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习题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11872015 上传时间:2022-06-21 格式:DOC 页数:198 大小:6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史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8页
中国古代史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8页
中国古代史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8页
亲,该文档总共19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Four short words sum up what has lifted most successful individuals above the crowd: a little bit more.-author-date中国古代史习题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制度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紫禁城坐落在北京城南北中轴线上。其中太和殿是中轴线上最高大的建筑,皇帝即位婚礼生日命将出征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等重大活动都在此举行。这样的建筑理念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天人合一 B建筑功能齐全 C皇权至上 D国家大一统1 C题目中描述的现象是皇权至上的其中一个表现。2中国古代有一个统一王朝,它最先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了郡县制,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政治模式。据此判断,这个王朝是A西周 B秦朝C东汉D明朝2B3“齐人”“鲁人”“楚人”的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三省六部3C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行政区划为籍贯与郡县指有关,“齐人”等与分封制有关。4秦和西汉前期,丞相为“百官之长”,其主要职责是A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B对重大军政事务作出决定 C处理朝廷各种日常军政事务 D代表皇帝监督百官4A5“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根据这一规定最有资格继承王位的人是子女称谓生母的身份A 大姐(25岁)B 三哥(15岁)妻(正室)C 大哥(24岁)大妾D二哥(22岁)小妾5B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嫡长子是指正妻所生的大儿子。6赢政统一全国后,称“皇帝”,自称“朕”,命令称“制”或“诏”,印称“玺”。以上材料说明A赢政功绩极大 B皇权至高无上 C赢政决心效法先王 D实行礼制6B7秦朝李斯推行郡县制的主张被称为“千古创论”。郡县制A始于秦朝的建立 B终于汉初分封王国 C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便于扩大秦国版图7C 8秦始皇本纪载:“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日: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赢政称霸的需要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 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8A首先排除B,名号的确立是在嬴政称霸之后。C、D是改名号的表面原因,A是主要原因,最贴合题意。9明代王夫之说:“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勿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制“勿能改”的主要原因是A符合中央集权需要 B二千年惯性使然 C符合地方发展需要 D古今上下皆安之9A实行政治制度需要与国情结合,郡县制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稳定,符合中国国情。10史载: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个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对于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A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皇帝用提升梁王子孙爵位的方法来削弱封国势力C皇帝加强位于边境的梁国的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D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得到发展10B本题考查学生对推恩令的理解能力。见“考点三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解析】“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条11下列各项中,分割宰相军权的官职是A秦朝的御史大夫 B汉朝的刺史 C唐朝的节度使 D宋朝的枢密使11D宋朝宰相权被一分为三,宰相仅保留行政权,财权归三司掌管。12为解决唐朝后期以来国家割据分裂问题,宋初采取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下不属于措施积极作用的是A铲除藩镇割据的社会基础 B利于各级政府部门提高工作效率 C利于经济发展 D利于社会安定12B见“考点三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点解析】“对宋初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条。13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 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13B见“考点四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中的【考点解析】“全面认识三省六部制”条。14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部(州),置刺史。当时刺史是A州级地方行政官员 B州级地方监察官员 C具有行政职能的监察官员 D朝廷派出监察地方的官员14D15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唐初三省的职能是 A尚书省和中书省决策,门下省执行B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和尚书省执行 C门下省决策,中书省和尚书省执行D中书省和门下省决策,尚书省执行15D16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16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内阁设立的背景的理解。