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促进农民增收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09076700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加快促进农民增收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关于加快促进农民增收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关于加快促进农民增收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加快促进农民增收与农村经济发展关系的探讨 摘要: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三化”同步发展,是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根本目标、重中之重,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加,对于加快城乡统筹一体化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现代化 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的现状分析 农民收入变化是“三农”工作的综合反映。总结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历程,农民收入增长变化出现明显的阶段性特点,大致经历了超常规-稳定-高速-滞缓-快速五个阶段:19781985年为低基数超常规增长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土地经营制度创新。农村实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得到释放。19861992年为平稳增长阶段。农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取消,农村发展多种经营,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加快。19931998年为高速增长阶段。其主要特点是经济体制机制转型。农村改革进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受市场需求的影响,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由数量农业向效益农业转变。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价格,乡镇企业蓬勃发展,农村务工经商人数进一步增加。19992003年为滞缓增长阶段。其主要特点是供求矛盾突出。农产品供求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农产品价格低,农业亟需产业升级,农民收入增长点不突出。20042010年为快速增长新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城乡统筹发展。 二、当前影响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主要制约因素 虽然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驱动、市场价格的拉动和各级工作的推动下,农业现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度增长,但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并没有得到遏制,城乡收入差距由2000年的2.11:1扩大到2010年的2.37:1。近年来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越来越大,而农业自身对农民增收的贡献越来越小。综合分析,制约农业内部增收的因素,总体表现为量小、面散、优势不突出,具体表现为“一小、二弱、三低”。 “一小”即土地流转规模小。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农村土地资源人均占有率和劳动生产率低,影响农民务农收入的提高。 “二弱”即农业竞争能力弱和农村生产要素弱。一是农业竞争能力弱。连片的农产品优势产区少,规模小,农业品牌知名度低,缺乏竞争优势。二是农村生产要素弱。当前,农村正处于快速发展期,特别需要人才、资金、资源等要素的支撑,但农村各类生产要素相对弱化。农村劳动力高文化、青壮年、男劳力多数外出务工,农业从业者低素质化、老龄化和兼业化严重。据抽样调查,在家务农的农民高中及以上学历的仅占15.4%,50岁以上的占74.7%,80%以上是妇女。据国内有关经济学家分析,农民学历教育每增加一年,其收入就可增长3.6%5.5%。农村资金大量外流,农民的钱主要用在子女上学、看病、盖房、结婚等方面,很多农民因此无力发展生产。全市农民人均不足0.6亩土地,人均占有土地资源少,靠土地增收的难度加大。 “三低”即农业生产效益低、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低。一是农业生产效益低。由于国家直补政策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同时,受资金、技术、知识和信息等因素制约,农业结构调整缓慢,特色农业不突出,一个农民一年种粮收益不及外出打工的1/20,农业增产与农民不增收的矛盾突出。农资价格不断上涨,农民生产成本年均攀升10%以上,基本抵消了惠农补贴带来的实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面积不断减少,粮食面积增加的余地有限,单产提高的潜力有限,农民仅靠土地效益提高增收的空间有限。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的利益链接机制不完善,农民分享加工、流通环节的利润很少,限制了农民收入的更快增长。三是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低。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也是制约农民增收的一个关键因素。农民对科技服务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趋势。但农村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缺机构、缺编制、缺人员、缺经费,处于“网破、线断、人散”状态,农业服务“一公里瓶颈”没有突破。基层农技人员大多专业不对口,知识老化,阻碍了农业技术成果的转化、农业科技的普及和推广,导致农业经济效益和农业增收潜力发挥不出来。农业信息资源服务水平较低,农民面对充满风险的市场只能凭经验、凭感觉做出相关的决定,投资存在随意性和盲目性。 三、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几点建议 在新的历史阶段,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民增收是一个综合性的课题,是一项系统工程,靠单一的措施已经不能保障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只有系统地规划并形成长效机制,才能使促进农民增收真正落到实处。 (一)大力发展都市农业,发展农业内涵促增收 一是抓好重点园区项目建设。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总抓手,集中抓好一批重点都市农业园区建设。对重点工程实行项目化管理,进行重点扶持,定期调度督查,通过典型示范作用,带动面上工作开展。二是突出中心城区核心。三是制定相关配套管理办法。尽快制定都市农业园区建设用地、土地流转、奖补政策、目标考核等相关管理办法,加快组建都市农业发展政策性担保公司,促进各项扶持政策落到实处。 (二)做大做强特色农业,调整优化结构促增收 要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有我精、人优我特”的思路,大力发展高端高质高效农业。一是加快主体功能划分。二是推进基地规模化。三是开展“农业特区”试点。在特色农业重点区县、乡镇,制定特殊扶持政策,整合农业项目资金,进行重点支持。启动实施畜牧业振兴计划,增强畜牧养殖产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能力。 (三)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增强辐射带动能力促增收 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加快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实施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工程。二是加快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能够有效解决“人散”、“地散”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的问题,引导农民“抱团”发展,增强市场的“话语权”和“定价权”。实施农民专业合作社人才素质提升工程,依托高等农业院校举办合作社管理人才培训。开展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创建活动,规范内部运作机制,完善与农民的利益链接机制。成立农村信用担保公司,引导扶持有条件的合作社开展信用合作和内部资金互助。三是积极开拓农产品市场。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 (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推进劳动力转移促增收 只有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才能提高农村资源人均占有率,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民收入增加。一要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增收靠就业,就业靠技能,技能靠培训。要针对当前农民培训质量不高、政出多门的实际,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实效性。要从当前的短期培训向技术教育转移,对不能升入高等院校而将走入就业道路的农民子女进行免费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新生农民工的从业、择业、创业能力。二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繁荣农村经济,拓宽农业就业渠道。三是打破城乡二元分割的体制,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制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让农民享受平等待遇,能够在城镇住得下。 (五)加快农村改革,激发发展活力促增收 一是加快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二是推进农业社会化公共服务改革。建立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益性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提高农业公共服务能力。三是完善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深化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增加“三农”信贷投放。 参考文献: 1马霄鹏,于宛艳.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08(05). 2赵亲才.农民收入现状和实现倍增的途径J.江苏农村经济,2012(01).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食品药品检验所)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