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卡风险管理知觉与绩效关系之研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09758981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金卡风险管理知觉与绩效关系之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现金卡风险管理知觉与绩效关系之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现金卡风险管理知觉与绩效关系之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現金卡風險管理知覺與績效關係之研究:陳敏汶學號:92402230系別:財務金融系指導老師:趙永祥老師目錄第一章 緒論02第一節研究背景02第二節 研究動機03第三節 研究目的04第四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05第二章 現金卡之現況.06第一節首動者優勢06-07第二節產品生命週期07-09第三節現金卡市場的現況10-13第四節 財政部對現金卡的規範.14第三章 文獻探討15第一節風險管理的定義與目標.15-18第二節信用風險管理.19-21第三節內部控制.22第四章 結論與建議.23第一節結論.23第二節建議.24第五章 參考文獻.25第一章緒論第一節研究背景自從1990 年代政府解除銀行與證券業務之管制措施以後,金融重心即由金融媒介機構(特別是商業銀行)轉向金融市場,而銀行的業務也逐漸從企業金融移轉到了消費金融。相較於企業金融,由於消費金融的顧客比較分散,而且每個人所借貸的金額又較低,所以可以很平均的將風險給分散掉。反觀企業金融,所牽涉的金額龐大,顧客又集中在少數的事業單位,一但倒閉的事件產生,對銀行經營所造成的衝擊可說是非常重大。而近年來,在眾多消費金融的商品之中,成長最快,獲利也最誘人的當屬現金卡莫屬。雖然說信用卡也有預借現金的功能,可是其核卡的過程較嚴格,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再加上除了可預支的金額較低以外,所必需承受的利息也比較高,這對於那些急需現金,但又不符合上述規定的人,且計較利息支出的人而言,信用卡並無法滿足他們的需求。而傳統上,一般民眾在缺現金的時候,短期內可籌措的對象也有限,除了向親朋好友商借,或是向公司預支以外,最常見的手段就是向地下錢莊商借。但是地下錢莊不但利息非常高以外,一但出現無法還款的情形,可能便會遭到暴力討債,最慘的情形就是家破人亡。以上原因,就是導致現金卡問世的主因。自從萬泰銀行從日本引進並推出第一張現金卡George & Mary之後,由於商機龐大,使得不少銀行紛紛跟進,截至2003 年底止,開辦現金卡的銀行共有32 家,而新銀行中少數堅持不發卡的富邦、建華銀行,為因應市場變化,也決定在2004 年第二季推出現金卡產品應戰。至於老銀行方面,華南銀也砸下了上億元的資金請來日商建置系統,於2004 年的4 月投入現金卡市場。第二節 研究動機現金卡當初開辦的目的,是希望能夠幫助那些短期急需現金,卻沒有借錢管道的人,並使他們遠離地下錢莊。可是近年來,由於銀行間的競爭愈來愈激烈,核卡的速度也愈來愈快,加上為了衝業績、拼績效,使得銀行在疏漏中核卡給那些不符合規定的人。此外,更有詐騙集團看準了銀行的這些漏洞而進行詐騙。如果銀行的第一線核卡人員沒有具備辨別顧客品質的能力,再加上沒有設計嚴謹的電腦設備,及風險管理的部門,便貿然的推行現金卡這項業務的話,很容易便會使得銀行遭受損失。由此可見,擁有一套完整的作業流程和風險控管機制是銀行辦理此項業務的先決條件,如果忽視上述的重要性,銀行很容易便會出現問題。以第一銀行為例,由於其現金卡的作業資訊系統檢核機制不足,營業單位人員也欠缺警覺性,未能比較核對每日明細表有動用額度大於核淮額度的情形,使得客戶明宏一張額度25 萬元的現金卡,竟然可以提領3,300 餘萬元,而且經過三個月後才現。雖然一銀之後被財政部明令停辦現金卡這項業務,但是如果沒有發生這件事情的話,一銀可能永遠也不會發現到竟然有那麼大的疏失。而現金卡另一個使人擔憂的地方就是其放款對象的選擇,由於辦理現金卡的門檻不高,只要個人信用記錄正常,有收入證明,年滿二十歲,便可以辦理。但是通常那些滿二十歲的學生客戶,由於涉世未深,很容易在不知不覺中過度的擴張信用,造成銀行、持卡人及其家長間之糾紛,進而衍生社會問題。此外,對於那些較晚進入市場的銀行,為了爭取客戶,搶攻市占率,使得其核卡的標準相對降低,短期而言,雖然顧客數增加了,但是好顧客的比率卻不一定跟著增加。第三個值得去思考的議題,藉由發行現金卡,目前許多的銀行都從中得到非常豐厚的手續費和利息收入,可是任何的商品都會有所謂的成長上限,隨著市場進入飽和期,銀行和銀行間的競爭也會愈來愈激烈。而且如果我們再將經濟循環這項因素考量進去的話,當發生經濟不景氣的時候,銀行是否能夠全身而退。以韓國為例,亞洲金融危機後,南韓為了扭轉銀行與企業往來過深的弊病,鼓勵金融界發展消費金融,降低企業呆帳拖垮銀行的危機。而信用卡業務正是南韓發展消費金融的主軸。南韓信用卡公司在二二年就共賺了二兆五千多億韓圜,約七百多億新台幣,但是現在呢?很多韓國人是用甲公司的信用卡預借現金付乙公司的卡帳。