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题答案

上传人:ya****h 文档编号:109057124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题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完整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题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完整版)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题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期末复习题第一章概述一、名词解释大气和环境空气,大气污染,温室效应,酸雨,TSP和PM。,二次污染物,硫酸烟雾,光化学氧化剂,能见度,大气污染综合防治:二、填空题1. 大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其组成可以分为三部分:干结空气、水蒸气、各种杂质。2. 干结空气的平均分子量为28.966,在标准状态下(273.15k,101325Pa)密度为1.293kg/m33. 按照大气污染的范围来分,大致可分为:局部地区污染、地区性污染、广域污染、全球性污染四类。4. 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包括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三大问题。5.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很多,按其存在状态可概括为两大类: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6. 气体状态污染物是以分子状态存在的污染物,简称气态污染物,其种类很多,包括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碳氧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卤素化合物五大类。7. 从大气污染的控制角度,按气溶胶来源和物理性质,可将其分为粉尘、烟、飞灰、黑烟、雾。8. 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可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两类,人为污染源按照污染源的空间分布可分为点源、面源、线源。按人们社会活动功能不同分为生活污染源、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按对污染物的分类统计分析可分为燃料燃烧,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9. 大气中悬浮颗粒物的平均粒径为1.0um,密度为2500kg/m3,如果散射率K=2,能见度为8km时颗粒物的浓度是mg/m3。10. 目前我国的大气环境污染仍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为TSP和SO2.11. 大气污染物侵入人体主要有三条途径:表面接触、食入含污染物的食物、吸入污染空气。12. 环境空气质量控制标准按其用途可分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标准、大气污染警报标准。按其使用范围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進。13. 目前,我国空气污染指数的记入项目为PM10、SO2、NO2、CO、03。三、简答题1、简述硫酸烟雾与光化学烟雾的区别4、如何实现大气污染的综合防治。3简述大气污染物对人类及环境的影响。四、计算题1污染物体积浓度、质量浓度和百分比浓度之间的相互转化2大气能见度估算3空气污染指数的计算及报告4人体血液中CoHb饱和度估算。第二章燃烧与大气污染一、名词解释燃料,燃点,闪点,燃烧,煤的元素分析,空气过剩系数,空然比,炉排热负荷,炉膛热负荷,锅炉运行负荷。二、填空题1. 目前使用的常规燃料主要为煤、石油、天然气。燃料按照物理状态分为固体燃料、液体燃料和气体燃料三类。