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伤仲永 同步练习(一)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09648357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伤仲永 同步练习(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伤仲永 同步练习(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七年级语文伤仲永 同步练习(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仲永 同步练习(一)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一、字音及词义:伤:悲伤,这里是“为感到惋惜”的意思。隶:附属,隶属。未尝:不曾,从来没有。异焉:对此感到惊异。异,感到惊异。焉,代词,此,指这件事。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为:作。这里是“题写”的意思。收族:团结族人。收,聚,这里是“团结”的意思。自是:从此。就:完成,这里是“写好”的意思。文理:文采和道理。奇之:认为它是奇才。奇,以为奇。稍稍:渐渐地,慢慢地。宾客:把当作宾客。利:认为有利。环谒:四处拜访。先人:祖先,这里指作者的父亲。众人:普通人,一般人。二、相关背景:1作家作品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晚号半山,因封荆国公,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宋仁宗时考中进士,在江、浙等地作地方官的十多年间,在局部地区推行他的革新措施,显示出不平凡的政治才干。宋神宗时被任为参知政事(副宰相),领导了历史上著名的变法运动。遭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保守派的激烈反对,被迫辞职。神宗死后,旧党执政,尽改新法,他忧愤而死。后人称他为临川先生,把他的文集叫做王临川集又因为他有文的谥号,故后人又称他为王文公(公是尊称),把他的集子叫做王文公文集。他不仅是一位政治家、思想家,而且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诗人,其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本文节选自临川先生文集,是作者23岁时写的一篇短文。据宋史载,王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即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可见,在小时候他就打下了很好的文学基础。他以后在本朝百年大事札子中说:“以诗赋记诵以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可见他强调学习,要求培养出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他在上神宗皇帝的万言书中说人才是“陶冶而成”的,需要“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其道”,而且专门写材论,阐述“古之人于材有以教育成就之”。可见他对人才培养的重视。这与本文重视教育作用的思想是一致的。2背景材料这是根据一个真实的故事写成的散文,写于庆历三年(1043年)。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王安石的人才观。这个故事留给后人的启示是多方面的,至今仍有其价值。【整体感悟】一、谋篇立意本文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文章通过方仲永这一实例说明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长的思考。二、文章脉络本文借事说理,通过方仲永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针砭了当时家庭与社会都不重视人才培养的时弊,强调了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对人成长的决定作用。第一段写方仲永五岁时的情景。“世隶耕”说明不可能对仲永有诗书熏陶的影响,刚五岁没有读书,没有见书具也很自然。在这样的情况下,“忽啼求之”不得不奇了。这里“忽”字很突兀,而且还能“即书诗四句”,还“自为其名”,就更奇了。自此以后,指物作诗立就,简直是再奇没有了。这里从正面尽量写方仲永的奇异,作者还嫌不够,又从侧面来烘托,如“父异焉”、“邑人奇之”等,正面、侧面尽量写方仲永的奇异,写他聪明超过常人,写他受于天者甚厚,简直是个神童,这里“扬”,正是为后面的“抑”作铺垫,作准备。由于“不使学”,天天去拜会那些邑人,方仲永终于变了,第二段就是写这个变化。变化写得很有层次。先是“闻之也久”,这表时传说的时间长,时间久了说的也可能多了,但听的究不可信,紧接着便写“见之”,这时方仲永已大不如以前了。再接着“问焉”,就已“泯然众人矣”。文章分为前后两部分,即叙事部分与议论部分。叙事部分先扬后押,先铺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显示方仲永才能的落差之大,突出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惋惜。先扬后抑的着眼点是“抑”本文采用这种写法,表明了对“不使学”,不让人才“受之人”的错误做法的否定、批判的态度,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对方仲永的天资做了不适当的渲染,把他写成一个“生而知之”不习而能写,不学而能诗的“突发”的天才,不合乎实际。文中虽然有这不足之处,但本文意在以方仲永的故事的典型的反面事例,强调后天的教育和培养对发展才能的重要性,使人们领悟人的天资和后天成才的关系,这一立意无疑是十分深刻的。三、重难点导析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本文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这样安排暗含了文章的主旨,是符合作者意图的。