如果其中一家信用卡公司沒錢借給卡友,就會起骨牌效應,很多人沒法繳其他信用卡帳單,導致更多信用卡公司收不到錢,呆帳高升,陷入困境。雖然說台灣還沒走到這一步,可是,如果台灣人民的用卡習慣變成這樣的話,難保台灣不會再發生金融危機。第三節 研究目的目前有許多的銀行皆有提供現金卡這項業務來服務顧客,可是在推出這項商品的同時,銀行是否有認真去思考,此項業務的推出是只是基於羨慕別人的獲利而盲目跟進,或是已經有一套完善的服務流程及專業的後勤支援才來經營這項業務。由於現金卡是一項高風險高報酬的商品,產品本身的設計好壞、公司軟硬體設備的有無、及風險管理的嚴謹與否,在在都會影響銀行獲利的情形。基於以上問題的考量,本研究的目的就是想要了解:u 現金卡發行銀行的背景資料是否和銀行風險管理好壞有關。u 銀行經營策略的差異會對銀行行員的風險知覺造成影響。u 不同的風險控管準則對風險知覺是否有所影響。u 風險知覺是否對銀行現金卡的經營績效有所影響。u 不同風險管理群對現金卡將來發展的認知是否有所影響。第四節 研究架構緒論我國現金卡現況經營現金卡的風險風險控管相關文獻探討 信用評等制國內外風險控度相關文獻 內控相關文獻 制相關文獻研究架構發展與模式建立問卷設計與研究樣本選取實證結果分析結論與建議第二章 現金卡之現況本章節所要探討的議題是現金卡的現況,現金卡自從於一九九九年推出以來至今已經有五個年頭的時光了。而販賣現金卡這項商品的銀行家數也從一家到目前的三十多家,競爭的程度也隨著家數的增加而跟著增加,銀行獲利的成長率也從最初的直線上昇到目前趨於平緩,照理說,這些沒有在一開始就洞察先機的銀行,在目前的這種情形之下,不應該再進入這個市場,可是還是有許多銀行一一跟進。這是否意味說,現金卡的市場還有成長的空間?或是說銀行本身有什麼樣的競爭策略可以增加本身的競爭力,並進而擴張自身的市佔率?然而不可諱言的是,首先進入市場的萬泰銀行,確實享有先行者優勢,目前的市佔率穩居榜首,達到28%,而其他較晚推出現金卡這項產品的銀行,其市佔率根本就無法有效提昇。不過在所有二三年以後才推出這項商品的銀行之中,有一些銀行是比較特別的,例如說:中華商業銀行。中華商業銀行先前在國內銀行的排名是屬於後段班,但是看準了現金卡仍然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再加上經理人對這項業務全心全力的支持,配合札實的教育訓練,完善的作業流程以及顧客選擇的電腦系統,使得這家後來才進入市場的新銀行,在短短一年的時間當中,發卡量的排名就衝到第四名,而放款金額則高居第三位。根據財政部金融局一月現金卡市場概況的統計,目前現金卡市場前三名分別為萬泰銀的28%,台新銀的128%,和銀的886%,除了萬泰穩居榜首之外,第二名到第五名的發卡量都非常接近。到底現金卡還有多少年的榮景,目前的看法仍然非常分歧,而本章主要是針對現金卡的現況做一個簡略的探討和評論,而這些結果將做為研究設計的基礎。本章一共分為三節,第一節為首動者優勢的探討;第二節為產品生命週期的論述;而在第三節則是探討目前現金卡市場的概況。前兩節除了討論上述的理論之外,也會試著描述一些例外的情形。由於現金卡市場的競爭愈來愈激烈,有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理論,可能也會有例外的情形產生,茲分別介紹如下:第一節首動者優勢Hitt,Ireland 和Hoskisson認為所謂的“首動者“就是一家公司為了建立或是保衛它的競爭優勢或是改進它的市場地位而採取最先的競爭行動。一般而言,當公司採取這種競爭策略時,如果成功的話,通常可以獲得高於平均水準的報酬,而且可以達到:1、較高的顧客忠誠度;2 較大的市場佔有率。而Cheng和Kesner(則指出通常首動者“會分配資金來進行產品的創新和發展,並積極的使用廣告,做先進的研究和發展。“而在產品生命週期比較短的市場當中,首動者可得到的利益最大,通常比後進者多五到十倍的收益。雖然說首動者優勢一但建立的話,可以為公司帶來豐厚的利潤,可是這種高報酬的背面通常伴有一定程度的風險。因此,首動者被假設要u 提供一種高品質的產品。u 選擇正確的定位。u 追定正確的競爭策略。如果首動者未選對正確的市場定位,對後進者而言,他將不再是首動者的競爭優勢。而一旦企業成功的取得首動者優勢,便很容易的成為市場的領導者。根據Kotler的說法,他將市場上的參與者分為四種角色:領導者(leader)、挑戰者(challenger)、跟隨者(follower)和利基者(nicher)。整體而言,市場領導者可奪得40%的市佔率,挑戰者可得到30%的佔有率,市場跟隨者可得到20%的市佔率,至於市場的利基者則只能得到10%的佔有率。以日本的消費金融公司為例:日本消費金融公司已經有30 餘年的歷史,目前有6,000 餘家,前四大分別為武富士、ACOM、Promise 與Aiful,借貸餘額分別從17 兆至13 兆日圓,四大公司盤占現金卡近六成市場,市場可說是大者恆大。而國內的現金卡市場,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前三大就佔了市場快五成的市場。而台灣目前的現金卡市場,除了萬泰和台新穩佔一、二名之外,第三名至第五名目前仍呈現膠著的狀態,而市場上的參與者根據其所扮演的角色,而有以下不同的競爭策略:u 市場領導者:1、拓展整個市場。2、保護市場佔有率。3、擴張其市場佔有率。u 市場挑戰者:1、定義策略目標與挑戰者。2、選擇攻擊策略。u 市場跟隨者:1、複製者。