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法课后题(全)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4454617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 页数:94 大小:20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法课后题(全)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宏观经济法课后题(全)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宏观经济法课后题(全)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亲,该文档总共9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宏观经济法课后题(全)第一章 计划调控法律制度第一章 计划调控法律制度1.简述国民经济计划的概念、特征及分类概念:国民经济计划,是指由国家制定并负责实施的未来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是部署、规划、安排和调控未来国名经济运行与发展的行动方案。特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针对薄弱环节)事前性(与未来的行动和目标有关)综合性(在目标设定、实施手段等各方面具有综合性)法定性(需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组织性(相关机构综合组织制定)分类:按照计划期限:长期计划(10年以上,如国家出台的“年代纲要”) 中期计划(如,五年规划) 短期计划(又称年度计划)按照实施范围:中央计划 地方计划(又称基层计划)按照计划的保证手段和效力:指令性计划(如,储备计划) 指导性计划按照计划的内容:社会总产品计划 国民收入计划 工业生产计划 农业生产计划 固定资产投资计划 交通邮电计划 第三产业计划 2.论述计划调控的必要性、可行性必要性市场缺陷导致产业结构失衡进而导致总量失衡市场调节的自发性和盲目性会造成市场失灵,而这又是市场自身所无法解决的,便需要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计划调控来弥补。可行性(计划调控的功能)预测引导功能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基本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应当既包括实现发展目标、发展重点、战略方针,又包括实现发展目标的保证手段,即各种经济调控手段的运用。通过计划把各种信息公之于众,对微观经济活动起引导作用。国家计划以中长期为主,年度计划着眼于财政、信贷、外汇的平衡。政策协调功能计划部门在制定规则、计划时,应该制定和协调财政预算、税收、金融计划与政策;在国民经济发生全局性的重大波动时,计划部门可以协调财政、金融部门,制定反周期政策,以避免国民经济过热引起的宏观失衡和通货膨胀;在制定重大政策时,计划部门作为宏观经济的综合协调部门,可以发挥自身优势,综合协调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类经济杠杆的运转与计划调节保持同步协调,避免经济杠杆作用与经济计划之间的互逆调节,以保证宏观调控的统一有效性。保障平衡功能计划于财政、金融三大支柱在功能上紧密配合,共同搞好总量平衡,又各有侧重。财政、金融手段主要着眼于近期发展的总量平衡问题,调控重点在于需求管理方面;而计划手段主要着眼于中长期增长和结构优化问题,调控的重点在于供给管理方面。3.简述计划法的概念、特征概念:调整国家在制定、实施、国民经济计划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特征:集实体法与程序法于一身计划法具有显著的政策性兼具宏观调控法的特征:国家意志性;内容的整体性和普遍性;手段的综合性和协调性;方法的指导性4.简述计划的组织体制及职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审议批准权;检查权;监督权国务院职权:主持国民经济计划的编制、实施; 审批中央计划(中央专项计划、行业计划) 领导、监督计划的执行机关(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计划的职能部门(主管部门:国家发改委)职权:负责国民经济的统计工作 编制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计划草案 负责国家计划的实施 依照有关规定,实施国家重要的计划项目 依法享有的其他职权政府相关部门职权:负责本部门计划的制定、实施地方计划管理部门职权:负责本地方计划的制定、实施市场主体:参与者5.简述国民经济计划目标制度含义:未来一定时期国民经济收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内容:经济增长; 优化经济结构; 充分就业; 稳定物价; 国际收支平衡6.简述国民经济计划任务制度含义:国民经济计划所需要实现的现实目标内容:国家的产业政策; 经济稳定与增长促进 反经济周期(预防经济危机)7.简述国民经济计划指标体系制度含义:国家计划的内容、目标和任务的量化结果内容:按照计划所反映的内容划分: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按照表现形式划分:实物指标;价值指标 按照反映内容的繁简程度划分:综合性指标;单项指标 按照管理的性质划分:指令性指标;指导性指标 按照所起的作用划分:考核指标;核算指标8.