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城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10208508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城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城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杭锦旗城镇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短文两篇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目语文班级学生姓名课题课型教读课课时3课时备课组长签字学习目标:1、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2、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学习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学习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短文两篇答谢中书书学习过程一、课前准备1、资料助读(1)作者及写作背景、(划出你需要的信息) 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答谢中书书”的意思是(2)朗读节奏提示: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y)其奇者。2、字词卡片给下面的字注拼音,并抄写三遍。歇( ) 猿( ) 颓( ) 鳞( ) 与( )二.课堂学习1、读课文,积累词语,理解文句。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2、读课文,研读赏析:总领全文的句子是什么?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三、随堂检测读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答谢中书书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并在横线上解释该词 (1)两岸石壁,五色( ):_ (2)晓雾将( ):_ (3)( )竞跃:_ (4)未复有能( )其奇( ):_ 2、文学常识填空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是_,字通明,号_。题目中的第二个“书”字的意思是_, “答谢中书书”的意思_。3找出统领全文的句子。4下边两个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手法?(1)高峰入云,清流见底。(2)夕日欲颓,沉鳞竞跃。5本文分_层,写出各层大意。6写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 课前准备1、资料助读记承天寺夜游作者 ,字 ,号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和父亲 、弟弟 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合称“三苏”。2、字词卡片给下面的字注拼音,并抄写三遍。寝( ) 藻( ) 荇( ) 柏( ) 庭( )二、课堂学习1、初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提示:(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再读课文要求:学生结合注释,译读全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句子的意思。(1)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怀民亦未寝: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翻译下列重点句子 念无与为乐者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3、三读课文,与文本对话。(1)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三、随堂检测(一)、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1欣然起行( ) 2水中藻荇交横( )3如吾两人者耳( ) 4月色入户( )5盖竹柏影也( ) 6但少闲人( )(二)、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_(三)、说说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闲”。(四)阅读分析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1解释下列词语。户: 欣然:于中庭: 盖: 闲人:2上文贯穿全文的线索是_,描写月夜庭中景色的句子是“_ _ _ 。”3上文共分三层:第一层,记事,交代了_ _;第二层,写景,写了_ _;第三层_写了_ 。4本文结尾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怎样理解作者这种心情?四、拓展延伸 游白水书付过(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与幼子过游白水佛迹院。洛于汤池,热甚,其源殆(差不多,大概)可熟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缒(zhu,用绳子拴住人或东西从上往下送)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山悬有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水波)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余甘(也叫油柑,食用)煮菜。顾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其源殆可熟物: (2)循山而东:(3)折处辄为潭: (4)顾影颓然:(5)不复甚寐: (6)书以付过:2、翻译句子:山悬巨人迹数十,所谓佛迹也。3、请写出作者与其幼子苏过出游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到家的时间。时间: 地点:4、文中哪些语句描写了潭中水?5、作者为什么会“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五、小结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