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问题必看大政方针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14354459 上传时间:2022-06-2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农问题必看大政方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三农问题必看大政方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三农问题必看大政方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加大补贴力度促农民就业创业农民收入创新高 增收面临新挑战农民收入是农民生活的基础,是农民生产积极性的基础,也 是开拓农村消费市场的基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坚决防止农民 收入徘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 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对农民增收的高度重视。2008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 4761 元,比上年增加 621 元,扣除物价指数增长了 8%,农民收入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 度。但当前,支撑农民增收的两个主要来源都出现了一些新问题:一 方面,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国外经济增速明显放缓,我国工业产品 出口受阻,一些企业关闭和停工,导致农民外出就业困难、工资水平 降低;另一方面,国内粮食、棉花、生猪等主要农产品价格下行压力 较大,致使农民依靠务农增收的形势也趋于严峻。在当前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和严峻挑战的形势下,要千方 百计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必须加大惠农政策增收力度,充分挖掘农业 内部增收潜力,大力拓展农村非农产业增收渠道,积极开辟外出就业 增收空间,着力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增收机会,内外联动,多措并举, 形成促进农民增收的合力。【延伸阅读】2004 年以来,在中央强农惠农政策激励下, 在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农村发展形势持续向好。 农民收入增幅连续5年超过6%,是20多年来的第一次。近 5年来, 农民人均纯收入累计增加 2000多元,年均增收400多元,这也是历史上的首次。努力防止谷贱伤农 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中央不断加大惠农政策力度。近年 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的一系列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支农惠农政策, 初步形成了新时期支持和保护农业的政策体系。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 出,大幅度提高政府土地出让收益、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用于农业的 比例,一系列具体政策措施,带给农民“真金白银”的实惠。农产品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农民收入。今年将努力保持农 产品价格合理水平,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有效引导市场走势, 防止谷贱伤农。从今年新粮上市起,白小麦、红小麦、混合麦提高最 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0.87元、0.83元、0.83 元,提高幅度分别为 13%、15.3%、15.3%。稻谷最低收购价格水平也将作较大幅度提高。农业“四项补贴”(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臵补贴 和农资综合直补)已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今年将尽最大可能继 续增加农业补贴,预计将增加到 1200亿元左右,逐步完善补贴办法。 在水稻、小麦、玉米、棉花、东北大豆良种补贴全覆盖的基础上,扩 大油菜良种补贴范围,提高良种补贴标准,完善农资综合补贴机制。 今年国家将大幅增加农机具购臵补贴,总额达到 100 亿元,这是加快 农机化发展、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重大举措。据测算,可增加 农机工业销售产值约 635亿元。【延伸阅读】在加大农业补贴力度的同时,政府将着力搞好 农产品购销和调运,减免流通费用,完善利益分配机制,让农民从农产品价格上升、产品增值中得到更多实惠。非农产业拓宽渠道 促进农民就业创业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 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农民参与 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 培训。另外要积极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从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 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予以支持。在创业资金方面,鼓励和引导金 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推广力 度;农民工返乡创业属于政府贴息的项目要按照规定给予财政贴息, 帮助其解决创业资金困难。县域是促进农民就业的重要平台,要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的 支持力度,增强对农民就业增收的带动能力。科学规划产业发展,积 极引导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域转 移;加快小城镇发展,扩大县域发展自主权。