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探究规律 岳麓版选修1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09049765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13.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探究规律 岳麓版选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历史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探究规律 岳麓版选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历史 第五单元 改革开放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探究规律 岳麓版选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解密高考探究规律内容索引高考考向规律认识解法举例高考考向最新考纲近年新课标全国卷命题考查情况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王安石变法4.俄国农奴制改革5.明治维新6.戊戌变法年份题号情景设计相关考点2016年甲卷 45题晚清军事改革新军特点、晚清军事改革的影响乙卷 45题唐朝谱牒改革唐太宗谱牒改革的内容、作用丙卷 45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意义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王安石变法4.俄国农奴制改革5.明治维新6.戊戌变法2015年卷 45题币制改革唐代币制改革的内容、意义卷 45题养廉银制度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作用2014年卷 45题 中国古代法律 法律的特点及影响卷 45题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王安石变法4.俄国农奴制改革5.明治维新6.戊戌变法2013年卷 45题清德宗实录相关记载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卷 45题中国通史 相关资料两税法规律认识一、全面认知与理解关于改革的规律性常识1.改革的规律性认识改革的规律性认识(1)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2)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3)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4)分析改革成败具体原因要看改革派与保守派双方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5)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适合国情的改革之路。2.分析改革的两大原则分析改革的两大原则(1)要把每次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仅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3.改革的类型改革的类型(1)从改革的程度看,大致可分为两大类型在不触动社会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统治政策的调整、富国强兵的改革,如王安石变法。促进新旧制度转变的改革,如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2)从改革的内容看,多数改革都涉及政治、经济内容,甚至还包含了军事、文化、生活习俗等内容。学习中要多做横向归纳和比较,如涉及土地问题的改革有梭伦改革、商鞅变法、王安石变法、阿里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还可以就这些土地制度改革的目的、措施、影响进行分析和比较。(3)从改革的性质看,改革可划分为奴隶制的改革:梭伦改革。封建制的改革:商鞅变法、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王安石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欧洲的宗教改革、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日本的明治维新、中国的戊戌变法。4.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影响改革成败的因素(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能否成功的根本原因。(2)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个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3)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4)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5)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实行。二、有关改革问题的普遍适用解决方法1.归纳归纳“改革背景改革背景”的一般方法的一般方法(1)社会发展趋势:经济条件根本原因。(2)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主要原因。(3)社会危机:内忧(财政危机、三大矛盾导致政治危机)外患(民族危机)必要条件。(4)改革力量:阶级条件组织条件。(5)改革及支持者的革新意识:思想条件主观条件。(6)外部因素:催化剂、导火线直接原因。2.归纳归纳“改革结局改革结局”的一般方法的一般方法(1)如何评定“改革的结果”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2)如何分析“改革成败的原因”看是否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看当时力量对比: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及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看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行之有效。看改革者是否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看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3.分析中国古代改革内容的特点及规律性认识分析中国古代改革内容的特点及规律性认识(1)特点从政治角度看: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都涉及政治制度改革。商鞅变法更侧重于制度的重建,如废分封,推行县制,其实质是加强中央集权;而北魏孝文帝改革更侧重于接受汉族先进政治制度,整顿吏治,制定官吏俸禄制和考核制度,任用汉族地主为官,加强对中原地区的统治;王安石变法很少涉及政治制度变革,这是时代背景所决定的。从经济角度看:三次改革都涉及经济举措。商鞅变法涉及土地制度、农业、商业政策以及经济衡量计算单位等,本质上反映了从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特点,有助于政治统一;北魏孝文帝改革也涉及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体现了少数民族接受汉族先进耕作方式的特征;而王安石变法从富国角度出发,改革赋役制度,重视农业,兴办水利工程,加强市场流通管理等,目的是限制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缓和农民阶级与封建国家的矛盾,以达到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从军事角度看: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都进行了军事改革,商鞅变法军事改革本质目的是为了强兵,达到称霸天下的目的;王安石变法军事改革虽然也是为了强兵,但更侧重于防范人民的反抗和抵御少数民族的进攻。从思想文化及生活习俗方面看,三次改革都有所涉及。商鞅变法“燔诗书而明法令”,强调加强思想控制;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是汉化政策的体现;王安石变法对教育进行改革,从科举制度入手,达到整顿吏治的目的。(2)规律性认识王朝初期改革容易成功,王朝中后期改革大多失败。这主要是因为:王朝初期,新王朝建立决定了统治阶级必须恢复并发展经济,部分调整生产关系,这为新王朝的改革减少了阻力;统治者能吸取前代灭亡教训,大力调整统治政策,这种改革符合当时社会不同阶级、不同政治集团的共同要求;多有强大的王权作保障。王朝中后期:统治阶级内部保守势力强大,既得利益者不愿改革;在维护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某些政策调整和利益再分配的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顽强抵抗。4.