2、模仿者。3、調整者u 市場利基者:廠商採專業化,依市場、顧客、產品或行銷組合確定一專業化的路線。目前的現金卡市佔率,除了萬泰穩居龍頭以外,二至六名的排名皆很接近。雖然萬泰已經穩居龍頭的地位,但是仍很積極的藉由其品牌知名度來擴張市佔率,並試圖從虎視耽耽的競爭對手當中,保持其市佔率。至於其他起步較晚的銀行,由於已經失了先機,因此只能採取市場挑戰者及市場跟隨者的競爭策略2004 年一月現金卡市場概況發卡數量放款餘額逾放比461 萬張1744 億元221%發卡數市占率前三名放款金額市占率前三名銀行名稱市占率(%)銀行名稱市占率(%)萬泰銀28萬泰銀40台新銀128台新銀1348銀886中華商銀8052004 年一月之現金卡市場概況資料來源:財政部金融局第二節 產品生命週期為什麼每每談到產品的時候,大家總是會談到產品生命週期(PLC)?根據Kotler的說法,他認為PLC 可以傳達下列四種訊息:u 產品的生命是有限的u 不同時期,產品販賣會有不同的挑戰,機會和問題u 產品生命週期的不同時期,利潤會上升或下降u 產品在其不同的生命週期須要不同類型管理技巧的配合而林建煌則指出產品生命週期是將整個產品在其銷售歷史過程中的銷售與利潤狀況,加以描述的一種觀念,也就是產品生命週期是追溯產品從導入期進入市場到衰退期退出市場的一種過程。一項產品的一生通常歷經四個主要階段:導入期(Introduction)、成長期(Growth)、成熟期(Maturity)、及衰退期(Decline) u 導入期(Introduction):當新產品剛進入市場時期,此時的銷售成長相當緩慢。又由於新產品上市需要大量研發及管銷費用,故不太容易有利潤。u 成長期(Growth):此一階段,產品快速獲得市場接受,銷售大幅成長,利潤明顯改u 成熟期(Maturity):此時銷售成長遲緩,在產品已獲得大部分潛在客戶接受下,產品利潤達到最高峰轉趨下降,係因為廠商為了對抗競爭和維持市場地位大量的增加行銷費用所致。u 衰退期(Decline):此一階段,銷售滑落,利潤大幅減少。雖然說,產品生命週期的假說深值人心,然而這不代表說,這個假說是完美無缺的。在競爭策略這本書中(周旭華,)就舉出一些對產品生命週期理論的批評:u 各階段的為期長短,在產業間各有差異。而且,正值哪一階段也不清楚,導致此一概念的規畫用處大減。u 產業成長並不總是個循S 形前進的。有時,產業跳過成熟期,由成長期直接進入衰退期。有時,經歷一段的衰退期之後,產業又會重燃生機。u 公司可以透過產品的創新及重定位影響成長曲線形狀,並用各種方式延伸。u 不同的產業在產品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都會有不同的競爭本質。用產品生命周期理論來預測的真正問題在於:這套理論試圖描述的是,一個一定會發生的演化模式。除了產業成長率外,幾乎很少(或根本沒)一套內在的思考架構,可據以研判某些與生命周期相關的競爭變化為什麼會發生。在民生報劉菁菁中的報導指出,某大型銀行內部的研究報導指出現金卡這項商品在今明兩年就會達到飽和,由於可見,目前而言現金卡已經接近成熟期。可是照理而言,如果產品生命週期接近成熟期的話,成本理應跟著下降、價格(利率)也將跟著下降。可是事實證明,目前的市場除了有更多的競爭者加入以外,成本和價格並沒有跟著下降,由此推論,現金卡這項商品理應還有成長的空間,而尚未達到飽和,所以本研究認為目前的現金卡市場仍屬於成長期,而且其生命週期並不會以S 型的型態發展下去,而可能以雙峰型或是扇貝型的趨勢發展下去。本研究之所以會這麼認為,原因有二:第一:在2003 年民生報(盧志高)有一篇報導指出,台灣平均每位成年人(以一千五百萬人計算)所擁有的信用卡數為四張,可是目前最新的報導指出,台灣目前現金卡的總卡數才只有461 萬張。如果同樣以一千五百萬成年人為計算標準,平均約每三個人才持有一張現金卡,由於可見,現金卡市場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第二:如果我們觀察日本現金卡的發展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到,日本的現金卡是從1964 年開始發展,那個時候的年利率就高達40%,可是還是有許多人趨之若鶩,雖然在19801985,因過度的信用膨脹而導致業務衰退,但自從1985 年之後,到目前20XX,整個業務是呈一直線的方式往上攀昇。第三節 現金卡市場的現況現金卡最為人所詬病的原因在於,銀行為了搶佔市佔率而將發卡的門檻降低,而給社會大眾有一種盲目發卡的感覺,但卻沒有一套風險控管的系統來降低可能產生的風險,也正因為如此,有不少人擔心現金卡持卡人將會是下一個欠債不還的大戶,至於將來的情況會演變為何,目前尚難斷定,然而可以確定的是,銀行在發行現金卡的時候,確實存在一些令人擔憂的情形,本節將分三個部分來討論現金卡市場的現況,第一部分為現金卡的核卡盲點;第二部分為現金卡的拒貸對象;最後一部分則為財政部金融局對現金卡的規範u 現金卡的核卡盲點根據盧怡安於業商週刊所登的文章指出,目前有從事現金卡業務銀行共有27 家,但截至2004 年5 月中為止,加上新開辦現金卡業務的華南銀行、富邦銀行,以及復辦的第一銀行,總共有33 家銀行從事現金卡的業務。盲點一:門檻似有若無,銀行搶大餅,免申請卡片自動送上門大眾銀行現金卡部經理黃英哲就指出,現金卡業務的成功與否取決於呆帳率因此,現在每家銀行都卯足全勁的拉低門檻,希望把客戶數量的基礎拉大,來降低單一倒帳風險機率,和所帶來的影響。