简述国民经济计划程序制度(计划法程序法的主要内容)计划的编制与审批编制编制主体:在国务院主持下,由职能部门及相关部门具体实施步骤:掌握信息、分析预测草拟计划目标和相应的实施方案确立计划方案审批审批主体: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审批步骤:调查研究、掌握情况,提出计划的决策方案由计划方案的提出者向计划的审批机关进行报告并听取意见由审批机关组织专家评审组,对计划的草案作出鉴定和评估审批机关作出决策或正式通过计划的实施与修改实施下达计划由各执行部门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指令性计划: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完成修改修改条件:发生特别重大的自然灾害、严重影响经济运行,影响原定计划的完成国际形势发生变化,严重影响国内经济形势国家确定了新的政治或经济目标,足以影响原定计划的实施发生特别重大情况,必须修改原定计划的修改程序:由有关部门提出计划修改的理由,如实声明所发生的影响计划实施的重大情况由相应的计划审批机关确认所发生的影响计划修改的理由与实际情况由计划审批机关将所确认的事实同计划的修改意见移交给计划的制定机关进行修改计划的制定机关修改之后交由计划审批机关进行审批审批机关批准后,交由有关部门组织实施计划的监督检查监督检查主体:权力机关(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对同级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行政机关(国务院:对职能部门今次那个检查,主持监督检查职能部门:检查政府相关部门相关部门)社会监督监管内容: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否符合法定的程序计划的内容是否切合实际保证计划执行的政策和措施是否落实及落实情况计划执行过程中是否有违法行为第二章 产业政策调控法律制度1.论述产业政策调控的必要性?2.简述产业政策调控法的概念、特征、调整对象概念:调整国家在产业政策的制定、推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特征:综合性从客体上看:涉及一国国民经济的整体从调整对象上看:既涉及产业结构,又涉及产业组织、技术、布局从手段上看:采取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针对性指导性(除非涉及国计民生)阶段性和灵活性调整对象:产业结构经济关系国家在调节第一、二、三产业之间或同一产业内部(部门、产业、产品)以及地区产业的比例关系和协调各产业发展时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产业组织经济关系国家在调节产业内部组织结构时产生的各种社会经济关系。包括鼓励竞争、限制垄断的反不正当竞争、反垄断经济关系;鼓励专业化和规模经济的产业合理化,调整促进企业集团发展和中小企业及乡镇企业发展的经济关系等。产业技术经济关系国家在调节产业结构时所产生的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经济关系。包括各产业内部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关系,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及高新技术在各产业部门中的应用关系等。产业布局经济关系国家在调节地区经济协调发展,合理配置地区间资源,发挥地区优势,建立区域间的合理分工产生的经济关系。主要包括东部沿海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产业的分布及协调关系、促进西部大开发产业发展关系等。3.简述产业政策调控法的体系结构总体性产业政策法大纲1989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当前国家产业政策要点1994年国务院颁布的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要点,具有总体性产业政策的性质大纲的主要任务:分析国内外经济和技术发展潮流,把握需求结构、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产业技术及布局变动的长期趋势,展望主要产业市场、产业技术及产业规模,确定产业发展的优先次序和产业方向。具体内容:订立产业政策必需遵守的原则,包括:预见性和指导性、统一性和地方差异性相结合,突出重点,减少行政干预等应解决的重点课题专项产业政策法制定程序(制定的部门、立法程序)实施的监督法律冲突及适用法律责任专项产业政策法产业结构调节法律制度,可分为整体产业结构规划制度,保护战略产业制度,调整、援助衰退产业制度等。以上这些制度又可细分为具体行业法律。产业组织法律制度,具体可分为:企业合并法、企业集团法、反垄断法、中小企业法、国有资产重组法、外商投资企业产业政策法。产业技术法律制度,可分为:企业技术更新法,技术引进法,落后技术淘汰法等。产业布局法律制度,主要有重点产业布局法,国家投资倾斜法,产业布局配套法,产业布局转换法。4.简述产业扶持政策调控法的调整范围、方法调整范围:支柱产业扶持(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生产发展速度较快,所占比重较大,对整个经济起引导和推动作用的先导性产业)先导产业扶持(先导产业:为了实现长期战略目标需要超前发展的产业)瓶颈产业扶持(瓶颈产业:产业结构中,由于其供给能力不足,对其他产业的发展形成严重制约的产业)幼稚产业扶持(处于发展初期,基础和竞争力薄弱但经过适度保护能够发展成为具有潜在比较优势的新兴产业)方法:资金扶持(通过财税、金融手段,如财政转移性支付、金融机构贷款等)创业上的支持(环境、土地、信息、咨询服务等,行政审批)技术创新上的支持5.简述产业组织政策法的体系结构规模经济调控法企业并购法企业集团法自然垄断企业法中小企业促进法外商、外国企业调控政策法6.论述企业并购立法在宏观调控法中的作用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国家从整个产业结构、产业布局的角度使企业并购朝有利于公共利益的方向发展。制定企业并购法,用法律的方式划清宏观调控与直接干预的区别,使得政府的调控决策更民主、方式更灵活、效果更显著。形成市场的效益竞争,防止垄断。企业并购是竞争的结果,但过度的企业并购就形成垄断,妨碍竞争,从而导致社会的封闭落后。而摒弃低层次竞争,形成规模经济,同时反对垄断,保证有效竞争,就是企业并购法的目的之一。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在我国,近几年国有企业被并购现象出现了许多问题,特别是国有资产流失十分严重,亟待解决。