分析比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三次改革分析比较工业文明冲击下的三次改革(1)三次改革都是在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出现的,但从背景上看,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具有相似之处,即都是在遭受西方工业国侵略、内忧外患的情况下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是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交织的结果;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则是在对外争霸战争失败、阶级矛盾尖锐、农奴制落后的背景下进行的改革。(2)三次改革都是自上而下的变革,其性质相同。三次改革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虽然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领导者是沙皇政府,但改革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3)从三次改革内容上看,只有中国的戊戌变法没有触及封建土地制度,日本的明治维新最为彻底,推动了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近代化进程。(4)从结果与影响上看,改革后俄国、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戊戌变法未成功,但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有利于近代化的发展。解法举例典例典例1(2015新课标全国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材料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180两,正七品知县45两,正九品官员33两。这些银两除养家糊口外,还要支付随从、幕僚的酬金及办公费用,普遍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这些税外之税,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大州上县,每正赋一两”,额外加征“银一钱五分,二钱不等”;部分州县“数倍于正额”,以致引发民变。雍正帝认为,与其暗取而多征,不若明定其数;与其营私而中饱,不若责其办公。1.改革的背景、原因他决定改革,明确规定加征的税额,统一管理,用于发放以“养廉”为名的津贴。养廉银的数目,视职位的高低及岗位的重要程度而定,总督每年约二万两,州县官每年也有二千两左右,用作办公经费与官员薪水补贴,官员的合法收入大幅提高。摘编自黄惠贤等中国俸禄制度史(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8分)解析解析根据材料“清代前期,正一品文官年薪俸银这些银两入不敷出”“各级官员在征收田赋等税收时,以各种名义额外加征小部分作为各级衙门的办公经费,大部分被各级官员据为己有引发民变”“雍正帝决定改革”等信息概括。答案答案答案官员薪俸偏低;地方办公经费不足;各种税外之税繁多,官员贪腐现象普遍;百姓税负沉重,社会矛盾尖锐;政府力图整顿吏治。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7分)答案答案提高了官员的合法收入,有助于抑制贪腐;暂时减轻民众负担,缓解社会矛盾;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贪腐问题。解析解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可从积极作用和局限性两个方面分析。答案解析深化提升深化提升对改革原因的分析对改革原因的分析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1)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为了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3)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4)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5)民族危机严重。典例典例2(2014新课标全国卷,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材料西汉建立后,“约法三章”不再适应现实需要,新的法令条文不断增加,形成九章律。汉武帝时,九章律之外的“旁章科条”迅速增至359“章”,仅关于死罪的法律条文便有1 000多条,“律令颇多,百有余万言”;具有法律意义的案例汇编越编越多,春秋一书所记史事在判案时也用作参考。三国魏初,沿用的“秦汉旧律”竟多达906卷,770余万字,东汉以来马融、郑玄等儒学大师对法律的注释也具有法律效力。2.改革的内容、特点魏晋时对法律进行了重大改革。大量行政法被编辑为“令”,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改定的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620条、27 600字,大大降低了官吏判案时任意引用法令条文的可能性。与汉代明显不同的是,新律不少条文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8分)解析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加以分析。提取材料中关键信息,如“行政法规由具体行政部门掌握”“新律以刑法为主体,共20篇(而之前三国魏初多达906卷)”“突出上下尊卑”“同罪而不同罚”,据此加以概括即可。答案答案答案从现实需要出发;删繁就简;刑法与行政法规分离;突出伦理犯罪。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7分)答案答案“独尊儒术”后儒家经典开始影响法律实施;东汉时儒家学者深入影响法律条文的解释;魏晋时期儒学理念法制化。解析解析提取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内容,结合儒学的发展说明其对法律的影响。答案解析深化提升深化提升深度理解中外历史改革的特点深度理解中外历史改革的特点历史特点的含义是某一个历史事物区别于另一个历史事物的特殊点,是历史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个性,它包括历史事物内在性质和外在表现,它具有特殊性(个性)、具体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它源于历史事物自身,但又高于历史事物本身,是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的结果,要求语言必须简洁、精练。它能较全面地体现考生的历史学科基本能力(记忆、理解、分析、归纳、综合表述的能力)。典例典例3(2016新课标全国甲卷)【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材料八旗军是清朝的正规军队,八旗将士领取饷银。甲午战败后,袁世凯组织新建陆军,张之洞组建自强军,皆采西法。1901年,清政府改建兵制,取消旧式武举,创办武备学堂,编练新军,操习新式枪炮。1903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拟建新军36镇,为常备军,服役期3年。在自愿基础上征募士兵,并有严格的资格限制。1906年,兵部与练兵处合并为陆军部,后来又建立海军部。陆海军均由满人官员掌控,皇帝是最高统帅。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据清史稿等3.改革的影响、作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9分)解析解析根据材料信息“1901年,清政府编练新军,操习新式枪炮”得出仿西式军制及训练方式并且使用新式兵器;根据材料信息“1903年设练兵处,作为全国招募和训练新军的中央机构”得出当时设立专门招募、训练军队的中央机构;根据材料信息“1904年决定改建整个兵制服役期3年”得出有固定的服役期限。答案答案答案特点:设立专门招募、训练军队的中央机构;仿西式军制及训练方式,采用西方征兵方式;有固定服役期限;使用新兵器。解析(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6分)答案答案影响:确立近代陆海军制,提升军队战斗力,推动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军事改革未能加强清政府统治,新军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解析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创办了近代化的军队,有利于提高军队的战斗力,推动中国军事的近代化;根据材料中“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革命党在新军中的组织迅速扩大”可得出新军后来成为推翻清政府的主要力量。答案解析深化提升深化提升改革改革(作用作用)分类分类(1)改革是推动社会转型的主要动力:如商鞅变法、俄国农奴制改革。(2)改革是改变王朝中衰局面的重要举措:如王安石变法。(3)改革是少数民族向先进民族学习的重要途径:如北魏孝文帝改革。(4)改革是落后民族自强御侮的一种选择:如日本明治维新。(5)改革是思想解放的重要形式:如欧洲宗教改革、中国戊戌变法。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