【延伸阅读】近几年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在其纯收入中约占 40%, 当前外出农民工回流,使农村就业压力增大。今年要把促进农民就业 放到更加突出的位臵,最大限度拓展就业增收空间,扩大农业产业链、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容量。编者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 见作为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发布,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本 报记者近日就增加农民收入、解决“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 题作了深入的调研采访,综合业内人士和专家的看法,提出“农业产 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市民化”的求解对策。欢迎各界人士参加讨 论,对这一问题发表高见。上篇:农业产业化市场经济促进生产方式转变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中央“一 号文件”要求集中力量支持粮食主产区发展粮食产业,促进种粮农民 增加收入。许多专家评价,这是用市场经济的手段鼓励种粮积极性, 提高农业生产能力,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 化的重大举措。中国农学会副秘书长陈建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说,要 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就必须让农民能够通过种粮增收,关键则 在于提高种粮效益。但怎样才能使种粮效益提高呢?在对种粮实行补 贴和减免税等政策支持的同时,根本途径就是走农业产业化之路,实 现一升一降,即提升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实现这一升 一降并非易事。比如,提升生产效率要求按市场规律合理配臵生产要 素,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土地能否自由流转。中国的改革发端于农村,肇始于土地。以家庭联产承包责 任制为基本特征的农村改革,对中国农村发展、解决温饱问题以及四 分之一世纪的改革开放,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农村土地问题再次凸显,成为目前制约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核心问 题。只有建立完善的征地制度,实现土地可依法自由流转,才能保证运用市场机制对农业生产资料的合理配臵,使增加农民收入和提高生 产能力实现良性互动。对于土地的征用和流转问题,广东省海丰县梅星村村委会 主任徐生辉向记者介绍说,我国法律虽然明确规定只有公益性用地才 可由政府征用,但目前公益性用地和经营性用地在一些基层地区实际 上基本没有区分。这样一来,由于公益性征地的补偿标准很低,征地 范围被扩大后,农民在失地之后普遍得不到足够补偿;经营性用地通 过政府强制征用,农民得到的补偿也很少,这就违背了市场经济的规 则。一些地方的不合理征地既造成了耕地的流失,又影响了土地的合 理流转。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2月9日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指出,按照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征地制度的改革 主要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控制征地的规模。必须实行严格的土地利用 总体规划,实行严格的土地用途管制。一个是保障农民的权益,提高 补偿标准,改进分配办法,并且在征地时就必须解决好他们的生计问 题,包括他们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农业部部长杜青林特别强调,要把农民对承包土地的“五 权”落实到位。他提出,要赋予农民对承包土地的长期使用权;要保 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经营自主权;要尊重农民对承包土地的流转选择 权;要保证农民对承包土地的收益获得权;要保护农民对承包土地的 法定处分权。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王小映博士指出,只有真正将 农民对承包土地依法享有的各项权益落实到位,才能实现土地依法自 由流转。而在实现土地依法流转后,就有可能出现土地向种田大户集 中,形成专业化农业生产企业,走向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一部 分农民可利用流转金或补偿金进入二、三产业;一部分继续从事农业 生产的农民可进入农业企业,成为农业产业工人,甚至还可以拥有企 业股份。在大连金州,农民把自家的耕地全部以入股的形式承包给农业科技园区。按照协议,园区每年付给农民每亩2 0 0元的保底承 包金,再根据每年的园区农业企业实际效益分红。把土地以承包形式 自愿依法流转后,一部分农民可以进入园区的农业企业成为工人,每 月领取7 0 0多元的工资;而其他的农民则进入了二、三产业。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认为,实现农业产业化 发展除解决土地依法流转的问题外,还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金融支持 体系,一方面通过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和合理的农业补贴政策增加 农业投入,提高生产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农业保险、农产品期货等金 融工具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在这些问题上,我国目前的状况还不尽如 人意。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中国农业投资远远不能满足现 代化农业发展对资金的渴求。有关资料显示,截至2 0 0 3年6月, 全国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余额6 9 6 6亿元,占全部金融机构农业贷 款总额8 3. 