颁布企业并购法,规范国有企业并购法律关系,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保护民族产业。近几年来有关外资并购国内企业的现象相当突出。通过并购,我国能从外国引进先进的管理技术、资金、设备等,从而挽救一些国内劣势企业,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但其弊端也是明显的,最突出表现在外资企业对国内企业形成巨大的冲击。为趋利避害,保护民族产业,我国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7.简述我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重点扶持企业范围及措施重点扶持范围:高科技型资源综合利用型、环保型农产品深加工型吸纳城镇劳动力就业的企业出口创汇型地处西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的企业措施:资金支持财政支持:纳入国家财政预算 设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 税收政策倾斜金融支持:a.央行通过制定货币政策,鼓励商业银行调整信贷结构,加大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 b.各金融机构改善信贷管理,开发适用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产品,调整信贷结构,为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结算、财务咨询等; c.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在业务范围内采取多种形式支持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拓宽融资渠道创业扶持提供信息、咨询服务、场地、设施的便利条件税收支持(如,对失业人员创办的中小企业、安置失业人员或残疾人达到一定比例的中小企业、高新技术型中小企业、在少数民族、边远地区创办的中小企业,进行税收的减免。)市场准入方面(条件、程序)的支持技术创新支持财政支持(如,贷款贴息)在规划、用地、财政等放面提供政策支持,建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和科技企业孵化基地。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信息咨询、转让服务,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技术、产品升级。市场开拓支持引导、推动并规范中小企业通过合并、收购等方式进行资产重组,优化资源配置。政府采购支持(优先安排向中小企业购买产品或劳务)引导和帮助中小企业,促进产品出口,开拓国际市场制定相应的条件和措施,鼓励中小企业向境外投资,开拓国际市场社会服务支持8.简述国家对自然垄断企业实施调控的调整方法政府限制新企业进入政府对企业定价进行管制反垄断规制(对企业滥用市场优势地位的行为进行规制;禁止行政垄断)9.简述产业政策法的主要内容含义:调整国家在产业政策的制定、推行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产业结构调控法国民经济各产业之间,以及各部门之间不同层次之间质的结合与量的比例。基础产业促进法产业扶持政策法产业调整政策法产业组织政策调控法调整国家在调节产业内部组织结构时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规模经济调控法a.企业并购法b.企业集团法c.自然垄断企业调控政策法 中小企业促进政策调控法产业技术政策调控法调整国家在引导、鼓励、限制和保护产业技术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和法律规范的总称。产业技术引进法产业技术创新政策法产业技术保护法产业布局政策调控法调整国家根据产业经济技术特性、国情、国力状况和各类地区的综合条件,在改善一国范围内经济的空间分布,进行科学引导和合理调整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0.简述产业布局政策法的主要内容及调控方法主要内容:制定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总目标制定区域发展规划对重点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区域间合理分工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调控方法:制定重点产业布局规划国家投资倾斜(财政、货币、金融)建立具有地区优势的产业带(促进产业布局配套)合理分工(产业布局转换,跟随经济发展形势变化)明确法律责任第三章 财政宏观调控法律制度1.论述财政的宏观调控功能保证国家管理和经济建设所需的资金。筹集资金、组织财政收入是国家财政活动的主要内容,但由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取得是无偿的,因而国家财政所需要的资金不可能自发实现,必须借助国家强制力量,财政法则是运用国家财政手段来取得财政收入的有效工具。保证财政支出的合理分配,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一方面,政府通过对资源和财力的分配,引导人力和物力的流向,形成符合国民经济发展的产业结构和地区经济经济结构,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在财政支出的合理分配中,通过调节积累和消费的比例,调节社会资源在政府部门和非政府部门之间的分配,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保持经济总量平衡。由于财政总支出是构成社会总需求的内在因素之一,因此,政府运用税收、公债、转移性支付、投资等手段,可以调节和控制社会需求的总量和结构,使之与社会供给相适应,促使经济增长持续稳定。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人收入的初次分配是通过市场实现的。