而日盛銀行消金部襄理翁國員則指出,雖然銀行把申請條件的瓶口拉大,不表示都可以通過。還必須電話照會申請人的住家及任職單位,針對客戶提供的資料做確認,都正確之後,用每家不同的信用評分系統,根據客戶所揭露的財務能力,以及信用卡聯合徵信中心上的信用狀況,給予適當的額度。話雖如此,由於目前有許多銀行皆強調如果證件齊全的話,在30 分鐘以內就可以核卡。而在時間如此短暫的情況之下從事放款,銀行參考的依據除了客戶準備的資料以外,另一個重要的參考來源就是信用卡聯合徵信中心上的信用狀況。但是事實上,就算從聯合徵信中心可以了解到客戶過去的資料,但是這些舊的資料可以代表客戶現在的情形嗎?文中便舉了一個例子,一位二十八歲的電子業產品經理已離職兩個月,而且積蓄也花得差不多,到由於過去三年的信用卡使用記錄良好,銀行根據這些舊資料,就發卡給這位先生。之後,又陸陸續續有三家銀行核卡給他。而他在沒有工作的情形之下,就有十萬到十五萬元的額度可以使用。針對此一情形,中華商業銀行消費金融部經理王令僑便指出,為避免此一問題,中途授信的查核制度將會是決定現金卡業務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盲點二:逮到新肥羊,爭相拉高額度上限當一家現金卡的額度提高時,另一家也不甘示弱的跟著提高,這樣(競爭)的結果,就是消費者受到超高額度的誘惑力更大。文中的琳琳,原本手中只有兩張現金卡,後來又獲贈兩張免審核的新卡。月薪只有五萬元的她,四張現金卡的總額度原來只有十五萬元。但是當她將其中一張較常用的卡,額度調到三十萬元後,另外三張分別變為二十五萬、十五萬、十五萬,合計就是八十五萬元,足足是她薪水的十七倍。一般持卡人信用卡的額度一年難得調一次,雖然現在銀行變得比較勤快,但是許多金卡的上限還是在二十萬元以內,這還是有薪階級的調昇幅度。但是現金卡調昇的幅度和速度,是信用卡的好幾倍,有些銀行甚至在DM上明白寫著,如果申請通過後三個月,繳息都很正常,一通電話就可以調升額度,最高可達六十萬元。而所謂的繳息正常,翁國員指出,只是指持卡人有繳利息和二%的本金就算。這些人有沒有能力償還全部額度的借款,銀行並沒有費心思去防範。根據以上的論述,本研究將幾家銀行的最低款額度額度調昇時間製成表銀行名稱開辦時間卡片名稱最高額度最低還款金額額度調整時間萬泰銀行199907George&Mary100 萬3%六個月九個月台新銀行200104YouBe30 萬2%聯邦銀行200208國民現金卡30萬3%三個月六個月玉山銀行200208Take it 現金卡1-30 萬3%三個月六個月土地銀行200210春嬌志明現金卡2-30 萬3%九個月以上遠東銀行200212如意現金卡1-100 萬無限制九個月以上大眾銀行200212Much 現金卡1-30 萬2%寶華銀行200212魔力現金卡200 萬-三個月六個月銀行200212透明現金卡2-50 萬-三個月六個月匯豐銀行200212白金級現金卡80 萬-六個月九個月中華銀行200203麥克現金卡2-50 萬3%三個月六個月國泰世華銀行200303U-Life 現金卡50 萬2%六個月九個月日盛銀行200305All Pass 現金卡2-15 萬-六個月九個月華僑銀行200305生活理財 MyCard100 萬3%九個月以上慶豐銀行200309Holy 現金卡20 萬視借款金額-從表當中,我們可以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根據這篇文章所述,核卡寬鬆的銀行一共有19 家,可是我們可以發現到目前的市場前五大發卡銀行都被歸類於這一類,而且這五家銀行也都將現金卡業務當做重點經營項目。u 現金卡的拒貸對象假設,這些銀行真的採用寬鬆的標準來選擇客戶,可是又沒有適當的風險管理系統來支援此項業務的話,台灣很可能會步上日本和韓國的後塵,而導致破產人數急速上昇。根據楊少強(2003)的報導指出,在日本欠債的人愈來愈多,破產案件也因而直線上升。根據日本最高法院的統計,一直到一九九五年止,日本個人聲請破產案件一直都在五萬件以下,但從一九九六年開始攀升,一九九八年突破十萬件,二二年更超過二十萬件。而據專門承辦個人破產的律師宮卓藏就表示,個人破產案件在近年來激增,罪魁禍首就是消費信貸。由此可見,顧客群的選擇是一項非常重要的事,如果只是為了搶占市場占有率,但卻沒有相對的風管措施,將來的危險是可以預見的。經濟學人就有一篇文章在陳述消費信貸所帶來的負面影響。文中也指出,現在銀行在選擇顧客的時候,如果顧客是那些邊緣客戶的話,也就是說,當這些客戶有信用過度膨脹的情形發生時,銀行就會拒絕貸款給這些人。近來在各方輿論和政府的壓力之下,如財政部金融局就邀集業者協商,討論信用卡、現金卡的監理問題,並聲名如果壞帳過高的話,就要公布銀行的名稱,有鑑於此,銀行不得不對核卡的對象採行更謹慎小心的作法。以下六種客戶是銀行通常會拒貸的對象:客戶一:信用不良型當客戶在申請現金卡時,銀行會先向聯合徵信中心查詢申請人的信用紀錄,只要有票據退票不良紀錄、信用卡被強制停卡、名下已有欠債未還、被列為呆帳等,百分百拿不到現金卡。客戶二:父母說NO 型現金卡申請人基本門檻須滿20 歲,滿20 至24 歲間類學生身分的人,銀行會依照銀行公會的指示特別注意,只要父母來電不同意其子女申請現金卡,有的比較嚴格的銀行停掉這位學生身分持卡人的現金卡,等取得父母的書面同意書再開放其額度;也有現金卡發卡銀行,為避免兩面不是人,而維持現有額度,但不再提高額度。