气体燃料的燃烧速度由空气与燃料的扩散或混合所控制,液体燃料的燃烧受其蒸发控制。固体燃料的燃烧则受这两种现象控制。2. 煤的可燃成分主要是由碳、氢及少量的氧、氮和硫等一起构成的有机聚合物。3. 煤的种类主要有褐煤、烟煤和无烟煤三种。4. 煤的工业分析包括测定煤中水分、灰分、挥发分和固定碳,以及估测硫含量和热值。这是评价工业用煤的主要指标。5. 多数化石燃料完全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蒸气,不完全燃烧的产物是黑烟、一氧化碳和其他部分氧化产物。6. 煤中硫的形态主要含有黄铁矿硫、硫酸盐硫、有机硫、元素硫四种形态。其中参加燃烧的有:硫化铁硫、有机硫、单质硫,由于其燃烧能放出热量,称为挥发硫,不参加燃烧的是硫酸盐硫,是灰分的一部分。7由于煤中水分和灰分受外界条件的影响,其百分比必然也随之改变。要确切说明煤的特性,必须同时指明百分比的基准。常用的基准有:收到基、空气干燥基、干燥基、干燥无灰基四种。8. 燃料燃烧中,适当控制空然比、温度、时间、湍流度,是在大气污染物排放量最低条件下实现有效燃烧所必须的。燃料燃烧过程的“三T”指的是温度、时间、湍流度。9燃料油的一个重要性质是其比重为燃料油的化学组成和发热值提供了一种指示。当氢的含量增加时,比重减少,发热量增加。(减少或增加)10.燃烧烟气主要由悬浮的少量颗粒物、燃烧产物、未燃烧和部分燃烧的燃料、氧化剂以及惰性气体等组成。11燃料的发热量有高位发热量和低位发热量之分。高位发热量包括燃料燃烧生成物中水蒸气的汽化潜热。低位发热量是指燃烧产物中的水蒸气仍以气态存在是完全燃烧过程所释放的热量。一般燃烧设备中的排烟温度均远远超过水蒸气的凝结温度,因此大都按低位发热量计算燃料发热量。12. 燃烧设备的热损失,主要包括排烟热损失、不完全燃烧热损失和炉体散热损失。13. 理论烟气体积等于干烟气体积和水蒸气体积之和。理论水蒸气体积由燃料中氢燃烧后生成的水蒸气体积、燃料中所含的水蒸气体积和由供给的理论空气量带入的水蒸气体积组成。14. 燃烧过程中生成一些主要成分为碳的粒子,通常由气相反应生成积碳,由液态烃燃料高温分解产生结焦或煤胞。燃料的分子结构是影响积碳的主导因素。通常碳氢比是控制积碳趋势的度量,有机化合物的不饱和度对生碳有一定影响,支链化合物比直链化合物释放碳的趋势要大。15. 固体燃料燃烧产生的颗粒物通常称为烟尘,包括黑烟和飞灰。理想条件下,煤完全燃烧生成CO2等气体,如果燃烧不够理想,据有关研究证明,当碳与氧的摩尔比近于1.0时,最易形成黑烟。研究也发现,在预混火焰中,C/O小于1.0,大约为0.5时最易形成黑烟。16. 在理想条件下,是否容易形成黑烟,与煤的种类和质量有很大关系。据研究表明,易于燃烧又少出现黑烟的各种煤顺序为无烟煤,焦炭,褐煤,低挥发分烟煤,高挥发分烟煤。即烟煤最易形成黑烟。三、简答题1. 简述固体、液体、气体燃料燃烧过程的相同和不同之处?2. 燃烧气体燃料造成的大气污染比燃烧固体燃料造成的大气污染程度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 空燃比(或空气过剩系数)对燃烧过程形成的污染物种类和总量有什么影响?四、计算题1.理论空气量、理论烟气量、空然比的计算2. 在一定的空气过剩系数下,实际空气量、实际烟气量及烟气中污染物浓度的计算。第三章大气污染气象学一、名词解释大气圈,大气圈垂直结构,大气边界层,自由大气,空气相对湿度,大气绝热过程,干绝热直减率,位温,大气稳定度,热岛效应二、填空1、根据气温在垂直于下垫面方向上的分布,可将大气圈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暖层和散逸层。2. 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每升高100米,平均降温约0.65C。而干空气块(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块)的干绝热直减率是lk/100m。3. 大气成分的垂直分布,主要取决于分子扩散和湍流扩散的强弱。在8085km以下的大气层中,以湍流扩散为主,大气的主要成分氮和氧的组成比例几乎不变,称为均质大气层。在该层以上的大气层中,以分子扩散为主。气体组成随高度变化而变化,称为非均质层。4. 根据自然现象将风力分为13个等级(012级),那么当风力等级为4级风时的风速是km/h。5. 云是表示大气状态的一个重要气象要素,从污染扩散的角度看,主要关心的是云量和云高。云量记录时,一般总云量和低云量以分数的形式记入观测记录。总云量作分子,低云量作分母。67、8.