朱元璋废丞相后设置大学士帮助处理朝政。17墨子告子 载:“诸侯朝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段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A春秋时期诸侯争霸 B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C西周初分封制 D 西周末王室衰微17C朝贡天子是分封诸侯的义务之一。18从明朝的内阁到清朝军机处的设立,不能反映的是A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中国古代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皇权取得了最终胜利 D中国封建制度日趋衰落18A内阁与军机处都是强化专制皇权的措施,一脉相承,根本没有发生根本变化。19为保证君权独尊,唐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以尚书台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 B起用布衣为相,近臣参与军国大事C三省分工明确,相权一分为三 D诸六部大政,咸共平章19C20朱熹说:“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说明宋朝A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B地方政府进一步收回财权C政治和理学思想紧密结合 D藩镇割据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20A212008年5月10日,胡锦涛主席访问了日本奈良的唐招提寺。该寺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当初是为从唐朝来的鉴真和尚建的道场。以下研究鉴真东渡历史的方法和途径中最不可靠的是A查阅历史文献B参观唐招提寺 C咨询专家学者 D观看故事片鉴真东渡21D本题考查学生使用史料研究历史的能力。这几种资料中,最不可靠的就是故事片,历史文献属于二手资料,唐招提寺是实物,专家学者著作比较严谨。23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曾出现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等机构。它反映的趋势是不断强化A专制皇权 B中央集权 C检察权力 D对农民的控制23A注意区别专制皇权强化的措施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25 以下措施中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的有殿阁大学士的设置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军机处的设立枢密院的设立A B C D25B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问题的能力。三省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军机处简化了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26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御史大夫 通判 御史台 军机处A B C D26A 27反映我国君主专制制度发展趋势的排列是 参知政事的设置 丞相制度的废除 军机处的设立 三省六部制的创立A B C D27 D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在宋朝,在明朝,在清朝,在隋唐。28下列各图反映的重大历史活动,哪些是专制决策的结果长城 大运河 十三行票号A B C D28A票号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不是专制制度的产物。长城、运河、十三行是专制制度的产物,其中十三行是清朝设立的管理外贸的机构。29“撇开道德方面的考虑,秦只维持了那么短的时间,也是一件好事。不寻常的是尽管昙花一现,它却成功地把一套国家官僚机器的制度传给了它的政治继任者。”这套制度包括:行省制度 皇帝制 郡县制 三公九卿制A B C D29B见“考点二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中的【考点解析】“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条。30右图为1863年拍摄的清代醇郡王奕譞的照片。该影像拍摄于奕譞管理神机营时的北京南苑军营,这是迄今保存奕譞年轻时唯一的一张照片。“奕譞身挂大腰刀,神采奕奕,年轻潇洒,风度翩翩,是典型的清代武官派头”;也是清宫廷秘藏最早的照片。这幅照片可以作为历史见证直接用于研究研究清朝禁卫军史 研究我国近代摄影史 清代中央政治制度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史A B C D. 30A神机营属于中央军事机构,所以可以用于研究清代中央政治制度。二、非选择题(3题,共40分)31(18分) 2005年10月19日,国务院发表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指出: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史说明,世界上并不存在惟一的普遍适用的和绝对的民主模式。自古以来,各国政治发展史中都出现过典型的各具特色的政治模式,读下面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图一 唐朝政府机构示意图图二 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示意图 (1)据图一,指出唐朝“三省六部”中三省的职能各是什么?三省六部制度具有什么特点?(6分)(2)据图二,指出美国联邦政府机构的运行机制是什么?这一机制源自于什么理论?(4分) (3)中国古代和美国近代历史上的这两种政治模式在形式上有何共性?本质上相同吗?请说明判断的理由。(8分) 32(12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75年在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竹简,第一次提供了自秦孝公至秦始皇时期陆续修成的秦律的部分内容律文中对农田水利山林保护牛马饲养国家粮食的贮存发放货币流通市场管理工程兴建徭役征发刑徒监管官吏任免军爵赏赐等各方面,都有许多严格具体的规定秦律规定“盗徙封,赎耐”,即私自移动田界,要判处耐罪,可赎。严禁对私有土地的侵犯“盗”采别人桑叶不满一钱者,也要判处30天劳役。律文中所见到的刑名计有斩首磔(断裂肢体)弃市斩左趾鋈(钛足)黥(割鼻)城旦舂(男子输边筑城,女子舂米,均为四年以上徒刑)等。 摘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在田律徭律工律工人程金布律关市律等律中,对劳动人民缴纳田税赋税服徭役以及手工业生产和商业贸易活动都有明确规定和限制,违反者处以严厉的刑罚秦法对“宦大夫”等地主阶级“隶臣妾”等被压迫阶级的身份地位以及户籍等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任意变更。 摘自林明剑秦史稿 材料三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以秦律为基础,参照六国律,制定了全境通行的法律。秦律经过汉朝的损益,成为唐以前历代法律的蓝本。