8%,但农户贷款覆盖面仅为2 5%,多达3/4的农 户没有享受到农业贷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分析说,目前 我国农户的信贷需求往往规模小而分散,缺少抵押担保且季节性强。 因此建立具备工业化生产模式的农业企业,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形成 完善的农业金融体系,通过市场化手段建立农业企业信用机制和担保 机制,从而形成以民间投资为主体,国家财政性投资为引导,信贷资 金为支撑,外资、民资和资本市场资金等各类资金多元化投入的农业 投融资体系。有专家还特别强调提出,农业企业不应该也决不能过多依 赖国有资本投资,民营资本应成为农业企业外部投资的主要来源。随 着“一号文件”精神的贯彻落实,政策环境将为民资进入农业企业提 供巨大商机,民营资本大举进军农业的历史性机遇已经来临。据安徽省工商联最新统计资料显示,2 0 0 3年安徽省确 定的12 0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中,有5 7家是民营企业,占4 8%。 民营企业投资农业势头正劲。而收益预期也颇为看好。今年2月以来, 江西民营企业在湖南省投资兴建的牛牛乳业公司销售网点迅速扩大, 总订单达到2万余户,新增牛乳订户8000户;同时带动当地农户 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数千名青年农民成了企业的员工。“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为保 护种粮农民利益,要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对于农业补贴问题, 美中商业与贸易委员会主席麦芮恩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国际上农业 补贴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农业资金支持方式。但是在相当长一段时间以 来,中国对农业生产的补贴并没有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政府对农业 的补贴很大部分落在流通环节上,而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却得不 到资金支持。中国政府建立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是非常积极的 举措,尤其是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可以充分合理利用世 贸协定中的“绿箱”政策直接对农户进行补贴,而同时应尽快减少对 流通环节的补贴,因为这是与世贸规则相违背的,容易造成农产品贸 易的争端。对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有着直接和重要意义的农业保险体系在我国还相当脆弱。有调查表明,近2 1年来,农业保险累计保费 收入仅8 3亿元,而赔款支出就达7 0. 4亿元,2 0 0 2年更创下 新低,收入仅为3. 3亿元。农险市场的供求格局一直呈现出相反的 情况,一边是保险公司农业保险业务下降,另一边则是迫切需要保险 的农户无处投保。就保险公司不愿涉足农业险,人保财产农业保险部 王亚明向记者介绍说,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往往严重亏损,一般而 言,如果赔付率超过7 0%,保险公司就会出现经营亏损。而从19 82年到2002年的20年,该公司农业保险的赔付率是88。对此,美国南方保险基金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帕特里克提 出,中国有关部门应重组农险体系,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在立 法、税收、再保险和农业风险基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并完善农业再保 险机制。国际上的一些现行做法可资借鉴。比如,美国由联邦政府农 作物保险公司负责在中央建立再保险基金,负责向开展农作物保险的 保险人提供超额损失再保险,再保险责任按赔付率分段确定,这样既 向各私营农作物保险公司提供超额损失再保险,又使农作物保险公司的盈利水平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大连商品交易所总经理朱玉辰还提出通过期货市场来降 低农业生产风险。他说,期货市场具有风险转移功能,农产品生产易 受气候条件的影响,风险性强,通过期货合约,可以保证农业生产者 的利益,把价格风险交给市场资金承担。而通过农产品期货市场,可 以发现市场价格,促进全国统一价格的形成,为市场提供避险渠道。 朱玉辰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期货市场存在很大程度的缺位, 棉花、玉米等农产品期货品种还没有引入期货市场。随着粮价的全面 放开,加上农业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将为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发展和 作用的发挥提供新的契机。 接受采访的专家们指出,中央“一号文 件”的发布,对我国农业产业化是一个最大的契机。尽管还有不少难 题,但农业产业化这条路非走不可。中篇:农村城镇化生产方式的转变提升生存方式中央“一号文件”将开启农业发展的新时期,使中国农业走上产 业化之路。未来若干年,历史机遇将催生大批农业生产企业,而随着 农业生产实现企业化运营模式,农业产业链条将进一步延伸,在广大 农村形成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相关服务业 公司。而农村企业的大量出现,将促使原本分散的自然村落逐步结合 成为新的生产和生活群体,形成城镇,逐步实现农村人口在本地向城 镇人口转化。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这样两组数据:其一,我国农村低技能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伴随农业的 快速发展,农村产生大量富余劳动力。中科院国情研究中心主任胡鞍 钢研究提出,我国农村现有33亿农业劳动力,其中富余劳动力约 占1/2,大约1.6到1.7亿人。其二,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在继续扩大。199 7年农民的人均纯收入为2 0 9 0元,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 为5 16 0元,两者的收入差距为1:247; 2 0 0 3年农民的 人均收入为2 6 2 2元,城镇居民为8 5 0 0元,差距已扩大为1: 3.24。