气温沿垂直高度的分布称为温度层结,主要有四种类型:递减层结,中性层结,等温层结,逆温。根据逆温生成的过程,可将逆温分为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平流逆温、湍流逆温。高架点源排放烟流形状和特点与大气稳定度有密切关系。典型的烟流形状有波浪型、锥形、扇型、屋脊型、熏烟型。9大气的运动是在各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作用于大气的力有气压梯度力、重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和惯性离心力。10.平均风速随高度的变化称为风速廓线。根据湍流半经验理论推导出的两种风速廓线模式是对数律风速廓线模式和指数律风速廓线模式。三、简答1、对流层的主要特征是什么?2、简述太阳、大气和地面的热交换过程。?3、简述大气稳定度的判别过程。4简述辐射逆温和下沉逆温的形成机理。5简述海陆风和山谷风的形成过程。四,计算1根据指数律风速廓线模式推算不同高度处的平均风速。2大气稳定度的判定。3. 个在30m高度释放的探空气球,释放时气温为12.8C,气压为101.85kPa。释放后陆续发回的气温和气压记录如下表所给。估算每一组数据发出的高度。判断各层大气的稳定情况。测定位置23456789气温/C10.412.014.215.413.012.61.60.8气压/kPa101.10100.0098.8197.390.685.0772.57.15第四章大气扩散浓度估算模式一、名词解释烟囱有效高度,熏烟过程、地面绝对最大浓度,危险风速,混合层高度,通风系数,污染系数二、填空1、大气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大气湍流。按照湍流形成的原因,大气湍流可分为热力湍流和机械湍流。热力湍流取决于大气稳定度,机械湍流取决于风速梯度和地面粗糙度。2大气扩散的基本问题,是研究湍流和烟流传播和物质浓度衰减的关系问题。目前处理这类问题有三种广泛应用的理论:梯度输送理论、湍流统计理论、相似理论。高斯扩散模型是在大量实测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湍流统辻理论得到了正态分布假设下的扩散模型,其理论模型的坐标为右手坐标系。3. 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4. 产生烟气抬升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烟囱出口的初始动量。二是由于烟温高于周围气温而产生的浮力。5. 目前,常用的烟气抬升高度计算公式有霍兰德公式、布里格斯公式和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公式。6. P-G扩散曲线法中,将大气稳定度级别分为强不稳定、不稳定、弱不稳定、中性、较稳定、稳定。7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污染物的垂直扩散收到限制,只能在地面和逆温层之间进行,描述这种扩散的模型叫“封闭型”扩散模型。8. 城市中的街道和公路上的汽车排气可以作为线源。线源分为无限长线源和有限长线源。9. 按地面最大浓度计算烟囱高度的依据是保证污染物的地面最大浓度不超过国家标准规定的浓度限值。三、简答题1、高斯扩散模型的主要假设是什么?2请写出无界空间连续点源高斯扩散模式(C(x,y,z)、有界高架连续点源高斯扩散模式(C(x,y,z,H)、高架连续点源地面任意一点浓度扩散模式(C(x,y,O,H)、以及高架连续点源地面轴线浓度扩散模式(C(x,O,O,H),地面连续点源轴线浓度扩散模式(C(x,O,O,O)。并简述如何根据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确定扩散参数。yoz。3. 简述利用“封闭型”扩散模型计算下风向距离X处地面浓度的主要内容。4. 从防止大气污染的角度出发,简要说明应从那几方面考虑,选择合适的建厂地址。四、计算题(利用高斯扩散模型及其特殊条件下的推论计,算污染源下游任一点污染物浓度)1、污染源的东侧为峭壁,其高度比污染源高得多,设有效源高为H,污染源高为H,污染源到峭壁的距离为L,峭壁对烟流起全反射作用。试推导吹南风时高架连续点源的扩散式,当吹北风时,该模式变化为何种形式?2、某污染源排出SO量为72g/s,有效源高为40m,烟囱出口处平均风速为4.5m/s。在当2时的气象条件下,正下风向800m处的6y=40.0m,6z=18.6m.