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秦汉史 材料四 至于秦始皇,兼吞战国,遂毁先王之法,灭礼谊之官,专任刑罚,躬操文墨,昼断狱,夜理书,自程决事,日县石之一。而*邪并生,赭衣(指刑徒)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 摘自汉书刑法志 回答: (1)根据材料,归纳秦律在社会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具体职能。 (2)根据材料,概括秦律的特点。 (3)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秦律颁布的实质和作用。 33(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时期代表人物命运秦国吕不韦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材料二: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丞相地位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时期职位所享有权力范围明代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清代军机大臣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材料三: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在其论法的精神一书中曾这样评价当时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国政府只有在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是管理家政。中国的专制主义,用自己的锁链武装了自己,而变得更为凶暴。”“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请回答:(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材料四: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请回答:(2)请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大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4分)(3)你同意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当时中国君主专制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第二单元 古代中国的经济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远古时期,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A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B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C原始农业的出现 D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1C 从“制耒耜,教民农作”可以看出是制造生产工具,进行种植,排除A、B两项。同时由于耒耜是春秋战国之前的生产工具,水平较低,不具备产生小农经济的条件,排除D项。2“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火耕 B刀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2D 此题由一首学生非常熟悉的古诗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掌握程度。由语文知识可知该诗是唐朝诗人李绅作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故本题答案为D。3有关十二生肖说法正确的是 古人用动物与公历纪年相配 以一种动物作为当年出生者的生肖属相 都是和古代农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动物 这种生肖纪年是中国古代农业文明的产物A B C D3B 题中的项符合十二生肖的内容。项错在“公历”,应该是“农历”,项被排除。4有关我国古代原始农业产生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东亚大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 生产工具的发明 先民创造性的劳动 自耕农的贡献A B C D4C 题中的项说明了原始农业产生的原因。项是错误的,因为自耕农出现在春秋时期。5周文王曾告诫告诫儿子武王说:“山林非时不升斧,以成草木这长;川泽非时不入网罟,以成鱼鳖之长;不麛不卵,以成鸟兽之长。”这表明商周时期人们A劳动工具的落后 B仍处于渔猎生活 C采用了言传身教方式教育下一代 D懂得不过度开发自然5D 非时不斧,非时不网,说明商时人们懂得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反对过度开采6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土地制度的变化 C手工业的进步 D赋税制度的变化6A “刀耕火种”是中国原始社会的耕作方式,而铁犁牛耕是春秋战国以后的耕作方式,因此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的是耕作方式的进步。7诗经是一部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其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的是A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B井田制趋于瓦解 C小农经济发展完善 D土地兼并严重7B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至春秋中叶的诗歌。题目中的诗句体现的是从公田到私田的转变,B项中的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度,故选B。8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最能从根本上反映春秋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A公田转化为私田 B分封制崩溃 C铁器和牛耕的使用 D周王室的衰弱8A 本题属于最佳选择题。春秋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公田转化为私田是由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向封建土地私有制转变的表现,所以,这一变化是与当时社会发展的趋势相一致的。其他三项都不能直接体现这一趋势。9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A促进井田制瓦解 B导致地主阶级兴起 C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9C 由于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现了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剥削方式,从而瓦解了周王室的奴隶制统治,而不是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10“画野分民乱井田,百王礼乐散寒烟”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井田制瓦解,分封制遭 B按军功赐田授爵,废除奴隶主特权C新的赋税制度动摇奴隶制基础 D铁农具导致私田大量开垦10C 题干中的两句话是井田制的瓦解,分封制的遭破坏,反映的本质就是奴隶制的瓦解。