客戶三:需錢恐急型多數銀行透過聯合徵信中心查貸款人過去的信用紀錄,還查一個較少人知道的數字,就是查近期有多少銀行查詢此人信用的次數。舉例來說,多數銀行訂定過去3 至6 個月,有5 家銀行查詢過這位申請人的信用紀錄,就會婉拒這位申請人。短期內過多銀行查調此人信用紀錄,意味此人在短期內可能同時向多家銀行用不同管道借款,信用急速擴張,銀行視為申請人企圖以債養債,甚至養大負債、捲款逃的警訊。客戶四:負債滿載型信用正常、近期沒有多家銀行查調此人紀錄,但是舊債太多,仍難借到新額度,即使像是現金卡這種初貸額度不過3 萬、5 萬元的小債,銀行還是非得看看這位申請人名下有多少負債,像是房貸、平均攤還式小額信貸都借得滿滿的,即使要多一張現金卡,銀行還是會說不。客戶五:列名詐騙黑名單型現金卡因為有銀行標榜只要成年、有身分證,就申請得到,引發詐騙集團高度注意;所以各銀行為防範詐騙集團,無論是自建黑名單資料庫或是透過警政單位、同業、聯徵中心取得有詐騗紀錄的虛設公司行號、人頭戶身分證字號等,一但發現申請人列名在黑名單上,一律拒貸。客戶六:身在八大行業型銀行為了怕自己惹禍上身,多半對傳統多與、黑社會掛鉤的八大行業有所忌憚,發卡條件再鬆,對八大行業,現金卡發卡銀行實際上還是怕怕,在職業欄上宜避開讓銀行聯想到與8 大行業有關。雖然銀行在選擇顧客的過程當中有趨於謹慎的情形,然而不可諱言的是,目前仍有許多銀行會對行員訂定業績目標,也就是說,每個時點必須推出多少張的現金卡,在這種情形之下,雖然有上述的成文或是不成文的規範,可是為了達成目標,銀行行員還是會有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情況發生,因此如何解決此一問題,是銀行如何有效降低風險的重要因素。第四節 財政部金融局對現金卡的規範銀行為搶占市佔率,而放寬核卡標準的舉動除了引起學者熱烈討論以外,財政部金融局也注意到目前現金卡的發放標準可能在將來會引起社會問題,為解決此一問題,金融局於九十二年四月七日台財融(一)字第號函當中列舉出下列重要事項(財政部金融局):u 現金卡之核發原則及對象現金卡之核發,應以授信審核原則辦理,事前應切實辦理徵信作業,尤應注重具獨立穩定之經濟來源及充分之還款能力,其核發對象須年滿二十歲。前項申請人為學生者,其持有現金卡以二家發卡銀行為限,且每家發卡銀行額度不超過新台幣二萬元。u 對消費者之告知義務銀行應於核卡前充分告知申請人有關借款利率、還款方式、對帳單之寄送、終止契約程序、手續費及延滯期間利息之計算等事項,並應於契約中以明顯字體充分揭露,以利申請人瞭解,並於訂立契約前,給予申請人合理審閱契約之期間。u 徵信查詢銀行應透過金融聯合徵信中心查詢申請人之債信紀錄、持卡張數、繳款紀錄等。對於具學生身分、或信用有過度擴張之虞、或屢有延遲繳款紀錄之申請人,應注意控管。u 促銷廣告銀行現金卡業務之廣告促銷,不得有誇大不實或誤導消費者之情事,並不得對學生促銷。財政部金融局從民國九十三年的五月開始,便將現金卡的市場現況做明確的訊息揭露,如果銀行在業務推展的過程當中,有逾放比過高的現象,有關當局便可以即時的採取措施,將可能造成的損失降到最低,而不具備競爭優勢的銀行,也隨著可能產生風險的擴大,將會選擇慢慢退出市場或是調整其經營策略。可以預見的是,在政府有計畫的介入之下,經營現金卡業務的銀行將採取更戒慎恐懼的心態來經營,而不是只是一味的搶客戶、拼市佔率。第三章文獻探討風險管理的良窳與否是影響銀行業務推展能否成功的關鍵因素,然而在業務推展的過程當中,風險來源也會隨著業務性質的迥異而有所差別,也正因為如此,銀行必須能夠充份掌握風險的來源,並針對不同的風險來源,訂定出有效的風險管理策略,如此一來才來在競爭愈益激烈的市場中脫穎而出,進而創造出競爭優勢,享受超額報酬。現金卡為銀行的當紅商品,目前總共有三十三家銀行辦理此項業務7,雖然說現金卡業務的利息收入和手續費對銀行的營收有不少的貢獻,然而如果對於風險來源沒有一定程度了解的話,再加風險控管措施有所缺陷或是不夠完備,很可能在將來會對銀行帶來不小的衝擊,而使得銀行蒙受更重大損失。第一節 風險管理的定義與目標1.風險的定義:宋明哲指出,風險理論發展迄今,大體上可歸納為兩類:客觀實體派的風險理論和主觀建構派的風險理論。前者認為風險是客觀的不確性,它是可以預測的;後者則主張風險可用個人主觀信念強度來測度。由於在辦理現金卡此項業務時,主要仍是透過機率的方式來計算顧客的違約率,所以本研究所採用的風險定義為客觀實體派的風險理論。此派理論主要是以客觀機率概念,規範與測度不確定性。支持此一理論的學者有 March 和 Shapira,他們認為風險就是反應了可能結果分配中的變異。“兩者間比較具有風險的是那些變異程度較大的一方“而White就大膽的陳述說“機率的概念是預測風險的基礎,而且使用統計資料庫已經變成是不可或缺的。Williams對於風險也有同樣的立場,他認為風險就是事件和結果的不確定性。Selim和McNamee則為風險定了一個可行的定義“風險是一種念,用來表達事件或他們結果的不確定性,而這個不確定性可能會對組織的目標和對象產生實質的影響“這些定義包含了:u 對於事件和他們結果的不確定性u 考量的基準點u 可能是獲得或是損失u 牽涉到組織的目標和目的Pearce則指出風險主要是由兩個要素所組成:一是事件發生的機率、二是事件發生後的結果,而了解風險的主要意義是為了做出正確的決策,可是如果只有為了了解風險卻不將利潤這個重要因素考慮進去,了解風險就沒有意義。