有关专家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这两组数据集中反映了目前 我国城乡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两大突出矛盾。一方面,城镇的发展需要 补充大量劳动力,但是相对农村为数巨大的富余劳动力来说,城镇的 吸纳能力显得相当有限,致使大量进城务工的农民游走在城市与农村 之间。另一方面,农村与城市间的收入差异越来越大,这使得农村与 城市的差别也随之增大。而解决矛盾的有效方法就是大力推进农业生 产的企业化运营,使农村的产业链从种植业向二、三产业延伸,形成 以农业生产企业为基础的各类农业加工企业和与农业相关的各类服 务企业,促进广大农村向城镇化的方向发展。据了解,在苏州、无锡等地农村,民间资本、工商资本和 外资大量投入农业企业。台湾永丰余纸业公司投资300万美元建起 了永丰余高科农场。江阴兴澄钢铁集团投资5000万元兴建的荷斯 坦奶业公司,带动农户发展了3万亩青玉米和牧草,农户每亩可有16 0 0元的收益,效益远高于传统种植业。据统计,江苏这样的农业 企业目前已有18万家,投资总额累计达18 6亿元。其中民间资 本占6 7%,工商资本占2 0%,外商资本占13%。随着农业生产 方式从传统模式向现代模式转变,苏南地区城镇化率已超过60。随着土地的可自由流转和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大量的农民 将从田间解放出来,不再直接从事农业生产,而是进入农产品加工、 深加工企业以及相关的服务性企业,有利于形成“农业企业农产品 加工企业农产品流通企业农业服务性企业”的农村新型产业结 构,而农村城镇化则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然结果。山东济南龙大集团董事长宫学斌认为,为适应农业规模生 产和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龙大集团作为农业企业自己办农 场,雇佣农民做工,相对于过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生产能力显著提 高。而农业生产的企业化经营则带动了农村城镇化。据了解,龙大集团旗下2 4家子公司形成的工业园区占地1 0 0 0多亩,周围的4个村庄,都包容在工业园内。因此,龙大工 业园也同时是一个独特的新型城镇。城镇的居民主要是农民为主的龙 大职工和家属,达16万人之多。而依托龙大集团的农业企业,许 多村民从事餐饮、商业、运输等第三产业。城镇的南北主道成了一条 名副其实的商业街,供排水系统、马路、公共设施、娱乐场所等都一 应俱全。中国农业机械流通协会副会长王广宁表示,近年来一些农 业产业化发展较快的地区,农民成立了农机专业化服务企业。这些企 业的农民经过职业培训后,集中使用农机为农户服务并收取费用。这 些具有不同专业化分工特点的农业企业和农业服务企业集中到一起, 就形成了具有一定产业结构的城镇。山东省长岛县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山东省长岛县原 来的海产捕捞业和养殖业都是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生产效率很难提 高。近几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长岛县出现了大量专业化、 规模化的企业。一些企业专门投资从事近海养殖;一些企业专门出租 出海渔船和捕捞设备;还有企业有意投资兴建风力发电站。农业产业 链的延伸使长岛县发展了独具特色的龙头农业企业和农业服务企业, 并通过企业优势互补聚合形成了一些集海产品养殖、捕捞、机械、旅 游等多种产业为一体的新兴城镇。美国得克萨斯州地区性农业企业发展中心主任洛克向记者 介绍说,得克萨斯州作为美国的主要产粮地区,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就 是按照农业产业化带动农村城市化的方式发展的。其间主要有两项政 策,一个是种植鼓励计划。农户耕种的土地越多,享受的各项补贴额 度就越大,相应的资金、保险的支持程度就越高。另一个是农业企业 促进计划。政府同时鼓励建设专业性强的农产品加工和深加工企业, 在得州从事农产品加工的企业同样可以在销售环节上享受一定的税 收优惠。在这两项政策的影响下,相当多的农户都将土地卖出,用获 得的钱投资兴办农业加工企业。而购买了别人土地的农户则通过大规 模的机械化耕作,降低了农产品生产的单位成本。最终,随着农业企 业种类和层次的增多,形成了一个个以产业链为纽带的城镇,并逐步融汇成为以农业为基础产业的城市群。专家指出,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城镇化,将改变农村居民 的生存方式,大大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从这个意义上说, “城镇化”与“产业化”相辅相成,共同构成解决“三农”问题的基 石。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首要任务 今天本报全文发表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是继2004 年以来, 中央连续第四年制定的指导“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这是党中 央全面分析农业农村形势,科学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与时俱 进做出的重大决策,既充分体现了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的要求,又与近几年来中央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一系列战 略部署一脉相承,反映了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是当前和今后一 个时期我们党指导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文件。近几年,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把“三 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的位臵,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政策措施, 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 任务,对新农村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更是提高了全党全社会对“三 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极大地调动了亿万农民的积极性,目前新农 村建设顺利推进,农业农村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是,从总体上 看,农业基础不牢、农业装备落后、农民增收困难、城乡经济社会发 展差距拉大的局面还没有根本改变。