1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都反映了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 D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11D 本题属于理论与概念选择题。“相地而衰征”和“初税亩”都实行按田亩纳税,目的是改变贵族精心经营私田,而荒废公田(井田)的状况。但这实际上是承认了私田主人对私田占有的合法性,从而促使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向私有制转变。土地是最主要的资料,而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是生产关系的重要方面,所以说,这两种赋税制度的调整,实质上是在调整生产关系。12有关井田制瓦解的叙述正确的有 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私田”成为使用者的私有土地 贵族之间争夺田地的现象各诸侯国的税制改革A B C D12A 题中的项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井田制的瓦解。13杜甫在忆昔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其中对“公私仓禀俱丰实”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诗人夸大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B诗句准确反映了当时粮食高产C诗句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安定 D诗句反映国富民强13A 分析公仓的丰实是靠剥削百姓而获得的,所以当时百姓仍受相当重的剥削,不可能公私仓禀“俱”丰实,明显有溢美之辞。14为促进经济发展,中国古代统治者对生产关系的调整主要是A改革官制,强化君主专制 B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C改革赋税制度 D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14C 本题属于理论与概念选择题。 生产关系是指生产过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主要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产品分配形式两个方面,所以,看生产关系是否变化要从这两方面入手。赋税制度改革是对社会产品分配的调整,所以,任何赋税制度的变化都是调整生产关系。15墨子说:“今也,农夫之所以早出暮入,强(尽力)乎耕稼时艺,多聚菽粟而不敢倦者,何也?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强必饱,不强必饥。故不敢怠倦”。上述材料表明战国时期A各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 B农民积极性大提高C战乱导致农业生产的破坏 D农民遭受残酷剥削15B 本题属于材料选择题和概念选择题。明确战国时期这一时间概念对解题很重要,材料的意思是说农民从事农业生产,早出晚归,是由于他们的劳动与他们的生存状况有着直接关系。再联想到战国时期,封建生产关系的确立,便可断定应选B项。16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社会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其中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铁农具的使用 牛耕的使用 水利灌溉事业的发展 封建制度的确立A B C D16A 本题属于综合分析选择题。三项在教材中有明确的表述,关键是第四项是否对社会经济发展有推动作用,按照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的原理,应该是正确的。可联想到商鞅变法“废井田,开阡陌”的内容,予以确认。17下列属于我国封建社会存在的土地所有制形态的是 井田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 自耕农土地所有制 君主私有土地均田制A B C D17D 本题的关键词为“封建社会”,井田制是商周的土地制度,不符合要求,均田制是封建社会土地国有制的一种形式,其他几种都属于封建社会土地私有制的形态。18明朝后期,土地高度集中,太湖流域90的土地都在官僚和地主手中,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太湖流域是农业中心 B统治者“不抑兼并” C明朝中后期政治腐败 D土地私有制的发展18D 题干表述的是明朝后期土地兼并的现象,而土地兼并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产生和发展。19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叙述,正确的是A井田制出现于西周,完全废除于春秋B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取决于铁器牛耕的使用推广和地主阶级的变法C春秋时期中国形成比较完备的封建土地私有制D孝文帝推行均田制,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受田者的土地所有权19B 井田制废除于战国商鞅变法。故可以排除A、C两项,而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只是使受田者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实际仍是国有。20下列有关租佃农民的说法正确的是 土地兼并的结果 无地和少地农民 靠租种地主的土地为生 经济非常脆弱A B C D20B 题干中的项符合题意,项与租佃农民无关,而是自耕农的经济特点。21读明代内阁大学士籍贯分布表南方北方南直浙江福建四川广西贵州江西湖广广东云南北直山东山西河南陕西2726119202212501713511211448该表所能反映的是A南方担任过内阁大学士的人大大超过北方B南方科举考试推行得好,因而通过考试进入朝廷当官的人就多C说明明代时中国的文化重心在南方D说明南方人比北方人更热衷于当官21C 通过明朝南北方人口内阁大学士数量的对比情况看,南方远远超过了北方,由此判断文化重心在南方。22国语齐语:“昔圣王之处士也,使就闲燕;处工,就官府;处商,就市井;处农,就田野。”这则材料反映的我国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是A官营手工业 B家庭手工业 C民营手工业 D官营和民营合并的手工业22A “昔圣王”是指先前的西周时代。材料强调的是在西周时期,士农工商四民分业定居,各有居处,不相往来。“处工,就官府”是指工商食官,反映的是官营手工业的经营形态。23 “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往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飞。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此材料描述的是A丝织业 B制瓷业 C冶铸业 D造纸业23A 由材料中的“采桑”“蚕”“黄丝”可知描写的是丝织业。