脱贫攻坚作为一项长远工程持续抓下去,全力稳固脱贫成效,确保农户脱贫不返贫,让广阔农民群众大踏步走上小康路,早日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立。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