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孔乙己》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2440960 上传时间:2022-06-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孔乙己》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孔乙己》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苏省丹阳市云阳学校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6课《孔乙己》教学案(无答案)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乙己 【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认识中国病态社会的冷酷和科举制度的腐朽。2情智目标:感情目标:了解作者对腐朽的封建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认识目标:(1)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2)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教学时间】(2学时)【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过程】(一) 互阅作业(多媒体投影答案,学生互阅)小说是一种文学体裁,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1. 小说的三要素是 、 和 。2. 小说的故事情节可分为 、 、 和 四个部分。3.小说的环境主要包括 和 。(二)感情调节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科举考试一直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读书人有一个渐进及远的目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正式这些读书人的真实写照,在这条路上,很多人为此耗费了大半辈子的精力,只熬得两鬓斑白,到头来还是梦一场,我们今天要讲述的故事的主人公“孔乙己”就是这样一位悲剧性的人物。介绍作者:鲁迅,原名,字豫才,现代_、,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作品有小说集_,散文集_,散文诗集_。写作背景:孔乙己写于1918年冬天,最初发表于1919年4月新青年,后收入小说集呐喊。这是鲁迅创作的第二篇白话小说,也是他继狂人日记之后的又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关于封建科举制度:封建科举制度是隋朝以后封建王朝用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戊戌变法前,全国每年有100多万读书人,参加考选“秀才”,只有百分之一入选;三年一考的“举人”,入选者只有千分之一;三年一考的“进士”,入选者只有万分之一。许多读书人老死科场,利欲熏心,精神畸形,成了科举的奴隶,成了科举制度的受害者。(三)自学互帮自学内容一:朗读课文,理清脉络自学方法:1. 朗读课文2.课文是从第几小节开始写孔乙己的?写孔乙己的遭遇之前作者主要写了什么?3.剩下写孔乙己的遭遇的段落可以按照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分为几个部分,主要写什么内容?自学内容二: 探究第一部分自学方法:1开头三段先说酒店的大概情况,写出孔乙己生活在怎样一个社会环境?作者描写社会环境:、把“短衣帮”与“穿长衫”的喝酒形象作对比,突出了贫富悬殊、等级森严的社会现实。、从“我”职务的变换,可以窥见掌柜冷酷势利的一面。、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什么好声气:冷酷的酒店氛围,以小见大,更见世态炎凉。2前段的描写与叙述,对于孔乙己的出场有何作用?揭示了孔乙己不幸的社会根源3、小说写“我”这个12岁的小伙计有什么作用?“我”12岁的酒店小伙计是孔乙己命运的见证人。小说都是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写,用第一人称可以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可以使故事情节集中,内容简要;可以表现周围人对孔乙己的态度,连12岁的小伙计都鄙视孔乙己,更能说明这个社会对不幸者的冷漠,使作品更增加了悲凉的意味。自学内容三: 探究开端和发展部分自学方法:1这一层主要写了孔乙己哪四个生活片段?