24中国的陶瓷制作技术不断进步,以下我国陶瓷品种出现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珐琅彩 五彩瓷 青花瓷 白瓷 青瓷A B C D24B 东汉晚期,制出成熟的青瓷;北朝时烧制出白瓷;元代烧成了著名的青花;明代创造了斗彩;清代创造了珐琅彩。25“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辨其真伪轻重。”这主要说的是A唐朝通过有效管理促进城市商业发展 B唐朝商品经济发达C唐朝城市商业发展 D唐朝对“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25A 材料的意思是长安和洛阳两京诸市署,各置主管官员“令”一人,品级为六品上,副职二人,品级为正八品上。他们的职责是管理商品交易,负责度量器物,分辨商品的真伪和轻重。由此可知A符合题意。26据汉书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 “重农抑商”政策 海禁政策 闭关锁国政策 地主阶级的剥削A B C D26D 材料的意思是“现在的法律贬低商人,但是,商人却非常富贵;现在的法律抬高农民,但是农民却极其贫困”。中国古代统治者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致使商人的社会地位非常低下,但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人不可避免地致富了,这是历史的必然,正确;长期以来,中国社会依附于土地的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统治阶级是地主阶级的代表,而地主是靠剥削农民而生存的,名义上农民的政治地位被“抬高”,事实上却处于社会的底层,极其贫困,正确。27下列文献记载中,能够反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B“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C“恶金(指铁)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 D“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 27AC C反映项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铁农具,说明了生产力得到巨大的发展,这是促进从公田到私田、集体耕作到个体农耕的决定性因素。A是从政治角度说明奴隶社会的分封制的瓦解。B、D主要指的原始农业阶段。28据估计,宋代耕地面积为5.6亿亩,明代增加到8.5亿亩,清代又增至1112亿亩。其中,新增耕地中,不少是“瘠卤沙冈”、“陡绝之地”。下列属于明清时期“瘠卤沙冈”“陡绝之地” 成为耕地的重要条件有A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 B人口增多C高产农作物甘薯、玉米的引进和推广 D明代发明的曲辕犁适应不同土壤的耕作28BC 在古代生产力水平不高情况下,人多力量大,人口增多是征服“瘠卤沙冈”、“陡绝之地”重要条件;另外明清时期,我国从美洲引进甘薯、玉米等高产作物,这些作物对耕地的条件要求差,在很贫瘠的土地上也能生长。29据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午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这说明了A唐朝时的市有时间限制 B唐朝时市坊分立 C唐朝时对市进行严格的管理 D唐朝时期商业繁荣29AC 注意材料的出处,是描述唐朝商业的情况,“日中而市,日落而息”,对商业从时间和地点上严格限制,而BD两项无法从材料中反映出来。30明朝中期以后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形式有A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全国 B官营手工业采用雇募制 C苏州丝织业的“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D景德镇制瓷业雇佣临时工按日发工资30CD 租佃制属于农业的封建剥削关系;资本主义萌芽是指在私营手工业生产中以盈利为目的、存在雇佣关系的商品生产,故AB错误。二非选择题(3题,共40分)31(13分)以下是古代关于农工商关系的一些观点言论,阅读材料后,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宋人陈亮说:“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材料二:清雍正帝:“我国家休养生息,数十年来,户口日繁,而土地止有此数,非率天下农民竭力耕耘,兼收倍获,欲家室盈宁,必不可得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今若于器用服玩,争尚华巧,必将多用工匠。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材料三:明末思想家黄宗羲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想要的),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指流通),盖皆本也。”回答:(l)结合两宋史实,简要说明并评述陈亮的观点。(3分)(2)清雍正帝在农工商的关系上持何种观点?他持此观点的根据是什么?(3分)(3)结合时代背景评述黄宗羲的观点。同是明清之际,雍正帝和黄宗羲为何在同一问题上有正好相反的看法。(7分)32(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永乐二年(1404)正月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栽海舡(注:舡即船),交通外国,因而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卷二十七材料二: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颁布“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四十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嘹望,违者死无赦。台湾外记卷十二 材料三:夷货非衣食所急,何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相构之恤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明清政府海外贸易政策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政府采取这一政策的不同出发点和根本原因。(6分)(2)明清的海外贸易政策反映当时何种显著的社会特征?这种政策的沿用和发展产生了怎么样的影响?(6分)33(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战国时期自由买卖的土地私有制已经确立,大量农民因土地兼并失去本业或不胜地主商人的剥削,自愿放弃本业(农业),群向工商业求生计,所谓“从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所谓“田之利十倍,珠玉(经商)之利百倍”周国(东周)人风俗,不爱做官吏,专心做工商鲁国人喜欢讲儒学,后来风俗改变,经商谋利比周人更迫切到战国末年,大商人(指吕不韦)终于参加了秦国的政权。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材料二:战国时期富商大贾成为社会上最活跃的一种人。