參照國內外學者對風險的定義,本研究認為風險的存在對於銀行業者來說是一項危機也是一項轉機,差別在於銀行業者是否能夠識別出風險背後所隱含的訊息,既然風險是由機率和事件的結果所組成,如果能夠估算出不同機率下結果的損失或收益,是否意味著可以從中擬定更完善的決策和應對方法,進而從中獲取利潤,增加業者的競爭能力。2.風險管理的意義:葉秋南認為:風險管理就是去瞭解、衡量和控制風險之過程。而鄭燦堂也有類似的說法風險管理是企業單位對於各種潛在純損風險的認知、衡量,進而選擇適當處理方法加以控制、處理,期以最低之風險成本,達成保障企業經營安全的目標。陳繼堯並指出企業採用各種方法來認知、發現各種可能存在的風險,並衡量可能發生之損失頻率與幅度,於事前採用適當的方法來控制預防,若已盡力仍有損失時,則於事後採取財務措施來恢復原狀。宋明哲認為說,在實證論思維下,階段論是管理風險的實質理論。風險管理的問題,可被分成數個獨立的部份進行研究,不必考慮互動、關聯與情境問題,換句話說,風險管理可劃分為風險辨識、風險評估、選擇管理工具與績效評估四階段,同時,階段論強調管理風險要有清楚明確的目標。而在了解到風險管理的意義之後,必須要有一套完善的風險管理程序來達成組織所欲達成的目標,。3.風險管理的目標:葉秋南認為說風險管理首要的目標是,正確衝量所有風險,並對這些風險加以有效的監督及控制。銀行若能達成此項目標,將可協助發揮下述重要功能:u 執行經營策略u 發展競爭優勢u 衝量自有資本的適足與否,或清償能力的高低u 支援政策性決u 協助定價決策u 提出風險報告與控制計畫u 提供交易性投資組合之管理而風險管理就如同所有的管理機能,是為達成企業目標的一種手段,風險管理所欲達成的目標,根據鄭燦堂,認為RobertI.AndMehrandBobA.Hedges兩人在Risk Management Concept and Application一書指出,風險管理的目標為一個損失前作經濟的保證,而於損失後有一令人滿意的復原。所以風險管理的目標可分為一是損失預防目標,另一是損失善後目標。損失預防目標u 經濟性保證企業如何用最低的成本,來應付損失的發生,也就是說,企業願意支付一些費用,來減少損失對目標的危害。u 減少焦慮任何經濟個體面對不確定的未來,都會產生憂慮,如何避免這些憂慮,也是企業甚為重要的預防損失目標之一。u 履行外在的強制性義務企業經營必須符合外在環境的要求。u 履行社會責任企業的安全與社會的安定密不可分,企業遭受損失,社會亦會遭受損失,所以企業應將減少社會損失視為經營目標之一。損失善後目標u 生存目標包含要能履行法律的義務,證券商要能有清償債務的能力,再來企業要有足夠的資產可供使用,以繼續營運。另外有健全的制度及經驗技術人員,來為企業效命。最後,企業於遭受損失後,如何維持原有外在的形象和信譽,使大眾願意接受到風險發生前,是相當重要的。u 繼續營業繼續營業是企業發生風險後,第二個要追求的目標,企業如果無法繼續營業下去,就無法生存下去。u 穩定利潤此方法有二一是避免或減少獲利中斷,二是提存意外準備金以支應不可避免之利潤減少或中斷。u 持續成長及履行社會責任另外,鄧家駒則認為風險管理的目標在於確保經濟個體(政府、企業機構、個人),在一個合理可行的代價下,能夠在有效的規劃與控制下,來盡量消除對於未來不確定的因素,使得有風險的事件與狀況,讓其實際發生時的結果與我們預期的結果間差距最小,且能在一個我們覺得合理、可以容忍,且符合經濟的範圍內。而陳星琿則認為風險管理的目標在於,企業利用一個合理的代價成本,來盡量消除對未來不確定的因素所造成的預防或事後損失,讓風險實際發生時的結果與我們預期的結果間的差距最小,且在我們能容忍的範圍。本研究認為經營現金卡業務的風險管理目標,是希望能在獲利和損失之間能達到某一水準的比率,換句話說,既然風險是不可能完全避免掉,亦即不可能選進來的顧客都能保證是好顧客,那麼至少要能夠使好顧客所能提供的利潤比起壞顧客所帶來的損失多得多,如此一來,銀行才有獲利,也才能達到風險管理的目標。第二節信用風險管理一、信用風險信用風險係指借款者發生違約,或信用品質出現急遽惡化,以致無法如期還本付息稱之。信用風險決定於借款客戶的未還清餘額或信用暴險額;而信用品之高低,則隨著違約的發生機率,以及違約之後,銀行如何有效確保適當債權,以降低信用損失而有所差異。銀行的信用風險絕大部分來自授信,因此需要擁有一套周延完備的信用風險管理制度,而這項制度至少有下列四大要項u 建立妥適的信用風險管理環境u 在安全穩健的授信程序下作業u 維持妥善的信用管理、風險衝量和監控的作業流程u 確保信用風險的適切控管二、信用風險管理的目的信用風險管理(Credit Risk Management)最主要的目的在於追求利潤最大化之時,也能維持風險極小化之要求,而消費者小額信用貸款機構實施信用風險管理,大致有以下的四個主要目的u 使壞帳損失最適化減少壞帳損失是信用管理的傳統功能,壞帳的發生會造成損失、減少利潤、甚至危及銀行的安全;但壞帳損失太低也不能代表優良的信用管理,因壞帳減少可能由於犧牲一些有利的客戶所致。因此信用部門主管必須建立適當的風險接受水準,運用優良的收帳政策及技術,在不使銷貨減少的條件下,達到壞帳損失的相對最低。u 使銷貨及利潤最大化信用管理已由過去消極的防止呆帳損失,演變為積極的擴大銷售與增加利潤,欲達到此目的,信用部門應與業務部門密切配合。例如,利用有利的信用條件,誘導優良客戶充分利用額度增加消費;利用信用部門的專業知識服務客戶,協助革新經營,建立良好的客戶關係等。u 有效利用投入資金應收帳款投資的融通若不是來自於自有資金,即為來自借入款,故資金若多投入應收帳款而不能用於其他獲利途徑,則企業易喪失機會利益。