当前我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向现 代转变的关键时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农村工作,加快农业 增长方式转变,加快推进农业生产手段、生产方式和生产理念的现代 化,实现农业又好又快发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既 体现了持续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又进一步明确了新农村 建设的首要任务。无论是保障粮食安全,还是促进农民增收,无论是 应对国际竞争,还是持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解决农业的深层次问 题,都必须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使各地新农村建设更紧密地围绕农业 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增收这个中心,把大家的注意力引导到发展生 产上来。从强化国民经济基础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客观要求来看, 目前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从我国经济社会 发展的状况来看,我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有条件支持建设现代农 业。中央确定的发展现代农业的基本思路是: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 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 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 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 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 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 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根据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现代农业,要特别注意强化“五大支撑”:一是增加农业投入,加 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农业物质装备水平,强化发展现代农 业的基础设施支撑;二是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 成果转化,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科技创新支撑;三是开发农业多种功 能,建设完备产业体系,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支撑;四是培 育多元化、多层次的市场流通主体,构建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市场, 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市场体系支撑;五是大力培养新型农民,提高农 村劳动者素质,强化发展现代农业的人力资源支撑。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将贯穿新农村建 设和农业现代化的全过程。因此,必须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 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坚决防止脱离实际、好大喜功 和急于求成,确保现代农业建设稳步健康推进,努力走出一条有中国 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必须坚持以 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具体措施有如 下几点:一、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首 先要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基地和区域性农业科研中心,在机构设臵、人 员聘任和投资建设等方面实行新的运行机制;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技 研发中心,国家在财税、金融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扶持;改善农业 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加强农业高技术 研究,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尽快取得一批具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重大农业科技成果。其次把农业科研投入放在公共财政支 持的优先位臵,提高农业科技在国家科技投入中的比重;继续安排农 业技成果转化资金和国外先进农业技术引进资金。第三要加快农业技 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积极探索对公益性职能与经营性服务实行分 类管理的办法,完善农技推广的社会化服务机制。第四要深入实施农 业科技入户工程,扩大重大农业技术推广项目专项补贴规模;鼓励各 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多元化的农技推广服务;大力推进农业 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 械化作业水平。二、在农村建设现代流通体系。