孟子主张对工商业什一而税,去关市之征他的主张没有一个国君采用大商贾所使用的人、一种是伙计,如洛阳贫民到富商家学商业,替富商贸易,走遍天下各都市。更多的一种是大商贾凭借财势,用高利贷、掳掠等方式,压迫穷人做奴隶,从事商业、农业、手工业劳动吕不韦为秦相国时,封河南洛阳十万户并不满足于十万户的封建性地租,他占有奴隶一万人,驱使他们从事各种劳动,垄断洛阳的工商业。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1)概括材料一中所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其原因。(8分)(2)材料三中大商人采用的生产方式有什么特点?它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4分)(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国时期商业发展带来的影响。(3分)第三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30题,每题2分,共60分)1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其思想本质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这一思想之本质是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等级秩序 C主张“仁政” D天人感应1B关键词是被“历代统治者所重视”,统治者重视的原因本质上是为了维护统治,故选B。A是阶级社会前的社会状况;C是孟子的主张;D是董仲舒的思想。2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儒家思想。儒家思想能够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 封建统治者的大力提倡 中国缺乏能够广泛传播的宗教思想 封建官办教育对儒家思想的大力传播A B C D2D排除中国缺乏能够广泛传播的宗教思想。中国古代社会佛教、道教都曾广泛传播,至今仍是影响甚广的宗教思想。3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来调解人际关系。孔子希望建立和谐社会的言论是“仁者爱人” “敬鬼神而远之”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A B C D3B排除、,分别是孔子的天道观和教育观。4十七大提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和谐”。下列儒家经典名句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的价值取向的是 尚书泰誓:“惟人万物之灵。” 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荀子王制:“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A. B. C. D. 4C 排除,是一种学习的态度。5孟子主张“仁政”,继承和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成为战国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以下选项中最能体现其“仁”的目的意图的是 A“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 D“盖仁者,人所自有而自为之” 5CA是“仁”的含义,B是一种民本思想,非目的, D也是对“仁”的解释, “仁政”的实施者是君主,故选C6儒家思想经过2000多年的不断发展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其中荀子根据时代需要对儒家思想的改造主要表现在 A提倡“仁政” B提倡“以德服人” C主张礼法并用 D提出“天人感应” 。6CA是“仁”的含义,B是一种民本思想,非目的, D也是对“仁”的解释, “仁政”的实施者是君主,故选C。7孟子曾批判某家学说:“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司马迁也说它:“使天下法若此,则尊卑无别也。”他们批判的是 A儒家的“仁政”思想 B墨家的“兼爱”思想 C法家的“刑不避大夫”思想 D荀子的“性恶论”思想7BA、C容易排除。D中荀子虽然提出人性本恶,但他认为施行仁政就可改变。B中墨子的“兼爱”思想是一种无差别无等级的爱,而儒家的“仁”是有阶级差别的爱,故批判的是墨子思想。8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D“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8DA是荀子思想,指自然界有自己的规律;B是法家思想,强调要重视法律,政府官吏承担教育职责,学习的内容是朝廷的法令;C是兵家思想,强调战争的重要性。D容易排除。D是老子的观点,认为战争应尽量避免。故选D。9战国时期有人提出:“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这句话反映的是 A儒家的思想 B道家的思想 C墨家的思想 D法家的思想9D见第8小题解析。10“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对这一观点评述正确的是 A是法家进步的历史观 B是儒家对仁政的提倡 C是墨家的任贤的主张 D是道家无为而治的主张10A读懂材料即可。这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的观点,认为同样“行仁义”,但不同时期的结果完全不同,所以要根据时代变化进行变革。11“夫严刑者,民之所畏也;重刑者,民之所恶也。故圣人陈其所畏以禁其衰,设其所恶以防其奸,是以国安而暴乱不起。”持这种观点的是 A道家 B法家 C墨家 D儒家11B仍然要读懂材料,这仍是韩非的观点,认为实行严刑峻法就能做到“国安而暴乱不起”。原话后还有“吾是以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重罚之可以治国也。”。12“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不居。”该材料反映了哪一派别的思想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12A注意圣人“无为”。13韩非在批评某家学说时说:举先王,言仁义者盈廷,而政不免予乱”。他批评的是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13C韩非认为“言仁义”“ 政不免予乱”,批判儒家思想。 14吕氏春秋记载:“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下列不属于上述思想的是古人 A非常重视渔业和山林开发 B反对过度捕鱼和焚毁山林 C已经有关于环境保护的思想 D已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14A 15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在上世纪30年代初出版两卷本中国哲学史,把中国哲学史分为“子学时代”和“经学时代”。“经学时代”盛行的是 A道家传统 B法家思想 C儒家学说D墨家理论15C“子学时代”指百家争鸣时期;“经学时代”指儒家独尊后,官方推崇儒家思想。16汉初“反秦之弊,与民休息”,实行轻徭薄赋慎刑措施,其实行统治的根本思想是 A法家 B儒家 C墨家 D道家16A汉初行黄老之学,本质是道家思想。17汉代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作了发挥,主要体现在 神化皇权 吸收佛教等教义,兼容百家 天人感应 儒家思想成为宗教信仰,被读书人推崇 A B C D17C董仲舒时代佛教尚未传入中国(公认的看法是东汉明帝时,约公元67年传入中国,)。