因此,應收帳款兌現天期過長,或週轉速度太慢,不僅影響資本的投資利益,且為應付營業週轉可能向外借入資金,而增加利息負擔。因此,為有效利用投入資金,銀行應制訂良好的信用管理制度,以控制應收帳款。u 與銀行內部其他部門或外界有關機構密切配合信用風險管理為整個銀行活動的一部份,信用風險管理目標亦為銀行整個目標之一部份,因此信用風險管理的職能必須與銀行其他職能密切配合。例如,信用部門可以幫助業務部門評估客戶的信用地位。此外,亦應與外界徵信機構維持良好關係,以利情報的蒐集與互換。三、信用風險評估方法(一) 信用風險評估因素與功能傳統上,當銀行在評估該不該將錢貸給有資金需求的顧客時,銀行會考慮到5P 及5C,分別敘述如下:5P 原則:u 借款戶因素(People):首先評估借款人之責任感、誠實度及其和金融機構往來的關係,從客戶過去與銀行往來的記錄與承諾之覆行,衝量其誠信度。u 金用途因素(Purpose):評估貸款之動機與償還借款之計畫,確認資金是否用於個人消費投資、購置資產或是償還既有債務等,若資金被用於高風險投資而與當初申貸目的不合,將威脅銀行債權之安全性。u 還款財源因素(Payment):個人融資通常以薪資、經常性收入或投資收益償還,為銀行評估信用之核心。u 債權保障因素(Protection):穩定的收入、周延的放款契約條款或借保人的資產與信譽等都能適度確保債權。u 授信展望因素(Perspective):借款人經營行業的發展是否具有前景,藉以判斷是否具備持續性穩定的基礎。5C 原則:u 品格(Character):代表一個人過去所獲得之綜合評價,如個人習慣、生活方式、社交活動、還款意願等,憑以驗證其未來償還本息之承諾。u 能力(Capacity):還款能力端視顧客現金流量(薪資或稅後利潤)是否足夠,品格與能力兩者必須相輔相成,相互配合。u 資本(Capital):個人的財富與企業的淨值是財務能力的具體表現,可確保債務的覆行。u 擔保品(Collateral):若借戶信用無法完全符合前述3C的要求,則必須提供實質的擔保品作為日後還款的保證,所提供資產品質之好壞將影響呆帳的比率。u 整體經濟情況(Conditions):係指借戶和金融機構均無法控制之經濟與商業情況。借戶應有應變經濟情況劇變的風險意識與觀念,才能化險為夷降低風險。除了上述的5C及5P以外,基於現金卡有屬於消費者貸款之特性,尚必須特別注意以下幾點評估因素:u 償債能力(Ability to Pay)因素:所謂個人償債能力考慮應包括對於個人所得來源,所得水準及持續性,以及申貸金額所作之綜合考慮。個人所服務之機構若是規模小,聲名不彰,甚至以往有不良的記錄,則銀行對此類申貸者所得之持續性即應給予特別考慮。此外,銀行應注意消費者貸款每月所需攤還的金額不超過申貸者每月固定收的百分比(例如百分之四十),超過此限度即易使個人收支陷於困境妨礙銀行貸款之回收。u 還款意願(WillingtoPay)因素:顧客是否具有運用所得以攤還借款之能力與意願,過去的還款記錄可作為良好的指標。銀行需特別注意個人是否有任何拖欠貸款之記錄。雖然說影響授信的風險因子非常的多,可是現在的銀行為了爭奪客戶,往往必須在很短的時間裡就決定是否核貸給顧客,而為了在效率、風險和獲利三者間取得平衡,銀行不得不從眾多的風險因子中,選擇幾項較具代表性的因素,來做為核貸的標準,以玉山銀行現金卡的申請書為例,基本要求大概都不出上述幾項要素,例如:婚姻狀況、居住地址、服務公司、公司規模、年所得、教育程度及卡片持有張數等等。(二) 信用風險評估方法早期銀行的授信過程由於受限於科技的發展和統計方法的不成熟,銀行通常根據單位主管的主觀判斷,來決定顧客的的信用額度。可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對於金融商品和服務的需求愈來愈殷切,如果銀行仍然使用主觀判斷的方式來選擇顧客,很可能便會被競爭對手給淘汰。許多銀行或是一些借錢的組織不論規模大小,現在都發現到,設計精良的決策技術可以使他們做出正確的決定、較迅速的速度、及找到正確的顧客(Ahern,)。有鑑於此,新的信用評估方法如信用評等法、信用評分法逐漸被各銀行所採用。可是拜科技成長和統計方法成熟所賜,更迅速和正確的信用風險評估工具也因應而生。以下將分別探討上述的信用風險評估方法,包括主觀判斷法、信用評等法、信用評分法制度主觀判斷法傳統上,金融機構之授信業務,往往由審核人員及其上級管理人員憑個人的經驗,以主觀的判斷作成授信決定。經由經驗的累積,訂出拒絕授信對象的範圍及其特徵。由於此一方法主要是依賴授信人員的主觀判斷,因此有下列的一些缺點:l 受限於人類的有限理性;Rothstein指出時間壓力下,人類無法對所有的因素詳加考慮便需立即做出決策,致使其績效往往不佳。並且由於人類無法觀的同時考量各項影響因素的相對重要性及差異程度,也周易導致決策績效欠佳。l 缺乏客觀標準;以個人為決策單位,亦受個人獨特經驗影響,缺乏一致的客觀標準,從而無法避免主觀成見、偏見與判斷誤差;難達客觀、公正、不偏、不倚之要求。l 傳承之匱乏;由於授信工作需專業知識及經驗的長期累積,因此單以授信人員主觀判斷方式,一方面易因人才離職而使經驗流失,另一方面對於新進人員亦難以在短期內勝任工作。l 制度不健全導致弊端叢生;單憑授信人員的主觀判斷方式,雖然在處理事務上彈性較大,但也較難防範人為的弊端。信用評等法基本上,信用評等,係將影響信用各要素之各項屬性,擬定評定標準;將申請者的信用資料依據所建立的標準給予等級透過總評之結果,具體地表示申請者信用品質及信用風險之方法。