王安石写这篇文章,意在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来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题目中的“伤”字,就已经透露这一点。“伤”是哀伤、哀怜的意思。作者为什么“伤”仲永?因为方仲永天资非凡而“受于人者不至”,最终“泯然众人”。但这不是仲永自身造成的,不能怪仲永,因为他毕竟是个孩子,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是他贪财短视的父亲造成的。文章在首段叙事中详写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有两条线索:一条从叙述方仲永才能的突然显露到声誉日隆;另一条叙述仲永父亲从发现儿子才能到以儿子才能为谋利手段。这样写的用意:一是说明“仲永之通悟”确实是“受之天”,有先天的因素;另一方面,正是在这个时期,就已经埋下才能衰退的种子,即“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说明仲永未能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至于仲永长大后才能衰退以至丧失殆尽,则是“不使学”的必然结果,当然不必多说。叙事部分已经蕴含了所要说明的道理,因此议论部分也不必多说了。“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本文叙事中有什么作用?本文叙事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第一段是“闻”,第二段是先“见”后“闻”,依次写方仲永五岁时才能初露时的情形、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时的状况和又过七年后“泯然众人”的结局,表明方仲永才能变化的三个阶段。叙事一气贯通而又层次分明,详略有致而又结构紧凑,内容集中而又意旨鲜明。这种见闻录的方式还使方仲永与“我”发生了联系,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真切之感。 文章叙事部分按时间顺序把“闻”“见”“闻”三个片断结为一个整体,其中的过渡句就是“余闻之也久”这句话。此句中的“之”字承前,指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闻”“久”二字则表明作者长期不在家乡,仅从传闻中得知,尚未见到仲永这最后一点是暗含在全句话中的。如果把这一点意思明说出来,则全句应是“余闻之也久而未见其人”。这样,下文再说“见”就十分自然了。由此可见,“余闻之也久”这句话,是用一明一暗的两层意思来实现上下文的过渡的。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结尾的议论部分就事说理。作者认为“仲永之通悟”是“受之天”,他的才能衰退的原因是“受于人者不至”,并引发天赋不如方仲永的人如果不“受之人”,结果将更不可设想的感慨。这段话论说事理,步步推进,辨明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令人深感“受之人”的重要。作者所说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这里要注意,“受之人”是说人所受到的后天教育,而不是说人自身的后天学习和主观努力(方仲永因其父“不使学”而根本无从学习,无从努力),这是两个不同的问题,而后者并不在本文的议题之内。但我们却可以从中受到启发,对我们认识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和主观努力的关系不无裨益。四、参考译文金溪县的乡民方仲永,家里世代务农。仲永长到五岁时,还不曾见过纸、笔、墨、砚等文具,(一天)忽然哭叫着要这些东西。他父亲感到惊奇,向邻居借来给了他,他立即写下了四句诗,并且自己题上了自己的名字。他的诗以奉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传给全乡的秀才(争着)欣赏他的诗作。从此,指定题才叫他写诗,他立刻就能写成,诗的文采和义理都有可取之处。同县的人认为他才能非凡,渐渐地请他父亲带他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财和礼物求他作诗。他的父亲觉得那样做有利可图,就每天领着仲永四处拜访本县的人,而不让他学习。我听到这件事已经很久了。明道年间,我随先父回老家,在舅舅家看到了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叫他作诗,就不像先前那样聪明了。又过了十年,我从扬州回乡,又到了舅舅家,问仲永的情况,(舅舅告诉我)说:“(仲永的才华已经)消失,像普通人一样了。”王先生说:“仲永的通晓、领悟能力是天赋的。(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得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像他那样天生聪明,如此有才智,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尚且要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不是天生聪明,本来就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想成为一个平常的人恐怕都不能够吧?”【类文品读】奕秋孟子今夫奕之为数,小数也;不专心致志,则不得也。奕秋,通国之善奕者也。使奕秋诲二人奕,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一个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注:奕:下围棋。奕秋:秋是人名、因善奕,所以称奕秋。1、给下列字注音。奕()诲()鹄()缴()2、解释下列词。夫:数:通国:诲: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奕秋之为听。4、“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一句中有三个“之”字,试分别解释它们的含义。