儒家思想也没有发展为宗教,故排除。18据史书记载,西汉自武帝以来统治思想即是“吾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这反映了当时统治思想的特点是 A推行仁政 B无为而治 C严刑峻法 D儒法合一18D霸道指法家思想,王道指儒家思想。19 宋明理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 A仁政思想 B伦理道德 C性恶论 D唯物思想19B。 20下列引文,符合程朱理学思想的是 A“夫盈宇宙者,无非物” B“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C“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D“天,有形之大者也” 20C。理学的核心即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理(或天理)21从宋史中出现的以下人物名字,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焦守节(卷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 A佛学 B礼学 C心学 D理学21D从理学所倡导的思想、积极意义入手思考。22宋代儒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下列史实与此相关的是 形成“理学”“心学”等新的学派 朱熹注释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 把天理与人性统一起来成为新理学 理学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A B C D22C考查基本史实。“朱熹注释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科举考试的依据”在元朝;理学确立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在明朝,这些基本的史实应当掌握。中,南宋陆九渊开创“心学”,故正确。23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有哪些重大发展? 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 倡导“经世致用”学说 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 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A B C D23A宋明理学的一大缺陷就是空谈理气、性命等,故而顾炎武等倡导“经世致用”学说,以“实学”取代宋明的“虚学”。故排除;程朱理学提倡“存天理、灭人欲”,压抑人性,完全不具备人文主义精神。从理学的局限性入手思考。24传统文化强调人要奋发有为,勇于担当。下列名句中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的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鞠躬尽痒死而后巳 位卑未敢忘忧国 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A B C D24C排除,因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提倡的是个人修养,题目要求的是“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25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从根本上体现出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25B注意要求“根本上”。26黄宗羲和顾炎武政治思想的共同点是都 A反对重农抑商 B强调“经世致用”的实际学问 C反对君主专制制度 D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制26C注意“政治思想的共同点”27儒家思想在后世不断发展,下列主张哪个具有民主启蒙色彩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D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27D本题考查考生再认、再现历史知识的能力。属于容易题。明清时期,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提出A、B主张的代表人物分别为战国时期的孟子和荀子;提出C主张的代表人物是西汉董仲舒。A、B、C均与题意不符合。明清之际的黄宗羲得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体现了民主启蒙色彩。因此,正确为D。 28明清文化具有承古萌新的时代特色,其“萌新”主要体现在 A广泛吸收外来文化 B集大成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 C小说的蓬勃兴起 D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28D。 29“国学研究正在成为当代显学,其中一个最流行的观点,就是认为中国历史上的官方哲学则为中国文化的主流。其实,民间文化才是民族文化的本体,影响民族文化传统主流的,还有信众庞大的民间哲学。”(刘宗迪中国文化的主流)依据你所了解的史实判断,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影响最大的官方哲学和民间哲学分别应是 A儒学和道学 B儒学和佛学 C道学和佛学 D理学和儒学29B。 30古人所谓“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强调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这一主张属于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30A。二非选择题(3题,共40分)31儒学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重要内容;“新儒家”、“儒学复兴”、“孔子学院”等当代文化现象的出现,又反映了儒学的因时之变与应世之用。请简述先秦、西汉、南宋儒学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并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儒学地位的变化。(14分)32中华文化史(冯天瑜等著)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至宋明时期“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而“在商品经济有较充分发育的基础上得以繁衍的市民文化,在清中叶以前的整个中国社会都相当幼弱。”(12分)回答下列问题:(1)春秋战国时期 “私学文化”中代表“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的思想流派分别是什么?(2分)请简要析这一时期“私学文化”得以产生发展的社会根源。(2分)(2)请列举汉代、宋代“帝国文化”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2分)“帝国文化”的主流思想演变的根本目的(或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