求证下风方向800m处SO的地面浓度及此处上方与污染物水平高度相同处SO的浓度。223、某一工业锅炉烟囱高500m,直径1.0m,烟气出口速度为20m/s,烟气温度为375K,大气温度为293K,烟囱出口处风速为6m/s,SO排放为21.5g/s试计算中性大气下2SO的地面最大浓度和出现的位置(大气稳定度为C级)。24、某电厂烟囱的SO排放量为107g/s,在冬季出现下沉逆温,逆温层底高为270m,地面2平均风速为3.7m/s,烟囱有效高度为150m。试计算正下风向2km和4.5km处SO的2地面浓度(大气稳定度为C级)。5、试证明高架连续点源在出现地面最大浓度的距离上,烟流中心线上的浓度与地面浓度比值等于1.38.第五章颗粒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一、名词解释斯托克斯直径,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圆球度,粒径分布,个数筛下累积频率,个数频度,对数正态分布,空隙率,坎宁汉修正,弛豫时间,皮克莱数。二、填空题1. 累计频率曲线F是有一拐点的“S”形曲线,拐点发生在频度p为最大值时对应的粒径处,这一粒径称为众径。累积频率F=0.5时对应的粒径d50,称为中位粒径。2. 粉尘的真密度用在研究尘粒在气体中的运动、分离和去除等方面,堆积密度用在贮仓或灰斗的容积确定方面。3. 粉尘的安息角和滑动角是评价粉尘流动特定的一个重要指标。粉尘的润湿性是选用湿式除尘器的主要依据。4. 粉尘比电阻对电除尘器的运行有很大影响,最适宜于电除尘器运行的比电阻范围为1041010Q.cm。5. 对于频率密度分布曲线是对称性的分布,其众径dd、中位直径d50和算术平均直径d关系dd=d50=d_;非对称分布又是ddd500.5口m的微粒,以电场荷电为主,对于d0.15umpp的微粒,则以扩散荷电为主,对于粒径介于0.15-0.5um的粒子,则需同时考虑两过程。15. 影响电场荷电的因素,对于粒子特性是粒径和介电常数。对于电晕电场是电场强度和离子密度。16. 静电除尘器集尘极的清灰方法在湿式和干式电除尘器中是不同的,在湿式除尘器中是用水冲洗集尘板,达到清灰的目的。在干式电除尘器中,是通过电磁振打或锤式振打清灰。17. 电晕电极的固定方式有两种,一种为重锤悬吊式,另一种是管框绷线式。18. 文丘里洗涤器常用在高温烟气的降温和除尘上,其结构主要由收缩管、喉管和扩散管组成。实现文丘里洗涤器高效除尘的基本条件是洗涤液的充分雾化。19. 袋式除尘器中,正常运行中起除尘作用的是粉尘初层,而滤布的主要作用是形成颗粒初层和支撑骨架作用。20袋式除尘器的清灰方式主要有机械振动清灰,逆气流清灰和脉冲喷吹清灰三种。三、简答题1根据斯托克斯沉降原理,如何提高沉降室的沉降效率,为什么?2简述旋风除尘器,静电除尘器、布袋除尘器,文丘里洗涤器的除尘机理,它们各自有何优缺点。3简述颗粒的比电阻大小会对静电除尘效果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如何克服高比电阻的影响。4简述异常荷电现象有哪几种情况。5如何合理选择除尘器。四计算题(略)第七章气态污染物控制技术基础一名词解释分子扩散,湍流扩散,吸收速率,亨利定律,吸收操作线最小液气比,化学吸收,气体吸附吸附剂的活性,吸附等温线,吸附床保护作用时间,催化转化。二填空1从污染气体中脱除SO2等气体污染物的过程,是化工及有关行业中通用的单元操作过程,这种单元操作的内容包括流体输送、热量传递和质量传递。其中质量传递过程主要采用气体吸收、吸附和催化操作2. 气体的扩散过程包括分子扩散和湍流扩散两种方式。3吸收传质速率方程的一般表达式为:吸收速率=吸收推动力X吸收系数4.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吸收过程的传质速率等于解吸过程的传质速率,气液两相就达到了动态平衡,简称相平衡或平衡。5. 根据双膜理论,气体吸收传质过程的总阻力等于气相传质阻力和液相传质阻力之和。对于难溶气体组分,溶质在溶剂中的吸收传质速率主要由液膜传质过程所控制,例水吸收02。对于易溶气体组分,吸收传质速率主要由气膜传质过程控制,例如碱液吸收S02。对于中等溶解度的气体组分,组分的传质速率是受气、液膜传质过程所控制,例如水吸收S02。6. 设计吸收设备时,获取吸收系数的途径有:实验测定,选用适当的经验公式进行计算;选用适当的准数关联式进行计算。7填料层高度的计算涉及物料衡算,传质速率与相平衡三种关系式的应用。98. 气体溶于液体中,若发生化学反应,则被吸收组分的气液平衡关系既应服从相平衡关系,又应服从化学平衡关系。