亦即針對客戶信用調查蒐集的資料逕行評等,對於不同等級的客戶給予不同的性用額度,低於某一等級的客戶則拒絕受理。信用評分制度(Credit Scoring System)主要是改善信用等級制度,將原評估要素的定性評級以定量的分數取代之,使授信人員可以較客觀的方式給予評分,對於來未考慮不同要素具有不同的重要性,所造成的信用評價誤差,採以適當的加權值彌補之,加權值通常用點數或分數表示。由於評分法能使信用品質予以數量化,且依據各項細目得分的加總給以綜合評價,此一方式較信用評等更為具體。第三節內部控制內部控制的意義為會計人員必需根據顧客的本質,內部控制的系統、和整體可能失敗的情況,計畫出可接受的風險以確保公司可以減少損失。郭文湘指出,內部控制是金融機構成功與否的重要關鍵,而主要可從以下方向來分析u 內部稽核是貫徹授信管理的重要機能u 內部稽核是落實銀行授信策略的重要環節u 內部稽核是金融機構防範的重要關鍵u 內部稽核屬於管理功能的一種,而非僅止於錯誤排除層面至於為何企業內部控制日益受重視的主因仍是因為近十年來,金融自由化、國際化的發展下,經營不善及舞弊案件頻傳,例如民國八十四年七月的彰化四信案件,該社總經理挪用公款,操作股票遭受損失的消息曝光,引發嚴重擠兌,而遭勒令停業。同年八月國際票券公司板橋分公司職員,盜開商業本票套取百億新台幣的鉅額弊案。接著又發生基層金融如農會、信用合作社,因體質不佳,加上人謀不臧,造成擠兌。因此如果能夠有效之內部控制將有助於銀行健全經營及穩定金融,主要可以歸納為四個要點:u 減少錯誤及舞弊發生u 避免違法事件u 降低企業虧損u 提昇競爭力。第四章結論與建議第一節結論風險管理部分想要管理風險,首先就必需辨別出什麼樣的事件會導致銀行的損失,進而擬定出良好的對策來解決上述的問題。而經過資料的分析之後歸納出管理風險的三個重要因素:流程規劃、業務執行以及顧客選擇。為什麼媒體報導中有關於現金卡的消息,大多數皆是負面消息,原因就在於現金卡給一般人的印象就是沒有錢的人,或是急需用錢的人才會去辦理。也正因為如此,如果銀行在上述三個因素有所缺失的話,很可能到後來會有放款容易,回收難的問題,一但這種情況發生的話,很可能會替這個社會帶來不小的衝擊。本研究是希望透過風險管理的好壞,試著將銀行分成三個區隔,風險認知高、風險認知中等、以及風險認知低的三群銀行。再將這三群銀行和銀行本身的背景資料和對將來的認知做一個交叉比對,希望能了解到什麼是造成銀行經營產生差異的原因。u 現金卡發行銀行的背景資料是否和銀行風險管理好壞有關。結果發現,13項銀行背景資料中,共有5個項目和分群的結果有顯著關係,分別為申請數、核卡數、呆卡率、年利率、以及調昇時間。而表現最好的銀行通常在申請數、核卡數及年利率都是最高。可是其呆卡率卻是最低,而調昇時間則是在三個月六個月之間。這邊有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問題,就是在進件數那麼高的情形之,銀行還敢在那麼短的時間裡就幫顧客調昇額度,再加上顧客的呆卡率很低,等於是辦了就會使用,而且額度是愈來愈高。這裡我們不禁要問,如果銀行沒有專案支援的系統,或是較高的利率,或是一些降低風險的方法,這些銀行在將來一定會有問題。u 銀行經營政策的差異會對銀行行員的風險知覺造成影響。銀行在辦理現金卡此項業務時候,為了在風險和獲利之間取得一個平衡,會擬定一套經營政策來降低風險,增加獲利。而本研究指出銀行的四種經營政策,分別為行銷策(核卡時間、年利率)、以及風險管理策略(額度調昇時間、信用評等制度),透過變異數分析發現到,年利率以及信用評等制度會對銀行行員的風險知覺造成影響,亦即銀行訂定較高的年利和向外國購買信用評等工具,皆可使員工對將來業務發展的抱持樂觀態度。第二節建議根據銀行行員對風險管理好壞的認知,將銀行分成群,並依據分群的結果來預測現金卡市場將來的發展,並嘗試著了解什麼樣的銀行背景資料會對分群造成顯著的影響。然而本研究所抽取的樣本,每一間銀行只有五份,再加上有些是無法回收或是無效樣本,在這情形之下很可能會對研究的結果造成影響。此外,雖然現金卡推行至今已快接近5年,但有關於現金卡的研究主要還是著重於行銷面,或是顧客面。再加上財政部金融局至今尚未完全公布各銀行的經營成效,包括市場總排名、逾放比、或是呆卡率等重要數目。基於這個缺失,提供幾項建議供後續研究參考:u 建議一:風險管理的好壞是決定現金卡在目前與將來能否獲利的重要關鍵有些銀行雖然目前在現金卡這項業務上仍然是處於獲利的情形,但是目前的景氣是處於復甦的階段,所以銀行所遭受到的系統風險較為微小,後續研究者可針對此一問題向銀行業者提出詢問,並假設及模擬一些情形,以了解銀行在面對危機時,是否有能力解決。u 建議二:如果選定的研究對象為現金卡業務相關從業人員,可針對負責不同業務的部門設計不同的問卷。原因在於目前銀行的分工非常細,所以每個人所知道的都是一小部份,如果能夠透過不同部門的觀點,或許得出的論點將更具全面性,更具有價值。u 建議三:現金卡的市場目前有大者恆大的趨勢,許多後來才推出現金卡的銀行大都是採模仿策略,例如訂定相同的年利率、核卡標準、和核卡時間,可是貿然採取這種策略,卻沒有考量銀行本身的條件,除了增加行員的負擔以外,也有可能增加銀行經營的風險。後續研究者可針對此一議題,比較不同組織文化的銀行,在採行相同或是類似。第五章 參考文獻相關網站財政部金融局網站:.boma.gov.tw中央銀行網站:.cbc.gov.tw25 / 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