由于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着人们劳动能力、财产占有量等方面的差异,加之受就业机会不均,竞争条件不公等因素影响,人们通过市场而获取的收入的份额就会存在悬殊。此时,政府利用税收、转移支付等财政变量,通过对收入分配的调节来缓解市场分配不公引起的一系列矛盾,进而协调社会分配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2.简述财政法的概念及调整对象概念:财政法是指调整国家为满足公共欲望而取得、使用、管理资财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调整对象:财政收入关系(取得资财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财政支出关系(使用资财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 财政管理关系(管理资财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3.简述世界上财政管理体制模式集权式特点:全部收入集中于中央财政,全部支出也由中央财政负担优点:统筹规划,避免中央、地方之间的矛盾分权式特点:中央和地方都享有与其政府事权相称的财权,中央与地方财政相互独立,事权决定财权。折衷式特点:财政立法权和管理权主要集中于中央国家机关,同时赋予地方国家机关一定的财权; 在中央与地方之间划分财政收支范围,但存在交叉; 中央与地方财政之间转移支付的规模较大我国实行分税制的财政管理体制(折衷式)4.论述我国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内涵、内容P233内涵:以事权确定支出范围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将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在此基础上,建立国税和地税两套税收体系。(法律规定的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有:增值税、资源税、证券交易税。实际上还有营业税、所得税)科学核定地方收支数额,逐步实行比较规范的中央财政对地方的税收返还和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建立、健全分级预算制度,硬化各级预算约束。内容:确定中央与地方的事权与支出范围。中央财政主要承担国家安全、外交和中央国家机关运转所需要经费,调整国民经济结构、协调地区发展、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支出以及由中央直接管理的事业发展支出。地方财政主要承担本地区政权机关运转所需支出以及本地区经济、事业发展所需要的支出。中央与地方收入划分。现行各税种属于维护国家权益、实施宏观调控所必需的税种被划分为中央税;属于同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主要税种被划分为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属于适合地方征管的税种被划为地方税。根据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将各税种划分为中央与地方的收入。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税收返还、上解和补助。建立和健全分级预算制度。(公共预算与国有资产预算分别制定、分级管理)5.简述我国预算管理职权分配权力机关的预算管理职权人大:审查权、批准权、变更撤销权、监督权常委会:监督权、审批权(本级预算的调整方案)、撤销权行政机关政府(各级人民政府):编制权(组织编制)、报告权、执行权、决定权(决定本级财政预算预备费的动用)、变更撤销权、监督权。政府职能部门:编制权(实际具体操作) 执行权 提案权(本级预算预备费的动用) 报告权(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本级总预算执行情况)政府相关部门:编制本部门预算、决算草案 组织、监督本部门预算执行 定期向本级政府财政部门报告执行预算执行情况6.简述我国预算收支范围预算收入范围:税收收入 国有资本经营收入(国有企业上缴的受益收入) 专项收入(专款专用) 其他收入(如罚没收入等)预算支出范围:经济建设支出 教、科、文、卫、体等事业发展支出 国家管理费用支出(政权运转所需经费) 国防支出 各项补贴支出 其他支出(如对外援助支出、财政贴息、物资储备、少数民族地区补贴等)7.简述我国预算程序制度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编制编制原则:复式预算(包括经常性预算与建设性预算)(两个以上同步进行的预算)不列赤字(量入为出)真实合法(防止虚报、瞒报)节约统筹原则(厉行节约,勤俭建国)编制程序:国务院每年11月10日前向省级政府、中央部门下达编制原则和要求,财政部门根据国务院指示布置编制具体事项。中央部门布置所属的各单位编制预算草案,汇总,并于每年12月10日前报财政部审核。省级政府下达原则、标准,布置、编制、汇总,次年1月10日前省级政府预算报财政部。财政部审核中央预算草案,编制中央预算草案;汇总地方预算草案,汇编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编制国家预算。审批各级权力机关对同级政府提交的预算草案审查、批准预算法执行预算收入获取/预算支出国库:预算执行的中间环节、出纳调整过程:各级政府编制预算调整方案,由相应的人大常委会审批决算(会计报表)从形式上,是对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 从实质上,是对年度预算执行结果的总结程序:决算草案编制(原则:合法;准确完整;报送及时)财政部门部署编制(每年第四季度)各单位将单位决算草案在规定期限内上报 各职能部门汇总本单位草案,逐级上报财政部门 县级以上财政部门汇总,上报至财政部决算草案审批:由各级权力机关审批8.简述国债法的调整对象国债的发行关系;使用关系;偿还关系;管理关系9.