化学吸收中的化学反应过程主要分为:被吸收组分与溶剂的相互作用;被吸收组分在溶液中解离;被吸收组分与溶剂中活性组分作用三类。在特定的条件下,上述三种反应过程可以同时出现在同一化学吸收过程中。10. 化学吸收和物理吸收在与其气相中的分压及温度之间的关系上,存在一定差异。提高温度和增加压力可以改善化学吸收过程;而对物理吸收,降低温度和增加压力可以改善液体中污染物的溶解度。11. 气体吸收是气一液传质过程,气体吸附是气一固传质过程。12. 影响气体吸附的主要因素有:操作条件,吸附剂的性质,吸附质的性质与浓度,吸附剂的活性等。13. 吸附剂的活性分为静活性和动活性。14. 吸附剂的再生方法主要有加热解吸再生,降压或真空解吸再生,溶剂萃取再生,置换再生,化学转化再生等。15. 目前常用的吸附等温线主要有Freundlich方程式,Langmuir方程式,BET方程式三种,其中利用BET方程式可以测定和计算固体吸附剂的比表面积。16. 吸附工艺按吸附剂中的工作状态可分为固定床、流动床及沸腾(流化床)床吸附过程。按操作过程的连续与否可分为间歇吸附过程与连续吸附过程。17. 催化剂按其存在状态可分为气态、液态和固态三类。催化剂通常由活性组分、助催化剂和载体组成。18. 催化剂的性能主要指其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三.简答题1. 简述气液传质双膜理论的基本内容。2. 简述如何利用吸收操作线确定吸收塔的最小液气比。3. 同物理吸收相比较,化学吸收有哪些优点?简述化学反应速度对化学吸收的影响。4. 简述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基本特征。5. 工业用吸附剂应该具备哪些条件?6. 请写出Langmuir型和Freundlich型的吸附等温方程式,并讨论如何通过试验手段确定式中的参数a、b、K和1/n7. 试分析如何提高吸收效率?第八章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一. 名词解释煤的气化、煤的液化、重油脱硫、“双碱流程”,二. 填空1根据大气中SO2的主要来源,控制SO2排放的重点是控制与能源活动有关的排放。控制的方法有:低硫燃料和清洁能源替代、燃料脱硫、燃烧过程脱硫和末端尾气脱硫。2. 煤炭转化主要是气化和液化,即对煤进行脱碳或加氢改变其原有的碳氢比,把煤炭转化为清洁的二次燃料。3. 煤气主要是氢、一氧化碳和甲烷等可燃气体的混合物。煤气中的硫主要以HS形式存在。4煤的气化技术按照煤在气化炉中的流体力学行为,可分为移动床、流化床、气流床三种方法。煤的液化可分为直接液化和间接液化两大类。5. 流化床燃烧脱硫的主要影响因素有钙硫比、煅烧温度、脱硫剂颗粒尺寸和空隙结构、脱硫剂种类。6. 在SO2尾气回收工艺中,回收产物通常为元素硫、硫酸或液体S02。7. 烟气脱硫方法,根据脱硫剂的使用情况可分为抛弃法和再生法。根据脱硫剂是否以溶液状态进行脱硫可分为湿法、干法或湿干法。8. 在石灰石/石灰法洗涤烟气脱硫工艺中,添加硫酸镁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石灰石法结垢和S02去处率低的缺点。9. 喷雾干燥法脱硫系统主要包括吸收剂制备、吸收和干燥、固体捕集以及固体废物处置四个主要过程。10. 同时脱硫脱氮工艺技术主要有三类:第一类是烟气脱硫和烟气脱氮的组合技术;第二类是利用吸附剂同时脱除SOx和NOx;第三类是对现有的烟气脱硫系统进行改造增加脱氮功能。11. 从控制技术的角度讲,对SOx、NOx、VOCs的控制措施主要应从源头控制、过程控制、尾部控制三个方面着手。对不同的污染物,这三方面的具体内容有所不同。12. 在利用碱溶液吸收净化烟气中NOx时,当NO/NO2等于1时,吸收效果最佳。三简答题1. 简述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硫在环境中的循环过程。2. 简述流化床燃烧技术的特点。3. 简述石灰石/石灰法洗涤烟气脱硫工艺的主要脱硫过程。在改进的石灰石/石灰湿法烟气脱硫工艺中,乙二酸的作用是什么。4. 简述海水脱硫法的优缺点。5. 简述SNRB法的基本原理。四. 综合题作为一名环境工作人员,试述如何实现大气污染物SO2污染的综合控制第九章固定源氮氧化物污染控制一名词解释Zeldovich模型二填空1大气中NOx主要是以NO、NO2形式存在。大气中NOx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自然过程,二是人类活动。