请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 (1)酒客揭短,取笑孔乙己偷东西(第四段) (2)酒客嘲笑孔乙己没有“进学”。(第六段) (3)孔乙己教小伙计识字。(第七段) (4)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第八段)2在书中划出这个部分描写孔乙己肖像、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并说说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肖像 “身材很高大”,表明他体质好,有力气,原本具有谋生的条件; “青白脸色”,说明他过着半饥半饱的生活,也是不肯劳动的结果; “皱纹间常夹些伤痕”,表明他饱受生活折磨,常遭欺凌侮辱; “皱纹”、“花白胡子”点明他已经衰老,精神萎靡颓唐,正是风烛残年。 “穿的虽是长衫,可是又脏又破,似乎十多年没有补,也没有洗”,“破”,表明他穷困不堪;“脏”,表明他四体不勤,懒得出奇。孔乙己总要穿着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说明他死要面子,不肯脱下这作为读书人身份的标志。 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站着喝酒”表明他生活贫困,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和“短衣帮”一样。 “穿长衫”则含蓄地说明他硬摆“读书人”的架子,思想上羡慕上层阶级,轻视劳动人民,不愿与“短衣帮”为伍。 刻画了他与众不同的特殊身份和性格特征,预示了他的悲剧命运。他喝酒方式和衣着的矛盾,正反映了他经济地位和思想意识的矛盾。“惟一”说明他和酒店的上层和下层人都有距离,身份很特殊。 动作 1、 “排出九文大钱” “排”表示他对酒店分文不少,自己是规矩人,同时在“短衣帮”面前炫耀一下,以遮掩自己被嘲笑的窘态。这就写出此时此地孔乙己内心的几分炫耀,也显示出他诚实而又迂腐的性格。 2、“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 一个“罩”字,写出了孔乙己生怕孩子还要吃他的豆时的慌张,反映他善良、诚恳、迂腐的性格。 语言 1、“他对人说话,总是满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 反映他受封建教育毒害之深。 2、“窃书不能算偷” 反映了他虽不争气却尚知羞耻,而遮羞又显得荒谬可笑。 3、“多乎哉?不多也” 反映了孔乙己的迂腐可笑。 神态 1.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 这段话生动传神地描绘出想做清白的人又做不成,遭受众人一次比一次尖刻的取笑,处境十分难堪的孔乙己,深感气恼和羞耻,想再作一次争辩又有些慌乱心虚时的神态。 2. 他“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罩上了一层灰色” 可见击中了他的要害。3第九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1.深刻说明孔乙己在人们心目中没有地位,是个可有可无、可笑可怜的多余人。 2.结构上承上启下。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承接上文 “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暗示了孔乙己无人关心,很自然引起下文,把清洁推向高潮。(四)、练习1。给括号前的字注音阔绰( ) 羼( )酒 间( )或 附和( )蘸( ) 打折( )腿 门槛( ) 咸亨( )酒店(五)作业最小作业量同步相应内容云阳学校 八 年级 语文 指导教学书课题:孔乙己【教学目标】1道德目标:认识中国病态社会的冷酷和科举制度的腐朽。2情智目标:感情目标:了解作者对腐朽的封建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揭露和批判。认识目标:(1)体会小说环境描写的作用。(2)探究小说人物的性格特征,体会孔乙己形象的思想意义。【教学时间】(2学时)【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过程】(一) 互阅作业(二)感情调节通过昨天的学习一个可笑又可怜的孔乙己展现在了我们的面前,他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他的结局又是怎样的呢?我们今天继续探究。(三)自学互帮自学内容一:探究高潮和结局部分自学方法:1 划出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与文中第一次出场在肖像、动作、语言方面有什么变化?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肖像:“盘着两腿”,孔乙己被丁举人打折了腿,“身材很高大”的孔乙己成了半截人,连“站着喝酒”也不可能了,只能盘着断腿。