论述国债在实施宏观调控中的作用P247调节积累与消费,促进两者比例关系合理化调节投资结构,促进产业化优化调节金融市场,维持经济稳定调节社会总需求,促进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10.简述国债法的主要内容发行发行条件:国债的种类; 发行对象、数额; 发行价格; 利率、付息方式、流动性发行程序:取决于发行方式发行方式:直接发行法(政府部门面向社会公众直接发行国债) 间接发行法(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协商国债发行条件,金融机构先将全部国债承购,再向社会转售) 销售发行法(政府委托证券经纪人在证券交易场所出售国债,上市国债) 摊派发行法使用偿还(按照债的一般原理,到期还本付息)资金来源:预算盈余 专门的偿债基金 预算拨款 借新债还旧债偿还方法:直接偿还(由政府或委托的金融机构进行偿还) 市场收购 抽签偿还管理规模管理结构管理:期限结构;利率结构;投资者结构11.简述政府采购的概念及特征概念:广义的政府采购是指政府为了实现公共目的或满足公共欲望,按照法定的方式和程序,以购买者身份购进货物、工程或服务的行为。 狭义的政府采购专指政府采购法所指的政府采购,即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依法制定的、集中采购目录以内的或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货物、工程、服务的行为。特征:主体:各级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使用财政性资金符合两个条件:依法制定的采集中购目录以内的 采购限额标准以上的客体:货物、工程、服务(劳务)12.论述我国政府采购应遵循的基本原则采购法定原则主体法定(使用财政性资金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客体法定(两个条件:以内;以上)资金法定(财政性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程序法定保障公益原则(满足公共欲望,实现公共目的)政府采购须有助于实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包括:环境保护,扶持不发达地区、少数民族地区,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等采购当事人不得相互串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其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公平交易原则公开、透明公平竞争(招、投标制度)独立、公正(建立回避制度)诚实、信用13.简述我国政府采购的基本方式及程序方式:公开招投标(主要形式,依据招、投标法) 邀请招标 竞争性谈判 单一来源采购 询价采购 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部门认定的其他采购方式程序:(程序取决于方式,但最终都要签订采购合同)编制采购预算确定采购方式签订采购合同履行 (7日内报财政部门和有关部门备案)14.简述转移支付法的概念调整国家在实施财政转移支付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5.简述转移支付法的主体发动财政转移支付的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接受财政转移支付的主体:地方政府;企业;居民监督主体16.简述我国财政转移支付的方式一般性转移性支付(又称体制性转移支付或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专项财政转移支付(又称政策性财政转移支付)特殊的转移支付17.当前确定财政转移支付时应该考虑的因素财政供养人口总人口少数民族人口与贫困人口疆域面积农业产值18.简述转移支付的监管主体及方式主体:上级财政部门(职能部门) 相关部门 审计部门方式:预算监督管理决算 行政监督管理 国家审计监督管理第四章 税收宏观调控法律制度1.论述税法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P263笔记:调整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组织结构、产业技术结构、产业布局结构、产业投资结构、收入分配结构。课本: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保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平衡。税法对总需求进行调控;所得税和商品税是调节消费需求的重要工具;税收主要通过对储蓄、企业投资能力和投资者的投资欲望等因素施加影响,从而调控投资活动;税法对总供给进行调控。对经济运行进行调控,以实现宏观管理和微观搞活的有机结合。税收调控可以发挥经济增长作用;税收调控可以发挥抑制通货膨胀的作用;税收调控可以发挥结构调整的作用;税收调控可以发挥调整国际经济关系的作用。对国民收入分配进行调控,以实现社会分配公平。税收调控按照公平税负的原则,可以调节企业收入水平,促进公平竞争,也可以调节纳税人收入水平,实现公平分配。对特定的经济或社会活动进行调控。税收调控可以通过开征或不开征某一税种,决定对某一特定领域活动的鼓励或限制,也可以通过某些税种的税收支出或加征来对某些行为实行奖限。2.简述税收的含义及特点含义:国家为了满足公共欲望,凭借其政治力量依法、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活动或手段。特点:形式上的特点: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税收即税法)实质特征:税收主体:国家公共目的性:国家为满足公共欲望而征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政权的依托性(以国家机器为后盾)3.简述税法的概念调整国家在为了满足公共欲望,凭借政治力量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4.