在人类的活动中,其中绝大部分NOx是由于燃料的燃烧产生的。在燃烧过程中形成的NOx分为三类:燃料型NOx、热力型NOx、瞬时NO。2. 通常情况下,在低温火焰中形成的NO多数为瞬时NO。3. 在火焰中燃料氮转化为NO的比例依赖于火焰区内NO/O2之比。4影响燃烧过程中NOx生成的主要因素是燃烧温度、烟气在高温区的停留时间、烟气中各种组分的浓度以及混合程度。从实践的观点看,控制燃烧过程中NO形成的因素包括:空然比,燃烧区温度及分布、后燃烧区的冷却程度、燃烧器的形状设计等5. 传统的低NOx燃烧技术不要求对燃烧系统做大的改动,只是对燃烧装置的运行方式或部分运行方式做调整或改进。这类技术包括低氧燃烧、烟气循环燃烧、分段燃烧、浓淡燃烧技术等。6. 烟气脱硝是一个棘手的难题,主要原因有,一是烟气体积大,NOx浓度低;二是NOx总量相对较大,处理总费用高。7据有关数据表明,在燃料燃烧过程中,为了减少热力型NO的形成,应尽量控制燃烧温度在1000K以下,或尽可能的降低燃烧温度。但是,温度的降低又有可能造成燃料燃烧不完全,使得烟气中烃和CO浓度的增加。三简答题1简述温度与热力型NOx生成量的关系。2简述空气/燃料分级低NOx燃烧脱氮技术的主要内容3简述SCR、SNCR脱氮技术的基本原理。四综合题作为一名环境工作人员,试述如何实现大气污染物NOx污染的综合控制第十章挥发性有机污染物控制一名词解释VOCs,VOCs生物控制,VOCs操作损耗,VOCs呼吸损耗、露点、泡点、液化率、冷凝器的热负荷、VOCs的生物法控制二填空1. VOCs部分来源于大型固定源的排放,大量来自交通工具、电镀、喷漆以及有机溶剂使用过程中排放的废气。2. 蒸汽压是判断有机物是否属于挥发性有机物的主要依据。VOCs的挥发性主要取决于有机物质的蒸汽压和分子量3. VOCs污染控制技术基本上可分为两大类:一是以改进工艺技术、更换设备和防止泄漏为主的预防性措施;二是以末端治理为主的控制性措施。4. 燃烧法控制VOCs工艺方法有直接燃烧、热力燃烧和催化燃烧。5.溶剂吸收法控制VOCs采用低挥发或不挥发溶剂对VOCs进行吸收,在利用VOCs分子和吸收剂物理性质的差异进行分离。吸收效果主要取决于吸收剂的吸收性能和吸收设备的结构特征。6. 冷凝法利用物质在不同温度下具有不同饱和蒸汽压这一性质,采用降低温度、提髙系统的压力或者既降低温度又提高压力的方法,使处于蒸汽状态的VOCs污染物冷凝并与废气分离。7. 两种最通用的冷凝方法是表面冷凝和接触冷凝。8. 在废气生物处理过程中,根据系统中微生物的存在形式,可将生物处理工艺分成悬浮生长系统和附着生长系统。具体的处理工艺系统有生物洗涤塔、生物滴滤塔和生物过滤塔。三简答1. 分析比较VOCs燃烧净化处理中各方法的工艺特点(处理浓度、处理过程及效果、优缺点等)。2. 简述露点和泡点温度的计算过程。3. 分析比较生物法处理有机废气的各工艺性能及应用前景。第十一章城市机动车污染控制一名词解释壁面淬灭效应、废气再循环、三效催化器二填空1火花点火发动机的一个工作循环包括进气、压缩、做功和排气四个过程。柴油发动机的燃烧过程分为着火落后期、速燃期、缓燃期和后燃期四个时期。2. 汽油机排气中污染物主要有空、NOx、HC以及少量的铅、硫、磷等。有别于汽油机,柴油机主要是以控制微粒和NOx排放为目标。3. CO是燃料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决定汽油发动机CO排放量的主要因素是空然比、空气和燃料的混合程度、内壁的淬灭效应等。4. 汽车排放的HC主要是由于燃料的不完全燃烧、壁面淬灭效应、壁面油膜和积碳的吸附等因素造成的。5. 降低污染排放的汽油发动机技术主要有降低发动机燃烧室的面容比、改进点火系统、提高燃烧过程的压缩比、采用多气阀汽缸设计、改善燃料供给系统、采用闭环电控汽油喷射技术、废气再循环技术、采用电控发动机管理系统等。控制柴油发动机污染物排放的发动机技术主要有废气再循环、改进供油系统、采用增压和中冷技术、采用分隔式燃烧室、电控柴油喷射6. 常见的汽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装置有氧化型催化转化器、还原型催化转化器、三效催化转化器等。柴油发动机排气后处理技术有氧化催化剂、颗粒捕集器、柴油机稀燃氮氧化物催化剂。7. 柴油发动机的燃料燃烧过程属于扩散燃烧,汽油发动机的燃料燃烧过程属于预混燃烧。三简答题1. 简述汽油发动机的运行条件对污染物排放的影响。2. 简述柴油发动机中HC和碳烟的生成机理。3. 分析比较柴油、汽油发动机在形成CO、HC、NOx和微粒等污染物方面的异同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