穿“破夹袄”。动作:(1)“摸”,写出动作的迟钝,“四文大钱”藏放严实,从侧面介绍这钱来之不易,孔乙己的进一步穷困、肉体受摧残之深。(2)用手“走”,照应上文“打折了腿”,反映了孔乙己的遭遇的悲惨;也说明孔乙己好喝(酒)成性,即使腿断了,还要用手“走”来买酒喝。封建教育就是这样毒害了无数个读书人语言:在孔乙己处于生活末路的时候,掌柜和酒客们仍以取笑为乐。而孔乙己对于别人的取笑,“这回却不十分分辩,单说了一句不要取笑!”由于精神和肉体遭受严重的摧残,已无法再“之乎者也”地摆架子,只是敷衍一句,以下更是低声恳求,“跌断,跌,跌”(省略号的作用:表示心情的矛盾)分明是封建统治者残害了他,他却还要口口声声辩解说是“跌断”,这揭示了孔乙己痛苦、懊丧、酷爱面子的复杂的内心世界。封建科举制度无情地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然而,他麻木不仁,至死不悟,始终不明白他穷困落魄终生的原因,这正是他性格中最可悲的东西。2你是如何理解“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这句话的含义的?“大约”表估计、推测, 因为没有人说起这件事,没有确凿的证据。而根据 “到现在终于没有见”这样的情况估计,选用“的确死了”表示推测的可靠。小说以这一含蓄语句作结尾,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孔乙己的悲惨结局,思索造成悲剧的社会根源,言虽尽而意无穷。自学内容二: 探究主题自学方法:1划出课文几次写到的笑,想一想各有什么不同的含义?第一次,写“掌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这里突出“笑”字,既造成悬念,又笼住全文。冷酷的氛围中突出“笑”,这种“笑”带着冷酷的意味。第二次是孔乙己第一次出场,酒客们拿孔乙己的伤疤来取笑就是拿孔乙己的不幸和痛苦来取乐,勾画出这些人麻木冷漠的嘴脸,笑声里蕴蓄着悲凉的意味。酒客们还取笑孔乙己偷书,孔乙己自欺欺人的辩驳更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第三次是酒客们取笑孔乙己“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孔乙己颓唐不安的模样和之乎者也的听不懂的话又引起众人的哄笑。文章着力渲染哄笑的声浪和快活的空气,笑声迭起,悲凉的意味也就更浓。第四次是孔乙己分茴香豆给孩子们吃,在年幼无知的孩子的面前才能得意忘形的乐一乐,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分豆的动作和语言将孔乙己迂腐可笑得穷酸尽相。而孩子们的笑则是天真无邪的笑。第五次是孔乙己第二次出场,孔乙己被打折了腿,已经不成样子了,然而掌柜仍然同平常一样取笑孔乙己。这种笑声越发显得悲凉,毫无人性,当时社会人跟人冷漠无情。2. 孔乙己是一幕悲剧,然而全文没有一个“悲”字出现,贯穿全文的一个“笑”字,作者这样安排线索用意何在?小说以“我”为见证人,以“笑”为线索,孔乙己在笑声中出场,在笑声中活动,在笑声中走向死亡。 这哄笑是麻木的笑,这使孔乙己的悲剧更笼上一层令人窒息的悲凉的意味。一面是悲惨的遭遇和伤痛,另一面不是同情和眼泪,而是无聊的逗笑和取乐,以笑衬悲,更令人悲哀,表示孔乙己的悲剧不是个人的悲剧,而是社会的悲剧,作品反封建的意义就更加深刻了。3。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有哪些?(1)根本原因: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2)社会原因:贫富悬殊,阶级对立,人际关系的冷漠势利。(3)直接原因:因为偷窃而遭到丁举人的毒打。(4)自身原因:好喝懒做,鄙视劳动。这篇小说,通过对孔乙己后半生几个生活片断的描述,成功地塑造了封建末期倍受科举制度摧残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形象,控诉了封建制度的罪恶,揭示了国民冷漠、麻木的精神状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自学内容三: 探究主题自学方法:1小说巧妙运用对比手法,请找一找小说中的几组对比,体会一下各组对比的作用。1.孔乙己“第一次”与“最后一次”出场的对比描写。凸现孔乙己的死要面子、怕人嘲笑、迂腐不堪、自欺欺人的性格。表现封建制度无情地摧残了他的肉体和灵魂,他却麻木不仁、至死不悟。2.科举考试的失败者与获胜者的对比描写。揭示了孔乙己的悲剧是由封建科举制度造成的 。3.邻舍孩子与大人对待孔乙己的不同态度的对比描写。揭示封建文化教育使人们逐渐丧失良知和仁爱而变得冷漠无情。(四)、练习小说的结尾并没有明确交代孔乙己的死去,你认为孔乙己死了没有?请展开想像,写下来。(五)作业最小作业量 展开想象,补写小说结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