简述税法的构成要素纳税人、征税对象、征税主体、税种税目、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减免税、违规处罚5.简述流转税的含义及流转税体系所含的税种含义:流转税是以商品和非商品的流转额为征税对象,选择流转过程中的特定环节加以征收的一种税。流转额既包括商品的销售收入,也包括劳务、服务等非商品性业务收入额。税种: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关税6.简述所得税的含义及所得税体系所含的税种含义:所得税即收益税,是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征税对象的税。税种: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补充:税法的构成要素税种要素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纳税人(纳税主体)凡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等劳务,进口货物的单位或个人。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销售不动产、无形资产(销售有形动产的征收增值税),提供应税劳务的单位或个人。凡在我国境内委托加工、生产、进口应税产品的个人或企业(15类)征税对象增值额营业额销售额税种、税目以类划分:销售有形动产,提供修理、修配、加工劳务,进口货物提供应税(七大行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服务业、娱乐业、邮政业、文化体育业、金融业)销售不动产、无形资产过度消费会对人类健康、社会秩序、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特殊消费品(烟酒、鞭炮、焰火等)奢侈品、非生活必需品(贵重珠宝、高档手表、高尔夫球具等)高能耗及高档消费品(小汽车等)不可再生资源(汽油、柴油等)具有一定财政意义的产品(轮胎等)税率于一般纳税人而言:17%13%(低税率,如粮油、书刊等)0%(出口产品税率)小规模纳税人:一般6%;商业4%娱乐业:5%10%金融保险业、服务业:5%建筑业、交通运输业、邮政业、文化体育业:3%不同商品税率不同:3%到45%不等。如,小排量汽车、轮胎等征收3%;甲类卷烟45%,乙类卷烟40%,烟丝30%;酒类最高征收35%纳税环节销售货物的,在销售环节(生产到销售的环节而不是销售到销售的环节);进口货物的,在进口报关环节;提供劳务的,在收取劳务费之时。收取营业款项之时纳税期限1、3、5、10、15日、1个月不等3、5、10、15日、1个月不等减免税销售使用过的二手产品的免税(但二手汽车、油品除外),废旧报纸、书刊等凡与百姓生老病死相关的商品均免税(如医疗服务、教育劳务、殡葬服务等),与农业生产相关的,宗教场所的服务,残疾人提供的劳务免税无减免税的情况违规处罚未按规定进行纳税申报的;未按规定管理账户凭证的;未按规定进行税务登记的。偷税、欠税、骗税。处罚方式:罚款;追缴税款征税主体第五章 金融宏观调控法1.简述金融宏观调控的概念、特征概念:含有信用关系的筹集、分配、流通、使用和管理货币资金的活动,主要包括货币的发行和回笼,存款的吸收和提取,货款的发放和回收,票据的承兑和贴现,银行间的拆借,金银和外汇的买卖,国内国际的货币收付结算,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发行和交易,融资出赁等。特征:关键性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最有效的手段灵活性国家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的相机抉择的手段国际性受国际化影响最大2.简述金融法的概念、调整对象概念:调整金融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所谓金融关系,是指在含有信用关系的筹集、分配、流通、使用和管理货币资金的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关系。调整对象:金融调控关系、金融交易关系、金融市场规制关系3.简述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及地位性质:中国人民银行是中央银行,是我国的国家机关。中央银行: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负责制定和执行金融政策,并负责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特殊机构。各国央行的性质各不相同,如,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美联储)独立于政府,对国会负责;我国的中国人民银行是对国务院负责的国家机关法律地位:发行的银行垄断货币发行的唯一主体,只能由其发行和回笼国家的法定货币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集中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并为商业银行提供信用和金融服务,担当全国商业银行的最后贷款人政府的银行负责制定和执行国家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经理国库;代理发行政府债券;为国家持有和管理黄金储备和外汇储备4.简述货币政策的概念、特征、体系构成概念: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经济目标所采取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广义的货币政策包括与货币、银行有关的一切政策措施,如扶植金融机构发展、完善金融市场等;狭义的货币政策主要是研究货币的发行与调控,货币量与产出、收入、价格、国际收支等宏观经济变量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并围绕这些经济联系与影响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特征:宏观经济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的政策以间接调控为主的经济政策长期性与短期性相结合体系构成:信贷政策含义:中央银行为控制货币供应量而对信贷合同采取的方针、措施,是银行分配信贷资金、组织管理信贷活动的重要依据。