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 改造,促进入市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鼓励商贸企业、邮 政系统和其他各类投资主体通过新建、兼并、联合、加盟等方式,在 农村发展现代流通业。积极发展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和消费品连锁 经营,改善农村市场环境。培育和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加快农业标 准化工作,健全检验检测体系,进一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广 泛开展联合、合作经营,加快现代经营网络建设,为农产品流通和农 民生产生活资料供应提供服务。2006 年要完善全国鲜活农产品“绿 色通道”网络,实现省际互通。三、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是保持国民经济 平稳较快增长和考试,大收集整理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立 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方针,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种粮 收益,不断提高生产能力,适度利用国际市场,积极保持供求平衡。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农民的土 地承包经营权。加快建设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产业带,稳定粮 食播种面积,不断提高粮食单产、品质和生产效益。坚持和完善重点 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持合理的粮价水平,加强农业生产资料 价格调控,保护种粮农民利益。四、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高产、 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建设优势 农产品产业带,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保护 农产品知名品牌,培育壮大主导产业。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 园艺、畜牧、水产等优势农产品出口,加强农产品对外贸易磋商,提 高我国农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的能力。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 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 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民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更多的实惠。各 级财政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并可通 过龙头企业资助农户参加农业保险。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 业合作经济组织,加快立法进程,加大扶持力度,建立有利于农民合 作经济组织发展的信贷、财税和登记等制度。五、加快发展循环农业。要大力开发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农业 技术,重点推广废弃物综合利用技术、相关产业链接技术和可再生能 源开发利用技术。制定相应的财税鼓励政策,组织实施生物质工程, 推广秸秆气化、固化成型、发电、养畜等技术,开发生物质能源和生 物基材料,培育生物质产业。积极发展节地、节水、节肥、节药、节 种的节约型农业,鼓励生产和使用节电、节油农业机械和农产品加工 设备,努力提高农业投入品的利用效率。加大力度防治农业面源污染。用法律保驾农业投入我国从 2004年左右开始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先后出台 了很多支农政策。如取消了实行几千年的农业税,出台了粮食直接补 贴、农机补贴、良种补贴等政策,极大地改善了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尽管如此,按照经合组织的 PSE值来看,我国对农业生产者的PSE值也刚刚从负值接近于0。也 就是说,我们原来不仅没有给农民补贴,反而从他们那里抽取了很多 税费,现在虽然有了很大改变,但实际上与发达国家甚至一些发展中 国家相比,投入还远远不够。在这样的前提下,加大对农业的投入, 尽快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就显得非常 迫切和必要了。完善国家农业投入法律法规体系,硬化农业投入的约束机制将较 好地改善我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发达国家农业的投入之所以 能够稳定而可靠,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农业投入是以法制化作为保 证的,这使得农业投入不受时间和外界其他因素的干扰和影响,能够 得到稳定和持续的供给。而我国对农业的投资还没有法可依,大收集 整理制化的管理方法,随意性较强。因此,应尽快以农业法为基 础制定农业投资法,在法律中明确各级政府在农业方面的事权和 财权,明确农业投资的方向和领域,并要求各级政府严格按照职责对 农业进行投入。建立农业建设发展基金,形成多元化的农业投入格局。从土地出 让金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作为农业建设基金的来源之一,这是增加 农业投入的一条现实可行的渠道。目前国家虽然已经要求土地出让金 纯收益用于农业的比重不低于 15,但在实际执行中并没有得到很 好的落实。要把这部分资金集中到中央,并在法律或政策上进一步加 以明确,确保落实到位。同时建立和完善多元化农业投入体制。完善信贷体系,逐步增加农业信贷规模;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制 度,推进农业保险的发展;采用政府财政补助、财政贴息、税收和贷 款优惠等方式,引导各种经济成份投资农业,鼓励和扶持各类工商企 业进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积极引导农民以多种形式参与农业基 本建设的投资和经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