5、两个人一同学习下棋,为什么结果却不一样?(参考答案:1、略2、句首语气词技艺全国教导3、其中的一个人专心致志,一心只听奕秋的话。4、代鸿鹄;代专心致志学习的那个人5、因为一个人专心致志地学,而另一个人却心不在焉。)【同步演练】一、基础知识1为下列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A、奴隶B、属于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A、曾经B、尝试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A、从此B、自己于是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A、乞讨B、求取父利其然也,日扳仲父环谒于邑人。()A、进见B、拜访泯然众人矣。()A、消失B、泯灭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A、通晓B、连通2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不正确的是()A、借言近与之,即书诗四句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D、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用法最不同的一项是()A、父异焉B、邑人奇之C、稍稍宾客其父D、余闻之也久4给铁杵成针加上标点,然后回答问题:李白读书未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笑其出(同“绌”,笨绌)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白大为感动遂还读卒业卒成名士。本文揭示了一个什么道理?你自己对“铁杵磨成针”这件事的看法如何?二、同步解读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十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受于人也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5、伤仲永的作者是宋朝的,他是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伤”的意思是。6、联系上下文,说明下面句子中的“其”字所指代的内容。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父利其然也。()稍稍宾客其父。()7、下列句子中,属于正面描写的有,属于侧面描写的有。A、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B、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C、自是指物作诗立就D、其文理皆有可观者。E、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F、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8、对“世隶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隶耕”的意思是“世代以种田为业”。B、“世隶耕”铺垫“未尝识书具”,衬托方仲永天资非凡。C、“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的父亲由于未受教育而眼界狭小,同时为下文的“不使学”埋下伏笔。D、“世隶耕”暗示了方仲永由于出身低微而将“泯然众人”的可悲结局。9、以下对上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二项是()A、上文寓理于事,通过方仲永5岁到20岁才能发展变化的故事,说明了人的天资比后天的学习更重要的道理。B、方仲永“泯然众人矣”的原因是他自己后来骄傲自满,不认真学习的结果。C、上文用方仲永作反面例子来证明后天教育的重要性。D、上文先扬后抑。先铺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后写他变得平庸无奇,前后互为反衬,对比鲜明,突出他变为庸人的不幸结局,令人警醒、惋惜。10、“得为众人而已耶?”从句式上看属于句,意思是。11、选文第三段就事说理,从引向。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揭示了的重要性。因而这段文字的表达方式是。三、美文赏读诫子书诸葛亮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逐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注:澹泊:也写作淡泊,清心寡欲,不追求名利。淫慢:过度怠慢。淫,过度。励精:振奋精神。与:跟随。接世:接触社会,为社会所用。12给下列语句断句。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3写出下列句子大意。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14用精练的语言概括出语段中诸葛亮诫子的主要内容。15写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谈谈理由。(参考答案:1、C2、BAABBAA3、C4、D5、李白读书来成,弃去。道逢老妪磨杵,白问其故。曰:“欲作针。”白笑其出。老妪曰:“功到自然成耳。”白大为感动,遂还读卒业,卒成名士。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略6、王安石;哀怜7、自己这这他(仲永)8、正面:A、B、C、D、F;侧面:E9、D10、AB11、反问;那就恐怕连做一个普通人都不可能了。12、个别、一般、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成才;议论13、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14、过分懒惰就不能振奋精神,过分急躁就不能陶冶性情。15、学须静也,才须学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