特点:央行制定和实施信贷政策的目标是为了稳定金融和通货,为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金融和货币环境。央行信贷政策对象是政府、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央行制定信贷政策市反经济周期的内容:总量控制(调控社会信用的总规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经济需要)结构控制具体措施:再贴现利率政策;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公开市场操作政策; 信贷规模控制; 证券市场的信用控制; 消费信用控制(如汽车消费); 不动产信用控制(如二套房)。利率政策含义:中央银行控制和调节市场利率以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的方针和各项措施内容:基准利率、控制利率结构工具:再贴现利率政策;利率限额;流动性的比例控制(控制商业银行流动性资金占总资产的比例)外汇政策含义:中央银行调节和控制外汇市场及汇率,实施外汇管制,控制国际资本流动,平衡国际收支的方针及各项措施。主要内容:控制和调节外汇行市,稳定汇率 实施外汇管制 保持合理的外汇储备,以维持国际清偿能力 控制外汇市场交易,并维护其稳定工具:汇率管制、数量控制、行政5.简述中央银行宏观调控目标终极目标含义:中央银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预期要达到的最终目标确定: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与宏观调控的目标一致: 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我国央行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币值稳定、经济增长中介目标含义: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与中央银行的日常操作之间的中介指标,也就是为实现货币政策终极目标在一定时期内所选择的金融调节变量或调控指标。特点:可测性、可控性具体表现形式: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基础货币(人民银行最初发行的货币)、准备金操作目标含义:能够被中央银行直接操纵和控制,并能用以间接影响中介目标的一种经济变量具体体现:与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直接相关的:准备金、基础货币、短期货币市场利率6.论述中央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中央银行:(使用货币政策工具)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商业银行依法按存款额的一定比例交存中央银行的一定存款,中央银行可依法确定其比例,这也成为其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或称公开市场操纵)(商业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国债、其他政府债券和外汇的行为)可选择性的货币政策工具证券市场的信用控制消费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央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直接对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进行调控)手段:直接干预、信用配额、利率限制、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例(流动资金的比例)间接信用指导(央行通过公开宣传、道义劝告等手段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中国人民银行常用的法定手段:法定的存款准备金确定基准利率(央行向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办理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根据需要,也可以使用其他货币政策工具7.简述央行可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类型证券市场的信用控制(如进入证券市场提交的保证金)消费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对重要或极其需要发展的部门和行业,提供低贴现利率和贷款利率)8.简述政策性银行的性质、特点含义: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不以营利为目的,专门贯彻、配合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或经济意图,在特定的业务领域内,直接或间接地从事政策性融资活动,充当政府发展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工具的金融机构。特点:兼备政策性与金融性的特殊金融机构 表现:a.由政府创立参股或保证的,是政府以财政性资金投入的b.不以营利为目的c.具有特殊的融资原则:不介入商业性融资;提供中长期廉价资金;对其他单位提供担保。集财政性与金融性与一身的特殊金融机构(财政性资金分配利用金融手段)兼具宏观调控主体与微观市场主体双重身份的金融机构(虽不以营利为目的,但要保本经营)9.简述政策性银行的宏观调控功能充当政策性工具倡导、牵引职能补充、完善职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